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图片去长白山会不会冷

六年级,六一儿童节节在班上搞。没节目但打扮的很漂亮,会不会被说。_百度知道
六年级,六一儿童节节在班上搞。没节目但打扮的很漂亮,会不会被说。
提问者采纳
但是一定要适度,漂亮一天也不会怎样的。美丽是每个人与生具来的,你本来就漂亮儿童节是你们的节日。不要太过份就好了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不要在意别人的嘴。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分情况讨论如果看你顺眼的当然不会说如果是和你有过过节肯定会在背后说你,你要跟着自己的心走
为您推荐:
其他24条回答
你觉得你开心吗
节日快乐!
(ಥ_ಥ)居然没有采纳我的答案
下回,莫伤心
你确定你是儿童吗?打扮很漂亮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开飞机去吧。
发照片看看
那你打扮的稍微漂亮一点就成了
可能会但如果打扮的不太漂亮就行
当然不会!庆祝嘛,穿的漂亮点没什么
问一下别的女同学,他们怎么穿,至少不会自己丢人
自然点是最美的
我是老师的话给你一巴
不会的,但也别太显眼了。
如果显眼了呢。
那也不至于被说的。不过还是低调点比较好。
会,太日脸
你是给自己美的跟别人有什么关系要说就说呗怕啥
关系好复杂
发张照片看看你是不是在吹牛
不要管别人这么说,自己高兴就好,
但现在的关系很复杂
不会不要想多了
怎么不会呢
打扮漂亮很正常啊
如果别人指的是小心眼,有过节的呢?
我最后一个六一时出去玩了
怎么不会呢
说就说吧,过去就好了
漂亮有错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都过的吗?_百度知道
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都过的吗?
1、中国——6月1日、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并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建议,希望政府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民间在约定俗成下,儿童节的日期保留为4月4日。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台湾地区也仍以4月4日为每年的儿童节。2、日本——3月3日“女孩节”;5月5日“男孩节”;11月15日“七五三”儿童节 (1)男孩节。日本的儿童节,叫做“儿童的日”(日语:こどもの日),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5月5日,日本的家庭都会庆祝孩子的长大。二战前,这个节日被称为“端午节”(日语:端午の节句),并且只是男孩的节日。1948年,当这个节日成为公众假日的时候,便成了庆祝所有儿童幸福和福利的节日。在节日当天,日本的家庭都会在屋顶上悬挂鱼状的标志,用来象征儿童消除厄运,克服困难,顺利成长。(2)女孩节。每年的3月3日则是女孩节。日语中又把此节称为“雏祭”、“桃花节”(因为过去女孩节是在旧历三月三日,正值桃花盛开之时,由此得名)。在家中摆设偶人架是女孩节的传统庆祝活动。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会在客厅里设置一个阶梯状的偶人架,在上面摆放各种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偶人(玩具娃娃),以庆祝女孩健康成长。这些小偶人,有自己制作的,也有买的。日本人家只要有女孩降生,父母、祖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就都会送她一套精致漂亮的小偶人。一套偶人,一般为15个,有皇帝和皇后,3位宫廷贵妇人,5名乐师,2位大臣和3个卫兵。这些小偶人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今天的日本女孩,平时是不穿和服(日本的传统服装)的。但在女孩节这天,她们却都会穿起漂亮的和服,并且邀来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大家围坐在偶人架前,尽情地说笑、玩耍,愉快地欢度节日。(3)“七五三”儿童节。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儿童节。在日本习俗里,三岁、五岁和七岁是小朋友特别幸运的三个年纪,所以每年的这一天,会专门为这三个年纪的孩子热闹地庆祝一番。这一天,小朋友会穿上最好的传统和服,还会背上一个画了松树、乌龟或鹤等图案的小纸袋,纸袋里装满了父母买的糖果和玩具。穿戴整齐后,父母会带小朋友上日本神社,祈求并感谢神明给小朋友带来健康和快乐。 3、韩国——5月5日韩国的儿童节(朝鲜语:????????)开始于1975年,是从“男孩节”演变过来的。这也是韩国的公众假日,定在每年的5月5日。家长们通常会在这一天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或者其他游乐设施,让孩子开心地度过假日。4、印度——11月14日在印度,儿童节的日子就是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生日,也就是每年的11月14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印度的儿童会有各种民族气息浓郁的舞蹈、音乐表演,政府也会出面组织一些庆祝活动。 5、土耳其——4月23日4月23日,是土耳其的“国家主权及儿童日”。这个节日来自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1920年土耳其国民大会的召开日期。1929年,根据儿童保护组织的建议,这一天被定为儿童节。从1986年起,土耳其政府开始在4月23日庆祝国际儿童节。6、泰国——一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泰国的儿童节在一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7、新加坡——10月1日8、印度尼西亚——7月23日7月23日是印度尼西亚的儿童节,家境好的儿童上游乐场、逛商城;贫苦的孩子却依然要帮助家里打工挣钱。