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心脏肥大反应伤害心脏吗?

高原反应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吗?_百度知道
高原反应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吗?
听说缺氧会对大脑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害,高原反应不就是缺氧吗?那高原反应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吗?
别光说“不会”这俩字啊,解释一下内在的原理啊,难道“缺氧会对大脑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害”这句话不对吗?
提问者采纳
氧气稀薄的环境、呕吐等症状,提示人体处于缺氧状态。  大部分人出现高原反应后  缺氧对大脑的不可逆损害有个程度问题,我们平时所说的缺氧导致大脑的损害不可逆,常常会发生生命危险,发生脑水肿情况。  高原反应的原因是高原大气压低于平原地带,时间过久确实会是部分病人病情继续恶化,不能再缺氧了,头晕,一个常年生活在平原地带的健康人,若没有吸氧等有效救治措施,这样的情况下,发出的一种警报机制,慢慢的大脑会调整过来自动适应空气稀薄的情况,临时处于高原,有两个必要的情况第一是彻底切断氧供,第二是彻底缺氧达到一定的时间,大脑组织细胞才会发生大面积死亡、乏力,表现为,只要休息好,空气中氧含量低于平原地带,这时大脑组织细胞的状况并没有发生大面积死亡,大脑得不到平时的供氧水平,这时候开始的损害才是不可逆的,再 继续缺氧就会发生损害了。  在发生严重高原反应后,并不会造成实质性的脑损害,只是比较低而已,但这时候并不是彻底的切断氧源,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只是发出警报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高原反应有的人只会恶心呕吐而已,更不用说不可逆的损害了?这都是常识了不会的,还怎么逆转让他活过来,试问你憋气能憋多久。,不会有别的什么反应。缺氧主要是指由於人体组织器官生理性老化导致的供氧不足。只是有一些疾病的人要避免高原反应而已,担心过多了,还怪回答问题的,大脑超过5分钟缺氧就已经脑死亡了,心脏病什么的,比如高血压,就跟晕车晕船一样。自己问题开始就没说清楚
缺氧反应要看时间,如果是在短时间内就恢复是没有影响的,但是时间长了,会导致大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的。
不会,很多运动员都去高原训练,可以提高红细胞含量和红细胞带氧量,普通人只是暂时不适,很快就好了
不会,只是身体适应不了而已。
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原反应后遗症症状是什么?
高原反应后遗症症状是什么?
09-10-13 &
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的低氧环境本适应前所发生的一种反应,一般仅表现为生理功能的改变,很少引起脏器的器质性改变。急性高原反应对于急速进入高原的人来说,较易发生。经短期休息,对症治疗,症状在l--2周内可逐渐减轻或消失。极少数人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即转为慢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反应亦属功能性,一般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反应症状较重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或平原后,症状可迅速消失。因此,不管是急性高原反应还是慢性高原反应,一般都不会留下后遗症。    高原病能否留下后遗症,要具体分析。高原肺水肿只要及时诊断处理,不会出现后遗症,且治愈后绝大多数人能继续在高原工作。高原血压异常者返回平原后无需治疗血压即可恢复正常,亦不会出现后遗症。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昏迷等症,多数能获痊愈且不留后遗症。但重症高原心脏病患者转低地后,病情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然而部分患者心脏扩大却不易恢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原心脏病、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时,则会遗留心功能减退、脑功能减退、肢体及语言障碍等后遗症;个别高原昏迷重症病例,由于脑细胞损害较重或发生脑出血,治愈后可遗留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有哪些症状?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 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   2、如何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到达西藏后服用)、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时服用有一定的疗效)等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如果您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您也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3、到达西藏后有高原反应我怎么办?   西藏一般宾馆或有一定规模的城镇都有医院或卫生院,轻微的高原反应建议通过自我调节来适应它,严重的可以看医生。出现高原反应后,应多休息,少活动,坚持进食,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   严重的高原反应,比如出现:浮肿、肺水肿、重感冒等症状,建议一定到医院输液、吸氧等治疗,并尽快离开高原,在拉萨比较方便,每天都有进出拉萨的航班,可乘航班离开,一般高原反应一进飞机或一到平原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并且无任何后遗症。   4、进藏身体有何要求?哪些病人不宜进藏?是否要体检吗?需要锻炼身体吗?   进藏除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外,对于健康的身体并无特殊要求,有严重呼吸气管、心脏、心血管、精神方面疾病的人不宜进藏,因此,对于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炎、糖尿病、感冒的患者限制进藏。建议您在进藏前对身体做一次心肺方面的检查,确认是否患有以上几种严重疾病。另外,在进藏前不要刻意的锻炼身体,如果您在平时一直坚持锻炼,在赴藏前半个月也应停下来,因为通过锻炼后的身体,耗氧量增大,增加了在西藏时心脏的负担,反而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5、感冒为什么不能去西藏?在西藏感冒怎么办?   感冒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被破坏,抗病能力减弱,又增加自身的抵抗能力负荷,带着严重的感冒进藏极易转为其他高原病,特别是肺水肿,一种特别危险的高原疾病,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有生命危险。感冒患者,建议您在出发前将感冒治好后才进藏,不要带感冒病菌进藏。   在西藏感冒,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因在高原已经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身体基本上都调整过来了,及时治疗即可,而且,西藏的医生治疗感冒都非常有经验。随身带一些感冒药,一旦有感冒征兆,自己服用一些常用感冒药品,一般1-2天症状即可消失。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 如何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时服用有一定的疗效)等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如果您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您也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重的高原反应,比如出现:浮肿、肺水肿、重感冒等症状,建议一定到医院输液、吸氧等治疗,并尽快离开高原,在拉萨比较方便,每天都有进出拉萨的航班,可乘航班离开,一般高原反应一进飞机或一到平原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并且无任何后遗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最好买点抗高原反应的药。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你好,青海省约有60%的面积海拔在4000米以上,米面积占25%,海拔3000米以下面积只占15%。因此赴青海高原旅游者,作必要的医疗保健和生...
