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牙牙缝变大到现在有1个月了,为什么还是不能吃喝热冷的食物,一吃就痛,只能吃些凉温些的东西

“人,就是他吃的东西”——关于饮食与健康的读书心得汇报讲稿
  写在前面:2013年9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被诊断出淋巴癌的消息令人震惊和感叹。像这样天妒英才的例子近年来时有所闻,只不过有的经过抗争峰回路转,有的极尽努力回天乏力。虽然目前李开复的精神状态良好,也表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但是仍然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病痛不分名人和凡人,在疾病面前每个人都没有特权;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所有长远和持久的成功都有赖于此;出了状况积极应对固然重要,但更明智的还是平时就注重保健养生、防微杜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曾给同事汇报我在保健养生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现将我的讲稿晒出来,希望给读者诸君有所启示。全文共三万字,是从饮食健康切入,附带讲了健康应注意的其他方面。
“人,就是他吃的东西”
——关于饮食与健康的读书心得汇报讲稿
&&&&巢栖林/文·图
  向大家汇报。平时我很注重保健养生;但是注重保健和真正达到保健的效果,这中间还是有距离的。因为我并不是学营养学、保健学的,我所谓的保健,只不过看了一些书,然后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摸摸索索进行的,这中间可能会有一些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错误。所以对外,我从来都不敢讲我在搞什么保健养生。调子还是低一点的好,要不然以后我病都不能得了。我要是生病,有人就会讲,你看他还搞保健养生,还不是得病了!这次,我们科技卫生健康知识读书小组给我布置了这个任务,要我以“卫生健康”为主题来做一个汇报,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怕讲不好。但是这个机会难得,所以我也愿意把平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借这个机会做一个归纳和小结,这对我本人来讲,也是一次再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因为今天是读书小组的学习交流活动,所以我也就从一本书讲起。就是我手头这本书,书名叫《素食与健康》。严格来说,这不是一本书,因为既没有出版社,也没有书号,充其量只能叫做是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是哪里编的呢?是一个庙里编的,是四川省乐至县报国寺编的。2005年,乐至县科协邀请美国太平洋大学的营养学博士林殷正先生就“饮食与健康”讲了一堂课。因为林博士讲来讲去就是围绕要多吃素、少吃肉来讲的,所以最后,报国寺在编这本册子的时候,就把书名改成了《素食与健康》。大家知道,中国的寺庙里面都是讲究吃素不吃肉的,所以这本册子在各个寺庙流传比较广。我的一位朋友到德山乾明寺去吃斋饭,庙里的住持就跟他送了这本《素食与健康》的册子。我的朋友想起我平时对饮食健康方面也比较注意,所以找他多要了一本,我便也有了机会系统地进行学习。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是什么?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所以今天,我就从吃不吃肉讲起,从《素食与健康》这本小册子讲起,主要向大家汇报我在饮食健康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吃肉,还是不吃,这是一个问题
  在座的各位,我想没有哪位敢说自己没有吃过肉。而且很多人是无肉不欢,餐餐要吃肉,一餐都少不了。用鱼来代替都不行,用蛋代替也不行,一定要吃肉;只有吃肉,心里才踏实。既然肉和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那为什么现在又成了一个问题呢?我想大概会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出于对动物怜悯的关心。小时候我看家里杀年猪,死到临头我家里那头猪还一点都不知情,我跑到猪栏边去看它的时候,它还翘起嘴巴找我讨食,很无辜的样子。然后一刀捅下去,猪血四溅,过了一两个小时,案板上的猪肉还在发抖。这样的场面,可能很多人都看到过,也思考过,但就是没有办法解决,因为人要吃肉。人一吃肉的时候就不想猪的痛苦了,就只记得肉的香味和美味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这个问题困扰,因为一方面我常常想起动物痛苦绝望的神情,另一方面我又是个肉食动物,特别是以前,一餐都少不了肉,现在还稍微好一点了。后来我发现,我之所以在吃肉的问题上感到困惑,是因为我站错了立场。我生而为人,却站在猪的立场说话,难怪会格外地纠结。我的一个朋友谈了他对吃肉的想法,他说,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天生一碗菜,不要想那么多。所以吃肉,还需要内心强大。几年前我的父母在老家养了一条狗,我第一次见到狗时它还很小,几个月后我再回老家,没想到它居然还认得我,对我亲热得不得了。后来当我离开老家时,它送我送出好远,一直把我送上车。我当时就觉得,狗已经成了我们家里的一名成员了。所以我对父母说,这狗就一直这么养下去吧,直到有一天它寿终正寝、自然老死。但是我的父母显然不能理解我的心情,他们说,狗养了就是要打死吃狗肉的,否则辛辛苦苦养了干什么。所以在那年年底我回老家过春节,那条狗,那条被我视作家庭成员的狗,挂在火炕上,成了迎接我、款待我的腊狗肉。我也因为这件事很不高兴了一阵子,也所以才越发关注起吃肉的问题。还有一部动画片,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叫《小鸡快跑》。在人们的意识里,鸡是作为一种向人类提供的食物存在的,而不是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因为人类觉得它们不会思考,也无法像人类一样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我们错了,我们低估鸡了。有一只鸡,它就在开始想这个问题,想它生命的意义。它想啊想,终于想明白了,它一辈子的意义就在于,等它有一天长大了,它就被人类一刀宰了,然后拿去做肯德基。所以小鸡为什么要跑呢?它就是不想做肯德基,不想被人类任意宰割。所以我们如果把自己放在动物的角度想问题,就会发现,人类在动物的眼中是多么的令人恐惧。人类对动物的屠杀,相当于若干次南京大屠杀。所以最近我为什么吃肉吃得少一些了,因为我感觉到,这每一块肉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安的灵魂。但是让我今后完全不吃肉了,我想我也做不到;但是少吃一点肉,还是能够做到的。2012年7月中旬,我回老家农村搞了一次双抢。以前搞双抢的时候,田里有很多青蛙,在那里吃虫;但是这次回去,青蛙一只都看不到了。什么原因呢?都被人捕杀了、吃了。然后因为青蛙少了,虫就多了;虫一多,农药就打得重;农药打得重,青蛙就更没有生存的空间了,发展到现在就基本上看不到了。所以从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角度,也可以考虑少吃一点肉。
  二是出于对动物身体疾病的担心。动物是有很多疾病的,人有病了可以看医生,动物生病了虽然也有一些自疗的方法,但是与人比起来,医疗条件显然差远了,所以动物体内疾病的积攒程度是很高的。我现在少吃肉,主要是少吃猪肉。因为有一次我看到一组图片,反映的是养猪场的情景,到处都是垃圾,到处都是蚊子,咬得那个猪坐立不安,长一身的坨。而且那个猪的饮食,都是夏天里放了好几天的潲水,已经变酸了、变馊了,发出刺鼻的酸臭味,潲水里还有很多厨房里用扫帚扫的垃圾,非常恶心。那个饮食,真的是猪狗不如。但是猪不吃也没办法,不吃会饿死,还是要吃。有的人曾经天真地想,下辈子投胎的时候,他不打算做人了,做什么呢?做猪。因为猪可以好吃懒做,不用上班,不用工作,不用劳动。我建议想做猪的人,在做猪之前到养猪场去考察一下,想清楚了再做猪,因为猪也不是那么好做的。这些都说明,我们很多动物的生存条件是非常恶劣的,疾病是很多的。猪有口蹄疫(五号病),牛有疯牛病,鸡有禽流感。那么被狗咬了呢?不管这条狗是不是疯狗,都要打狂犬病的疫苗,因为狗是食腐的,也就是吃屎的,狗的嘴里有很多的细菌。狗可能已经适应了,有了防御机制,但如果人被狗咬,就容易被感染。新闻界有句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狗咬人为什么不是新闻呢?因为狗咬人的事情太多了,经常会有狗咬人致残致死的恶性事件发生。据日《人民日报》报道,陕西省2012年全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为46人,而2013年仅6月份一个月就有10人因狂犬病死亡。狂犬病这种病只要不发作,一发作,死亡率就是100%,毒性很重,无药可救。当然,被狗咬伤后及时处理伤口,及时接种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重要的补救措施,可以中和掉渗入体内的病毒,但是必须要处理得及时和到位。猫也一样,猫也常被当作宠物,但是被猫咬也是有风险的,因为猫吃老鼠,而老鼠身上是有很多细菌和病毒的,老鼠被猫吃以后,一部分病菌就留在了猫的牙齿上和身体里。另外,还包括一些养殖场给动物注射激素、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一些黑作坊加入大量的色素、添加剂,甚至把病死的鸡和猪等等制作成食用肉,那么这个肉的风险就更高了,隐患就更大了。而实际上这些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大家了解和接触得也不少,这里就不具体列举了。
  三是出于对肉食本身引发健康问题的不放心。这也是《素食与健康》这本小册子重点阐述的。人为什么要少吃肉呢?林殷正博士说,人类的身体结构就不适合多吃肉。鸡没有牙齿,但是它可以把石头吃进胃里,把食物磨碎。牛吃的是稻草、芭茅那样的粗纤维,那么牛就长了四个胃来消化食物。所以适合吃什么,是与身体结构有关的。首先,肉食动物的牙齿是尖的,适合撕咬,而我们人的牙齿是平的。其次,肉食动物的胃酸很强,能够超强地消化肉食,而人的胃酸强度远远比不上肉食动物。再次,肉食动物的肠子很短,消化吸收以后产生的废渣能够很快排出体外,而人的肠子很长,是一个人身高的五六倍。这么长的肠子,如果还大量吃比素食更难消化的肉食,那么产生的废物不能快速排出体外,会使更多的毒素滞留体内,对健康产生影响。所以肉吃得越多,对健康的影响越大。判断肉是不是吃得太多了,我有一个方法,就是看在上厕所的时候,大便是不是臭。有人可能会讲,大便还有不臭的吗?有,牛粪就不但不臭,而且还有一种淡淡的香。有一种面巾纸,我不记得是“心相印”还是“清风”的面巾纸,采用的香型就是牛屎的清香。牛粪为什么会香呢?因为牛吃的是草,草是植物,植物在腐败之后不会像动物那么臭。不信大家可以观察一下,一棵树死了,它不会臭,只会朽,只会在上面长出蘑菇来;但是一只动物死了呢?很快就会发臭。所以农村里有用牛粪糊禾场晒谷的习惯,并不嫌它臭,因为正常的牛粪它是不臭的;如果臭,那不是牛粪本身臭,而是牛的肠胃出了问题,拉肚子了,拉肚子的牛粪就会有点臭。所以用上厕所臭不臭来判断饮食结构,是很简易的一个方法。有的人上个厕所,那要臭出几丈远,醺倒一片人,就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吃多了肉,在肠内积聚了腐败之气,所以臭不可闻。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酒肉吃多了,放的屁都臭些。酒肉不都是香喷喷可口的吗?以前我不能理解“酒肉臭”,还以为是故意对“朱门”的讽刺和鄙视,后来知道了,越是吃的时候感觉香的,屙出来越臭。所以如果因为肉食过多导致粪便太臭,则需要增加蔬菜水果等素食的摄入。所以说,多吃蔬菜水果的好处就在于,蔬菜水果不会像肉食那样容易腐败发臭,更利于健康。
