地球为什么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 新闻客户端 &
地球正在逐渐增大!不为人知的十大宇宙奥秘
11月27日消息,宇宙一直是一个神秘的所在,长久以来,人类从未停止对浩瀚宇宙的探索,夜空中那些星星点点的光亮上面,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奥秘?等待着人类不断地去探索。
一:地球的重量会增加
有一位科学家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翘起来。但是,地球的重量却一直在增加。即便是有个支点,那也要经常的换。虽然科学家们在地球确切的增加的重量上还达不成一致意见,但是他们都同意地球因为有陨石、大气灰尘和彗星星尘每一天都在变重。据说每一年地球的重量都会增加吨。因此,地球也在一年比一年变大。
二:宇宙中一天比地球的一年长
神话剧里说,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看来还是真的。真是难为古代科学家了,竟然能够说出这么有科学的道理来。众所周知,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的,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也就是围着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时间。
每一个行星这样运转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一个诡异的事实是金星需要243个地球日才能绕自己的轴运动一周,但是围绕太阳却只需要225个地球日。在新的一天来临之前,一年已经过去了。
三:冥王星常年冰铠甲护身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外环一个天体,因为离太阳较远,最低温度可降到华氏-390度,就像地球的南北极一样,常年冰雪,但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现象就是,冥王星上的冰竟然比地球上的钢铁还要硬。
四:宇宙中暴露皮肤会怎样
夏季炎热,我们人类就会穿得很薄,绝大部分皮肤都暴露在空气之下。但是,宇宙中暴露皮肤会怎样呢?
人的肉体直接暴露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状况是个谜。官方的理论是当你在太空里完全裸露的待上90秒以后,首先,太空中的气体会像刺一样在体内膨胀,形成的气泡可以立刻让人毙命。身体里的水会汽化,嘴巴和眼睛里的水分会沸腾,肌肉里的水分则会蒸发导致膨胀。失明、冻掉鼻子、皮肤会烧伤。有趣的是,心脏和大脑还会继续工作90秒钟。理论上来讲,在后九十秒钟以前吸一些液压氧气会让轻伤完全恢复。
五:超高龄光线
科学家证明,光速是最快的,没有任何物质的速度可以快过光速。光速是目前已知的最大速度,物体达到光速时动能无穷大,但它好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今天照耀我们的太阳光已经有30000年的高龄了。那是从太阳的核心穿行到太阳表面所需要的时间。光线到了太阳表面以后,只需要8分钟的时间可以到达地球。
六: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远
在月球给地球带来潮汐的时候,由于阻力的原因海水(和地壳)的最高点会比月球稍微的晚一点,这一夹角的引力会吸引着月球使其速度变慢。所消耗的角动量要通过月球远离地球来补偿。事实上在地球和月亮形成的早期,月球要比现在离地球近得多,月球的公转和地球的自转也比现在快得多。比如说地球在一个世纪里自转的时间会慢0.002秒,但是月亮会加速运转。每年会远离地球大概3.8厘米。
七:金属在太空里极易融化
太空里的金属极易熔化。地球的大气层给已经用氧化物给金属罩上了一层外衣,但是在氧气稀薄的地方,金属很难被氧化。在空气稀薄的条件下,如果两块金属被挤压在一起,它们会很好地被焊接在一起。这就是NASA为什么要给飞船的表面焊上金属外壳的原因了。
八:太空里没有声音
在太空里,没有声音的物质存在。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振动而传播,由于太空中没有空气的存在,没有粒子来感知声音,那种寂静是无止境的,就像太空一样无边无际,即便是太空中的大爆炸,也不会有一点声音。但是飞船里因为有人为的增设空气气压,所以,飞船内部是可以听到声音的。
九:人在太空会长个不停
有些人想长高,那就建议到太空上走一遭,就可以很容易的长几公分。在地球上由于地球引力大气压力,脊椎会因为重力而被压缩。但是当一个人在真空的太空中时,脊椎会尽最大可能变长。每一个宇航员在太空中大约会长2英寸。
十:人在太空心脏会变小
人在太空,个子会长高,但是心脏会变小。除了脊椎以外,人的心脏也会改变一些才能适应太空的环境。根据太空生物学家的说法,心脏会变小,抽送的血液也会变少。当一个宇航员处于一个重力 比较小的环境时,血液会从较低的部分流向心脏和大脑,这会让心脏暂时变大。这会导致血容量变大,多余的液体会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但是这时心脏也会变 小,抽送的血液也会变少。这就是许多宇航员回到地球以后会头晕的原因。
(本文来源:驱动中国
没有相关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也许有,这个问题目前没有证明
二、生命的起源
1、生命的定义
在探讨生命的起源前,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生命。否则,我们无法探讨生命的起源。
今日世界上探讨生命的科...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为什么宇宙是无边无际的?_百度知道
为什么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提问者采纳
宇宙不断扩展,变回一个奇点。第一种是宇宙平均密度少与一个临界值宇宙大爆炸后可能有3种结果,那么宇宙就没有边界。第二种是宇宙的平均密度刚好达到一个临界值,等待再度大爆炸。第三种自然是在一段时候见引力少于张力,在一定时候后宇宙物质间的引力等于张力,宇宙再度收缩,宇宙大小不再变化,那么宇宙物质间的引力永远少于张力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宇宙其实是有限无边的,不代表无边无际,要想离开,那只能通过黑洞了
因为很简单,这个词指的本意就是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
因为人的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
宇宙像地球,你在地球上跑啊跑,多长时间你也跑不出去,但是它有界。
因为你是最渺小的
无边无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地球的形体与构成部分
地球的形体地球像个有生命的东西,会运动,会变化。这些运动,或剧烈,如火山爆发、地震等,在瞬间造成地形地貌剧变;或缓慢,如风化和冰川作用,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会使地壳发生显著变化。就在这不停的运动、变化中,形成了起伏不平的地形地貌。就大陆形态来看,千姿百态,种类繁多。有地势相对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山脉和丘陵;有面积广阔,地面起伏不大的平原;有四周凸起,中部低陷的盆地;有终年冰雪覆盖的雪原。这些形态各异的地形地貌无疑给地球带来了许多神秘的色彩。这些奇幻瑰丽的地形地貌里到底隐藏了多少神奇呢?地球究竟是什么样的,这在今天已不再是一个谜,但地球的地形地貌仍充满了许多神秘色彩。冰海雪原上迷幻般的绿洲,大地脸上最大的疤痕,地球自己的门牌号码,五颜六色的土壤,比海平面还低的陆地等等都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有人说地球是个稍扁的球,也有人说地球像梨,又像鸡蛋。可是从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看,地球是个很圆的球,但不很规则,有的地方鼓出来,有的地方凹下去。而且地球上大气圈和水圈的反射光使地球呈现出蓝盈盈的颜色,所以我们说地球是一个蓝色梨形球。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可见地球的面积是很大的,可是你知道地球究竟有多大吗?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从我国的最南端到最北端,或最东端到最西端,直线距离都有5000千米左右。如果徒步旅行的话,按每天走50千米计算,从东头走到西头或从南端走到北端,都要走上100多天。我国的领土够辽阔广大了吧?可是它只占了地球表面积的2%左右。如果以每天50千米的速度做一次环绕地球的旅行,要走多少天呢?需要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即使是坐上每小时航行800千米的飞机,沿赤道线绕地球飞行一圈,也要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到底有多大呢?请看下面一些数字:地球的赤道周长40075千米,地球的经线周长40009千米,地球表面的总面积51000万平方千米。这个51000万平方千米是个什么概念呢?还是拿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些地域来对比一下吧:世界上最大的洲——亚洲的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9%;而英国的国土面积,还不到地球表面积的两千分之一呢!地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有人说她年迈,又有人说她年轻。地球的年龄究竟有多大呢?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几千年,即使追溯到人类的出现,也只不过200多万年,这与地球的年龄相比,显得微乎其微。那末,人类是否无法确定地球的年龄了?不。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地壳岩石中含着微量的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按一定的速度衰变。例如,1克铀—235,每年有74亿分之1克衰变为铅元素。所以,根据岩石中现有的铅和铀的比例,便可推算出这些岩石的年龄。科学家们已用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测得了地球上许多古老岩石的年龄,在各大洲大陆上都找到了30亿年以上的古老岩石,其中最古老的岩石要算南极洲的火山岩,距今已有40亿年左右。