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知道最后的结果……因为站在任何角度不应该这么做的......心理道德发展心理学

他有家室,明知道不可能,我是个道德感很强的人,却还是忍不住想他,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苏州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_初二语文(含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苏州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_初二语文(含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在心理学上如何解释「犯贱」?
作为一个多年犯贱的病人,这道题我觉得可以用一辈子去研究。此答案长期更新。先走科普学术路线,择时再来鲜血淋漓的自我剖析。在此我也先给出我对犯贱的定义:犯贱,从整体上说,是对自己有害或至少是无益的行为。它妨碍人的自我实现或成长。犯贱者还可能存在一种自我矛盾的状态;贱者,自虐。贱还有另一个解释:卑贱、轻贱。说一个人犯贱,也可以是形容其自轻自卑自弃。当然,我也同意 的四点总结高度概括,都命中要害。“犯贱”主要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现象:1. 欲望过大;2. 能力不足;3. 道德标注模糊脆弱;4. 自制力不强。其实可以更进一步概括为:①欲望与能力比例失调。②没有明确的内部准则(不仅是道德领域)③自控力不强。但我想问的更进一步:为什么欲望与能力比例失调?为什么没有明确的内部准则?为什么自控力不强?为什么人做出对自己有害无益的行为?为什么人自我矛盾?为什么人自卑自轻呢?这几个问题,其实就涉及人格的发展与形成,或行为的成因。因此,我也将分为两种情况去讨论这个问题:一,是否”犯贱人格“?即是说某种或某几种类型的人,他们会在某些领域内长期的犯贱,甚至在感情、工作、日常作息等多个领域内上普遍都”犯贱“。如果有,它是怎么样的,是怎么样形成的?二,情境性的犯贱如何发生?这个情景是广义上的情景,例如——我们会迷恋上一个人,对TA我们无比的贱,突破了之前在感情上的几乎所有下限。当然也讨论狭义情境下的犯贱:别人告诉你某某饮料你肯定不喜欢,你偏要试一试。别人告诉你某件事做了没好处,你偏要做。———————————————————————————————————————————(一)难道犯贱是一种天性?就像其他人类行为一样,我们总会想到:这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这个问题难以有答案,但至少我知道,如果犯贱是一种“天赋”,那它很早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在著名的“陌生情景实验”中,研究人员归纳出了三种类型的婴儿:1、安全型。2、逃避型。3、矛盾性。矛盾型占15%,这些一岁的婴儿表现为:母亲在的时候不能离开母亲不能尽兴地玩游戏,似乎是担心母亲会离开,不愿意探索环境。母亲离开后非常紧张不安,母亲回来后会粘着母亲,继续显露出一些不安的行为(继续哭叫)。一方面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对母亲尖叫踢打。他们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对环境很少探索。这种渴望亲近母亲但是又排斥抗拒的表现,不就是犯贱?那么婴儿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行为模式呢?『安全型』『回避型』两种类型的形成原因比较好猜想。安全型的婴儿出生第一年里,母亲对他们的要求很敏感,体现在喂食的速度、时机、量。逃避型的孩子,他们的母亲紧张、不安、缺乏自信,羞于和孩子有身体接触,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普通心理学》一书中引用研究者的解释。但我现在并没有看到对矛盾型的成因的解释。只能猜想,『矛盾型』的孩子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父母忽冷忽热(包括不可抗外力导致的),也可能是父母照顾孩子的时候伴随着不情愿、负面情绪。婴儿长期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理论上更可能形成矛盾型。如果将矛盾型的表现对应到情侣关系中,那就是如下表现:夺命连环CALL:你在哪儿,你在干嘛,你等一下要去哪儿,你等一下要干嘛?但当你们约会的时候,TA又总是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你问TA:不开心了,怎么了?TA回答:没有啊。成天要你陪TA,等你终于开始陪TA了,TA却一脸哀怨的样子。再以夺命连环CALL为例,TA明明知道这么做一点好处都没有,只会破坏你们的关系,但是依旧不停地CALL你。最后变成——不CALL你TA不爽,CALL完后TA还是不爽。(注:以上仅为举例,有如上行为未必是矛盾型,也可能只是你们之间相处有问题。)所以各位广大情侣,如果你的另一半若即若离忽冷忽热脾气古怪难以捉摸,别怪TA,这大概都是——命(ta)中(ma)注(bi)定(de)。