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其淘宝评价大家印象如何

普京执政16年被寄予厚望:俄媒对其评价语出惊人
导读:《俄罗斯商业谘询日报》1月13日刊登了维亚切斯拉夫·伊诺泽姆采夫的一篇文章,题为《普京执政16年的总结》。文章称,俄罗斯现政权原本是有时间和资源的,即便不能把国家变成又一个中国,至少也能打造成另一个阿联酋,併爲未来数十年的经济腾飞夯实基础。然而,事实究竟如何?
  普京(资料图)
  错失的岁月
  文章称,步入2016年的头几个工作日,俄罗斯人的注意力都被卢布汇率和国际油价所吸引:1月12日上午,1美元兑换77卢布、每桶布伦特原油价格31美元。不久前,很多人还以为上面
《俄罗斯商业谘询日报》1月13日刊登了维亚切斯拉夫·伊诺泽姆采夫的一篇文章,题为《普京执政16年的总结》。文章称,俄罗斯现政权原本是有时间和资源的,即便不能把国家变成又一个中国,至少也能打造成另一个阿联酋,併爲未来数十年的经济腾飞夯实基础。然而,事实究竟如何?普京(资料图)错失的岁月文章称,步入2016年的头几个工作日,俄罗斯人的注意力都被卢布汇率和国际油价所吸引:1月12日上午,1美元兑换77卢布、每桶布伦特原油价格31美元。不久前,很多人还以为上面的数字是天方夜谭,如今,要平静接受它们只怕越来越难。不要以为上述焦虑跟节日无关。相反,它与另一个从不庆祝,但却极为重要的事件直接相连——16年前的新年前夜,普京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因此,在俄罗斯人关注油价,被它的低迷压得喘不过气之时,普京对此负有责任,因为正是他的政策导致了俄罗斯除了石油,一切乏善可陈。文章称,普京执政的第17个年头拉开帷幕,国家状况如何?平均工资若换成美元,则已倒退至2005年10月的水平,而以美元计算的国内总産值,则与
2006年时旗鼓相当。预测今年的GDP将达到77.2万亿卢布、平均汇率为79卢布兑换1美元;作为对比,按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公佈的数据,2006年的
GDP为26.7万亿卢布,当时的央行汇率为27.17卢布兑1美元。近3年间,俄罗斯的资本外流总额高达2800亿美元。在普京执政期间,若以卢布计算,军费开支增长了6.5倍,若换作美元,是3.4倍。官员变成了统治阶级,数百枚新徽章被佩戴在不同人的胸前。在这16年里,俄罗斯经历了两场战争,后苏联地区的邻国对俄罗斯唯恐避之不及,与主要经济伙伴的关係也遭到破坏。重新站起来?文章称,作为国家元首,普京相当幸运。油价从2000年的每桶28.5美元飙升至年期间的102美元。在他的领导下,国民一心期望挣钱、消费,还有“重新站起来”。在此条件下,俄罗斯如果不能变成中国,至少也能成为阿联酋,为未来数十年的经济腾飞奠定基础,然而事实上呢?不妨从普京数次为之大做广告的“俄罗斯经济引擎”,即大型国企谈起。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国家最大的垄断企业,这些年都由普京的密友管理,铺设了若干令人印象深刻的管道,但在2015年的开採量却不及1999年,分别为4140亿和5450亿立方米。普遍认为,俄气集团的産能其实要多得多,只是国内需求不振。然而,为何卡塔尔却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它将産量从240亿提升至1770亿立方米,销售却从未遭遇瓶颈。再看俄罗斯石油公司,这些年间,它不断吞併一切可能的石油资産,从尤科斯到伊捷拉天然气运输公司,又在2013年花550亿美元买下了秋明英国石油公司,但如今自己的市值仅为340亿美元。被寄予厚望的对外经济银行,经过多年经营,如今濒临破産,国家不得不拿出逾万亿卢布拯救。俄罗斯技术公司除了履行那些掏空预算的军事订单外,几乎一无所长。在普京执政年代,俄罗斯经济中发展最快的几乎都是非国有行业:批发零售贸易、通信、私营银行等,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傻瓜与道路文章称,再看基础设施建设。所有经历繁荣的国家,哪怕是石油美元带来的繁荣,第一件事情都是修路、铺高铁、建主干道、架设桥樑和立交桥、发展电网,中国便是最好的例子。这是国际惯例,但俄罗斯属于例外。16年来,它没有铺设哪怕1公里的现代化高速铁路。年,每年兴修公路1200公里,相当于2000年时的四分之一。上世纪90年代便开工的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公路,现在还未建成。据俄气集团提供的数据,居民区的天然气覆盖率在1年内提升了0.1%,达到65.4%,按这种速度,国家实现完全的天然气化得等到22世纪初了。16年来,俄所有港口的吞吐量增长仅相当于上海1个港口的50%,2014年通过北方海上航道运输的物资仅有13万吨,较1999年的46万吨更少。