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肿瘤手术风险病房陪床有什么风险

“抗癌明星”病房陪护新病友传递信心
 来源:光明网 
癌友志愿者(右)在与患者(左)聊天。
  光明网苏州11月1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张晓婷)每周三上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癌症病房里总会出现一位“红马甲”的身影,那是沧浪街道公益组织“生命关爱学校”的癌友志愿者,目前大约有20位,基本都是癌龄5年以上乃至20年、30年的抗癌明星,他们用“过来人”的抗癌经历给新病友以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2014年3月起,生命关爱学校与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建结对,一年多来这20位癌友志愿者轮流服务,每周一次前往该医院病房给同病种的新病人做一对一心理疏导,并形成常态化机制,目前已经陪护了上百名癌症患者。据悉,这样一个由癌症患者组成的纯公益“爱心陪护平台”在江苏省还是首创。
  抗癌31年的知心大姐:
  给女性患者送上护乳贴士
  76岁的朱蓉玲阿姨神采奕奕,谈笑风生,完全看不出已是患癌31年的“老战士了“。1983年,45岁的吴中区藏书中学数学老师朱蓉玲查出患有乳房癌,当时她的两个孩子,老大在上中学,老二才上小学二年级,她是家里的顶梁柱。“那个年代人们对癌症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癌症是个绝症,等于判了死刑,确诊后我整整哭了一夜,心想真是生命走到尽头了。”好在当时的学校领导、学生都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在她化疗住院期间,不少学生都写信给她,汇报自己学习情况的同时,还鼓励她要保重身体;朱蓉玲的兄弟姐妹也轮流来照顾她,帮她安顿好家务事。在亲友和学生的支持下,她进行了手术,之后又化疗、吃药。在治疗半年后,她毅然回到了讲台,继续在学校教书10年直到56岁退休。哪知道退休后过了2年,朱蓉玲的癌细胞转移到了肺部,这对她来说又是个沉重打击。许多学生和同事听说了她的情况,常上门来看望她,惦记她的身体状况。学生们的关怀,让她再次鼓起勇气开始治疗,到现在患肺癌已有18年了,病情稳定没有再复发。“没有当时身边人的鼓励,我撑不到今天。所以现在我想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人。”朱蓉玲说这就是自己做志愿者的初衷。
  医院里与朱蓉玲结对的病友大多为女性,以乳房癌居多。朱蓉玲介绍,患乳房癌的女性是很痛苦的,现在的治疗方案依然是以切除恶性肿瘤为主,乳房的缺失,使得女性会出现抑郁、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自己也一度如此。朱阿姨在与病人的接触中还发现,如今乳房癌女性患者正逐渐年轻化,她甚至在病区碰到一位20多岁的外来打工妹小王,患了乳房癌,刚做完手术,右边乳房被切除。高昂的治疗费不仅花光了多年的打工积蓄,最惨的是丈夫得知她这个病便抛她而去,留下一个7岁的儿子,情况令人唏嘘。小王的母亲前不久从老家赶来照顾女儿和外孙,看到女儿的遭遇忍不住整天以泪洗面。小王看到母亲这样自己也忍不住掉泪,脾气变得暴躁,一开始朱蓉玲来到她身边的时候她还比较排斥,觉得这人就是来“看热闹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朱阿姨告诉小王她自己也是个乳房癌病人,并开始安抚这家人的消极情绪。她先把母亲拉到一旁劝说“你先要稳定情绪,才能给女儿安慰。”然后再安慰小王,“孩子还小,母亲年纪大了,孩子还需要你照顾,只要保住命就有希望,现在医学这么发达,穿了胸衣看起来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的。”就这样朱蓉玲连续几周去医院看望这对母女,直到小王化疗结束出院。期间,她手把手教小王怎么用其他物品来填充内衣,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专用内衣,一边乳房切除还要注意身体平衡、肩膀的高低、走路的姿势等。朱蓉玲还跟小王的母亲讲起了乳房癌的预防,送上自己收集多年的“护乳贴士”,包括平时要定期自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这对母女把朱蓉玲当成了家人,出院后还一直和她联系。
  20年前已准备后事的7旬老人:
  “过来人”经历是病人最好的心理良药
  7旬老人陈欣生的抗癌经历颇具戏剧性,1994年他感觉胃部不适去医院做胃镜,原本以为只是胃溃疡,哪知查出了胃癌。虽然是早期,但却是毒性强、危险性大、死亡率高的胃印戒细胞癌,医生当时预测生存期只有3个月到半年。陈欣生一听就懵了,当时53岁的他在单位里刚升职,担任干部,处在事业的高峰期。陈欣生想着这下完了,看来自己是活到头了,于是与家人交待了后事,还拍了遗像、买了墓地,这以后才开始治疗。随后的化疗反应很大,吃什么吐什么,坐在椅子上感觉头颈都伸不直,四肢无力,走100米对他来说难如登天,只能拿个小板凳支撑着慢慢往前挪,当时他1米6的个子瘦的只有80斤。但是陈欣生挺过来了,在医院挂了营养液后他的身体开始慢慢恢复,体重也增加了一些,一旦体力恢复他又开始锻炼,打太极做气功,一天不落下。就这样撑过了半年,也打破了医生“存活期最多半年”的预言。这以后,陈欣生的信心更足了,身体好些后又回到了单位工作,一边工作一边锻炼,生活很充实,2003年到2008年还担任苏州癌症康复协会的副理事长。
