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kt月流量10g是什么意思思

  据韩联社报道,23日韩国电信(KT)与华为在中国LTE基站成功演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assive MIMO),属全球首个成功范例。  大规模多入多出技术被称为5G核心通信技术,与现有的LTE不同,可使用超过100根天线通过数十条数据渠道输出更多数据,跨越式提升基站容量。  本次测试通过128根天线和16条数据通道进行传送,与3D波束成形技术接轨,测试结果显示,基站所提供数据容量较现有的LTE技术增加了5倍。  据悉,KT已与华为等著名通信设备生产商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于2018年率先在全球提供5G示范服务。
楼主发言:11次 发图:0张
  4G信号断断续续的,先搞好4G再说吧。
  已删除
(并没有删除)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5G。也是4G之后的延伸,目前正在研究中。目前中国还没有任何电信公司或标准订定组织(像3GPP、WiMAX论坛及ITU-R)的公开规格或官方文件有提到5G。据央视日报道,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已成功研制5G网络,并进行100米内的传送数据测试,数据传输高达125GB,是4G网络的6.5万倍,理论上1秒钟可下载30部电影,并称于2018年投入公众测试,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4年还没有一个具体标准。不过在有消息报道韩国成功研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G。这一新的通信技术名为“流浪本地无线接入”(外语:NOmadic Local Area wireless access、外语缩写:NOLA)。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华为日前已正式宣布,其目前已经在包括加拿大、英国等地为5G投入200多位研发人员,并将在未来5年内为此继续投资6亿美元。
  國際電信組織"好像"還沒開始審核5G標準  等被認定為穩定且較好的技術~ 審核通過列入5G標準後才可以算"核心技术"  目前各家都在積極研發新技術中~  華為吹得比人家慢了~ 有失牛逼大國的風範  三星2013年就開吹了~ 華為吹得比三星慢很多喔~  要加緊快吹~ 英國都吹到6G了~   1.英国萨里大学   4G还没用热,5G就要来了:英国科学家近日研发出最快的5G网络技术,英国萨里大学已经完成5G网络100的数据传输测试,每秒可传送125GB数据,比4G技术快6.5万倍!5G除可用于无线通讯外,还能让智能手机用户之间进行实时大型互动游戏!计划2018年进行公众测试,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届时,全球将进入5G网络时代。  2.三星电子   三星电子计划以2020年实现该技术的商用化为目标,全面研发5G移动通信核心技术。随着三星电子研发出这一技术,世界各国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活跃,其国际标准的出台和商用化也将提速。  据悉,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的专家称,NoLA可作为铺设5G网络的基础技术。使用NoLA技术下载一部DVD格式标准电影只需要几秒时间。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无线通讯技术是由三星公司研发的,使用三星的这一技术可实现每秒1G的下载速度。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院长称:“我们一直在同其他国家争夺第一个4G标准,现在我们成功研发出了无线传输速度达3.7G每秒的技术,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对手。”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代表称,2013年他们投入1960万美元开始研发这一技术,通过同三星,LG等大公司的合作成功研发出了NoLA技术。第四代技术标准确立后,NoLA有望用于家庭网络以及其他移动通信终端。  据权威研究及分析机构Gartner预计,全球家庭网络市场以每年16%的速度在增长,到2010年这一市场将达到979亿美元。NOLA技术有望帮助韩国在这一市场占据优势。  2013年2月,欧盟宣布,将拨款5000万欧元,加快5G移动技术的发展,计划到2020年推出成熟的标准。  日消息,三星电子周日(12日)宣布,其已率先开发出了首个基于5G核心技术的移动传输网络,并表示将在2020年之前进行5G网络的商业推广。