  既然人不是肉食动物,那为什么后来人又开始吃肉了呢?林博士的假设是,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曾经发生了一场规模很大的森林火灾,雷电把森林烧掉了,没有果子和野菜吃了。但是发现了很多被烧死的动物,拿来一尝还可以吃,而且很好吃,肉烤得很香,所以后来就走上了既吃素又吃肉的求生之路。通过亿万年的演化,人类是不是变得越来越适合吃肉了呢?不是。按照达尔文的理论,生物是进化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我是相信一些的,我的家里就有达尔文的大部分著作,譬如《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同时也有一些批判达尔文的书。达尔文的著作我还没来得及系统地去看,我倒是先看了一些批判达尔文的书。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对达尔文主义是既信仰又批判的。信仰,是因为除了进化论,目前我还找不到更好的理论来解释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批判,则是因为进化论是有局限和缺陷的,因为我认为生物的进化它本身就是很有限的。鱼它就是用鳃呼吸的,它不可能进化到像人一样用肺呼吸;人也一样,用肺呼吸的人也不可能进化到像鱼一样用腮呼吸。就像猩猩可以进化成人,却未必能够进化成为一只老虎。所以进化带有偶然性,不是你想朝哪个方向进化,它就可以按照你想象的去进化。譬如我想进化出一对翅膀来,那样以后就不用买车了,也不用爬楼了;但是我能不能进化出一对翅膀来呢?不能。所以说进化,它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就是不容你去选择。造物主在设计人的时候,就已经从身体结构等方面把人选择成了偏向于素食的动物。虽然通过不断进化,人类也具备了一些肉食的特征,但从整体而言,还是偏向素食设计的。作为我们每个人这样一个个体来说,就更不指望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能够迅速地把自己进化成为具备典型肉食动物特征的人。就像我们不要指望牛有一天会去啃骨头,狗有一天会去吃草一样。所以我们的饮食也要遵从大自然的这种安排,以素为主。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不是以素为主,而是以肉为主。在前些年,有肉吃还是生活水平高的表现,但是现在,肉食已经完全普及了,成为我们的家常“便菜”了。肉吃得多了,问题也就来了。现在的大肚子、大胖子越来越多,糖尿病、高血压也都来了。这些,很大一部分是吃肉吃出来的。大家看到过猪油,猪油冷却以后就凝结成块了,而植物油却不会。动物油是饱和脂肪,植物油是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的动物油吃多了,就会一点一点地在血管壁上累积,累积到几十年,血管就变得越来越窄。血管一窄,血压就高,血压一高,高血压就来了,脑溢血也来了。再发展下去,血管不是越来越窄的问题,而是被堵塞。这样一来,身体很多部分就供血不足,就手脚冰凉,就感觉眩晕,就半身不遂,甚至中风瘫痪。所以吃素是预防之道,通过运动来燃烧体内脂肪,也是解决的办法之一。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是吃得多、口味重、锻炼少。不爱锻炼容易长胖,长胖了就更懒得锻炼了,动一动都吃力,导致越来越胖。所以还是要少吃肉,评价伙食好不好,也不是看肉多肉少,而在于合理搭配,在于把素菜也能做出好的味道。
  现在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就是讲人的体质问题,分为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不止一项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多数都是酸性体质,也就是说,与碱性体质相比,酸性体质更容易引发癌症。当然也有专家说,人的体质根本就没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这种说法,你说人的体质是弱碱性的,那胃里面就有很多的胃酸,那是强酸的环境,怎么能说人的体质是碱性的呢?不过专家们还是承认,虽然体质没有酸碱之分,但是食物它是有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这种区分的。譬如猪肉、鸡蛋、牛奶等等,这些都是酸性食物。当酸性物质在体内不断积累,身体它会有一个自动调节的过程,会把骨骼中的钙质分离出来进行中和,以达到身体的酸碱平衡。但是如果摄入的酸性食物太多的话,一方面身体会持续处于酸性的状态,另一方面骨骼中的钙被大量分离之后,会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如果感觉到“腰酸背痛腿抽筋”,而且又不是肩周炎,不是骨质增生,不是内风湿,不是痛风,也不是机械性的损伤,那么就可以怀疑是不是骨质疏松。腰酸背痛可能是骨质疏松,腿抽筋可能是动脉血管硬化。有的人讲,骨质疏松那不是老年人才得的病吗?的确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有骨质疏松症,特别是天天坐办公室的,太阳晒得少,运动得也少,饮食又不注意(譬如喜欢喝碳酸饮料),得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如果不明原因地腰背酸痛,大家可以到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几分钟就知道是不是骨质疏松。我们讲痛经常都是讲的“酸痛”、“腰酸背痛”,而没有讲“碱痛”和“腰碱背痛”,由这个词的搭配,我们大致也可以了解到“酸”和“痛”的关系,酸性食物吃多了,就容易身子痛,也容易感觉到疲劳。当然这个酸和碱,它不是我们舌头能够尝到的酸或者不酸。譬如柠檬,它的味道是酸的,却属于碱性食品。食物的酸碱,是看它的pH值。最近,美国放射肿瘤学会指出,77%的癌症病人是维生素D的缺乏者。这与酸性食物容易致癌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既然酸性食物这么“可怕”,那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或者不能吃酸性食物了呢?大米、鸡蛋、牛奶都是酸性食物,都不能吃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强调的不是说不能吃酸性食物,而是要酸碱平衡,在吃东西的时候要给身体提供保证酸碱平衡的原材料。鸡蛋是个好东西,一天吃一个就好,你一天吃三个五个那就过量了。同样,现在我们很多人喜欢吃肉,肉吃得多了,也容易导致酸性物质在体内积累过多。过犹不及,过多和过少都不是平衡的状态,所以保持平衡最重要。蔬菜水果多数都是碱性的,所以从酸碱平衡的角度来讲,在吃肉和其他酸性食物的同时,也要多吃素、多吃蔬菜水果。
  很多人都知道吃素的好处,但还是不免担心,吃素会不会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肉类中就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那么不吃肉,会不会导致这些营养不全呢?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般肉类的蛋白质含量是20%,而素食中的谷物蛋白质含量是10%,坚果的蛋白质含量是30%,豆类的蛋白质含量是40%,是肉类的两倍。在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大豆不是放在植物类的,而是放在动物类的,这表明大豆的蛋白质等营养等于、高于或优于动物蛋白。素食中的脂肪含量也很高,黄豆是20%,芝麻、花生是50%,核桃达到60%,虽然比不上肥肉,但含量也很高了,而且植物脂肪不含蛋固醇,不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铁和钙的含量,素食也全面超过了肉食。譬如每百克食物中的钙含量,猪肉、牛肉、鸡肉只含10毫克左右,而香菇是125毫克,木耳是207毫克,紫菜是850毫克,远远超过了肉食。所以中国人普遍缺钙,除了大量吃肉积累的酸性物质外,还与肉食中的钙含量少、钙磷比例失调有关。所以吃素的时候只要注意全面摄取营养,是不会导致营养不良的。陆地动物中,块头最大的动物也是吃素的,譬如大象、犀牛、河马、长颈鹿等等。人也一样,很多运动员也吃素,世界长跑名将刘易斯就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吃素使他保持了良好的身材和体重;少林寺的门徒按照佛教戒律,也是吃素的,个个身强体壮、功夫了得。日《生命时报》上有一篇文章是《北美每年百万人改吃素》,这也说明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吃素和吃肉的问题了。
  吃肉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怜悯心和保护动物的问题,也涉及到动物疾病和食品安全问题,还涉及到生物进化和营养搭配的问题。有人觉得不吃肉也能够营养全面,有人觉得还是要“荤素搭配”才能够营养全面。更多的人是明知道肉吃多了不好,但因为肉实在是太香了,不吃肉实在是太考验人了,所以还是宁愿相信人是需要吃肉的。这就像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但还是有很多人吸烟一样,我们生活并不完全是按照“道理”来生活的,每个人的人生观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吃肉的问题既是一个营养问题,也是一个信仰问题。所以,吃肉还是不吃,吃多还是吃少,请大家自己定。我个人对待吃肉的态度是:因为了解了肉吃多了不好,所以尽可能地少吃,特别是少吃猪肉。当然要完全不吃,一个是做不到,另外也恐怕科学家们的研究和认识有局限。恐怕科学家今天告诉你不要吃肉,于是我就真的不吃肉了;若干年后科学家又说还是要吃一些肉,我到那个时候再恢复吃肉,怕又来不及了。我就担心我成为某些极端理论的试验品。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在吃肉的问题上不绝对化,想吃还是吃一点,但总量控制。一方面是,既要吃肉,更要吃蔬菜;另一方面是,少吃红肉,多吃鱼虾——这就是我对吃肉的基本态度。
  二、吃猪肉,长人肉,消化理解的才是自己的