  在前往医院的癌友志愿者中,陈欣生绝对是一个榜样。他从查出一般人都闻之色变的死亡率极高的病种,到现在整整20年,每次遇到新病人他总要说起自己当年已经“准备好后事”到现在吃得下睡得着的这段故事,这种“过来人”的经历就是新病人最好的心理良药。“我当时都准备好后事了,现在还不是一样活着?你们的病都没我的这种可怕,我的今天是你们的明天,你们还怕什么呢?”看到笑容满面、头发花白、精神头十足的陈老,病人们都倍感亲切,陈老硬朗的身体和经验之谈对他们都是极大的鼓舞。陈老不仅给予新病人信心和勇气,他还会把自己的科学抗癌心得与大家分享:一定要确诊、不要过度治疗、注意适当营养摄入。现代社会“谈癌色变”,但是各家医院的医疗水平不尽相同,所以一旦怀疑可能是癌症要多跑几家医院进行确诊,听听权威专家的意见。不要一听可能是癌症就急着要去做手术去化疗,一旦过度治疗可能会加速死亡。
  照顾癌症妻子10年自己又患癌的大哥:
  自己成了志愿者 还带出了一批志愿者
  64岁的杨福官是生命关爱学校的骨干志愿者,像大哥一样照顾患病的兄弟姐妹们。患癌14年来,他不仅自己走出阴影,在生命关爱学校还带出了一批志愿者,许多志愿者患病只有2、3年,但是在学校里和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不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还掌握了科学的治疗方法,病情稳定了下来,于是更多病友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觉得志愿者不仅可以传播抗癌精神,更可以收集更多病例,积累更丰富的抗癌经验,给新病人以借鉴。”杨福官说。
  杨福官的经历可谓十分坎坷,1993年他的妻子患上肝炎随后恶化成肝癌,辞去工作在家休养,当时他又从厂里下岗,家里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就靠杨福官在外打零工的一点收入维持。要照顾妻子孩子,又要维持家里的生计,杨福官感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身体也越来越差,好几次累到胃出血,2001年难忍胃痛的他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胃癌。祸不单行,没多久妻子就病情恶化不幸离世,至此他已经照顾妻子整整10年了。妻子过世,孩子已经工作,杨福官反倒没了牵挂和负担,看淡了生死,心情也释然了。因为化疗费用要上万元,为了减少开销,杨福官手术后就回到家中自己调理身体。待身体恢复后他还加入了苏州市癌症康复协会,在那里做了5年多的接待义工,为新病人提供咨询和报班服务,最多时一天要接待20多个。如今他又成了生命关爱学校的骨干,自从2013年11月位于瑞光公益坊的“生命关爱学校”成为全市癌症病人活动交流的免费固定地点以来,他更是在其中牵线搭桥,在公益坊每天联系安排病友的小组活动,这个“癌友之家”规模越来越大,如今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已有900位来自苏州市区各地的学员了。吴女士和吴永明这两位病友是杨福官从小组活动中发掘出来的两位志愿者,现在陪着杨福官一起到医院给新病友做心理疏导。65岁的志愿者吴永明癌龄3年,胃部全切除,“我们学校胃癌小组20多个人里面有8个人是胃全切除的,食道直接连到了小肠上,一般人肯定想,胃没了可怎么活呀,吃东西都不消化,我们不是照样挺过来了,还吃得健康营养!”吴永明说。患了胃癌的新病人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就是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健康膳食比赛中,吴永明便带来了自己拿手的炒鱼片,给新病友们支招怎么做菜,又消化又有营养。[责任编辑:杨煜]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父亲住的病房死了一个人,陪床注意什么_百度知道
父亲住的病房死了一个人,陪床注意什么
提问者采纳
应该注意父亲的情绪变化,不要因为这个人的离去使父亲陷入低落的情绪从而影响父亲的病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不用很正常,医院哪个床位没死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32版:生命/名院
往期回顾 &
比家里还要温暖
——记南医大二附院骨科六病区“无陪护病房”
特约记者 小河
