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辇中传来一华坤道威官网的声

[长篇小说]桃花源传奇 第十八章
发布时间:&&&来源:楚都宜城网&&&&& 【字体显示:大&中&小】
宋徽宗崇道薄佛&& 寻桃源弄巧成拙
夫道生天地,分化阴阳,此乃一气之运用也。此真气在天为天理,可维天经;在地为地理,可系地义;在人则是道理,可证人伦。是为人道之理也。而人道者,皆由人心发端,牵性而行之。此心偏,则私阴长,故君子道消;此心正,则公阳长,故小人道消,是故了道之意,即在了悟人道起源,再追求天道之归宗也。
却说香孩儿回到了桃花源,经太乙真人禀报玉帝,仍旧留在太乙真人身边,协助他主掌校对天界律历。为表达师父对徒儿的感情,太乙真人专门在狮子岭为他盖了宫殿,名曰:宋太祖殿。这殿盖得如何壮丽?但见:
云中宫楼琼中阁,紫先斜照影裟婆。
孔雀屏开桃花中,万鸟齐鸣堪朝贺。
好一个优雅景致,其待遇不亚于中境道主。香孩儿自然高兴,每日他把天狮系在这岭上天狮洞里,让宫人照料,自己在这宫中消受,可谓天福。这样愉快地过了一段日子,不久,太乙真人又要到五岳校勘。这日,太乙问他:&宋大帝,你回桃源时,可记着把王母赐你的&流华宝爵&带回来了?&香孩儿一愣,好不习惯,赶忙道:&什么宋大帝?在主子面前称帝,不折煞我了?还是叫我香孩儿好了。&&行行行,还叫你香孩儿。&既然二人都这么定了,那本书就依然也这般称呼了。经太乙真人这么一问,香孩儿拍了一下脑袋,道:&哟!你瞧我这记性,当时,我看见一团白炁凌空而下,知道是你接我来了,便什么也没顾得,只让个身子上来了。这可怎么办?&太乙一笑,道:&天意,天意,这说明它还该在下界辅佐一代有道之君呀。&&主子的意思是&&&&自古得宝爵者就等于得到了大道,得道者多助,自然为君,怕是大宋王朝十五代王君中又要出一位象你这样的仙真了。&听到这儿,香孩儿更加发愣,竟半晌没说出一句话来。太乙问:&香孩儿怎么啦?&香孩儿道:&我在想,那流华宝爵是不是带回了宫中,若还在乡下夹马营中,那可就糟了。被民间人得去,岂不要造大宋王朝的反?&太乙道:&一切都是天意,按大宋十五君这个天数来看,这流华宝爵别人是得不到的。&香孩儿道:&主子的意思是说,这流华宝爵还在宫中?&太乙道:&欲知这个不难,我叫来灵君,派个道主下去看看不就知道了。&说着,便差人叫来灵君。灵君道:&这个用不着惊慌,我认识一个千年老道,名曰白石,住在离汴京不远的崆峒山中,他通晓古今,天上宝物和仙人所遗一看便知。&&哟,有这样的奇人?&太乙问。灵君道:&他与仙人安期是同室好友,我在一千多年前回楚都时曾到那儿拜访过他。这事跟他说一声,相信很快就会查清的。&太乙问:&白石先生远在下界,如何才能让他得知?&灵君道:&这个不难,我与安期先生讲过,若有急事,可向北吹三口真炁,喊他的名字,他自然就会听见,马上赶来。&&你的意思是让安期先生代劳?&&正是&。灵君说着,便向北吹了三口真炁,又喊了三声安期先生,果然,不一会,安期便到。他仍旧过去一副打扮,穿着虎纹背褡,戴着个仙人鸡冠,看上去就象只有四十来岁。一见到太乙真人,他赶忙行礼:&小仙叩见太乙天尊。&太乙还礼,道:&有一件事,我与灵君议着,很是难办,想请你代劳。&安期道;&只要不让我上天,下界的事,到哪儿我都愿意。&太乙道:&咋啦?哪有仙人不愿意上天的?&安期笑道:&小仙只是在三山五岳游荡惯了,并无他意。&太乙一笑,道:&那好,三山五岳你经常游玩,老衲问你,那崆峒山近日可曾去过?&安期道:&你说的是白石先生那儿?&他连连摇头,道:&没有,没有。&太乙问:&那白石老头可还在那儿?&安期道:&这白石老头甚是古怪!哪儿也不去,就只愿呆在崆峒山中。前不久,我还听说他从汉朝收了几个弟子,整日研讨什么《老子》,连河上公也在那儿。&&是么?&太乙捋捋银须,道:&既然他还在那儿,那就烦你去上一趟。&于是,索性把流华宝爵的事儿讲了,讲毕,又嘱咐道:&你跟白石先生讲一声,一旦找到流华宝爵,就先放到他那儿,遇到宋朝宫中颇具仙骨的人来取,便可给之。&&小仙知道了。&安期与太乙说完,才转过身与灵君招呼,问:&徒儿唤我,就为此事?&灵君点头道:&正是这事,有劳师父辛苦了。&&说不上辛苦,反正我没事,经常在那一带游玩。&安期言罢,纵身一跃,朝北空升去,瞬间便无影无踪。
是日,安期便来到河南崆峒山中,一看,果见那河上公正在给一帮年青人讲经。只听声音道:&修道无他,曰:真妄二字而已矣。惑于妄者遗其真,返乎真者不逐妄,故曰&忙忙声色,速宜务本返真;短短光阴,休惑尘华堕妄。&然真妄何以分别?由繁而归简者,即为返真,由简而趋繁者,即为堕妄,愈简愈真,简而至于一,则真达矣&&&安期听着,顺便朝室内扫了一眼,见白石老头不在,便嘀咕道:&这死老头,怕又呆在洞里了。&心下想着,便朝山上洞中寻去。一看,果见白石盘着腿坐在那儿。
&白石&&&一进洞门,安期便不停地喊了起来。一见是安期驾到,白石赶忙起身行礼,道:&哟,真是稀客,这些年都没见到你安期老兄的影子了,今儿个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安期完整一副孩童样儿,道:&哎呀,白石,算你说对了,不是太乙天尊托我来,这一趟怕我还真不想来哩!瞧你,整日呆在这洞中,啥时候才能列入天仙呀?&
白石先生道:&在瀛州时,我不就跟你说过吗?我哪想成什么天仙,就在这地上边修边让人伺候着,多有乐趣?到了天界,我这大把年纪,还要我去伺候别人,我才不干。&
安期一听,见是老话,忙摆摆手,道:&好啦好啦!今天不谈这个,我问你,那屈原把我还给你的书带来了没有?&
白石道:&带来了,带来了,你今天来就为了这个?&
安期道:&不是不是,是关于王母娘娘那尊流华宝爵的事。&
&流华宝爵?&
&对!当年香孩儿下凡创立大宋时,王母将这宝物随同香孩儿下界,作为镇身之宝。不料,香孩儿回天界时,竟忘了带回。太乙天尊怕宝物落到民间,故让我来跟你讲一声,让你去瞧瞧,若一旦找到它,便可将这宝物放在你处,遇到宋朝宫中已俱仙骨之人,你便委付与他,然后报个信儿就行了。听清楚没有?&
白石先生道:&区区小事,不必唠叨。老衲这些年呆在凡界,别的不行,对这宝物倒是感觉特别,只要打开天目,略瞄一眼,便可将那宝物看得一清二楚。&
安期道:&听说那宝物遗留在夹马营中,你可曾去过?&
白石道:&河南郡内,哪儿瞒得过老衲,走,咱俩这就前去瞧瞧。&说着,便与安期一起,跃入空中,沿着邓城、洛阳细细观察起来。
刚过洛阳,安期就看见一村营之中,闪出一团白光来,再一细看,就变成一条白炁,犹如空中大道,顷刻间,天上地上,连为一体,好不耀眼。
只听他大笑一声,道:&找到了,找到了!&说着便伸手一抓,那流华宝爵便倏地落入白石手中。
安期一看,不过一只饮器而已,并无特别,便道:&好了,宝物找到了,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样吧,就按太乙天尊说的,先放你那儿,待有缘之人上门,你给了便是。我走喽!&
白石忙问:&不到洞中喝口石茶?&
安期道:&改日再说吧,我这就去桃花源禀报太乙天尊去。&说完便隐身而去。
白石先生只好独自捧着流华宝爵,回到崆峒山中。
却说恍惚之间,宋朝便易六君:太宗赵炅21年,真宗赵恒26年,仁宗赵祯42年,英宗赵署4年,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死,又传给神宗赵顼,18年后,神宗死,又将皇位传给了太子哲宗。赵佶是神宗的第11个儿子,他压根儿没想过做什么皇帝,但他颇具仙骨,这是宫中个个都认可的。
赵佶身高七尺多,相貌端正美丽,又白又壮,眉毛象画的一样。他出生于元丰五年(1082)十月十日,由于生来就十分健壮,神宗才于次年正月赐名为&佶&,&四牡既佶&,故取其壮健之意。他的母亲陈氏,出身开封平民之家,在他四岁时就得病而死。后哲宗即位,进封为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封端王,并开始出宫就学。跟所有宗室亲王一样,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史籍,但赵佶每每听课时就打瞌睡。他对笔砚、骑马、射箭很感兴趣,尤其是谈道论仙,他可以彻夜不眠。说来,真是缘份,这一天,他听说崆峒山有仙人出现,很是好奇,便抽着空儿背上弓箭,独自去了。上了山,他觉得这儿与他所处的环境没什么两样,便无心玩了。正欲返回,却见一只花鹿从山石后面溜了出来。他拔弓便射,只见那只鹿负着箭淌血逃走。赵佶想:鹿中了箭,肯定不会跑远,便顺着血迹追去。这样追了十几里,进入一个山洞。这洞忽暗忽明,清风阵阵。又追了一阵,忽然周围大亮,乍一看,竟有不少人家。再寻找他射的那只鹿,却已经跑入一户人家用木桩做成的栅栏里面去了。他转身欲走,正在这时,走出来一个老翁,问:&是你射伤了我的鹿吧?&赵佶道:&我在山中狩猎,它忽的蹿了出来,我以为是只野鹿,就射了。没想到它竟是你所喂养的,多有得罪,我愿意赔偿。&说完便给老头叩头赔礼。老翁一看他这模样,不停地道:&嗯,是个可塑之才。&随后又道:&知错就改就不算错误了,起来吧!这只鹿命中该有这个劫数。你不射,它也会遇到别的猎手。&老翁便把他请到屋里,让他喝茶。这茶黄黄的,里面有很多石末,喝起来很涩口。他不想喝。老翁道:&这是白石茶,喝了会让你不觉得饥饿。到这儿来的全靠喝它,一口饭不吃,也会精神饱满。&赵佶朝里一看,果有不少书生模样的人,都戴着童冠,穿着宽袖单衣,还有一个老者正坐在那儿为他们讲着《老子》。他很是淡然,便呷了一口,果然感到精力格外充沛,于是便道:&我喜欢听老子的故事,而不愿听人讲孔子。&老翁问:&难道你想长生不死,修仙证道么?&赵佶人:&是的。&老翁道:&看来,你只是喜欢表面上的东西,深入道理,就会知道释、道、儒三教乃为一理。你看看,释道讲明心见性,即是孔子儒教的克己复礼;释道所讲的坐静参禅,便是儒教的正心诚意;释道讲的定慧,就是儒教之慎独也。&他听后一愣,问:&你老人家莫非是仙人?&老翁一笑,道:&不死者,即仙也。你只要找到了道的精髓,随时都可以成仙。&赵佶忽然跪下,道:&我不走了,我想跟你学道。&老翁问:&你住在哪儿?&赵佶如实说了。老翁一愣,连道:&取流华宝爵的人来了。&&什么流华宝爵?&赵佶忍不住地问。