三星表示,其5G网络已成功在28千兆赫(GHz)波段下达到了1Gbps,相比之下,当前的第四代长期演进(4GLTE)服务的传输速率仅为75Mbps。而此前这一传输瓶颈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一个技术难题,而三星电子则利用64个天线单元的自适应阵列传输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  三星电子称,未来5G网络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0Gbps,这意味着手机用户在硬件性能允许的情况下不到一秒时间内即可完成一部高清电影的下载。三星在5G网络上的取代技术突破,将给全球5G网络研发带来活力,并推动其商业化进程,同时有助于5G网络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  中国移动表示启动5G研发,分析人士指出,三大运营商均在参与5G研发,一是为了技术跟上时代变化,二是需求快于技术发展。  3.华为科技   全球4G建设部署方兴未艾,5G研究开发却悄然开启大幕。在2014年,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华为称,已经在包括加拿大、英国等地为5G投入200多位研发人员,并将在未来5年内为此继续投资6亿美元。  英国Surrey大学5G创新中心主任Rahim Tafazolli表示,到2010年,全球已经有140亿终端连接起来,但当今世界还有90%的东西未被连接,互联网将是未来真正的杀手级应用,而不是大家讨论的音乐、视频等。  按照华为的设想,5G基站网络能力要达到4G的1000倍,移动数据传输率达到10Gbps的级别,并且传输延迟不超过1毫秒。  据介绍, 华为公司为5G设定的目标至少是,一个基站的容量要达到4G的1000倍,消费者端可以获得的速率将是10G。
  为抢先布局6G手机技术,英国政府砸7亿台币培育量子工程师 ...  /ss6/html/55/n-541955.html
  嘿嘿~  老大哥高通還沒開吹呢~  看來她天天在睡覺不研發  已後華為要跟高通收專利費了  高通好可憐喔~ 不會吹牛~
  仔細看一下  她媽的~ 垃圾為簡直是垃圾中的垃圾  人家的5G速度(25樓)&&&数据传输高达125GB,是4G网络的6.5万倍  垃圾為的主文&&&较现有的LTE技术增加了5倍。  丟人現眼啊~ 吹牛都輸人
  先把费用降低在说吧
  韩国4G全部采用的华为  
  5G就不是跟随了,是在创造,而创造是未知和有风险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我们持鼓励、欣赏和乐观态度,一旦成功,就具有了标准制定话语权!台蛙到时候就山寨下就可以了!
  台湾老大哥研发的在哪里?
  有时候技术只是一部分,大部分是市场决定标准。当年3G技术方面美国领先,但后来4G欧洲跟中国联合后标准之战中欧还是险胜美国。所以市场才是标准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某些技术再先进也无为成为市场标准。因为市场排在标准前头。
  华为的优势是因为中国市场。
  韩国以前不是放话要禁止华为吗?  
  三星是真的在吹牛,说自己专利最多,结果还乖乖的给爱立信和华为交专利费  
  @魏德勝  華為和中興也有乖乖的给爱立信交专利费
  @魏德勝   尼玛 先把我们的家用网络的速度提上去啊
  中韩在文化科技各方面合作,巴子眼红到气急败坏,在本帖就活捉到好几只劣等台巴
  @魏德勝 :
11:37:36.793
评论  @最爱吃鱼 ,不懂就别自己在那里瞎歪歪,专业网站很多,有很多讨论华为和爱立信专利权的事情,自己可以去看看,推荐你去看C114论坛,这个问题早就被讨论过了,好歹那都是业内人士,不像你啥也不懂,凭空想象!  ========================  你找那些垃圾的話來當回事???  中興華為的手機都必須付給愛立信專利費的  基地台不清楚  愛立信沒做手機~ 憑甚麼她的專利讓你用???  能不能用點腦??? 整天拿垃圾的話當回事
  事实上,很多的国产手机厂商都在向爱立信上缴专利费用。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告诉新浪科技:国内手机厂商华为、中兴和酷派等都给爱立信交专利费,只是金额有多有少。  .cn/t//doc-iawzunex5908981.shtml  iSuppli算是很專業公司  比那些吹垃圾為的垃圾有權威倍
  最爱吃鱼: 举报
11:50:06.253
评论  @魏德勝 你家通信公司的要不是垃圾是甚麼??? 精英早去高通...等等了  ======================================================  华为的收入并不比高通差,尤其是那些大牛人在华为里年收入过千万人民币的照样有,不需要去高通,倒是你家联发科在台湾雇个工程师年薪20万人民币都觉得高,真可怜,年薪20万人民币在大陆一流的科技公司里实在是个普通收入!