  大家都吃过猪肉,那么吃过猪肉之后,大家身上长出来的是猪肉,还是人肉呢?难道会是猪肉吗?当然是我们自己的肉了。吃猪肉长人肉的过程,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那么这种学习,就是照搬照抄,就会消化不良,就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最近几年,养生的书卖得很好,养生的讲座很受欢迎,所以养生的骗子也就多了起来。前几年有个叫张悟本的,号称“神医”,出了一本书,叫做《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应该说这个书名还是制作得很好的,因为我们不是常讲“病从口入”吗?既然病可以从口入,那也就可以从口出了,也就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所以你不得不佩服他这个书的名字,是很有创意、很有冲击力的。但是书里面的内容怎么样呢?就随他说了。他说生吃茄子可以减肥,生吃泥鳅可以去虚火,有人就信以为真了,照他书里说的生吃茄子,结果却拉起了肚子,患上了急性肠炎;又有人照他说的生吃泥鳅,结果长了一身的寄生虫。所以号称的“神医”,其实是害人的骗子。类似的伪大师还有胡万林、刘太医、王林等等,骗人骗得很深,结果被抓进了监狱。还有台湾的林光常,写了一本《无毒一身轻》的书——不是一本,而是两本,是一、二册。我为什么这么清楚呢?因为我也买了全套。第一册是一些饮食配方,“21天排毒养生餐”;第二册是“生病34因,健康7大法”。这样一个红极一时的“养生专家”,最后也因为夸大他那套养生餐的功效,把养生的菜,当成了治病的药,导致病人的病情被延误,被人起诉,结果被判了两年半的徒刑。
  所以说在养生的问题上,我们还是很容易轻信别人、很容易上当的。一方面我们要打击骗子,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自己反思,反思我们为什么那么容易上当受骗呢?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太相信别人了,相信到完全不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也就是吃了猪肉,长出来的还是猪肉,而不是人肉,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所以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多一点自己的思考,多过一下脑子。在这个问题上,是很容易走极端的,要么就是完全相信,要么就是完全不信。完全相信是有风险的,因为哪怕是资深的、有良知和社会责任的专家,也有自己的缺陷和短板,也有认知上错误的时候,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对事物的了解都是有限的。完全不信也是没必要的,因为哪怕是骗子,他要骗你,他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他要骗得高明,要骗得能够自圆其说和不露痕迹,他总还要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他所骗的领域,加入一些他的思考和理解,形成他自己的一套说辞。只要我们不偷懒,不完全听信,以我们的辨别能力,批判地看待,也还是能够从中吸取一些有用成分的。其他几个我不清楚,就说这林光常,在没有判刑之前,他说的话大家都信;判刑之后,他以前书上写的,大家都不信了。我觉得这就走了另外一个极端。不说别的,就说他“无毒一身轻”的理念,我觉得就是很好的一个理念,因为人体内确实有很多的“毒素”,确实需要“排毒”。但至于是不是按照他那一套来“排毒”,就未必了,我虽然买了他的书,但是从来没有按照他的“排毒养生餐”排过什么“毒”。他的第二本书我觉得还是有点靠谱的,既讲了人为什么会生病,又讲了怎么样才能避免生病和少生病。书中的很多理论也不是他原创的,只不过加进了他的一些理解和解说。我觉得这样的一本书,比那些人云亦云、照本宣科的书读起来就更有意思一些。大家熟悉的“红薯抗癌,排名第一”,就是说红薯抗癌的效果是最好的,这个观点也是林光常提出来的。他这一提,很多地方的红薯价格暴涨,他也被称作是“地瓜博士”。后来他坐牢去了,红薯的身价也就陡然下降了。其实很多研究都表明,红薯一直都有抗癌的功效,所以这根本不是林光常发现的。只不过他把这一功效强化了一下,说成了效果最好,而我们怀着对他本人的完全相信,把这一功效又强化了一下,所以红薯最抗癌的理论才风靡一时。现在,林光常销声匿迹了,不受追捧了,但他的一些说法是不是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呢?至少,我就是他“无毒一身轻”理念的受益者;只不过,我不是照搬照抄他的做法,而是加入了我自己的一些理解,成为了我自己的一套理论,也就是“吃猪肉长人肉”。下面,我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排毒一本经”,这也是我多年来独立思考的结果,现在无偿地汇报给大家。因为我不需要推销养生书籍和保健产品,所以也没有要骗大家的动机;但是本着稳妥起见,请大家对我以下讲的,既不要完全相信,也不要一点都不信,还是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来看待我对“排毒”的一些理解:
  我的第一点理解是:每天解三次大便。排便是保健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把消化系统的每一个器官比作每一个人,我不知道大家愿意做哪个器官?我想大家会愿意做舌头,尝遍五味;我想没有人会愿意做大肠,每天每时每刻都要面对一个臭醺醺的环境。所以要及时排便,要给大肠、给我们的身体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不令粪便遗害我们。大便的频率,人云亦云、你也讲他也讲的是一日一便,很多人的习惯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大便。这个“标准答案”是哪里来的呢?当然是书报上看来的,或者听“专家”讲的。但是听得多了,越想越不对头:明明一天吃了三餐,为什么只排一次大便?那还有两餐吃后产生的废弃物去哪里了?它积压在大肠内了!这积压的后果是什么呢?是经大肠壁重新吸收,通过血液和内循环流到全身各处去了!这重新吸收的都是些什么呢?是粪便!是废渣!是毒素!这些废渣可能流到脸部的毛细血管流不动了,被“卡”在那里了,于是形成暗斑。有些人不懂这些暗斑的形成原理,买很多化妆品、增白剂来涂涂刷刷,刷破了皮可能还没有效果;其实只需要多排大便、及时排出体内废弃物就可以改善。我以前就是这样,脸上有暗斑,一直去不掉。后来我意识到排便的问题,每天多解几次手,坚持一年左右,现在大家看,我脸上已经很光滑,没有暗斑了。这虽然不能完全归功于一日三便,但应该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有人可能说,我一天解不了三次大便啊。那其实是个习惯问题。我问过农村一些中老年人,他们也是一日三餐,饭量也不小,但是有的可能两天三天才一次大便,因为他们习惯了。你要让大便滞留,大肠有的是地方“收容”它们!就像高速公路堵车一样,可以堵几十几百公里!但是大家是愿意堵车呢,还是愿意一路畅通?我现在基本上一天三次以上大便,我也习惯了。但是显然,一日一便比三日一便要好,一日三便比一日一便要好,因为毒素得到了及时清除,无毒一身轻;退一步讲,至少一日三便没有什么坏处吧?这就是我关于“一日三餐对应一日三便”的理论,也是我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提出来的观点。当然,我的本意是要及时排便,只有及时排便才不会令废物滞留,至于是不是真的要一日三便倒未必,不必机械地理解和照搬。
  我的第二点理解是:定期喝水。人是需要补水的,人的身体70%以上都是水分,所以不仅女人是水做的,男人也是水做的。我们不要等到身体发出缺水警报的时候,感觉口渴了才去补水,而是要养成主动、有意识饮水的习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由陆地和水组成的,水域的面积占到整个地球的面积,也是70%左右。为什么沿海地区相对于内陆要发达一些?就是因为有水,水量充沛,航运发达。那么人体其实也是一样,我们的身体内也是有很多的河流和湖泊的,有血液系统、泌尿系统这些“河流”,也有胃这样的“沼泽”和膀胱这样的“湖泊”。虽然消化系统看起来好像和水没有什么关系,它更像是我们的“铁路系统”,主要是靠食道和肠道的蠕动来从事运输工作,但是如果中间完全没有水,没有润滑,那就像是蛇吞食物,是哽咽下去的;实际上我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既吃饭吃菜,还需要喝一点汤。所以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套系统都少不了水。不仅我们的“上水道”需要水,因为水是身体所需营养之一,唾液、胃酸、胆汁的合成也少不了水;而且我们的“下水道”也需要水,因为体内废弃物和毒素的排泄排放,都需要水这个媒介来运输。所以我们需要每天定期喝水,以保证足够的水量排毒。包括运动出汗,这也是排去废弃物的方法之一。我现在是每天早晨起来喝一大碗蜂蜜水,上午喝两三杯绿茶,下午喝几杯白开水或花茶,晚上再喝一两杯酸奶。以前我是晚上喝一杯(半斤)纯牛奶,但如果太晚了喝会要夜起,影响睡眠休息,所以现在改为中午喝。当然还包括吃水果、喝海带汤这些额外的补水途径。这样既补充了水分,而且还有功能上的考虑,接下来我会进一步地讲到这些考虑。定期喝水,补充足够的水分,身体是有感觉的。以前一到冬天,我就嘴唇干枯,就需要擦唇膏保水保湿;现在通过多喝水和多吃水果蔬菜,嘴唇再也不干枯了,也不需要擦唇膏了。当我看到一些人冬春时节拿着唇膏在嘴唇上涂呀擦的,我就想告诉他们,还是多喝点水吧,唇膏能少擦则少擦。要有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的习惯,让健康饮食转换成天然的化妆品。
  我的第三点理解是:每天喝一大碗蜂蜜水。很多人有早上起来喝水的习惯,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身体已经一晚上没有补水了,急需补充水分。早上喝水还可以清洗肠胃,稀释血液降血压。那么早上喝什么水为好呢?喝白开水其实是很好的,但是因为白开水寡淡,很多人喝不下去。有人说早上喝淡盐水,这个我是不主张的。除非你是搞了运动,出了汗,流失了盐分,为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可以喝一些淡盐水,其他情况都不需要刻意去喝淡盐水。因为本身中国人的口味就比较浓,菜都偏咸,盐分摄取多了对身体不利。特别是有高血压的人,喝加盐的水更会增加血液浓度,使血压更高。早上空腹喝茶叶茶也不好,因为茶中的咖啡碱、茶碱都是兴奋剂,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会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造成心力衰竭,还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我推荐大家每天早上喝蜂蜜水,我就是这样做的,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每天都要喝一大碗蜂蜜水。蜂蜜大家都知道,在全世界都被认为是最好的保健食品之一,具有护胃杀菌、提神醒酒、养颜护肤、强身健体、改善心肌、促进睡眠等功效。蜂蜜还富含蔗糖酶、淀粉酶、转化酶等多种酶,是含酶最多的食物。因为含酶多,所以蜂蜜在形成时就已由蜜蜂唾液中的酶将多糖、双糖等物质转化成了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无需我们的胃再来消化即可被小肠直接吸收,可以减轻胃的负担。蜂蜜还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延缓衰老。最近有研究表明,蜂蜜还可以治疗咳嗽,比枇杷糖浆的止咳效果还要好。当然我喝蜂蜜水除了以上功效,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蜂蜜能够润肠通便。有人奇怪我为什么能够每天解三次以上大便,我的办法就是喝蜂蜜水。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把锁锈住了,怎么也打不开,结果滴了几滴油,很快就打开了,这是因为油产生了润滑作用。蜂蜜在通便方面起的也是润滑作用。所以在喝了蜂蜜水之后,上厕所就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不会便秘解不出,而是经常会有“表达”的欲望。那要是在外面出差或者开会怎么办呢?也不用担心,润肠通便毕竟还不是拉肚子,万一没有厕所也还是忍得住的,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的。但是喝蜂蜜水有一个讲究,就是不能用滚烫的水冲服,滚烫的水会使蜂蜜中的营养受损。蜂蜜要用冷水或三四十度的温水冲服。三四十度是什么概念呢?也不需要用温度计去量,就是当我们去喝的时候不感觉烫就可以了(因为人的体温是37℃)。我喝蜂蜜水的习惯已经有好几年了,每天一大碗,一直坚持着。喝蜂蜜水,也让我的“一日三餐”对应“一日三便”成为可能。
