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关于"鬼"的故事,让我们相信科学。

写世界末日是谣言,让我们相信科学的作文600字
仓徐洛晨和
其实我觉得你写"我现在还活着,还跟你写作文,想一想就知道世界末日是谣言,我们还是相信科学吧"做题记后把各种理论写上去就行了(如中微子引发地质运动为什么错,理论是.)
你写一写吧
里说中微子加热了地球但这只是人们的一种误区,其实中微子很少与其他物质反应,他的质量小,速度与光速很接近(去baidu里搜了在粘上,省略n字)又有传闻说。。。(去网上找,有一堆)
结尾:看来只有科学才是真理。。。(乱发些感慨,凑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用科学解释灵异事件:你能相信自己的大脑吗? - 今日头条(TouTiao.org)
闹鬼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就在我们的大脑之中。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4日消息,鬼故事往往发生在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身上,因此,谁说它们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这些故事还会经过口耳相传,来源还往往看似很可信。再加上现今的互联网,这些故事更是被传到了几乎每个人的耳中。寂静的环境也会让怀疑论者联想到鬼魂之说。半夜的鬼叫声如果不是来自于真正的鬼魂,那又来自于谁呢?虽然研究者们曾经将原因归咎于电磁场和次声波,但闹鬼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就在我们的大脑之中。在声音中捉鬼对鬼屋的一种看似可行的解释是,人们的确会对环境中的某种东西产生反应——但实际上,这个“某种东西”比没有安息的鬼魂要平凡得多。次声波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1998年,英国考文垂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维克·坦迪(Vic Tandy)与同事托尼·劳伦斯教授(Tony Lawrence)一起,以坦迪在一家医疗机械制造商店诡异的工作经历为基础,写了一篇论文。该商店的店员曾报告称,他们产生过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觉得房间里有什么东西“存在”。坦迪此前均不在场,但有一天晚上,他忽然感到寒冷、阴郁。他检查了房间,确认没有装着医疗气体的瓶子漏气,便又坐回书桌前。这时,他忽然从眼角的余光中看见了一个灰色的形体。而等到他鼓起勇气、准备好好看一看它时,它又影遁于无形中了。后来,在一次切割金属的过程中,坦迪忽然想到,会不会是声能引起了他和同事的这些莫名其妙的经历呢?他们在1998年发表在《物理研究学会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中写道,在楼房里的一台风扇被关掉之后,那个“鬼魂”就消失了。但证明这一点就困难得多了。从空调吹出的阵风到地震,有许多东西都会产生次声波。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爱丁堡的玛丽金小巷(一个以鬼魂为特色的旅游景点)中藏了一些次声波制造仪。该小巷如今深埋地下,但在17世纪,它曾是联结一系列高楼的小巷和通道。根据当地传说,当时的黑死病患者就被封在这些高墙之内。2007年鬼节期间,一些毫不知情的观光团来到这里。就在他们在这些毛骨悚然的小巷中漫步时,次声波也在他们身边回荡。实验结果显示,播放次声波或噪声并没有使报告称产生了诡异体验的人数发生变化。但在那些伴随着次声波进行观光的旅游团中,这种体验的总数的确有所增加,因为有更多的人报告称,自己体验了好几次毛骨悚然的感觉。与此同时,在这些观光团中,约有百分之二十的游客报告称,他们在观光过程中感到周围温度上升。而此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播放噪声的观光团中,只有百分之五的游客报告了这种现象。这并不足以证明鬼魂是由次声波引起的。毕竟,鬼屋里的人们通常只会感到温度下降,而不会感到过于温暖。此外,在次声波环境下,为什么平均每个人报告的诡异经历增多了、人数却没有增多呢?我们至今仍不清楚其中的原因。电磁场作祟人们对鬼魂的另一种解释是电磁能。我们周围或许没有鬼魂,但有很多由电线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场。那么,电是否会为我们营造出一种类似鬼魂的氛围呢?一些小型实验显示,电磁场或许真的有这个本领。2000年,加拿大劳伦森大学(Laurentian University)的认知神经学家迈克尔·珀辛格(Michael Persinger)和同事一起,使用磁场对一名自称见过鬼魂的45岁男性的大脑进行了刺激。通过磁场,他们设法让这名男子“重新看见”了类似自己多年前见到的鬼魂,同时还产生了相应的恐惧感。研究报告被发表在期刊《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上。