(二)自尊与犯贱;冲突,犯贱的核心从直觉上来说,我们会认为低自尊才容易犯贱。但根据我实际观察,不少高自尊的朋友,同样会犯贱。某种程度上,我同意一种人格理论观点:并不存在稳定不变的人格或行为模式,只要情景足够强大,人人都会表现出特定行为。(扩展阅读:百度“斯坦福监狱实验”《路西法效应》)说得矫情小清新通俗易懂点就是:你不犯贱,是因为还没碰上能让你犯贱的人(事物)。低自尊的犯贱,无需多说,只需二字,各位心中了然——备胎。至于备胎为何甘心当备胎,甚至有不错的异性可供发展的时候依旧自甘当备胎——这问题暂且按下不表。高自尊的犯贱,就值得多说几句了。估计不少人都听过这样的故事。A各方面条件颇为出色,现在有个很好追求者或可追求对象或恋人。但A居然放弃了这个人。不管理由为何,事后A都相当后悔。在这类事件中,犯贱并不是指A放弃了。犯贱是指完全是主动放弃了,却在事后不停地后悔进行心理自虐。无论是因为预测失误(以为还会有更好的对象)或一时冲动后又拉不下脸重修旧好。犯贱的真意在于:犯贱者会持续一种从长期来看,会让自己痛苦的行为、思想、情感模式。无论是否被意识到,犯贱者的内心存在着复杂的冲突。如果没有冲突,当事人就没有主观的痛苦,那不能称之为犯贱。所谓冲突,就是指人有两个或更多的目标、需求,这些目标和需求在当下不可能同时实现。冲突的种类有四种。①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两个必须二选一。②双避冲突:前有狼后有虎,总要选一个困难面对。③趋避冲突:女神虽美丽,追求太不易;to be or not to be……。④多重趋避冲突:女神在北京,好工作却在南京。可是追女神也不容易,另一方面好工作也挺累人的。如果这时候再来个家庭变故什么的,那简直可以凑一部狗血电视剧了。这是多拉德和米勒两位好基友前辈的观点。更多的是用来形容决策和选择之前的状态。我这里做一点扩充,我认为,这些冲突不仅在决策时出现,在事件进行中也出现。对往事的追忆,可以看做一种趋避冲突:我们从回忆中找寻温暖,又对照出了早已失去某些人事物的事实。我们希望挽回,但又付不起价码。于是人陷入一种奇怪的循环当中:回忆带来温暖,让你继续回忆;但回忆也带来痛苦,让你避免回忆。最终这种状况可能进一步复杂化,犯贱者会想:为什么明明这么痛苦我还忘不了?那件事情到底是为什么?想得这么痛苦我还想难道我还对XXX有OOO?不错,此时已经类似强迫性穷思竭虑了。这是一种“精神交互作用“。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注意集中于某个感觉,此感觉变得过敏,这个感觉的过敏,更使之注意固定于此感觉,此感觉的注意进一步互相作用,感觉越来越过敏的精神过程。此恶性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产生不安恐怖,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的失调,即产生所谓的精神身体症状,精神交互作用又常常导致症状的固定,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大家只要稍微一想,不难发现,这正是绝大多数为了感情而苦恼的犯贱者的境况。总而言之,低自尊有低自尊的犯贱,高自尊有高自尊的犯贱;但究其根本,其犯贱的心理过程的规律应该是一致的。甚至感情之外的犯贱,也有类似规律。一个犯贱行为,带给犯贱者的必定有短暂的快感或对某种奖励的期许;只可惜在长期来说,犯贱是有害的。人类同此犯贱。关于自尊和依恋模式,有兴趣者可以读一个我的老答案。很长,慎入。(三)犯贱的生理基础相信大多数人知道,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胼胝体链接左右脑。如果切断胼胝体,就会形成割裂脑。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搜索“割裂脑实验”。简而言之,左右脑的功能不同,身体左边右脑控制,身体右边左脑控制。有意思的是,左右脑似乎还有不同的“意识”。当研究者问:你理想职业是什么?被试左右脑给出的答案并不同。(让他们分别用左手、右手两次答题)左脑可能回答:当一个作家。右脑却可能说:赛车手。(如果他没有被切断胼胝体,或许会成为第二个韩寒?)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存在冲突很可能是大脑天生的属性。或许你的左脑对你说:“爱情都是扯淡,快去好好学习,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但你的右脑却在唱:“爱上一匹野马,可是我家里没有草原,这让我感到绝望~~~~。”既然冲突是必定存在的,那问题应该是如何达成自我的一致性。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冲突,都会犯贱;问题是有人可以及时刹车,而有人不行;有人拥有一套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或果断的选择,有人没有。这便是“自控力”的问题。(待更新。多巴胺与大脑额叶)(四)有关犯贱的人格类型——待更新(五)有关犯贱行为和人格的形成理论——待更新(六)答主的犯贱历史与自我分析——待更新又挖了一个坑,我真“贱”。