  @魏德勝   麻煩你要有點腦子~ 能思考~ 能判斷  不要滿腦都是屎  愛立信沒做手機~ 跟垃圾為那來的交叉授權  你要說基地台還有可能性
  @魏德勝  麻煩你要有點腦子~ 能思考~ 能判斷  不要滿腦都是屎  見聞要廣博點~  英国萨里大学&&&這個還是打醬油的呢~  甚麼都沒做~ 就是個研究單位  愛立信好歹有做基地台~  以後英国萨里大学要有專利~  她會跟華為高通交叉授權???
  大家有没有发现,吵着吵着,似乎你恍惚觉得爱立信已经变成台湾企业了  不要跟诈骗岛的人辩论,理都不要理他
  给爱立信交专利怎么了?这也能拿出来说事?  高通、苹果、三星都要向爱立信交专利费  这又说明什么?  说明高通、苹果、三星垃圾?  脑残吧!
  看好华为!
  ,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下一代PON技术发展及现状
- 电子电路图分享站 - 捷配电子市场论坛我的博客 - Powered by Discuz!NT
电子电路图分享站
所有电子类的爱好者加入
本功能需要JavaScript支持,开启以获得更多功能。
下一代PON技术发展及现状 分类:
查看: 1318 |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视频点播、网络游戏和IPTV等高带宽业务的出现,用户对接入带宽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以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为代表的光纤接入技术在技术标准、设备功能与性能、互通性、产业链、成本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国内外的主流电信运营商均已开始采用EPON或者GPON技术大力开展宽带接入提速,即“光进铜退”。
  国家政策层面不断助推“三网融合”。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这将进一步加强电信、广电运营商在宽带接入领域的竞争,加速光纤宽带网络的升级改造和PON技术的发展。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委也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以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力,引导宽带应用的发展和创新。
  在EPON和GPON已经规模部署以及“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持PON技术的持续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下一代PON技术及其进展的分析,探讨下一代PON的应用方案和系统架构如何满足应用的需求。
  2. 下一代的PON技术及其标准化历程
  随着用户对高清IPTV、视频监控等高带宽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产业界逐渐认识到,现有的EPON和GPON技术均难以满足业务长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光纤到楼(FTTB)和光纤到节点(FTTN)场景。光接入网在带宽、业务支撑能力以及接入节点设备功能和性能等方面都面临新的升级需求,因此提出了下一代PON的概念。所谓的“下一代PON”,其主要技术特征包括以下几个。
  · 10 Gbit/s及以上的传输速率。上下行对称10 Gbit/s或者下行10 Gbit/s、上行至少1 Gbit/s的非对称系统。WDM PON和40 Gbit/s速率的TDM PON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尚未取得突破,因此应该算下下一代PON。
  · 更高的光功率预算和更大的分路比。下一代PON的最大光功率预算应大于28 dB,应至少支持1∶64的分光比。
  ·& 兼容现有的EPON/GPON系统。下一代PON系统应该能够与现已大规模部署的EPON/GPON系统共存,继承现有EPON/GPON的所有业务并确保用户向下一代PON网络迁移过程的平滑。
  ·& 更强的组网能力。下一代PON要面向运营商包括FTTH/O、FTTB、FTTC、FTTN等多种场景的组网需要,因此对其设备形态、业务管控、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需求,IEEE和FSAN分别启动了下一代PON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
  IEEE于2005年年底启动了下一代EPON——10G-EPON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并于2006年3月成立了IEEE802.3av工作组。2007年年中,IEEE802.3av& Draft 1.0形成,基本形成了10G-EPON标准的框架和主体内容。2008年年中,IEEE802.3av Draft& 2.0形成,基本上达到了比较完善的水平,并成为芯片和设备厂商开发相关芯片和系统的参考。2009年9月,正式发布10G-EPON国际标准IEEE802.3av,标志着10G-EPON的标准化完成。