文章称,从哪里重新站起来?俄罗斯疆域的广袤和居住的便利体现在哪里?只有千篇一律的美好承诺。在这些年间,普京承诺将“国内总産值翻番”,“摆脱石油依赖”。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第一个口号于2003年提出,但按目前的经济走势,俄罗斯2018年的国内总産值倒是很可能退回到2003年时的水平。至于后一口号,下列数字很能说明问题:1999年时,石油、石油産品及天然气在出口中所占比例为39.7%,而2014年则已高达69.5%。俄罗斯没有实施任何工业改革,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是工业生産增长落后于GDP增速的唯一新兴市场国家。“碰运气”文章称,社会领域的改革、负责公民正常生活水平的国家机构的服务简直是灾难性的。当国库被石油美元堆满之时,免费医疗几乎消失。所有指标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中等教育水平的灾难必滑坡,高校早已沦为製造一文不值文凭的工厂。就连普京时代的“名片”即强大的紧急情况部,也没有迅速赶到奥尔斯克近郊,拯救被雪堆困住的几十条生命,导致有人冻死。至于官员与犯罪集团的勾结,就更毋庸赘述了。然而,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石油泡沫所逐步形成的虚幻的繁荣,正在迅速且一去不复返地消失。5年了,政府似乎一事无成,连减缓增长下滑速度都没做到。政府将私人养老储蓄冻结3年,这无异于向公民强制借贷。多年来政府一直引以为傲的储备基金,可能在1年或是1年半之后便会花光。在油价出现首次下滑后,退休金便已停止随物价上浮,大规模削减社会保障支出的日子似乎已并不遥远。文章称,如今,治理国家的是一位说得很多,但几乎什麽具体事情都不做的人。数10年来,他一直将希望寄托在国际行情的顺风顺水上。这是治国软弱无力的表现。政府能够花掉成百上千亿美元,但却提不出雄心勃勃的计划,也挑不出可以执行它们的人才。政府只会不断地重覆老生常谈的口号,既不能激励企业界的发展,也不鼓励国民创业。面对石油期货价格的不断下滑,俄政府已陷入茫然当中,大概只能寄望于好运气了。盘点普京核心权力圈:辅佐普京15年 不曾"洗牌"字: 普京核心权力圈盘点普京核心权力圈普京俄罗斯政坛强势收复克里米亚,直面西方经济制裁,空袭叙利亚恐怖分子,可以说普京蝉联美国《福布斯》“最有权势人物”榜首是当之无愧。但这些“大动作”都出自普京一人之手?显然不可能。那么,以普京为圆心的当今俄罗斯政府“权力圈”的成员有哪些呢?12月29日,英国《独立报》为读者盘点了这些普京身后的男人们。普京(资料图)2000年普京第一次当选总统之时,在被问到所有的同僚中最信任的人是谁时,普京提了五个名字:帕特鲁舍夫(Nikolai Patrushev)、伊万诺夫(Sergei Ivanov)、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阿列克谢·库德林(Alexei Kudrin)、伊格·谢钦(Igor Sechin)。15年过去了,这些人仍旧处在普京权力圈的中心,位居高层,支配着俄罗斯的政府战略,控制着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帕特鲁舍夫(资料图)帕特鲁舍夫,1999 - 2008年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首任局长,2008年改任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至今。伊万诺夫(资料图)伊万诺夫,年担任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长,2001年接任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长,是俄罗斯第一位文官国防部长。2007年任俄罗斯联邦第一副总理,2011年起任总统办公厅主任。梅德韦杰夫(资料图)梅德韦杰夫,1999年普京被任命为俄罗斯总理后,命梅德韦杰夫出任俄联邦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后普京出任代总统,梅德韦杰夫任俄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2007年参加总统选举并顺利当选,任职期间普京出任总理;2012年普京当选总统后梅德韦杰夫获提名为总理,后接替普京出任统一俄罗斯党主席。阿列克谢·库德林(资料图)阿列克谢·库德林,曾任俄政府副总理、财政部部长,2011年因与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政见不和辞职。