  南医大二附院地处南京下关姜家园美丽的小桃园湖畔,近年来,在以鲁翔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带领下,切实狠抓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强调“胜服务”和“感动病人”,医院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年初,卫生部在全国推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把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理念与“胜服务”和“感动病人”不谋而合,二附院领导积极响应卫生部和省厅的号召,立即付诸行动,选择了骨科六病区作为二附院第一个无陪护试点病区。  A  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在医院护理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协助下,经过将近两个月的组织、动员、学习、筹备,二附院第一个无陪护试点病区于日正式启动。作为首个“吃螃蟹”的病区,骨科六病区的17名护士、8名护理员,在科主任黄野合护士长孙小平带领下,彻底转变观念,重新诠释领会护理工作的内涵,充实护理服务的内容,从人员的配置、培训,各班工作流程的制定,合理地排班,设备和护理用具的购置,以及争取各部门的协调等方方面面落实到位。  回归病房,参与生活护理,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给护士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种新型的模式挑战着护士的传统护理观念、家属的传统家庭观念。“无陪护病房”的推出,一方面减轻了家属的负担,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是一种挑战。除了吃药打针等医疗护理,生活护理&“一条龙”交由护士完成,家属可随时探视,但“陪而不护”,以往由护工或病人家属完成的诸如喂饭、洗漱、擦身、剪指甲、清理大便等生活护理,将由临床护士来完成。许多年轻护士对此难以接受,皱起了眉头,心中充满了惘然。尤其是对一些90后的独生子女护士来说,更是难以想象,她们当中许多人在家都是被父母、被家人宠着长大的,是一些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娇宝宝,选择当护士也是看中了白衣天使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那洁白的工作服、高雅的燕尾帽、宛若美丽的白天鹅,哪曾想到会去替人端屎端尿、梳头洗澡。许多护士因此忧心忡忡,思想负担很重,对此,院护理部积极配合病区主任和护士长,对护士们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彻底解开他们的心结,使她们认识到:对病人进行护理需要大量的专业护理知识。而这些正是病人家属和护工不具备的。由护士进行护理,不仅能够结合病人的实际病情进行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医疗护理,而且能够仔细观察并向医生汇报病情,对病人进行康复和健康指导,医护结合,保障医疗安全,促进病人康复。此外,一人生病,往往会影响全家成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护理病人已经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而“无陪化护理”能够扭转由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大大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患者“一人得病住院,全家手忙脚乱”的烦恼将得到缓解。“无陪护病房”作为一种全程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理念,不仅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方便、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其优势在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全程、全面、规范,使患者从生理到心理得到全方位的照护。  B  真诚付出&&赢得信任  在实施“无陪化护理”这一“优质服务工程”中,护士们比以前更多地深入到了病房,规范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真正走到了病人身边,积极主动的与病人沟通,了解他们内心所想所需,切实做到了优质服务,从简单护理到全方位照顾,上班时间全部守候在病床边,,真正做到将护士还给了病人,使得“护士参与生活护理”这一观念真正的回归到传统的护理工作中。用她们真诚的付出赢得了病人的信任。  一位患有帕金森病,高血压病、肺部感染等多种基础疾病的股骨干骨折的老太太住进二附院骨科六病区后,刚开始,家人对“无陪护病房”抱着怀疑态度,总认为医护人员再认真、再负责,又哪能有家人真心呢?