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势北高南低风水吗

新疆之旅(14)
新疆之旅(14)&&&&&&&&&&&&&&
----坎儿井
坎儿井是新疆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新疆独特的水文化,到了新疆不亲眼看看坎儿井有点遗憾。
新疆干燥,占国土六分之一的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可用的只有60多万亩。大部分是沙漠和戈壁滩。所以,水在这里尤其珍贵。而天山融化的雪水,经过地面上的流淌,会蒸发流失很多,所以,智慧的新疆人民发明了坎儿井。
坎儿井是保存天山雪水的一个极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从水源开始,每隔十几米或几十米,就挖一个竖井,而竖井下的横井是相通的。新疆的地势正好是北高南低,坎儿井的横井也是斜的,正好利于水的流淌。为了保持水的干净,在竖井上面会有棚子或盖子。人们走到哪里,如果渴了,看到坎儿井,就可用水桶吊水上来饮用。而有竖井还可使井里的水不必太凉,利于灌溉。
我们参观看到的坎儿井的水,至少要有100多年了,更显得珍贵。
新疆土质硬,据解说人员介绍,那时人工一天也就挖一米左右,这么长的坎儿井要付出多少艰辛啊!我们不能不对祖先敬仰的五体投地。
林则徐在新疆时,看到坎儿井是极好的保水方法,于是大力提倡,他曾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在当地投入挖井的工程。令人敬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地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地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葛尔盆地北缘,萨吾尔山北麓,额尔齐斯河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47°00′-47°59′,东经85°33′-87°09′。东与福海县毗邻,南与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相连,北接哈巴河、布尔津两县,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41千米。东西长约120千米,南北宽约110千米。总面积7145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托普铁热克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夏季旅游避暑胜地。木斯岛冰山距县城正南45公里,海拔3864米,常年冰海雪原。木斯岛冰峰相对高度不到1500米,有边防公路直达雪线。中国滑雪协会田有年秘书长在2005年亲临冰山考察时指出:“无论木斯岛的雪质、地势,还是雪道长度,都可谓是全国罕见的夏季天然滑雪场地。”今年5月下旬,中国滑雪协会将组织美国冰雪专家亲临冰山考察。从2005年开始,我县本保护先行的原则,加快了冰山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直达雪线的简易公路,修建了冰雪园、冰情园、冰雕园、冰凌园,并将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冰山旅游和国际滑雪训练基地,力争用五年时间将冰山建成夏季冰雪运动、旅游休闲的胜地;国门位于口岸以南,周边战壕、雕堡、硝楼和中苏军方1-4代会谈会晤室等冷战遗址保存完好,有“中华西北第一门”的美誉,独具神韵;萨吾尔草原辽阔壮丽,第四季冰川造就了诸多奇山怪石和劲健新奇的民间文化;有蒙古文化与沙吾尔文化交融汇通的神秘的“神石城”;有集瀑布、小溪、怪石、草原、森林为一体的三线柏杨沟风景区;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冰臼遗迹、草原石人、岩画;在县城西北40公里的北沙漠地区,银胡杨、沙棘、沙拐枣、梭梭等千姿百态的植物编织出巧夺天工的绿毡地毯,把整个沙漠染成了十分独特的绿色大漠景观。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夯实基础,打造 “国界风光、冷战遗址、百年商埠、跨国体会”边城旅游精品,为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跨境旅游、生态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开辟了多维的空间,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旅游,探现代冰川,观绿洲沙漠,游国界风光,品哈萨克族文化,逛边民互市商城,将成为新疆旅游新的时尚。开放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必将成为中国西部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加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节水喷灌、地下水开发、水库除险加固、干线道路、农村公路、退牧还草、退耕还林以及县城供暖、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大力度建设,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全县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58项,完成投资5.09亿元。扶贫开发不断深入。加快推进扶贫开发步伐,积极改善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33个重点扶贫开发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其中8个村实现“五通五有五能”目标。以增加贫困群众生产资料占有量、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为目标的各项措施得到积极落实, 五年累计实现476户2701名贫困农牧民脱贫。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口岸地缘优势进一步发挥,口岸通关环境明显改善,口岸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以边境互市贸易市场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哈两国外交部同意两国公民一日免签证进入口岸边境贸易市场。五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口岸累计实现进出口货物33.2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35.4亿元,完成口岸税收近1000万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县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中小学危房改造、民汉合校等工作稳步推进;各类科学适用技术积极推广,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贡献率逐步提高;以农牧区和城镇社区为主的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冰山艺术节和阿肯弹唱会胜利召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推行顺利,广播电视事业积极发展,“村村通”工程认真实施,实现13个村通广播电视;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各项优惠政策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土地光热资源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盛产春小麦,是阿勒泰地区的粮仓。