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输液可以逆行进针吗

所在位置: >
选择静脉的技巧
更新时间: 14:05:22 | 文章来源:网易博客
  1、选择血管宜“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选择血管时应避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关节处不易固定,易因患者肢体轻微活动而致针头刺破血管。肢体内侧,如前臂中下1/3段掌侧,此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浅,易致液体及血液自针眼外渗而形成淤青肿胀。
  由于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过多,常规选择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趾处的静脉血管进行逆行静脉穿刺,此处因不易固定,平时穿刺较少,血管未被破坏。手足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多条静脉吻合支、交通支与深静脉相通而回流心脏,所以逆行静脉输液时滴速不受影响。
  2、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
  3、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人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 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稳妥的心态,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人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 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稳妥的心态,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 & 小张今年刚毕业,...
& & 静脉输液是很多疾...
  输液是医生把救治病人的药物直接注射到病人...
& &静脉输液也就是我们...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可到向在线专家提问!
Copyright &  fx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放心医苑网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粤ICP备号-4] [编号经营性-]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最新精品]逆行穿刺技术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下载积分:550
内容提示:[最新精品]逆行穿刺技术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7:51: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最新精品]逆行穿刺技术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官方公共微信输液技巧二篇_百度文库
输液技巧二篇
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
(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对指趾静脉穿刺、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4、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另外嘱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采取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且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再且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5、穿破后的补救方法:对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先以指重压1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认为此法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人和不易寻找血管的患者。对此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6、进针角度的选择:教科书中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角,为达到了容易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拒研究表明,一般病人穿刺可选择45°角或接近45°角进针;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可选择35°角进针;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选择10~15°角进针;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选择超过40°角进针;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选择10~45°角进针,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选择20~30°角进针。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皮肤血管神经分布及皮肤结构特点有关。
贡献者:tsbcar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肥胖患者逆行静脉输液中的相关问题
 来源:&&   |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患者逆行静脉输液的相关问题。方法2002年4月~2006年4月笔者将98例肥胖患者,随机分逆行静脉输液和顺行静脉输液两组,每组49例。对比分析静脉穿刺成功率、液体流量、渗漏情况、手部活动受累情况等。结果渗漏情况、手部活动受累情况、穿刺成功率,两组差异明显;液体流量,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对肥胖患者逆行静脉输液是安全、可靠的,具有成功率高、不影响手部活动、不影响液体流量、渗漏率低等优点。
  [关键词]肥胖;静脉输液;逆行静脉输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体力劳动的减少,肥胖人口、老龄人口日益增加。以肥胖为危险因素的相应疾病,如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等有上升趋势,使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增多。肥胖可造成手(足)背脂肪堆积,使血管深在,皮肤松弛;老龄和慢性病患者,静脉的反复穿刺可造成血管不同程度损坏,甚至短期内难以重复使用;二者均可影响静脉输液质量。为此,笔者对2002年4月~2006年4月的98例肥胖患者(超过正常体重30%),分别采用逆行方法和常规(顺行)方法静脉输液,通过对比分析,讨论逆行静脉输液中的相关问题。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男54例,女35例;年龄55~75岁,平均65岁。随机分为逆行输液组和顺行输液组两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使用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7号针头及输液贴。所有操作由笔者1人完成。
  1.2 静脉穿刺方法98例患者的静脉穿刺部位均在手背部掌指关节的近侧(以掌背静脉为主)。