老翁便把来龙去脉说了,然后取出宝爵,递与赵佶,道:&这宝爵是当年香孩儿下凡时王母所赐镇身之宝,你千万不要遗失,得到它,你就等于得到了&道&。&
&真有这么神奇么?&赵佶以为老人在糊弄他,想赶他走,便道:&连经也没诵过,怎么会因为它而得道呢?我看,我还是应该留在这儿向你讨教。&
老翁道:&不行啊!现在还不是时候,有大事等着你哩!&说着就让一个童子送他出去。小孩二话没说,拉他便走。他问小孩:&这是什么地方?那些人怎么和我们穿的不一样?&小孩道:&这儿是神仙集会的地方,叫崆峒山,屋里的那些人都是圣贤,是当初为了逃避夏傑的暴虐才逃到这儿来的。因学道都成了神仙。那位讲课的老人就是河上公。我是汉代山阳人郭天信,到这里来是想向白石先生请教道经的秘诀。&&白石先生?就是刚才那位老人?&童子点点头。这时,他们已来到洞口,赵佶和童子依依告别。不一会,他便来到洞口,一看自己扔下的那柄箭,早已生锈了。回到宫中,都问他到了哪儿,说出去一年多也不打个招呼。他惊讶极了,便把此事说了。然而当申王佖、成国公俣和祁国公偲等陪他来看的时候,只见大石堵着洞口,怎么扳也扳不开了。
从此,宫里的人们对他便刮目相看了。也有人议论,说他这只是一种幻觉,可说他的人象这种幻觉却一次也没遇到。
不久,端王赵佶不知为什么,竟一下子病了。这时,他听说有个姓郭的神人到汴京来了,便去见他,想请他为自己测测凶吉。一见面,他觉得好生面熟,便问:&你叫什么名字?&老人答:&郭天信。&赵佶一愣,这名字不是那天在崆峒山洞中见到的那童子的名字么?可乍一看,这老头已60多岁了,便没再吭声。他问:&你看我的病有无大碍?&郭天信说:&你的五神已经离开你云游去了,你的生命已危在旦夕啊!&赵佶一听,大惊失色,问:&先生可有丹方救我?&并许诺,若免此灾,将设法重用报答。郭天信说:&你到一趟嵩山,会看见一个骑狮子的老人,这样,你就可以得救。&
第二天,他便按照郭天信说的话,来到了嵩山,刚到山顶,果然看见一个牵着狮子的老头正朝山下走来。见他把狮子拴好,他便上前,把准备好的礼物&&一粒夜明珠呈上,道:&请仙师赐我丹方,让我解除顽疾。&
这老人也不答话,接过珠子,便给了一个过路童子,让那童子用珠子换些饲料来喂狮子。赵佶见状,一阵心疼,心想,我这宝珠本是送给你讨些丹方的,没想到竟如此轻用。便在脸上显出很不愉快的样子。老人似乎已觉察到他的表情,便道:&道术可以心得,哪里是以物换取呢?悭吝之心不止,道术没有理由成功。要真心修道,就不能身沾秽气,身上携着道经,却与宫女私通,这不是谤经又是什么?&赵佶一阵脸红,这才想起那晚自己与宫女私通时,身上确实装着一本《太乙救苦经》。他赶忙跪下,承认了错误,发誓不再这样。这时,他看见又来了五个人,穿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的衣服,一个个都和他一样的健壮。他问:&你们是谁?&都说:&我们是你的&五脏神&呀!你一边求道,一边沉迷女色,玷污我们的身子,所以我们就离开你到仙界来了。&赵佶道:&以后我再不会有这种非份之想,请你们回来吧。&五脏神道:&那就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回到你的五脏之中。&赵佶闭上眼睛,立刻觉得心神清爽,大彻大悟。牵狮老人道:&因为你现在还没有正式修行,所以身中只有五神,待你修行开始,身中就会有二十五神护着,每脏五神,你有希望得道。&说完,就隐去不见了。
回后,病果然好了。赵佶问郭天信:&那个牵狮子的老头是谁?&郭天信道:&你真的不认识?&赵佶摇摇头:&真的不认识。&郭天信道:&他就是你们大宋的太祖啊!现在他在世外桃源,与太乙天尊专门负责校对天界律历。&&太祖?&他想起那天白石老人说过的话,又拿出流华宝爵观看,见上面刻着&建隆元年&的字样。&这正是太祖登基的年号啊!&看罢,他便彻底地信了。
这时,宫中也传出议论:说是神人报梦,当年太祖留有传位宝物,得此宝物者将有大位。赵佶一听,吓得满身冷汗。心想:这不明明是要自己的性命吗?眼下皇兄健在,他若听到这话,那还得了。想着,心中甚是恐慌。本以为得了此宝可以帮助自己修道的,没想到现在竟成了累赘。该藏到哪儿去呢?这时,他忽然想到了他的养母向太后。他知道,向太后是眼下后宫中最有权势的人物。只要向太后对他有好感,即便有再大的危险,也会逢凶化吉。于是,他先用珠宝买通了向太后身边的两位侍女&&郑氏和王氏,让她俩到向太后面前多说些自己的好话,然后便有空儿就去看望向太后。果然,效果不错,不久,向太后亲自召见他,问:&佶儿最近都在想些什么?&赵佶口齿伶俐,脱口而答,道:&佶儿一心只想伺候在母亲身边。&向太后一听,满脸生笑,道:&难怪我身边两个丫头经常提到你,夸你孝顺。我看,这些皇子中,就你我最喜欢。&
赵佶一听,心里像喝了蜂蜜,忙道:&能叫母亲开心,是佶儿的最大幸福。&
这时,向太后问:&我听宫中有人议论,说是当年太祖遗有一件传位之宝,近日在世间显现,得此宝者,将有大位。可有此事?&
赵佶早有心理准备,见时机已经成熟,便扑通一声给向太后跪下,道:&启奏太后,佶儿正要向你报告,佶儿近日到崆峒山去狩猎,无意得了一件宝物,被人称作&流华宝爵&,人们便说是太祖所遗之宝,这分明是有人想加害于佶儿,请太后给佶儿作主。&
&哦&&&向太后一愣,道:&果有此事?&便将详细情节问了,赵佶一五一十地道出,直把向太后听得两眼发呆,才道:&难道这世上真有神仙?&
赵佶道:&果有神仙,这些是佶儿亲眼所见。&
向太后道:&那你就将那&流华宝爵&拿来,让我瞧瞧,是件什么样的宝物。&
不一会,赵佶便捧着那宝物献与向太后。向太后一瞄,哈哈一笑,道:&我以为是件什么样的稀奇宝贝呢,原来如此,不过一个饮器而已。&
这下,赵佶的心里反倒放松了不少。于是便道:&太后英明,佶儿建议,就把这宝物放在太后宫中,请太后允准。&
向太后一听,见赵佶对宝物不动心思,心里甚是赞许,越加喜欢,便道:&那好吧!这宝物放在我这儿,对你的安全反倒有些帮助,就照你说的做吧!&
&谢太后!&赵佶拜罢,便退出宫去。
刚回到端王府,便遇见郭天信。只见他上前恭维道:&王星已入帝宫,端王将君临天下。&
&嘘&&&赵佶赶忙将他拉到一边,生怕别人听见。
郭天信慷然道:&我说话不怕后果,说了就说了,我说端王将有大位,即便皇帝有子也抢夺不了。&
恰在这时,哲宗驾崩。其子早夭,按规矩,申王应该继承皇位。但眼下申王多病,朝廷一时拿不定主意。
还是左丞相章惇进谏道:&今上不幸驾崩,国不可一日无主。陛下无后,按祖宗惯例该由陛下之弟申王即位。&
向太后道:&章大人所言确乃祖例,可申王体弱多病,难当大任。为大宋的江山社稷作想,选贤任能也是祖例,故老身认为帝位应由端王继任才是。&
章惇以为申王是向太后亲生,太后在故作惺态,证明自己德行,便进一步地道:&臣斗胆进言,端王行止轻浮,自命风流,恐难当社稷重任。臣以为申王&&&
这时,右丞相曾布在一旁喝道:&立君之事自有太后做主,章大人请不要造次。&
章惇终于再不敢多言,退居一旁。
只听向太后道:&老身所言端王并非感情用事。若论感情,我自当推举我儿申王。可天意难违呀!诸位不是在议论,近有太祖传位宝物进入宫中,谁得此宝物便有大位吗?老身告诉大家,这宝物就在端王手中。&
这一说不打紧,大家面面相觑。有人出班奏道:&若果真如此,就请端王献上,一来让大家开开眼界,二来可以服臣心。&
&那好,就请侍女郑氏将那&流华宝爵&呈来。&向太后大声宣道。
不一会,那郑氏便用一个檀香木盘端着那尊饮器式的宝物上前,呈与向太后。
向太后道:&这就是众人欲知的那尊宝物,它叫流华宝爵,是太祖即位时王母所赐。太祖升天时,因太匆忙遗在老家夹马营,幸亏端王已俱仙骨,有缘得此宝物,才不至于宝物流落民间。&
大家看着,连连摇头,纷纷议论:&这算什么宝物,不就是一个饮器么?&
正在这时,从宫外走进一个白发老翁,见众臣争论不休,便道:&此宝看是平常,但放入日光中,便会光芒万丈。&
&你是谁?怎敢擅自闯入宫中?&
老翁道:&你们看看这宝物上的字就清楚了。&说完,眨眼间便不见了。
众臣接过宝物一瞄,只见上写:&建隆元年,&于是众臣纷纷跪下,拜道:&乃太祖显灵也!&
于是,又把宝物放入日光下照射,果然,只见那宝物顿然发亮,金光闪闪。有诗为证:
金光道道似玉带,云烟飘飘直达天。
不是仙物岂紫云,恰似玄女散花来。
这回,众人再无异议了。于是,只听向太后宣道:&宣端王立即进宫。&
不一会,赵诘乘马而至。只听礼部尚书宣旨:&皇上不幸驾崩,端王受命于天,继任为天子。&
赵诘&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向苍天谢恩。然后由两个太监为他戴上帝冠,穿上黄袍,又扶他坐上皇帝宝座。只见众大臣一齐俯身伏在地上,向他山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就这样,赵诘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即位于哲宗柩前,是为徽宗。