这个问题还挺有意思的。“犯贱”是个对行为的主观评价,那一般什么样的行为叫贱呢?我觉得主要有三类:1. 不能做的事偏要做(知道自己能力不足,非要试试)2. 不该做的是偏要做(知道这样做不对,非要试试)3. 闲的没事作死(就手贱)第一种,应该是贪心不足。已经知道自己没法做到,或者说希望渺茫,还是不甘心;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这人已经利益熏心不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了。比较常见的现象是盲目追星。比如刘德华路过时突然天降一名女粉,抱住大腿说要一生一世在一起这样。这时候说“犯贱”听起来有点贬义,但之前已经说过,“贱”与否是一个主观评价,我们只有在事后回望的时候,才会有“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和“我他妈真是够贱”的区别。第二种,应该是自身道德标准模糊,或者说因为自制力不强而违背自己的道德标准,也是由欲望引起的。换句话说,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的,但无法抑制住欲望。这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小三挖墙脚。在当前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下,大多数小三在挖角之前都知道这事是不对的,因此他/她们在一开始其实是知道这件事是错的。但知道自己错了,还做,这就会造成认知失调(“我明知道我错了,我还做,我是不是傻逼?”)。一部分人在平复认知失调的时候,会合理化自己的举动,告诉自己没有错(详细可以看)。比如什么“为爱无所畏惧啊”,什么“真爱就应该在一起啊”之类的理论。这样呢,因为一件事“犯贱”,慢慢通过平复认知失调,变成了一个“贱人”。(注意:这里没有在抨击小三,虽然话看起来难听一点但真的是在就事论事)其实不一定是利己,损人也在此范围内。比如说造谣生事传闲话这种,明知道自己在说谎,但依然要说,这种人我们一般认为ta也比较贱。这也属于自身道德标准模糊脆弱的。第三种,不涉及欲望,也不涉及能力和道德,就是控制力不强,外加一点点无知。这属于纯没事找抽型。聊骚一下老虎啊,摸摸马屁啊,捅个电门啊,闲的没事跳个楼啊这类的,太多了不说了……所以“犯贱”主要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现象:1. 欲望过大;2. 能力不足;3. 道德标注模糊脆弱;4. 自制力不强。
“犯贱”就像打游戏的触发事件一样,做出刺激别人神经的举动的同时自己期待的是反映的观察。或许可以理解为心理上简单的自我认知过程,通过对方的反应确认许多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确认友情的亲密度,确认爱情的容忍度,确认亲情的坚固度。至于为何选择如此扭曲的表达方式,我觉得有规避风险的因素,毕竟直面出击并不是社交生活中的上上之选,也有可能是被自己意识外的好奇心驱使,不自觉的使用这种开心愉悦的方式。
我来做个简单的科学解释。首先要定义“犯贱”,我觉得这个定义会很模糊,但我将其缩小范围只感情上的犯贱,特别是不愿放弃那个不该喜欢的人或者呆在一段不开心的感情中(严重于家暴之类)不能主动脱离。 Caryl Rusbult 在80年代提出来一个叫Investment Model,深入浅出的解释了为什么人会沉浸在一段不开心的感情中。改模型把恋爱关系(romantic relationship)的忠诚度/认定程度 Commitment分解为三个方面(也有说四个):1, Satisfaction 也就是对当前关系的满意度,当一段关系很糟糕时,这个往往很低,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2,Investment Size 这是人对当前关系的投入程度。投入包括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有时间投入甚至未来的计划投入。很多人沉浸在一段糟糕感情中,常有“在一起很久,习惯对方“。”我为他/她付出了很多,不想轻易放弃“,”我们还有很多计划没有实现“,等等。3, Quality of Alternatives 周围的其他选择的质量。周围有没有比对象更优秀的异性(备胎)。 这三个方面决定了 Commitment Level 简要来说就是对感情的忠诚度/认定程度。从上面我们能简单看到,哪怕一个人明智这段关系很糟糕,满意度很低,但是由于其他两方面,很难放弃这段关系。也是就是常说的”犯贱“当然,当今的研究把这个模型延伸到工作和职场,甚至人与物的关系,也解释了很多类似的”犯贱“现象。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型,虽然被广泛研究和支持,其他模型也有解释这现象的能力。比如70年代风行的社会认知领域的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失调)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会做出和本身态度相悖的行为。太长不想打了
“比恐惧更能管理人民的是希望”——Hugry Game1、一致性原则:对自己认为好的事物,会倾向于保持一致性;特别在自己付出之后,无论结果如何,会因为一致性原则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借口。2、错误高估原则:对自己的能力、未来有着错误的高估,并在一致性原则下进行持续。3、沉没成本:人们主观上难以接受沉默成本时,往往具备赌徒心态,并于错误高估原则相呼应。以上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希望有所帮助。Lonely Planet().日