现虽未担任任何政府职务,但仍会就经济问题向总统提出建议。伊格·谢钦(资料图)伊格·谢钦,2008年起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俄总统能源燃料战略发展和生态安全委员会执行秘书,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英媒认为,这个以普京为圆心的权力圈有两个特点。第一,稳定性。15年,在一个政治家的从政生涯中可能并不算长,但绝不算短。普京身边核心权力人物的有着很高的稳定性,彻底的调整调动是很罕见的,几乎没有人被从这个圈子里踢出去。第二,忠诚。这个权力队伍的核心都曾辅佐过普京,无论是在普京还任职于克格勃的时期,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圣彼得堡,其忠诚度都受过普京本人的考验。阿卡迪·罗滕贝格(资料图)当然,权力圈中除了这五位内核成员,还包括一些其他受到普金信任、并被委以重任的政治家,比如阿卡迪·罗滕贝格(Arkady Rotenberg),俄罗斯商人和寡头政治家,他曾负责索契冬奥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至于那些处在普京权力圈“外围”的政治家,他们有的是在普京接管俄罗斯政府之前就处于俄罗斯政治高层,比如现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年间担任紧急情况部长,2012年担任莫斯科州州长,上世纪90年代他是一名杰出的政治人物,曾于2001年至2005年间担任“统一俄罗斯党”党魁。如今,这些人物齐聚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统筹高层决策和资源的最重要部门之一。但同时,俄罗斯行政系统——所谓的垂直系统——运行的效果并不理想:政策指令的完成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时根本不作为,需要有人来扮演推进项目实施的角色。尤里·特鲁特涅夫(资料图)尤里·特鲁特涅夫(Yuri Trutnev)就是其中之一。年,他担任俄罗斯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部长,年任俄罗斯总统助理,日,他被任命为俄罗斯副总理兼远东联邦区总统特使。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资料图)另一个被提及的名字是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Vyacheslav Volodin),他从2011年开始辅佐普京。沃洛金的从政轨迹是从地方到俄罗斯核心政治圈。2011年他曾建立颇具影响力的全俄人民阵线。之后,他被任命为俄罗斯政府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从2012年开始负责俄罗斯国内政治的“重启”。在当今的俄罗斯权力系统中,有几个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正在俄党派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点击图片进入下—篇亚历山大·加卢什卡(资料图)“新星”之一,是39岁的亚历山大·加卢什卡(Alexander Galushka),人民阵线成员,总统和总理顾问委员会成员,2013年被任命为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当今,“普京”这两个字的影响力不言自明,但在俄罗斯,普京和他身边的权力人物组成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本身又是国家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团队的稳定性、执行力对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而纵观这些核心人物,努力工作、忠诚和高效率完成困难工作的能力,是他们的共同属性。正如一位和普京很亲近的俄罗斯官员所说,普京选择身边的这些人,不是因为他们说的好听,而是因为他们做的好看。
点击加载更多
<a title="查看原帖" class="old-bbs" target="_self" href="http://bbs.tiexue.net/post_
<div class="adminmenu" id="buttonadminpanel_(共1个回答)
点点就是我
大家还关注
(C)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如何评价一所大学?