第二年,在同一册期刊上,珀辛格和同事又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一名少女称圣灵使自己怀了孕,并且能感受到婴儿坐在自己的肩膀上。这名少女此前曾经大脑受过伤,但大脑创伤并非产生这种显圣经历的唯一原因:她的床边有一个电子钟,发出的磁脉冲与能诱发老鼠癫痫发作的脉冲很相似。这台电子钟被移走之后,她的感觉立刻就消失了。珀辛格和同事认为,有些人的颞叶特别容易受到干扰,而颞叶恰好是大脑合成信息的地方。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一名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弗兰奇(Christopher French)一直在研究诡异现象产生的根源,他表示,从做过脑部手术的病人身上,可以看出颞叶对于人对现实的感受的重要性。当医生刺激大脑中颞叶与顶叶相交的部分——即颞交界处时,他们便真的可以对“灵魂出窍”这一体验进行控制。在你的脑海里但弗兰奇和同事没能找到多少证明次声波和电磁场能够解释幽灵现象的证据。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建了一座小屋,希望在这里创造出“科学的”闹鬼现象。参与者需要在次声波和复杂电磁场中待50分钟(也可能什么都没有),然后报告自己在屋子里时产生的感觉。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在实验中产生了一些诡异的感觉。约有80%的人称自己感到眩晕,半数人称感觉自己在旋转,还有23%的人表示感到灵魂离开了肉体。值得注意的是,还有23%的人称自己感觉到了鬼魂的存在,8%的人则感到极度的恐惧。这些实验中,有一些的确仿造出了闹鬼的感觉;但另外一些则作用没这么明显(例如,在一起实验中,5%的人表示自己感到性欲被唤起)。但在研究人员分析数据时,他们意识到,实验条件本身并不重要。无论电磁场打开与否,无论次声波播放与否,结果都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他们还发现,实验个体对暗示的感受水平会对实验结果造成显著的影响。“最简单的解释是,如果你对那些容易受到暗示的人说,‘进来吧,你会产生一些诡异的体验,’那么有些人就真的会产生诡异的体验。”弗兰奇说道。正如弗兰奇的研究说明的那样,闹鬼的真正原因或许就在人类的大脑本身。在1996年发布在期刊《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上的一项研究中,两名受试者被要求写一个月日记,记下在自己家中出现的“闹鬼”现象。结果在这之后,他们忽然在四处都能看到类似鬼魂的东西了。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闹鬼现象之所以会发生,只不过是因为人们会将一些模棱两可的事件误解为灵异现象,然后就会被引导着去寻找更加诡异的东西。一些基本的人格特征可能会导致人们容易在夜间将某个黑影想成鬼魂。一项近期由加州查普曼大学开展的调查显示,一个人总的来说越是胆小,就越容易相信灵异事件。在另一项2013年8月发表在期刊《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上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相信灵异事件的人更容易相信灵魂载体的幻象,或者相信某件事是某个精神实体蓄意为之的结果。这一研究基于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经过进化,能够看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图案”。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名心理学家米契尔·范·厄尔克(Michiel van Elk)指出,想象自己在夜间行走在一片树林里,这时你忽然听见了一阵树枝的窸窣声,你是会继续前行呢?还是会转身逃跑呢?如果你接着往前走,你可能会受到攻击。而如果你选择逃走,则能全身而退。“安全总比遗憾好。”范·厄尔克说道。进化理论学家认为,有些人倾向于将特定事件的发生归咎于精神的载体,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相信鬼魂、天使、魔鬼、甚至上帝的存在。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范·厄尔克参加了一个通灵者集会,并让这些相信灵异事件存在的人观察一些由电脑制作的移动的光斑。其中有些光斑经过特意安排,看上去像是一个隐形的火柴棍小人在走路;其它光斑则移动得杂乱无章。实验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些光斑究竟是在随意移动,还是受到了某一精神载体的特意驱使(表现成走路的人的形式)。在其中几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还向其中加入了其它飞舞的光点,以此来掩饰此前的光斑的移动模式(是随意的还是刻意的),使得这一任务更具有挑战性。当动画界面清晰明了时,无论是相信鬼魂、还是不相信鬼魂存在的人,都能够轻易地判断出两种移动模式的区别。