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后,你又如何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咨询询

大学生该如何化解心理健康危机_网易新闻
大学生该如何化解心理健康危机
(原标题:大学生该如何化解心理健康危机)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抽取全国381名大学生,发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86.35%的受访者表示所在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不大。
为什么不愿去学校的心理辅导室
李明杰是贵州大学的大三学生,他在高中期间是一个被所有人称赞的阳光男孩,然而进入大学后,他变得沉闷起来,很多时候,喜欢一个人看天发呆。“念高中的时候班主任经常和我们说大学有多么美好,那个时候我们幼稚地认为,一上大学就什么也不用做了。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考试压力依旧大,各种证件都要考,还有英语,似乎有决定生死的感觉。这种落差真的很大。”没有了精神支柱,一时间他很难接受。
李明杰告诉笔者,在校期间他曾去找过教心理课的老师,想私下聊聊,可跑了好几次,老师不是有事没时间,就是压根不在。 李明杰表示,“身边的同学都是自己过自己的,也没人和自己闲聊。”
在填写调查问卷的大学生中,33.6%的受访者表示不信任学校的心理咨询师,23.88%的受访者表示心情压抑会选择憋在心里,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排遣。
王倩是甘肃某高校的大二学生,她曾在高三时患轻度抑郁症。上大学之后,她学会了调节情绪和释放压力,抑郁很少发作。但寝室室友之间的矛盾,一度让她陷入十分低落的状态。
“有一次我听到她们在寝室里说我的闲话,当时我就受不了了,连夜坐火车跑到了附近的一座城市。”再找到宾馆住下时,已经是深夜11点了,“因为又气又怕,一个人在宾馆哭了起来。”说到这件事,她的眼眶又湿润了。
即使到现在,寝室里的矛盾依旧让她郁闷,但提到求助学校的心理医生时,王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的私人问题不想让陌生人知道,而且我觉得让别人看见了很尴尬”。
普遍不愿正视心理健康问题
“消瘦无力、脱发、消化不良,神情呆滞,白天嗜睡,晚上失眠,焦虑,不停地反复做同一件事,情绪完全失控,有值得开心的事情反而大哭了几个小时。”如今,刚毕业一年的柳维回忆起大三那段可怕的日子仍心有余悸。
起初,由于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心理问题,柳维不停地就医,包括内分泌、肠胃科都去看过,也曾求助于中医,但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倒越来越糟糕。直到看了心理医生,才知道自己已经是中度抑郁症,再不治疗就很危险了。“其实一些同学跟我一样,在情况已经很严重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
湖南大学的大一学生张佳佳,在上大学之前成绩优异,是师生眼中的“好孩子”。她平时只需要安心学习,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这让她慢慢形成了一种要强与自我膨胀的心理。“上大学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身边优秀的同学太多了。”优越感的丧失使她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
张佳佳说,“有时候我觉得谁都讨厌,尤其当老师赞扬其他同学时更是心烦。凭什么他们天天打游戏,还能考得比我好?凭什么我和同学一起做好事而老师只夸赞他一人?凭什么我那么努力却没有人关注我?”当问及为何不去心理咨询室和老师聊聊时,她表示很惊讶,“我心理没病,为什么要去看心理医生?!”
大学校园里与张佳佳类似的学生并非少数。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显示,39.9%的受访者曾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34.38%的受访者表示,即使患上抑郁症,也不愿意去看心理医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处起步阶段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了3.4亿,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到2020年时,抑郁症很有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而中国大学生日趋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小觑,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有所作为。
贵州心理咨询师陈昌海认为,“高校当中人际关系、情绪调节、个性完善和自我成长、恋爱与情感以及家庭问题是致使大学生心理出现波动的主要因素。”
陈昌海说,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问题上,不能仅仅只是开设几门课程或者建一个心理咨询室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而是应该把心理咨询室建“活”。现在高校心理咨询师都是“学院派”,真正为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因为实践经验不足而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高校心理咨询室除了要配套相关设备外,亟须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就学生本人来说,寻求帮助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燕苏认为,作为高校心理咨询师,首先需要具备咨询伦理意识,保证大学生的隐私,让他们能够放心地获得必要的帮助。其次,合格的专业素质也是关键,具有一定的职业资质只是这个工作的入门必备。第三,大学心理健康工作者站在一个微妙的交叉点,他们不仅是心理咨询师,也是教育工作者,还沉浸于先进文化和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与时俱进,保持一种开放性的态度投入工作,才能成为年轻人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蔡燕苏建议,高校可以在每个班级设一名心理健康课代表,由一些对心理学感兴趣和对心理咨询工作有了解的同学自愿担当。心理健康中心可以与这些心理课代表定期保持沟通,对一些显著的个案问题有所关注和支持;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涉及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如何做好时间安排,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发现自我之旅,人际关系解惑等,在认知层面和有效处理问题的技能层面提供帮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佳佳、李明杰和柳维为化名)(来源:贵州师范学院)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324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0人评价10页
1人评价1页
1人评价15页
1人评价1页
0人评价1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全文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本文话题: &
摘要:目前,高等学校随着社会的大发展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才能加强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全面提高当代人才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有效疏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疏导途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因此,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心理健康,而大学生也不能例外。虽然当代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以及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以及冲突。近些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不健康频频参与或直接引发的社会刑事案件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因此,对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讲,人生的第一笔财务就是健康,而心理健康更是大学生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以及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高等院校中就显得尤其重要。1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以及对外部环境能够以社会的任何形式去适应的状态,即心理在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的时候不会失调并能够适应和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即为心理健康的状态。由于健康是相对的且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因此,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也是十分困难的,一般遵循以下三项原则对心理健康程度进行判断:第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在内容和形式上,正常的心理活动能够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第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人体在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以及协调的过程;第三,人格的稳定性。