  1.2.1 逆行输液组采用逆行静脉输液方法。通过心理沟通,让患者放松,手处于休息位,呈握杯状。病情较轻者,可前臂屈曲,手置于胸前。掌背静脉显露不清楚者,可用示指触摸血管的走向及深度。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穿刺。进针角度随患者肥胖程度与血管深度灵活掌握,一般与掌骨背侧皮肤成50°~60°角。由于被穿刺处血管迂曲多,见穿刺针回血后,稍向前送即可,不宜过多及过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2.2 顺行输液组采用顺行静脉输液(常规)方法,同《基础》中静脉穿刺输液法。
  1.3 观察指标(1)观察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2)观察液体流速:将调节器调至最大或最小时,观察液体的滴数(观察时间为1min)。(3)观察针稳定性:穿刺成功后,观察是否发生液体渗漏。(4)观察手活动度:穿刺点固定后,观察手指活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静脉穿刺成功率、液体的流速、针的稳定性以及手的活动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
  2.结果
  2.1 静脉穿刺成功率见表1.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液体流速的比较见表2。两种穿刺方法的液体流速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针稳定性的比较见表3。逆向穿刺法液体渗漏发生率为8.1%,顺向穿刺法液体渗漏发生率为20.4%,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4 两种穿刺方法对手活动度影响的比较见表4.逆行静脉穿刺法对手的抬起、端水杯等适当活动无影响,而顺行静脉穿刺法对手的活动均有影响,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1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对比例(略)表2两种穿刺方法液体流速的比较例(略)表3两种穿刺方法对针稳定性的比较例(略)表4两种方法对手活动性影响的对比例(略)注:χ2=98.00,P<0.01
  3.讨论
  3.1 基础
  在每个手指两侧的背部,都有指尺侧静脉和指桡侧静脉分布,并相互吻合成指静脉弓。相邻二指的指尺侧静脉和指桡侧静脉在掌指关节水平汇合,并收集掌骨头静脉,则形成第2~4掌背静脉。各掌背静脉沿着掌骨间隙走行,在手背形成静脉弓或静脉网。浅筋膜内数目众多、互相吻合成网(弓)的浅静脉,最后在腕背水平,在网或弓的桡侧或尺侧,分别延续为深筋膜深层的头静脉和桡静脉[1]。因此,吻合支丰富、远端静脉无瓣膜,是逆行输液不影响液体流速的前提。本组资料显示,逆行组和顺行组的液体流速没有差异。相邻二指的尺侧和桡侧静脉汇合,又有掌骨头间静脉注入,是掌背静脉相对固定、逆行穿刺成功率高的解剖学基础。本组资料显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逆行组(93.9%)高于顺行组(89.8%)。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2 开展逆行静脉穿刺的必要性
  (1)手背的中1/3处是常用的顺行(向心性)穿刺部位。随输液次数的增加,穿刺的刺激、药物的影响等引起的血管机化、变硬、萎缩等现象接踵而至,使穿刺难度加大。逆行静脉穿刺技术的开展,则拓宽了手背静脉的穿刺范围,为反复输液的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慢性病患者甚至儿童,增加了新的输液渠道。(2)手背浅静脉顺行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被操作者习惯、熟悉的方法,但穿刺针固定胶带可使掌指关节活动受累。手背静脉的近1/3处相对游离(而掌背静脉由相邻二指的尺侧和桡侧静脉组成,又由掌骨头间静脉注入,相对固定),增加了穿刺失败或由于手部活动引起渗漏的危险。而逆行穿刺则避免了上述弊端。本组结果显示:渗漏率,逆行输液组(8.1%)明显低于顺行输液组(20.4%);手部活动,逆行输液组不受限制,顺行输液组全部受到限制。
  3.3 注意应用中的一些细节
  (1)减少微粒污染:微粒进入人体,可引起静脉炎、肺部肉芽肿、过敏、血栓形成等。除安瓿处理、药物配伍等环节外,静脉穿刺过程也是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穿刺部位皮肤的油垢等应进行清洁;熟练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穿刺失败应更换针头,切勿将针头插入瓶塞内;尽量选择锐利的小号针头,并快速进针。(2)肥胖患者手部的皮下脂肪较厚,掌背静脉等显露有时不明显。遇此情况,可用示指触摸,多数会感知血管走行的方向及深浅情况。(3)逆行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和患者沟通非常重要。因为多数患者已经习惯顺行穿刺,对逆行穿刺接触很少,合理解释、恰到好处的沟通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4)为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陈翠华[2]的研究显示,与皮肤成60°角时,进针速度快、痛苦小。(5)为减轻局部皮下淤血,输液完毕时通常是用棉签按压皮肤穿刺点。压迫点在皮肤进针点和皮肤上方同血管平行方向,才可避免血液漏出血管。另外,为避免拔针时损伤血管,不主张用力按压,否则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割效应。应轻压皮肤、迅速拔针,拔针后再稍加力量按压。
  [参考文献]
  1.高士濂。实用解剖图谱。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中华杂志,):356。
特色通关班
精品无忧班
实验无忧班
650元/人 
1100元/人 
750元/人 
1300元/人 
850元/人 
1600元/人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儿童静脉输液
儿童静脉输液
基本信息:女&&29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儿童静脉输液方法是怎么样的啊?如果儿童静脉输液操作不当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吗?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全科
建议:儿童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回顾其历史,始于17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在此期间有那些重大的发明呢?我们可以输液、导管与敷料的历史回顾,了解到这些发明是如何改善病患的生存空间与照护品质。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武汉市中心医院&&&全科
建议:儿童静脉输液主要优势折叠优点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折叠缺点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方法。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海南省安宁医院&&&全科
建议:儿童静脉输液技巧方法静脉输液静脉输液1、选择血管宜“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选择血管时应避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关节处不易固定,易因患者肢体轻微活动而致针头刺破血管。肢体内侧,如前臂中下1/3段掌侧,此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浅,易致液体及血液自针眼外渗而形成淤青肿胀。由于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过多,常规选择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趾处的静脉血管进行逆行静脉穿刺,此处因不易固定,平时穿刺较少,血管未被破坏。手足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多条静脉吻合支、交通支与深静脉相通而回流心脏,所以逆行静脉输液时滴速不受影响。2、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3、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人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稳妥的心态,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全科
