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现在笕桥小学江干区排名笕桥培知学校上,开学了要上二年级,听很多家长说这个学校上不了初中,所以想给孩子转

在刚刚结束的江干区中小学信息发布会上,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费蔚透露,随着江干区城市化进程推进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江干区今年入学形势非常紧张。像采荷一小采荷校区和采荷二小的一表生,仍可能按购房入户年限进行调配。凯旋区块的南肖埠小学、彭埠区块的夏衍小学,户籍适龄儿童已呈饱和,基本不可能再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今年小学入学人数比去年增加1100多人费蔚说,2015年11月,2016年3月,江干教育局两次对区内户籍适龄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2016年3月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我区一年级适龄户籍儿童人数为5200余人,较之去年同期增加了近800人,且此数据呈动态增长趋势。另外,近三年来我区符合借读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一直保持在42%以上,且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保守估计,今年小学入学人数将达到8700余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100余人,招生形势严峻,入学压力大。采荷街道,去年部分学校户籍适龄儿童已大幅度超出学校招生计划,江干区对采荷一小采荷校区和采荷二小的一表生按购房入户年限进行了调配。今年3月摸底数显示,这个区块适龄户籍儿童人数仍比去年有增加,估计部分学校还将实施调配政策。凯旋、彭埠街道这两个区块户籍适龄儿童数与去年持平,其中凯旋区块的南肖埠小学、彭埠区块的夏衍小学,户籍适龄儿童已呈饱和,基本不可能再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这两校动态教育服务区内的非户籍适龄儿童可能会进行大幅度调配。户籍适龄儿童大幅度增加的区块还有丁桥街道、九堡街道、闸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笕桥街道。其中丁桥街道增加320余人,九堡街道增加200余人,往年比较增幅比较平稳的闸弄口区块今年增幅较为明显,增加近100人。其中濮家小学万家校区户籍生人数超出招生计划最大容量。东城实验学校、笕桥小学户籍适龄儿童接近饱和,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资源空间不大,这两校会对动态教育服务区内较大部分非户籍适龄儿童进行调配。九堡区块由于今年没有新增教育资源,各校入学压力均大。近几年,我们已经对这个区块的东城小学、东城二小的部分非户籍适龄儿童进行了调配,今年仍将延续这一做法。新建四所小学费蔚介绍,今年9月,江干区丁桥、笕桥、艮北区块将有四所新校交付使用,目前办学模式、师资配置、学校形象、课程建设等已基本完成,力求实现新校的高起点办学。彭埠区域,位于艮北新区地块36个班的小学将启用,拟命名为杭州市澎雅小学,由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澎博小学管理,原澎博小学教育服务区的六堡社区、七堡社区、建华社区、红五月社区、建和社区划至该校。笕桥区域,位于彭埠单元地块30个班的小学将启用,拟命名为杭州市笕桥花园小学,由杭州市笕桥小学管理,原笕桥小学教育服务区的白石社区、东港社区、花园社区划至该校。丁桥区域将新增两所小学。一所是位于丁桥长睦地块24班的小学,拟命名为杭州市丁蕙第二小学,原丁蕙实验小学教育服务区的华鹤社区划至该校。另一所是位于丁桥东单元地块36个班的小学,拟命名为杭州市丁兰第二小学,原丁兰实验学校教育服务区的丁桥苑、蕙兰社区、河西社区划至该校。新校交付使用后将面向常住户籍儿童和符合借读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招生。原则上从起始年级开始招生,逐年递增年级。除了新增学校,江干区教育局还对区内一些学校进行扩班,解决入学难问题。合理调配资源保证入学费蔚说,为了解决局部区块报名人数超出招生计划的问题,江干区利用大学区以及相对就近的教育资源进行调配,同时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方式,来增加可以调配的学校资源。调配分为两种情况,户籍生调配。对户籍生超计划的学校,根据表别按序录取,同一表别按购房入户年限,进行统筹调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调配。对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超出招生计划的学校,根据三地一致(暂住地、工作地、社保缴纳地)均在江干区以及社保年限、居住年限等条件,进行分类,按序录取。以此确保公平。根据2016年的适龄儿童人数测算,公办小学资源无法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在公办学校最大限度扩班扩容的前提下,将继续按“政府购买学位”方式,用好民办教育资源,增加可调配的学校。江干区后期还将进一步完善入学材料审核机制,通过学校自查、校际互查、教育局抽查等方式,力求入学材料准确无误。通过逐批审核、逐批注册的方式,加大招生工作的透明度。租住在车库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孩子入不了学针对今年入学,费蔚介绍了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关于入学报名问题:今年江干区根据实际教育资源情况确定了非常住户籍儿童动态教育服务区和报名、登记学校两类。