然而,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老人全家都深深为病区的贴心服务所感动,她的女儿在病房仅仅陪护了一夜,第二天早晨直喊吃不消,是啊,老人仅仅是小便,一夜就要起10多次,更遑论其他了。事后,老人的女儿在西祠上发帖说:感谢有你——南医大二附院六病区的全体医护人员。主治医生袁同洲为我妈制定了慎密的手术方案,凭借高超的技艺,在经过6个小时的手术后,让我妈平安的从手术台上下来。从手术台下来的我妈,每天都要得到袁同洲医生的“特殊关照”。上午一遍下午一遍甚至夜里面,都关照有加,肺部感染期过后的康复训练,袁医生都不厌其烦的叮嘱护士该如何进行。南丁格尔说:护理本身就是一门细致精湛的艺术。护士长,从我妈手术完的第二天起,你就微笑着对我说:上班去吧,不用担心,这里一切有我们。实际上,从我妈手术出来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了,我在那里好像是多余的,所有的一切护理,护士们全都考虑的细致周到。从洗脸,翻身,大小便排泄所有一切应该由护工做的事你们都不厌其烦的争着做.由于你们的精心呵护,让我妈的精神面貌由刚开始进来的厌世颓废到现在的积极主动的进行康复训练,这和你们的同情心和一双勤劳的手是密不可分的。  有一位股骨颈骨折病人,同时还患有视网膜病变,双目几近失明,刚入院时,情绪低沉抑郁,整天闷闷不语。护士们除了为她做好正常的医疗护理外,每天早晨,护理组长都会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进行专业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每天在病人睡过午觉和吃过晚饭后,都会为她擦身、换衣服,一天隔一天为她洗头,定期为她剪指甲,每天都有专人陪在她床边,为她揉腹、喂水、读报、或是聊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病人病情好转后,护士们每天下午都会带她坐着轮椅,推她到医院边的湖畔小花园散心,和其他病友聊天。护士们的真诚付出让这位沉默寡言的病人深深感动。一天,当护士长孙小平到病床边看望她的时候,她紧紧抓住护士长的手说:虽然我看不到你们,但是一听到你们的声音我就知道是谁来了,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啊!  C  无私奉献&&回报真情  “无陪化护理”的推广,改善了医患关系的同时,也让很多护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护理强度。但是六病区的护士们坚定了一个信念:每一个患者都是自己的亲人,再苦再累再委屈都是自己应尽的职责。  护士小裴是一个90后的阳光女孩,因为崇尚“白衣天使”的美丽称号而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谁知刚刚上班就赶上了“无陪化护理”,心中不是没有委屈和后悔。尤其在她上夜班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个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人,这位60岁的男性病人除了骨折外,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后遗症,家属听闻是无陪护病房,丢下病人就走了,连卫生纸都没留下一张,而病人当夜就腹泻了七次……小裴整整一夜未眠,忙着为病人换衣、擦身、倒便盆,劳累、恶心,委屈,使得她只想躲在一个无人看见的地方痛哭一场。然而,当她看到不能讲话的病人那满含歉意和感激的眼神时,她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她读懂了病人的无奈和发自内心的信任感激,体会出一种帮助他人的快乐、一种付出的快乐,她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点。在小裴的精心护理下,当家属看到整洁清爽、精神状态极佳的病人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羞愧之情和感激之意溢于言表。  还有一位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是个80多岁的老太太,曾经是一家大医院的护士长,她的责任护士小胡是一位高年资的主管护师,面对老太太近乎苛刻的挑剔,小胡始终是面带微笑,任劳任怨,用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贴心周到的服务打动老太太,为老人梳头、擦身、洗脚,陪老人聊天、解闷,老人术后腿不能弯曲,小胡整天陪伴在老人身边,一天几趟为老人按摩、热敷,老人怕疼,不肯下床运动,小胡就耐心劝说,分析病情,并温柔的搀扶着老人,一步一步的练习走路、下蹲等动作,进行康复锻炼。真心的付出,终于赢得了真情的回报,到出院的时候,她紧紧拉着小胡的手连连道:你们的服务没话说,我服了,二附院有你们这样的护士,大有前途啊!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肿瘤病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