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位磨床斜度接圆弧20度,飞模时,铲鸡碰行位还有50个丝没到,要磨行位磨床斜度接圆弧多少

模具里面的行位行程及斜度怎么计算_百度知道
模具里面的行位行程及斜度怎么计算
com/zhidao/pic/item/3c6d55fbb2fb4316c97edcf7d3e4://e.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294c922a3901213fcfae7/3c6d55fbb2fb4316c97edcf7d3e4一般斜导柱倾斜的角度为20°://e.baidu.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ef6a3f6c2edda3cc0bb1b/3c6d55fbb2fb4316c97edcf7d3e4.hiphotos.baidu。<a href="http.hiphotos://e,采用三角函数的余弦函数进行计算.hiphotos.jpg" esrc="http.baidu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斜度与产品侧成型角度尽量一致,但夹角大于25度时,要注意设计结构行位行程是产品侧成型长度+5mm左右距离
通俗说看行位行程,理论上要可以依三角函数计算;
斜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行位设计技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行位设计技巧
上传于||文档简介
&&行&#8203;位&#8203;设&#8203;计&#8203;技&#8203;巧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请问一下如果我的斜度是15度,前模厚度是53mm,行位行程是5.0mm,那我的斜边要多长才可以,是怎么算法的
末路军团BN6
斜导柱长度=前模厚度除以cos15 + 抽芯行程除以sin15你自己算一下就知道是多长了
斜导柱长度=前模厚度除以cos15
抽芯行程除以sin15
你好,请问一下你的这条公式是;
53/0.966=54.9
5/0.259=19.3
54.9+19.3=74.2
如果斜边是12MM的,要不要加上12的一半
也就是;74.2+6=80.2
总长度是80.2对不对
你说的应该是直径12的斜导柱吧,
上面的公式是没有不考虑斜导柱末端的球形倒角的,也没有考虑行位上面斜导柱孔的孔口倒角的。但实际上做模具的时候上面两者都要倒角,如果你是做设计的话,要出一个准确的数值的话,你应该可以在软件里画图,直接查出数值的吧?
如果要考虑上面两个问题的话,其实也很简单,先说孔口倒角吧。你想一下,斜导柱即将离开孔的时候,与孔的接触是一个点吧?就一个点接触而已,且孔又是避空的。
所以,斜导柱长度准确算法还跟倒角的深度、孔避空的多少有关系,假设孔口倒角深度为a,斜导柱孔单边避空量为b,那么斜导柱的长度应该还要加上 a除以tan15,再加上b除以cos15 。倒角相当于行位高度变小了,前模的厚度增加了一样的。
再说斜导柱本身末端的球形倒角,为了斜导柱能更好的进入孔,我们一般都要倒角,其实倒角部分在开模具的时候也会参与拨动滑块运动的,你画个图就知道了,角度越大,越明显。设斜导柱角度为&,斜导柱的半径为c,且在斜导柱末端的倒角是理想的球形倒角的情况下,能够拨动滑块运动距离为2c(sin&/2)sin&,这个时候,跟你前面的 抽芯行程除以sin15 有重复了,就是说多算了一遍:抽芯行程-[2c(sin&/2)sin&]
所以公式应该是斜导柱长度=
前模厚度除以cos&
+ a除以tan15
+b除以cos15
+{抽芯行程-[2c(sin&/2)sin&]}除以cos&
+斜导柱半径
我不是做设计的,没办法给你画图解释了……
很复杂的,但是实际上做设计即是把数值作准了,钳工也不会按数来做,因为孔口倒角以及斜导柱末端的球形倒角是很难做准的,也没那个必要,所以我觉得简化一下就可以了,按照你上面自己说的就可以了,加上那个一半。这样做出来,抽芯的距离不会差很远的,因为孔口倒角跟斜导柱的倒角对抽芯距离虽然有影响,但是影响是很小的。再说你的抽芯距也有一定的安全距离的话,就不会有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模具的行位设计,有点难!
模具的行位设计,有点难!