经常听人说某某大学不错,某某大学很渣,某某大学名气怎么样怎么样,这样的印象是怎么来的?如果说是个人阅历的话,那么一个人最多可能就读过一两所大学,很难做出对比。如果说是不同大学的同学交流的话,可能一两个同学的话就定型了你对某个大学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失之偏颇。最后,如果看排名,现在各种排名很多,哪些排名比较权威比较可信?又或者说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数据?高考结束了,又有一大波人要为选大学选专业而苦恼了。请各位过来人提供些意见呗O(∩_∩)O
按投票排序
除了排名、地域等因素之外,我们还应该看看别的:
评价一所大学,不仅要看它【有多少资源】,更要看它【能给你多少资源】。
这种资源不是简单的宿舍有空调、人均图书馆面积、师生比例……,而是当你想去钻研某一个领域的知识时,你所需要的资源和帮助它都有而且都能给到你。
只有当大学的丰富资源和深厚积淀转化成你自己的收获和积淀,这样的大学才是值得的,也是难得的。
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会在科学领域出一些成就,读到了很佩服;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会来关怀一下他的毕业生,读到了很温暖;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会根据学生反馈勇于改变,读到了很欣慰;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会为了学生利益作出牺牲,读到了很感激;每隔一段时间,我无聊地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就会想念学校的人、事、物。惋惜自己怎么可以荒度那样美好的时光,但是又好像无怨无悔,觉得这才是学校要教给我的一切。==============================================如何评价一所大学?如果它的学生们再聚首的时候都会怀念那段时光,或快乐、或紧张、或辛苦、或感伤。我想这个学校应该不错吧。==============================================PS:我是来超级傲娇地推荐我的本科母校香港中文大学,大家毕业后各奔东西,天涯海角,但是每每谈论大学生活,无不分外想念。所以我愿意诚恳地讲这样的评价很高。
我在想为什么题主会问“如何去评价一所大学” 我先主观猜测哈 1,题主仅仅是想看看大家对如何界定一所好大学的好坏各自标准是什么 对当今大学现状有一个了解2,不仅想看看大家的标准还想看看大家的这种界定对自己的选择能否提供一点信息。要是1嘛,那就很宽泛了。个人觉得一个大学的优差在于能否很好的提供给一个成年人在日后踏入社会中所需的各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及一些实践的条件。因为每个人最终都将踏入社会,高中我们学习的大多是理论和一些很基础的东西,但步入社会这些远远不够。除了书本的专业知识外,那些无形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四年,学生能否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找到今后的目标,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有很多人吐槽中国的大学,上学期一个在德国读了十多年的台湾学者来我们这讲学,他也说中国无大学,无论清华北大还是香港台湾都一样,因为没有包容的心态。高高耸立的大门就已经显示了,啊这还和治安有关系就扯远了。哈哈。要是2嘛,这就涉及到个人了,就要考虑各种个人的因素。别人所认为的好,不一定放在自己身上就是好,每个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嘛,就像前面好多人都有说自己在选择大学时要考虑自己能否瘦的了南北差异啊能否接受南北气候的迥异啊饮食的不习惯啊(真有人因为水土不服最后回去复读的。。)要是刨除这些因素,题主如我像仙人掌般的体魄 放在哪里都能活,也不介意因为地域导致的性格处事差异觉得多看看不一样也很有趣的话,那剩下的问题就清晰啦。但是!但是!最重要的是题主的水平啊(怎么没人提到这点呢)题主要是有680.690的水平 那问题就缩小到“我是考清华好还是北大好”的范围了,但题主要是570.580那就不一样了 4开头的就又是不同了。所以,要是题主想填饱自愿的话,那问题就变成我现在的水平,如何选取一所好大学了。