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个体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即为人格,而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即为心理障碍。在当代的大学生身上多数表现为身心疲乏、紧张不安以及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者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时出现心理矛盾以及恐惧等现象,对于时间短以及程度轻微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缓解,个别的则会由于时间长以及较为严重而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虽然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很多,但是主要表现在心理(体感异常、幻觉或错觉、遗忘、意识模糊以及紊乱的心理和难以相处等)和行为(焦虑、冷漠、心情沉重以及固执、心灰意冷和痛不欲生等)两方面。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征目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不仅自理能力差,而且还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离开由家长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而进入大学后,自己就无从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如果此时不能够很快的学会自理以及适应集体生活,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困惑以及无助等心理障碍。此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由于远离家乡而不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惧怕心理。就大学的社交环境而言,由于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的各具特点,因此,交往的圈子变得十分广泛而复杂,从而难免就会产生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够尽快的适应这些变化势必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并且这种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最大,伴随时间越长且解除难度最大。2.1 个性缺陷 由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其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是应试教育,从而往往忽视心理教育,因此,使得学生的心理和个性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群体生活和交际在大学阶段已经成为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点之一,而个性的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交际和集体生活的摩擦。在大学生活中,那些性格孤僻、斤斤计较以及贪恋虚荣等个性缺陷的性格相比那些个性开朗以及内心阳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2.2 自我逃避 大学生缺乏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自主性是由于目前教育体制存在的缺陷造成的,由于很多学生不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从而在现实中使得他们的梦想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懈怠和逃避的现象,这除了阻碍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外,还是得学生缺乏长远的规划而失去了人生和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在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容易自暴自弃以及感情变得十分脆弱,长期下去就会产生逃避学习和人生的心理。2.3 求职就业问题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展,从而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难的现象。由于很多客观原因造成了今天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就业压力日益加重,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局面,由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从而对自我和人生产生怀疑,从而变得消极而怨天尤人。3 疏导大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3.1 学校有效合理的疏导3.1.1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优化心理素质,更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和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都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咨询,除了能够减轻学生内心矛盾和冲突以及排解心中忧难和开发身心潜能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以及把握自己,最终更好的适应外界的环境。随着近些年以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从而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3.1.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以及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校风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团结友爱等良好的校风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优化的作用,除了有利于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外,还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帮助。由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为了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以及宽松的环境,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以及学术活动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这有利于学生加深自我认识并能够充分发展个性以及改善自己的适应能力。3.2 大学生自身心理疏导3.2.1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科学研究证明,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规律的生活、科学用脑、少饮酒不吸烟、劳逸结合以及讲究卫生等都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由于大学生学习负担重以及心理压力大,因此,必须科学的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以及休息,才能长期有效地保持学习效率。勤用脑、合理用脑以及适时用脑以及避免用脑过渡引起的神经衰弱,从而保持思维和记忆力的能力即科学用脑。3.2.2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以及锻炼意志品质和改善适应能力等都是自我调理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3.2.3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除了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外,还能够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当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培养多种兴趣以及发展业余爱好,从而振奋精神、缓解紧张,最终发挥自己的潜能并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不仅能够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心理保健,因此,只有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当代大学生只有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才能为国家的富强更好的奉献自己的青春。参考文献:[1]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四川大学出版社.[2]苏巧荣,苏林雁.大学生心理辅导[M].浙江大学出版社.[3]王贵林,陈洵.心理学教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简介:梁明(1980-),男,甘肃兰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