  我的第四点理解是:每天喝一两杯酸奶。牛奶在中国被大加抬捧,我们的口号是:“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牛奶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同时又是高效补钙的选择,因为牛奶中的钙质很容易被吸收。但是现在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说牛奶既补钙,同时也使钙流失,因为牛奶是酸性物质,它会中和钙,导致骨质疏松。第二是说牛奶中隐含激素的风险,而长期摄入激素会导致性功能方面的癌症,男人容易得前列腺癌,女人容易得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牛奶中为什么会有激素呢?很多人在认识上可能会有误区,会以为奶牛既然是产奶的,那它天生就会产奶;其实不是的。奶牛和人一样,都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产奶,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生幼崽。奶牛只有生了小牛才会产奶,奶牛妈妈产奶以后,饲养员就把小牛赶到一边,让它吃草去了,不让它喝奶。奶牛妈妈的奶不给小牛喝,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成牛奶,给人喝。但是奶牛产奶是有期限的,也就是奶牛的哺乳期是有限度的,总有一天它会停止产奶。那怎么办呢?为了让奶牛的产奶期延长,有的牧场就用注射激素的方法,刺激奶牛可以分泌更多的奶汁。这样一来,牛奶中就有了激素,人喝了含有激素的牛奶,小孩子容易早熟,大人容易得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早熟有什么危害呢?早熟就意味着早衰。本来人的生长发育期是要到十七八岁才基本发育成熟,你通过激素催化使他早熟,让他七八岁就显示出早熟的症状。大家知道苹果成熟后会出现什么状况吗?苹果成熟后它就会从树上掉下来。小孩子一旦早熟,他就不容易生长了,就停止生长发育,就长不高了,也老得快。第三是说牛奶中还有抗生素。为什么会有抗生素呢?挤牛奶大家都知道,有的是人工手挤的,有的是机械化作业的。不管用什么挤,反正是要挤,奶才能更充分地流出来。这奶牛的乳房天天被这样高强度地挤啊挤,结果会怎样呢?结果就是发炎。发炎了怎么办?就打抗生素消炎,或者打抗生素防止发炎。牛的身体里有了抗生素,那么自然,产出来的牛奶中也就会有抗生素。讲起来这些牛奶是应该倒掉,不能喝的,但是往往做不到,因为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把这些含有抗生素的奶利用起来了,所以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市场。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最后导致无药可救。对这些观点,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喝牛奶不会致癌》。《人民日报》的观点我也是认同的,牛奶本身应该不会致癌,但是《人民日报》回避了牛奶中隐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的可能,而现在的食品安全,大家很清楚,什么都可能发生。日,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语出惊人”,他说上年一年光明乳业被检查4553次,并且抱怨“这么抽会抽死人”,指责质监部门对乳品企业的抽检次数“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是他这话刚讲10多天,也就是9月8日,光明乳业就被查出鲜奶酸败,喝出了苦味。这种不合格的牛奶通常是细菌超标,容易导致急性肠炎。而这已经是从日以来,光明乳业发生的第四起牛奶质量问题了。这么严密的抽检还有问题频繁发生,不敢想象,不抽检会是什么样子。而且大家有所不知,乳制品的质量标准也是由国内几大垄断生产企业来起草的,据中国奶业协会透露,巴氏奶标准的起草单位是蒙牛集团,生鲜奶标准的起草单位是伊利集团,酸奶标准的起草单位是光明集团。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让乳制品行业监管很容易虚空。所以乳制品的安全,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但是不等于说,就不喝牛奶了。我现在选择的是喝酸奶,因为在牛奶中,如果含有抗生素,那么这个牛奶是不能发酵的,不能发酵就不能制作成为酸奶。所以说为什么酸奶可以相对放心地喝,因为它一般不会含有抗生素。而且酸奶除了有一般牛奶所有的功效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大量的益生菌。人的肠道内有很多的细菌,一部分是对人体有害的有害菌,一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益生菌有什么用呢?它可以压倒有害菌,能够帮助调节肠道的菌群环境,特别是双歧杆菌。譬如打屁打得很臭,那个臭气就是有害菌产生的。益生菌多,就不容易胀气,也不容易打臭屁。而酸奶中就有很多的益生菌,所以喝酸奶能够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减少有害菌的危害。大家在选购的时候要认清标识,要写着“益生菌酸牛奶”,而不是乳酸菌饮料。可以说乳酸菌饮料是用牛奶中的残渣废料等淘汰品制作的,牛奶的含量低,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而且还有色素和香精,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另外,酸奶怕高温,所以要放在冰箱里冷藏,保持03的低温。如果是夏天从超市买酸奶回家,如果长时间把酸奶暴露在高温下,对酸奶的质量和营养也是有影响的。日本的超市里面多数都有免费冰块自取,对像酸奶这些需要保鲜的食品来说,用冰块保鲜就很方便;但是常德的超市里还没有。有人说不要空腹喝酸奶,倒不是喝了对身体有什么不好,而是空腹的时候胃酸较多,会杀死酸奶中的益生菌;而饭后喝酸奶的话,可以帮助更多的活性益生菌到达肠道。
  我的第五点理解是:要多摄入膳食纤维。大家都有感受,厕所里的便盆用久了就会产生污垢,要除掉污垢该怎么办呢?那就用刷子刷。刷子一刷,就刷掉了,就刷白了。那么我们的肠道和便盆其实是一样的,久了,也会在肠道壁上产生污垢。便盆上的污垢可以用刷子刷,那么肠道上的污垢用什么来刷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又没有去选择洗肠,那么要去掉或者说削减肠道污垢,我们必须另外找一把刷子,这把刷子就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吃的食物中的纤维素。蔬菜水果和粗粮中就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而肉类中基本不含膳食纤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的原因之一。因为蔬菜水果和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可以像扫把一样刮除肠壁废渣,帮助清洁和改善肠道环境。既然膳食纤维有这么大的作用,那有人讲,正好我又喜欢嚼槟榔又喜欢啃甘蔗,那以后槟榔和甘蔗都不用吐渣了,直接吞到肚子里当膳食纤维。是不是要这样子呢?当然不是,因为槟榔和甘蔗的纤维太粗了,那不是“抹布”,而是“砂布”,属于不可食用的纤维,所以不是膳食纤维。本身经常嚼槟榔和啃甘蔗就不是很好的习惯,因为容易把舌子打泡,容易伤害黏膜,吞到肚里就更不行了,我们的胃没有那么强大的消化功能。所以为什么我们人类只能吃笋子,而不能像熊猫一样吃竹子,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选对清除肠道污垢的“刷子”,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多补充膳食纤维。
  以上我的五点理解,都是讲的怎么样排除体内污染和毒素的问题。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以此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殊不知,人体自身的污染却常常被忽视了!而恰恰人体自身的清污排毒却是最必要、最便捷和最有效的保健方式,只是被忽视了!为什么被忽视呢?因为深埋在体内,看不到,所以我们可能想都没有想过肠道的处境,也没有想过怎么样帮助它改善。因为忽视,所以一些人就得了直肠癌,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癌症。所以当我们致力于去改善空气和水等外部环境的时候,也要努力去改善我们自身的内部环境,譬如定期喝水保证体内循环畅通、一日三次及时排便、喝蜂蜜水润肠通便、喝酸奶改善肠道环境、补充膳食纤维清除肠内污垢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我自己归纳出来的,添加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请大家在接受的时候也加入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有选择地吸纳。
  三、加法,减法,生命就是在做加减运算
  我今天汇报的是营养保健,也可以说是养生。关于养生,有三种很有市场的理解:
  一种是说,养生是老年人的事,年轻人谈什么养生呢。前几年卫生部首席健康专家洪昭光到常德来讲养生课,在工人文化宫讲的,我去听了。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熟人,他说,你这么年轻,也来听养生讲座啊?感到很奇怪。其实养生,就是要从年轻的时候抓起,因为很多病是慢性病,是我们多年的生活习惯长期积累而产生的病。这个病一旦得了,就像一列火车,想要调头,是不容易的。所以要防微杜渐,平时就要注意,从年轻的时候,从现在开始,就要注重养生。周立波说:“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另外还有一说:“腾不出时间来养生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生病。”也有人拿汽车的保养来对比养生,说得也很形象,他是这样说的:现在的人,买个钢铁做的车,每天都擦,每周打蜡,每5000公里就做一次保养,悉心呵护,关怀备至,稍有损伤,心痛无比。但是对自己的身体这辆血肉做成的、最豪华的、最应该保养的“车”,却从不清洗、也不打腊,只知道飙车、轰油、刮底盘,加油还只加90号(猪油),也不管气候和路况有多糟糕(空气污染、水源污染、食品污染),风雨无阻出车,一开就是几十年,从不保养、从不维护。即使不上班了双休一下,也处于怠速状态(通宵玩牌、唱歌、吃宵夜喝酒)。直到某天熄火,一检查,输油管老化(血管阻塞)、发动机失调(胸闷、气短、心律失常,更严重者心肌梗塞)、方向盘失灵(老年痴呆、脑中风、脑梗死),直接送到汽修厂(医院),把自己一生辛苦赚来的钱,从来都舍不得保养的钱,乖乖地全部送给医院,直至倾家荡产,殃及父母子女,身体也被拆得七零八落(有些器官被切掉扔掉,再安装一些本不属于你的金属材料和别人的器官),之后就报废处理。所以,我们要有养生的意识,像养车一样养好生,从新车就开始做起,长期坚持,而不能等有故障了再去大修。