印尼目前有1170万适龄儿童失学。9、德国——9月20日在冷战期间,东西德国在儿童节上做法迥然不同。首先,日期就不一样:东德(民主德国)定在6月1日,西德(联邦德国)定在9月20日;其名字也不同:东德称作“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er Kindertag”),西德称为“世界儿童节”(“Weltkindertag”)。另外,节日的传统也有区别。在民主德国,儿童节开始于1950年,之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往往会收到家长的祝福和礼物,在学校里也会举行特别庆祝活动,例如郊游等。在联邦德国,儿童节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随着1990年德国统一,西德地区的儿童节日期和名称成为全德国官方的统一标准。然而在东德的许多地区,人们仍然无法改变旧有的习惯和称呼。因此,在每年的6月1日,许多家长仍然会和孩子一起庆祝儿童节的到来。10、瑞典——8月7日“男孩节”;12月13日“女孩节” 欧洲国家瑞典也把儿童节分得比较细,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这一天,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泼可爱的节目。 12月13日则是瑞典的“女孩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的女神,每到这个节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样,为其他孩子做好事。11、英国——7月14日12、俄罗斯——6月1日俄罗斯的儿童节和国际完全“合拍”,就在6月1日。每当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俄罗斯各地的孩子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欢度自己的节日,还会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学校里则举行庆祝活动。 其实说起儿童节的来历,与俄罗斯有重要关联。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13、美国——10月31日(一说5月1日)在10月31日这一天,美国儿童们要参加学校、家庭及社区为他们组织的节目晚会及娱乐活动、活动将持续一夜。14、哥伦比亚——7月4日 中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将每年的7月4日定为儿童节。在这个节日里,全国的学校都要举行各种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儿童们还常常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样子在街头玩耍,十分开心。 15、巴西——8月15日、10月12日巴西的儿童节在8月15日,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国防疫日”。所以,每到这个日子,各地的医生们都要为孩子们看病,还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圣母显灵日”10月12日也往往作儿童节,全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 16、古巴——7月6日17、伊斯兰国家——斋月后第14天“糖果节” 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将斋月后第14天定为“糖果节”,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最快乐的儿童节。“糖果节”一般为期三天,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到附近的各家各户索要糖果。按照当地民俗,大人们不能拒绝儿童的要求,所以孩子们这一天总是能满载而归,欢天喜地。 18、非洲国家——持续一月的儿童狂欢节 非洲西部的马里等国家以伊斯兰教斋月为“儿童狂欢节”,持续1个月的活动是儿童最欢乐的时刻。非洲人历来能歌善舞,他们在狂欢节里尽情地唱歌跳舞,或做各种游戏。在跳舞时,非洲孩子特别喜欢戴上各种各样的动物面具,尽情欢乐,热闹非凡。他们不管相识与否,都态度友好,宛如一家。
其他类似问题
4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是的,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六一儿童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试论鸭绿江流域朝鲜族生活习俗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三省,其中以吉林省居多。朝鲜族有自己完整的语言和文字体系,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具有质朴、整洁、敬老爱幼、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等优秀传统习俗。
一、鸭绿江沿岸朝鲜族分布状况
  50年代初期,一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气壮山河的歌曲响遍祖国大地,做为一条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从此,鸭绿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抗美援朝的代名词,也是因此,鸭绿江这条并不太长的河流,被全国人民所知晓。在鸭绿江沿岸的城市中,朝鲜族占有一定比例,以其民族特色鲜明著称。