以下摘自《亲密关系》:
心理抗拒理论认为,如果人们失去行动或者选择的自由,会奋力争取重获自由。
因此,如果我们面临失去某种事物的危险时,我们可能反而想得到更多。
你何苦把自己整得这么惨?——“犯贱“的深层心理学解读犯贱是一种自我挫败、与自我为敌的表现“犯贱”, 词典上的解释是“轻意招惹,自取其辱”。日常生活中,犯贱指的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咎由自取。有时也指在爱情中,如“当一个男人同时对两个女孩子有好感时,他更爱谁取决于谁更不爱他”,以及“女生用超凡的想象力不断想招数来考验男友的耐心和对自己的忠诚,结果装鬼不成撞到鬼,把男友赶走了。”等等这些心态。我“看懂”这个词,是在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包龙星重审戚秦氏“毒杀”夫家一十三口,大闹公堂的那一段。包大人对状师方唐镜开骂:“你还敢说你不犯贱,今天我身为八府巡抚,重审此案,我还没有传你,你就出来让我骂。还敢说你不是犯贱?你说你是不是犯贱”!?方唐镜心头一堵、身子倒退几步,搪塞道,自己和乡民们来看热闹,只是站的靠前了一些,边说边往外走,但是退到黄线后,挑衅地说:“我跳出来啦!我又跳回去啦!怎么样?你打我呀!笨蛋”。方唐镜话音未落,果然遭到包大人及其侄子包有为的一通暴打,方唐镜的这一连串举动,可谓“活现”了犯贱的含义。而包大人还奚落人家:“大家都听到了,是他让我打他,我才打的啊”。有为也打趣道:“像他这种要求,我这辈子都没见过”。犯贱这种心态,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比如,答应了朋友一件小事,但是一直拖延、不去办,以至于让朋友生气,得罪了对方;自己身体不适,需要休息、静养,可为了娱乐和应酬、为了爽,依然大吃大喝,鬼混到半夜,结果第二天头晕脑涨、下不了床;再比如马路平坦又宽敞,可是有人偏偏要走马路牙子、还在上面又蹦又跳,结果崴了脚、摔了跤、嗑了大门牙等等。现在网民们把这类现象统称为“NO ZUO NO DIE”.核心是一样的——千方百计的,与自己过不去!朝着作死的方向前进!而在深层心理学视角下,把这些“非不可抗外力“导致的种种受伤、痛苦、作死等,俗称“犯贱“的心态和行为,叫做“自我挫败“、也称”自虐“。因为在这些痛苦之中,或多或少,都有当事人的责任,甚至主要责任在于自我针对自身健康、幸福、积极方面的破坏,而外界的人与事只是配合当事人完成了对自己的挫败、折磨。犯贱、自虐、自我挫败,大体意思一致,但是因为语言习惯和环境的需要,本文会中交替使用这几个概念。犯贱的倾向,轻则让我们痛并快乐着,重则体无完肤、祸害无穷犯贱自虐、自我挫败的行为具有程度不同、基调不同的特性。粗略的可以分为轻度和重度的两类:轻微的“犯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以至于不易觉察。可以表现为:1)不断在人际关系中制造麻烦。比如有人,走路一晃三摇,说话脏字不断,眼睛总放出挑衅的绿光,不断的招惹手头正有事儿的,俗称“撩头不识惹“。自然地,人际冲突、争执,乃至打架斗殴,总是伴随着这类人,俗称欠扁、找茬儿;反过来,也有的人,虽然不主动惹事,但是自己总在不断的犯错、出错,使得上司、朋友、同事,感受到一种持续的无可奈何的愤怒,觉得这个人真是”事儿妈“,大家对她的评价越来越低、能躲则躲、避之不及。2)在涉及选择时,总选择最差选项;面对重大事件上,总无意识的犯错,以避免成功。比如有的人长期固守于薪水很低的职位,而他的学历和能力,其实配得上更好的岗位;比如明知道我们按部就班、顺水推舟地可以完成某件事情,但是如电视剧一般狗血,本来囊中取物的事情,总要发生意外。3)长期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平,自尊低下,不敢追求更舒适的生活、更放松的感觉。比如在地铁上,时常看到有些民工,宁可坐在地上,也不坐在空着的座位上。类似周星驰主演的电影《济公》中的朱大昌,伸手要济公嘴巴里,已经咀嚼一番但还没有咽下去的饭。4)工作、生活多方面的、形式上的受虐。比如吃过辣的火锅以至于口腔溃疡、承担过重的工作任务以至于头发掉光、不断透支信用卡囤积买了不穿的衣服以至于自谦“剁手党“、等等。这些“犯贱“的行为中,自然有部分外部的原因,甚至有外界的压迫、苛求。但是至少从感受层面上,人是有得选择、可以选择,不以自我伤害来面对这些糟糕现状的。而上述这些还算轻的,严重的“犯贱、自虐”心理倾向,可以走向自我挫败(自虐)型人格障碍,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持续的适应不良、给自身和周围的人造成极大的痛苦、混乱。具体表现如下:1)反复的躯体方面的自我伤害。这类人在情绪糟糕、感觉痛苦时,会自己割伤自己,以此换来短暂的存在感。原因在于,自己伤害自己的时候,一人分饰二角,既是攻击者、又是受害者,在自我伤害的时刻,能感受到自己与自己的交流,不那么孤独。同时,暂时的痛苦感,转移了内心的空洞感;唤起部分对自己的爱怜,这种悲凉凄惨的感觉,也好过于彻底的空虚。2)糟糕情绪的“见诸行动“。即用行动层面的过度宣泄,来调节内心的痛苦,或制造持续的身体疼痛。这种人内心淤积了大量负面情绪,却又没有学会用言语调节、无从表达,所以只能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种种痛苦。