但在受到了其它光点的干扰之后,相比不相信鬼魂的人而言,相信它们存在的人更容易指出其中的不同,并用精神载体来进行解释。“即使当屏幕上只有随意移动的光斑时,相信鬼魂存在的人也会称自己从中看出了一个走路的人形。”范·厄尔克说道。这项研究说明,有些人更容易出现“精神载体”的幻觉,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相信灵异现象的存在。老房子烟囱中吹出的一股气流,或是嘎吱作响的木头,都很容易被他们错认为鬼魂。但范·厄尔克表示,人们目前仍不清楚这种幻觉是由遗传引起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最关键的挑战是,我们需要想出一种将这两大影响因素分离开来的研究方法,好弄清遗传的影响有多大,后天的影响又有多大。”眼睛会说谎的确,人们的实验报告往往含有一些水分,我们甚至很难知道其中有多少是可信的。范·厄尔克曾进行过一次后续实验,希望复制自己2013年的实验结果,但是失败了。而他怀疑原因是,最开始的那群受试者比其他受试者更希望自己能讨人喜欢。换句话说,他们也许并没有从光斑中看出移动的人形,但为了迎合他们心目中的实验人员的预期,他们过度解读了这些信息。范·厄尔克表示,他们并不是在撒谎。他们解读出的信息对于自己来说是很真实的,连他们自己也信以为真。因此,这只是一个由于大脑处理信息水平不同引起的错误。该研究中浮现出的问题并非个案,还有其它证据显示,人们的确会高估自己的可信赖性。在一项研究中,弗兰奇和他的团队让受试者观看一则通灵者用思维掰弯金属钥匙的视频。在其中几次实验中,这名通灵者(实际上是一名魔术师)在完成实验后,将钥匙放在桌上,然后说道:“如果你凑近了看,你会发现这枚钥匙其实还在继续弯曲。”钥匙并没有继续弯曲。但在听到了这句话的人中,40%的人都声称自己看到了钥匙继续弯曲。而相比之下,在那些没听到这句话的人中,没有一个人表示自己看到了这一现象。而且,就算有了多个目击者,他们的报告也未必可信。在听到通灵者说钥匙仍在弯曲之后,只要房间里有一个人称自己真的看到了这一现象,汇报称自己看到钥匙弯曲的人就一下子从40%到了60%。“就算你的汇报结果谬以千里,只要你言之凿凿,就会对其他目击者的记忆产生影响。”他说道。弗兰奇表示,研究发现相信灵异现象存在的人通常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并容易全神贯注地投入任务中。他们通常也比其他人更容易受错误的记忆蛊惑。例如,有些记忆容易出错的人声称他们记得很清楚,自己是在哪里、和谁一起看了一段2002年巴厘夜总会爆炸视频的。但事实上,那段视频里并没有拍下当时的爆炸场景。“他们可能只是在回忆自己想象出这段经历时的情景,”弗兰奇说道,“并且他们想象出的东西往往十分真实——比我们这些人想象的更加真实——因此他们更容易产生虚假的回忆。”换句话说,对鬼魂现象的解释可能比鬼魂本身还要吓人:“你连自己的大脑都不能相信。”(叶子)
真正的问题是人们看待鬼神存在的智慧,没有智慧,无鬼神自己亦会造出鬼神来吓倒自己,有智慧,于鬼神处亦能邪不压正,德重鬼神亦敬,其实,鬼神亦由人做,你恶业多就与鬼相应,你善业多则与神相应,生命可进化,亦可退化,取决于你心念是善是恶,生命的活动意义正在于此,一切文化的化导功能之意义亦在此。
记得是我20来岁时候发生的 亲身经历的事 那个时候男朋友的奶奶生病住院 因为不在一个城市 我刚好到昆明办事才知道 晚上随男友的舅舅 姨妈等等长辈前往医院探视老人家 最记得当时她老人家躺在急救室的病床上 吸着氧气 很虚弱的样子人还是很清醒的 在病房呆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 长辈们叫我们小辈全部回家睡觉 我被安排到了二舅家 表妹的房间让给我 洗漱过后差不多已是午夜1点钟左右了 换了睡觉的地方我很认床
关了灯以后更睡不着了 就这样感觉过了很长时间
忽然觉得好像是远处传来一个很弱的声音 一下紧张起来 这不是奶奶病床上发出的声音吗 这时感觉声音越来越近
好像进来隔壁表妹睡觉的房间 此时的我害怕极了 拧了一下手好痛不是做梦
赶紧闭上眼睛
声音好像进来我的房间里了 来到我床前 不出声了 我害怕极了动都不敢动 差不多过了10多秒
感觉声音出了我的房间 越来越弱 直到听不见
我赶紧把灯开亮 一夜未眠
直到天亮6点多钟 赶紧起床 把表妹叫醒 对她说奶奶可能在半夜去世了 我们住在四楼 才下到二楼
遇到迎面走来的舅妈 她说奶奶凌晨半夜去世了
这个世界真的有鬼
若说无鬼,为何从古时到今时,从国外到国内,从小到大,从老到幼都在说鬼,讲鬼,若说无鬼科学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推翻自己的学论,磁场取决于哪里?分明就是有一种能量的释放,而这能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好比空气,你看不见摸不着就不能说它没有…
我以前是不相信鬼魂之类的。有一次夜晚7点多下楼时,亲眼所见死去近一年的邻居,走近时他身体还侧了一下让路。当时简直不敢相信,下了楼就去和其他说了。
人比鬼更可怕,听说有被人害死的没听说被鬼害死的。
在家敬父母
不用远烧香
宁交有情鬼
不交无情人
同意的举手
告诉你很多次了,不要用科学去解释灵异事件,越解释越糊涂,如果用神学和佛学去解释,一切迎刃而解。
我相信有鬼,因为我见过,真实的见过