经过测算和必要的校正,现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也有人认为,从熔岩冷却到固体岩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地球大约是在50亿年前开始形成的,其年龄与太阳的年龄大致相同。与我们日常相处的地球,原来是如此的古老!地球已年近46亿年了,那么地球的归宿如何呢?以适宜的温度,理想的大气,丰富的物质供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球已有46亿年的年龄了,地球将以什么方式走向“生命”的终结呢?这是个有争议的论题。有些人认为,地球最终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冰球,因为太阳像其他炽热天体一样不断向空间倾泻热量,这种巨大的能流总会枯竭,而接受太阳热量的地球也就会逐渐冷却,寒冷地区不断扩大,海水不断冰冻,生命相继灭绝,最后地球将以冰球的状态存在于宇宙之中。但是,核物理学家在对太阳和其他恒星中所发生的核反应进行研究以后发现,尽管太阳总有一天会冷下来,不过在此之前,太阳还会经历一个温度极高的时期。一旦大部分氢燃料消耗殆尽,其他核反应就会发生,使太阳变热,并使它剧烈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地球有可能先被焙成灰烬,最后又会挥发掉。这时,地球作为一颗固体行星的历史就算到了头。可是,我们对这一点倒不必过分担忧,因为这大概是80亿年以后的事情了。我们知道,地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千万年前,世界屋脊正在大洋底呢。那么,千万年后的地球又将怎样?我们的地球历经几十亿年沧海桑田的变化,才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和起伏的地形,而且这种变化至今还在不断地进行着。例如北美洲板块和南太平洋板块正在以每年约5.6厘米的速度分离;印度洋板块和南太平洋板块正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靠拢,并相互碰撞,挤压等。经过科学测定,科学家推测几千万年后,印度洋板块继续与亚欧板块碰撞,印度将会俯冲到青藏高原下面近千米;喜马拉雅山则因为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而上升到万米;澳大利亚大陆在向北漂移过程中,将携带中途遇到的马来群岛,并最终同中国南缘相接。到那时,太平洋将不断缩小,上海同美国夏威夷群岛间的距离将缩短。在美洲与亚洲之间将会升起一座新的雄伟的山脉,中国将会成为一个内陆国家。另外,非洲不断地北移,日趋向欧洲靠近,地中海将逐渐缩小,直至在地球上消失。到那时,欧洲与非洲连结在一起,它们之间由于两大板块的碰撞,会形成新的高大山系。与此同时,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分裂,海水乘隙而入,一个新的海洋将会诞生。人们常说“天高地厚”,天确实看不到边,那么地有多厚呢?盖房子都要挖地基,盖高楼更要挖10几米甚至更深的地基,人们看到挖出来的都是泥土和砂砾。农村打井,有时挖得好深好深;要是打机井,钻得就更深了,钻出来的不是黄土砂石就是硬梆梆的石头。钻探石油往往打到几千米深,而目前地质勘探的钻探深度能超过10000米,可这些钻机的钻杆还是打在地层里。地确实太厚了,似乎总也钻不到底。地不像天那样无边无际,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悬在宇宙空间的略呈扁圆形的巨大球体,它的大小是能够测知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南北极半径是6357千米。就是说,从地球表面赤道上的一点,穿透地心到地球另一面对应的一点,有12756千米;从北极点穿过地心到南极点,有12714千米。想想看,从地表面向下钻进10000米,也不过才钻了不到地球直径的1‰。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苹果的话,钻的这个深度就连苹果皮还没扎透呢。你说钻机能把地球钻透吗?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岁了。地质学家发现,铺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翻开这本硕大无比的大书,地质学家找到了许多隐埋其中的特别文字和图画——化石。在大书的前几页上,是人类祖先古猿的化石;再翻下去,又发现了许多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及鱼类的化石;最后几页,找到了一些藻类和原始细菌的残骸。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地壳只占地球体积的0.5%,厚度仅占地球半径的二百分之一,但地壳与人类的关系却最为密切。你知道地壳的结构吗?地球是由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大部分构成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只占地球体积的0.5%。如果把地幔、地核比作蛋清和蛋黄,那地壳就像蛋壳。地壳的厚度在地球各地是不同的。有的地方较厚,如我国青藏高原厚度可达60—80公里;有的地方较薄,如大西洋海盆厚度仅有5—6公里。海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公里,仅占地球半径的二百分之一。地壳虽然很薄,但它上下层的物质结构并不相同。地壳的上部主要由密度较小、比重较轻的花岗岩组成,其主要成分是硅、铝元素,因此,这一层又称为“硅铝层”。地壳的下部主要由密度较大、比重较重的玄武岩组成,主要成分是镁、铁、硅元素,所以这一层又称“硅镁层”。在大洋底部,由于地壳已经很薄,一般只有硅铝层而没有硅镁层。此外,在地壳的最上层,还有一些厚度不大的沉积岩、沉积变质岩和风化土,它们构成地壳的表皮。地壳并不是静止不动和永久不变的。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沧海桑田的巨变时有发生。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火山爆发、地震等等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地壳还受到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影响和侵蚀,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特征的地壳表面。在地壳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床资源。现在已探明的矿物就有2000多种,其中金、银、铜、铁、锡、钨、锰、铅、锌、汞、煤、石油等,都是人类物质文明不可缺少的资源。地核是地球的“心脏”,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3,呈液态。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内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3,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地核的总质量为1.88×1021吨,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体积占整个地球的16.2%。地核受到的压力比地壳和地幔部分要大得多。在外地核部分,压力已达到136万个大气压,到了核心部分便增加到360万个大气压了。这样大的压力,我们在地球表面是很难想象的。科学家作过一次试验,在每平方厘米承受1770吨压力的情况下,最坚硬的金刚石会变得像黄油那样柔软。地核内部不仅压力大,而且温度也很高,估计可高达℃,物质的密度平均在10—16克/厘米3之间。在这种高温、高压和高密度的情况下,“固态”、“液态”概念,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地核内的物质既具有钢铁那样的“钢性”,又具有像白蜡、沥青那样的“柔性”(可塑性)。常听人们说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它们是怎么划分的?地球仪中部距南、北两极相等的地方,有一个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和南北极之间还有许多与赤道平行的小圆,叫纬线。赤道以北的纬线叫北纬,赤道以南的纬线叫南纬,各分成90°。连接南北两极的纵线,叫经线。通过英国伦敦附近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零度经线向东分为180度,叫东经;向西也分为180度,叫西经。东、西经180度是同一条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是以经线来划分的:零度经线以东的半球叫东半球,零度经线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可是这样一分,欧洲和非洲就会分属于东、西两个半球了。为了保持这两洲的完整,习惯上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经线和纬线纵横相交,组成了经纬网。有了经纬网,就可以确定一个地方在地球上的位置了。比如,北京就在北纬39°54′、东经116°24′的交叉点上。人年老时就会满脸皱纹,地球上很多地方也有许多皱痕,难道地球老了吗?人脸上的皱纹是饱经风霜的见证,地球上的褶皱是地球经历亿万年动荡留下的痕迹。坚硬的岩层具有弹性,当它受到地壳运动的强烈挤压时,会把内力慢慢地在岩层里聚集起来。年长日久,这个力越聚越大,最后终于使得岩层承受不了而发生弯曲甚至断裂。地质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褶皱。褶皱有多种形式,最基本的是向斜和背斜两种。向斜褶皱是指岩层“大波纹”中向下弯曲的部分。向斜中间部分的岩层时代较新,两侧愈变愈老。背斜褶皱是指岩层“大波纹”中向上隆起的部分。背斜中间部分的岩层时代较老,两侧愈变愈新。在一般情况下,背斜形成山峰,向斜形成谷地。但有时往往相反,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种现象,称为“地形倒置”,或“负地形”。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山脉都是由地壳褶皱运动形成的。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到亚洲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东西向褶皱带。