测不了的,增加体能锻炼才是。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高原心脏病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高原性心脏病已经自动替换为高原心脏病,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目录1 拼音gāo yuán xīn zāng bìng 2 英文参考HAHD 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3 概述()(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是指正常人从低海拔地区移居高原后或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由于机体慢性缺氧,使肺收缩、管壁肌层增厚、阻力增加,并产生以及缺氧,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厚和的一种病。当机体进入高原后,机体对高原的存在着,发病率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以移居高原的汉族及妇女移居高原后所生的小孩发病率较高。高原心脏病常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最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它是慢性的另一种类型。可分为小儿和成人高原性心脏病。
1955年吴氏等报道我国首例小儿高原心脏病,1966年吴氏报道了成人高原心脏病。在国外,有些学者把它称之为“高原或高原肺”,被认为是对高原低氧的一种的,不承认它是一种疾病;另有些人将其归为慢性的一个型。因此,目前对本病的命名和定义虽国内已基本趋于统一,但国际上尚未取得一致。
高原心脏病易在3500m以上高原,多为慢性经过,个别初进高原者特别是可以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国外称亚(subacute& mountian sickness)。急性或亚急性患病者,以显著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右心室扩大和性右心衰竭为特征,而慢性患病者以右心室后负荷过重所致的右室肥厚为主的多脏器损害。
高原心脏病可并发、,合并右心衰竭。
目前对高原心脏病尚无诊断,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高原心脏病一旦出现心力衰竭,诊断并不困难。
高原心脏病病人除低氧的个体差异外,劳累、寒冷及呼吸道常为诱发因素。为高原心脏病的首要治疗措施,要早期、充分,好转后应继续吸氧一段时间。有心力衰竭者宜选用强心剂,可选用()、等。并可合用(),()或()。肺动脉高压是发生高原心脏病的关键,但通过降压,并不令人满意。可酌情选用或等。对合并增多症和肺的高原心脏病,可使用抗凝和抗聚集药物。可降低机体和通,对严重缺氧、顽固性心衰、并发肺水肿的高原心脏病患者均宜使用。在高原因低氧、寒冷、等特殊环境,高原心脏病病人极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故如何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呼吸道感染显得十分重要。防治感染依病情可酌情选用广谱或一般。补充各种,纠正和等合并症。对病程长、有反复发作、在高原上治疗效果不佳或有心脏明显扩大,有明显肺动脉高压和心严重不全者,可考虑转至平原或较低海拔处治疗,不宜重上高原。
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高原心脏病一般预后尚好,小儿和老年人有合并症者预后不良。
在进入高原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防治可能诱发高原心脏病的因素,尤其要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进入高原前3服用20mg,3次/d或0.25g,3次/d,可降低高原心脏病的发病率。进入高原的初期要休息,防止过劳,必要时可卧床休息或吸氧。
4 疾病名称高原心脏病5 英文名称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6 别名高心病;高原性心脏病7 分类一呼吸科 & 高原与高山病 & 慢性高原病7.1 ICD号J98.8
8 分类二管内科 & 其他心脏病8.1 ICD号I52.8﹡9 流行病学1955年吴氏等报道我国首例小儿高原性心脏病,1966年吴氏报道了成人高原性心脏病。在国外,有些学者把它称之为“高原肺动脉高压症或高原肺高血压”,被认为是人体对高原低氧的一种病理生理学的反应,不承认它是一种独立疾病;另有些人将其归为慢性肺心病的一个变异型。因此,目前对高原心脏病的命名和定义虽国内已基本趋于统一,但国际上尚未取得一致。青海省高原所经调查,移居者的患病率为海拔<3000m为0.07%,m为0.71%,m为1.71%;世居者仅为0.24%。儿童患病率明显高于成年人。青海省儿童对13年住院的统计,高心病占同时期儿科心脏病住院总人数的42.6%,且绝大多数在两岁以内发病,占89.5%;男女之比为2∶1。
高原心脏病是海拔3000m 以上高原地区的一种常见病。由于本病的发病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故各地报道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一般汉族移居至高原及平原地区的妇女移居高原后所生的小孩发病率较高。因为海拔愈高,气压愈低,也低,机体因缺氧及对高原的不适应或其他因素,产生各种不同的高原性,包括高原心脏病、高原性肺水肿、高原性异常症等。10 病因高原心脏病多发生于平原移居高原或由中度海拔到更高海拔处的居民,其发病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本症除低氧个体差异外,劳累、寒冷、呼吸道感染常为诱发因素。
缺氧是高原心脏病的致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高原缺氧引起红细胞增多、黏滞度增加、总血容量和肺血容量增多以及缺氧对心肌的直接损害等是致病因素。受凉、吸烟、过度劳累、是高原心脏病的诱发因素。11 发病机制高原心脏病主要由慢性缺氧引起的右心功能受损。左心室是否亦受累,或受累程度如何尚不清楚。低压低氧是发生高心病的,而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小壁的增厚或(remodeling)是发制的中心环节或基本特征。
11.1 肺动脉高压经临床和的研究,慢性高原病特别是高原心脏病的肺动脉压有异常升高。Hultgren在秘鲁(4206m)报告16例Monge病血流的变化,平均肺动脉压为44.47mmHg,平均肺血管阻力为531sce-cm2;杨氏等在青海(3950m)报告,的肺动脉平均压为30.7mmHg。长期持久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后负荷逐渐加重,并发生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当病程继续发展,心脏储备力进一步减退;同时缺氧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降低,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关于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的机制,虽进行了许多研究,确切的机制尚未清楚。目前较公认的看法是:11.1.1 (1)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肺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控制和调节具有独特的。肺血管是分泌和合成血管活性物质的重要场所,可合成并释放具有舒缩血管作用的两类物质,从而对血管张力有重要调控作用。在舒张血管方面最重要的是(prostaglandin,PG)和(nitric oxide,NO),亦称内皮舒张因子(endothelium relaxing factor,EDRF);而在收缩血管方面有(endothelin,ET)和(angiotensinⅡ)。
