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西蒙斯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

第10章所得税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10章所得税
上传于||文档简介
&&财​政​学
大小:1.3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
财政学硕士论文标签:
衡量个人所得税制度公平性的标准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2 衡量个人所得税制度公平性的标准
  2.1 税收公平原则的实质
  2.1.1 税收中的公平
  税收应以公平为本。在现代经济学看来,任何经济活动的目标都是追求公平与效率以及二者的最佳结合,税收也是如此。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古今中外税收的实践表明,税收公平与否往往是检验税制和税收政策好坏的标准。一般来说,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普遍征税通常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换言之,所有有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地依法纳税。这一税收公平准则最初是针对特权阶级如皇室、贵族在税收上享有的不合理豁免权确立的,后来征税演化为一视同仁,排除各类区别对待措施等更为全面的公平税收思想。但是征税的普遍性也不是绝对的,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考虑,给予某些特殊的纳税人以免税照顾,并不违背这一原则;相反,只能被认为是对这一原则的灵活运用。比如对外交使节的税收豁免待遇几乎是一种国际惯例。所谓平等征税,通常指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具体包含&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的含义就是对所得相同的人同等课税,&纵向公平&的含义就是对所得不同的人不同等课税。简言之,所得多者多征,所得少者少征,无所得者不征。征多蜕偻ü劢啊⒉畋鸨壤啊⒓跽髅庹鳌⒓映烧魇盏劝旆词迪帧K笆展讲唤鍪且桓霾普侍猓沂且桓錾缁嵛侍夂途梦侍狻R蛭笆兆魑也斡牒透稍す袷杖敕峙浜驮俜峙涞氖侄危肷缁峋蒙罡鞲隽煊蛎芮邢喙兀陨缁嵘詈途迷诵蟹⒒幼啪薮蟮挠跋臁R蚨运笆展降呐卸匣贡匦氪由缁峋媒嵌壤纯疾臁2煌缁岵煌业纳缁峁焦酆途霉凼遣煌模笆展绞且愿蒙缁岬纳缁峁焦酆途霉畚『颓疤岬摹T谌魏紊缁岷鸵桓龉夷诓浚笆照弑匦爰笆毙魉笆展接肷缁峋霉街淇赡艹鱿值拿堋
  2.1.2 税收公平原则
  一个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是否体现了公平性的主要参考数据应该是纳税人税前与税后的福利水平。通过比较不同纳税个体的福利水平来确定个人所得税制是否体现了公平。在个人所得税制中,应纳税额作为一个中间参数,连接税前和税后福利水平,即税后福利水平等于税前福利水平减去应纳税额。然而现实情况中福利水平的衡量和相互比较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的简单。假如甲和乙收入水平相同,如果甲只需要负担个人的支出,而乙除了需要负担自己那部分支出还需要负担家人的生活开支,这样一来,他们税前和税后的福利水平就很难通过应纳税额简单地进行比较。甲乙的福利水平简单地通过应纳税额进行比较显然不合理。因此,在判断一种税制是否公平的问题上就会引起很大的争执。尽管如此,现在衡量税收公平与否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显然,这一原则是来自市场经济的&自由交换&的法则,即各社会成员以纳税形式来购买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如果这一原则得以实施,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就可以同它的边际效益挂钩,而各社会成员如果能如实纳税,那么公共物品提供中的&免费搭车&现象就可以避免。问题在于,公共物品是一种集合性消费,具有排他的内在属性,每个人的享用程度难以个人量化,因而受益原则就难以普遍应用。
  以休谟、卢梭为代表的契约论者最早提出利益赋税原则,他们认为税收是社会成员为了得到政府的保护而付出的代价。也就是纳税行为取决于个人从政府支出中享受到的收益的大小。功利主义者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 1848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利益赋税原则存在着的三个缺陷:衡量问题、人际比较问题以及忽视了初始的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利益赋税原则的一个明显缺陷是税收视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自愿支付,即征税是建立在个人的边际效用评价上。这就要求每个人对自己享受的公共服务的收益边界是清楚的,而对于政府提供的国防、外交、社会福利而言是不太可能完全做到的。因此个人容易低估实际收益,并且对免费搭车的行为无能为力。另一个明显缺陷是忽略了政府的收入再分配目标,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公正地分摊公共产品的费用上。如果按照收益原则确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就有可能出现让残疾人或者低收入者承担过重的税负的情况。因为他们在社会福利支出中享受的比例要高于健全人和富人,这肯定不符合社会公平的要求。所以,将利益赋税原则作为衡量税收负担公平与否的标准不能真正体现公平的含义。穆勒的学说结束了利益赋税原则的主流地位。到了古典经济学创立时期,契约论者被边沁的最大幸福原理所替代。政府再分配目标的实现,需要引进另一种公平原则&能力原则。
  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每个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也就是按什么标准来度量每个人的支付能力。穆勒最早提出能力赋税原则。他开创了平等牺牲的分析方法。这里的牺牲是指纳税人税前税后从其财富得到的满足或效用的差量,平等牺牲思想是根据每个人在课税过程中所牺牲的效用或边际效用进行分析的。穆勒认为,税额的公平分配在大家为公益而尽贡献时必须做到普遍课征,使每个人的牺牲能够平等。在穆勒之后发展为绝对均等牺牲、比例均等牺牲、边际均等牺牲。但由于个人效用涉及个人评价问题,所以衡量比较困难,在现实中缺失可操作性。
  针对能力赋税原则的牺牲难以衡量的问题,20 世纪 30 年代塞利格曼提出了客观能力标准。此后,黑格和西蒙斯提出了支付能力的新标准&经济能力,其衡量指标是综合所得。综合所得不仅包括货币收入,而且包括不经交易的非货币收入。
  随着最优税收理论的发展,能力赋税原则又有了新的突破。发展到现在,关于度量标准,有客观说和主观说之分。客观说主张以个人的所得、财产和消费支出为标准,主观说主张以在享用公共物品时个人感受到的牺牲程度为标准。综观世界各国税制,实际上都是以客观标准作为度量支付能力的标准,主观说难以度量,会演变为人为标准,难以付诸实施。
  2.2 个人所得税公平的衡量标准