符合借读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随带相关材料到教育局公布的动态教育服务区和报名、登记学校进行报名和预登记,最终是否录取将视该校招生计划和教育资源定,没有被学校录取的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将进行区域统筹调配。关于入户调查问题,江干区对今年报名人数超计划的学校将更严格地实行入户调查制度。学校将协同社区及有关部门对学生住户一致情况,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居住房租住情况进行入户调查。去年开始,我们根据相关文件,已经对居住房租住情况提出了要求,今年年初,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居住房屋出租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 287 号),其中第十三、十四条对居住房出租有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将严格执行这一要求。此外,在招生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家庭,暂住证办理地点与实际居住地点不一致,这种情况属于住户不一致,今年将进行更为严格的调查。费蔚说,以往调查发现,极小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租住在车库等场所,这有安全隐患,是不符合杭州市相关规定的。不过这些人员很快就换了合格的租住地,符合了子女入学要求。公办初中特长生招生政策等不变费蔚说,今年小学招生和初中小升初分配工作有“三个延续,一个变化”,三个延续是:&&&&公办初中延续特长生招生政策,省体育艺术科技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允许招收特长生。即采实新城实验、采荷中学、景芳中学、天杭实验继续可在本区范围内适当招收特长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当年招生计划的5%。凯旋区块四所小学继续实行联招政策,即南肖埠小学、春芽实验学校、茅以升实验学校、景华小学,每校联招数量不超过招生计划的5%。具体做法按照《凯旋区块四校“学生联招”方案》规定执行。民办初中招生计划、招生办法延续去年的政策不变。采荷实验初一招生计划为10个班,班额40人;国泰教育集团小学部一年级招生计划为6个班,班额40人,初中部初一招生计划为3个班,班额45人,招生对象为本校学生;民办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培知、御道学校初一招生计划各1个班,班额50人,招生对象为本校学生。具体招生办法由各校自行制定,报教育局审批。一个变化是:采荷三小教育集团采荷校区对口初中确定为杭州市采荷中学教育集团。需要说明的是,当小学的学生分配数超过对口初中招生计划时,也将根据表别按序录取。以下招生时间节点请你收好:费蔚说,2016年,江干区严格执行市区招生文件要求,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各类招生时间与市教育局文件要求同步,即:民办小学国泰教育集团小学部报名时间为4月16日;民办初中采荷实验学校网上报名时间为4月26日—27日,电脑派位时间为5月5日, 5月7日-8日自主招生;公办小学招生时间为6月25-26日,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在5月11日—20日先进行网上预登记;公办初中6月30日前完成小升初分配。今年江干区幼儿园招生也很紧张(一)托班停招费蔚说,2016年幼儿园招生,根据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区幼儿园招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杭教初[2015]5号)文件要求,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就近入园”和“住、户一致优先”原则,确保辖区内日前出生(小班)适龄儿童(含符合条件的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均能就近或相对就近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因江干幼儿园的资源紧缺,且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公建配套幼儿园仍旧停招托班,先保障小班适龄儿童入园。各幼儿园在对服务范围内下半年新生入园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后,根据本园实际情况拟订招生计划并报区教育局,由区教育局审核后确定各园招生计划。就目前的摸底数,全区适龄儿童5168人,但外来人员数量众多,尚无法统计,且从派出所了解的情况,户口还在不断迁入,估计到招生前夕,还将有大量户籍迁入。招生仍然困难重重。各幼儿园会根据区教育局下发的招生计划,于招生前一周在幼儿园门口及相关社区张贴经区教育局核准的招生通告。报名时间一般为6月份的第一个双休日,具体时间以市教育局文件为准。江干区户籍适龄儿童报名时,须随带户口本、房产证(或相关租房证明)和预防接种证的原件和复印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报名时,须随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入园管理办法》(杭政办函[号)规定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另外,今年江干区教育局还增加了三所幼儿园。(二)新增资源拟定园名地址班级规模拟招小班数(根据实际适当调整)笕桥花园幼儿园笕桥花园社区内124澎雅幼儿园彭埠建华社区内124丁蕙第二幼儿园丁桥长睦区块184费蔚说,江干区入学紧张主要压力还是来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江干区将严格执行相关政策,依法依规,遵章办事,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学,哪怕有再大的困难,也要争取一个都不能少。