  我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鸭绿江、图们江和绥芬河流域,逐渐向北部和西部方向延伸,向东北内地流动和扩散。朝鲜族是擅长种水田的民族。他们迁入的方向就是沿着有水源的地区安家落户。东北绝大部分水田地区是朝鲜族迁入后开发的。1945年&9&3&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朝鲜族的人口布局轮廓已基本定型。当时,中国朝鲜族人口基本分布在东北三省境内,少量分布在内蒙古地区。曾经居住在关内各地的朝鲜人大都回到朝鲜半岛或移居东北,因此,在关内居住的朝鲜族人数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工作调动、毕业分配以及迁徙等原因,东北地区的一部分朝鲜族开始移入关内各地,朝鲜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省。
  据199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介绍,全国朝鲜族人口总数为1920597人,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省有452398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23.56%;吉林省有1181964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61.54%;辽宁省有230378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2%;内蒙古自治区有22641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18%;关内各地共有33216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73%。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总共有1864740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97.1%。 朝鲜族人口数量在我国56个民族中排在第14位。
  从分布格局上看有四个特点:第一,朝鲜族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东北三省,只有少量人口分散居住在内蒙古和关内各地;第二,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农村人口,多分布在利于灌溉和种植水稻和江河冲积平原或河谷盆地及河谷平原;第三,东北地区朝鲜族人口分布,呈现出由南而北、由东往西逐渐稀少的态势;第四,东北地区朝鲜族具有散居中有聚居,聚居中有杂居,既有聚居又有散居的特点。
  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干流是中国和朝鲜两国的界河,全长795公里,总流域面积6.4万多平方公里。流经吉林省的白山、通化、辽宁省的丹东等市。沿岸设有朝鲜族自治州1个、朝鲜族自治县1个、朝鲜族乡、镇(包括民族联合乡、镇)43个、朝鲜族村1000多个。吉林省设有1个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个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有朝鲜族乡(镇)6个、满族朝鲜族乡4个、朝鲜族满族乡1个。
二、朝鲜族民俗风情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朝鲜民族创造出符合生存条件和充满智慧的诸多风俗。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习俗有所变化,然其宗旨和基本形式依然得到厚爱和传承。
(一)婚姻习俗
  朝鲜族的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纳采&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亲时送的礼物;&问名&礼是占卜新娘将来的运气好坏而打听其母姓名的礼仪; &纳吉&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纳币&礼是新郎家给新娘家送的青缎、红缎等彩礼;&请期&礼是新郎家把选定的婚期以书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征求意见,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郎迎接新娘,最为隆重。
  朝鲜族婚礼仪式一般分为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新郎及伴郎等人手捧用红包巾包着的木雕大雁来到新娘家后,新娘家人用木盆把木雁接过去,献木雁是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习俗。然后把新郎让进&舍廊房&,新郎在此戴上纱帽,系上冠带,新娘头上戴&簇头里&,手戴&汉衫&走进樵礼厅举行结婚仪式,结束后,新郎便开始&赏大桌&,即品尝佳肴。第二段是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 新郎在新娘家住满三日后,回家等待吉日迎娶新娘,新郎家也要搭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新娘与新郎的家人相认,施礼&&至此,婚礼才告结束。
  朝鲜族婚姻亦为一夫一妻制,近亲、同宗、同姓不婚。
  (二)丧葬习俗
  朝鲜族多实行土葬,居住在城市者则实行火葬。朝鲜族老人去世后,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必须穿孝。亲友来吊唁,首先在遗体前三叩首,再同死者亲属相互二叩首。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烧掉。三天后埋葬。埋葬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墓地,举行埋葬仪式要选择单日。埋葬后,坟前置供品,叩首。以后要连续祭祀三天。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叫&三云&。之后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节都要进行祭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土葬已多改为火葬,程序也日趋简化。