  税收公平原则作为指导税收立法的基本原则已经被现今社会普遍接受,其特有的功能与作用决定了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必须接受它的指导,而且把它作为首要标准。实现公平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出发点与立足点。首先,税收公平原则能够促使政府在税收活动中对每个纳税人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使得政府的行为符合公平,从而不受组织财政收入等功能的影响。税收的征收与管理虽然表面来看直接依据税收征管法,然而从法理上或实质上看,政府的税收征管是以税收负担原则为基准,而非基于法律的规定。其次,税收公平原则能够确保公民对税法长期的信赖。法律的约束力,必须借助于国家机关公权力保证实施;然而税法权威的长期性,不能仅靠法律的强制力和权力机关的强权,更主要的是基于其合乎事理与公平进行课税。一部能够良好体现公平的税法与一部从形式到实质上充满了不平等、不合理性的税法相比较,谁更能赢得纳税人长期的信赖,哪个更能得到长期推行,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再次,在税法的解释与适应方面,税收公平原则应成为税收立法的指导,税法解释的准则,税法漏洞填补的指针,行政裁量的界限。在税收实践动中,各种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如不与时俱进,税收立法的滞后性会不断显露出来,此时如果征税仅依据法律文字的表面规定,而不运用税法的基本原则做指导,会使法律没有规定的而有负担能力的公民不纳税,负担能力强的公民少纳税;同时,纳税义务人也会以纳税规划为名,来规避纳税义务。最后,税收公平原则能够正确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减少过度课税的几率。税收公平原则中的一个重要内涵是量能课税,实现税收中性,要求税收不造成沉重负担,防止过度课税。税收公平原则要求个人所得税在立法、执法的过程中,应该扣除个人或家庭成员生存所必需的成本费用,对待纳税人的课税应该适度、中性,尽量保证公平。
  从以上对税收公平原则功能与作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税收公平原则应该作为衡量个人所得税公平的标准,它是制订、评价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重要标准。以税收的公平原则为基准,我们又可以具体到以下面三个层面为标准,衡量个人所得税的公平。
  2.2.1 个人所得税三个层面的公平
  个人所得税三个层面的公平:
&&& (1)税收的负担公平。税收的负担公平也即公平税负,是指对各个纳税人公平地分配税收负担的原则。公平税负是现代税收的主要原则,曾被亚当&斯密列为税收四大原则之首。其基本功能就是政府通过各种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来促进公平竞争,进而实现社会公平。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国家税制设置的原则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税收负担的标准和比例建立在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基础上,使每个经济组织和个人能够履行税收责任和承担纳税义务。
  公平税负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重含义。横向公平要求经济条件相同的纳税人负担数额相同的税额;纵向公平要求经济条件不同的人负担不同数额的税收。西方经济学家曾针对税收如何公平地分配于纳税人,提出过诸多观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受益负担公平说。即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服务中享受的利益的量来判定其应纳多少税和其税负应为多大。二是天赋能力公平说。即征税应使人们按天赋才能进行收入分配。如果人们的税后收入符合人们的天赋能力差别,则称税收是公平的。三是最小牺牲或最大效用说。即如果征税能使社会的收入达到最大效用,则税收就是公平的。四是量能负担说。亦称&支付能力说&。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定其纳多少税或其税收负担能力有多大。随着社会财富和个人所得分配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公平税负原则也日益受到重视。更多的经济学者认为,税收按每个人的纳税能力大小来负担才是公平的。税负公平问题是个人所得税设计的基本准则。
  (2)税收的经济公平。此公平考虑的是如果通过课税机制建立起经济利益主体之间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环境的方法问题。通过有效的途径在社会成员中合理分配税负,不使社会成员产生负担沉重或负担很轻的感觉,这需要运用纳税能力负担原则。
  (3)税收的社会公平。社会能否达到税后公平是衡量个人所得税完善与否的主要标准。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税收公平要考虑如何利用课税机制达到社会有序发展的目标,就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落实。一方面通过征收社会保险税用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社会失业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另一方面,具有相同税收负担能力的人应缴纳同样数量的税。征税应尽量触及纳税人的每一次交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免税减税,以防止偷漏税。税法从整体来看是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惟有个人所得税应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温馨提示:查看本篇硕士论文其他章节,请浏览本页面左侧←【论文目录】导航)
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返回上级栏目: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罗森课后讨论题2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罗森课后讨论题2,罗森柯南主题店,罗森奥特曼主题店,课后习题答案网,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线性代数课后习题答案,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土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03:32:3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罗森课后讨论题2
官方公共微信个人所得税:问题与改革思路--《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12期
个人所得税:问题与改革思路