比如,笔者的一位街坊,我认识他多年,他不断出事故、不停捅篓子,身体总是处于或轻或重的受伤状态,今儿是绷带、明天是拐杖,身上总得佩戴着伤残人士的“勋章”。因为只有不断出事故、不断的身体疼痛,才能“表达”他觉得自己不够好,渴望父母(重要客体)的关注,以及压抑自己对家人太直接的攻击等等复杂的情绪。3)否认不当选择、造成身心危害的亲密关系。这类问题在长期家暴的家庭极易出现。看待家暴问题时,我们自然对施暴者感到愤慨,但对受虐者既感到同情,也会感到不解:“这么长久的伤害,你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受害者往往反而会说,对方平时对自己还是挺好的。否认自己选择的糟糕、也否认了自己处于危险的关系中。而这种个体,往往更害怕的是分离、被漠视。比如《被遗弃的松子的一生》,本已经鼻青脸肿的松子、在遭到丈夫新一轮毒打时,受到惊吓的她依然在喃喃自语,“即使被这样殴打,也总好过一个人的孤独吧”。4)危险的性行为、吸毒、飚车、酒驾等等。这类事情的“危险“,既可以指实质的疾病、创伤带给身体的危险,也可以泛指给自己的名誉、事业、前途,带来的种种灾难、甚至会直接一锅端掉。这一类人远有陈XX、高XX,近有吴XX,孙XX。犯贱行为的背后,是多种负面心理活动的表达犯贱,或称自我挫败,这些颇令人费解的行为, 似乎这与“趋乐避苦”的天性不符:我们辛辛苦苦学习工作、应酬交际、四处“讨生活”,不是为了更轻松、更快乐、更健康的日子吗?我们看成功学、传播正能量、建立人脉、处理种种人际冲突不是为了财源广进、成为人生赢家吗?我们积极相亲、投入于感情、辛苦建立家庭,不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亲密关系吗?可“犯贱”的心态,总是让我们在工作、人际、亲密关系中深陷沼泽、困顿其中。这是怎么来的?首先,犯贱是为了维持内心感受的平衡。“趋乐避苦”这只是人性的一部分,更重要的人性本质是寻求内心的平衡。人性的诞生,有一个更大背景:人性诞生于自然界。道法自然,人性也是如此,自然界的规律,是要求“平衡”,不能一端独大。阴阳要平衡、一个人能忍受的快乐与痛苦,也要平衡。尤其是成长于较为压抑和严肃、不那么鼓励纵情欢乐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下,我们对于获得过高的兴奋、快乐也会有失衡的感觉。比如,我小时有次吃甘蔗,一口气吃了半根(其实也就5小节左右吧),我奶奶实在看不过去了,感叹道,“二少爷,你这是要把好日子一天过完啊!?“边说,边把我吐在地上的渣儿,扫入簸箕,填进灶台。按她勤俭持家的精神,决不能把福气一次享尽,瓜果蔬菜、鸡鸭鱼肉不能一次吃的太多,而要每天一点儿慢慢享用。日子本就应该,“半天苦、半天甜”。试想,假如我长期和她一起,长大要是去吃个比格自助,估计也不得不内疚:我一顿能吃掉的大鱼大肉,这可是她当年小半个月的供应量。内疚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可能会需要做些事情来缓解内疚感。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所以,明明炸鸡腿、炸鸡米花、烤羊肉串、烤鱼等等是敞开供应,可以不就米饭,光吃肉。但是我有意的,每种只各拿一个,意思一下。或者美其名曰是“为了减肥”,但是,刻意减肥这种事情,本身就是犯贱自虐的一种表现,为了不知道谁定义的审美,而压制自己的饮食中爽的感觉,让内心保持基本的平衡。总之,我们总希望自己所受的苦和所受的福,大体上是平衡的。太受苦了,苦不堪言,这个人肯定会抑郁。所以,他会无意识地寻求支持和关爱,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些。而过的太“幸福”了,会意识地出错,避免成功,甚至会寻求惩罚。以缓解日子突然变得太好,对于原有生活的冲击。歌曲《最近比较烦》中,有云“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些极端,我想我还是不习惯,从默默无闻,到有人喜欢”。第二,犯贱相关的多项防御机制,缓解了内疚感对内心的侵蚀、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幻想与需要。 犯贱是为了恢复幸与不幸的平衡,但是此外,依然有人持续地自虐,大大超过了平衡所需要的惩罚。这是因为,有的人的早年生活际遇、家庭氛围糟糕,或者发生过严重的创伤,出于防御内心无法面对的感受,在行动上开始与自己做对。每个人都会发展出一套处理自己内心各种情绪、感受、认知的,避免体验过度焦虑等情绪的方式,即“防御机制”。如果一个人不幸在象征层面,把“自我生活的幸福”与“攻击了父母糟糕的生活”无意识中建立了联系。那么内疚就不只是禁止大吃大喝了,而是会无意识的犯贱、作死,来折腾自己的亲密关系,以避免完成这种象征层面的伤害。具体而言,父母婚姻关系糟糕、夫妻间整日如见仇人的子女,长大后,在面临自己的婚姻时,必然要面对一个问题:“我何德何能,可以过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呢?我自己过上好日子,是否就抛弃了他们“?于是开始犯贱、开始作,让自己不那么平静、不那么幸福,表面上也会痛苦,但是无意识中,又重复了父母的命运,和父母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这是人对于父母最深刻的孝顺、也是最愚蠢的认同。即使如此,也比自己过着好日子,却无从面对内心的内疚感要好。另一种是常见的幸存者的内疚。