住在海边的人,对着茫茫海水,就会想到:海洋太大了,哪儿才是边呢?而住在内陆的人,一定会想:大地真广阔,不知会一直伸展到什么地方去?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究竟哪个大呢?在太空飞行的宇航员所看到的地球,是一个十分美丽的蓝色星球。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圆盘,但是在这个彩色“圆盘”中,大部分也是蓝色。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地球表面上大部分是水。地理学家把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准确地告诉了我们:地球的表面积是51000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36100万平方千米,有38个中国这么大,占地球表面积的70.8%。陆地的面积是14900万平方千米,只占地表总面积的29.2%。算一下就知道,陆地面积只有海洋面积的2/5左右。看来,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面积要大得多。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一回事吗?它们有什么不同?日3时42分,我国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破坏严重的地区烈度达到10度以上。那么震级和烈度是什么意思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地震时,我们把震动的发源处叫做震源,把地表面距离震源最近的地方叫做震中。震级是表示地震的大小,它是根据震源所释放出的能量确定的。地震越大,表示震级的数字越大。震级每增大一级,地震时释放出来的能量约增大33倍。烈度是根据地震时人们的感觉、地表面产生的变动情况和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而确定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可是对距离震中不同的地方,人们会有不同的感觉,建筑物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有许多个烈度。目前国际通用的是把烈度分为12度。地球的构成部分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地球上的七大洲大陆就像“七巧板”,可以相当吻合地拼合在一起。那么,你知道这七大洲吗?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这七个洲总面积约有14948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面积的29%,其余71%的面积都是海洋。大陆的地貌结构错综复杂、形态各异。有高原、山脉、平原、河流和盆地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巴西高原,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最长的山脉是南北美洲大陆的科迪勒拉山系,它纵横南北美洲大陆西部,绵延1.5万公里,其中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全长约9000公里;最高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度为海拔8848.13米;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最平坦的平原是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与高原、山脉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盆地和洼地。世界上最低的盆地是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为海拔—154米。最低的洼地是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的“死海”,其水面高度比海拔低397米。地球大陆上还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非洲的尼罗河,全长6670公里;最大的淡水湖是北美洲中部高原地区的苏必利尔湖,面积82410平方公里;最大的咸水湖是亚洲西部的里海,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至今已100年了,大陆真的会漂移吗?要解释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得从地球的结构说起。地球的表面是地壳,它是由十几块像石板一样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这在地质学上叫做板块。地壳的下面是地幔。地幔是像烧红的玻璃那样软乎乎的东西,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地幔像水一样有对流现象,下面的温度高,向上浮动,冷却后又沉到下面。当然,这种对流是十分缓慢的。地壳浮在地幔的上面,随着地幔的流动而缓缓移动,这就好像用传送带运东西一样。由于各个板块移动的速度不一致,所以有的板块之间距离越来越远,有的板块互相挤到了一起,这就叫做大陆漂移。20世纪初,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突然发现: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与美洲的东海岸的轮廓能够吻合成一个整体;南美洲向大西洋突出的部分,与非洲东海岸凹陷的部分,外形也十分相似。魏格纳由此想到,这几块大陆原来可能是连在一起的,并提出了轰动世界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世界上的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都特指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很清楚,只有美洲比较“乱”。因为美洲分为北美洲、南美洲,但有时又出现一个拉丁美洲,这南、北美洲,拉丁美洲是怎么个划分法呢?一种是以中美地峡上的巴拿马运河为界,运河以北是北美洲,运河以南是南美洲。北美洲除了美洲大陆的北部以外,还包括格陵兰岛和加勒比海中的西印度群岛。另一种划分方法,是把墨西哥以北的地区叫做北美洲,以南的为拉丁美洲。北美洲包括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内部自治),以及大西洋上的英属百慕大群岛、法属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南、北美洲的叫法,是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而定的。拉丁美洲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现在拉丁美洲这片地方,从15世纪末开始,就受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成了这个地区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正式语言。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都是从拉丁语演变来的,属拉丁语族,所以人们就把这片广大地区称做拉丁美洲了。山脉是沿某一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一般都由几条或多条山岭组成。它们排列有序、脉络分明;犹如大地的骨架。几条大致相同的山脉排列在一起,又可构成一个更为巨大的带状山地,叫山系。地球上的山脉千千万万,闻名于世的山脉也有许许多多,这些著名的山脉,你了解多少呢?山脉是沿某一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一般都由几条或多条山岭组成。它们排列有序、脉络分明,犹如大地的骨架。几条走向大致相同的山脉排列在一起,又可构成一个更为巨大的带状山地,叫山系。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200多千米,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位于南欧的阿尔卑斯山脉,主峰勃朗峰呈掌状向四周延伸。位于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脉,长千米,它的支脉与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脉相接,构成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全长1.7万千米)。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据地质考察,在距今约2.3—0.8亿年的中生代时期,这里还是浩瀚的大海。这两座巍峨的大山至今还在继续上升中。山脉所在地区也是地壳运动最为剧烈的地方,火山、地震常在这些地区发生。如阿尔卑斯山脉南支亚平宁山脉的维苏威火山、安第斯山脉北段的科帕克西火山,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火山。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被称为欧洲的脊梁。欧洲的脊梁有多长?阿尔卑斯山脉西起法国东南部,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维也纳盆地,绵延1200公里。山势高峻,平均海拔约达3000米左右。耸立于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欧洲第一高峰。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山区还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碛湖。阿尔卑斯山脉中还有10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3600平方公里,比欧洲国家卢森堡还要大。阿尔卑斯山区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高大的褶皱山脉也是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形成的,角峰、冰川槽谷等是冰川的遗迹。