【摘要】:由于课税模式、费用扣除、税收优惠和征管方面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在组织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功能缺陷 ,与当前的社会经济生活的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 ,必须实现课税模式的适时转变 ,同时在税收扣除、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规范和完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812.42【正文快照】: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基本上是经过八届四次常委会修订后形成的 ,1 999年 1 2月1日我国又恢复征收利息所得税 ,将原有个人所得税中的利息所得分离出去 ,形成了个人所得税和利息所得税并行的格局。从近几年的运行效果来看 ,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聚财和调节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国政,黄建妮;[J];嘉应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周家亮;;[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园园;[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马杰;[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李娜;[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人伟,李实;[J];经济研究;1997年09期
王韬,朱文娟;[J];涉外税务;199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苑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郝敬胜;;[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宁冬梅;郑循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钱梦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张力;袁伦渠;;[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朱明;吴伟;;[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赵春艳;[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江海潮;陈虹英;王海云;;[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张光海;;[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杨开显;[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东辉;;[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刘江会;唐东波;;[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张菲;赵凯;;[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韩金华;白子芳;李忠华;;[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克崮;[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吴云飞;[D];厦门大学;2001年
张大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谢小平;[D];西北大学;2003年
王启仿;[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李颖;[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刘秀梅;[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孟庆瑜;[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陈松青;[D];厦门大学;2003年
赵红军;[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政;[D];湘潭大学;2010年
戴薇;[D];湘潭大学;2010年
罗亦鹏;[D];湘潭大学;2010年
汪辉;[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邹月玲;[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赵媛媛;[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郜文龙;[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杨君;[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成艾华;[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范良;[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宗贵;[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阮家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张富强;[J];财贸经济;2003年06期
周菲;[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张舒华;吴秀波;;[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吴厚德;[J];财政研究;2002年06期
刘黎明,刘玲玲;[J];财政研究;2005年04期
杨碧云,易行健,易君健;[J];当代财经;2003年08期
陈丽;[J];福建税务;2002年04期
王鸿貌;[J];法学评论;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岳树民?刘泉;[N];中国税务报;2007年
本版编辑 高培勇 长辉;[N];中国财经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丽;[D];暨南大学;2003年
黄东荣;[D];暨南大学;2002年
毛志江;[D];郑州大学;2006年
谢海群;[D];暨南大学;2006年
王长顺;[D];河海大学;2007年
王学娟;[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周恒山;[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付俊花;[D];山东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婉;;[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3期