如《第一滴血》第一部中,兰博作死式的以一敌百,和警方开战,依然不断地谴责自己,觉得自己的战友已经葬身于战场,而自己苟活于人间,实在是件羞耻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他内心处理自己的幸存感时,无意识地把自己过的好,等同于对众多战友的背叛。而这种背叛、自责的感觉,是他和战友保持联结、内心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比单纯的回忆,还更有感觉。杜琪峰拍摄的《黑社会2》中,给出了一个反例:其中决心要上位、成为话事人的吉米,为了赚钱、为了成就自我,秉持着一个原则——“挡我者死“。在《黑社会 1》中拜的干爹,原本对自己有提携、有支持,但是自己势力大了,当干爹挡了自己的去路时,吉米可以手起刀落、扫除障碍。吉米的行为、心态倒是不内疚,但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反社会人格。核心特质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毫无内疚感。另一种与犯贱有关的防御,是“向父母的潜意识认同“。父母现实层面、理性层面,都会希望我们积极健康、努力实现更好、独立的生活。但在潜意识层面:一种是父母也会或多或少希望孩子不那么独立、尽可能顺从自己,甚至如果不那么有能力、不那么出色,就可以长期地留在自己身边,把孩子复制成自己。这时孩子会无意识认同了父母的想法,虽然表面上很努力,但是会不断作践自己、避免做出更好的选择,使得自己不那么成功,依然顺从于父母的意图,做个好孩子。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在长久的岁月里,是鼓励听话、顺从,宁可老实、本分、无能,也要孝顺的,无形中强化了这种潜意识互动的可能。如果父母关爱的方式过于幼稚和依赖,无意中向孩子施加了过度渴望,那么对于渴望有自己独立生活的孩子,就会造成一种矛盾:如果要成为自己,就得有自己的生活、职业、幸福,而如果只关注了自己的生活,并享受了自己付出换来的成就,就把父母的愿望打击的太过分了一点。所以,不要太成功、不要离开他们的生活太远,是避免自己感觉道德层面忤逆不孝的办法。所以,他们宁可能力上具备某些实力,虽然不断地渴望表达独立、有能力生存,但是又不停地打断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过,这已经要比彻底的压制好一些了,如果彻底不允许自己有某些能力,反倒不需要自我挫败和纠结了,只是这样的人,基本都抑郁了、社会退缩严重。在相对竞争的环境下,无法生存。第二种向父母的潜意识认同,是认同了父母潜意识中渴望堕落的幻想。这部分也不太难理解,凡是父母禁忌的、禁止的,一般都是很好玩的事情,早恋啊、赌博啊、好吃懒做啊、打架闹事等,这些父母想做但是年轻时没机会做、现在年纪大了又不敢做的事,留在了心理、压抑到潜意识。身为父母又太过于恐惧这部分欲望,无意中怂恿了孩子去做。所以,有一种家庭,父母老实本分、逆来顺受、却娇惯着孩子,让孩子无法无天,什么都敢于去做,一方面孩子的确有容易展现破坏性、冲动性的倾向,另一方面这样的孩子又容易受到社会和现实人际的惩罚。但这个孩子依然成就、满足了父母潜意识的需要。这是另一种可悲的自我牺牲。 还有一种与犯贱”有关的防御是“禁欲”。作为防御的禁欲,并不仅仅指禁止性方面的快感,而可能涉及到压制种种能带来满足、舒适、满足、尽兴的感觉。比如谈恋爱谈得好好的,自己也不会因为亲密关系良好而觉得攻击了父母、嘲弄了父母的亲密关系,但是总有意无意地找碴儿,无意中以免两个人太亲密、进入过于甜蜜、和谐的关系。仿佛电影看一半儿、喝酒喝得不尽兴等等,这其中就有“禁欲”的防御。意义在于,避免自己在某一些事情上彻底的得到满足,一旦满足,就违犯了父母曾经教给、自己无意识从社会中习得的某些禁忌,比如不能骄傲、不能太得意、不能太过头、性的满足是堕落的等等。所以要避免把一件事情,彻底爽透。以避免幻想之中的惩罚,黄雀在后的担忧。
极端的,甚至把看书看的太爽、看电影看的太尽兴也无意识地等同于“头脑”获得一次象征性的高潮,以至于关闭了自己完整的阅读能力、或从阅读与娱乐中获得快感的能力,以此避免体验到触犯了禁忌的感觉。所以,使用了这种感防御的人会借助于外界的境遇、偶发事件,不断地阻断自己获得快感的满足。我们通常所言的“败兴”,也是指这种打断兴致的心态。第三,有些不幸的孩子,无意识地犯贱、重复种种自虐的行为,是他们内心保持与原生家庭联结的唯一办法。这是因为,如果父母(及其他重要照顾者)对孩子的唯一的情感联系,总与惩罚有关,这些孩子会为了获得与父母取得亲密感,而忽视自己的痛苦。这种惩罚有很多表现形式,可以是行动层面的殴打、罚站、罚跪,也可以是言语的挖苦、取笑、贬低,以及在孩子表现优秀的时候,反复地说“你班级第一,就这么得意了?别人家的孩子可是区里、市里第一”。这种表面上的鼓励,难以隐藏情绪层面的虐待。这个孩子会逐渐内化一个严酷的“父母”声音,长大后,即使工作极为努力、绩效很高,内心依然觉得有不安感。因为头脑中的声音,告诉自己,还不是“天下第一”,还不能让“父母”满意。因此感觉到自责、内疚,为了防御这种糟糕感觉,会继续加班、加点、想尽办法增加收入,自己体力、精力、个人生活被完全牺牲掉,但是象征层面,依然和内心的“父母”在一起。甚至即使当下的父母,已经放低了要求、不再给他压力。而他内心已经内化的父母的声音,还会时刻监督、惩罚着自己,不断促成自虐的行为。这一点,在工作狂、以至过劳死的人群中,普遍存在。而最极端的方式是,主动寻求父母的惩罚,以此缓解被忽视的绝望。之前提到的,我的街坊,他不断受伤的与这部分可能就有关系。