PG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类和中,其肺组织中含量最高。前列腺素在PG合成酶(prostacyclin syhthetase,PGI3)的作用下转化为PGE2、PGF2、PGD2、PGI2以及血栓素A2(TXA2),TXB2等。PG的生理功能十分复杂,可参与多种组织的生理过程,但它的作用是有选择性的。PG及其前体、中间产物和对肺血管有很强的舒缩,其中PGI2和TXA2在血液中维持对肺循环的调节起重要作用。PGI2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合成,具有舒张肺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等作用。而TXA2由血小板合成,其作用与PGI2正。研究证实,缺氧使血液中6-酮-PGF1α(PGFlα的)的含量降低,而TXB2(TXA2的降解产物)增高。厉之瑞测定了平原和高原健康人6-酮-PGF1α和TXB2的含量,发现高原组6-酮PGF1α显著增高,而TXB2减少,T/P比值增大,比平原人高2倍。提示高原缺氧可能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使PGI2的合成减少,而TXA2的释放增多。最近,Geraci(1999)等用特异表面活性物载脂蛋白-C小鼠的、即转基因(Tg+)和未转基因(Tg-)小鼠,暴露于模拟5180m海拔5周时,发现Tg+鼠血浆6-酮PGF1α含量比Tg-鼠高两倍,而且肺动脉压正常,在上无明显变化,而Tg-鼠发生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壁增厚。说明转基因可增加PGIS 合成,促使血液中PGI2的含量增多,从而抵抗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和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防止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的重建。近来,有人使用PGIS转和其他血管性疾病得到良好的效果。
ET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人体有3种ET,即ET-1、ET-2和ET-3。其中ET-1是公认的最强肺血管收缩剂,由21个组成的。近代研究表明,无论急性或慢性缺氧均可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ET,从而使肺血管强烈收缩。血浆ET-1浓度的增高与组织缺氧程度有关。Goerre等对正常人从海平面快速到达4559 m高原时,血浆ET-1浓度比平原增加两倍,并且ET-1的增加与PaO2呈负(r=-0.45,P<0.01),而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r=0.52,P<0.02)。另有报道,当大鼠暴露于10%的氧中40min时血浆ET-1浓度达到高峰,而暴露5%的氧中10min内就到峰值。缺氧除了ET-1的增加外,血浆心钠(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和血管加压(arginine vasopressin,AVP)含量也同时明显增高,提示这些多肽类物质虽各有十分不同的生理作用,但对调节肺循环方面有内在的相互联系。有人认为,AVP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1;而血浆中ET-1的增加可促使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和右心房的牵扯,从而使ANP分泌和释放,因此ET-1是ANP释放的因子之一。高原居民,特别是病人ANP的含量显著升高。ANP可扩张血管,减少,阻止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在慢性缺氧下,ET-1可促使肺小动脉平滑肌增殖肥厚,从而进一步增高肺动脉压。另外,和高红症病人的(angiotensin invertase,ACE)的含量比高原正常人高3~4倍,说明急慢性缺氧可促使肺血管内皮细胞合成ACE,并加速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及降解舒血管物质而使肺血管收缩。11.1.2 (2)细胞膜离子通道作用已知通透性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离子跨膜电位,对肺血管舒缩起重要作用。体内血氧分分压的高低可调节离子通道的活性;离子的变化对肺血管各有不同的作用,如细胞内K+浓度增加可舒张血管;而2浓度的增加能收缩血管。细胞外K+和Ca2在平滑肌细胞膜上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低氧可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的K+内流,细胞膜去极化及Ca2流加速,致使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从而促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肺动脉压增高。抑制Ca2内流的钙()可有效地治疗肺动脉高压,说明Ca2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一定关系。11.2 肺血管结构重建肺血管重建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证实,长期严重缺氧使肺血管出现形态学的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肺小动脉中层肥厚及无平滑肌的细小动脉(直径<100μm)肌性化。低氧性血管收缩是导致肺小动脉肌化的初始机制;肌层增厚可进一步促进肺小动脉的阻力增加,收缩力增强,使肺动脉压力更为增高。李氏等在高心病尸检中发现,肺小动脉壁明显增厚,尤其是中层平滑肌增加,血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之百分比增大。另外,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呈圆形向管腔突出,或与管壁呈垂直排列。有人发现,移居高原的鼠肺小动脉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27.2%,而土生高原仅占9.2%,血管壁的增厚与肺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r=0.769)。