事情很快传到桃源,香孩儿一听,自然万分高兴。只听他对太乙真人道:&现在我愿已了,只是怕那赵佶当了皇帝,只顾享受,会忘了修道。&太乙道:&徒儿的意思是&&&香孩儿道:&想请主子下界亲教一番,如何?&于是,太乙便让香孩儿牵来天狮乘上,瞬间来到中岳,召唤徽宗。
说来真巧,徽宗即位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朝拜名山,他任郭天信为观察史,为他开道。这嵩山号称中岳,自然在朝拜之列。
却说这日,他祭罢山神,回到殿中,就见一个老翁坐在神龛之上。他一看,不正是前几次几过的仙真吗?他赶忙跪下道:&感谢仙真显灵,朕即位后一直想见仙真,所以才到嵩山谒拜。朕虽得流华宝爵,然朕毕竟不知如何修道,还望仙师指点迷津。&
太乙道:&了悟犹如夜得灯,无窗暗室忽开明;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时渡此身。你虽登皇位,而劫数寿限却不出世间法也。故尚须学佛修道,证悟仙真。当你功德圆满之时,此身便不再是凡胎肉身,而是金仙佛身,去掉了臭皮囊的束缚,就可以遨游三天内外,解脱六道轮回。&
&敢问仙师姓名?&
&我乃桃花源太乙天尊是也。&
&太乙天尊,朕以后该如何修行?&
&常住三宝,持戒诵经。&
&何谓三宝?&
&佛有三宝:佛、法、僧;道有三宝:道、经、师。住佛三宝者,当常持&戒、定、慧&,住道三宝者,当悟关、诀、印,久之便可业障日减,灵光日增,气定神明,入究竟法门。&
&谢天尊开示。&
从此,徽宗颁旨大肆搜访道教仙经。其诏曰:
道不可言传,可言者道之绪。然道妙无形,深不可测,非言不显,故道载于言,妙理存焉。古之圣人,因言以见道,因道以立教,而万世永赖。道之不兴久矣,朕方体而行之,神而明之,施于有政,虽其书具在,或失其传。使太元空洞之书,玉简琼笈之文,残阙逸坠于幽隐,搜访所不及,甚失尊道立教之意。宜令天下应道教仙经,不以多寡,许官吏道俗士庶缴申所属,附急递投进。仍委临司郡守广行搜访,敢有沮抑,不为施行,以违制论,会赦降不原。如裒集无遗,及收藏之家能以缴进、委是仙经道教,当与推赏,仍自具有无缴进过数,申尚书省。
下诏不久,即政和三年(1113年)9月,便有太仆卿王璮禀报:说有濮州临泉人王老志曾服用过钟离先生的仙丹,变得有些疯癫,现抛妻离子在田间盖有草棚居住,专门为人指点祸福。徽宗一听,甚是高兴,赶紧召王老志进京,并安排在蔡京家中居住,以便召见。这王老志一头的白发银须,满脸红润,一笑起来,两眼似闭,通纹顿生,看上去真有些道士的相貌。初次进殿,王老志呈上的是一封密信,徽宗打开一看,竟是当年自己与乔、刘二妃燕好的情词,不由暗中称奇。接着,王老志又献上一个&乾坤鉴&,徽宗问:&此有何用?&王老志道:&此乃秘符,在皇上与皇后遇难时自当见效,可消终身厄难。&徽宗一听,心花怒放。当即封制曰:&隐逸王老志,世俗之士,累于高名厚利,故共志虑昏塞,蹈于悔吝之域而不自见。朕思得高隐有道者而与之游,将以敦励士风而祛世俗之惑。以尔含葆真,室虚生白。烛理于几先,见微于物表。神若蓍龟,诚所谓有道者矣。乃命使制礼以来招徕之,必有可观者焉。锡兹美号,用亦褒嘉,可特封洞微先生。&王老志自是叩头谢恩。从此,洞微先生常侍驾左右,凡遇祭祀大典,皆向他请教。这年11月,徽宗照例要到南郊圜丘举行祀天大典。徽宗问:&朕可感动天否?&洞微先生道:&当有天人示现。&徽宗便让他手执大圭,乘坐玉辂,并让百名道士执仪仗前导,让蔡攸任执绥官。刚出南熏门,徽宗果然看见玉律园的东边有楼台重叠,便道:&不对呀,那儿是什么地方,过去朕怎么没有发现那儿有这般景象?&遂命蔡攸前去观看。蔡攸一看,惊讶半晌,忙跑回来报告道:&不得了,臣见云彩中间有楼台殿阁,密密麻麻,仔细一看,竟离地面数十丈哩!&徽宗问:&看见人物了吗?&蔡攸边看边道:&看见了,好象是道流童子,手里都举着幡幢节盖,在云间穿梭,连衣服眉目都看得清楚哩!&徽宗听后大喜,连道:&洞微先生预测得真准啊!&洞微先生谦逊地道:&非臣等预算准确,实皇恩浩荡,感天动地,方让仙人与民同乐。&徽宗听后更加舒怀,当即命人奖赏洞微先生银五百两,布绢百匹。后又对蔡攸吩咐道:&今天朕南行祀天,天人示现,实为天下罕事。为诏告天下,启示后人,朕决意在那瑞气所现的地方建筑道宫,据以名字,就叫&迎真宫&吧!&群臣山呼万岁。回后,他又伏着龙案,亲自写了《天真降灵示现记》,让人刻石立碑,竖于迎真宫前,不久,又根据王老志的建议,创置道流官阶,召集先生、处士数名,职位与中大夫仕郎相当,共二十六级,故增设道官二十六等,有诸殿侍宸、校藉、授经等官衔,与朝官中的待制、修撰、直阁相同。为表诚心,徽宗接连大办道事斋醮,拨巨资在景龙门和晨晖门之间建起了上清宝箓宫,宫中山包平地,环涧清流,列馆亭阁,樟檐檀柱,不漆而辉。为方便皇上到上清宝箓谈仙论道,洞微先生还用心良苦地在皇城上修筑复道直通这宝箓宫,从此徽宗便经常出没在宝箓道观中。不久,徽宗梦见王老志要离他而去,他一起床,便召来蔡攸道:&今天洞微先生怕要升仙了,你与朕一起去为他送行。&刚到宝箓宫,洞微坐逝。徽宗哭曰:&真仙者,洞微也,怕朕再难逢此灵真矣。&
为迎和皇上,蔡攸很快又从嵩山请来一名道士,名曰:王仔昔。徽宗问:&先生奉谁为师,有何术法?&王仔昔道:&卑下多次遇见晋朝的许逊真君,承蒙仙师不弃,他于梦中授我《大洞隐书》及&豁落七元之法&,此法能知人祸福,消灭百病。&&真的?&徽宗一听他见过许逊真君,惊讶得不得了,赶忙下阶亲迎,并赐名号&冲隐处士&。初次进宫,王仔昔小施法术,将一道符箓焚烧后冲成汤剂献给皇上,道:&冲隐无别,仅献此汤,可治百种外疾。&徽宗一听大喜,忙道:&正好,朕的爱妃刚患眼病不久,现正红肿,不妨一试。&遂让小黄门端走供宠妃洗涤。说来真神,那宠妃一洗,眼病立即痊愈。徽宗叹道:&道法真是妙不可言啊!&遂晋封王仔昔为&通妙先生&,让他到上清宝箓宫居住,以客礼招待他。
有了皇上的这份恩宠,王仔昔竟得意忘形,对宫中大臣傲慢无礼,对诸道士皆以导师自居。就连皇上手下的亲信宦官,他也敢象驱使奴仆一样。不少大臣见他这般,都百般奉迎,那些由宫女出家到此的女冠,竟偷偷到其房中与之通奸。宫女问:&听说你有通灵之术,若能替皇上找到世外桃源。到时候,小女子愿意随大人前往。&王仔昔哈哈一笑,用手刮着宫女的脸蛋,诡秘地道:&你真与仙有缘,本官正准备悄悄地造访一次桃源,到时就带你去吧!&宫女问:&你不带皇上去了?&王仔昔道:&我实话告诉你,那个地方皇上也去不了。&&为什么?&&因为他寻找桃源是为了长寿,不是为了弘道。对于这种人,上真是不允许我将进桃源的秘诀告诉给他的。&&啊!原来是这样?!&事情传到徽宗的耳朵里,徽宗叹息道:&原来,王仔昔根本没有把朕放在眼里,他让朕得不到,朕就会让他玉石俱焚。&就这样,遂将王仔昔下狱治死。做完这件事,徽宗便又跪在道祖面前忏悔,说是为了维护道教的尊严,他不得不这样。这天夜里,他便梦见自己被道士引着到了一所巍峨的宫殿里,他抬头一看,只见太上老君坐在殿上,仪卫供奉象皇帝一样。他赶忙礼拜叩头,称:&朕虽为天子,平生能见到太上老君,实三生有幸。&太上老君道:&你因宿命所定,当兴我教,故能见我。&徽宗问:&老君何言至此?&太上老君道:&你乃昊天上帝长子,主掌神霄,因百六将至,故让你下界传道,予以阻止灾难的发生,故言宿命。&徽宗道:&朕本笃信道教,并置道观百座,然何求正觉,朕却十分迷惘,还望老君开示!&太上老君道:&佛之正觉者,背尘合觉是也。道之正觉者,极圣是也,眼下十住、十行、十迥向,四加行皆称为贤,只有初地到等觉才可以称圣,极圣方谓正觉,你应该一步一步地证修才行啊!&徽宗问:&敢问老君,何为贤,何为圣?&太上老君道:&贤和圣是有差别的。从如来看,贤圣是因地;对凡夫讲,贤圣是果位。又从后后对前前看去,后后都是果;而前前对后后来看,则前前又都是因了。&徽宗听着,似懂非懂,又问:&这些贤圣所修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太上老君道:&无修无证,寂灭现前,即佛祖所云无为涅槃是也。&徽宗又问:&涅槃过后,又到何地?&太上老君道:&修佛者自到西方极乐,按照不同层次,当到欲界、色界、无色界等天界居住,修道者当到忉利天,按照不同层次,或东海蓬菜,或世外桃源。&&世外桃源?&徽宗一听,眼睛一亮,忍不住地问:&世间真有世外桃源?朕能到那儿去么?&太上老君道:&一切众生平等,凡精进修证者,皆能到世外桃源。&&如何精进?&&精进就是精审而进,密密内照,没有一丝一毫地放松;精进就是精细而进,至诚恳切,无时不在求三宝哀怜摄受,放光加被。&&这样就能到世外桃源吗?&徽宗惊喜地问,遂又叩头求道:&朕愿意这样精进,只要太上老君保佑我到世外桃源就行!&只听太上老君叹息一声,道:&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者生,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无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然发大心者,皆是不住色而生其心,若住色生心,虽说生心,却染红尘,实则是生而无生。执着于桃源,好喜自得,何发大道心,修六度万行!看来,你尚未入道家之门啊!&&入门?怎么才叫入门?&&入门者,即实信尘境虚妄,又不被尘境所缚是也。眼下你虽生信,亦生其心,然终不能离虚显实,一念相应,与迷而不觉的凡夫无异,何谈希有正觉,你就好自为之吧!&太上老君说完,便隐身不见了。他四处仰望,茫然地喊:&太上老君,太上老君&&&
一觉醒来,徽宗惊喜极了。能够梦见太上老君,他想,自己的功德已经离&道&不远了。为尽快得&道&,找到自己梦中向往的世外桃源,他特意下诏,寻找高真道士,以传其上真法箓。其诏曰:
&道之为物,深不可识。世莫能知莫能行,神而明之藏诸用,推而行之存乎人。朕承道德分裂之后,人不足与明,故作新祠宇,有严像设。申命隆教,累年于此,而未能还淳返朴。岂为之师承者,未能唱导;而士之修身慎行者,未加聘欤?苟非真人,道不虚行。天下承平日久,深林幽壑,遁世隐名者,尚多有之,真令诸路郡守临司,搜访岩谷,虽诙诡谲怪自晦者,悉以名闻。当招追以礼,分处内外宫观。训迪未悟,则移风易俗。庶乎其可夫!&
诏告次日,便有左阶道箓徐知常,引荐来一位道人。这人名叫林灵素,温州永嘉人。少年时曾跟和尚学禅,因不堪师傅笞骂,便改学道教。不久,便学了一套妖幻的法术,听说皇上广召灵人异士,便设法勾结上了上清宝箓宫的徐左阶。徽宗初见时,不知咋的,竟觉得与他十分面熟,便把这想法跟他说了。这林灵素灵机一动,赶忙道:&皇上有所不知,天有九霄,以神霄最高,其治所叫作府。神霄玉清王乃是上帝的长子,主管南方,号称长生大帝君,后来降生人世,就是陛下。而长生大帝君有个弟弟,名叫青华帝君,主管东方。还有仙官八百,如蔡京本是左元仙后,王黼乃文华使,蔡攸乃苑宝华使,童贯等人也是仙宫成员。我林灵素本是仙卿褚慧,和众仙官一道降临,辅佐陛下求治的,所以才让陛下看了眼熟。&&是吗?&徽宗一听,惊奇得睁大眼睛,道:&原来如此,难怪看着你就象认识一般。&遂封林灵素为&通真达灵先生&,并加赏赐。后又问:&爱卿是温州人?&林灵素点点头。徽宗道:&温州这名字与道字无缘,朕重新赐名&应道军&如何?&林灵素一听,皇上不仅给自己赐了名字,而且连自己的出生地也重赐了名字,一股感激之情不由而生,于是,连忙跪曰:&臣多谢皇上。&徽宗越看越喜欢,进而又授予大夫和冲和殿侍晨的官职。从此,徽宗所行,其皆不离左右。
是日,徽宗又召林灵素于殿上,问:&朕诚召灵人异士,其旨在于助朕得道,进入桃源。依爱卿看,眼下朕该如何修证?&
林灵素道:&臣闻:德者成道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行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依臣看,陛下道心已生,惟欠积德。&
徽宗问:&如何积德?&
林灵素道:&救苦、修观、诵经、做法是也。&
徽宗道:&朕照你所说去做是矣!&
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在林灵素的开导下,手捧玉册、玉宝来到玉清和阳宫,奉玉帝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并大赦天下,下令各地选择洞天福地修建宫观,塑造玉帝圣像,又铸造神霄九鼎,放于上清玉箓宫的神霄殿。短短一年时间,天下竟增道观一千四百多座。许多地方,财政力不支出,接连上书,徽宗便下令毁拆寺院改充道观,其诏曰:
流俗胜而大道熄,千有余岁,古之大全,世不复见,作而兴之,使归根复命,清净自化,追还古风。比以天下道宫数少,又卑隘圯坏,不足以寅奉上真,悉欲营建,深虑劳民动庆,材本之费,必至科扰。故以僧寺改充,僧宇猥多,不劳而易办。访闻奸人造言,谓将毁拆寺院,沙汰僧徒,摇惑众心,中外骇听。夫道一而已,冲虚无名,真空不二,本自不殊,隆此而废彼,岂朕志哉?可布告中外,敢有造言者,罚钱一千贯,以违御笔论。
这道圣旨一下,全国道教盛行于世,各地道士凭借皇威占据佛家寺庙达1800多座,又命2万余名和尚改为道士,一时间,很多佛庙方丈弃寺而走,流落荒山野外,诅咒声更是接连不断。徽宗听说后,有些担心害怕。翌日便让林灵素伴驾前往常德府造访桃源。这是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他来到世外桃源对应区域桃源县,为满足自己寻找世外桃源的欲望,他下诏让地方官员在此营造梵宇,分上中下3宫,共1330楹。还在桃源山上亲笔为一道观御赐&桃川万寿宫&匾额。是夜,他在此宫安歇,梦见佛祖报梦与他,曰:&汝如此薄佛崇道,艳羡仙真,殊不知佛道两教名虽异而理则一也。道之蜕解,即佛教涅槃;道之静坐即佛教参禅。道家观音大士即是佛家观音如来;道家玉皇便是佛家帝释,所谓佛道一家,此之谓也。只是称呼不一而已,汝何必如此为自己造下劫数?&徽宗一听,吓得满头大汗,连忙叩头求饶,曰:&朕实不知佛道细理,一时求道心切,方作荒唐之事,求佛祖原谅!&佛祖道:&我佛慈悲,自然不与汝计较,只是各寺庙护法神怕难以轻易罢休,罪孽已生,前德尽失,你就好自为之吧!&&佛祖救救我,佛祖救救我&&&徽宗在呼喊中惊醒,愣了半晌,他问自己:&这些难道都是真的吗?&待穿好衣服,便召来林灵素,将梦中情节讲了。林灵素听罢,不以为然,道:&这世上只有道祖,哪有什么佛祖,那些佛徒焚指炼臂以求正觉,全是金人玩的把戏,皇上当漠然处之,不信为好!&徽宗问:&那佛祖在梦中说朕罪孽已生,劫数难逃,你看朕该如何摆脱?&林灵素道:&臣有一道妙计,不知皇上乐行否?&&什么妙计,快快献来。&&皇上可向宫中和道箓院发一道密诏,就说皇上是昊天上帝的长子,现令弟青华帝君代朕领摄神霄之府,这样,我就可以上表奏章,设法让您成为&教主道君皇帝&,皇上一旦成了教主道君,这天上地上,谁敢加罪于您?&&果真如此?&徽宗一听,心花怒放,当即策马回京。随后便向道箓院发了一道密诏,曰:&朕乃昊天上帝的长子,为神霄帝君。因见中华大地金狄之教(即所谓佛教)流行,人们焚指炼臂,舍身以求正觉,朕很是怜悯。遂恳求上帝,愿为人主,令天下归于正道。上帝应允,令弟青华帝君代朕领摄神霄之府。朕夙来敬惧,尚虑我教所订未周,卿等可上表章,册立朕为教主道君皇帝。&于是,林灵素手持密诏,在道箓院和群臣面前玄耀,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群臣哪里敢有半点马虎,纷纷遵诏上表册立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
徽宗拿着表册,深为&教主道君&这个称号而自鸣得意,遂道:&朕既成教主道君皇帝,那各教皆在朕统领之下,这天上地上,只有朕能降罪于人,而无人能降罪于朕。&
&正是,正是,这天上地上唯您独尊。&林灵素赶忙接着话茬说,并趁机将已准备好的道士服为他披上。
徽宗穿上了道士服,成了名副其实的道士。朝廷大臣见他这样,失去了天子的威仪,便纷纷上奏要求改换朝服。徽宗道:&朕以道在宥天下,使天下众生无夭份之患,承予实德,无须威仪。须知,道成国方安,道威君方威。什么朝威君威,只不过是虚幻的名词而已,它都要服从和隶属于&道&。&
大臣们听此,再不敢进谏。这时,徽宗又根据林灵素的建议,专门设立道学,令道士入县学教养,凡在学道士增置士名,分入官品,每年经考试授予元士、高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隐士、逸士、志士等名号。州县学道之士,其考试升级程序与科举一样,三年大比一次,及格者参加殿试,由徽宗亲自出题策问。为显出天子的道行,徽宗专门御注了《道德经》,供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学习,然后考题自然从中列出。他又令蔡京等人,集古今道教史事编成纪、志,赐名为《道德史》,作为道学必修课程。
这时,林灵素又上奏道:&眼下各地寺院改为道观的已为多数,留着少数反是不利,不如皇上下一道圣旨,将所有僧人都改作德士,皈依道教。&
徽宗一听,当即允准,下令将佛改称大觉金仙,其余的称作仙人、大士,僧人改称德士,尼姑则叫女德。改换服饰,称姓氏不再称法号。所有的僧录司,即管理佛教的机构改称德士司,隶属于道德院,准许德士改换门庭,皈依道教,成为道士,又在各地州府增设道正,由各州的长官兼任本州道学博士,知宫观的道士和地方官享有平等的地位。徽宗崇尚道教之极,使道教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空前绝有的地位。更有甚者,就连朝廷要提拔侍从以上的官员,也得先由算卦的道士推算他的五行休咎,然后才能正式任命。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几乎成了道士世界。蔡京、童贯等大臣,见皇上如此崇道,竞相到左右阶道箓院兼任道教官职,宫中大臣甚至着道士服上朝。后来,徽宗干脆把大廷上自己喜爱的《鹰击长空图》卸去,挂起了道教祖师的画像,每日上朝前,先率众臣给祖师叩头,然后才行朝礼。
是日,徽宗又召来林灵素,问:&朕按着你的法子做,灾倒是免了,只是至今不见那昊天上帝显灵,你看有何道术让那昊天上帝下得凡来,让众臣信服,也让朕一饱眼福呀?&
林灵素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道:&这有何难!只要皇上舍得投资,我保证那昊天上帝下得凡来。&
徽宗道:&我堂堂大宋,国富民强,即便欲修通天龙梯,有何难哉?只要能让朕亲眼看见昊天上帝下凡,就是倾其国有,朕也在所不辞。&
林灵素道:&那就请皇上下旨,仿造当年汉武帝所造柏梁台,在京城东北修一坐&艮岳&,那清华帝君自然示现。&
徽宗一听,高兴极了,当即下令在京城东北部搬石筑山。