阿尔卑斯山形成以后,近200万年以来,欧洲经历了几次大冰期,阿尔卑斯山区被厚达2000米的冰层所覆盖。冰川侵蚀岩石,凿地开道,形成了很多突兀的峭壁、尖锐的角峰和冰川槽谷,使山势显得特别险峻。阿尔卑斯山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的许多大河,如莱茵河、多瑙河等,都发源在这里。阿尔卑斯山脉的植物呈带状分布,从山脚向上依次可以看到温带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和高山草地。夏天,这里气候凉爽,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冬天,这里又成了滑雪、观赏雪景的理想场所。从西到东横亘我国中部的秦岭,被人们称为“挡风墙”,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和它西南面的汉中市,虽然在南北方向上的直线距离只有100多公里,可是气候上却有相当大的差异。汉中的海拔高度比西安高出100余米,可是年平均气温比西安高出1℃;汉中的年降雨量903.9毫米,西安只有584.4毫米;汉中的平均风速1.2米/秒,西安却高达2.1米/秒;两地的地面植物和自然景色也不一样。两地相距这么近,为什么气候上的差别那么大呢?这是因为汉中北面有一堵“挡风墙”——秦岭。秦岭西起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的岷山,东到河南省境内的伏牛山,南面还包括米仓山、大巴山、武当山。由于秦岭山脉山势高峻,冬季就像一堵巨大的“挡风墙”,阻滞了寒冷的西北风南下,位于秦岭以南的汉中,自然要比秦岭北面的西安风小,气温高;夏季,秦岭又阻挡了湿润的东南风北上,这样一来,汉中的降雨量就又比西安多得多了。从西到东横亘我国中部的秦岭,成了我国南北方之间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既然站在两座山上喊话都听得见,距离当然很近,从这山到那山怎么会走一天呢?横断山脉西起西藏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东到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由许多条并列的南北向山岭组成。这些山的山脊平均海拔米,有的高达米,最高峰贡嘎山海拔达7590米。山岭之间都有急流奔腾的大河,自西向东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山顶与谷底之间相对高度大多在2500米左右。这些高山深谷阻断了东西交通,所以有“横断山,路难行”的说法。跨过这样壁立深切的峡谷,由于“地险路狭”,一天要能走过去还真不容易呐!现在横断山区的交通状况已大有改观。一条条公路犹如彩带挂在山腰,千百座桥梁好比长虹横跨江河,成昆铁路也钻山越河穿过峻峰深谷。过去靠马驮人挑走许多天的路程,如今乘上车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到了。屹立于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这是怎么回事?我国西南边境的青藏高原,以巍峨的雄姿屹立在地球之巅,赢得了“世界屋脊”的称号。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全世界共有11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全都矗立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介于东经71°40′—104°20′、北纬27°20′—40°之间,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甘肃省的西南部,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领土的四分之一以上。高原上自北而南绵亘着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等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各条山脉之间镶嵌着莽莽苍苍的谷地和盆地。高原周围,群山环抱。山外边是一落千丈的巨大平原、盆地和峡谷。由于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空气稀薄,因而日照强烈。高原上气温很低,冬寒夏凉,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夏季多雨,加上这里的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分布很广,冰川消融后水量丰富,因此高原上河湖众多,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等许多著名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上有着白雪皑皑的雪峰,晶莹耀眼的冰川和湛蓝的湖泊。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的牦牛和绵羊。这里不仅景色十分迷人,而且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蕴藏着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宝藏。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距今2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以后随着地壳运动,海面逐渐缩小。到了距今3000万年以前,发生了世界上最年轻的一次造山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在这次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山逐渐突起,成为现在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它的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也随之大幅度隆起,成了世界的屋脊。现在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还在继续升高,每年大约上升10毫米。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富士山的山顶终年积雪,戴着美丽的雪冠。雪线以下,是岩浆和火山灰构成的20多公里的褐色山坡。由此直到山麓,垂直分布着针叶林、温带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多达2000多种。山北麓的富士五湖,南麓的白系瀑和音止瀑,以及静冈裾野市的富士游猎公园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日本人民把美丽的富士山和樱花都当作圣物。“圣山”富士,早已成为日本的象征。千岩万壑的金刚山,号称拥有1.2万个奇特的山峰。以海拔1638米的太白山的最高峰毗卢峰为界,分为内金刚、外金刚、新金刚和海金刚四个部分。随着季节的变换,金刚山在不同季节里各有名称。春天,明媚的阳光照射着巍然屹立的山峰,闪闪发光,似用金刚石雕塑而成,所以叫金刚山;夏日,松林云海,浓荫蔽日,又称蓬莱山;秋季,枫叶泛红,层林尽染,又叫枫岳山;冬天,草木凋零,石骨嶙峋,又名皆骨山。古人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山的成因却有很多种,你知道到底有多少种吗?地球陆地的表面,有许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山。山的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群山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山的规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称为高山,海拔在米的称为中山,海拔低于1000米的称为低山。按山的成因又可分为褶皱山、断层山、褶皱—断层山、火山、侵蚀山等。褶皱山是地壳中的岩层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挤压,向上弯曲拱起而形成的。断层山是岩层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岩层发生断裂,然后再被抬升而形成的。喜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皱山,江西的庐山是断层山,天山山脉属于褶皱—断层山。山是大陆的基本地形,分布十分广泛,尤其是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大陆分布最多。我国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天山、阿尔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赤道附近,终年烈日炎炎,然而,乞力马扎罗山乌呼鲁峰顶部的火山口岩层上,竟覆盖着30米厚的冰层,山下则绿草如茵,树木苍翠。这是为什么?非洲大陆上的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高峰:主峰基博峰。海拔高达5950米,是非洲的最高峰,被称为“非洲之巅”;另一个叫乌呼鲁峰,隔着一条长达11公里的马鞍形的山脊同主峰相连。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的坦桑尼亚东北部(南纬3°4′),那里终年气侯炎热,然而,在乌呼鲁峰顶部的火山口岩层上,竟然覆盖着30米厚的冰层。峰顶经常云雾缭绕,好像罩上了一层面纱,只有在黄昏时刻偶尔云消雾散。这时即使在200公里以外的地方,也能看见被太阳照得五彩缤纷的雪冠。可是许多人在没有看到这种赤道奇景之前,都不相信它的存在。古希腊人托勒密在2000多年前绘制的地图上标上了这座火山,可是它曾一度被不明真相的欧洲人抹去了,闹了个笑话。乞力马扎罗山山顶上是一片晶莹的冰雪世界,而山下的广阔土地上却是热带草原景色。这里绿草如茵,树木苍翠,斑马和长颈鹿在草原上漫游。从北坡山脚往山上走去,在海拔米的山麓地带,可以看到咖啡园和香蕉园。再向上走,就是莽莽热带丛林。通过高山草地,再往上,则是一片荒漠了。阳光终年直射的赤道地带,山上怎么能结成厚厚的冰层呢?这是山太高的缘故。从地面往上,大约每升高200米,气温就要降低1—1.2℃,到了5000米以上的地方,积雪自然不会融化了。