  (三)岁时习俗
  朝鲜族十分注重节令,有一些独特的节日。
  春节:和汉族一样,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此起彼伏,用音乐的美好祝福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节日期间,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全族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尽兴而止。
  上元节:指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燃&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到河里放船灯。然后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还会拿一些五谷饭放入牛槽中,看牛先吃哪一种,便代表哪种粮食这一年能获丰收。白天人们参加各种游戏,如火炬战、车战、拔河等。晚上,共到高处迎月,谁能望见初升圆月,便象征着一年会幸福如意。迎月之后,众人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踏桥时,其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同,以祈福禳灾。
  花甲节:父母亲花甲之日,子女们都会早早准备好,摆寿席,设酒宴,广邀亲朋好友和邻居欢聚一堂,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祈愿老人健康长寿。在花甲仪式中,晚辈们按子女长幼、亲戚远近,及宾客身份依次向老人敬酒跪拜,敬献寿礼。献礼后,老人和妇女们把寿席上的饮食分给在场的年轻人和小孩,据说吃长寿老人席上的东西会使人健康成长。由许东哲作词、方哲龙作曲、阎维文演唱的朝鲜族歌曲《祝妈妈健康长寿》,以优美的旋律记录了朝鲜族过花甲节献寿的全过程。
  婴儿生日节:在婴儿周岁生日到来之际,妈妈们会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缝制的朝鲜民族服装,把孩子抱到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各类物品。客人到齐后,妈妈就会引导婴儿抓出一件中意之物。当孩子抓到一样物品时,来宾们就会欢腾雀跃,说些即兴的祝福话。这个过程叫做婴儿受生日席桌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白色素线的习俗,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一样做个清爽洁白的人,像长长的线那样长寿延年。
  六一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在朝鲜族中已演化为一个全民节日。记得我在党校学习时有三位朝鲜族同学,每逢&六一&节到来时都一定要请假回家给孩子过节。当时大家很不理解,总是打趣他们。在鸭绿江畔朝鲜族聚居地,人们都把&六一&儿童节当成一项重大的节庆活动。&六一&这一天,几乎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校园观看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参加各种各样隆重热烈的活动,或者齐聚公园,把朝鲜族人民对少年儿童的爱护之心希望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洗头节:每年的阴历六月十五是朝鲜族传统的洗头节。这天清晨,男女老少都会来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淌的溪水洗头会大吉大利。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
  回婚节: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一条不符都不可举行&回婚节&。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席,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庄严隆重。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 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是种荣耀之事。
  在节日里,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体育竞技运动,最常见的男子项目有摔跤、拔河等。摔跤是朝鲜族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每逢节庆日,摔跤强手集聚,争标夺魁,竞争激烈,优胜者的奖品常常是一头肥壮的黄牛。女子比赛项目有传统的荡秋千、跳板和顶坛竞走。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无论是荡秋千还是跳板或项坛竞走,缤纷的色彩和优美的姿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饮食习俗
  朝鲜族日常饮食以米饭为主,佐以汤,兼食风味小菜。特点是辛辣、爽口、清淡。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有:
  打糕:早在18世纪有关文献中便有记载,称打糕为&引绝饼&。如今,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