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希望家长同样要对教育局的工作予以理解,尽早回户籍所在地报名,以免耽误孩子入学。2016年江干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服务区划分(点击可查看大图)重要提醒:非常住户籍儿童动态教育服务区,根据实际教育资源每年进行调整;部分学校新生摸底数大幅度超出招生计划,因此其只接受对应的动态教育服务区学生报名登记,实际录取学校根据区域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常住户籍儿童教育服务区,会因新建学校、布局调整、招生容量等因素进行适度调整。请勿将教育服务区划分作为购房依据。都市快报记者 胡信昌 通讯员 马佳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47322 更新:
人气:42567 更新:
人气:33141 更新:
人气:24208 更新:
都市快报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带你体验在教室撸一把的感觉!人均30元爽翻你,现在还68折!
沈阳新开多条公交线都通向这个地方!随意坐一程,就是一趟奇妙之旅!
这部如今奉为神作的京味儿喜剧,现在最火的是他们的表情包
厂房爆燃,孕妇一家人开车冲过火海,结果......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杭州收编最后三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
300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9月开学不用交学费了
天成教育集团位于笕桥的新校区,9月1日启用。原九堡镇三村学校的学生,要到这里来上学。
浙江在线08月22日讯
这两天,杭州笕桥镇培知学校的一些家长,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新学期上学,不用再交学费了。
  新学期,女孩盛生就要读五年级了,她爸爸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我们来到杭州才两年,我是开货车的,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元,孩子一年学费要2400元左右,生活压力挺大的,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昨天上午,记者从杭州市江干区证实了这个消息:今年江干区&收编&区内三所民办的民工子弟学校&&笕桥镇培知学校、彭埠镇御道学校、九堡镇三村学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三所学校的民工子弟落实&同城待遇&。这是杭州主城区最后三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
  最多一个班挤了89人
   老师上课要戴扩音器
  这次收编的三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在杭州办学已将近10年了,当初是由几个私人老板创办的。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大,杭州在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方面,在全国算是起步早,门槛低的,但每年仍有不少来杭务工人员不符合条件,其子女又很想在杭州接受教育,于是在政府接纳之外,市场上出现办学条件简陋但收费也低,入学较容易的民办民工子弟学校,一定程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培知学校位于笕桥镇,是2004年开办的,目前学校有21个班,1300多学生。学校面积大概七八亩,有两幢3层教学楼,教室里基本上是一个讲台,一块黑板。
  培知学校的教导主任曾祖臣说,学校开办最初几年,一个班人数控制在56人以内,最近的两三年,班额越扩越大。&我教数学,我带的这个四年级班,一个班64人,上课要扯着嗓门,更多的时候要戴扩音器上课。&
  学校的条件很艰苦,全校老师只有两个办公室,10多个老师共用一台电脑,很多老师不得不带着自己的电脑来上班。培知学校只有一个教室有多媒体设备,大部分时间也是摆设。
  一位家长对记者说,孩子学校里的伙食不好,菜里几乎没有肉,&孩子回家直喊饿,看着可怜。&这位爸爸说,一天五六元的伙食费,估计只能吃到一两元的饭菜。
  在学校待了10年,曾祖臣身边的同事来了走,走了来,现在已经换了好几茬。&这样的学校,流动性肯定很大,我们学校40个老师,每学期起码有三四人要流动。&
  而御道学校位于彭埠镇,是2005年开办的,目前学校有19个班,1100多学生。学校面积也是七八亩地,有一幢4层教学楼,教室里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三村学校位于九堡镇,是2005年开办的,共有11个班553名学生,是三所学校中规模最小的,面积只有培知的一半大,有一幢2层的教学楼。老师上课也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这三所学校一共有51个班级,平均班额超过65人。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他曾在其中一所学校发现,最多时一个班级学生达到了89人,在全部3000多名在校学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符合杭州市外来民工子弟入学条件。
  三所学校一撤二保留