读过《西游记》的读者都知道孙悟空智借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烈火,师徒4人才得以上西天取经的故事。这座火焰山就是赤石山,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盆地的中部。最高峰附近的胜金口,唐时称“新兴谷”,是进入高昌城的雄关。两边层峦叠嶂,布满奇形怪状的红色岩石。山坡上寸草不生,灼热的阳光照射在赤红的山坡上,红光闪烁,远看如同团团火焰。进入谷中,真如到了神话世界一般。雄伟挺拔、险峻奇峭、蜿蜒起伏的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有的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则奇峰峻岭、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你知道地球上有哪些高原吗?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科学考察表明,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与古地中海相连的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大陆板块的移动,位于它南部的印巴古大陆持续不断地向北推进,与欧亚大陆碰撞并插入欧亚大陆板块之下,形成了今天举世无双的大高原。这次造山运动距今不过一两千万年的历史,因此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世界上著名的高原还有:蒙古高原,印度半岛的德干高原,亚洲西部的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巴西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公里,为青藏高原的二倍,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整个非洲是一个高原型大陆,位于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高约2000米,其他大部分地区的高度在米之间。高原海拔高,接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如我国青藏高原上的拉萨城,被称为“日光城”。高原地区由于空气较平原地区稀薄,气压较低,因此一般人乍到高原常会发生心跳加剧、呼吸急促等高原反应。高原地区水的沸点往往低于100℃,所以在高原上用普通饭锅煮饭往往夹生。在自然界中的“高原建筑群”中最高的一座“摩天大厦”当之无愧地便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层脊”。它像磁石一样吸引无数中外学者去考察研究,如同南北极一样令人神往。青藏高原上有着白雪皑皑的雪峰,晶莹耀眼的冰川和湛蓝的湖泊。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的牦牛和绵羊。这里不仅景色十分迷人,而且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蕴藏着石油、煤碳、有色金属等宝藏。1500年4月,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船队东行去印度,由于海流和狂风影响,船队没有绕道好望角,而是径直向西驶去,到达一块未知名的大陆,在海岸附近发现了一种名贵的红木,色彩鲜艳,坚固耐用,可做家具,还可提取宝贵的红色染料,因此给它起名巴西。巴西高原地势南高北低,高原地面起伏平缓,海拔300米~1500米,称为“桌状高地”。黄土高原上数百万亿吨的黄土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不同学派的地质学家曾提出过20多种黄土成因假说,其中多数已被否定,现在影响较大的还有水成说、残积说、风成说及多成因说四种。水成说认为,黄土主要是由流水作用从离高原不远的周边地区携带来堆积而成;残积说认为,黄土是高原基岩在千万年的风化作用下就地成土的结果。在长期的争论中,风成说最具说服力,但又不足以完全否定水成说、残积说。尤其是近几年来多成因说异军突起,构成了对风成说的有力挑战。孰是孰非,尚未定论。黄土高原上被盖着一层厚厚的地毯,大风一起,黄土满天。你知道这块地毯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地。它地处黄河中游,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青海、河南等省区的大部或一部分。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700公里,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千米。黄土的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厚的地方超过200米,好像给高原盖上了厚厚的黄地毯。黄土高原上的如此深厚的黄土是西北风带来的礼物。高原的西北方有着大片沙漠,冬春两季,强劲的西北风把大量沙子卷走。当大风达秦岭时,风力受阻减弱,沙子就纷纷降落下来。因为风力自西北向东南逐步减小,降落下来的沙粒也随着由粗变细。长年累月,百万年过去了,这块不可思议的“黄地毯”也就逐渐形成了。这块硕大的黄土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我国农业、蚕桑业的重要发源地。轩辕黄帝的陵墓就在黄土高原中央的桥山。今天在高原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裸露的疏松黄土,然而,古代这里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牛羊成群的草原。后来,就是因为滥垦草地,乱砍森林,严重破坏了植被和生态平衡,水土大量流失,才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水干变泥盆又名扎伊尔盆地。位于非洲中部,涉及扎伊尔、刚果和中非等国。按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的底部平均海拔约400米,与周边高差600米以上。底部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该盆地原本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湖,因流水切穿盆地西部高原,逐渐丧失了内陆湖的形态,而今成了个干涸的盆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有一个北、西、南三面分别耸立着天山、帕米尔高原和阿尔金山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维吾尔语的意思是“无缰之马”。这个名称或许与盆地内放纵不羁,游来摆去的搭里木河有关。大约在5亿年前的下古生代,这里除有一小片陆地外,还是波涛汹涌的海洋。后来经历了巨大的地壳运动,海底隆起为山,才逐渐成了今日的样子。塔里木盆地深处亚洲大陆腹地,具有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这里极端干燥,雨量大都在5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甚至终年无雨。冬季寒风刺骨,夏季酷暑如焚,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均很大。抱着“火炉吃西瓜”就是温度日变化剧烈的鲜明写照。但是,根据最新考察发现,即使在盆地腹部,仍然是暴雨、冰雹、霜冻等复杂的天气现象。沙漠景观单调,但沿河可见成带的胡杨林。尽管环境十分恶劣,仍有不同程度的生命活动。1987年的科学考察发现,即使在沙漠腹地,也发现了生命的挑战,人类活动的遗迹。在沙漠与戈壁之间,断断续续分布着100余个绿洲。比较大的有和田、莎车、喀什、阿克苏、库车、库尔勒等。由于有来自周围高山的冰雪融水,绿洲内水渠纵横,绿树成荫,蔚然一派江南景色:农业兴旺,瓜果飘香。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水稻,以及西瓜、哈密瓜和桃等多种瓜果。这里的长绒棉,质地优良,享誉中外。库车的羔羊皮更是闻名于世。盆地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据专家们初步估算,油气资源达300亿吨左右。1989年成立了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拉开了石油会战序幕,上万精兵强将已开赴塔里木盆地,黑色的油流已开始外溢。此外,这里的有色金属矿藏也很有前景。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嵌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呈三角形。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宽约250公里。其貌不扬的柴达木盆地,却是全国闻名的聚宝盆。这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有质量好、品位高的有色金属,如铅、锌矿,并伴生有铟、锑、砷、镉、锡、钼等;有钛、铁、铬等黑色金属矿。以及贵金属金、银等。仍在继续进行的石油勘探表明,石油资源的前景也相当可观。已探明和正在开采的油气田就有20余处,已建成以冷湖为中心的石油基地;这里已是全国重要的石油产地,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3以上;盆地中心的大、小柴旦盐湖是以硼为主的综合性盐类矿床,硼的储量多达几百万吨,芒硝储量超亿吨;一里坪、东西台吉乃尔湖是以锂矿为主的又一综合性盐类矿库;盆地中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有各类盐矿250亿吨之多,其中已探明的钾盐矿1亿多吨,镁矿10亿多吨,并伴生有大量的锂、硼、铯、溴、碘等矿物。“柴达木”蒙语的意思是盐泽,真乃名实相符。为什么柴达木盆地会有如此丰富的矿藏呢?这还得从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历史说起。原来,柴达木盆地的盆底是块吉陆,后来逐渐上升,并发生断裂和岩浆活动,相应形成了上述一些内生矿藏;大约在距今六七千万年,这里气候温湿、生物繁茂,大量生物遗体堆积在盆底(此时为湖泊),成为石油生成的物质基础;约在距今二三千万年前,气候转干,湖水蒸发浓缩,从而聚积了大量盐类。现在的柴达木盆地,有盐湖100多个,真可谓处处是盐,简直成了盐的世界,最厚处可达数十米,盐壳坚硬,有些公路就是从盐壳上通过的,有的房子是盐砖砌成的,机场是用盐块铺设的,甚至铁路也筑在盐壳之上。你说新鲜不新鲜。我们知道,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泛。