  第二种,就是不相信医学和保健。许世友就是这样子的,他得了病不喜欢找医生看病,他有一套三句话的“理论”,第一句话是:“医生给我看病,他比我还了解我自己吗?”第二句话是:“要是全部听医生的,人就活不成了。”第三句话是:“医生给别人看病,他能看自己的病吗?如果医生能够给自己看病,那医生个个都是百岁寿星了!”“不养生”也是王蒙的养生之道。作家王蒙曾就养生之道请教过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王蒙听后大受启发,想到生活中有不少人,有的吃补药吃出了病,有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有的练长跑把自己累坏了,都是因为养生过了头的缘故。养生过头的人,往往失去了人生的不少乐趣。舒松年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他有一位年近花甲的姓冯的朋友,这个冯先生人生的一切就是为了两个字——“长寿”。为了长寿,他一生兢兢业业,诚惶诚恐,大事小事都不敢随便,唯一信奉的就是“养生”。多活动怕伤筋骨,多说话怕伤神,多唱歌怕伤喉咙,跳舞怕扭了腰,读书怕坏了眼,下棋打牌怕因为一激动得了高血压,专门吃素不沾荤,对素菜也百般挑剔,怕有的蔬菜不干净危害生命。他把一切美味佳肴、一切文娱体育活动、一切兴趣爱好都看成了危害生命的杀手。所以像他一样活下去,即使活到100岁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这是对过度养生的一种讽刺。王蒙的“不养生”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养生,只不过是主张自然、轻松地生活,反对因“养生”而把人的生活弄得死气沉沉和紧张兮兮。那实际我对医学和保健也是既相信又不相信,前面我就讲了,我一直的态度就是“将信将疑”,既不说不信,也不完全信。不说不信,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那么多的事实都证明了医学和保健知识的可信,我有什么理由不信呢?不完全信,是因为我一直相信还有未知的领域,现在认为是“真理”的,以后也有被推翻的可能,所以持保留的、有限度的相信的态度,在姑且相信的基础上还添加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只要我想不出更好的理由和说法来反驳的,我都先暂时相信着。那么讲养生的顺其自然,我其实也一直是顺其自然的。但是顺其自然不等于放任自流,不等于糟蹋自己的身体,譬如经常酗酒和熬夜。我理解的顺其自然是自己要做得到,而且乐意去做。譬如洗冷水澡,这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我以前还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因为条件限制,热水供应不足,打热水不方便,所以洗了几年的冷水澡。但是参加工作以后家里装了热水器,有条件洗热水澡了,这个时候我坚持洗冷水澡,坚持了几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每次洗冷水澡都要做好久的思想工作,洗的时候匆匆几下就洗了,感觉在洗之前和洗的时候都是一种痛苦。既然是一种痛苦,后来我也就坚持不下去了,也就没有强迫自己坚持了。但是走路就不同,我现在每天上下班走路,每天要走10多里。有人觉得我是在刻意锻炼,为了走路而走路,用意志力来坚持走路,我说不是的,我现在是想走路,因为走路走习惯了,每天如果不走一走,浑身都感觉不舒服,会觉得一天当中少做了一件事。我在养生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有人觉得我又是不吃或者少吃猪肉,又是注意这个注意那个,问我累不累,我说我一点都不累。以前我一餐都少不了肉,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不吃猪肉也过得去,做得到,所以没有觉得很为难自己。而且,当我在养生知识的积累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之后,我不但不会觉得累,而且还很乐意继续留意养生方面新的研究成果,继续补充和完善我的知识积累,我觉得这已经成了一件能够令我感到快乐的事情了。所以,我到现在还保留着的养生习惯,那都是我做得到,也愿意做的,而不是我为了养生强迫自己做的。所以虽然都是讲顺其自然,但是每个人理解的顺其自然是不完全一样的,大家只需要按照自己理解的顺其自然去做就好了。所以既不要抵制医学科学和营养保健,也不要刻意为了养生而养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相信科学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乐意坚持下去的养生项目。
  第三种,就是为自己的嗜好甚至是不良嗜好找借口。譬如一个不喝酒、喝不得酒的人,他会觉得酒不是个好东西,又伤身体又坏事,喝酒根本就与感情深不深八杆子打不到一起;但是对于想喝一点酒甚至还有酒瘾的人来说,对酒的理解就不一样了,他会觉得酒真是个好东西,“既过酒瘾又补身体”,会更加倾向于说喝酒可以养生,甚至拿酒来说事,说什么“酒品如人品”,喝得酒的人就豪爽,喝不得酒的人就是耍赖。同样,抽烟的人也会为抽烟找借口,甚至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周恩来只喝酒,不抽烟,活了78岁;毛泽东只抽烟,不喝酒,活了83岁;邓小平既抽烟又喝酒,活了93岁;而张学良“吃喝嫖赌”样样来,活了100岁。按照这个逻辑推理的话,抽烟不但没有坏处,反而还有好处,可以让人长寿。正是因为这个段子,让很多人更加心安理得地放任自己的嗜好,甚至是不良嗜好。但是这个段子有这么几个漏洞:一是以偏概全。假定100个体质相同的人当中,有50个抽烟,另外50个不抽烟,从总体来看,应该是不抽烟的人健康长寿的比例要高一些。所以要从总体上来看,不能拿某些个案来对比。第二个漏洞是僵化地只从某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因为养生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系统的问题,它不是以抽不抽烟、喝不喝酒这一两个方面来衡量的,而是要综合考虑。譬如一个人抽烟,抽烟对身体不好,但同时他喜欢喝茶,喝茶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可能喝茶的好处把抽烟的坏处就抵消掉了一部分,所以他照样能够健康长寿。有的人虽然不抽烟,但是他可能有很多其他方面不好的习惯,譬如喜欢熬夜,饮食也不规律,那他虽然不抽烟,身体也照样容易垮下去。所以一个人既然抽烟都能够长寿,如果他不抽烟,岂不是更能长寿么?我们应该要相信这样的一种逻辑。
  在这里,我要跟大家另外介绍一个养生专家,他的名字叫林海峰。所以今天我讲来讲去,就是讲的三个姓林的养生专家,一个是林殷正,一个是林光常,一个是林海峰,都姓林,是以他们三个专家的理论和书籍为主线而展开的。林殷正的理论是《素食与健康》,林光常的理论是《无毒一身轻》,而林海峰的理论是什么呢?是《整体自然疗法》。这个《整体自然疗法》,讲究的就是要从整体而不是局部,从各个方面而不是从某一方面来看待我们的身体健康。他说:“对于身体来说,抽烟不会立刻死亡,但是增加了负分,酗酒又增加了负分,熬夜也增加了负分,垃圾食品更是增加了负分。疾病,其实就是由各种负分累积到一定的分值而发生质变的状况。负分的积累时刻存在,心理的紧张、生活的压力、食物的错误、不好的睡眠、环境的污染等等,都在为我们累积负分。……所谓正分,同样是人们都知道的那些基本常识:运动、放松、冥想、睡眠、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阳光、空气和水。运动不会马上治愈疾病,但是增加了正分,改善睡眠、调整饮食、冥想放松都不会马上改变症状,但是,为身体的康复增加了正分。正分持续积累,负分不断减少,人体就开始迈向健康、恢复年轻。”我把他的这套理论概括为“健康加减法”,也就是说,一个人健不健康,处决于他的加法做得多一些,还是减法做得多一些。就像存折上的钱,存得多就攒得多,如果是存得少、取得多,那么总有一天会被透支。
  下面,我要跟大家汇报的,就是我理解和自己亲身实践的,在营养保健方面怎样多做加法、少做减法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全面摄食,均衡营养。也就是什么都吃一点,注重营养全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什么都不多,什么都不少。”什么都不多是从数量上来讲的,哪怕再好的东西,也不要过量;什么都不少是从品种上来讲的,就是好的东西,都要吃一点,不偏食。那么我们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就要看我们的身体它需要什么。我们的身体需要什么呢?需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这么六大类营养。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主要是提供能量的,蛋白质是合成细胞和促进生长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构成人体组织、参与生理功能的重要元素,维生素维生素嘛,就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元素。水就更不用说了,人体70%都是由水构成的,没有水就没有我们活着的人。以上营养,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满足,譬如吃饭可以获得碳水化合物,吃肉和吃坚果可以获得脂肪,吃肉、蛋、奶和豆浆可以获得蛋白质,吃蔬菜水果等可以获得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等。但是我们的食物是多样性的,其中的营养含量和被我们消化吸收的难易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很多食物还有一些其他食物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所以面对食物,我们也还是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在都要吃一点的前提下,有些食物是可以考虑适当多吃一点的。我通过长期不断的总结,列了一个清单,在这里提供给大家,也就是《宜经常吃、可稍多吃的食物名单》:
  水果:苹果(有句话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是一种“全方位的健康水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果胶、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多酚及黄酮类营养物质。经常吃苹果可以防止体态肥胖,防止动脉硬化,保持皮肤光泽)、香蕉(香蕉属于高钾食物,钾能维持正常的血压与心跳,防止血压上升及肌肉痉挛。香蕉中的镁含量也很丰富,而镁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柑橘、猕猴桃、红枣(柑橘、猕猴桃、红枣均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力。猕猴桃被称为“维C之王”,一个猕猴桃就能保证一个人全天所需的维生素C。维生素C的摄入量与血液尿酸水平成反比,所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预防痛风,红枣还可补血)、枸杞(明目、强身固本)、葡萄干(葡萄中的葡萄糖含量高达10%—30%,还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果酸和抗氧化成分,可以保肝健脾和胃延缓衰老。但是新鲜葡萄有季节时令的限制,所以也可以用葡萄干来代替新鲜葡萄,因为葡萄干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山楂片(新鲜山楂在常德水果市场卖得少,同样也可以买山楂片吃,可以消食健胃)
  坚果:核桃、杏仁、葵花籽(高纤维、高蛋白、有益心脏且抗老化,这些都是坚果类食物的优点,核桃还有助于增强记忆力。但是由于坚果的脂肪含量普遍较高,所以适量食用是关键)
  蔬菜:大白菜、花菜、西红柿、山药、大蒜、葱、洋葱、萝卜、胡萝卜
  瓜类:木瓜、苦瓜、西瓜、黄瓜
  薯类:土豆、红薯
  豆类:各种豆子
  谷类:各种杂粮
  藻类:紫菜、海带、螺旋藻
  菌类:黑木耳(黑木耳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功效外,还有一个功效就是可以化解结石。有人得了结石,非常痛苦,特别是胆结石,不容易自行消解,怎么办呢?那就吃黑木耳吧。因为黑木耳中有一种粘液成分可以融解于血液中,把结石一点一点地吸出来)、平菇、茶树菇、重阳菌
  肉类:禽肉、鱼、虾
  调料:陈醋(少肉多豆,少盐多醋)或白醋(可经常用白醋洗脚、洗衣、浇洒房间,因为醋能消毒杀菌)、茶油或橄榄油
  其他:蜂蜜、酸奶、绿茶、鸡蛋
  我归纳罗列的以上12类营养食品,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素食多于肉食。除肉类外,其他11类基本上都是素食。有人说身体需要能量,脂肪能够提供能量,而肉类中有就很多脂肪,为什么不多吃肉呢?这个请大家明确一个概念就是,能量和热量不完全是一回事,脂肪能够提供的能量主要是热量,可以保持我们的体温平衡,脂肪多的人更加不怕冷。但是热量过剩了也不行,因为我们不是农民工和运动员,没有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没有消耗大量的热量,没有燃烧大量的脂肪,那么多余的脂肪它就会储存起来,造成肥胖,对身体不利,这个前面也讲过了,所以还是要以素为主。二是低等优于高等。越是低等的,越是离人类远的,越具有保健功效和价值。譬如肉食方面就有一个说法:“吃红肉(兽肉)不如吃白肉(禽肉),吃白肉不如吃鱼,吃鱼不如吃虾”,红肉是哺乳动物的肉,是高等动物的肉,鱼和虾是最低等的。但是低等动物的肉反而比高等动物的肉更优质,因为与人的近亲关系更远,所以吃鱼虾和鸡鸭鹅比吃猪肉、牛肉要好。素食也遵循这一原理,譬如藻类和菌类是最原始低等的植物,多吃也有好处。三是种子的营养最全面。以上食物中很多都是种子,譬如豆类、谷类是植物的种子,鸡蛋是动物的种子(包括鱼籽等)。种子因为肩负着孕育下一代的使命,所以营养丰富全面。
  上面这个清单中的食品,我是经常回顾。是不是每天都要吃到上面所有的食品呢?那肯定做不到,我是以一周为一个周期来清点盘底的。营养学中经常会有每日推荐摄取多少营养成份的表述,这个“每日推荐”也只是为了表述和理解的方便,我们平时吃东西并不是称斤称两或者以克为单位来吃的,有时候可能一样东西吃得多一点,多的营养它就会储存在那里;有时候可能几天都不吃这样东西,那需要这种营养素的时候它就会从身体里面把储存的这种营养素释放出来。譬如钙,譬如脂肪。当然,如果长期摄入不足或者摄入过量,那还是有问题的,所以以一周为一个周期来自我检查,这个频率是比较合适的。现在我每天一个苹果、一根香蕉、几颗核桃、几粒杏仁、几个红枣、一个鸡蛋、一大碗蜂蜜水、一两杯酸奶、几杯绿茶,这个是基本上每天都做到了。其他一些没有天天吃的,我就找机会补起来。譬如有时候在外面吃饭,在我有机会点菜的时候,我一想这周还没有吃黑木耳,那就点一个砂锅黑木耳;还没有吃花菜,那就点一份大碗花菜;还没有吃土豆,那就点一盘醋溜土豆丝。在我的家里,常年都有紫菜、山药、木瓜、黄瓜、西红柿(当然不是同时有,而是轮换着准备在冰箱里),这些菜可以在下面条的时候煮着吃,简单又实用。我发现常德的早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喜欢吃粉,粉的浇头基本上都是肉,没有蔬菜。但是我自己下面条吃,是有蔬菜的。每周的周末双休日,如果不外出,我都会在家里自己做饭吃。我吃的不是大米饭,是什么呢?是我自制的营养餐。我的这个营养餐,最开始是打豆浆喝。但是豆浆一个是糙口,一个是有豆腥味,而且不饱肚。后来我加了一些杂粮进去,就既有营养又饱肚了。再后来我又每次都加一个小红薯,把它切成碎末,用豆浆机一起打,这样打出来的营养餐有一种淡淡的甘甜的味道,不用放盐、不用放糖就很好吃。做起来也很方便,并不麻烦。我做这个营养餐,也就是为了营养的全面,因为这里面的品种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豆子: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豇豆、豌豆;有各种各样的杂粮:小米、黑米、红米、黄米、薏米、西米、玉米、高粱、燕麦;还有芝麻、花生、枸杞等。凡是超市里面能够买到的各种豆子、各种杂粮,每样都买一点,大米就不买了,因为我们在外面吃,在食堂吃,天天都是吃的大米饭。所以我的家里没有准备大米,在我家里也吃不到大米饭,只有这些“大杂烩”吃。我之所以每周都吃这些杂豆和杂粮,也就是对吃大米饭的一种补充,因为大米饭的主要营养是碳水化合物,其他营养的含量并不高。另外,大家也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营养素,缺什么补什么。譬如一些人有很多白头发,少年白,就可以多吃一点黑米、黑豆、黑芝麻等含有天然黑色素的食品。有的可能是遗传因素,那说明他的上一辈就营养不全面,结果遗传到下一辈的时候,不仅把上一辈的基因遗传下来了,而且把上一辈人的饮食习惯也遗传下来了。因为一家人的饮食习惯总是差不多,父母做什么菜,儿女从小也就只有条件吃到什么菜,这样就导致营养始终不全面。我们有时候会说,某两口子有夫妻相。为什么会有夫妻相呢?其中很有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久了,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趋同,吃的都是差不多的东西,所以体态、气质越来越像。从好的方面来说,如果两个人都有好的生活习惯,“近朱者赤”,那么这种有夫妻相是件好事;反之,就是“近墨者黑”,情况就不容乐观了。所以我们要经常注意身体的症状和变化,查漏补缺,及时改善。在这方面,我不仅是注意我自己,而且注意我的家人。以前每次回老家我跟父母给一点零花钱,让他们自己买一点好吃的,但是他们,大家都知道的,老年人嘛,总是舍不得买。所以后来回去,我就直接把东西给他们买了带回去,譬如苹果、香蕉、红枣、核桃、蜂蜜、“特仑苏”的牛奶等等,凡是我认为吃了好的东西都给他们买回去。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他们在菜园里种什么就吃什么,菜园里没有种的就吃不到,所以在饮食营养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欠缺,所以我又跟他们买西红柿、山药、木瓜、黑木耳、紫菜等。我的父母看我跟他们买那么多吃的,有时候会心疼钱,我就安慰他们说:吃是吃不穷的,但是如果身体不好,生了病,就可能把一个家庭拖穷。我还想把我的那套自制营养餐也介绍给我的父母,但是又怕他们嫌麻烦不接受,所以他们到常德来的时候我就先做了几餐给他们吃,结果他们觉得很好吃,然后我马上就给他们买了一个“九阳”豆浆机,还到超市里给他们买了各种杂豆杂粮,把各种原材料都跟他们配好了,他们也就高高兴兴地拿回去了。这种杂豆杂粮的搭配,我的父母已经吃了几年了。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热,胃口不怎么好,吃饭吃不下,但是他们按照我教给他们的方法做营养餐,一餐可以吃几碗。所以我现在每一两个月就回老家一次,每次回去之前都要打电话问他们杂豆杂粮吃得怎么样了,再跟他们带一点回去。因为不能一次性买得太多,恐怕长霉生虫。还有红薯,不产红薯的季节我就从超市给家里买紫薯,前段父母从地里挖红薯了,我就从老家带了半袋子红薯回来。就是这样互通有无。所以我讲的第一点,就是要全面摄食,均衡营养,这是可以为健康加分的。
讲到全面摄食,除了各种食物都吃一点,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就是某种食物的各个部分可能会有各不相同的营养,也要注意完整摄取。譬如吃苹果时很多人会削掉苹果皮,那其实苹果皮中是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弃之可惜。葡萄也是,人们常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因为葡萄皮中含有大量白黎芦醇和花青素,这也是抗氧化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抗癌等功效。萝卜皮黄瓜皮西红柿皮等也各具营养。当然不是说所有瓜果蔬菜的皮都适合吃,譬如红薯皮中含有生物碱,摄食过多会引起肠胃不适,且由于红薯皮和土壤接触,如果感染黑斑病菌的话,食之还有可能中毒。所以吃不吃皮,需要区别对待。带皮吃了好的,还是带皮吃比较好,只是要做好清洗工作。很多人吃葡萄干并没有清洗的习惯,以为袋装的就干净,拆封就吃,难免吃进微尘,还是“洗洗更健康”。袋装红枣有的会标识“免洗”和“开袋即食”,其实吃之前如果有条件搓洗一下会更放心,可以减少结石的形成。苹果表皮除了菌尘,还有农药残留的可能,有的为了存放更久还打了蜡,这也是很多人不吃苹果皮的原因之一。那其实只要清洗好了,这些顾虑是可以打消的。我洗苹果恐怕水冲手搓还不彻底,于是从菜市场买了丝瓜瓤擦洗。丝瓜瓤的植物纤维既密又韧,能够有效去除果皮上附着的杂质。经过清洗之后,苹果就可以带皮吃了,苹果的营养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全。
  ——不吃烫食。日本人喜欢吃生冷的东西,很多蔬菜是生吃的,鱼片也是生吃的。同时他们还喜欢吃冷的东西,啤酒喜欢喝冰的,本来已经冰了的啤酒,还要另外加冰块喝。日本人的寿命排名世界前列,与他们吃生冷有一定的关系。在我们看来,吃生冷是有一定风险的,怕寄生虫没有经过高温杀死,怕肠胃消受不了,怕没有经过加热消化吸收有问题。但是吃生冷也有一定的好处就是,对于蔬菜来讲,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全其中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长期吃冷的东西,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至于吃生鱼片,日本人在吃的时候还有很多的佐料,譬如芥末、大蒜、醋,这些都是可以杀菌的。我还看到日本人把橙子用搅汁器一挤,把橙子汁挤出来和着半生不熟的肉片一起吃,用来杀菌。与日本人喜欢吃生冷相比,中国人吃东西则讲究“趁热吃”,而且“趁热吃”还成了我们待客的一句客套话,请人家吃饭经常说“趁热吃吧”,以示客气和礼貌。但是“趁热吃”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容易烫伤口腔、牙龈和食道黏膜,因为黏膜是非常娇嫩的。我给人家倒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点烫,冷了再喝。”但是一看,只过了几分钟,人家就把那杯茶喝完了。我问他:“你不觉得烫啊?”他说:“我喜欢喝烫的,烫得舒服。”可能很多人都是这样,不喜欢喝温吞水,喜欢喝热开水。一次两次可能没有问题,因为黏膜它可以自己慢慢修复,但是如果长期吃烫的食物,黏膜还没来得及修复又被烫伤了,就容易形成溃疡。这样长期下去,黏膜就麻木了,再吃烫的都不感觉烫了,甚至不吃烫的还觉得不过瘾,这就为发展成口腔癌、食道癌埋下了伏笔。特别是我们常德人,喜欢吃火锅,什么菜都要把它炖得滚瓜烂熟,炖得热气腾腾,燃料烧完了还要再加燃料继续炖,有时候还炖得冒烟、炖得巴锅,这其实是一种不大科学的饮食习惯。所以经常吃烫食,是会为健康减分的;为了给健康加分,就要尽可能地少吃烫食。