这是政和七年(1117年),上万名士兵、工匠在这儿累石积土,昼夜不停地造山,其声势不亚于当年始皇修筑长城。历时六载,直至宣和四年(即公元1122年)才了草竣工。这艮岳乍一看,飞楼杰观,雄伟瑰丽。方圆十一二里,高达九十九步。单说那登岳石阶也有七十二步。徽宗问:&为何独取七十二步?&林灵素道:&七十二数,地煞之数也,皇上脚踏地煞,何愁天罡不落?&徽宗听罢,连连点头。再朝里走,只见山上峰峦嵯峨,巨石崇岗,既有泗滨、林虑、灵壁、芙蓉诸山,又有洞庭、湖口、慈溪、仇池之渊。艮岳最高处有介亭,分山为东西二岭。东边有萼绿华堂、书馆、八仙馆、紫石岩、栖真磴、揽秀轩、龙吟堂。山南则寿山嵯峨,双峰并峙,西有药寮、西庄、巢云亭、白龙沜、濯龙峡、蟠秀、练光、跨云三亭、罗汉岩。再向西有万松岭,岭畔有楼名为倚翠。岭上岭下设有关隘,关下有平地,凿为方沼,沼中又有两块陆地,东边建芦渚、浮阳二亭,西边建梅渚、雪浪二亭。由磴道上至介亭,亭左有极目、萧森二亭,亭右亦有麓云、半山二亭。介亭北端下面是景龙江,引江水流注山间,迸珠溅玉,如泣如诉。从介亭西行不远,有一小轩,命名为漱玉轩。过了漱玉轩,前边道路皆用碎石铺砌而成,路旁有炼丹亭、凝真观、圌山亭。从圌山亭俯视江际,只见高阳酒肆、清虚阁雕阑曲槛、雾阁云窗。景龙江北岸胜筠庵、蹑云台、萧闲馆、飞岑亭一字排开,其支流蜿蜒而去,又组成一座山庄,真是别有洞天。南山之外,又有小山,横亘二里,命名为芙蓉城,穷极巧妙。而景龙江外所建房舍,尤为精美。看罢,徽宗大喜,问:&朕可以在这里见到昊天上帝下凡吗?&林灵素道:&能看见,能看见。&林灵素连道:&只要皇上诚心祈祷,待到云雾缭绕之际,便是帝君下凡之时。&于是,徽宗更衣洗洁,焚香祈祷。半个时辰过后,果见云雾缭绕,恍若仙气。他兴奋地道:&仙雾真的来了。&林灵素献媚道:&仙景即现矣,请皇上观赏。&说着,便拉起徽宗的手,在雾气中行走。此时,雾霭婷婷,紫光互射,徽宗真的觉得成了腾云驾雾的神仙。走着走着,便有数万翔鸟翩翩而降。&仙境到了。&林灵素提醒道。徽宗一见,感叹道:&果然仙境,人间哪有这么多仙鸟。&又走了一程,忽逢一灵壁,灵壁之上屹立着一位白发老人,林灵素又道:&皇兄快跪下,昊天上帝下凡了。&徽宗一见,果然是昊天上帝的模样。有何为证?但见:
齿白眉长貌轩昂,天仓突兀口四方。
两耳挂轮射异彩,袍坠七星呈吉祥。
肌肤红润若寿星,不看亦知上帝相。
徽宗赶忙跪下,虔诚拜曰:&教主道君赵佶感谢昊天上帝降临,并祝上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灵壁上的昊天上帝手捋白须,道:&吾儿休要客气,汝与汝弟青华帝君辗转下凡,以人主率众生皈依正道,天帝知之,特让吾下界奖赏,赐汝国家昌盛,万民富强,汝道早成。&
听到昊天上帝呼他&吾儿&,徽宗一时禁不住热泪盈眶,悲泣半晌,跪下哭曰:&儿臣多谢天帝奖赏,儿臣若能得道,当即刻飞回天界,到吾父怀抱伺候终身,以报天德。&
昊天上帝道:&吾儿休要着急,只要如此精进证悟,得道迟早。吾因公务繁忙,不能细讲。不解之事,尽可向汝弟青华帝君请教便是。父皇走了。&言罢,便晃之不见。
徽宗见状,赶忙叫喊:&父皇,父皇&&&
林灵素道:&父皇已走,皇兄休要挂念。父皇说了,有为弟我辅佐你修证,不怕你得不了道,到那时,再与父皇尽叙离别之情,岂不更好?&
徽宗道:&为弟所言极是!当初你言我俩乃天神下凡,曾半信半疑,今一见昊天上帝,朕便彻底地信了,原来,我俩果然是天上一对兄弟。&言罢,便将林灵素揽进怀里,大喊一声:&兄弟,朕身为一国之主,而你却为辅佐朕,甘在观中寂寞,朕对不住你啊!&
&皇兄&&&林灵素见状,不知说什么为好,只是偎在徽宗怀里,久久无语。
临走,徽宗专门写下《艮岳记》,让林灵素装裱,挂于堂中,以示称颂。其《记》曰:&尔乃按图度地,庀徒僝工,累土积石,设洞庭湖口丝溪,仇池之深渊与洄滨。林虑灵壁、芙蓉之诸山最,环奇特异瑶琨之石。即姑苏、武林、明越之壤,荆楚江湘南粤之野,移枇杷、橙柚、柑榔,步荔枝之木,金蛾、玉羞,&&真天造地设,人谋鬼化,非人力所能为者。此举其梗概焉。&
皇帝题《记》,使艮岳名声大震。从此,林灵素的地位也高人一等。徽宗又安排他刻石立碑,记录昊天上帝显灵的故事,并集合两千多名道士于上清玉箓宫讲述显灵过程,还定期在此举办大规模的斋醮,谓之&千道会&。让林灵素定期在此讲解道经,由朝廷出资万贯置办斋饭,凡进场听讲者均赏钱三百文以作布施。每每开讲,徽宗便设立帏幄,在旁边聆听。只见林灵素高坐讲坛之上,总是先吹嘘一通虚无飘渺的神话,抬出昊天上帝显灵的事情,然后令人提出问题请教。林灵素不慌不忙,信口开阔,大造滑稽之语,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许多有道行的大德听后都拂袖而去,称林灵素纯属作秀。最后留下听讲的大多是京城边上的穷人,他们为了吃顿饱饭,纷纷冒充道士混进会场,走时还能领走三百文的布施钱。回后,把道服一脱,将银子交给老婆,全家人都皆大欢喜。为此,京城乡下都有一句顺口溜,叫做&当今天子做道士,京城百姓不愁吃。&徽宗初听时,以为天下百姓在赞赏他,为此,他不以为然地道:&朕为一国之君,就是要让天下变成世外桃源,让天下百姓都过上桃源人的生活。&众臣听了,自然山呼万岁。
殊不知,这一切全是林灵素亲手伪造的。从修造艮岳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在盘算如何能让皇上在艮岳上见到云雾缭绕的景象,当他听说当年武则天用温棚育花,能让牡丹一夜之间竞放,又用油绢囊浸水自喷雾气的消息后,便令有司制造了很多油绢囊,用水浸湿后张挂于峰峦之间,然后把雾气盛在里面,等皇上观赏时便打开绢囊,不一会便会形成云雾缭绕的景致。至于那万鸟降至,林灵素也花费了不少功夫。他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开封街头遇见耍猴玩鸟的薛老头,问他:&你能让万鸟群至么?&薛老头听后,连连点头,提出:&只要愿出高价,保证马到成功。&于是,林灵素便以每日五百文钱聘用他为训鸟官。薛老头到任后,每天召集皇帝的侍卫随从,让他们喊清道回避的口令,举着华盖在艮岳上四外游逛,他自己则用大盘盛着肉块梁米走在前面,一边走,一边用口发出鸟鸣之声,招呼飞鸟前来饱餐。不长时间,群鸟便熟悉了这种场面,久之,便不须吹哨,就会自然云集而来。所以,那天,徽宗带着随从前来游山,一听到清道声,数万翔鸟翩翩而降。至于那昊天上帝显现,更是薛老头亲自所为。这薛老头天生白发胡须,只须一身白衣打扮,便自然而成。然而,徽宗哪里知道这些。为此,便信以为真,演出了大呼昊天上帝为&父皇&的闹剧。再说宰相蔡京不仅瞒着宫中实情不报,就连边关战事也隐匿起来,说是报了会影响皇上修道。于是,众大臣欺上瞒下,便蔚然成风。叫人费解的是,从此之后,朝廷众御使竟都按品级修道,众道士不劳而获,每日发三百文布施钱,逼得百姓无处求生。老点的饿死填了沟壑 ,少壮的便啸山林当了响马,于是山东宋江、淮南王庆、睦州方腊,纷纷而起。小的打家劫舍,大的杀官据城。就说那方腊,本来居住浙江睦洲青溪,属当地首富。因朝中童贯去了,弄得他一贫如洗,加之当地被盘剥者众,于是,方腊一旬之间,万众集聚。他悲愤地道:&咱们农家桑田所产本不足糊口,可朝廷徭役繁重,又有官吏盘剥,咱们的血汗不仅要养军队、建道观、花石纲,还要供朝中道士施舍,而我们的妻子挨冻,父母求一顿饱饭而不可得,是可忍,孰不可忍,诸位认为这种状况还能继续下去吗?&众人都道:&我们听候您的吩咐。&于是,方腊部署千人,号召杀尽贪官污吏,两浙百姓争相投附,数日光景,起义队伍便发展至10万人。到这年底,方腊连连得手,连破青溪、睦州、歙州,又劫掠桐庐、富阳,进逼杭州,吓得知州赵震弃城而逃。方腊进城,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延烧六日,死者不计其数&&,众百姓只要捉住贪官污吏,并不马上杀掉,有的割解肢体,有的剖开肚皮,有的扔在锅内煎成油膏,有的绑在树上,万驽丛射,这才出了一口无穷怒气。
消息送到汴京,又被王黼压住。这伙奸党正聚兵筹饷,要与金国联兵攻辽,恐被徽宗知道后,会加以阻拦。于是,他私自调兵前去镇压。不料,方腊起义未平,宋江又在河北起事。因官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方腊身上,宋江便得以纵横捭阖,乘机发展。他以36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至宣和三年二月,宋江转战至海州,夺得巨舟十余艘,截获财物数万&&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徽宗却蒙在鼓里全然不知,他依旧安心安意地修着他的&道&。
是日,徽宗又叫来林灵素,问:&何为成仙境界?&
林灵素道:&就是做官似戏,居仁无相,听见辱骂就象麻木了一样。&
徽宗好象领悟到了这一妙理,忙令人编些花天酒地,放诞荒唐的秘戏,让宰相王黼及蔡攸担任主角演唱。有时还学着南齐东昏萧宝卷的玩法,做买卖游戏。让宫女当小商贩,王黼当市场管理员,自己当顾客,故意与市令发生争吵,吵着就将市令拖过来殴打,边打边骂。王黼受不了,大声告饶:&告尧舜免一次。&徽宗滑着腔儿,道:&我不是尧舜,你也不是稷、契。&
演罢戏,徽宗似觉无聊,便想独自出去轻松一下。于是,便来到了京城走红的名妓李师师那儿解闷。不料,恰逢大学士周邦彦在此造访。师师与周邦彦可以说是老相知了,他写的许多词师师都唱过。然而,皇上驾到,他又不好躲闪,她只好对他道:&大人,委屈你了。&说着,用眼睛对着床下示意了一下,周邦彦为难的一皱眉。师师催促道:&快钻进去吧,不然就来不及了。&周邦彦见事已至此,性命要紧,只好躬身钻了进去。
这时,徽宗已经进屋。师师赶忙行礼,装出兴高采烈的样子,剖开一粒橙子,朝徽宗嘴里喂去。徽宗也拿起另一瓣喂进师师的嘴里,然后道:&朕听说美人儿喜欢填词,朕就索兴来上一首,让你唱唱如何?&
&好哇,皇上的词,小女子定是过目不忘。&
只见徽宗提笔写道:
帘旆微动,峭寒天气,龙池冰泮,杏花笑吐香红浅,又还是,春将半。清歌妙舞从头按,等芳时开宴。记去年,对着东风,曾许不岁莺花愿!