  FSAN也在2007年11月启动了下一代GPON——NG-PON的研究和标准化。2009年5月,FSAN发布了NG-PON白皮书,明确了NG-PON分为NG-PON1和 NG-PON2两个阶段并给出了明确的技术路线。NG-PON1主要是与GPON共存,重利用GPON ODN的XG-PON,XG-PON又分为XG-PON1(上行2.5 Gbit/s/下行10 Gbit/s)和XG-PON2(上行10 Gbit/s/下行10 Gbit/s)两种。2009年10月,ITU-T的SG15/Q2工作组在SG15全会期间正式发布了XG-PON1标准的第一阶段文本G.987.1和G.987.2,目前XG-PON1的G.987.3主要技术框架已经具备。按照FSAN的计划,XG-PON1于2010年6月完成标准化,包括总体架构、物理层、TC层及OMCI等各部分。NG-PON2的标准化工作尚未开始。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在10G-EPON和XG-PON1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过程中,还是在10G-EPON和XG-PON1的标准文本的撰写过程中,中国的设备厂商和运营商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XG-PON1的制定过程中,华为公司的专家担任了ITU-T& Q2组的主席和两个子标准的Editor/Co-editor的职务;中兴公司的专家担任了10G-EPON的Assistant
  Editor的职务。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也结合自身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建议和意见。在下一代PON的标准化进程中,来自中国的厂商和运营商的提案约有100项,成为该领域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为下一代PON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3. 10G-EPON技术特点和产业化进展
  3.1 10G-EPON主要特点
  10G-EPON技术标准的主要特点在于充分利用10GE和EPON等成熟技术,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丰富的物理层规格,并与EPON技术兼容。
  (1)更高的系统传输能力
  IEEE802.3av规定了10 Gbit/s下行、1 Gbit/s上行的非对称模式和10 Gbit/s上下行对称模式,显着地提高了系统的传输能力。10G-EPON采用64 B/66 B线路编码,效率为97%,与1G-EPON的8 B/10 B(效率为80%)线路相比有了明显提升。10G-EPON通过电层的FEC技术来降低光收发模块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其FEC采用RS(255,223)编码,可增加光功率预算5~6 dB。
  测试结果表明:10G-EPON下行吞吐量可以达到8.3 Gbit/s以上(FEC开销约为13%),对称系统的上行吞吐量也高于8 Gbit/s。
  (2)更丰富的物理层规格
  针对10 Gbit/s对称的系统速率和10 Gbit/s/1 Gbit/s非对称系统速率,IEEE802.3av分别定义了10GBASE-PR和10/1GBASE-PRX的物理层要求。每种物理层要求又根据光功率预算的不同,规定了包括PR10、PR20、PR30和PRX10、PRX20、PRX30共6种规格,以满足不同的链路损耗要求。具体规格及链路光指标见表1。
  其中,10GBASE-PR30和10GBASE-PRX30的光链路预算达到了29 dB,可以实现20 km传输距离下的1∶64分光。
  (3)对10GE和EPON协议的继承性
  10G-EPON技术在开发时充分考虑了与现有的10GE和EPON技术的继承性。10GE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10G-EPON在下行方向和10 Gbit/s速率的上行方向充分利用了10GE接口的技术标准和现有基础(例如采用10GE的64 B/66 B的物理层编码和以太网的帧格式),从而降低了实现难度和成本。
  10G-EPON标准化过程中极力避免对IEEE802.3做大的修改,而是通过在EPON标准IEEE802.3基础上对MPCP协议进行必要的扩展而形成IEEE802.3av。10G-EPON的MAC控制层仅仅在EPON的MPCP协议中进行了少量的扩展(OLT在Discovery GATE帧中增加Discovery Information字节来请求ONU上报其是否支持10 Gbit/s速率,ONU在REGISTER_REQ帧中增加Discovery Information字节向OLT通告10& Gbit/s速率的支持能力),实现了10 Gbit/s能力的通告与协商机制,从而使得10G-EPON的协议实现变得非常容易。
  为了降低10 Gbit/s突发光模块的实现难度,对称速率的10G-EPON的上行方向没有因为线路速率的提高而缩短ONU突发模式光发送机的激光器打开(LaserOn)/关闭(LaserOff)时间、OLT的时钟提取时间(CDR)等指标要求,而是保持与EPON相同的指标要求;而且还把自动功率调整的稳定时间(receiver_settling)从EPON的400&& ns提高到800 ns,显着地降低了光模块实现的复杂性和系统成本。