长大后,这种对于父母的关系,也可以外化到工作、社交层面,以至于总是充满了挑衅气息,或者宁可受到大家的厌恶,也不愿被大家漠视。这也是微信朋友圈,有人乐于有事没事晒幸福、炫富,以此刷一下存在感的原因,害怕被漠视、被忽视,宁可背着骂名,做点犯贱的事情,也不能没有被关注的生活。第四、现实条件下,人格发展和情绪状态的“妥协形成”。即在一个具体场景下,出于形势所迫,我们会有意或无意地,做一些违背健康、积极的事情,以此舍小赚大。这种基于现实的要求与困境、人格和心理素质、以及当下的能力和谋略,可以争取到的最好的办法,就叫“妥协形成”。比如越战期间,美国很多年轻人,会主动地从二楼跳下去摔伤、主动开车撞到树上,让自己骨折,这样既不会严重到瘫痪,又保证过不了体检,以此逃避兵役、避免客死异乡。再如文革中,有人为了避免下乡插队,会喝汽油、吃石头子儿、绝食等,导致身体短时间出现病态,以此换取到长期泡病号看书、写作的机会。类似的在《辛德勒名单》中,为了避免被怀疑得病而带离辛德勒的加工厂,大批女工,扎破指头,把血抹在脸颊,使得脸上红润一点儿,甚至打自己耳光,打肿脸充胖子,以此保留性命。这些万般无奈之举是在时代出现病态的时候,以病态的方式来保存自我的有效方式。这个是最无奈的“犯贱”。以此来看,《九品芝麻官》中的方唐镜主动站到堂前挨骂、言语挑衅找打,显然是有“转被动为主动”的嫌疑。因为他知道他在之前犯的事情、得罪了钦差达人,肯定轻饶不了他,索性主动挑衅包大人,无意识地觉得:“我虽然控制不了你打不打我,但是我可以控制你什么时候可以打我,这要比完全没有主动权好受一些”。这已经是他在这个场景里,所能争取到的最大的利益。既让包大人顺了气、自己也挨了打,心态也平衡一些,不用再提心吊胆,也就可以冷静地打官司了。第五,鱼死网破式的攻击,成为保持独立性的唯一方式。很多事业有成、功成名就的父母,对自身的名望、声誉要求极高以外,也千方百计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要成功、要出人头地。所以,为孩子忙前忙后、做了很多事情。以至于,孩子无论做什么,似乎都离不开父母的干涉、侵扰,很难有独立性、自我的感受。这时,如果孩子存在被压抑的过多的挫败感和攻击性,会促使这种想打败父母控制的动机转向自身,通过让自己失败来,彻底的打破父母对自己的囚禁,让他们成为失败的父母、无法再感觉自己优秀。这种情况,在富二代、官二代中较为常见。《新警察故事》中的阿祖,父亲就是警界高管,但是他杀人抢劫、和警察好勇斗狠,自残式地毁掉了自己的生活,最终进行了“蓝色自杀”(即借着警察的手,完成自杀),以最决绝的方式完成了对父亲彻底的攻击。《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二皇子元杰也用自刎的方式,以自己喷洒的血“教训”了强大的父皇,这是“见诸行动”的表达——“虽然我武力打不过你,但是你就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因为虎毒不食子,而你连儿子的命都保不住”!而现实中,房XX、李XX、张XX,也借助这种作死的方式,实现了对三位德高望重的父亲的攻击,保持了精神上的独立。所以奉劝各位已经当父母的一句,千万不要和子女在独立性上发生激烈冲突,因为孩子只用一招就可以打怕你们:就是让自己过上糟糕至极的生活,千方百计远离父母给自己预定好的、优秀的路。至于如何有效规劝子女、适度引导,我想和一杆子打死孩子的独立性,是两码事。另文再叙。犯贱犯的得体也可以带来经济、情感、事业方面的收益说了这么多负面的影响,是否犯贱的心态和行为,也可以为人所用,产生有正面的作用呢?第一、
职业乞丐赚钱及政治家骗取信任的伎俩。 旧社会街头巷口,时常有这么一种人,坐在破草席、甚至是跪在地上,大褂撩开,露出半拉膀子,然后手里拿一块砖头。专等对面胡同,从大宅里出来三两个穿着干净、体面的富家少爷、有钱的太太,他一边大喊,“老爷,我的太太哟,嘿”,一边把砖头砸在自己胸口,震出“哐哐”之声,富贵人家自然忍不了这等自残、自贱的动静,掏出三五角钱,扔给他。这个人乐呵呵地收起钱来,就够他一家三口吃个三五日了。这种犯贱、自我破坏行为,俗称“叫街勒砖”。这是沿街行乞、伸手要钱的升级版。吃斋念佛的太太老爷们,受不住这种的道德绑架,只能多给几个钱。这个在旧社会很多见,当代也有,只是比这种“行为艺术“花样更多一些。比如T型台上展露自己前胸贴后背的身材、网络直播吃玻璃,以及某些KTV会有陪酒女虐阴表演等等。都是以自虐来换取生活物资。而政治家不仅要聪明绝顶、谋略过人,人前做戏也是其必备素质,有时要演一演的,比如周瑜打黄盖。但是这种打骂,超过了一般行乞的难度,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赚取第三个人——曹操——的信任。第二、
亲密关系中的感动对方、打情骂俏的花招,甚至是考验对方的计策。《情深深雨蒙蒙》中,杜飞的种种行为,就很接近这个方向,不完全统计,他有过被狗咬、从梯子上摔下来、在菜市场跌仰天大跤等等犯贱、自残行为,而女主角如萍,看得两眼放光,心花怒放,如痴如醉。恋人之间似乎很乐意看到对方为自己做这些反人类的事情。考验,就如同本文开头的部分,既是自己犯贱,也渴望对方以犯贱的方式来通过考验,维持刻骨铭心的恋情。比如故意迟到考验对方耐性,动不动就拿分手威胁恋人、查手机,打话费单等等。总之,怎么不舒坦怎么来,就是不能平淡无奇,但是又乐在其中。第三、