全县可开垦耕地面积88万亩,现已开垦24万亩。近年来,全县大力推行现代节水喷灌,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喷灌面积达12.6万亩,实现全喷灌县,成为新疆最大的喷灌节水示范县。同时全县有10万亩耕地被自治区农业厅认定为优质无公害春小麦生产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矿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金、铜、煤、粘土、天然碱、石膏、石灰岩、珍珠岩、萤石矿、锌、镍、钴、铀等,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煤、金、天然碱、盐、大理岩、粘土、硭硝、石膏等。2005年,已初步探明县境内布尔合斯岱金矿黄金储量达20吨,开发前景及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已注册资金1000万元木乃金源矿任公司,并已开始进行金矿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五年。五年来,县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3662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比2000年增长 49.1%,五年平均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700元,比2000年增加1950元,五年平均增长7.1%;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15万元,比2000年增长95%,五年平均增长14.8%;财政支出13277万元,年均增长19.5%;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是2000年的3.9倍,五年平均增长 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402万元,是2000年的1.5倍,五年平均增长8.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主导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县牲畜最高饲养量从2000年的36.9万头(只)发展到目前的39.7万头(只),增长7.6%。草畜平衡得到有效解决。以春小麦为主的特色作物得到大力发展,粮食直补政策积极落实,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新生企业得到培育,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加速发展。2005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5:28:3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地形呈阶梯状由南向北逐级倾斜,地势北高南低,分南部山区、中部冲积―洪积平原和断陷盆地、西北部为库木托别沙漠。山地占总面积的22.3%,丘陵占2.4%,平原占60.9%,沙漠占12.9%,沼泽占0.9%,水面占0.6%。主要河流有塔斯特河、乌拉斯特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南侧有巴特巴克布拉克水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县境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县城无霜期151天,北沙窝无霜期126天。最高极端气温37.2℃,最低极端气温-38.8℃。县境气候干燥,降水量为202.2毫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地处北疆北部,纬度偏北,远离海洋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区。气候特征为春旱多风,夏季凉爽,秋季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气温日、年较差大,无霜期短,灾害性天气较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地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地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西段,伊犁河谷西北部。南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相接,西邻哈萨克斯坦,东与伊宁市、伊宁县相邻,北与博乐市、温泉县相连。县城水定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655千米。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29个民族。
  “十五”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十五”计划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县域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预计到2005年末,全县县域生产总值可完成20.16亿元,较2000年增长8.81亿元,年均递增12.2%,其中:一产达到 8.79亿元,年均递增7.1%,二产达到5.893亿元,年均递增24.1%,三产达到5.47 亿元,年均递增11.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162元,增加到2005年的3264元,年均递增8.6%。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九五”期末的54.9:17.6:27.5上升到“十五”期末的43.6:29.25:27.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727元,比“九五”期末增加2253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招商引资、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十五”期间,我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的延伸和地缘、资源优势,以突破二产为重点,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累计引进招商项目238项,实际到位资金9.6亿元,比“九五”增长15倍。