你知道它究竟是怎样分布的吗?丘陵是陆地上起伏和缓、连绵不断的高地。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孤立存在的叫丘,群丘相连的叫丘陵。丘陵一般都比较破碎低矮,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和,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在地貌演变过程中,丘陵是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中间阶段。从气候成因上分析,多雨地区的丘陵多于少雨地区。连绵起伏的丘陵,好像一个个安放在大地上的大馒头。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泛。在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都有成片的丘陵地带。在北美洲,阿巴拉契亚山和五大湖之间有一片丘陵地。在南美洲,亚马逊平原与巴西高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大片的丘陵。在欧洲,法国的东部从朱拉山以西起,到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一带都是丘陵地带。我国也是一个多丘陵的国家,全国丘陵面积有1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0。著名的丘陵有江南丘陵、闽浙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丘陵地区降水量较充沛,适合各种经济林木和果树的栽培生长,对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十分有利。平原坦荡千里,辽阔无垠,在平原上远眺,可以远观千里。平原为什么会如此平坦呢?平原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冲积平原,主要由河流冲积而成。它的特点是地面平坦,面积广大,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两岸地区。另一类是侵蚀平原,主要由海水、风、冰川等外力的不断剥蚀、切割而成。这种平原地面起伏较大。我国的华北平原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典型的冲积平原。它的形成一直可以追溯到1亿3千多万年以前的燕山运动时期。那时我国北方地区曾发生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山西与河北交界的地带猛然隆起,形成高耸的太行山。东面地区断裂下陷,被海水淹没。到了距今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时,太行山再次抬升,东部地区继续下陷。随着这种西高东低的地貌结构的形成,从西部黄土高原延伸的条条河流,挟带着大量泥沙不断向东部低地冲刷而下,到了河流的中、下流地区,水面宽阔、地势平坦,河水的流速大大减慢,其携带的泥沙也慢慢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就在山麓东部形成一大片扇面状冲积平原,并不断向东延伸扩大,最后终于形成了坦荡辽阔的华北平原。平原地区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水网密布,交通发达,是经济、文化发展较早的地方。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从大河附近的平原上发展起来的。从科罗拉多大峡谷底部向上,分布着各个地质时期的岩层,因此这种岩层被誉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什么这么神奇呢?美国西南部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这条峡谷深1830米,长44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峡谷之一。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自然风光奇异壮丽,已被辟为美国的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两壁的岩层大体都是水平状态,呈阶梯状分布,远远望去,就像万卷图书层层叠叠地放在长廊般的大书架上,所以人称“书状崖”。这个“书状崖”还真是一部“活的地质史教科书”。由于从大峡谷底部向上,分布着各个地质时期的岩层,清晰地反映了地质发展的历史。大峡谷底部是几十亿年前形成的片麻岩,崖壁上大体呈水平排列的岩层,是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沉积岩。岩层中保存着不同地质时期的化石,按照生物进化的顺序从底部向上堆积着,从原始的单细胞植物到巨大的蜥蜴类动物都可以找到。自然界的岩层大多是倾斜或弯曲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层为什么呈水平状态呢?这是由于这个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没有剧烈的地壳活动,岩层没有发生过强烈的褶皱,因而使岩层保持着大体水平的状态。大地脸皮上的伤疤东非大裂谷长达6000多公里,就像大地脸皮上一道深深的伤疤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裂谷呢?在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向北纵贯东非高原,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再经红海、亚喀巴湾,直到亚洲的约旦河河谷,是一条延伸6000多公里、平均宽度35~55公里的深谷,两侧的峭壁高出谷底一两千米。从高空向下望去,就像东非大地被巨斧劈开了一条深深的裂缝,所以人们形象地叫它“大地脸皮上最大的伤疤”。这条伤疤,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世界上裂谷很多,最大的就是东非大裂谷。在东非大裂谷里,成串分布着大大小小30来个湖泊。这些湖泊狭长幽深,湖岸往往就是裂谷边缘的峭壁。其中的坦噶尼喀湖,湖水最深处为1435米,是世界上仅次于贝加尔湖的深水湖泊。东非大裂谷带附近,地壳运动活跃,耸立着许多高大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鲁文佐里山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裂谷呢?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使大陆板块西移,又硬又脆的地壳破裂形成了裂谷。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涌,使地壳减薄裂开,形成了裂谷;随着裂谷的扩张,裂谷带将逐渐变成新的海洋。裂谷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地峡就像一座土桥,有的把两块大陆连接起来,如巴拿马地峡将南美洲和北美洲连接起来;有的把半岛和大陆连接起来,如克拉地峡是联系马来半岛和亚欧大陆的桥梁。海湾是海和洋伸入大陆的一部分,它三面靠陆,一面朝海,其深度和宽度都比海洋要小得多。海湾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的曲折蜿蜒,深深地伸入陆地;有的则比较平直宽阔。有的海湾周围被陆地紧紧包围,只有一个小口与外海相连,如我国山东半岛的胶州湾;有的则胸怀坦荡,张开双臂,与大海溶为一体,如我国北部的渤海湾、东部的杭州湾和南海的北部湾等。海峡就如人的咽喉,被人誉为“海上走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海峡是海洋中连接两个相邻海区的狭窄水道。如连接我国大陆的台湾海峡;连接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白令海峡。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全长1670公里。海峡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壳运动时,临近海洋的陆地断裂下沉,出现一片凹陷的深沟,涌进海水,把大陆与邻近的海岛,以及相邻的两块大陆分开,从而形成海峡。通过海峡的水流湍急,水上层与下层的温度、盐度、水色及透明度都不一样。海底多为岩石和砂砾,几乎没有细小的沉积物。海峡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不仅是交通要道、航运枢纽,而且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人们常称它们为“海上走廊”、“黄金水道”。郦道元在描绘三峡的峡谷时说“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足见峡谷该有多么狭窄幽深,你知道三峡是怎么形成的吗?峡谷是河流下切和地壳抬升共同作用的结果。河流上游地形变化大,落差大,水流都比较湍急。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但冲击两岸,也侵蚀河底,并把冲蚀下来的泥沙带走。河床上下高差越大,水流越湍急,对河底的侵蚀也越厉害。在河流下切过程中,如果地壳抬升,使河床同下游地面的高差不断增大,河就会继续向下侵蚀,把河床切割得越来越深,形成两岸崖壁陡立的幽深峡谷。长江从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到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这一段,从巫山中穿过。由于巫山不断上升,同下游地面的高差不断增大,江流湍急,把江底切割得越来越深,就形成了雄伟险峻、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三峡段长江两岸崖壁高耸,江面狭窄,水流汹涌。我国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对三峡的描绘十分精彩:“重峦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你想,不到正午和半夜,太阳和月亮不升到头顶时都看不见,峡谷该有多么狭窄幽深啊!西亚在汉朝时就与我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时,它又被世人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你知道为什么吗?