   江干区投入650多万改造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费蔚向记者描述了&收编细节&。
  九堡镇三村学校被撤销,500多学生由天成教育集团接收,老师根据个人意愿,分流到培知、御道学校。
  培知学校、御道学校保留九年一贯制,一年级不再独立招收新生,只接收教育局调配生。教育局以&政府购买学位&的方式,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费&买单&,提供免费教育。
  三所学校加起来一共有3000多学生,按照一个学生一个学期平均1200元的学费算,家长们一年可以省下700万左右的费用。
  学校被&收编&后,将逐年缩小在校生人数,二年级以上学生只出不进。
  被收编后,原学校老师身份没有改变,还是民办教师,虽然以后可以考编制,但机会不大。
  江干区教育局投入650多万元资金,在暑假期间对培知学校教学楼进行重建,对御道学校进行整体维修,还为两所学校添置教学设备,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记者了解到,天成教育集团今年位于笕桥的主校区,新学期开学即可启用,包括6幢崭新的教学楼,可容纳54个班级的近2500名学生。由三村学校分流过来的500多学生将到这里上学。另外两所学校整改工程也已进入尾声,9月迎新。
  整改后,教育局还选派经验丰富的公办校长和管理队伍进驻学校,规范学校的管理。
  学生家长:
  路远一点,但学费省了
  陈斌是九堡镇三村学校的三年级学生,昨天由妈妈带着赶到了笕桥的天城教育集团主校区。&我们学校被撤销了,下半年我就要到这所学校读书啦!&陈妈妈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我们从没想过能到这么好的学校上学,而且不用交学费,上学的路程比原来远了些,但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这学校太漂亮了!&
  于远豪是培知学校五年级学生,她妈妈最近也听说学校可能发生的变化,&不少家长说,学校要从私人的变成教育局接管了,孩子读书也可以免费了。&
  于妈妈一家是从安徽过来的,老公几个月前与人合伙开了一家餐饮店,儿子是三年级时从老家转过来的。
  &他在老家是奶奶带的,很调皮,成绩不好,所以公办学校不愿意收他,只能去私人办的学校了。&于妈妈说,他们来杭州打工,要求也很低,给孩子找一个能读书的地方就可以了。
  于妈妈有几个亲戚,小孩是在杭州出生的,在杭州的公办小学读书。&很羡慕他们,一个班才30个人左右,只是我们的一半。&于妈妈还听说,秋天开学,学费可以免了。&我们打工的,就是出来挣钱的,学费免了,就可以多攒一点。我们挣钱不容易,他爸爸早出晚归,基本上没时间管儿子,多攒一点,孩子以后可以多用一点。&
  民办老师:
  有正规教学培训机会了
  曾祖臣是原培知学校的教导主任,学校2004年创办之初,他是一名普通老师:&学校被收编,最受益的是学生,能节省一大笔学费,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曾祖臣来自贵阳,2010年当上教导主任后,一年收入也只有3万元。&学校被收编后,收入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估计多几千元吧,另外,我们的身份并没有改变,还是民办老师,虽然以后可以考编,但对我们这些外地人来说,机会不大。&
  但学校被收编了,老师们举双手欢迎。
  为什么欢迎学校被收编?&对老师来说,业务上会有比较大的提升。&曾祖臣说。
  2011年前,曾祖臣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学校就这么几个老师,即使有培训的机会,也没有时间去。&学校被收编后,曾祖臣觉得,这样的培训机会多起来。&上个月,我参加了江干区教育局组织的民办中小学老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育局还为我们这些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专门定制了4个培训项目,都是免费的。&
  现在已经是天成教育集团科技老师的邱锋琴对此感受很深。
  以前邱老师手头没啥经费,孩子们只能玩4.5元一架的橡皮筋动力滑翔机,模型车玩不起,机器人更不用说了,参加区里的科技活动,他们是最低档次的。&如今我们马上要搬进新学校了,不仅有专门的科技实验室,科技老师的腰板也硬起来了,申请科技活动经费,也会容易点。&邱老师说,现在孩子们搞科技活动,不比城里孩子差。
  同城待遇
  这些孩子赶上了
  这些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浙江的入学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只要他们符合入学条件,就能享受&同城待遇&。
  6年前,浙江省有65万、杭城就有12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共享浙江的教育资源。杭州90%以上公办学校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班就读。
  2004年,在杭城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5万人左右,占老城区学生总数的25%,去年达到了44%。
  如江干区,今年6000多名新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700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45.7%。
  2004年,杭州出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的暂行管理办法&后,外来人口迅速增长。&杭州全市,2002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有2万,2012年超过20万,而且以每年增加2万人的速度增长。&杭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