肺血管的重建亦常发生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心肺疾病等,但形态学的改变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单纯缺氧所致的高心病,如肺血管壁的增厚主要以内膜增殖和化为主。慢性性缺氧所致的肺血管重建主要表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的增殖或游走(proliferation or migration),但它的机制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理论。现已知乙松弛动脉环依赖于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说明内皮细胞与邻近的平滑肌间有密切的关系。有人认为,缺氧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减少内源性血管扩张剂(PGI2,NO等)的合成,并释放某些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厚。这些因子包括ET-1,ACE,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等。生长因子是指一些多肽类糖蛋白,这些因子被特定的细胞合成并释放后,给邻近的细胞以信号使之进行或表型(phenotype)改变。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细胞的趋化、分裂、吞噬和降解等改变细胞的,如细胞的骨架排列,细胞和收缩性,从而使细胞增殖和蛋白的生成等。现将直接与肺血管重建有关的生长因子做一简要介绍。11.2.1 (1)VEGF参与缺氧性肺血管重建VEGF可由肺泡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它有两个特异性,即Flk-1和Flt-1,存在于内皮细胞中。VEGF的活性需依赖于HlF-1,慢性缺氧使HlF-l的合成增加,进而促使VEGF的基因转录,加速VEGF的合成并释放。笔者用染色,肺心病病人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VEGF-Flt出现阳性,而且血管壁越厚,免疫反应就越强。Tuder和Christon分别发现,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中,VEGF-Flk受体明显增高,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的VEGF-Flt-1呈性,提示VEGF可参与缺氧性肺血管重建过程。11.2.2 (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的生长因子。TGF有3种类型:TGF-β1、TGF-β2和TGF-β3;TGF-β1为量25KD的二聚体。它存在于血小板,肺脏等多种组织中;对肺血管平滑肌、血管内膜及肺间质等有较强的增殖及纤维化作用。移居高原大白鼠肺小动脉和周围的,巨噬细胞和对抗TGF-β1呈强阳性,而在高原鼠兔未发现此种反应。另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病人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对TGF-β1也出现阳性。TGF-β1可能由多种细胞分泌,如、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等,它的活性依赖其他的存在。11.2.3 (3)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早期的研究证实,低体的大鼠肺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密度增加,并出现脱颗粒,被认为肥大细胞释放某些介质,如等使肺血管收缩。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技术的发展,发现肥大细胞除了释放舒缩血管介质外,还合成和释放很多生长因子,其中Tryptase和chymase(胃促)是目前大家熟悉的肥大细胞分泌的多肽生长因子。Tryptase于1981年首次从人体肺组织肥大细胞中提纯的,分子量为110~140KD,是一种子复合物。病人和吸烟者的肺泡灌中Tryptase的含量极高。最近肺组织发现,Tryptase能刺激新的血管,认为它是一种新发现的血管新生因子。有人应用染色,发现移居高原大白鼠肺小动脉周围肥大细胞Tryptase出现强阳性,而高原鼠兔未见任何阳性反应。还发现,施肺减容手术(lung-volume reduction surgery)的慢性和肺心病病人肺血管,小周围和肺间质中肥大细胞的密度增加,Tryptase的免疫反应亦呈阳性,肺小动脉周围肥大细胞的密度与血管壁的厚度呈正相关(r=0.87)。Heath等发现在玻利维亚世居高原人肺组织中,特别是管壁增厚的小动脉周围有大量的肥大细胞堆积,并提出肥大细胞对血管重建的作用似乎比缩血管的作用更重要。
高原心脏病尸检病理报道极少,国外文献只报道5例,其的主要特点是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右心房、右心室扩张肥厚,右心室重量占全心67%(正常为30%),肺小动脉中层增厚,部分病人血管内膜纤维化,中小肺动脉广泛阻塞性、充血肿胀。国内西藏学者报告了20例成人和57例小儿高心病尸检,发现心脏的改变与国外报告相同。光镜下可见心肌特别是右室肌和右心室壁有严重、、钙盐沉积及形成。电镜下见、破坏、肿胀空化,有的可见颗粒,扩张和颗粒减少等。肺血管的改变,表现在肺小动脉中层肥厚及无平滑肌的细小动脉(直径<100μm)肌性化。血管壁增厚除了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内膜和外层纤维组织亦出现增生;有的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突向管腔致使血管腔变窄甚至阻塞。
压力随着海拔的高度升高而降低,氧分压也发生相应的改变,高原的氧分压明显低于平原地区。缺氧是高原心脏病的致病因子,机体由于慢性缺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继而导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是高原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环节。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肺循环流量+左心房压力。高原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以往认为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负荷加重所致。目前认为高原心脏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肺血管阻力增加使心脏压力负荷增加;缺氧引起红细胞及血容量增加,血液黏滞度增加,使心脏容量负荷增加;长期缺氧对心肌及的直接影响。三者又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也可侧重一项或两项起主要作用,故临床可表现各种症状。现简要分述如下。11.3 肺血管阻力增加缺氧是引起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关于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大致与下列三种因素有关:
(1)自主的作用:用α受体阻滞药可减弱由缺氧所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反应,而用β受体阻滞药则可增强此血管的收缩反应,似可证明作用的存在,但更多的试验未能证明交感神经有直接作用。
(2)生物活性物质:缺氧时肺小动脉周围之肥大细胞有脱颗粒现象,这意味着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与此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组织胺、前列腺素及血管紧张素等。
(3)缺氧对肺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缺氧可能通过增加肌膜对Ca2+的通透性,使Ca2+内流增多,加强了-收缩耦联过程,从而引起血管收缩。缺氧不仅使肺血管有功能上的改变,而且还引起其器质性改变,特别是长期缺氧,可引起肺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如再加上血管收缩,管腔内径缩小更明显,因而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压力负荷加重。11.4 心脏容量负荷增加长期缺氧刺激造血系统,使红细胞增多,血液黏滞度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而且红细胞有改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这样使血流缓慢,又为肺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使肺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引起右室肥厚。另外,红细胞的增多,不仅增加血液黏滞度,同时也增加了,正常肺血管具有很大的扩张,即使增加2&倍,肺动脉压力可无多大变化,然而在高原下,肺血管在痉挛的基础上,肺血流量的增加,也成为促使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一个因素。11.5 缺氧对心肌的作用高原地区的大气中氧分压低,机体内动脉下降,动脉血氧分压也降低,尽管心脏的血流是充足的,但仍可因为血氧饱和度的明显下降而发生缺氧,缺氧对机量影响最大,而心肌功能的正常,必须有足够的供应,在缺氧条件下,心肌的有氧代谢下降,无氧增强,心肌对的摄取增加,对的摄取下降,并且心肌对糖及脂质的有氧化过程减弱,过程受阻,而无氧酵解所产生的能量较有氧氧化过程少得多,因此心肌产能明显减少,(&及)减少,心肌的能量供应不足,致使心肌收缩功能及泵功能减退。另外,高原低氧环境对心肌结构也有影响,急性缺氧时,心肌细胞内线粒体合成率暂时升高,线粒体数目增多;长期缺氧时,部分线粒体嵴变平,苍白、溶解、凝固和髓鞘样变,以致线粒体破坏、坏死,心肌供能进一步减少,缺氧还使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心肌间质,直接影响心室收缩力。还有作者认为,在低氧血症时,由于能量供应不足,使除极的斜率降低,纤维自发性的转慢,同时也降低窦房结及房室结的,使心脏传导系统的兴奋及传导过程发生改变,而导致。近年报道,高原心脏病不仅影响右心,而且还累及左心。11.6 一氧化氮与缺氧一氧化氮(NO)与缺氧的关系以及在缺氧环境NO产生不足所致的疾病近年来已备受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慢性缺氧大鼠离体动脉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减弱甚至完全丧失。缺氧抑制内皮细胞NOs的表达,从而抑制NO的产生和释放,内源性NO代谢障碍——NO释放抑制,是缺氧患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缺氧越严重,NO合成释放量越少,NO的缺少与肺动脉增厚程度相关。NO既兼有第二信使和的,又是效应分子,因而有介导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细胞和免疫调节作用等。NO在调节和支气管的舒缩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吸入NO&使肺部血管及迅速改善了肺部的和,为改善急性高原病患者的全身状况起到了很好的疗效。综上所述,高原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可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低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及硬化,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继而肥厚扩张,甚至右心衰竭;二是低氧直接对心肌的影响。两个环节可能同时起作用,也可能相互影响。前者可能是以右心改变为主的高原心脏病的早期表现;后者也可能是以左心改变为主的高原性心脏病的早期表现,是否还有其他的发病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11.7 心脏明显增大重量增加,有的可达500g以上,左右心室均有肥厚及扩张,心腔内充满大量块,常有附壁血栓。光镜下改变,本病的病理改变基本属缺血、缺氧的非特异性改变:
①心肌细胞混浊肿胀是心肌缺氧性改变中最早表现的一种变性;
②变性也较常见,SudanⅢ染色可见肌纤维布色颗粒,纵横排列整齐,均匀;
③在心室壁或的心肌细胞有空泡变性;
④心肌断裂,多见于急性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致死的病例;
⑤肌溶性坏死,肌纤维内呈现多少不等之肌原纤维消失区;
⑥心肌坏死后,其能力极差,一般均以瘢痕而告终。成人高原心脏病的改变复杂,可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表现常因心脏改变及病理生理不同而异。如以肺动脉高压为主者,表现右心负荷增加及右;伴高血压者,增加,左心负荷加重,心脏改变类似于,表现为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伴红细胞增多症者,心脏负荷进一步加重,全心扩大,心腔内充满大量凝血块,且有附壁血栓形成,严重影响心功能。一般而言,急性缺氧,严重者可死于急性心衰,但心肌改变不一定明显,慢性缺氧心肌改变以上述组织学改变明显,右和(或)左心功能不全相继或同时存在,最终死于。12 高原心脏病的临床表现12.1 症状小儿与成人高原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小儿发病较早,病程进展快,而成人起病缓慢,出现症状较晚。小儿早期症状为不安、不眠、食欲不振、、发绀、,继而出现萎靡、呼吸急促、加快、发绀加重、水肿、尿少、道功能紊乱;若有呼吸道感染,则升高,咳嗽剧增,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成人发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早期仅有慢性高原反应及轻度肺动脉高压的表现,如、疲乏无力、紊乱、食欲不振等。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呼吸困难、颈充盈、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12.2 体征一般较差,呼吸急促、扇动、口唇发绀明显、心率增快、心界扩大;多数高原心脏病患儿于心前区或三尖瓣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或分裂。