&皇上写的真好。&师师接过来便唱,果然一字不错。
徽宗连连称奇。二人相互称赞一番,不想徽宗来了兴致,拥起师师欲进帏账。师师看了床下一眼,怕周学士有碍,欲挣脱身子,谁知,徽宗却搂住不放。就这样,寝床之上,徽宗与师师翻云覆雨;寝床之下,周学士大汗淋漓,搜索断肠。待徽宗云毕起身,他的一首新词《少年游》也随之填好。其词曰: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后徽宗又听见师师唱起这艳媚词儿,因知周邦彦所作,曾一时动怒,差点降给这周学士一场灾祸。当然,这些自是闲话,在此不必赘叙。
却说徽宗临幸师师,行动虽然诡秘,然终被宫中窥知,于是,引起一番争执。这日,秘书省正字曹辅上疏道:&听说陛下厌居宫禁,不时乘小辇去巷陌郊垌极尽游乐,臣没想到陛下承担社稷重任竟玩安忽危到这等地步!现在是何等时刻?内反外扰,安危仅在须臾,望陛下及时节欲,一心理政!&
徽宗一听,忙问:&什么什么?什么内反外扰?&
王黼一听,怕露了底细,急忙喝道:&曹辅,你一个小官怎敢论此大事?&
曹辅痛心疾首地道:&大官不言,所以小官才言之啊!&
这时,王黼装模作样地问身边诸臣:&真有曹辅所说的那种事么?&
左右皆答:&不知。&
曹辅大喊道:&现在各地农民起义已如烈火,金兵已在抢渡黄河,相公当国,怎么不知,倘若果真不知,那还要你这当宰相的干什么?&
&曹辅&&&王黼火冒三丈,道:&你大肆造谣,诬陷圣上,我今不狠狠治你,不足解恨。&说罢,便恳求皇上将曹辅发配到郴州。徽宗见曹辅言词过于尖锐,牵涉自己,便点了点头。
曹辅被推出宫门,大喊:&皇上,正直敢言的人都被赶跑了,你还能从哪儿听到一句真话呀!&
刚刚送走曹辅,就见报官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结结巴巴地道:&皇&&皇上&&大事不好了,那&&金&&金国已打进京城来了&&&
徽宗一听,大惊失色,问:&你说什么?什么金国打进城里来了?&
报官叩了一回头,道:&金国派人来&&已经兵临城下,说要见陛下,请陛下更衣接见。&
王黼一听,气得狠踢一脚,道:&大胆,谁叫你擅闯宫殿,惊扰陛下?&
报官道:&我报告给大臣,大臣们都说不敢来报,小官就冒死来报了。&
&怎么会这样呢?&徽宗浑身直跳,胆怯地问王黼:&爱卿快拿主意,这事该如何办才好?&
王黼道:&恕臣直言,事已至此,陛下就只有亲自出面了。&
&不不不,还是爱卿替朕前去接见。&徽宗慌忙地道。
王黼怕担责任,便派了蔡攸、白时中、李邺三人,到尚书省公堂见金朝使者。只听金使盛气凌人地道:&我朝皇帝已命国相粘罕和太子郎君斡离不吊民伐罪来了,两路大军马上就到。&
蔡攸等三人听后,吓得面无人色,好一会才低声下气地问:&请问怎样才能让贵国缓师呢?&
金使喝道:&不过割地称臣罢了。&
蔡攸等人再也不敢多说一句,立即奏明皇上,派李邺到金军求和。
恰在这时,京都连遭暴雨,城外积水深达十余丈。徽宗问左右:&皆是何故?&左右答:&昨日西北有赤气数十道,冲天而起,仰视北斗,若隔绛纱,间以黑白二廉未几,便有震雷,继而霪雨大作,故汴河之水高已十丈,犯及诸城,人民屋舍飘流几尽,哭声遍地。&
徽宗有气无力地道:&可派户部侍郎唐恪去治理抚恤,另派林灵素作法祛邪。&
林灵素接旨率领道徒前往,然而在城上刚刚迈开虚步,防汛的民夫竞相举起锹铣涌上前去向他猛砸,吓得他抱头鼠窜,不一会,便逃了回来。
徽宗见状,很是不乐。心想:堂堂道士,又是天上青华帝君下凡,不能以道服人,反而惹起民怨,这是何故?想必这人平时定有装神弄鬼把戏。正在这时,太子赵桓匆匆赶来,身后还带着一个白须老人。太子道:&启奏父皇,这林灵素并非天神下凡,那日父皇于艮岳所见昊天上帝,皆是这人所演,儿臣现已查明,请父皇核实。&徽宗细问,这薛老头如实说之。林灵素大喝:&赵桓,你为何这样恨我?&太子道:&哼!你这贱货,以为得到了父皇恩宠,见了我连躲也不躲,如此横行无礼,哪有君臣之分,今日不揭开你的鬼把戏,不知你会把父皇骗到什么地步!&徽宗痛苦地摇摇头道:&好了,好了,念你对朕忠诚,朕饶你不死,你即可解甲归家,朕再不想见到你。&
&皇上&&&林灵素跪在地上,终于绝望地倒了下去。
这时,又有三道急报送来,说是金兵已越过中山南下,估计再有十天就会赶到汴京。徽宗一听,顿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问左右:&看来李邺求和未成,诸位大臣,还有何妙计能挽回天意?&
这时,大臣宇文虚进谏道:&臣建议皇上赶快降罪已诏,更革弊端,收取人心,将帅才能担当守御之任,如此天意自然挽回。&
徽宗又问众臣,众臣皆言称是。徽宗只好道:&就这样吧!&遂命宇文虚草拟罪已诏。诏曰:
&今谏诤之路雍塞,听到的只是阿臾之言;恩倖之人掌权,贪奸之徒得志。缙绅贤能之士拘于党籍,政事兴废之举连年不断;搜刮赋税竭取生民之财,穷兵黩武困乏军伍之力。大干徒劳无益之事,侈靡成风。民力已困,仍诛求不已;士兵衣食都供应不上,贪官污吏却坐享富贵。苍天连降警告而朕不知,百姓怨声载道而朕不闻。追思罪愆,悔之何及!还有求中处极言直谏,令郡县率师勤王。&
徽宗看罢,淌着泪道:&罢!罢!颁布出去吧!&
徽宗确实焦虑极了。内乱未平,外扰又起。作为国君,时时处处都想让平民过上桃源生活,可平民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就把罪过朝君王身上推。朕哪一点做错了?没有,朕的属下做错了也要怪罪于朕?这不公平啊!如果天下是这种天下,朕还贪恋着皇位,那就是朕的错了!当皇帝干啥?当皇帝就是白白地操心吗?当皇帝就是替天下臣等受过吗?当皇帝就是你死我活的拼杀吗!&&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这凡界是这样地让人煎熬。皇帝尚是如此,那百姓该是如何!想到这儿,他牙齿一咬,在心里道:&朕真的厌恶这个世界,朕绝意要走了,朕要找到世外桃源,去过桃源人的生活,那儿没有战争,没有农民起义,只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安宁生活。&想到这儿,他叫来太子赵桓,又召来宰执大臣,慎重地道:&朕想了很久,朕这一生属于道教,朕将南巡,去寻找世外桃源,为天下苍生开路,至于皇位,朕欲传位太子,由吴敏为门下侍郎,辅佐太子。&说完,又拉起蔡攸的手,道:&没想到金人居然这般非礼,必遭恶报,朕实在不忍血腥风雨啊&&&说罢,起身欲走。
这时,吴敏拦驾道:&皇上难道要放弃京城吗?真要这样,我宁死也不奉诏。&
太常少卿李纲也刺破胳膊,以血上书,劝阻皇上。
徽宗痛苦地闭上眼睛,拿起笔,写下:&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然后再无一言,便离开了玉华阁。
整个宋廷都没有想到,这时的金兵已开始抢渡黄河。
斡离不率军追到黄河边时,发现河对岸静悄悄的,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再看河上,那燃烧着的木索桥在舒缓的河水和日光的映照下,显得那样孤独和无助。他知道,这是宋军撤退时干的最后一件事。
他没有失望,他派人找来十多条木船,一船一船地把兵马渡过河去,整整五天时间,黄河之滨,竟没有一人去打扰他们。
望着六七万的金军安全地渡到对岸,斡离不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感慨地道:&宋军真是没人了!如在此处用一两千人守住,我们就是插翅也难飞过去啊!&
金人渡过黄河!蔡攸慌慌张张地跑进龙德宫,向太上皇徽宗报告。徽宗一听,慌了神,忙问:&这是真的?&
蔡攸道:&真的,真的,王黼、蔡京一得知消息,就率家南下了。不知太上皇什么时候启程?&
徽宗跺脚骂道:&都是二位贼人害朕,起初鼓动朕联金攻辽,现在金人打来了,他们却第一个先跑&&真气死朕了!&
&太上皇还是赶快决定啥时候动身吧!&蔡攸催促着说。
&金兵既已过河,那朕还留在这儿干什么?&徽宗道:&快叫上太后,连夜出发吧。&
于是,徽宗以蔡攸为行宫使,宇文粹为副使,带了十几个内侍,连夜慌慌张张地出了汴京南去。出城门时,徽宗还忿忿地道:&天下人真够可恶,朕寻找桃源,也不会让朕安静地离去!&说罢,望着宫墙,遂吟曰: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不见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是夜,徽宗定出南巡的路线,即从汴京&&应天府&&亳州&&楚州&&荆州&&衡州。
现在,徽宗是乘船南下,他坐进船舱,欣慰地道:&多亏隋炀帝当年开凿了这条运河,可以让朕乘船直到扬州。&
蔡攸在一旁奉迎道:&是呀是呀,现在看来,当年炀帝修河就是为了当今天子。&
这话,徽宗就听不进去了。在宫中时,他听的奉承话太多太多了,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他想着想着,一股悲伤的愁绪涌上心头,他多想安静地躺一下啊!然而,眼下他却只能靠在船舱上,身上捂着一床厚重的棉套,这哪里是皇帝过的日子。然而,他又确实困了,不知不觉,他便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已是天明。他见蔡攸俯伏在身旁,蜷缩着沉睡,心里好不凄凉。这时,他想起林灵素的一句话:居官非官,离道不远。这林灵素,欺上有罪,可有些话儿说的还是没错的。自己是一个修道者,应该甘于清苦和寂寞才对。想到这儿,他便将蔡攸叫醒,道:&你出去看看,一夜了,该到南京了。&
蔡攸出去一看,船并未行走多远,便道:&回太上皇的话,船还未到南京地界。&
&这怎么可能?&徽宗不信,喝道:&叫宇文粹来见朕。&
宇文粹走进船舱,请了安,恐慌地道:&回太上皇,因出巡匆忙,无人负缆牵船,加之冬季水枯,船行困难所以&&&
徽宗心急如焚,道:&既然坐船比坐轿子还慢,那就上岸乘轿吧!&
刚刚上轿,又见一只拖砖瓦的小船跟了上来,走的甚快。徽宗便让于文粹将这船拦了下来,坐了上去,接着又催促开船,连着行了数百里,总算赶到了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县)。这儿是徽宗的行宫,他让蔡攸又备了些衣被等物,准备继续南巡。