  (4)与EPON的兼容和共存
  为了实现10G-EPON与1G-EPON的兼容和网络的平滑演进,IEEE802.3av标准在波长分配、多点控制机制方面都有专门的考虑,以保证10G-EPON与1G-EPON系统在同一ODN上的共存。
  波长规划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与1G-EPON的兼容,10G-EPON没有使用1G-EPON系统所使用的1 490
  nm的下行波长,同时考虑避开模拟视频波长(1 550 nm)和OTDR测试波长(1 600~1 650 nm),IEEE802.3av标准选择1 577&& nm作为10 Gbit/s下行信号的波长(1 575~1 580 nm)。因此,在下行方向可以确保10 Gbit/s信号与1 Gbit/s信号的隔离度。上行方向,非对称10G-EPON系统的上行波长仍然沿用EPON系统的上行波长1 310 nm(1 260~1 360& nm),实现了与EPON的无缝兼容,对称10G-EPON系统的上行信号(10 Gbit/s)波长是1 270 nm(1 260~1 280&& nm),二者有重叠,因此不能采用WDM方式,而是采用双速率TDMA方式。
  3.2& 10G-EPON技术实现
  对于非对称速率的10G-EPON系统,由于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现有的10GE和EPON技术,只要对协议略作完善即可,所以系统实现上难度并不大。对于对称速率的10G-EPON系统,其实现难度相对较大,主要体现在光模块、芯片组、系统架构上。
  ·& 由于对称10G-EPON系统的上行方向工作于10 Gbit/s突发模式,尽管ONU的突发模式光发送机和OLT的突发模式光接收机的指标并没有显着提高,甚至是适度降低,但对于光模块来讲,还是充满挑战的,主要体现在高功率激光器和高灵敏度探测器、高效率的BOSA、高速跨导放大器(TIA)和限幅后置放大器LIA等技术难点上。
  · 对于芯片组设计而言,逻辑设计没有本质上的困难,但由于系统速率的提升,必须提高总线宽度,控制功耗,这带来了一些硬件设计上的挑战。在EPON系统中普遍采用Triple Churning进行下行数据的加密,但随着速率的提高,数据被破解的风险急剧加大,需要为10G-EPON设计加密强度更高的算法。
  3.3& 10G-EPON技术进展
  10G-EPON受到了光接入产业界的普遍支持,包括光模块厂商、芯片厂商、设备厂商、运营商都投入了很大精力促进其发展,并逐步解决了一系列关键的技术问题。
  2009年3月,IC解决方案提供商Vitesse公司宣布了业界首款用于10G-EPON、全面符合IEEE802.3av/D3.0标准的全套物理媒体相关(PMD)芯片组。川崎微电子也已经开发出适用于10G-EPON OLT的突发模式SERDES芯片,可以用于对称和非对称系统。目前非对称10G-EPON光模块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Ligent、Neophotonics、Source Photonics、Superxon等主流光模块厂商已经可以批量提供XFP封装的光模块,技术指标基本可以满足PRX30的要求。三菱、NEC、Superxon等也已经可以提供符合IEEE802.3av标准的10G-EPON对称光模块,但光功率指标仍待提高。
  芯片厂商也不遗余力地开发和创新10G-EPON技术。目前PMC-Sierra、Teknovus(现已被Broadcom收购)、Opulan公司均已推出成熟的基于FPGA的非对称和对称10G-EPON解决方案。Cortina公司于2009年下半年推出了基于FPGA的非对称10G-EPON解决方案。10G-EPON芯片的互通性已经实现,预计2010年年底将有2款ONU侧ASIC出现,并支持对称和非对称两种模式,到2011年年初,将有至少2款OLT侧ASIC芯片。考虑到10G-EPON初期的主要应用场景为FTTB/N,一些芯片厂商还对10G-EPON ONU侧芯片进行了优化,以适应MDU对QoS等方面的要求。
  目前,国内的中兴、华为、烽火、上海贝尔等设备厂商也在积极地开发10G-EPON产品,目前均已发布了相关产品。中兴、华为已经在国内外开通了数十个试验局,演示了1∶128分光比、Triple-Play业务、与EPON的共存等典型应用。日本的NEC、住友等设备厂商也研发出了各自的10G-EPON设备。
  国内外运营商对10G-EPON高度关注,NTT、KT、中国电信等运营商积极参与10G-EPON标准的制订,并密切跟踪技术进展,均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测试和现场试验。中国电信也对10G-EPON系统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解决了PON口下行数据安全性、MPCP发现协议一致性、设备架构和能力等关键问题。欧美的广电运营商非常关注10G-EPON技术,认为10G-EPON是Cable网络升级改造的最佳技术。例如,时代华纳早于2009年7月即进行了评估测试并给出了积极的评价。随着10G-EPON的快速推进,Verizon、FT、AT&T等运营商也组织了一系列的评估测试,探讨利用10G-EPON解决基于GPON进行FTTH建设的入户困难、成本高等问题。