  冷面:每逢正月初四中午,朝鲜族必须全家吃冷面,这天吃的也被称作长寿面。日常饮食中也离不开冷面。冷面是以荞麦面、小麦面和淀粉制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味道鲜美,酸甜爽口。
  米酒:米酒是他们自酿的水酒,也是招待客人的佳品。这种酒颜色比黄酒的稍白,略带甜味。不过这喝起来甜滋滋的米酒可是后劲十足噢。
  辣白菜:无论农村还是城镇,朝鲜族家家都做,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腻解酒、助消化、增食欲之功效,是朝鲜族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现在不仅朝鲜族,许多汉族人也酷爱它。
  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
  酱汤:朝鲜人家常便饭必不可少,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其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如酱腌小辣椒、酱腌紫苏叶、辣酱南沙参、咸辣桔梗,酱牛肉萝卜块等,清脆爽口,咸辣适中,已经风靡东北打入关内。
  松饼:用蒸熟的米面擀出小面片,然后把小豆、豌豆、芝麻、枣、糖等馅像包饺子一样包制而成,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五)礼仪习俗
  1、餐桌:餐桌上匙、箸、饭、汤都有特定摆法,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依次摆放,调味品摆在中间等等。吃饭时长辈动筷后其余人才可就餐。
  2、敬语:晚辈对长辈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3、饮酒:过去,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如今也常有与长辈共同饮酒的场合,但饮酒时一定要转过头去,不能直接面对长辈饮下。
  4、吸烟:年轻人不得在长辈面前吸烟,更不能向老人借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不敬。
  5、同行: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
  6、饮食: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
(六)服饰习俗
  朝鲜族的传统服装与其生活方式相吻合。朝鲜族居住以火炕为中心,平时男人盘腿而坐,而妇女则一般是双膝着地的脆式,所以衣着多是宽松式。朝鲜族一般喜着白衣素服,显示出喜爱清净朴素的特性,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
  女装则为短衣长裙,短衣多用色彩明快、花纹漂亮的绸缎或纱类缝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纽扣,以前襟的两个彩色长带系成蝴蝶形。长裙为宽松式的彩色高腰长裙,多有长皱褶。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分。年轻女子一般爱穿筒裙、短裙,老年妇女常穿缠裙、长裙。冬天,中老年妇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与这种服饰相协调,习惯上多穿白色或天蓝色的船型勾鼻胶鞋,这与服饰形成一体,显示出曲线美。现在,除大型节庆活动之外,平日里很少穿民族服装。
(七)居住习俗
  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多为四面斜坡,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传统的朝鲜族住房一般建在沿山的平川地带,房屋正面朝阳,依山傍水,保持朴素洁净,尽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房间较多,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之间由推拉门分隔,灵活方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
  朝鲜族多是火炕,非常适合东北冬冷夏凉的气候,也适合朝鲜人的生活方式,是休息、睡眠或待客的场所。
  朝鲜族还有一个特点,无论谁家建房,邻里们都会自发前来帮忙,用心出力,不计报酬,当然了,主人家也会拿出美酒佳肴热情招待,以表深深的谢意。
三、优秀的朝鲜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朝鲜族灿烂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不仅弘扬了本民族的历史和优秀传统,还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
(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朝鲜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的民族,他们自觉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行为习俗,有较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当面临民族矛盾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将维护本民族利益作为第一选择,自觉将个人利益与本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不成文的社会公约式的文化传承,使得朝鲜族人民亲如一家,也使这个民族经受住了诸多考验与磨难而坚不可摧。