第一次跟她接吻的时候 快亲上的时候 她突然说等一下 我就纳闷了 她要干嘛 她从兜里拿出三个糖 就上好佳那种圆的 草莓苹果荔枝 她问我你挑一个 我指了一下那个荔枝的 然后问她干嘛? 她二话不说马上撕开包装 就把那颗糖给吃了 然后一把扯过我的脖子 我俩就接吻了 全程一股荔枝味 后来她跟我说 人生那么长 我没有自信能让你记住我 但是你既然喜欢吃荔枝味的糖 我只能让你记住 我和你接吻是荔枝味的 这样以后你吃荔枝味的东西都能想起我 我和你接吻的味道 现在我俩分手了 每次吃荔枝味的东西都能想起她 家里固定有荔枝糖 想她了都会吃上一个 就像在跟她接吻 有机会想跟她说 人生那么长我可能要记着你一辈子了 后来,我有过两个女友 也没有结果 时间也无法沉淀 终于有一天 我再也无法抑制我心中的那份感情 我决定去找她 我们要在一起 后来经多方打听才知道 她毕业后找了份不错的工作 工作几年后 毅然辞职自己开了家糖果店 并经过努力打拼 慢慢积累了一些财富 而我终于有一天找到她 开口的第一句: 还记得那次荔枝糖的味道吗? 她含着泪告诉我 荔枝糖的味道我一直没忘记 。夕阳的余光透过窗户照在她满含笑意的脸庞,一如当年那样。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是错过,不再擦肩,也没有回头,虽然,岁月带走了心中最美好的曾经。但是我并不伤心,因为,这都是我编的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科研:我们可以相信,我们必须相信
已有 5959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科研,信任,信心
&& 这些年,跟很多老师和同学经常交流,除了学术想法和学界的故事之外,谈的较多的还是科研的生态问题。包括我的研究生对于科研生态的认识,我也多少了解一些。从他们身上,我觉得有些问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否则,科研将受到很大的阻碍。我认为如下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些误区,或者夸大了。
问题一、科研有什么用。这个话题对于研究生来说尤其的多见,很多研究生正处于进入科研的门槛上,对于科研的价值如果认识不清,那对于后续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很多研究生经过短暂的入门训练之后,阅读了不少的文献,然后开始怀疑科研的价值,其原因有很多种,一种是,看了很多论文,发现这些论文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二种是,很多论文,尤其是国内的论文没有新意,甚至是编造的;三种是,身边很多老师和同学做的课题并没有直接产生效益。有了上述三种经验,认为科研没有价值也是可以理解的。
&&& 但是,这个结论犯了两个基本的错误:一、科研实用论的错误,二、以偏概全的错误。前者是科研必须能用的思想,后者是看到了一部分论文的低质量,而否定整个科研的价值。实用而又有创新的论文显然是非常好的论文。但是,在实际科研中,能做到这一点往往非常的困难。对于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许多年,许多人的连续接力,最终才能得到好的答案。这里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我所熟悉的小波用于图像压缩的领域,产生的论文大概在国际期刊上都要有几千篇,还不算国内的刊物。这些论文99%都不会留在历史上,但是不能否认这些论文的价值。有些提出了一些思路,给别人以启发,有些给出了一个路子,被证明并不是非常好。总之,在通往最终解决的路上,注定有许多论文只能是泥土和铺路石,没有这些铺路石,是不可能产生最终的解决方案。
&& 不错,是有一些论文写得不怎么样,而且也不乏有作弊的,乱写的等漏网之鱼,但是大多数论文的作者是抱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如果因为论文中存在不好的论文就全面否定科研的价值,那无疑问是方法论上的重要失误。正如,我们不能因为一框苹果中有几个坏苹果,那就否定了整个一筐苹果。这是不公平的。造假和作弊的人固然不对,但是否定全部也不对。我们要相信科研还是有意义的,人类如果没有科研,就不会进步。
&& 科研的价值除了有理论和实用价值之外,对于研究生,还多了一个价值,那就是训练价值。很多同学在大学以前对于什么是研究根本不了解,通过看似简单的课题的科研过程训练,可以使得我们的同学获得宝贵的科研经历,通过这些经历,能够掌握一系列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而这些套路对于这些同学今后一生都是有正面意义的。