正在这时,忽见一队人马从远处疾驰而来。徽宗吃惊地道:&汴京真的失陷了么?你们看,金兵又追来矣!&
蔡攸仔细地看了一阵军马和旗号,高兴地道:&太上皇别慌,是捷胜军,我们的捷胜军。&
&捷胜军?&徽宗猛然想起,童贯当年在陕西监军开边时召募了数万关西大汉,专门充实自己的亲兵卫队,故赐名为&捷胜军&。徽宗望着,不一会,果见童贯一溜烟地跑了过来,并跪下请安道:&微臣听说太上皇出巡,身边连禁卫军也没带,这怎么行呢!所以就将捷胜军全部带来,供太上皇遣使。&
徽宗一阵感激,尽管是自己的臣子,前来尽忠,按理应该,但这个时候特意赶来,不能不让他感到童贯就是忠臣的化身。只见他慢慢地将童贯扶起,感慨地道:&好啊!你来了,朕这颗不安的心就一下子安静啦!&
童贯抱拳一揖,道:&请陛下吩咐,现往何处?&
徽宗将手一挥,慷慨吟道:&雅怀素志,向闲中、天与风流标格&&跳丸日月,算应局上销得&&妙算神机,须信道&&桃源归路,栏柯应笑凡客。&
&好!直奔桃花源!&只见童贯将令旗一指,万人大军,便浩浩荡荡地朝着南方驰去。
到二月初,大队人马已至襄阳。这时,新登大位的赵桓已改年号为靖康元年,帝号钦宗。他见金兵从汴京城下撤退,便接连派人请太上皇回京。十五日,徽宗发布诰命,曰:&朕夙心慕道,所以才把神器传嗣太子,这是秉承上天的旨意,我高兴的心情无法形容啊。居于回汴京,我已甘心守道,乐处闲寂,决不再窥伺旧职、重当皇帝了。愿儿云行雨施,用均帝泽之敷,永洽好生之德。爰咨尔众,咸体朕怀。&写罢,便让童贯派人送回。
童贯道:&这襄阳地险形胜,乃扼江南之咽喉,陛下是不是到此处定居一些时日?&
徽宗道:&此地不可久留,住久了,相反扰民。我寻桃源意绝,这尘世再好,终是烦恼。咱们还是快快离开的好!&
童贯思索半晌,便道:&我听说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之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之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徽宗听罢,当即回敬道:&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垠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他知道童贯心里还恋着朝廷,便和蔼地道:&眼下金兵已退,汴京安宁。你可速速回去辅佐皇上,朕心安矣。&言罢,便让蔡攸拿来已备好的道服换上,道:&老衲先走了!&
&太上皇&&&童贯、蔡攸及众臣,一齐跪在地上,企图挽留。
然而,徽宗连头也没回,只见他头戴桃冠,身着销金道袍,满脸舒展,无一凄婉,稍稍抬脚,遂吟曰: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可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世外桃源,自是我命所寄。
吟罢,便抖开道袍,头也不回地南寻而去。
后传说,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陷汴京。翌年二月六日,又宣布废掉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后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一班皇子、皇女、嫔妃在金将斡离不的监押下,踏上了俘虏的旅途,直到次年七月,被押到金国都城上京会宁府,即今黑龙江阿城县南,被金太宗封为&昏德公&,绍兴五年(即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四月,死于金朝。
然更多传说的是,钦宗赵桓接到徽宗的回信后,心中甚是不安,他决意出宫去寻找先帝。不久,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皇帝位,是为南宋高宗,改年号建炎。宋朝屡遭险亡,为何又绝路逢生,至赵昺灭,那宋徽宗究竟到了何处?这里面自然还有许多细节需要交代。
却说是日,徽宗寻至衡州,夜得一梦,说太祖皇帝庙室北殿,有砖出血,随扫又出,十日方止。醒后不知何意,他听说南岳真君时常显灵,便来到大庙焚香祈祷,欲与真君说梦。他在心里道:&朕亦为一朝天子,屡屡信道却偏遇疑惑,祈真君显灵,以加持我等,赵佶自当感激不尽。&
刚刚说罢,便见天庭闪下一团白光,他听见一个老者声音,曰:&宋大帝到此,赤松子自然欢迎。欲与说梦,当于子时静坐呼我,子当来也。&
徽宗睁开眼睛,哪里有什么老头,便相信定是南岳真君降临。遂于是夜子时跏趺而坐,等他闭上眼睛,不多时,果见一个老头,满脸胡须,头发蓬乱,来到他面前,道:&我见宋帝白日有甚难处需我解释,那时因游客甚众,多有不便,故约子时,现在别无他人,尔可尽情讲来。&
徽宗道:&我乃大宋皇帝赵佶,为寻世外桃源,特舍皇位,南寻而来,然至此却不知桃为何物,反梦得我大宋太祖庙殿砖石出血,我遂扫之,复之又出,延至十日方止。弟子愚钝,不知是何寓意,是否殃及大宋社稷,还祈真君开示!&
赤松子道:&以幻迹言,无论功名富贵,即便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便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你身至南岳,心系宋氏江山,这样,如何观心证道?&
徽宗道:&我既舍大位,心已安静,只是偶尔一梦,令朕疑惑,心中真机尚未变矣。&
赤松子道:&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机者,体也。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徽宗不再狡辩,怏然道:&弟子愿聆听教诲。&
赤松子又道:&夫天下变怪灾异,夜感其梦,皆象其事。法其行,缘类而生,思之旷然如其意,以其事类考问之,则得之帝王与民凶吉,此天之镜矣。然你之所梦,非天度而为之气数也。&
徽宗问:&何谓天度气数?&
赤松子问:&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有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以为天地久矣。故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徽宗又问:&那大宋气数将之若何?&
赤松子道:&以你梦中所言,血者,歇也,气之止也。日也,阳也,阳为君也,十日者,即十君也,尔不必焦虑,大宋还可传十君也。&
徽宗一听,心里如释重负,赶忙跪下,道:&多谢真君开示。&
后大宋果然又传钦宗赵恒、高宗赵构、孝宗赵眘、光宗赵惇、宁宗赵扩、理宗赵昀、度宗赵禥、恭宗赵显、端宗赵昰、至赵昺亡国,刚好十君。当然这是闲话,在此不提。
却说徽宗听了南岳真君的开示,心中不甚欢喜,心想:这真君本是仙人,何不向他一求,瞬间得道,进入桃源,岂不快哉!想到这儿,便又跪下,求曰:&真君本属天界仙真,定有升仙真诀灵药,赵佶弃皇位到此求道,万望垂怜,赐给一二,以免我再度奔走,枉费气力。&
赤松子一听,哈哈一笑,道:&你能弃皇位真诚修道,基础很好,可你有所不知,从凡人到神仙非一步之跃也。经云:天道乘气而行,周流无端,因而宏伟杰出。真人和气,可聚积神灵;万民失气,必定死亡。故持守天道,可长生不死,随气便可化成神仙。又云:四时五行之气进入人之腹中,便为人之五脏精神。而修道最重要的就是自然无为,形体同精神和谐共处,此二者相抱成一体,如果有一点点邪念就会留下祸殃。比如婴儿,能守住体内五精自然之气,所以才能保住纯真。凡人如此,方可成仙。&
徽宗道:&敢问真君,朕贵为天子,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这还不够么?朕听说,只要一毫不落世情窠臼,便是一在世出世法也。修仙证道可如此理?&
赤松子一笑,道:&不错,一点不忍之念头,是生道成佛之根芽;一段不为之气节,乃修仙证道之基石。可光有根芽、基石是不够的。夫上古圣人,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善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不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而不危也,乘其气而成仙也。而你则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精,故半白而衰也,何以成仙矣!&
徽宗一听,大失所望,痛哭流涕地道:&请真君救我,请真君救我,我如此崇道,甚至将全国的寺庙都改为道观,我若不能成仙,天下人谁还信道?&
赤松子道:&大道同源,万教归宗,不悟此理,岂能得道。佛道本一家,只是名各异。你如此厚道薄佛,实为愚昧,看来,你不能成仙,亦属天意矣。&
徽宗又哭道:&真君所言真理,赵佶今已铭记,但望真君网开一面,让我一睹仙姿,也好让朕在天下信众面前有个交代,行吗?&言罢,又将头不停地朝地上撞击。
赤松子见状,摇头吟曰:&急见知见,真定乃亡;贪着诸相,心性自伤。尔何故如此。&然徽宗不住地叩头,甚是可怜,他实不忍再看下去,这才许诺道:&既然如此,你就请起,与我一道去求太乙真人,同往天界吧!&
&多谢真君。&徽宗连连叩头。
这时,赤松子稍结手印,又朝徽宗弹去,遂将其神识唤出,然后邀来一朵白云,将其放在上面,便朝桃花源游去。不一会,便来到授道轩,拜见太乙真人。只听太乙真人道:&好臭好臭,哪来的污秽之气?&
赤松子哈哈一笑,道:&怎么,我赤松子多日不来桃源,来了将你桃源污染了不成?我赤松子除头发蓬乱了点外,身上可无半点臭气啊,啊?!&
太乙真人一见是南岳真君,赶忙起身恭迎,忙赔礼道:&太乙不知赤君驾到,信口胡刍,多有得罪,乞谅乞谅!&遂叫侍女泡茶。再抬头一瞄,赤君身后还有一人,仔细看去,竟连一点仙气也没有,便问:&他是谁?&