  ——多清淡、少油炸。湖南人的口味普遍很重,吃清淡的觉得寡味,吃油多一点的和油炸的觉得更香。但是油炸的东西吃多了是有问题的,譬如红薯本来是很有营养的,经常吃可以防癌,但是如果做成油炸的薯条,那就不但不能防癌,反而还有致癌的可能。肯德基和麦当劳就有大量的油炸薯条,所以要少吃肯德基和麦当劳。同时也要少吃油条,因为很多油炸食品,油炸的那个油都是反复油炸的,不仅是油炸这种方式不利健康,而且油炸的那个油也不利健康。大家都知道,水的沸点是100℃,你再怎么加热,它也不会超过这个温度。但是油的温度可以高达三四百度,用这个温度去炒菜,不仅会破坏和损失很多营养,而且还有可能使物质变性,把有营养的物质变成有害的物质。所以建议大家改掉把油锅烧得冒青烟来炒菜的做法,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我对自己做菜总结了几条原则,归纳起来就是这么五句话:第一句话是“适当油煎”。我在油煎的时候为了不让油的温度过高,经常一边煎一边洒点水,这样做出来的菜既不会煎得太枯,口感更润滑,而且通过加水控制了油锅的温度,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第二句话是“避免油炸”。我在外面吃饭,偶尔也会吃一些油炸食品,这是为了调一下口味;但是在家里自己做的话,我是不会去炸斋菜、炸油条的。既是嫌麻烦,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油炸食品吃多了不好。第三句话是“多数蒸煮”。譬如做鱼,我就煎得少、蒸得多。因为煎鱼要有耐心,要守在锅边,随时注意火候,一旦火候掌握得不好,就很有可能外面煎糊了、里面还没熟。但是蒸鱼就省事多了,你就让它在锅里蒸,不用守着看着,既不担心蒸不熟,也不担心蒸过头。所以蒸菜的好处就是,既熟得均匀,又口味上好,而且营养保全最佳。所以我家里准备了很大一个蒸锅,一有空就自己做蒸菜吃。下南门三医院斜对面也有一个蒸菜馆,我也经常去那里吃蒸菜。第四句话是“经常焯(chāo)烫”。譬如花菜,煎也不好煎,炒也不好炒,生吃又怕有寄生虫和微生物,所以我就焯烫。怎么焯烫呢?烧半锅水,把水烧得滚开,然后用滤网把花菜放到开水里面过一下、烫一下,再浇一点油和醋,就可以吃了。木耳也可以这么焯烫着吃,做起来很方便。第五句话是“偶尔凉拌”。有时候会凉拌海带、凉拌黄瓜。能够生吃的东西,都可以加点调料凉拌着吃。这五句话归结起来,就是要多清淡、少油炸。
  ——不喝隔夜茶水,不吃隔夜青菜。很多人早上起来喝水,喝的是先天晚上烧好的凉开水,有的甚至是先天晚上的茶叶水,我觉得还是现烧现喝比较好,最好不要喝隔夜水。当然也有人说隔夜水可以喝,各是各的讲法。我的理解,其实关键在“隔夜”这两个字上。水它又没有长眼睛,水又没有生物钟,它怎么知道隔不隔夜了呢?不喝隔夜水的意思是说,不要喝长时间放置的水。因为水烧开后把细菌杀灭了,但是在冷却到常温后又适宜细菌生存了,又可能滋生细菌了,而且放置的时间越长滋生的细菌越多,所以不要喝放置时间太长的水,至于是不是隔夜倒未必。这个放置时间的长短怎么来算呢?一般是以8小时为界,放置超过8小时的水,就不要喝了。超过8小时,就可以称作“隔夜”了。我通常也懒得计算放置了多长时间,干脆现烧现喝。特别是茶叶水,因为茶叶本身就是有营养的,在这种营养的环境下,细菌滋生得更快。而且茶叶还是绿叶植物,在水中泡久了容易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蔬菜也有这个问题,因为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煮熟以后如果放置过久,在细菌的作用下硝酸盐就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我们身体内的胺类物质结合就会产生亚硝胺,而亚硝胺是致癌物。所以青菜最好吃一餐做一餐,不要吃现菜。我有一个农村亲戚,因为条件好,很多年前就买了冰箱。因为冰箱储存食物方便,所以他炒菜经常一炒一大盘,吃不完的就往冰箱里一放,有时候要放好几天。这个习惯是很不好的,我也提醒过他。后来我在考虑给我的父母买不买冰箱的时候,我最后决定,还是不买了,因为我担心我的父母有了冰箱以后,把冰箱当作储物柜和保险箱,担心他们天天吃剩菜。在这里我还跟大家提一个醒,就是像白菜、包菜那样含水的蔬菜,买回家以后不要横着放,最好竖着放,这样可以把里面渗透出来的水分沥掉,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如果蔬菜被水泡得发软发黄了,也最好不要吃,腌菜也要少吃。
  ——少吃腌腊食品。中国人过年有杀年猪的习惯,杀了年猪以后就做很多的腊肉、灌很多的香肠,挂在火炕上一大串,晒在竹竿上一长条,好像这样才显得有“年味”,也似乎标志着这户人家生活条件好、殷实。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喜欢吃香肠,而且经常吃,其实是不好的习惯。因为腌腊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容易生成亚硝胺,长期吃容易致癌。我的一个朋友,最喜欢吃的菜就是香肠,她的妈妈每年都会给她灌很多的腊香肠,可以从上一个年度的腊月一直吃到下一个年度的五六月。很多家庭的妈妈就是这样体现“母爱”的,很多家庭孩子也是这样感受“母爱”的,其实是害了大家。上半年把家里的香肠吃完了怎么办呢?下半年就到餐馆里去吃。所以我那朋友每次到餐馆里点菜,每次必点香肠。我有时候让她少吃一点,她完全听不进去,还说“不让我吃香肠,那就是要我的命”,一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样子。除了香肠和腊鱼腊肉要少吃,霉变的花生则不能吃。
  ——一定要吃早餐。为什么要吃早餐呢?一方面是因为经过了一晚上的胃排空,我们的身体急需补充新的能量来维持上午的工作和生活所需。经常不吃早餐还容易导致低血糖,甚至引发内分泌紊乱。另一方面,如果不吃早餐,胃里面没有食物,但是胃酸和各种消化酶还是会照常分泌出来,没有食物可以让它来消化,它就只好去“消化”我们的胃黏膜层。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所以为什么要强调饮食规律,不能饥一餐饱一餐,因为吃得太多了会增加胃的负担,让胃受苦受累,不吃又会让它受到胃酸的伤害。如果大家有时候感到胃疼、胃酸,就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没有吃饭,让胃在“空转”,这个时候喝几口水或者吞几口唾液也可起到稀释胃液的作用,当然最好还是吃饭。如果吃饭之后开始“晕饭”,那又要反思是不是吃得太多了、太油腻了。所以是过犹不及,适度最好。
  ——餐后漱口、定期洗牙。保持口腔卫生是一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事情,一个是涉及到形象,有的人吃完饭以后牙齿上还粘着白菜叶;一个是涉及到受欢迎程度,有的人有很重的口气,跟人家讲话人家闻到了不好意思说,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最重要的是涉及到健康问题,口腔不卫生不仅会引发牙病,而且牙病还容易引发心脏病。为什么牙病容易引发心脏病呢?这个以前我也疑惑不解,后来知道了,口腔既是毛细血管非常丰富的地方,也是营养物质非常丰富的地方,因为食物就是在口腔内被嚼碎的,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食物残渣就会为口腔细菌提供丰富的营养,导致口腔细菌大量繁衍。而这些细菌又会因为牙龈丰富的毛细血管进入到血液循环,流到全身,特别是流到心脏,引发心脏的炎症和疾病。所以如果有人得了心脏病,结果发现是因为牙病引起的,大家不要感到奇怪。所以除了要早晚刷牙,每餐饭后也要漱口,每一两年最好到正规医院洗一次牙。关于洗牙,有人说洗多了不好,恐怕掏空牙齿、损伤牙釉。因为不少人把这个洗牙误解成了美白牙齿的那个洗牙,以为是通过超强去渍把黄牙、黑牙洗白的那个洗牙。这里的洗牙是去除牙缝和牙根的牙结石,因为仅靠平时的刷牙和漱口是去除不了的。我坚持每两年左右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洗一次牙(必须到正规医院,因为牙龈毛细血管丰富,洗牙容易出血,而如果洗牙设备消毒不彻底,血液染病的机率是100%),暂时还没有发现什么不好,发现的好处就是牙龈发炎比以前少一些了,因为牙结石清除了,口腔中的卫生死角被打扫了,口气感觉更加清新了。
  ——喝水不要用一次性杯子。这个不仅是为了节约和环保的问题,更是为了健康问题。纸杯子很多是由旧报纸等一些废纸做成的,为了增白,就在里面添加了荧光增白剂。这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特别是在滚烫开水的作用下,这些毒素会尽情地释放出来,被我们一口一口地喝进了肚里。哪怕没有荧光增白剂,用纸杯喝水也是不健康的,大家看看造纸厂排出来的污水就知道纸有多脏了。塑料杯比纸杯稍微强一点点,因为塑料比纸的性状更加稳定一些,有害物质不容易像纸那样溶解于水中;但是如果同样用来倒滚烫的开水,那这个塑料杯也不保险了,因为开水的高温会让塑料的性状变得不稳定。所以我在外面喝水,一般只喝塑料瓶装的矿泉水和纯净水,因为里面装的是冷水,基本上不喝用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倒的开水。在办公室喝水,我都是用的固定的茶杯。我跟大家推荐的茶杯,最好是玻璃杯和不锈钢杯,因为玻璃和不锈钢的材质好、性状稳定。质量好的紫砂杯也不错,有一些功能性的作用。我在家里喝水是拖碗喝的,因为碗的口径大,开水冷得快,喝水不容易烫伤。但是在买碗的时候不要买那种碗里面有图案的碗(碗外面有图案不要紧),因为绘制那些图案的涂料遇到开水或者在微波炉等高温中加热时,会析解出铅等重金属。
  ——厨房多通风排气。我一个朋友的妈得肺癌过世了,他妈不抽烟,他爸也不抽烟,后来他分析,是因为他妈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天天呆在厨房里,天天围着灶台转,炒菜时吸入了大量的油烟。厨房里的高温油烟能够产生的有毒烟雾,损伤呼吸系统,从而诱发肺癌。所以不要以为只有抽烟才会引发肺癌,有一种不知道算不算夸张的说法,说,“做一次饭=吸两包烟”。所以我们应该多关注一下我们的妈妈,多让厨房通风排气,把抽油烟机的排气量开到最大,不让我们的妈妈因为炒菜而得了“职业病”。另外我们在烧水的时候也要多排气。我们将水煮开后饮用,一方面是为了消毒,杀死生水中存在的有害微生物;另一方面是由于城市自来水都经过氯化处理,而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也是致癌的,但是水在沸腾以后,氯会逐渐挥发掉,从而使自来水成为安全饮用水。所以水在刚沸腾的时候,不要立即断火断电,而应该把水壶的壶嘴或壶盖打开,让水继续沸腾,让氯继续挥发,这样沸腾和挥发一两分钟,氯的含量会降到最低。用开水煮饭比用冷水煮饭要好,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开水中的氯含量比冷水低。说到厨房的排气问题,我还讲一讲我们办公楼厕所的气味问题。一楼的厕所有点臭,因为挨下水道挨得近。除臭有什么好的办法呢?要么就开窗,但是一楼开窗容易“走光”,不方便;要么就开排气扇,但是我们办公楼的厕所没有排气扇。最后我发现,我们一楼厕所采用的除臭办法是喷洒空气清新剂,在厕所的墙面上安装有一个定时自动喷洒空气清新剂的装置。“空气清新剂”这个名字很好听,好像能够使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但实际上不是如此,闻起来让人心闷发慌,喘不过气来。空气清新剂的主要成分是乙醚和芳香类香精,这些有害物质如果长期刺激呼吸道,伤害鼻腔黏膜和肺,就容易诱发癌症。所以空气清新剂既不能掩盖厕所里的臭气,反而还增加了一种有害气体,最好停用(现在好像自动停了,因为已经喷完了,建议以后不要再用)。其实消减厕所臭气有两个可取的办法,一个是冲厕所的时候多踩一下水,把粪便冲得远一些,臭气就会少一些;另外也可以在厕所里放一些活性炭,活性炭它本身不会产生异味,不会污染空气,而且能够吸收有害气体,我们在家里面也都可以多放一些活性炭。