问题二、科研项目评审是否公平。这些年争论比较大的地方正在于科研项目的评审的公平公开公正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在抱怨评审的公正性问题。我认为,从科研人的基本态度来看,大多数评审人是希望公正的,事实上从大部分学者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的肯定能够看出,在中国,是可以做到基本公平评审,至于有些类型的项目不能做到公平评审,我想还是制度稍微落后造成的,不是这个群体的必然表现。当然,对于公正性的质疑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信息不对称。我们当然会认为自己的项目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把竞争对手的本子都拿来,我相信很多人对于结果会有更好的心态面对。不管别人怎么样,我参与的评审基本上都很公正,也许是我参与的经验还不够多吧。当然,做到绝对的公正是不可能的。毕竟存在认识上的差别,存在着偶然因素。比如,就30%可以上,那些绝对好和绝对坏的没有问题,对于边缘的部分,就看评审人的情绪,这些都有偶然的因素。也许那天评审人心情不好,对于某些课题就有情绪,那也在情理之中。
& 科研项目的评审是越来越公正的。因为破坏游戏规则的人,就是在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们要相信大多数学者的责任感。
问题三、科研评价体制。这里学者们抱怨的最多的一个方面,认为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实际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绝对公平的评价体制。不管是SCI论文,还是别的量化指标,都不能准确的反应科研成果的价值。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抱怨现有的体制呢?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科研评价处于整体的焦虑中,巴不得一天就登顶。这是不科学的态度。我们不管拿什么来衡量,都不改变中国科研的整体地位,所有的指标都只能算是临时的措施,不是最终的方案。导致科研评价受到诟病的原因还在于,由于中国非常缺少高级的科研人才,使得一些不够条件的人站到了岗位上,那么在评价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结果。但是随着新一代掌握了科学方法的人才充实到科研队伍中,这种现象会慢慢的减轻。
问题四、中国能不能做科研。这个问题实际上困扰了中国学者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产生这个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科研始终没有站到国际最高点,以至于整个学术界对中国学术前景的集体焦虑。这个焦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好事,因为大家毕竟在关心中国科研的地位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中国科研现在还不够好,就否定整个中国科研。中国科研未来必然有他的应有地位,这是历史决定的,并不取决于有限的几个大家。要想中国的科研能够领先于世界,我们的教育需要提高,我们的科研经验需要增加,我们的信心也需要增加。在中国的今天,我们有了大量的需求,这些需求无疑都给未来的科研提供了广阔的动力,而这些动力总会缓慢的推动中国科研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研要比树人还要艰难。有人说,科研还没有在中国真正的扎根,我想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还需要在文化上,在哲学上,有中国自己的东西,然后才可能去谈中国的科研地位的问题。但是作为存在的今天,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节奏,不断地开拓进取,也许进步是小的,但是一定要坚实的进步。小孩子学习走路,总是一开始有点晃,慢慢走稳了,可以跑了。中国的科研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着急也没用,甚至靠引进几个人才也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
& 我们要相信中国不光是可以做科研,而且一定能够做到最好。
& 总的来说,尽管中国的科研有如此多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一些东西,在相信的基础上做我们的科研,因为,即便不相信,我们该做还是要做下去,与其如此,还不如相信。我们可以相信的是:科研是有用的,并且是中国的必然出路所在;科研项目的评审也会越来越公正;科研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地进步中;中国的科研是有前途的,而且是大有前途的。唯有如此,我们国家的科研才能健康的成长。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信任能够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3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科学家不信鬼的故事:“大陆最严格的科学家”PK台大校长李嗣涔