赤君道:&你有所不知,我赤松子可遇上麻烦了。今日刚回山,见有人焚香唤我,我以为是谁,便化形迎见,不想是宋皇帝赵佶。别看这人满身秽气,可求道之心还是有的,他放弃了皇位,一直找到南岳,心里想的就是桃花源。我说他骨髓不满,他死都不信,还说我不成仙,何以说服天下信众,死缠着要我带他到仙界一游,不得已,我才将他带来,想让你带他去见天帝,看天帝准不准许他升往天界。&
太乙真人一听,哈哈一笑,道:&我说赤君呀,难道您忘了,能进桃源者,即有仙缘也。你今天这般,凭借你的道行将他带来,他就是成不了天仙,也能成个地仙。&
赤松子一拍脑袋,象刚才方醒悟似的,连道:&我怎么连这个也忘记了呢?&说罢,连连自责。
太乙真人道:&算啦算啦,超度一人功德无量,事已至此,就不必后悔啦!&说罢,又问徽宗:&你说你是大宋天子,可有凭据?&
徽宗道:&朕传位时,神器诸物都给了钦宗,皇袍在朕离开襄阳时也给换了,不过,太祖的传位之宝&流华宝爵&我倒随身带着,你看,这是我大宋太祖留下来的宝物哩!&说着,便从道袍里面拿了出来。
太乙真人用手掂着这&流华宝爵&,心里好不欢喜,道:&这宝物总算物归原主了!&说完,便叫来香孩儿辨认。
不一会,香孩儿便来到轩内。太乙真人问:&香孩儿,您看谁来了?&
香孩儿看了看徽宗,好生面熟,但又不知是谁,于是,连连摇头,道:&不知道,不知道。&
太乙真人便拿起他升天时留下的&流华宝爵&,让他过目,香孩儿一惊,道:&这不就是我离开凡界时忘记带走的传位之宝么?&
&你是我大宋太祖?&徽宗一听,哪里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于是吃惊地问。
&我是你的玄孙孙赵佶啊!&徽宗说罢,便抱住香孩儿恸哭起来。
&我孙休哭,休哭!&香孩儿仍旧一副孩童之气,只问了几句客套话,便没再言语。倒是徽宗把太祖走后传位太宗、太宗又传位给真宗赵恒、真宗又传给仁宗赵祯、仁宗又传位给英宗赵曙、英宗又传位给神宗赵顼、神宗过后又传位给哲宗、哲宗过后又传位给他的细节一一讲了,然后道:&我乃徽宗,名赵佶,自我即位后,就一心想把天下治理成世外桃源,所以才一心求道,没想到,凡界人心险恶,我不害人,人却害我!不得已,我才将皇位传与太子,独自寻道来了。&
太乙真人听罢,有些同情,便道:&天地赋予人生命,而人却背逆天地,古来如此,不必大惊小怪,尚须自珍自惜。&
香孩儿望着太乙真人的表情,恳求道:&主子,我之玄孙既已至此,望设法满足愿望,香孩儿自当报答。&
太乙真人听了,只是一笑,道:&你们祖孙好不容易见面,今借桃源因缘,应先叙叙血脉之情才对。你就先把赵佶引着,到桃源观看观看,他的心愿事儿,自然得了。&
香孩儿听罢,忙牵扯起徽宗去游桃源,留下赤松子与太乙真人在授道轩叙谈不提。
却说徽宗与香孩儿游罢桃源,生怕误了大事,赶忙踅回授道轩拜见太乙真人。只听太乙真人道:&好了,我与赤君商量过了,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将赵佶引荐给玉帝,既然贵为天子,又曾为一国之君,玉帝定会适当赐封,香孩儿,您意如何?&
香孩儿满脸欢喜,两手一合,道:&多谢主子度引。&
说罢,太乙真人便让香孩儿牵来天狮,先让赵佶坐了上去,然后自己才跃上其背。太乙真人望着赤君道:&赤君可愿一同前往?&
赤君道:&我无要事,动不动就去,怕遭天帝奚落,这次就免了吧!&
&那老衲就走喽!&说完,便让香孩儿升驾而去。
不一会,便来到清微宫玉帝宫寝。太乙真人让香孩儿守在外面,独引着徽宗进了金銮殿。一看,见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王母、元始天尊诸大神圣都集于此。太乙真人一一拜过,道:&太乙实不知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及王母诸圣在此相聚,冒昧进宫,匆扰惊驾,万望恕罪,臣就此告退。&
&太乙天尊,不必自责。如来佛祖一行也正是为了徽宗一事故在此等候,你此时将他带来,正合天数。你且坐吧!&太乙正欲退却,王母及时禀明道。
这时,徽宗赶紧上前一一拜过,然后分列一旁。正欲坐下,又听到玉帝叫他。他遂上前跪听。只听玉帝道:&凡界自汉唐以来,分合多异,沿革有殊。替至五季,僭乱极甚。至于宋朝,自香孩儿下界治理,削平僭烦,抚有四京,至今二十三路,宋徽宗功不可没。然你崇道薄佛,毁拆寺院一千余座充当道观,却又犯下谤佛大罪。昔周武帝毁佛寺塔庙,逼三百万僧人还俗,至今仍在地狱。你依法本该打入地狱,增罪三千劫。今我佛慈悲,念你证道心切,乃无意间罪,故遣你到地藏王处一睹谤佛之劫,并于地藏王菩萨处领悟妙谛。待你证得圆觉,悟出真常之道,再有太乙天尊接你不迟。&
徽宗一听,甚是悲伤,忙道:&念及赵佶求道心切,可否原谅凡身之过,让我到桃花源面壁修炼,赵佶将感激不尽。&
这时,几位天神一齐上前,吼道:&赵佶大胆,连玉帝的圣旨也敢回绝,你毁拆寺庙没将你打入十八层地狱,已是慈悲心肠,这因果报应岂由得你挑三选四,难道你就不怕重罚?&
这时,只见观音菩萨走了过来,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赵佶休要害怕,须知因果不饶人,身在凡界,幻躯亦得种善因;圣道无偏袒,法相自在须德炼。尔等尽管与我去之,相信你一定会及时领悟佛祖之苦心!&言罢,便对太乙道:&太乙天尊,此人本系你度,就烦你和我去一趟吧!&
&遵旨!&太乙真人二话没说,当即领着赵佶与观音菩萨一起出了天宫,向地藏教院里行去。
不一会,便至地藏王菩萨教院。只见观音菩萨立于空中,对地藏王道:&我奉佛祖旨意,特将宋大帝赵佶送到你殿参悟妙谛,看看周武帝及所有曾经灭佛之报应,以催自醒。&
地藏王道:&弟子遵旨。&
观音对赵佶道:&你就随地藏王菩萨去吧。&
说罢,便自个儿先升空而去,留下太乙真人和香孩儿在此等候。
只见赵佶紧随地藏王菩萨向前走去。刚走到一处牢狱,就听见有人大喊:&菩萨,我所做的罪事都已辨白,只有消灭佛法一罪未能免除。可我锁在这儿已经一千多年了,何时才能放我出去呀?&
&阿弥陀佛!&地藏王道:&周武帝,你稍安勿躁,自当静心熬劫。当年你诛杀高僧数十人,毁佛寺塔无数,又令三百余万僧人还俗,以至我北方佛教声迹灭绝。罪孽实在深重,你当还有十二劫数待熬。&
&不不不!&周武帝一听,顿时大喊起来,道:&十二劫数,我实在受不了,这里太苦了!请菩萨发发慈悲,放我出去吧!&
赵佶走过来,果见周武帝手足俱被铁镣钳锁,脚跟出血,筋骨已经暴露在外,叫人目不忍睹。
这时,周武帝又过来,问:&你是谁?是这殿里新来的判官吗?我求求你,救我出这地狱吧,我一定倾宫所有报答你。&
赵佶摇摇头,道:&我乃宋朝徽宗赵佶,因崇道薄佛、毁拆寺庙充当道观,佛祖令我到这儿参悟妙谛。眼下我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么能够救你出去!&
周武帝一听,痛哭流涕,道:&你也曾毁拆寺庙?你怎么也这样糊涂呢?佛家的一草一木、一僧一尼,万不能轻视。我这一生最令我难受的就是灭佛之罪,你若能出去,一定要禀告世人,万不要让他们重蹈旧辙,以免到这儿受苦。&
赵佶长叹道;&朕知道了,你就多多保重吧!&说完,便再不忍多看一眼。
不一会,便来到超生殿。地藏王正准备让他看看超生簿,只听有人报道:&启禀菩萨,泰山王有请。&地藏王便放下簿子,引着赵佶来到泰山殿。泰山王道:&臣恭请菩萨到来,是因为本殿接到一个阴魂,他乃河东县县令赵若。去年皇帝下令拆毁佛堂,赵若因时间太紧,就顶着未拆,因此全县佛堂得以保全。如此无善念而善行成者,臣不知如何判决,还望菩萨定夺。&地藏王道:&虽无善念,然善行毕成,善果生矣。能够保全佛堂福报最大,因此免去一生之罪,延寿二十年,此人命终后可将其托生到好地方。&泰山王道:&臣遵旨。&说完,便命鬼卒送赵若出殿还阳。
这时,地藏王才把赵佶再次引至超生殿,取出超生簿,道:&你看看古今人类,不管帝王将相,还是一介平民,行善者皆在善地,行恶者恶道自迎。你看看这个,一切都明白了。&
赵佶接过,只见上书:&鲧治水不成,死后投生为三双脚的鳖;褒君死后投生为龙;宣武帝死后投生为鳖;邓艾投生为牛;彭生投生为狗;徐伯因陷害他人投生为鱼&&&
他越看越怕,忽然,他&扑通&一声,给地藏王菩萨跪下,道:&求菩萨原谅,弟子知错了,弟子愿在此处忏悔,以消我前世罪业。&
地藏王菩萨道:&我观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是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你前世所作毁佛之罪,既得佛祖宽宥,今又真诚忏悔,自愿在三殿证悟,我自当允准。须知: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你到三殿之后,可统判十小殿,以将功赎罪,抵消劫数。待功德圆满,我自当遵旨送你到世外桃源,以满你愿。&
&多谢菩萨慈悲。&赵佶说罢,便给地藏王菩萨行礼,然后被人引至第三殿中。
香孩儿看着赵佶自愿留下,忙问太乙真人:&主子,你看这事咋办?&太乙真人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待他参悟彻底,再到桃花源与你团聚,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咱们就放心回去等他证道吧!&
说罢,便离开地藏王教院,朝桃花源徐徐升去。真是:
万教归心道理同,仙道千条佛亦通。
修佛学道皆前因,若分彼此难证空。
【】& 【】
| 投稿信箱:
湖北省市网络新闻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省市政府院内人民会堂三楼 邮编:441400
联系电话:
&nbsp&nbsp
工信部备案编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登记备案号:鄂新网备030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坤道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