  2008年,杭州市政府出台《杭州市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管理暂行办法》(同城待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州读书,与当地学生享受一样免费政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迎来了在杭入学的&春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即时报您当前的位置 :
江干区增1100多个孩子,入学形势很紧张
江干区增1100多个孩子,入学形势很紧张
13:19 稿源:
作者:记者 黄冉
编辑:龚晓怡
13:19 稿源:
作者:记者 黄冉
编辑:龚晓怡
  近年来,江干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新增的适龄户籍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连续多年出现双增长,尽管每年均有新学校交付使用,但入学压力依然存在。下面,我就今年的招生情况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基本情况
  2015年11月,2016年3月,我们两次对我区户籍适龄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2016年3月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我区一年级适龄户籍儿童人数为5200余人,较之去年同期增加了近800人,且此数据呈动态增长趋势。另外,近三年来我区符合借读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一直保持在42%以上,且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保守估计,今年小学入学人数将达到8700余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100余人,招生形势严峻,入学压力大。具体情况如下:
  1.采荷街道:去年部分学校户籍适龄儿童已大幅度超出学校招生计划,我们对采荷一小采荷校区和采荷二小的一表生按购房入户年限进行了调配。今年3月摸底数显示,该区块适龄户籍儿童人数仍比去年有增加,估计部分学校还将实施调配政策。
  2.凯旋、彭埠街道:这两个区块户籍适龄儿童数与去年持平,其中凯旋区块的南肖埠小学、彭埠区块的夏衍小学,户籍适龄儿童已呈饱和,基本不可能再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这两校动态教育服务区内的非户籍适龄儿童可能会进行大幅度调配。
  3.户籍适龄儿童大幅度增加的区块有:丁桥街道、九堡街道、闸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笕桥街道。其中丁桥街道增加320余人,九堡街道增加200余人,往年比较增幅比较平稳的闸弄口区块今年增幅较为明显,增加近100人。其中濮家小学万家校区户籍生人数超出招生计划最大容量。东城实验学校、笕桥小学户籍适龄儿童接近饱和,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资源空间不大,这两校会对动态教育服务区内较大部分非户籍适龄儿童进行调配。九堡区块由于今年没有新增教育资源,各校入学压力均大。近几年,我们已经对这个区块的东城小学、东城二小的部分非户籍适龄儿童进行了调配,今年仍将延续这一做法。
  二、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我局始终把公平、公开、公正作为招生工作的基本要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正确把握政策要领,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热情服务,情理并重,力求科学、平稳、顺利地实施招生工作。我们不断完善“预测超前、预告及时、预案周全、预防到位”的“四预”招生工作机制,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早在去年11月,我局就启动了前期生源摸底等招生筹备工作,今年3月,再次进行生源调查工作。对拟扩班的学校进行了师资的增补,对新建学校学区调整,广泛征求了社区干部、群众的意见。我们通过周三访谈夜,党建同心圆等载体,广泛开展进幼儿园、进社区、进部队、进企业的“四进”活动,宣传招生政策,解答群众疑难。
  (二)建设新校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学校建设,不断增加教育资源。今年9月丁桥、笕桥、艮北区块将有四所新校交付使用,目前办学模式、师资配置、学校形象、课程建设等已基本完成,力求实现新校的高起点办学,具体情况如下:
  1.彭埠区域:位于艮北新区地块36班小学将启用,拟命名为杭州市澎雅小学,由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澎博小学管理,原澎博小学教育服务区的六堡社区、七堡社区、建华社区、红五月社区、建和社区划至该校。
  2.笕桥区域:位于彭埠单元地块30班小学将启用,拟命名为杭州市笕桥花园小学,由杭州市笕桥小学管理,原笕桥小学教育服务区的白石社区、东港社区、花园社区划至该校。
  3.丁桥区域:将新增两所小学。一所是位于丁桥长睦地块24班小学,拟命名为杭州市丁蕙第二小学,原丁蕙实验小学教育服务区的华鹤社区划至该校。另一所是位于丁桥东单元地块36班小学,拟命名为杭州市丁兰第二小学,原丁兰实验学校教育服务区的丁桥苑、蕙兰社区、河西社区划至该校。
  新校交付使用后将面向常住户籍儿童和符合借读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招生。原则上从起始年级开始招生,逐年递增年级。
  (三)扩班增容