(因有人在前文留言中追问我对台大校长李教授研究的看法,特附上过去就“空中抓药”一案的一次PK结果。本文原发《科学无神论》,另附台湾中研院瞿海源研究员“李嗣涔還是杜正勝隔空抓藥?”这才知道原来到了2005年之后还有后面的这些大热闹。)        
         张颖和“空中抓药”之真相
              何 宏
【原文首发 《科学与无神论》2001年2期】
  最近一段时间,自称具有“特异功能”张颖成了台湾的热点人物,每天台湾的电视、报纸都有关于她的追踪报道。
 &来自内地的张颖擅长表演“空中抓药”,而且声称自己的“特异功能”已得到中国官方研究机构的认证,她还有某些领导人的题词及合影。但是这次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轰动,却是因为了许多戏剧性的精彩场面。
 &据“中国时报”报导,张颖先是在美国与一位姓江的台湾人结婚,尔后以探望婆婆的名义去台湾。在台期间,她被身边朋友介绍到台湾大学电机资讯实验室表演“隔空抓药”,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由于有兴趣的人很多,而批评的声音也很强烈,张颖遂决定在1月4日召开记者会做公开解释并表演。不料在表演过程中被一位魔术师指控是在欺骗作假,魔术师粘立人当场抓住她扶着桌子的左手,说桌子底下涂了腊,而变出来的中药原来是粘在上面。经检查,桌子下面确有类似腊的一块东西,而闻起来还真有药味。张颖一方的人说,在记者会之前,张颖根本没来过此处;而魔术师则说只要有“托”便可搞定。经过这番折腾,张颖的情绪受到影响,曾经一度离开现场,表示不表演了。后来在众人的要求下,她又重新露面,并且对一位病人吹气,令现场多数人闻到药味。但是在被要求继续表演“隔空抓药”时,试了三次也未成功。魔术师说这已经证明张颖没有特异功能;而张颖则辨称是因为受到冒犯影响情绪才施展不了功能。
 &“抓药”的真假问题尚未澄清,事情又起了波澜。由于指控张颖作假,魔术师粘立人在5日的深夜接到恐吓电话,整晚不敢回家,思前想后,他在第二天下午到警方报案。
  这么一来,张颖是否涉嫌欺诈,而她在台期间以所谓“人体透视”、“隔空抓药”、并用抓的药与人治病是否属于非法行医,便成了社会的争论焦点。台北警方开始对此立案调查,清查张颖在台的住处及相关证件,限制其出境;而台北市卫生局亦在配合调查张颖是否行医、是否索取费用、是否涉嫌触犯医师法。台湾医师法二十八条规定:未取得医师资格,擅自执行医疗业务者,处一年以上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科罚金三万元以上至十五万元以下;张颖在媒体面前公开表演有广告之嫌,可能触犯医疗法第五十九条“非医疗机构不得为医疗广告”的规定;张颖提供不明药物还可能涉及药事法相关规定;另外若隔空抓药被证明属于魔术手法,且有向人收费行为,这将涉嫌欺诈罪。
 &正当台北警方开展调查之际,有多年从事特异功能研究经验的台湾大学教务长李嗣涔却出面为张颖开脱。他说张颖的特异功能经大陆国防科工委507所二位科学家认证,而这两位科学家与他熟识,就他所知,这两位科学家是大陆最严格的科学家,因此他宁愿相信大陆的认证,相信张颖的能力是真的。李嗣涔还拿出大陆人体科学研究中心一九九四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大陆科学界已证实隔空抓药现象确实存在。他说特异功能的科学验证过程,必须经过数十次甚至百次才能验证真假,并非靠一次记者会或者一两次认证就能论定,他批评检察官调查的做法不恰当、不合理。
 &对于张颖是否将会被定罪、甚至于判刑,我们且试目以待;但台大李嗣涔教授的一番话却有明显的不实之处。李嗣涔来大陆并参与对特异功能的一些测试,应当是1997
年以后的事情。他所说“与他熟识的”两位科学家,想必我算其中之一,而另一位理应姓宋。首先,虽说与他认识但肯定是没有达到“熟识”的程度;其次,除了李嗣涔本人,我还不知道哪个部门、哪个单位曾评价我二人是“大陆最严格的科学家”,本人对于如此评价感到汗颜;另外我也决未认证过张颖有特异功能。所以对这位台湾大学的教务长“宁愿相信大陆的认证,相信张颖的能力是真的”,表现出的轻率,我感到极其吃惊。另外他还拿出一九九四年的国内研究报告来说明“大陆科学界已证实隔空抓药现象确实存在”,这种说法更是极其荒谬的。
  张颖应当在1993年到过507所做测试,起因是她籍所谓的“空中抓药”行医,有人相信是特异功能,也有人说这是迷信和骗术,所以地方上把她介绍到北京进行检验。据参加检验的侯书礼、蒋秀英介绍,当时曾要求洗澡沐浴,更换全身衣服;测试前检验双手清洁无夹带,然后在众目之下凭空“抓”出药丸。可是正式测试还没开始,就在检查中发现了她的手指根部夹有药丸,所以侯等人一直认为她是存心欺骗;另做测试也无有成功之举。
  我本人1995年8月首次听说张颖的名字,那时她在白城子等一些地方面对上千人表演“空中抓药”,给人“治病”;当年底有人把她带到我所在的单位,她身穿毛衣,袖口拉到胳膊肘上,表演了一次,并“成功地”抓出了几粒一两克重的中药丸。我留意到她在表演期间背对众人时手臂曾有可疑的动作。再一次见面是在1997年的上半年,这次她表演了让打开塞子的开水瓶出现明显的药味,另外还“变”出两支号称来自俄罗斯的钢笔,但当我们提出根据所见的情况,施加一些控制条件再做测试时,她借故时间紧推托了。由此可见,她前后来507三次,都只是表演,而且是不成功的表演,所以且不说什么实验报告甚至连正规一点的测试记录都没有,如何说得上我们“认证”了其特异功能是真的?试问哪里有一点起码的依据?