我说一下我三年的感受,给题主一些参考:1.大学所在的城市一部分决定你的眼界。因为我家乡是一个三线城市,当初幼稚天真觉得城市无所谓偏僻些还有利于专心学习(别笑,我真这么想的。。)。但一个学生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不仅仅是求学。这是我们要生活四年的地方。生活。城市的水平决定你接触到的东西的范围,像我这种大农村,不是接触不到机会,是相对少很多,而且消息闭塞,一不留神就错过了。就算自己学校综合实力查一些,我周末还可以去旁听周边牛逼的高校啊,偶尔还可以去参加他们的活动啊,和他们的学生交流下啊,还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啊,还有自己偶像的演唱会啊还有其他各种公开的讲座啊。但是我所在的城市估计这辈子我偶像也不会来这开演唱会了,虽然今年他巡演呢。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大学嘛,不仅仅是去学习,也是去生活和体验。2 自己看重的是什么还是拿自己举例,我的分数够的上xx理工和xx大学,(二者学校排名差不多)同样一个理工专业,xx理工的专业排名要比xx大学的好很多,那很多人会说去xx理工啊,但我很庆幸当初自己选了一所综合大学,经常去旁听其他院系的课,因为我的学校的法学很厉害,学校会有很多相关的学术讲座,也有很多其他老师过来讲座,感兴趣的我也会去听。就是在这种“东蹿西跳”中,我找到了我真正喜欢的东西。但如果当初去了xx理工,因为学校学科有强弱,我可能就不会接触到那么多人文社科的东西。这就看题主是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是重多学科多角度的涉猎和尝试。学校的某个专业专业实力强学校一定就会给播比较多的资金在这个学科上。尤其是理工科,科研经费很重要,仪器设备更重要。当然有很多学校都说的这般好,其实实验室真的真的非常非常一般般。有时都不能保证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验现象全凭想象。大学 很多人都是想学知识,长见识,培养踏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如果一个大学能提供给我们这些,管他是不是985 211呢 但想学什么知识,想长什么见识 想经历什么样不同的生活 想培养什么能力 这些都是很个人的问题了。而往往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对这些问题比较模糊 这些都是在上了大学后慢慢才形成的思考 当然有很多高中生在上大学前就有清晰的认识了,我很佩服他们。所以,越是优质资源多的大学提供给我们去思考这些并找到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就会越早的积蓄以后的力量,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尝试积累根本没价值的经验。嗯,好像写了挺多了。表述的也不是很清楚,但希望对题主有点帮助。
小人不才,不请自来笔者从小长在大学,对大学的观察有一些,但不全面,我有幸在一个大学成长读了一个大学,马上又要去一个大学,在此简单交待一下。大学好坏,按梅贻琦说法是有大师才是好大学,不过现在看中国没有公认大师,那是不是都不行了?个人认为我们要区分开看待,985一个大档次,211一个档次一般二本一个档次,其实还能细分,985院校基本是钱管够人够强,211就开始区别大了,在沿海的教育部直属最吃香,最垫底的是省属211,又在西北西南就更郁闷了,一般二本学校区分也大,有的所有专业都按一本招生了但还是二本,有的招不满还降分。那么我们选校怎么选呢?一本985一共39所能在北京不去上海,211选校能在沿海不在内地,能上部属不上省属,二本学校其实都一样了,选校看学习氛围和你所选专业是不是这个学校的强势专业,还有就是吃不吃的惯离家远不远等等因素,还有就是城市怎么样,那里人文素养怎么样,你去一个地方发现这里人咋都这样完全不能相处,你四年下来憋屈死最后讲讲排名,综合排名给本科看的,专业排名给研究生看的,国内主流排名可以对比着看,具体排名不重要,你只要知道大致区间即可,因为纠结细节没必要========