  目前,部分学校内挖潜力进行了扩班,今年交付的四所新校,均进行了扩班,提前使用资源。部分学校将班级资源进行最大化使用,绝大部分小班化学校均达到小班班额标准的上限。需要强调的是,教育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班级容量也有一定的标准,我们将按照《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浙江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指标》、《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操作标准》等对公办学校的班额要求,合理控制班额。
  (四)合理调配
  为了解决局部区块报名人数超出招生计划的问题,我们利用大学区以及相对就近的教育资源进行调配,同时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方式,来增加可以调配的学校资源。
  调配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户籍生调配。对户籍生超计划的学校,根据表别按序录取,同一表别按购房入户年限,进行统筹调配。二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调配。对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超出招生计划的学校,根据三地一致(暂住地、工作地、社保缴纳地)均在我区以及社保年限、居住年限等条件,进行分类,按序录取。以此确保公平。
  根据2016年的适龄儿童人数测算,公办小学资源无法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在公办学校最大限度扩班扩容的前提下,将继续按“政府购买学位”方式,用好民办教育资源,增加可调配的学校。
  (五)完善机制
  后期还将进一步完善入学材料审核机制,通过学校自查、校际互查、教育局抽查等方式,力求入学材料准确无误。通过逐批审核、逐批注册的方式,加大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干部和参与招生工作人员的政策培训,做到依法招生、规范操作、优质服务,努力化解招生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关于入学报名:今年根据实际教育资源情况确定了非常住户籍儿童动态教育服务区和报名、登记学校两类。符合借读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随带相关材料到我局公布的动态教育服务区和报名、登记学校进行报名和预登记,最终是否录取将视该校招生计划和教育资源定,没有被学校录取的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将进行区域统筹调配。
  2.关于入户调查:对今年报名人数超计划的学校将更严格地实行入户调查制度。学校将协同社区及有关部门对学生住户一致情况,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居住房租住情况进行入户调查。去年开始,我们根据相关文件,已经对居住房租住情况提出了要求,今年年初,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居住房屋出租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287号),其中第十三、十四条对居住房出租有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将严格执行这一要求。此外,在招生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家庭,暂住证办理地点与实际居住地点不一致,这种情况属于住户不一致,今年将进行更为严格的调查。
  3.关于“三个延续一个变化”
  今年小学招生和初中小升初分配工作有“三个延续,一个变化”,三个延续是:
  (1)公办初中延续特长生招生政策,省体育艺术科技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允许招收特长生。即采实新城实验、采荷中学、景芳中学、天杭实验继续可在本区范围内适当招收特长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当年招生计划的5%。
  (2)凯旋区块四所小学继续实行联招政策,即南肖埠小学、春芽实验学校、茅以升实验学校、景华小学,每校联招数量不超过招生计划的5%。具体做法按照《凯旋区块四校“学生联招”方案》规定执行。
  (3)民办初中招生计划、招生办法延续去年的政策不变。采荷实验初一招生计划为10个班,班额40人;国泰教育集团小学部一年级招生计划为6个班,班额40人,初中部初一招生计划为3个班,班额45人,招生对象为本校学生;民办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培知、御道学校初一招生计划各1个班,班额50人,招生对象为本校学生。具体招生办法由各校自行制定,报教育局审批。
  一个变化是:采荷三小教育集团采荷校区对口初中确定为杭州市采荷中学教育集团。需要说明的是,当小学的学生分配数超过对口初中招生计划时,也将根据表别按序录取。
  4.关于招生工作时间
  2016年,江干区严格执行市区招生文件要求,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各类招生时间与市教育局文件要求同步,即:民办小学国泰教育集团小学部报名时间为4月16日;民办初中采荷实验学校网上报名时间为4月26日―27日,电脑派位时间为5月5日, 5月7日-8日自主招生;公办小学招生时间为6月25-26日,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在5月11日―20日先进行网上预登记;公办初中6月30日前完成小升初分配。
  五、幼儿园招生情况