从阿富汗向西,直到小亚细亚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的一片辽阔的地区,通常被称为西亚,又叫西南亚。因为这里正处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连接地带,又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所以人们把它叫做“五海三洲之地”。西亚地区联系着亚、欧、非三大洲,通过红海、地中海沟通了印度洋、大西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现在仍然是三大洲的陆上联系通道,并有许多航线经过这里,是东西方航空运输的空中走廊。西亚周围濒临的海、海峡和运河,也是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它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使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缩短了公里。大河河口的三角洲,往往都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最早最活跃的地区,故有黄金三角洲之称。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是由河水从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的。从平面上看,形状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世界上著名的三角洲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等。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带下的大量泥沙堆积而成的。三角洲的顶点在镇江附近,底边向东逐渐扩大,一直伸展到海边。三角洲的形态复杂多样。除像长江三角洲这样的尖头形三角洲外,还有像扇面状和鸟足状的三角洲。如埃及的尼罗河,从阿斯旺以下到地中海入海口,河流落差很小,水流平稳,三角洲在入海口处呈扇面状展开,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东西宽300公里,南端在平面上呈鸟爪形,每两趾之间为一条河。三角洲地区不仅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对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也相当有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油田都分布在三角洲地区。在我国,有一个地方,一年四季稻香蔬果不绝,鱼肥虾壮,你知道是哪里吗?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三峡以东,黄淮平原以南,江南丘陵以北,分为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长江三角洲四个部分,是由长江冲积出来的平原。两湖平原包括湖南的北部和湖北的南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个烟波浩渺的云梦泽,后来被长江及其支流冲刷下来的泥沙所填平。面积有5万平方公里,分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两部分。平原上水网密布,向称“鱼米之乡”。鄱阳湖平原位于江西北部至安徽西南边缘,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在50米以下。皖中平原位于安徽中部的长江沿岸,以及巢湖附近,面积较小。长江三角洲位于镇江以东,运河以南,杭州湾以北,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海拔只有10米左右。三角洲上,河网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称“水乡泽国”。这里盛产稻米、鱼吓,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沙漠,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不幸之地。全世界有十分之一的陆地是沙漠。我国的沙漠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1%。有些荒漠中见不到沙,尽是些光秃秃的石滩和砾石,这就是常说的戈壁。我国的戈壁面积有46万平方公里。有一个地方,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进得去,出不来”。你知道它是哪里吗?这个地方叫塔克拉玛干。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极目四望,只见宛如大海波涛一样的沙丘,绵延不断,不见尽头。方圆百里看不到炊烟,也见不到鸟飞,荒凉僻静得出奇。大风吹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成了一片浑沌世界。一旦走入沙漠腹地,黄沙漫漫,浩瀚无边,再走出来确实相当困难。沙漠可不像海滨、河滩的沙地那么平坦。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高度多在60到80米之间,最高的达300米,实际上就是沙山了。从沙丘的背风面看,就好像弯弯的月亮似的一个挨着一个,所以叫做新月形沙丘。沙漠里惟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如果没有骆驼,在沙漠里简直是寸步难行。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改往日的寂寞,在这里开始的石油大会战,车辆往返,机器轰鸣,滚滚原油从沙漠下的地层深处喷涌而出。沙漠是干旱少雨的地方,给人一种毫无生机、毫无生趣的感觉。而绿油油的草地,则是青春活力和生命的象征。这二者似乎不可能联系到一起。但是为什么沙漠中也会有绿洲呢?沙漠是干旱少雨的地方,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沙丘。偶然下一场雨,很快就会蒸发或者渗入到沙土里,不留一点儿痕迹。不过沙漠里也有的地方却是水草丛生,绿树成荫,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绿洲。绿洲大多出现在背靠高山面对沙漠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充足的水源。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就会融化,顺着山坡流下来,汇集成河流。当河流流经沙漠地带,河水很快渗到疏松的沙子里,变成地下水。地下水沿着不透水的岩层继续流动,在沙漠的低洼地带涌出地面,在这里就会形成绿洲。远处的雨水渗到地下,也可以沿着地下水的通道流到这里。地壳变动使不透水的岩层发生断裂,地下水无处可去,只好沿着裂隙流到地面,这也是形成绿洲的一个原因。绿洲的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很适合庄稼和植物的生长。人们把这些荒漠中的沃土,视为沙漠中的“珍珠”,倍加珍爱。烈日炎炎下的沙漠里,到处是燥热,到处是干旱,似乎不可能会有河水或井水。可是,我国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把水引到了沙漠,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沙漠的气候炎热干燥,如果在地面上,修渠引水,水很快就会蒸发掉。为了防止水分蒸发,我国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在地下开渠引水的方法,这就是坎儿井,也叫做阴渠。坎儿井都是一直挖到山脚下,把高山上冰雪融化后渗到地下的水引过来。挖坎儿井时,先要在山脚下挖一口立井。当这口井打出水后,再按照引水的方向每隔18米挖一口立井。这些立井并不是用来取水的,而是供挖暗沟时出土和通风用的。立井挖好后,再向横的方向挖暗沟,把所有的立井连接起来。暗沟才是坎儿井的主要部分——通水的渠道。坎儿井挖好后,立井的井口要用石板和树枝盖上。这样既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又能防止风沙侵入。通过暗沟把水输送到地面的水池里,人们就可以随时使用了。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美国大峡谷以东的“彩色荒漠”,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高原地区。这里曾经是“火海世界”。火山喷发的熔岩处处可见。由于没有植被林木,气候干旱,温差悬殊,岩石块块裸露,风吹日晒、打磨抛光。这样,那些奇形怪状的崖壁石台在阳光照射下,辉映出粉红、绛紫、澄黄、天蓝和蛋白色;又凝聚成各种颜色的烟雾,闪闪发光,并随着阳光投射的移动色彩也时时变换,使乏味秃石,变成了“彩色荒漠”。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首府—檀香山之外,有一个小岛叫考爱岛。在这个岛屿的海滨,有一片长800米、高18米的洁白沙丘。人走在沙丘上,沙子就会发出汪汪的狗叫声。用手搓沙子,也能发出同样的声音。如果在沙丘上迅速奔跑,还能听到打雷似的声音。这是什么原因?有人推测:由于沙丘底部有水,在沙丘和水之间的水蒸气和空气形成一种像共鸣箱一样的共振腔,因声音不断地反射和折射而产生共振,所以声音被放大,形成巨大的轰鸣声。毛绒绒的绿色地毯下,是无底的泥潭。人一踏上去就会陷进去,越挣扎陷得越深。你知道这“绿色陷阱”是什么吗?这种“绿色陷阱”是沼泽。沼泽地大多分布在低洼的地区。在这种地区,地势低平,积水较多,气温较低,蒸发量很小。形成沼泽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水体沼泽化。在江河湖海的边缘或浅水部分,由于泥沙大量堆积,水草丛生,再加上微生物对水草残体的分解,逐渐演变成沼泽。另一种是陆地沼泽化,在森林地带、草垫区、洼地和永久冻土带,地势低平,坡度平缓,排水不畅,地面过于潮湿,繁殖着大量的喜湿性植物,这些植物又霉烂形成黑色泥炭层,逐渐形成沼泽。世界上的沼泽主要分布在亚洲,其中西西伯利亚的面积最大,欧洲和北美洲也有部分沼泽。我国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及一些高山地区。沼泽地区的植被都是喜湿性草本科植物,主要有莎草、苔草和泥炭藓。沼泽地不能长庄稼,有些沼泽下面是无底的泥潭,看上去好像毛绒绒的绿色地毯,人一踏上去就会陷进去。现在越来越多的沼泽地正在被改造成良田。岛屿是许多人都向往的自由王国,传说神话中的仙人宅院,往往都在岛屿上。