  朝鲜族有一种&千人针&习俗,即经多人之手缝制一条有文有图的布带。每当有青年应征入伍时,斜披在肩上作为克敌制胜的象征。这一习俗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据说,很早以前,在一个富庶的村落里,人们过着自由的生活。可是突然来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妖魔,残害村民。村中的壮士奋力拼搏,终因力量不足而被吃掉。有一名青年立志要除掉妖魔,到处寻求,终于访到一智者,对他说,要打败这妖魔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拥有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行。方法是拿一条布带,由1000个亲人和年轻媳妇缝制,这条带子便会集聚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打败妖魔。青年人按照智者的话办了,做成了&千人针&,披在身上去和妖魔决战,果真打败了妖魔。从此&千人针&便成为胜利的象征,谁家若有应征入伍者,家人就手捧布带求缝&千人针&,以图平安吉祥。
  在上世纪30年代东北抗日战争中,许多朝鲜族爱国妇女,手捧布带,在车站、码头甚至走街串巷互相缝制&千人针&。缝制时还说一些对日寇诅咒和对抗日战士祝福的话,而后将带子送给抗日将士们,祈愿保佑他们打胜仗。其实这就是凝聚民族力量的方法。
  朝鲜族人一般不太打民事纠纷官司,刑事案件另当别论。不打民事官司,并不说明这个民族缺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意识,而是有较强的自我化解矛盾和纠纷的隐性机制。朝鲜族人大多性格直率、脾气较急,日常生活中,磕磕绊绊、打斗的情况时常发生,但他们很少告到法庭。闹矛盾了,抽个时间双方坐到一块,喝一顿酒,过去的事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二)敬老爱幼的优秀传统
  在朝鲜族生活中,把尊重老人看作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礼节,纳入节日庆典中的就有&老人节&、&花甲节&、&进甲节&和&回婚节&等。每当节日来临,人们都载歌载舞,大摆酒席,表达至诚孝心,衷心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在他们的礼仪习俗中,很大部分都是尊敬老人的内容。
  &婴儿生日节&和&六一节&等则是专为孩子们过的节日,父母长辈十分重视,每一个节日都极其热烈,到了那一天,几乎是全员出动,他们衷心祝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希望他们聪明而又富有智慧,幸福快乐成长,更把民族振兴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蕴含着浓浓的民族情结。朝鲜族敬老爱幼的优秀传统习俗,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是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的先决条件,值得其他民族特别是人数众多的汉族学习和仿效。
(三)特色鲜明的民族歌舞
  朝鲜族舞蹈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包括农乐舞、长鼓舞、扇子舞、象帽舞、顶水舞、刀舞等。其中,农乐舞是朝鲜族中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之一,由农乐游戏演变而来,表演时,必须有一位打旗的人,旗帜上写着&农者天下之大本也&8个大字,舞者排在打锣者之前,尽兴表演。此外,长鼓舞也是朝鲜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以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长鼓舞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和统一,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等多种。
  朝鲜族传统乐器有伽倻琴、筒箫、奚琴等。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演奏时一端着地,一端放于腿上,右手弹,左手弄。筒箫是一种吹奏乐器,属中音乐器,音色优美。奚琴是朝鲜族人民喜欢使用的一种弓弦乐器,相传是宋朝东北一带的奚部族所创造而得名。
  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如《桔梗谣》、《阿里郎》、《道拉基》、《诺多尔江边》等,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热烈欢快,广泛流传,经久不衰。
(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
  朝鲜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传承了许多民间口传文学,主要有民谣、传说和民间故事等。朝鲜族民谣内容广泛,有农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创造的&农谣&;有从巫俗中发展而成的&神歌&;也有封建社会末期城市庶民创造、后来又传播到农民中而成为民众歌谣的&杂歌&;有20世纪初由进步学生和知识分子创造、并在口头流传中定型的&新民谣&等。
  朝鲜族的民间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广泛,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话等,其中流传广泛的有《兔子和乌龟》、《红松与人参》、《牧童和仙女》、《青蛙三兄弟》、《春香和李道令》、《金先达故事》等。
  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族民间文学工作者在东北朝鲜族居住地区搜集整理了五千多篇民间故事,出版了《朝鲜族民间故事选》等20多部。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朝鲜族民间故事选》,第一次向全国各民族读者系统介绍了朝鲜族民间故事。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金德顺故事集》,是我国首次出版的民间故事家个人专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