  总之,10G-EPON的高带宽、平滑演进、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等优点使其得到了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目前的技术进展非常迅速,产业链也已基本成熟,具备了现场试验的条件。预计到2011年年中,EPON的光模块、芯片和设备将更加成熟,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考虑到对称系统和非对称系统的主要差别在光模块,尽管规模商用后(如大于10万台ONU),对称光模块的价格仍将比非对称光模块的价格高30%~50%(价格差20~30美元),但考虑到对称系统在上行能力上的优势和10G-EPON初期主要应用于FTTB/N场景,用户对光模块成本相对不敏感,所以对称10G-EPON系统将成为主流。
  4&& XG-PON 1技术特点和产业化进展
  按照目前FSAN制订的XG-PON1标准草案,XG-PON1主要特征如下。
  (1)定义了全新的速率体系和物理层规范
  XG-PON1采用了XG-PON1系统的下行线路速率为9.953 28 Gbit/s ,上行线路速率为2.488 32 Gbit/s,线路编码为NRZ码。G.987规定了3种光功率预算的规格,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这3种规格的指标见表2(根据最新的会议讨论结果,G.987.2还将增加最大损耗为35 dB的等级)。
  从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10G-EPON,XG-PON1的物理层指标普遍偏高,这将给系统实现带来很大的技术困难。另外,目前基本确定的突发模式光接收机的技术指标也比较高,例如,XG-PON1的Tx Enable为32 bit,Tx Disable为32 bit,Guard Time为64 bit,Delimiter Time为32 bit,远远超过了10G-EPON的相关指标,给光模块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另外,与10G-EPON上下行采用相同的FEC编码不同,XG-PON1在下行方向上采用了RS(248,216,32)的强FEC(强制实现,强制使用),上行方向采用RS(248,232,16)的弱FEC(强制实现,可选使用)。
  (2)尽可能继承GPON系统的相关规范,如传输汇聚(TC)子层、OMCI机制、DBA机制及加密机制等
  XG-PON1仍然采用周期为125 μs的TC帧(称为XGTC)GEM封装协议,并在TC帧中实现嵌入式的控制和管理功能。XG-PON1还原则上继承GPON的基于OMCI协议实现系统ONU的控制与管理功能。FSAN正在制订新的OMCI标准G.988,将GPON、XG-PON1甚至EPON的ONU远程管理统一到这个新的标准中来。XG-PON1也采用了GPON的加密和DBA机制,从而降低实现难度。
  (3)采用了与10G-EPON类似的波长规划,并以WDM的方式实现与GPON的共存
  为了避免系统升级过程中对现有用户的业务造成影响,XG-PON1系统规定了下行方向采用1 577 nm的波长(1 575~1 580 nm),因此,以WDM方式实现与GPON下行信号的共存。XG-PON1的上行中心波长为1 270 nm&&&&&& (1 260~1 280 nm),与10G-EPON系统与EPON系统上行波长上存在一定的重叠的情况不同,XG-PON1在上行方向上与GPON系统(其上行波长范围为1 290~1 330 nm)不存在重叠,因此采用WDM的方式实现共存,而不采用10G-EPON双速接收机的方式。具体原理如图2所示。
  (4)XG-PON1在节能、光功率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为系统实现、技术的长期演进提供了必要的考虑
  在产业链方面,XG-PON1也受到了GPON阵营的运营商、设备厂商、芯片厂商的广泛支持。但由于标准尚未完全定稿,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光模块和芯片解决方案。华为、阿朗、爱立信等设备厂商均已研发出或者即将研发出 XG-PON1样机(基于厂商私有规范和自研FPGA)。PMC、Broadlight等GPON芯片供应商均有自己的XG-PON1芯片研发路标,2011年将有基于FPGA的TC层芯片解决方案出现。
  运营商对下一代GPON技术的关注也持续升温。AT&T、Verizon、法国电信、Telefonica等运营商都积极参加了XG-PON1的标准化工作,并在2009年开展了较多的10G-GPON的评估测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国内运营商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也积极参加了XG-PON1的标准化工作,在IPv6、基于逻辑标识的ONU认证、OMCI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并被采纳。
  XG-PON2的目标为10 Gbit/s对称的PON系统,从FSAN目前的规划来看,尚无明确的时间表。
  5&& 10G-EPON和XG-PON1的比较