岛屿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四面环水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其中面积较大的称为岛,如我国的台湾岛;面积特别小的称为屿,如厦门对岸的鼓浪屿;聚集在一起的岛屿称为群岛,如我国南沙群岛。而按弧线排列的也称为群岛,如日本群岛、千岛群岛等。三面临水,一面和陆地相连的称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按成因岛屿可分成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四大类。大陆岛是一种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世界上最大的格陵兰岛、著名的日本列岛、大不列颠群岛,以及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都是大陆岛。火山岛是因海底火山持久喷发,岩浆逐渐堆积,最后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如夏威夷群岛是由一系列海底火山喷发而成。珊瑚岛是由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他壳体动物残骸堆积而成的,主要集中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冲积岛一般都位于大河的出口处或平原海岸的外侧,是河流泥沙或海流作用堆积而成的新陆地。世界最大的冲积岛是位于亚马孙河河口的马拉若岛。海岛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利用海岛的自然优势,可以建立起各种优异的商港、渔港、军港、工业基地。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海岛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据说是由长江“建造”的,长江只有波涛滚滚的江水,没有手,没有脚,怎么能造出岛屿来呢?长江口的崇明岛,是排在台湾岛、海南岛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岛,面积1083平方公里。这个岛上没有起伏的岗丘、突兀的山峰,放眼望去,田连阡陌,一马平川,只有一些低平的土岗和横卧的沙垅。这么大一个岛,竟然是由长江“建造”的。长江每年流入东海的水有一万亿立方米,由江水带到入海口的泥沙估计有4.5亿吨。由于潮汐作用,海水每昼夜有两次向长江倒灌。倒灌的海水顶托江水,使江水流速大大减慢,越近江口,江水流速越小。流速减小,江水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就大量沉积下来。同时,江水中悬浮的胶体物质,遇海水后发生化学变化,凝聚沉淀。时间长了,沉积的泥沙越来越多,在江口的江心中堆起了累累沙洲。沙洲面积逐年扩展,江中就出现了岛屿。在1583年左右形成了崇明岛的前身——长沙。在以后的年代中,劳动人民在岛上兴建海塘、石坝,阻止岛的坍塌,使岛在江中稳定了下来。这种由江河携带的泥沙堆积成的岛屿,叫做冲积岛。崇明岛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岛。荷兰人民中流传这样一句谚语“上帝造大海,荷兰人造陆地”。荷兰人怎样造陆地呢?陆地总要高于海面,否则海水涌进来不就变成海湾了吗!世界上确实有不少低于海平面的陆地,不过那些地方都深处内陆腹地,远离海洋。可是世界上还真有紧靠大海,却比海水水面还低的陆地,这个地方就是欧洲西部的荷兰。荷兰的北面和西面濒临北海,在全国40884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低于海平面或与海平面相等的土地占了2/5以上。荷兰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尼德兰,就是低地的意思。荷兰紧靠海洋,怎么会有这么多比海面还低的陆地呢?在荷兰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上帝造大海,荷兰人造陆地。”荷兰目前约1/4的国土就是围海造田而成的。荷兰西北部原来有一个海湾,13世纪的时候,海水涌入内地,与原来陆地上的湖沼连成一片,形成了须德海。20世纪20年代,荷兰开始了须德海的围海造田工程。这个工程包括修建拦海大坝和建设围垦区。须德海拦海大坝是水闸堤坝,全长30公里,宽90米。1927年动工,1932年完成。大坝建成后把须德海和北海完全分开。堤坝内围垦造田,围垦区成了荷兰主要的农业区。须德海剩余的水面,就是现在的伊塞尔湖。虽然陆地比海面还低,可是大坝拦住了海水,海水是进不来的。在地球上,有一个地方,冰天雪地,终年被寒流包围,厚厚的冰层覆盖着这个静寂的世界。你知道这个地方吗?南极大陆几乎完全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冰层的厚度可达4000米,贮积着全球90%的天然冰,是世界的大冰库。如果南极表面的冰都融化的话,世界海洋的水面就会升高40—50米,靠近海洋的城市和乡村就会被海水淹没。南极大陆的平均高度为米,面积达128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比一般所指的“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高一倍多。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终年被寒流所包围,经常出现暴风雪。平时风力达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50米/秒,比12级台风风速还要快。年平均气温低达—25℃,—50℃以下的日子也常常遇到,甚至还测到过—90℃的世界最低气温纪录。尽管气候严寒,南极大陆并不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天上有信天翁、雪海燕和南极鸽在翱翔;海域中繁殖着红色的、橙色的、蓝色的藻类和浮游生物,海滩和浮冰上有海豹、海象和企鹅活动……地下还蕴藏着金、铜、铁和石油等多种宝藏。南极大陆是个等待开发的大陆。在一些高大山脉的上部,只要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就有可能出现冰川。在绵延起伏的山顶,为什么会有冰川流动?冰川里冰的源头是高山山坳里的积雪。山坳里的积雪表层受热融化,融化的雪水渗到下面使雪粒冻结。雪会不断地下,越积越厚,下层积雪受压会重新结晶。时间一长积雪就变成了冰,这种冰叫冰川冰。冰川冰和一般的天然冰不同,冰体内存在着不少空隙,冰晶外面还包着一层薄薄的液态水。所以冰川冰比天然冰更容易变形,有较好的可塑性。在有一定坡度的山谷里,在重力作用下,这些冰先是逐渐改变形态,然后就会沿着山谷向下移动,成为冰川。冰川在山谷里流动也和河流里的水在河床里流动一样,中间流得快两侧流得慢。冰川流动的速度是由冰层厚度和地形坡度大小决定的。每条冰川流动的速度虽然不一样,但是都很慢,每天只能流动几厘米、几十厘米,最快的也不过几米。冰川在流动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也会发生弯曲。如果两条冰川汇流到一起,都会被挤得弯弯曲曲的;有时一条冰川会爬到另一条冰川上面去,这种冰川叫双层冰川。如果平原地区,土层深厚,沃野千里,很难见到沙子。可是在河流岸边往往也能见到平软的细沙滩,孩子们在沙滩上跑跳滚爬,玩得非常开心。你知道这些沙子是哪儿来的吗?在河流上游地区,雨水把地面上的泥沙送进了河里,急湍的河水带着这些泥沙以及它从河岸、河底冲蚀下来的沙石,一起向下游流去。等河流进入平原地区后,地势低平,水流平缓,细小的沙子也搬不动了,慢慢沉落到河底。随着河水涨落和水流的冲击,沉沙被推到了河岸边,逐年堆积起来就形成了沙滩。不过在一般流程比较短的河流的平原地区河段上,也难以见到沙滩,河岸边大都是泥土地。只有水量大、流程长的河流,才能把一部分细沙带到下游平原地区去。珊瑚虫死后,骨骼上再生长出下一代来,就这样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你知道珊瑚与珊瑚岛有什么关系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被珊瑚那美丽的外表所迷惑,以为它是生长在海洋深处的一种植物。后来才知道,它是由一种叫做珊瑚虫的尸体堆积成的。珊瑚虫有着坚硬的石灰质骨骼,它们喜欢成群地生活在一起,前一代的珊瑚虫死了,后一代就在前一代珊瑚虫的骨骼上生长繁殖。这样一代代长下去,虽然一年只能生长2—10厘米,但是千百年后就能形成巨大的珊瑚礁甚至岛屿。我国的南沙群岛、东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都是些珊瑚岛。珊瑚礁沿着岛屿的周围生长,与岛岸连成一片,我们把这叫做岸礁。如果岛屿下沉,岸礁外侧的珊瑚虫仍然继续生长,结果形成堡礁,在岛屿与珊瑚礁之间是一片海水,叫做泻湖。岛屿完全沉入海中,使环形的珊瑚礁单独留在海面上,这就是环礁。被海水侵蚀掉大片岩块而形成镂空状的岩柱。最初,波浪从狭隘的岬角中涌入并切割出两个洞穴,然后将其中一个冲垮。现在,另一个也即将崩落而成独立的岩柱。因海浪的打击,使得这座原来与陆地相连的岩块,被切断成独立的岛屿。只有在退潮时,才会出现与陆地相连的小径,这种孤立的海崖被称为海蚀柱。1959年,在南极洲拉扎列夫浮冰站,天空中飘下了红色大雪。位于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和察隅地区的冰川上也曾飘过红色大雪。航行在极的探险船,有时会看到面积不大但与周围海水颜色截然不同的红、绿、棕褐等各种颜色的海水。凡北极凹下去的地方,也正是南极凸起的地方;凡北极凸起的地方,正是南极凹下去的地方。若把南极大陆沿海平面切下,翻转过来扣到北冰洋里,南北两极正好变成了平地。南极洲在地球的最南端,终年被冰雪覆盖,有“白色沙漠”、“世界冰箱”之称。它被世界三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与三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隔洋相望。南极半岛与南美洲相距最近,隔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相望,但也相距960千米,因而又有“孤独的大陆”之称。
试读已结束,购买后可继续阅读
2.00元|购买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脚下的疑问》| 2.00元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掌阅客户端购买: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边无际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