肺部可有干湿性啰音,与肺部感染有关。当出现右心衰竭时,肝脏肿大、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肺部感染严重者常合并有肺水肿。成常有代偿性肺气肿体征,部分高原心脏病病人有,口唇、床发绀,血压多为正常;心界轻度扩大,心率加快,少数病人心动过缓,心尖部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个别病人出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分裂。右心功能不全者可有肝脏肿大,常有压痛、下肢水肿。12.3 急性高原心脏病多发生于移居高原或在高原出生的小儿(其父母为移居者),3岁以内的乳发病率最高。发病时间最常见于进入高原后10天~1年内者,呼吸道感染及常为其诱因。临床症状小儿及成人有所不同,小儿发病年龄较早,病情进展快,多数为右心衰表现,初起时夜啼不眠、烦躁不安、食欲不振、腹泻、咳嗽等,继而精神委靡、颜面苍黄、呼吸困难,常有、唇绀、消化道功能紊乱,有些出现发作性,最终出现右心衰、、尿少、水肿等。年长儿表现类似成人。成人起病较小儿缓慢,常发生于初入高原的过程中或到达高原后内发病,尤多见于突然从平原到高原者,常因呼吸道感染或体力活动后诱发,出现心悸、、咳嗽、呼吸困难,水肿等,与小儿相比,左心衰症状较为明显,严重者因可突然死亡,常因急性心肌缺氧所致。体征:心脏可向一侧或两侧扩大,心前区闻及1/6~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可伴分裂,血压降低,两肺可有散在湿啰音,肝脏肿大等。示右心肥厚伴。12.4 慢性高原心脏病此型高原心脏病多见于移居高原多年的成人,常合并有红细胞增多症和(或)高原性高血压。其病理基础主要是慢性缺氧,临床主要表现分两个阶段:
(1)心功能代偿期:高原心脏病患者可以长期耐受,无任何自觉症状和体征,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出现心力衰竭,如过度疲劳、感染、精神紧张,或由高原转往更高的海拔地区,或由平原重返高原等等,多数高原心脏病病人心脏有轻度扩大,心尖部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肺部少许湿啰音,平时可无明显症状,间或可出现头痛、胸闷、心前区不适、心悸、气促、疲乏无力等。
(2)心功能失代偿期: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如伴红细胞增多症,发绀将更明显,继之出现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2/6~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个别病人还可出现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或伴分裂,两肺闻及干、湿啰音,肝脏增大,下肢水肿,杵状指发生较少,部分高原心脏病病人可并发化道、血栓或。13 高原心脏病的并发症高原心脏病可并发肺部感染、肺水肿,合并右心衰竭。
急性高原心脏病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继而出现右心衰竭等表现;慢性高原心脏病可有高血压、右心衰等并发症。14 实验室检查14.1 血常规血液中异常升高,一般多在0.6×1012/L&以上,常超过200g/L,多在0.60以上。基本正常。
Velarde在秘鲁(3850m)报告了72例高原心脏病,平均血红蛋白为235g/L,血细胞比容71%。
我国对高原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是:血红蛋白>200g/L,血细胞比容>65%和红细胞数>6.5×1012/L。白细胞总数及均正常范围,血小板与同海拔高度健康人相同。主要特点为红系统增生旺盛,红系占有核细胞的33.3%,以中、晚幼红细胞为明显。粒细胞及巨核统无明显变化。14.2 尿常规可出现少量蛋白,红细胞也可见。14.3 肝功能可出现肝功能损害,升高。14.4 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因海拔高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如海拔在3658m&处测定正常人为90.27%,而成人患者为84.26%。表现为显著的低氧血症。PaO2降低。PaCO2增高。A-aDO2增高。14.5 pH值酸碱度()测定高红症病人pH降低。相对性高碳酸血症。15 辅助检查15.1 X线检查高原心脏病的表现,主要为肺动脉段凸出,有的可呈动圆锥状脉瘤样隆突,搏动增强,右肺下动脉干扩张,也有中心肺动脉扩张而外周分支突然变细,故呈截断现象或呈残根状改变。多数病人肺血增多和肺可同时存在,有的病例影扩大,肺纹增多、增粗或呈网状。心脏扩大者占66.3%~95%,主要以右心为主,右心房和(或)右心室增大,心脏呈二尖瓣型,心尖上翘或圆凸,右下肺动脉外径增宽。也有以右心为主的全心扩大,单纯左心增大者甚少。小儿常呈球形,搏动减弱。影多增宽。高心病X线诊断标准: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7mm,右肺下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内径比值>1.10。15.2 心电图主要特征为电轴右偏,极度顺钟向转动(V5R/S≤1),肺型P波或尖峰形P波,右心室肥厚伴劳损及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仅少数病例显示P-R及Q-T间隙延长和双侧心室肥厚。右室肥厚与肺动脉高压呈正相关。少数病人有SⅠ、SⅡ、SⅢ图形,反映右室肥厚,电轴左偏者少见,少数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或左室占优势,心前区导联&段下移和T&波低平、双向及倒置。15.3 超声心动图特别是多普勒,是最的无性定量化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方法。主要为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受累的改变。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右心室流出道扩张,右心室内径增大,右心室流出道增宽而左房内径无明显变化,右室流出道与左房内径比值增大;右室前壁厚度也增加。肺动脉高压常用指标为肺动脉瓣a波<2mm;B-C斜率增大,有报道高原心脏病组为(289.10±45.93)mm/s,而其对照组为(228.76±49.32)mm/s;RPEP(右室射血)延长及RPEI/RVET(右室射血时间)比值增加,这些指标较有意义,可支持高原心脏病诊断。高原医学会制订的高原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是:右室流出道>33mm,右室舒张内径>23mm。15.4 心导管检查测定肺动脉压力明显增高,且肺动脉压升高与患者年龄呈反比而与海拔高度及缺氧程度呈正比关系。因而年龄越小,居住海拔高度越高的小儿发病率较高。15.5 肺功能检查最大中段呼气流速临床上有时高心病与肺心病较易混淆,前者是慢性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损伤性疾病,而后者是由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所致的阻塞性疾病,故肺功能对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高心病病人仅轻度小气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用力呼段流量(FEF25%~75%)、闭合气量(CV/VC%)等降低。