演员表演中可以糟践自己,以此换来高票房、高上座率、高人气。这个以武打演员、替身演员、杂技演员和相声演员为主 。成龙大叔已经通过在各种高塔大楼、飞机汽车、桌椅板凳之间闪转腾挪、上蹿下跳,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作死”的至高境界,不过我们更乐于称这为“敬业精神”,鼓励他作死、欣赏他作死的精神。杂技中的钻桶、骑独轮车顶碗、十几个人挤一辆自行车、脑袋伸进狮子嘴里等,看着实在自虐、跟着演员揪心,不过假如我们自己能“作”到,我们也就不看了,还是鼓励他们再增加难度,继续作下去的。而相声演员,口头轻贱不断,这个于谦老师最有发言权。此外,《拉洋片》、《口吐莲花》、《托妻献子》里面也有动手打人的情节。但是在台上,什么都是表演、为了剧情的需要。都是一说一笑的事儿,理不歪、笑不来。大家图一乐呵,就不计较了。我在想是不是把碰瓷儿,也归为“行为艺术”表演这一类,虽然他们的“票价”太高了,也危害了人民群众,社会治安。但是,某些层面,碰瓷儿的确是少数苦于无路,又得找辙生存下去的人的致富不归路,也富含自贱的表演成分。轻微的犯贱可以自己留着解闷、自我探索,严重的犯贱需要长期、稳定的治疗如果是轻微的“作”,还能适应基本的工作、生活要求,要减少犯贱、自我挫败的心态可以:一是,要觉察自我的攻击性,觉察是否压抑了太多的攻击性而无从排解,逐渐害怕触碰自己无法管理的愤怒、烧灼感十足的敌意,以至于无意识地转向自身、挑衅身边的人来惩罚自己,诱惑现实环境来惩罚自己。二是,观察潜在的关系层面,是否把自己的独立,拥有自己的生活主张和追求,无意识地与攻击父母、抛弃父母的价值观念建立了联结,为了回避抛弃父母的内疚感,而有意无意地挫败自己,使无能的自己尽可能留在父母的身边、留在他们定义的世界里。三是,反思自己和社会的联结方式。是否自己无意识中,把沾染一点儿时下充斥的、各种变态的风潮(购物狂、浑身打环儿、过度减肥、囤积商品、不断考证书等),等同于保持了时尚、保持了和社会的与时俱进,以此防御落后于时代的焦虑感、防御保持真实自我的孤立感,防御平凡无奇、泯然众人的自我消弭感。 四是,可以多做些雪中送炭、有利众生的事,以实现内心的平衡,处理部分内疚感。以帮助他人的方式,来代谢内心的内疚、遗憾等负面感觉的防御,称为“利他”,俗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种高级的防御方式。因为用合法收入捐款、做法布施、投入公益事业,是把自己富裕出来的金钱、知识、体力和精力,用于支持需要帮助的人,这样你虽然“丢掉”了一些钱、花费了一些时间精力,过程也不轻松,但是自己内心平衡了,也有利于众生的安乐,社会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犯贱”,转而称为“慈善”、“公益”、“功德无量”、“分享你的经验”,顺带还可以攒一些人品、积一些阴德。
如果是严重的自我挫败,强烈建议及早接受心理治疗。这是因为,首先,亲朋好友的劝慰、安抚对处于恶性自我挫败、以及发展为自虐型人格障碍的人基本没用。上文提到,童年有受虐经历、被忽视的人,倾向于无意识地寻求痛苦,以此换来周围人的强烈关注和怜爱。而周围的人,越以疼惜的方式关注他,越是强化了他“只有自己处于受苦受罪、陷于困厄之中,才能换来别人关注”的病态信念。这种以身心痛苦的方式来防御被忽视、被冷落的精神痛苦的强迫性重复,在非专业人士面前,只能循环往复,难以跳脱轮回。其次,对自我的糟糕处境的“视而不见”,见诸行动式地宣泄内疚感,会走向情绪的慢性抑郁、造成低自尊感,也会引发慢性的躯体化反应,对生活的无望感。而攻击性转向自身,是自杀行为的高危预兆。再次,如果只有不断惩罚自己,才能让自己感觉和家人的联结;只有糟践自己、折磨自己才能缓解无人伴随的孤独与被遗弃感,会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坏,由吸毒、酗酒、滥交等导致的身体、大脑的损伤,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逆的。最后想提示一下,即使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下,自我挫败的人格要获得积极改善也会困难重重,需要长期坚持。因为这种人格的人,内心会有无意识地挫败试图帮助他的人的动机,所以会出现“谢谢你帮助我,但是我的情况,你越帮助只会越来越糟“。如果机缘不好,自我挫败人格碰上的咨询师恰好把自身太多自恋的需要投注在咨询工作的成效上,那连这位咨询师也会随之奔溃、无地自容。 为之一叹!
北京的高温中参考书籍:1、《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
南希·麦克威廉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无所不在的人格》 弗朗索瓦·勒洛尔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自我(ego)没有成功压制好本我(id)。理智屈服于欲望。
借用前几天看的《Brilliant Mistakes》的相关理论来尝试解释吧:明知道是错的,但是犯错可能会带来比付出更高的回报,所以明知是错的还是忍不住尝试。作者提到的适合蓄意犯错的条件:一、相对于错误的成本而言,会有巨大的收获;二、反复地做决策;三、环境在不断变化;四、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方案的多样性;五、你对于一个问题的经验是有限的。所以犯贱的原因很多,但背后肯定有一个利己的原因或者至少是一个预期。个人浅薄的理解,感谢大家指教。
个人认为我在你面前犯贱就是我从心底待见你。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