建议:并发症状静脉输液静脉输液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响稀释作用大输液制剂除碳酸氢钠外,其他输液剂的pH均<7.0,如在短时间输入大量液体,易产生稀释性酸中毒。输入晶体液将导致稀释性低蛋白血症,使组织细胞内发生水肿,体循环容量失调,影响多器官功能。大量输入不含钾的液体造成稀释性低血钾,有可能引起严重心律紊乱、酸碱失衡和肠功能紊乱。如同时应用排钾利尿剂更会加重病情。循环超负荷输液量过多或输注过快,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会出现循环超负荷反应。患者可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发绀、心悸、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及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肿或心力衰竭症状。血容量增加,电解质紊乱等可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特别是心功能失代偿及肾清除能力低下的患者。老年体弱者也因生理机能减退易发生循环超负荷反应。输入高渗制剂(如氨基酸、甘露醇等),可因渗透压的改变使组织间液体向血循环转运,当输入速度超过患者的代偿能力时亦可造成循环超负荷。病原微生物污染反应热原反应:热原反应特指为由输入致病量的致热原引发的以发热、寒战为主的全身性反应。国内文献中输液反应常被含混地指为热原反应,主要原因在于热原反应的严重性。致热原可由输液用物品和输注过程引入,患者对致热原的耐受程度,也可影响患者的临床反应。输入的液体过多,还可因致热原累积,超过内毒素阈剂量,而导致热原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和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感染性疾病:在自然病程和治疗过程中细菌内毒素释放入血,肠道和肝脏功能受损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入血均可引起热原反应。而国内普遍存在的静脉给药率高,尤其是重症患者,输液治疗时间持续约24h的现象相当普遍,极易造成对致热原来源的误判。合理应用输液疗法不仅可以减少热原反应,还有助于纠正对临床输液反应的不正确认识。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置管可引起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危重症患者临床常反复从导管取血标本或加入药物,这些操作会增加患者被感染的机会。国内静脉输液率高相应地导致静脉导管使用率也高。另外,导管内及导管、针头周围血小板聚集也是血栓形成的开始。微粒反应输液、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及穿刺均会带入微粒,输液环境中的细小微粒也可能进入药液。因而,微粒污染是输液中普遍存在的并发症。当微粒进入肺微血管,可引起巨嗜细胞增生而导致肉芽肿、肺栓塞,也可引起热原样反应;微粒较大者,可直接引起血管闭塞,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红细胞聚集在异物上可形成血栓;某些微粒还可引起变态反应。生物制品,尤其是血液制品,即使是正常配制操作也可能溶解不完全;配制操作稍有不当(如振摇、消毒液、温度等因素)均可导致药物不能完全溶解,产生肉眼可见或难以观察的不溶性物质。细菌病毒感染:静脉注射传播血源性病原体的可能性比皮下和肌肉注射更大。注射器使用的时间过长,受到了空气中的细菌或操作人员污染;注射部位皮肤消毒不严;医务人员本身患咽峡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污染了注射用具等,均可引起脓肿、败血症、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严重疾病的医源性传播。有关"安全注射"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WHO的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的不安全注射问题十分严重,每年全世界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800~1600万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230万~470万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为8万~16万人。在中国亦普遍存在着滥用注射方法给药,且人群中经注射传播的血源性感染患病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HBsAg阳性者约1.2亿。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全科
建议:输液操作不当引起的反应临床输液操作不当可引起空气栓塞、静脉炎、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创伤性麻痹和过敏性休克等。栓塞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状,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静脉插管及补液的过程中,尤其是中心静脉输液时,由于静脉压低,空气易于经导管逸入中心静脉而导致空气栓塞。长期置管而形成的隧道壁较为僵硬,拔管时若不注意,空气也可经此隧道进入中心静脉。输液过慢,静脉血回流凝固可形成小的血栓,静脉置管处理不当也可能引起小血栓,循环中的小血栓易随血流入肺,形成肺栓塞。静脉炎刺激性药物如万古霉素、依替米星、红霉素等输液配制浓度或输液速度不当,可刺激血管形成静脉炎。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治疗中控制速度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临床常用的指标为滴速。常用的一次性输液器螺丝松紧不稳定,易改变滴速,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心血管事件。使用液滴计算滴速的方法亦不可靠,随着滴液速度加快,液量就变大。不同溶液的液滴量相差可高达20%,增加液体的滴速,液滴量之间的差别可达30%.而输液泵能精确控制滴速,但在医院普及尚有一定的难度。其它反应静脉穿刺部位的处理不当,可引起渗血、渗液、肿胀和局部炎症反应,也可引起组织坏死,成为感染源。锁骨下静脉穿刺,如穿刺点和进针方向掌握不好,可引起气胸、血肿、气栓、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输液配制过早、操作不规范也可能导致药物降解、析出和污染等,甚至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疾病百科   肿胀指肌肉p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或淤血充血而体积增大。《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肿胀总括》谓肿胀有脉胀o有肤胀。亦用以形容身体虚胖。   肿胀指肌肉p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或淤血充血而体积增大。《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肿胀总括》谓肿胀有脉胀o有肤胀。亦用以形容身体虚胖。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肾内科典型症状:检查方法:发病部位:全身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科_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_内分泌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皮针静脉输液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