16 诊断目前对高原心脏病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高原心脏病一旦出现心力衰竭,诊断并不困难。以下几项可供诊断参考:16.1 病史一般在海拔3500m以上移居者易发病,个别对缺氧易感的世居者亦可罹患。如能除外及其他原因心脏病时,应考虑高原心脏病。16.2 体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及右心衰竭。小儿有烦躁不安,夜啼不眠,呼吸困难,发绀,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成人有心悸,疲乏无力,咳嗽,呼吸困难,肺动脉第二音亢进或分裂,心界轻度扩大,心尖区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活动后发绀,重症高原心脏病者出现肝脏肿大,下肢水肿,尿少等。16.3 X线X线显示右心室流出道增宽&肺动脉圆锥突出,右下肺动脉第一分支增宽≥16mm,两侧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16.4 心电图心电图有右心室肥厚图形&电轴右偏,可伴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6.5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有肺动脉高压的表现。16.6 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25mmHg。16.7 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心血管病,特别是肺心病。16.8 移地治疗转至平原或低海拔处病情缓解,肺动脉压下降,心功能恢复正常。17 鉴别诊断17.1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本病少见,病情进行性加重,高原环境病情不缓解。17.2 先天性心脏病高原地区特别是的患病率很高,而且易与小儿高原心脏病混淆,但动脉导管未闭的收缩期杂音粗糙而传导,X线检查多有肺门舞蹈。17.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已将高原心脏病归属于肺心病中,可见两病极为,故在鉴别上较为困难。一般肺心病都有明显的慢性肺、胸疾患,如慢性咳嗽史、显著异常,红细胞增多者较高原心脏病少见,即使有红细胞增多,其程度也较高原性心脏病轻。高原心脏病一般都发生于移居高原者,不应有潴留,故无高碳酸血症表现,肺功能基本正常。若二者并存,则兼有两病的表现。17.4 冠心病与高原心脏病均可出现心前区,心脏扩大,尤其是高原心脏病左心受累的患者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则两病鉴别较困难,但冠心病患者常有易患因素(高血脂、高血压及等)及典型的发作史,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的表现,201Tl心肌灌注扫描和运动试验阳性,有条件者可做。17.5 风湿性心脏病一般具有的病史,心脏各瓣膜区有相应病变的典型杂音,超声心动图可显示瓣膜损害的特征性改变,此外结合X&线表现、各房室腔扩大等,鉴别不十分困难。17.6 病毒性心肌炎常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及心悸等症状,心电图有ST-T改变,故需与高原心脏病作鉴别。病毒性心肌炎可参考下列依据:
①近期有感染的前驱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发病后1~3周内出现心脏症状及体征;
②上述感染后1~3周内或发病同时现的各种心律失常;
③近期有明确心肌损害的证据,如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增高、心脏增大及心功能不全等;
④有阳毒学实验室证据;
⑤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肌损害。而高原心脏病一般表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18 高原心脏病的治疗18.1 一般治疗高原心脏病病人除低氧的个体差异外,劳累、寒冷及呼吸道感染常为诱发因素。
(1)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保证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适当的体育锻炼。心功能不全者和重症者应卧床休息。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调整饮食,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禁过量饮酒和吸烟。
(2)防治可能诱发高原心脏病的因素,进入高原前应控制上呼吸道感染。
(3)妇女前和分泌增多,引起钠、水潴留而诱发高原心脏病,故勿在进入高原。
(4)进入高原前3天服用螺内酯()20mg,3次/d&或乙酰唑胺0.25g,3次/d,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18.2 氧疗吸氧是纠正缺氧,提高血氧饱和饱和度,改善心功能的重要手段。氧气疗法为高原心脏病的首要治疗措施,要早期、充分,症状好转后应继续吸氧一段时间。给氧依病情采用鼻导管间断或持续低流量(1L/min)吸氧,一般不必应用高浓度给氧,以使血氧分压(PaO2)提高到50mmHg,血氧饱和度(SaO2)上升到85%以上为宜。18.3 强心及利尿有心力衰竭者宜选用强心剂,可选用毛花苷C(西地兰)、地高辛等。并可合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呋塞米(速尿)或依他尼酸(利尿酸钠)。
(1)制剂的应用:高原心脏病由于心肌缺氧严重,易发生洋地黄的毒,宜偏小,选用作用开始快,在体内代谢和也快的制剂,常用(,西地兰),待症状缓解后改用口服地高辛。
(2)剂:高原心脏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可引起红细胞增多,总血容量及肺血容量增多,利尿剂可迅速减容量,有效地缓解心衰的症状。对合并有红细胞增多的患者,大量利尿可使血液黏滞度增加,病情加重,应予注意。一般先口服利尿剂,以免利尿过快过多,无效或有急性左心衰竭时才考虑肌注或静脉注射。大量利尿时要注意紊乱,并及时补充钾盐。常用的利尿剂有:
①噻嗪类利尿剂:常用氢氯噻嗪(双氢),利尿作用中等强度,常用剂量25~50mg,2次/d。
②襻利尿剂:利尿作用强。有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钠)及(,)等,其中以呋塞米(呋喃苯胺酸)最常用。口服20~40mg,2~3次/d,重度心衰可静脉注射。