=======第一次这么多赞也带来了关注,谢谢知友们不过手机码字略累╮(╯▽╰)╭虽然读的心理学但对高等教育有一点看法和见解,更多的是想和大家分享,可能考虑开高等教育专栏,望大家支持对评论中@童童的提问我是十分高兴的,对于高考选校和考研学校选专业我有一定经验,这也是我为什么之后会考虑写专栏的原因吧简单讲考研选专业首选兴趣选校看目前水平 这里暂不展开了对于其他回答中空调问题,个人觉得应该是调侃性质的,安徽今年暑假后所有二本以上院校将全部寝室装空调,这个因素对省内比较没意义了,对省外较为有优势了,但不作为重点因素,也就是权重没那么高了,我宁愿冷着热着吃不惯我也会去个有大师有底蕴有自由氛围的大学,是吧?PS:谢谢@困兽之斗关于大师说法的来源指正,现已更正===========
==========评论出现反对声音,我想说的是终于等到反对声音了,我反对盲从,质疑是必须的为什么说能选北京不去上海呢?在这里我不百度了,但确定的是北京集中了大量优质高水平(国内来看)高校几乎三分之一(北师大姚云老师原话),这样一来竞争就大了,我们说什么都是一定概率事件,也就是说去北京读书一定概率上接触到的层次高得到历练多,成才几率大成功几率大或者说混进一定圈子的几率大,那么想较上海优势出来了。单纯只是比概率没其他比较,请继续挑刺。谢谢各位
一、『经常听人说某某大学不错,某某大学很渣,某某大学名气怎么样怎么样,这样的印象是怎么来的?如果说是个人阅历的话,那么一个人最多可能就读过一两所大学,很难做出对比。如果说是不同大学的同学交流的话,可能一两个同学的话就定型了你对某个大学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失之偏颇。』首先说明一下:1、一个学校的名气,不是某一个人所了算的。他是整个社会从各个方面对一个学校的评价,所以这是一个社会印象。当然社会印象不一定就代表了学校的真实情况,但是这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2、有时候高校的名气受地域的影响,因此要多方打听求证。虽然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但是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的。就举个身边的例子吧:武汉大学VS华中科技大学,笔者是河南南阳人氏,在我们那里武大的名气比华科高很多,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是我来武大之后才发现,其实在武汉乃至整个湖北,华科是可以跟武大一起登上台面的,甚至有些一心学工科的,上不了华科的好专业才来的武大。3、光环效应。别人越说这个学校如何如何厉害,这个学校的学生受到的关注度就越高。比如,你在大街上捡了个矿泉水瓶扔到垃圾桶,路人不会因此多看你一眼。如果是陈光标大哥呢?那不是一个级别的。同样的道理,名校的学生,做最普通的事,也会被旁观者加上光环所放大:某某学校出来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回过头来,名气是如何产生的?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是牛逼老师,二是牛逼学生。
首先谈老师,直接影响到科研和教学以及自己学校专业的建设,没有拿的出手的老师,就支撑不起一个像样的专业,就没有科研成果,当然也吸引不了优秀的学生。老师,是一个学校名气形成的先决条件。
其次是牛逼学生。其实学校的名气大多是靠这部分学生传播出去的。特别牛逼的先毕业的学生在社会有所建树之后,无论是在商界还是在政界,自然都不会忘记母校。这样后来的毕业生就有了先天的人脉优势,到社会自然顺风顺水。想到小米去实习?武大郎?雷军首先就印象分给你加满了好吧。
另外,毕业生的素质本身就是对学校名气最好的宣传。这需要用人单位站出来说话,当然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提高的,这主要看一个学校的风气。当时有个笑话说去哈佛大学让教授烟熏你几年回来就学成了,其实名校也有点这个意思。那种氛围,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春风化雨的教化,是你在其他任何一个学校都感受不到的。当然这出来就表现在综合素质上面。而这些东西,用人单位看得最清楚。
最后,才有了大家所看到的,所谓名气。二、『最后,如果看排名,现在各种排名很多,哪些排名比较权威比较可信?又或者说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数据?』最简单的方法:数数。数什么呢?就数他有几个院士(重要),有多少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要),有多少教授(仅供参考)。以上数据跟他们的牛逼程度呈正相关。不信你去验证一下,不对来找我。同样的方法适用于看一个学校的某一专业是否牛逼。至于各种排名,可以参考,但是千万别当真。3,插一嘴:先选学校还是专业还是城市?