敖金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1期
朱会玫;;[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静;[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园园;[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王春萍;[D];吉林大学;2006年
王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黄浩昀;[D];广西大学;2007年
周洁;[D];贵州大学;2009年
张志峰;[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刘小萌;[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王琪;[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谢祺彪;[D];南昌大学;2011年
柳凤仙;[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韬,吕川;[J];税务研究;1996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祖华;[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朱红梅,朱江东;[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韩绍芝,马良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年03期
李琳;[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许琳;[J];经济纵横;2002年11期
张华,高萍;[J];山西财税;2004年01期
匡小平,肖建华,林颖;[J];税务研究;2004年11期
王旭;[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姚涛;[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郭文忠;[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龙飞;;[A];2003年烟草会计学论文选[C];2003年
吴爱清;;[A];海南省税务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全省第十二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3年
王懿璇;刘君;;[A];2004年保险行业协会论坛文集[C];2004年
李爱鸽;;[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论坛文集[C];2003年
吴庚强;;[A];海南省税务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全省第十二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3年
通化市委党校课题组;王振华;;[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郑辉平;;[A];海南省税务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全省第十二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3年
;[A];第四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二届亚洲农机峰会文集[C];2004年
卞龙;;[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陈谟林;;[A];海南省税务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全省第十二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卫民;[N];中国税务报;2005年
记者 陈泥 林兴华;[N];厦门日报;2005年
瞿辉;[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赵石磊;[N];中国财经报;2005年
胡朝辉;[N];中国经营报;2005年
叶阳,厉征,何增斌;[N];中国税务报;2005年
刘伟;[N];农民日报;2005年
林小昭 实习生
蓝之馨;[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本报法律事务中心 朱国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茅于轼;[N];中国税务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恒;[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郝硕博;[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陈松青;[D];厦门大学;2003年
崔志坤;[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王志强;[D];厦门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骆坤;[D];吉林大学;2004年
陈峻;[D];四川大学;2003年
张平竺;[D];厦门大学;2001年
黄仰玲;[D];暨南大学;2004年
马新慧;[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赵玉玲;[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王根贤;[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黄慧敏;[D];郑州大学;2003年
陆俐君;[D];吉林大学;2004年
窦立霜;[D];天津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山东省食品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研究
本文首先对食品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然后对山东省食品企业调研,在调研所得数据基础上对食品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进行分析,最后对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途径进行探讨。
作者单位:
德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德州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
山东省信息化战略专项研究课题“山东省食品企业两化融合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所得税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