  2016年幼儿园招生,根据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区幼儿园招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杭教初[2015]5号)文件要求,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就近入园”和“住、户一致优先”原则,确保辖区内日前出生(小班)适龄儿童(含符合条件的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均能就近或相对就近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因江干幼儿园的资源紧缺,且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公建配套幼儿园仍旧停招托班,先保障小班适龄儿童入园。
  (一)招生程序
  1.各幼儿园在对服务范围内下半年新生入园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后,根据本园实际情况拟订招生计划并报区教育局,由区教育局审核后确定各园招生计划。就目前的摸底数全区适龄儿童5168人,但外来人员数量众多,尚无法统计,且从派出所了解的情况,户口还在不断迁入,估计到招生前夕,还将有大量户籍迁入。招生仍然困难重重。
  2.各幼儿园会根据区教育局下发的招生计划,于招生前一周在幼儿园门口及相关社区张贴经区教育局核准的招生通告。报名时间一般为6月份的第一个双休日,具体时间以市教育局文件为准。
  3.江干区户籍适龄儿童报名时,须随带户口本、房产证(或相关租房证明)和预防接种证的原件和复印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报名时,须随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入园管理办法》(杭政办函[号)规定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二)新增资源
  招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我区,主要压力还是来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我们将严格执行相关政策,依法依规,遵章办事,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学,哪怕有再大的困难,也要争取一个都不能少。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希望家长同样要形成法律意识,对我们的工作予以理解,尽早回户籍所在地报名,以免耽误孩子入学。
  近年来,江干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新增的适龄户籍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连续多年出现双增长,尽管每年均有新学校交付使用,但入学压力依然存在。下面,我就今年的招生情况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基本情况
  2015年11月,2016年3月,我们两次对我区户籍适龄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2016年3月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我区一年级适龄户籍儿童人数为5200余人,较之去年同期增加了近800人,且此数据呈动态增长趋势。另外,近三年来我区符合借读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一直保持在42%以上,且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保守估计,今年小学入学人数将达到8700余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100余人,招生形势严峻,入学压力大。具体情况如下:
  1.采荷街道:去年部分学校户籍适龄儿童已大幅度超出学校招生计划,我们对采荷一小采荷校区和采荷二小的一表生按购房入户年限进行了调配。今年3月摸底数显示,该区块适龄户籍儿童人数仍比去年有增加,估计部分学校还将实施调配政策。
  2.凯旋、彭埠街道:这两个区块户籍适龄儿童数与去年持平,其中凯旋区块的南肖埠小学、彭埠区块的夏衍小学,户籍适龄儿童已呈饱和,基本不可能再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这两校动态教育服务区内的非户籍适龄儿童可能会进行大幅度调配。
  3.户籍适龄儿童大幅度增加的区块有:丁桥街道、九堡街道、闸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笕桥街道。其中丁桥街道增加320余人,九堡街道增加200余人,往年比较增幅比较平稳的闸弄口区块今年增幅较为明显,增加近100人。其中濮家小学万家校区户籍生人数超出招生计划最大容量。东城实验学校、笕桥小学户籍适龄儿童接近饱和,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资源空间不大,这两校会对动态教育服务区内较大部分非户籍适龄儿童进行调配。九堡区块由于今年没有新增教育资源,各校入学压力均大。近几年,我们已经对这个区块的东城小学、东城二小的部分非户籍适龄儿童进行了调配,今年仍将延续这一做法。
  二、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我局始终把公平、公开、公正作为招生工作的基本要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正确把握政策要领,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热情服务,情理并重,力求科学、平稳、顺利地实施招生工作。我们不断完善“预测超前、预告及时、预案周全、预防到位”的“四预”招生工作机制,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早在去年11月,我局就启动了前期生源摸底等招生筹备工作,今年3月,再次进行生源调查工作。对拟扩班的学校进行了师资的增补,对新建学校学区调整,广泛征求了社区干部、群众的意见。我们通过周三访谈夜,党建同心圆等载体,广泛开展进幼儿园、进社区、进部队、进企业的“四进”活动,宣传招生政策,解答群众疑难。