优先顺序依次是城市,学校,专业。原因太长,手机不易打,随后再说。
评价一个大学的角度是多维的,就像评价一个人那样,如果从不同角度来看的话,有优点亦有缺点,之间甚至能相互转化。我个人觉得评价一个大学,如果目的在于让人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大学的话,需要根据自身的追求来评价。我分了几个方面,学术研究,社会交流,人文素养,出国率。学术研究:可以直接根据网上的各种专业排名,学术评估直接来评价,我暂时还找不到比这个更权威,更直接有效的方法。社会交流: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评价,首选北上广深,东部沿海,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如果还要细分的话,北京属于政治中心,上海属于金融中心,广州商业中心,深圳科技中心(参考自君临的答案)。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侧重。人文素养:综合,理工,师范等不同分类学校相差甚远,尤其是理工类学校,人文素养严重匮乏。出国率:除了参考各个学校公开的就业白皮书,出国率等数据,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利用linkedin的搜索功能。可根据不同国家分类大致获得国内各大学校毕业的,在海外人数比例,甚至可以细分不同学校对各大外企的侧重,比如清华在谷歌的总人数等。回到开始所说的,如果你想要一心搞学术研究,可以参考学术研究的分类和出国率。如果你想有很多的社会交流机会,就参考社会交流和出国率。如果你想做个优质文艺青年,参考人文素养,社会交流。如果以行业来划分的话,想要获得不同行业对哪些学校更加侧重,就得通过各种渠道咨询业内人士。比如就航空航天来说,北航,西工大,哈工大的行业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最后举个栗子。我想搞飞机(行业,学术研究),想本科好好体验大学生活(社会交流,人文素养),再谈个轰轰烈烈的恋爱(男女比例,社会交流),然后硕士博士出国深造(出国率,社会交流),最后回国赢取白富美,出任CEO,走向人生巅峰。题主你稍微找到一点感觉了吗?
说简单点,东南沿海不仅仅经济上是中国的重心,而且重文传统犹在,在全国来说,精神较各地更liberal,这都是年轻人,和现在的中国需要的,同层次大学来比的话,我甚至以为长三角珠三角的大学优先顺位该在北京天津成都武汉沈阳等城市之前个人经验是同学去内陆读书的没一个不在说自己同学硬实力软实力比都他以前碰到的同龄人差
一所大学给人留下的印象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名气可能更多的是长辈、朋友口碑相传的,当然这个就非常不靠谱了。如果是从高考生报志愿的角度考虑的话,可能更多的是一所大学的品性和文化,以及是否与这个个人气味相投吧。有些人讲大师,可是本科阶段我们能有幸与多少大师接触?充其量是去听听他的讲座,查阅到他所著的文献。有些人说到专业,其实本科来说,学校的名气一定程度上大于该校某个专业的好坏。我记得我报志愿的时候某国内知名高校教授甚至调侃道:“学什么不重要,如果你能进清华,学扫地都行。”当然这么说肯定太过了,放在这里只是想说一所好的大学有厚重的底蕴和积累,能给予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作为本科生,我们还没有到接触某个行业尖端技术的水平,某校某专业的好坏影响程度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这种品性和文化会吸引有一定共同点的人去追寻这个学校,在这个学校互相影响、融合,形成有特点的小环境,这个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有些学校男生天天窝在宿舍吃泡面打DOTA,女生天天逛淘宝,老师甚至把一门课程考试的70分试题让学生来出(这还是所211);有的学校设置考研班,学生们进校开始就准备考研,一切课程、活动不管不顾;有的学校开放包容,学生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路得到很好发展。刚刚进入大学,大家都是不确定大学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学中所讲到从众现象,大意是说,遇到一些不确定的事情时,我们总会偏见地以为别人可能会更了解这个事情,于是我们学习他的做法、说法,殊不知别人也是对此一无所知,于是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模仿,形成了一个折衷的结果。