  李嗣涔所举的1994年中国大陆方面的报告,经查实,是发表在《中国人体科学》杂志期第163页上的“特异取药──一种神奇的人体特异功能”,作者是内蒙古医学院的杨殿相、刘志跃等十人,受试者叫冯银铨。该文自称“通过一系列较为严格的科学实验,证明了空手特异取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人体特异功能。”其实,大家理应立即意识到“较为严格”四个字已经透露出还“不严格”;而作为一个基层研究小组的
“结论”,并不见得就代表署名所用的中国人体科学中心的意见,当然更绝不能夸张成“大陆科学界已经证实隔空抓药现象确实存在。”如果再仔细审阅一下该报告里的文字,就更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完全没有一个确定和公认的检验程序,即没有明显持怀疑态度的人员的参与,也没有魔术师的参与,基本上是即兴表演的模式。唯一一次所谓典型的“实验”发生在1991年12月的下午,测试由杨殿相主持,监测人员有各方面人员共20余人。报告称测试时“首先在有关实验人员的监督下,由受试者脱去自身内外衣物,仅留短裤,反套由所有实验参与人员检查过的白大衣,从后背系好。用肥皂洗手,擦干后将白大衣袖挽至上臂,将双手及前臂伸入玻璃操作箱内,在成功取药丸之前,保持双手不离开该操作箱,整个实验过程除实验人员在不同角度观察外,自始至终由录像系统监视记录。”然而,极可惜的是,就在这唯一的一次相对较严格控制的测试中,据有关人士说,尔后也经过对证,冯银铨的手放在玻璃箱内长时间未能抓出药来,最后提出自己得抽支烟放松一下,于是走出了门外。数分钟之后,再度进屋,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把手插入箱体中,随即不断搓动双手掌,又过一会儿就把药给“抓”了出来。可是在这篇报告中,主试者却没有告诉读者录像记录有中断,当事人曾经出门,测试过程已然失控,而给人一个假象:冯的手一直在玻璃操作箱体内,一直在监控录像镜头之下,那块6克重的药确实是无中生有搓出来的。
  我不想再去判断杨殿相的报告和李嗣涔的话语是否属于有意偏离真相,但我实在是对他们展现出来的科学文化素质感到痛苦和悲愤,这显然是以个人的信仰或主观认识误导民众和舆论。最后,既然有幸被誉作“大陆最严格的科学家”,那就请听我的一声高呼:所谓“空中抓药”不是真的,有些俨然是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非常不实事求是、非常不科学,人啊,请不要太轻信了。
————————————————
李嗣涔還是杜正勝隔空抓藥?