引进了澳大利亚玛丽食品公司、德利发食品厂、真辉木业、懋盛棉业、斯玛丽中纤板厂、杰宇蕃茄有限公司、大唐塑业、蓝翔钢结构苯板厂、御马酿酒有限公司、亚太肠衣有限公司、金玉米糖业有限公司、蓖麻油生产加工项目等这些项目为加快我县资源优势的转换、产业链的延伸奠定了基础。坚持以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为重点,以企业技术创新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共有9家骨干企业实施了技改扩能工程。通过一批工业企业的上马运行,全县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工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预计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9749万元,同比增长22.9%;完成工业增加值40899万元,增长2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的突破。“十五”期间,我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抓紧抓好,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建设资金支持,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突破。到“十五”期末,全县共实现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3亿元,比“九五”时期翻了2.87倍。“十五”期间,争取重点项目141个,总投资3.734亿元,争取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自治区预算内资金1.994亿元,县乡自筹、群众自筹1.74亿元。建设完成了县城供排水、惠远古城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退牧还草、四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人畜饮水工程、防洪堤,传染病区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公、检、法、农网改造、县乡村道路升级改造等工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有了新的突破。“十五”期间,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优化一产、突破二产、搞活三产,以二产带三产,以三产促一产,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跨越发展”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全县上下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在工作重心上,实现了由抓一产为主,转移到以抓二、三产业为主,突破二、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上来;确立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外不快”的全新发展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了过去“搞农业定保险、搞工业有风险”的陈旧观念,确立了市场经济意识。这些观念的转变,为我县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是西部历史名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作为西部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元朝时,县域阿力麻里城是中亚政治、经济中心和东西交通的枢纽;清代的“ 伊犁将军府 ”是当时新疆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可克达拉是《草原之夜》的诞生地,大西沟福寿山庙曾经是元清时期新疆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邱处机、祁韵士、洪亮吉、林则徐、徐松、谢彬、袁鹰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驻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留下传诵久远的妙文佳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粮果并重,牛羊兼盛,同时发展甜菜、棉花、烤烟生产。境内沿天山有一条近百万亩的逆温带给发展果园带来了非常好的条件。这里的苹果香甜多汁,个大色艳,便于贮运。境内煤、磷、铁、金、银、铜、石灰石、冰洲石、大理石、矿泉水等资源丰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是伊犁贝母的重要产地,其它价值高的植物还有甘草、党参、赤芍、苍耳等200多种。野生动物有鹿、黄羊、豹、旱獭、水獭、雪鸡等,四爪陆龟是亚欧干旱区唯一现存的珍稀动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地势北高南低,西北和东北分别是别珍套山和科古琴山,中部是黄土丘陵,南部是伊犁河冲积平原,西南部为沙漠区。有伊犁河、霍尔果斯河等水系。属温带亚干旱气候,年均气温9.1摄氏度,年均降水219毫米。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成功举办了“自治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与通过县市区联络网第六次会议”,并被自治区确定为“全疆科技试点县”,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通过县”验收。“科技之冬”、“科技之夏”活动和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完成了10个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新建校舍5435平米。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共组织14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区内外各类业务培训和进修。双语教学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进一步巩固。以广场文化为窗口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功举办了以芦草沟赛马会、可克达拉草原之夜演唱会为主的伊犁草原风情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区域系列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和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我县被评为“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村村通”工程实施进度加快,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得到提高。邮政通信事业快速发展,新增固定电话用户5866户。