  ——建议多用公筷,少给人家劝菜。上一次办公室组织体检有一个项目,就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估计很多人都检测出有这个病毒。这个幽门螺旋杆菌,轻则可以导致一般性的胃病,重则可以导致胃癌,而且越来越成为胃癌重要的引发病源。这个病毒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平时吃饭不使用公筷相互传染来的。所以一个家庭如果其中一个人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那么很有可能,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有幽门螺旋杆菌。使用公筷,好像在目前的中国是不会有市场的,一个是觉得麻烦,二个是觉得见外,好像使用公筷显得对人家不信任不放心。当然有些酒店已经开始推广使用公筷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持配合支持的态度,积极使用公筷。退一步讲,哪怕不愿意使用公筷,但是在夹菜的时候稍微体现一点自律,还是可以做到的。譬如夹菜时不要挑挑拣拣,看准了再去夹,就算是一块骨头也夹到碗里再说。有的人喜欢在菜盘里翻来覆去地找菜,把一整盘菜都翻遍了,还没有找到一块自己中意的菜,然后还把筷子在菜盘边上磕两下,生怕把自己的口水带回来。有的人喜欢用自己用过的筷子代替公筷来下青菜,让自己的筷子在大家的汤钵里“洗澡”。有的人喜欢把夹到自己碗里然后觉得不喜欢吃的菜又退回到菜盘子里去。有的人甚至还用公用的汤勺舀汤直接往自己嘴里送。还有的人非常热情,喜欢用在自己嘴里吮过的筷子给人劝菜,让你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凡此种种,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努力做到“文明用餐,卫生健康”。
  类似的生活中需要的注意的方面还有很多,我这里只是罗列了几点。可能我今天这么一讲,或多或少能够引起大家的一些重视和注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过了一年两年若干年以后,大家还能不能像今天这样,像此时此刻这样,仍然注重保健养生,仍然能够记得起一些具体的健康知识和细节,那就不敢保证了。所以我建议大家每人都订一份营养保健方面的报纸或者杂志,譬如我就一直订阅着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环球时报社主办的《生命时报》,已经订了好几年了,每期必读。其实《生命时报》上的文章,讲来讲去就是那几个方面,可能前几期讲了,后几期又讲,去年讲了,今年又讲;但我还是年年都订,为什么呢?因为它可以年年提醒我、经常提醒我,要注意哪些方面。第一次提醒,可能我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提醒得多了,慢慢地我也就开始注意了,并且以类似今天这样的方式来提请大家注意。
  有人可能又要说我了,说你这么注重保健养生,是不是因为你“贪生怕死”啊?我说不是的,我这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非常注重保健养生,他总结了一句话说保健养生的好处:“自己不受罪,家庭不受累,减少医药费,有利全社会。”其实活长活短我无所谓,但是既然活着,就要活出质量来。我理解的生活质量,就是要把身体搞好,远离疾病和痛苦。当然能够做到既健康又长寿,就更好了。张学良先生100岁生日那天有人问他:“少帅,您怎么活得这么长寿啊?”张学良说:“不是我活得太长了,而是有的人活得太短了。”人生一世,终极的目标其实就是三个成语:一个是“颐养天年”,一个是“寿终正寝”,一个是“无疾而终”。人的理论寿命是150岁,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寿限,也就是“天年”;但是很遗憾,很多人达不到。“寿终正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寿命达到极限,自然而然地死了,死得像睡觉一样安祥,没有痛苦,是“无疾而终”,不是病死的,而是老死的,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而要达到或者接近这一目标,那平时就得注重保健养生。不能只有理想,没有行动。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现在你怎样对待身体,以后身体就怎样对待你。”还有一句话说:“注重养生的人老样子,不注重养生的人样子老。”有些人显得年轻,很多年过去了还是那个样子,经老,与养生是有一定关系的。
  以上我主要讲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那其实健康除了与饮食有关,还与运动、作息、心态和安全教育有关:
  ——运动。现在我们很多人有肩周炎、颈椎炎,为什么呢?就是运动少了。天天坐在办公室,天天坐在电脑前,上班坐着,开会坐着,出门又是坐车,静坐的时候多,运动的时候少。你不运动,身体就容易僵硬;一僵硬,体内循环就不畅通;循环不畅通,炎症就发生了。中医里有句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意思是说,如果你感觉到疼痛,可能是气脉和经络受阻了,将之疏通,就不痛了。专职司机更容易得痔疮和前列腺炎,就是因为长期压迫肛门和阴部,没有让这些部位得到足够的“运动”来保持循环畅通。双腿并立站着不动和迈开双腿走路,显然站着不动更吃力,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现在流行人体经胳学,中医有按摩、刮痧和针灸,都是关于循环畅通的问题,就像沟渠清淤一样。生命在于循环畅通,运动可以促进循环畅通,所以“生命在于运动”。以前我有很严重的颈椎炎,疼得脖子发硬,动弹不得,觉也睡不着,后来坚持每天上下班走路,一边走还一边扭扭脖子、拍肩打背,颈椎炎再也没有复发过。我不主张经常进行挑战身体极限、违反生理规律的过度运动(过劳),而很多竞技体育就是这样的运动;小跑一下做做操,伸个懒腰叩叩牙,拍拍身子按按摩,都是运动的范畴。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剧烈运动,运动倒是运动了,但负面效果也是明显的,因为多数是晚上在封闭的室内进行,晚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下降,且闭门关窗空气不流通,当很多人同处一室高强度锻炼时,空气的污浊程度就更糟了。这样的锻炼,强度越大对脏器的污染和损害越大,因为身体的需氧量得不到保证。所以要多在室外进行有氧运动。登山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有氧运动,但是如果长途、负重、爬陡坡登山,又可能对关节和软骨造成损伤。眼下流行的自行车骑行运动也能达到一定的锻炼目的,但骑行主要锻炼的是下肢,且对会阴部造成长时间压迫,也有其弊。这样看来,最好的运动也许是游泳、快走(或慢跑)和打乒乓球、羽毛球,既能锻炼全身,又无伤身之虞,且强度适中、简单易行,还有一定的娱乐性,有益身心健康。
  ——作息。我反思我的一些生活习惯,在饮食、运动等方面,自认为做得还是可以的,但是在作息方面有点不规律,因为经常睡得迟,经常写东西熬夜。有一句话说:“上帝给了你好的身体,你为什么要用夜来熬它呢?”我就经常用夜来熬它。这也是我需要努力改进的方面。现在患淋巴癌的人不少,淋巴癌属于免疫系统疾病,长期与电脑电磁射线打交道和辐射污染、经常作息不规律和熬夜迟睡、工作强度高和精神压力大等等,都会破坏免疫系统或使免疫系统得不到及时修复,都有可能导致淋巴癌,知名的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播音员罗京和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等。所以睡觉很重要,特别是要睡好两个觉,即“子午觉”。“子”是子时,“午”是午时,也就是晚上11点左右要入睡,中午1点左右也要打个盹,这样可以像给手机电板充电一样,使人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
  ——健康问题还与安全防范,也就是自我保护有关。譬如开车,你不遵守交通规则,你开快车,你酒后驾车,你坐车不系安全带,那出车祸或者受车祸所伤的机率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哪怕你平时再怎么注重保健养生也是枉然了,一次车祸就足以将我们几十年保健养生的成果断送掉。还有,我平时走路是从来不踩下水道上面那个盖的,万一那个盖破了、塌了怎么办?人就掉下去了。这个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前不久就在我们湖南发生了,有个21岁的女孩掉到长沙的一个下水道里被冲走了。现在房地产发展得很快,到处都在修房子,我不知道大家平时是不是想过,不要从建筑工地的底下走,因为说不定那个升降架就会倒下来,全国已经倒过好几起了。哪怕升降架不倒,掉下来几块砖砸在你的头上,那也不得了。所以凡是修房子的地方,我都躲着走,尽可能地走到对面马路上去。有人说,你也太怕死了。我说我不是怕死,我只是不要当冤死鬼,死了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关键是这些做起来并不难,只是我们要有这种自我保护的意识,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所以说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整体概念,是需要从方方面面综合去考量的。开国中将孙毅活了100岁,他总结的四句话就是:“坚持走路,基本吃素,心胸开阔,劳逸适度。”总之一条,我们对身体一定要多做加法,少做减法。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都能够保养好身体,争取活到100岁。到那时,大家在一起晒晒太阳、搓搓麻将、打打跑和(h&),哪怕放几个小炮、背几个小名堂,也不会令血压升高,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今天,我以三个姓林的养生专家的三本书,或者说他们的三套理论为引子,向大家汇报了我对保健养生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理解。这些理解,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大胆地添加了我自己的思考。这其中肯定会有一些讲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有选择地去消化吸收。&
  .22初稿,之后即时补充
  补充阅读:
  《重生》:
  《晴天霹雳,最亲的人患了最可怕的绝症》:
&& &微信分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补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