(●作者瞿海源,台大社會學系教授,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澄社社員。本文取自東森集團所屬的民眾日報。照片取自瞿海源-
學術資訊網。)
張穎隔空抓藥被拆穿,甚至被法院判刑確定。當時向社會公開介紹乃至推薦的是李嗣涔。如今李嗣涔經教育部長圈選,就要出任台大校長。一位研究特異功能有極大學術爭議的「科學」研究者,在張穎案件中違反科學研究倫理,甚至鼓吹假科學的學者,甚至公開發言不誠實的教授,教育部卻要任命為台大校長,行政院長也支持教育部長的「圈選」,顯然教育部決定國立大學校長人選的過程有重大缺失。教育部長憑什麼圈選?教育部的校長遴選委員會又憑什麼做出建議。這一次,遴選委員和教育部長顯然沒有深入了解李嗣涔違反科學研究倫理的明顯而具體的事實。
根據日中國時報報導,「張穎昨日應邀在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實驗室現身說法,當場示範「隔空抓藥」治病的特異功能」。「……讓台大教務長李嗣涔等20幾名現場人士看得嘖嘖稱奇,也使物質不滅定律受到考驗」。「面對這番景象,研究特異功能多年的李嗣涔也不得不說:「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解釋,只能說是佛送來的藥。」
根據報導李嗣涔在實驗室請張穎「表演」,同時邀請媒體記者採訪。這個公開表演的過程及李嗣涔發表諸如只能說是佛送來的藥等種種支持張穎的言論,是明顯違反科學研究倫理的。因為自己都還沒有去做實驗檢驗,卻急著公開,並發表支持性言論。更嚴重的是,一個科學研究者竟然比不上魔術師,乃至攝影記者,這麼容易就被騙,那麼,他的實驗研究可信度就大有問題。
不僅如此,李嗣涔當時還公開表示,「張穎的特異功能經大陸國防部科工會五零七研究所二位科學家認證,而這兩位科學家與他熟識,就他所知,這兩位科學家是大陸最嚴格的科學家,他寧願相信大陸的認證,相信張穎的能力是真的」。李嗣涔強調大陸的「認證不能隨便否認」。李嗣涔又指稱,「大陸人體科學研究中心在一九九四年發表的報告證實的確有「隔空取藥」的特異功能存在」。
這種說法看起來是很科學的,是有根據的,卻是很不誠實的說法,甚至就是說謊。因為他所指稱的研究證據並不存在,他指的那兩位科學家之一就撰文反駁。李嗣涔顯然是在「隨便指證」。
筆者在2001年11月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演講,友人送了一本「科學與無神論」第十期給我。其中何宏寫了一篇「張穎和『空中抓藥』之真相」一文,作者指稱「台大李嗣涔教授的一番話卻有明顯不實之處」。「他所說“與他熟識的”兩位科學家,想必我算其中之一」。何宏「對這位台灣大學的教務長“寧願相信大陸的認證,相信張穎的能力是真的”,表現出的輕率,我感到極其吃驚」。(現在何宏會更吃驚的是李嗣涔馬上就要接任台大校長)。
何宏指出張穎從1993年到1997年確實到507所前後「表演」過三次,但「都只是表演,而且是不成功的表演,所以且不說什麼實驗報告甚至連正規一點的測試記錄都沒有,如何說得上我們「認證」予其特異功能是真的?試問哪裡有一點起碼的依據?」
至於李嗣涔指稱1994年報告證實隔空抓藥的確存在,何宏也明確指出經查實,是發表在中國人體科學雜誌四卷四期楊殿相的文章。何宏詳細解析這篇文章,這位李嗣涔推崇為大陸最嚴格的科學家,確認李嗣涔引以為據的報告「完全沒有一個確定和公認的檢驗程序,即沒有明顯持懷疑態度的人員參與,也沒有魔術師的參與,基本上是即興表演的模式」。這篇報告唯一的實驗也被指稱那位仁兄沒能抓出藥來,而走出門外吸煙再進來繼續實驗,實驗者在受試再進來時,並未經檢查。總之,何宏聲稱「「大陸科學界已證實隔空抓藥現象確實存在」,這種說法更極其荒謬的」。
李嗣涔如何去讀大陸的研究報告,如何扭曲研究結果,被他自己指稱是大陸最嚴格的科學家輕易就拆穿了。李嗣涔做研究似乎倒是和隔空抓藥很類似。有這樣學術「特異功能」的「科學家」擔任台大校長,鐵定是荒謬的,是讓大陸科學家吃驚和看不起的。
最後,我們要質問教育部台大校長遴選委員和杜部長,在審查中,在做成建議、圈選前有沒有讀過李嗣涔和他夫人出版的「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祕信息場」「難以置信II尋訪諸神的網站」以及李嗣涔本人寫的「人身極機密─人體X檔案」三本書。如果沒看過,委員和部長憑什麼選李嗣涔?如果看過,還選李嗣涔擔任台大校長,又有什麼充分的理由?難道委員和杜正勝也都是在隔空抓藥?
本文引用地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