大学也是这样,说来好笑,正是这群不清楚大学是什么样子的人创造了大学的样子。能找到这个合适的环境是非常幸运的。周围的同学对个人的影响实际上是大于我们所说的名师、学校的名气。无论是日常生活、接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人脉关系网,你周围最好的朋友决定了你的样子,想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看看他周围的人。当我吐槽我们学校的一些不好时,总有人说“中国的大学都一样”,这是我和题主是一样的观点,一个人最多可能就读过一两所大学,很难做出对比。不过现在公共信息如此能轻易获得的时代,也许可以从网上诸多帖子、论坛等窥探这所大学的本性,对其有点了解。其实要我说,一所学校的BBS最能体现它的本性,这是该校学生不用考虑“招生宣传的不良影响”等诸多因素,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表现出的水平和状态。要说到对学校印象的主观性,无论谁都是不可能完全客观不带有色眼镜进行评价,只有进入这所学校才能真正了解,这个是不可避免的。排名什么的别看了,从你身边的人,最好是在那个大学读书或从那个大学毕业的人口中、网络上了解一些学校信息,看看是不是有那种气味相投的感觉,真的,就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样,有些时候就是很玄妙与毫无理由的。说实话,高中选大学的专业,哪个不是雾里看花,经过这么多年的填鸭式教学,你对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能了解多少?就算能充分审视自己,我们又从何知道这个专业的现状?还有就是地域上的问题,上大学之前我真没有把这个看的多重,但是事实也许就是这样,我们就需要挤破头去北上广,因为那里我能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能培养更加与国际接轨的思维方式、那里的规则、那里有更多的机会。我生在一个西部小城,现在在南京读书,我发现相比北京、上海,南京的艺术展、话剧、还有那些有意思的集市活动、真人图书馆等等真是少的可怜。当我需要去一个想要的公司实习,他的宣讲会、他的面试地点、工作地点也许都在上海。这里就有一个时间成本的问题,也许上海的同学做几站地铁就可以得到的,我需要提前几天准备,起一个大早赶着高铁过去。而且不是我想开地图炮,这个学校的有些人真的很狭隘,也许你说你可以在偏安一隅的城市静下心来读书,是没错,但是也许你需要太强的自制力和忍受孤独的能力,不然你会和那些人一样跳进这口井,在你的社交圈里瞎蹦跶,更可怕的是,还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站得很高看得很远。而当你真正拥有这些能力的时候,你会有种大隐隐于市,在哪都无所谓了的感觉。思维比较乱,想到哪就写到哪了。希望能给大家一点不同的看法来讨论。
简单粗暴,能上985绝不上其他的;宁可擦分进好学校,绝不高分选专业;城市方面帝都首选,起码也得南京、杭州、武汉这样的城市,一般省会不考虑,就这样。PS:私以为,本科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打开你的眼界,而不是学习某学科知识。—————分割线——————————————补充一点,985这名头,对于财经和医学这两块很不适用,其他专业,据我观察,最好还是有。——————————我是分割线———————现在一看,只觉得当初是比较偏激,阅历始终随年龄增长嘛。最近不是传言取消985啥的嘛,我现在的观点是:如果分数可以,尽量报考区域中心城市的重点大学。比如西南的报成都,西北的报西安等等,最好还是985,这个不变。最近在找工作,感觉还是有很多企业明里暗里要求985,211,有些过分的直接标明985工资高多少,还有的大企业表面不说,但一翻面试复试表就发现全是211以上,囧o(╯□╰)o当然,我找的是机械相关的传统行业,像代码相关的互联网行业确实不怎么问出身,建议学校一般的同学可以考虑。
其实很简单:看毕业生。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评价里的大家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