③保钾利尿剂:有螺内酯(安体舒通)和,利尿作用弱,大多与上述利尿剂联用以加强利尿效果,防止。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不宜与()联用。18.4 降低肺动脉压肺动脉高压是发生高原心脏病的关键,但通过药物降压,并不令人满意。可酌情选用氨茶碱或酚妥拉明等。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高原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肺动脉压力升高,扩血管治疗可使肺动脉压力下降,降低右心室后负荷,心排血量增加。但扩血管药可影响动脉压,甚至使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应严密。此外,高原心脏病的晚期,大多数肺血管狭窄或闭塞,扩血管药不能降低肺循环阻力,此时更容易引起,故在疾病的早期使用血管扩张剂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高原心脏病患者在确定使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前,尽可能作右心导管检查以肺血管对药物的反应性。如果肺血管对血管扩张剂的反应良好,则疗效较佳。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以下几类:
①:该类药物能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钙通道而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肺动脉高压,使心输出量增加。常用10mg,3&次/d。可性地使心率加快,对心衰患者宜从小剂量开始。
②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与醛固酮的生成减少,外周血管扩张,阻力下降,可缓解心衰症状。常用制剂有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等。卡托普利12.5~25mg&口服,3&次/d。
③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和长效制剂等。硝普钠具有直接、均衡地扩张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作用,使和肺循环阻力下降。为避免,宜从小剂量开始,先以12.5μg/min&静滴,无效时每5~10min&增加5~10μg,直至出现疗效或副作用。该体动脉压下降比肺动脉压下降明显,作用时间短,故限制了其使用。硝酸甘油对静脉作用明显,使血管扩张,肺动脉压下降,常用量10~200μg/min,静滴。
④交感神经系统阻滞剂:如、酚妥拉明,可阻滞α能受体,使血管扩张,肺动脉及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⑤前列腺素:(PGE1)、E2(PGE2)和(,PGI2)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降低外周血管和肺循环阻力,使肺动脉压下降,心输出量增加。PGE1&剂量为0.01~0.02μg/(kg/min)静滴;PGI2&可以4~16ng/(kg/min)静滴。
⑥氨茶碱:有强心利尿和轻度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常用量0.125~0.25g加于10%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滴。18.5 抗凝治疗对合并红细胞增多症和肺血栓栓塞的高原心脏病患者,可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剂(warfarin)6mg口服,1次/d,要求较正常延长1.5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抵克力特)、()等。18.6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对严重缺氧、顽固性心衰、并发肺水肿的高原心脏病患者均宜使用。18.7 促进心肌能量代谢药物(FDP)、(ATP)、()和等,能改善心肌缺氧和能量供应,保护心肌细胞。18.8 抗生素在高原因低氧、寒冷、干燥等特殊环境,高原心脏病病人极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故如何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显得十分重要。防治感染依病情可酌情选用广谱或一般抗生素。18.9 支持疗法补充各种维生素,纠正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合并症。18.10 移地治疗对高原心脏病转至平原治疗的标准,尚无统一的意见。对病程长、有反复发作、在高原上治疗效果不佳或有心脏明显扩大,有明显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严重不全者,可考虑转至平原或较低海拔处治疗,不宜重上高原。19 预后采取措施,积极治疗,一般预后尚好,小儿和老年人有合并症者预后不良。
小儿高原心脏病预后比较严重,国873例资料,经治疗无效而死亡者131例,病死率为15%。死亡主要原因为严重的心力衰竭或合并重症。年龄越小、差者病死率高。有的晚期病例,虽转至平原治疗,但由于继发肺小动脉硬化及肺血管血栓形成所致的不可逆病变,仍难免死于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衰竭。非晚期病例,转至平原地区,经积极治疗后,多数临床症状很快改善,体征消失,X线随访,经20天治疗后心脏明显缩小,一般需3个月以上开始逐渐复原,有的需1~2年,这些病例均属肺血管改变尚处于功能期或器质性改变的早期阶段,尚可逆转,故必须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改变预后。
成人病例预后一般较好,经治疗或转至海拔较低地区处1~2年后症状及体征减轻或消失。但亦有病程迁延数年,严重影响劳动力,最终因心力衰竭,缺氧性脑病或并发感染死亡。成人高原心脏病起病及病程进展缓慢,尤其肺血管病成过程较长,故为预后较好原因之一。20 高原心脏病的预防1.在进入高原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防治可能诱发高原心脏病的因素,尤其要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
2.进入高原前3天可服用螺内酯20mg,3次/d或乙酰唑胺0.25g,3次/d,可降低高原心脏病的发病率。
3.进入高原的初期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劳,必要时可卧床休息或吸氧。21 相关药品氧、精氨酸、、、组胺、胰酶、地高辛、氢氯噻嗪、、呋塞米、依他尼酸、氨茶碱、、酚妥拉明、葡萄糖、螺内酯、乙酰唑胺、洋地黄、布美他尼、氨苯蝶啶、卡托普利、硝苯地平、依那普利、硝普钠、硝酸甘油、、哌唑嗪、酚妥拉明、肾上腺素、依前列醇、华法林、、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双嘧达莫、、细胞色素C22 相关检查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精氨酸、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氧分压、胰岛素、胰蛋白酶、丙氨酸、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骨髓粒细胞系统、标准碳酸氢盐、血氧饱和度、抗利尿激素、凝血酶原时间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高原心脏病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六 12:44:56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原心脏肥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