常用行位机构类型&&& 对有侧向分型、抽芯的机构统称行位机构。行位机构类型较多,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各类行位结构的使用特点,常用行位机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前模行位机构&&&&&&&&&& (2)后模行位机构&&&&&& (3)内行位机构&&& (4)哈呋模机构(5)斜顶、摆杆机构&&&&&& (6)液压(气压)行位机构7.2 行位设计要求(1)行位机构的各组件应有合理的加工工艺性,尤其是成型部位。一般要求:a.尽量避免出现行位夹线。若不可避免,夹线位置应位于胶件不明显的位置,且夹线长度尽量短小,同时应尽量采用组合结构,使行位夹线部位与型腔可一起加工。 如图7.2.1a,7.2.1b所示。b.为了便于加工,成型部位与滑动部分尽量做成组合形式。如图7.2.2所示。(2)行位机构的组件及其装配部位应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 行位机构一般依据经验设计,也可进行简化计算(计算参阅第五章5.3节),为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一般情况采用:A.结构尺寸最大。在空间位置可满足的情况下,行位组件采用最大结构尺寸B .优化设计结构。例如以下几种情况1)对较长行位针末端定位,避免行位针弯曲,如图7.2.3&&&&&&&&&&&&&2)加大斜顶的断面尺寸,减小斜顶的导滑斜度,避免斜顶杆弯曲,如图7.2.4所示,在胶件结构空间“D”允许的情况下,加大顶的断面尺寸“a”“b”,尤其是尺寸“b”,同时,在满足侧抽芯的前提下,减小角度“A”,避免斜顶在侧向力的作用下杆部弯曲。3)改变铲鸡的结构,增强装配部位模具的强度。如图7.2.5a&,7.2.5b&,7.2.6a 7.2.6b所示。4)增加锁紧,提高铲鸡的强度。(请看以前的分析》(3)行位机构的运动应合理&&& 为了行位机构可以正常的工作,应保证在开、合模的过程中,行位机构不与其它结构部件发生干涉,且运动顺序合理可靠。通常应多考虑以下几点:A.采用前模行位时,应保证开模顺序。如图7.2.7,在开模时,应从A—A处首先分型,然后B—B处分型。B.采用液压(气压)行位机构时,行位的分型与复位顺序必须控制好,否则行位会碰坏。图7.2.8中,只有当锁紧块2离开行位后,行位机构才可以分型,合模前,行位机构须先行复位,合模后由锁紧块2锁紧行位。图7.2.9中,由于行位针穿过前模,须在开模前抽出行位针,合模后行位机构才可复位,由油缸压力锁紧行位。C.行位机构在合模时,防止与顶出机构发生干涉。&&& 当行位机构与顶出机构在开模方向上的投影重合时,应考虑采用先复位机构,让顶出机构先行复位。(复位机构参见第八章8.6)D.当驱动行位的斜导柱或斜滑板较长时,应增加导柱的长度。&&& 导柱长度L&D+15mm&如图7.2.10所示&&& 加长导柱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斜导柱或斜滑板导入行位机构的驱动位置之前,前后模已由导柱、导套完全导向,避免行位机构在合模的过程中碰坏。(4)保证足够的行位行程,以利于胶件脱模。&&& 行位行程一般取侧向孔位或凹凸深度加上0.5~2.0mm。斜顶、摆杆类取较小值,其它类型取较大值。但当用拼合模成型线圈骨架一类的胶件时,行程应大于侧凹的深度,如图7.2.11所示,行程S由下式计算。(5)行位导滑应平稳可靠,同时应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行位机构一般采用T型导滑槽形式进行导滑。图7.2.12所示为几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当行位机构完成侧分型、抽芯时,行位块留在导滑槽内的长度不小于全长的2/3。当模板大小不能满足最小配合长度时,可采用延长式导滑槽,如图7.2.13&&& 行位导滑面(即运动接触面及受力面)应有足够的硬度和润滑。一般来说,行位组件须热处理,其硬度应达到HRC40以上,导滑部分硬度应达到HRC52~56,导滑部分应加工油槽。&&& 在斜顶摆杆类的行位机构中,导滑面为配合斜顶摆杆的孔壁。为了减少导滑面磨损,实际配合面不应太长。同时,为了增加导滑面的硬度,局部应使用高硬度的镶件制作。如图7.2.14所示。(6)行位定位应可靠&&& 当行位机构终止分型或抽芯动作后,行位应停留在刚刚终止运动的位置,以保证合模时胜利复位,为此须设置可靠的定位装置,但斜顶、摆杆类的行位机构无需设置定位装置。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如图7.2.15a,7.2.15b,7.2.15c,7.2.15d所示。&&& 图7.2.15a)普遍使用,但因内置弹簧的限制,行距较小。&&& 图7.2.15b)适用于模具安装后,行位块位于上方或侧面和行距较大的行位,行位块位于上方时,弹簧力应为行位块自重的1.5倍以上。&&& 图7.2.15c)适用于模具安装后,行位块位位于侧面。&&& 图7.2.15d)适用于模具安装后,行位块位位于下方,利用行位自重停留在挡块上。(7)行位开启需由机械机构保证,避免单独采用弹簧的形式。&&& 图7.2.16a采用由弹簧单独提供开启动力,结构不合理。图7.2.16b主要由拉块“3”提供, 行位开启动力得到保证,结构合理。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请问模具行位行程计算法是怎样来计算的,还有斜度柱。要怎样才会计算出好的方法。请各位讲解。请详细解答,谢谢!
模具里行位等于到扣的长度加上2-5MM(根据产品的大小)的安全距离,计算公式是行程除以sin a (a是斜导柱的与开模方向夹角)等于斜导柱的长度,当然这里的斜导柱长度不是全长度,而是滑行的有效长度。其实就是三角函数。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佐藤琢磨一代碰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