  从10G-EPON和NG-PON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下一代PON技术仍然分为两个阵营,无法实现统一和融合。目前几种主流下一代PON技术的比较见表3。
  6&& 下一代PON技术的应用模式
  无论是10G-EPON还是XG-PON1,都具有明显的带宽优势,可以满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带宽业务发展的需求。但从经济性来讲,由于光模块和芯片技术难度高,短期内难以达到规模效应,所以在2~3年内10G-EPON和XG-PON1的成本都将远远高于现有的EPON和GPON(10G-EPON和XG-PON1分为EPON 和GPON的4~6倍,芯片分别为EPON和GPON的2倍)。如何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是关系到下一代PON技术和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对于FTTH场景,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的EPON/GPON完全可以满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带宽要求。10G-EPON和XG-PON1的高成本令其应用于FTTH场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大。从技术能力和成本上来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下一代PON技术将主要适用于FTTB/C/N场景。FTTB/C/N是目前国内运营商主流的“光进铜退”模式,在这些场景下,每个MDU要接入多个用户。随着用户对带宽需求的逐渐提高,目前EPON和GPON系统的带宽有可能在2~3年内显得捉襟见肘。而10G-EPON和XG-PON1系统中10 Gbit/s量级的带宽确保了MDU上每个用户的带宽需求。例如,按照目前每个PON口覆盖256个用户的规划计算,采用10G-EPON或XG-PON1技术可以确保每个用户至少有40 Mbit/s的下行带宽,最大带宽甚至可以达到1 Gbit/s,超过了EPON/GPON FTTH用户的速率。而在这种模式下,光模块和芯片的高成本可以被多个用户分摊,成本也比较容易被用户接受。因此,下一代PON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就是FTTB/C/N,特别适合中国接入网发展和演进。
  7&& 下一代PON技术的系统架构
  下一代PON技术使得系统的接口速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对OLT和ONU的系统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OLT来讲,背板总线带宽必须从目前的10 Gbit/s提升到20 Gbit/s,甚至40 Gbit/s,总线架构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一段时间内,OLT将以N×10GE总线为主,未来将采用40GE等更高速总线。从技术上看,OLT各接口板到主交换板之间全部采用40GE的总线连接难度很大。另外,OLT设备的交换能力要达到500 Gbit/s以上(10 Gbit/s×4PON口×12槽位)。在FTTB/C/N场景下,每个PON口带的用户数一般超过256个,甚至1 000个,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终端数量也在增长,所以对OLT设备的MAC地址容量要求也相应提高,需要支持256 K甚至更高。由OLT的主控板进行大用户数(&1万)集中的业务管理和控制,技术实现难度很大,采用分布式的业务控制和管理成为必然。下一代PON系统也对OLT和ONU的缓存能力、灵活QinQ能力、ACL条目8&& 结束语
  在EPON和GPON技术逐步成熟并规模商用的基础上,产业界开始考虑下一代PON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光接入网的能力。下一代PON技术主要包括10G-EPON和NG-PON1。目前10G-EPON技术进展非常迅速,产业链也已经基本成熟,并在现网中得到了试验,预计到2011年年中,10G-EPON将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XG-PON1的标准受到了GPON阵营运营商、设备厂商、芯片厂商的广泛支持,但标准尚未完全定稿,尚未有成熟的光模块和芯片解决方案。
  从技术能力和成本上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下一代PON技术将主要适用于FTTB/C/N场景。下一代PON技术对OLT系统架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包括总线结构、业务控制和管理、交换能力等方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t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