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征兵及国防教育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工作取得进展。加大了法制宣传力度,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与此同时,审计、统计、档案、语言文字、外事侨务、质量监督、药品监督、气象水文、文物保护、红十字会、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等各项事业都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旅游、商贸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实现新的突破。旅游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景区建设档次提高,以惠远古城旅游景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古城恢复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上档次、上规模的清水国贸市场、嘿老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开发区货运中心三大市场以及一批商业楼、超市、加油站等市场群体的建成,使全县的物流业迈出重要步伐,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集贸市场、商品批发、饮食娱乐、活畜交易市场繁荣兴旺。重点争取的由国家立项的《林则徐旅游风景区建设规划》项目建设,将完成投资1893万元,主要完成林则徐故居、东城门、展廊、博物馆、名仕阁、将军馆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通灵佛教网&||||||
--(223)[] newsfy2
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特点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聚居着十三个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包括语言、、信仰、性格、爱好、习惯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因此民居建筑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划分使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其中以维吾尔族的民居建筑装饰最具特色。一、新疆少数民族民居的造型特征1.新疆伊犁民居的装饰造型特征伊犁得名于伊犁河,最早见于《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伊犁地处新疆的西部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这里资源充裕,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新疆农、牧、林业和旅游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当地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创造了独特的民居造型装饰,其特点是:建筑大量采用木材、生土,辅以芦苇、麦草、砖块、石灰等土产材料。利用高台基、厚墙、平顶、厚门等形式,将各种用房并列地安排呈一字形,大多数民居建筑以一明一暗或一明两暗为基本单元。居住用房通常为三间,进门一间为明室,是过渡性,左边的暗室为主卧室,也承担着客厅的功能,右边的暗室为次卧。在三间之外还建有贮藏室和厨廊,也有的民居房间较多,各室分布于前后两列,并安排挡风的门厅,其内部各室或互相套门相连,或以内廊相连。虽有外廊但整个平面显示了较强的封闭性。伊犁民居中的大墙面基本都朴实无华,偶尔将扶壁住线凸出以变化。但也平直挺拔无一装饰,但在窗眉、檐口、墙角柱、廊柱等地方都加以细雕精凿,借此显示自己的特色。2.新疆民居装饰造型特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吐鲁番盆地。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凹,火焰山自西而东横贯盆地,山前是戈壁、中部是低洼平原,南部山丘、戈壁、荒漠三种类型兼有。水资源有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坎儿井水系等。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风,同时又处于格里木大沙漠之边缘,远离海洋,也是我国最热的地区,以&火洲&着称。在此居住的人们用坎儿井引水灌溉,创造了片片绿洲,并利用火焰山周围高强度微红色的粘土资源创建了土拱、土墙的半地下层、二层土民居建筑,有效地抵挡了烈日高温的侵袭,同时也形成了中国西部新疆特有的土建筑民居文化。在建筑艺术方面主要分为两种造型与风格:土拱平房式和土木楼房高棚架式。土拱平房式装饰风格的主要房屋集中在一起布置,房间不受日照朝向的影响,也没有某种、礼仪等方面对建筑房间布局的限制。庭院内的建筑因地制宜,随经济力量和生活习惯的需要而建造,布局十分灵活而合理。一般在院落的中部或后部布置主要房间,主要房屋前的室外空间常设一宽大的土高台,供人们日常的生活、聊天使用。入口大门沿街、巷设在庭院的一角或中间,杂务间设于庭院的一侧或一角。而葡萄晾房多设于杂务间或入口大门的上部。这类民居的主要建筑和次要房间常围合成封闭式庭院。土木楼房高棚架式装饰风格是吐鲁番民居中独特的建筑组成之一。庭院呈内向性半开敞式,由围墙和建筑围合,院内建筑主次分明,它和主房的檐廊、室内空间共同融为一体,构成了吐鲁番民居里的独特的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高棚架棚盖一般架设在房屋之间的院子上空。单独设立于主体房屋的前檐部位。高棚架四面临空,既遮阳又通风,它高而宽敞,无论太阳在何方向,也都能留下一片阴凉的天地,高棚架给吐鲁番民居的建筑造型艺术增添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柱廊是吐鲁番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柱廊一般位于建筑的二层,是户外起居生活的重要场所。由于当地基本不下雨,屋面无需排水,居住建筑中大量的错层、半错层土阳台形成了千姿百态、此起彼伏的土建筑外廊空间。吐鲁番的民居建筑是一种不受宗教礼仪限制的民居土建筑,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营造的一种氛围空间。这里的民居不但延袭了1500多年前交河、高昌古城的土建筑文化历史,而且经过长期的改造和修缮,使之成为了更符合现代人居住环境要求的建筑。3.新疆喀什民居装饰造型特征喀什位于新疆的西南部,西倚帕米尔高原,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淇。它历史悠久,古称&疏勒&,这里既是我国最早信仰佛教的地区之一。也是较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区,因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综合了中原汉族建筑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按地形和宅基地形状自由灵活布局,不讲求对称和中轴线,以客厅为主在其一侧或两侧布置卧室、厨房等附属用房。由于喀什地区地形高低的变化,主次房间高度不一,形成了建筑体型轮廊的高低错落。当地居民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多把二、三层房间向外悬挑扩大,或在巷道上搭建过街楼,并在屋顶围立栏杆形成屋顶院落。民居的装饰重点是庭院的外廊和客厅室内,外廊是人们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外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支撑外廊的柱子分为柱头、柱身、柱裙三部分,两柱中间为双拱,卷角部作透空花饰,双拱卷中间悬吊石榴。以&阿以旺&&阿克赛&为中心的户外场所及外廊布局,形成宅院的内向性格。轻外部环境而重室内装饰,外廊、顶棚、门窗,多用,饰以藻井和色彩艳丽的彩画。装饰手法细腻,内容丰富。二、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技巧特征在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多元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特征在融合了其他民族装饰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以木雕、石膏雕花、彩绘、刻花砖、拼花等多种元素的装饰习俗。装饰纹饰美观、结构精巧、变化无穷,以几何图形、植物、花卉以及维吾尔书法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为主,如巴旦木、石榴、石榴花。体现出本民族在物质生产、精神生活需要和民族审美情趣上多层次、多元化的民居装饰艺术特征。1.木雕装饰。木雕是喀什民居的重要装饰手段,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木雕的处理手法有花带、组花、透雕、贴雕等。花带通常以二方、四方连续为多,以中断、交错等手法来取得构图上的韵律变化。其图案缜密,几何纹样严谨对称,植物花卉自由灵活,题材以杏、桃、葡萄、桑、石榴、荷花等为主。刀法的表现方式有阴线刻、浅浮雕、综合刀法。浅浮雕的特点是图案性强。透雕是将木板上的花纹图案以外的部分去掉,形成透空,以虚面烘托图案。花纹的表面可呈平面,可呈起伏,效果玲珑秀丽。贴雕有两种,一种是将花纹图案贴于平板上,形成浅浮雕状;另一种是将雕凿成的多种形体拼贴成立体或凹凸的装饰。木雕装饰多用材料本色或略加素色,也有用彩色装饰的。木雕装饰,应用广泛、装饰性强,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它可以使建筑装饰凸现出来。2.石膏雕花装饰。通常有石膏组花、石膏花带、镂空石膏花等形式。主要用于庭院前廊端部和室内外窗间墙壁等处。有圆形、拱券形、多边形。拱券纹饰是以明确的中轴线作对称性花纹或以铭文美术字为主题,由花卉、蔓藤、卷草等组成密集复杂重叠交错的对称图案。花卉、植物、几何纹饰等作边框陪衬,看上去像一幅完整的装饰图画。石膏花带是用各种几何图案、植物花卉或两者并用构成,按二方连续方式并列、重复、循环、交错等纹饰手法组合,造型完美、主次分明。镂空石膏花饰,不仅用在室外的装饰柱、外墙,也用于室内的窗眉、壁龛等处。石膏雕花使用的颜色大多是石膏本色,它玲珑空透、轻盈洁白、典雅绚丽。石膏组花和石膏花带,无论是几何图形、经文图案或是花卉草藤,都是以纹饰的形态表现。石膏雕花纹饰刀法细腻流畅、刚健清晰,高低、重叠、交错、起伏,有强烈的立体感、质感,在阴影下给人素雅明丽、清爽宜人的美感,更增添了纹饰艺术的感染力。彩画多用于客厅和外廊的顶棚边缘,外廊檐下。花纹题材多种多样,有时也和木雕一起使用。3.砖饰。砖饰也就是所说的拼花砖工艺,是指经过锯、切、打磨后的黄色砖拼贴成各种图案,装饰门柱、门洞壁面和门斗的檐等部位。砖饰有拼砌砖花饰、异型砖、砖雕、透空雕花砖等几种,其中异型砖是拼花砖的主要构件,有方形、长方形、半圆、三角、梯形、平行四边形、梭形、S形等,多达数十种。拼砌的图案有上百种之多,常见的如:八角形、八瓣菱形、人字甲形等。维吾尔族工匠以高超的技艺,用砖相互穿插、交错、重叠、拼砌组合成各种平面和立体的几何图案和花饰,在光影衬托下,精致的砖花图案,显得十分雅致,富于层次性。过去拼花砖主要用在装饰清真寺等宗教公共建筑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工程序复杂的拼花砖也普遍成为民居的装饰,因为它不带宗教色彩,仅为一个拼花装饰,成为新疆民居装饰的普遍材料,这种装饰手法获得十分优异的艺术效果。南疆的米黄色砖制作的拼花砖饰和花带装饰效果是新疆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典范。三、深刻体现新疆文化的鲜明特征新疆的民居装饰是多国、多地域、多民族文化艺术相互撞击融汇、排斥吸收的结果。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民居装饰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新疆的少数民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萨满教、喇嘛教、东正教。不同的宗教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思想意识、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生活习俗都有影响,这无疑也是形成各个少数民族民居装饰特征的重要因素,因而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多民族、多文化色彩的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伊斯兰文化的美学理念是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装饰性的,这其实仍然是一种对事物和色彩高度提炼和加工的结果。民居装饰主体性上体现出伊斯兰文化的特征,但也并非完全受限于宗教的制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灵活性和地域特征,这种特点也正是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思想的重要方面。综上所述,新疆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装饰特征,是根据本民族的特点、生活习俗、自然环境以及材料来源,经过千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的。各民族的民居建筑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各具风格。同时新疆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又是社会文化的综合载体,是新疆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一定形式的民居大体上与该民族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婚姻习俗相适应。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是新疆各少数民族信仰观念的物化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是民族情感和宗教文化审美智慧的结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地势最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