  (二)建设新校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学校建设,不断增加教育资源。今年9月丁桥、笕桥、艮北区块将有四所新校交付使用,目前办学模式、师资配置、学校形象、课程建设等已基本完成,力求实现新校的高起点办学,具体情况如下:
  1.彭埠区域:位于艮北新区地块36班小学将启用,拟命名为杭州市澎雅小学,由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澎博小学管理,原澎博小学教育服务区的六堡社区、七堡社区、建华社区、红五月社区、建和社区划至该校。
  2.笕桥区域:位于彭埠单元地块30班小学将启用,拟命名为杭州市笕桥花园小学,由杭州市笕桥小学管理,原笕桥小学教育服务区的白石社区、东港社区、花园社区划至该校。
  3.丁桥区域:将新增两所小学。一所是位于丁桥长睦地块24班小学,拟命名为杭州市丁蕙第二小学,原丁蕙实验小学教育服务区的华鹤社区划至该校。另一所是位于丁桥东单元地块36班小学,拟命名为杭州市丁兰第二小学,原丁兰实验学校教育服务区的丁桥苑、蕙兰社区、河西社区划至该校。
  新校交付使用后将面向常住户籍儿童和符合借读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招生。原则上从起始年级开始招生,逐年递增年级。
  (三)扩班增容
  目前,部分学校内挖潜力进行了扩班,今年交付的四所新校,均进行了扩班,提前使用资源。部分学校将班级资源进行最大化使用,绝大部分小班化学校均达到小班班额标准的上限。需要强调的是,教育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班级容量也有一定的标准,我们将按照《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浙江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指标》、《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操作标准》等对公办学校的班额要求,合理控制班额。
  (四)合理调配
  为了解决局部区块报名人数超出招生计划的问题,我们利用大学区以及相对就近的教育资源进行调配,同时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方式,来增加可以调配的学校资源。
  调配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户籍生调配。对户籍生超计划的学校,根据表别按序录取,同一表别按购房入户年限,进行统筹调配。二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调配。对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超出招生计划的学校,根据三地一致(暂住地、工作地、社保缴纳地)均在我区以及社保年限、居住年限等条件,进行分类,按序录取。以此确保公平。
  根据2016年的适龄儿童人数测算,公办小学资源无法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在公办学校最大限度扩班扩容的前提下,将继续按“政府购买学位”方式,用好民办教育资源,增加可调配的学校。
  (五)完善机制
  后期还将进一步完善入学材料审核机制,通过学校自查、校际互查、教育局抽查等方式,力求入学材料准确无误。通过逐批审核、逐批注册的方式,加大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干部和参与招生工作人员的政策培训,做到依法招生、规范操作、优质服务,努力化解招生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关于入学报名:今年根据实际教育资源情况确定了非常住户籍儿童动态教育服务区和报名、登记学校两类。符合借读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随带相关材料到我局公布的动态教育服务区和报名、登记学校进行报名和预登记,最终是否录取将视该校招生计划和教育资源定,没有被学校录取的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将进行区域统筹调配。
  2.关于入户调查:对今年报名人数超计划的学校将更严格地实行入户调查制度。学校将协同社区及有关部门对学生住户一致情况,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居住房租住情况进行入户调查。去年开始,我们根据相关文件,已经对居住房租住情况提出了要求,今年年初,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居住房屋出租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287号),其中第十三、十四条对居住房出租有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将严格执行这一要求。此外,在招生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家庭,暂住证办理地点与实际居住地点不一致,这种情况属于住户不一致,今年将进行更为严格的调查。
  3.关于“三个延续一个变化”
  今年小学招生和初中小升初分配工作有“三个延续,一个变化”,三个延续是:
  (1)公办初中延续特长生招生政策,省体育艺术科技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允许招收特长生。即采实新城实验、采荷中学、景芳中学、天杭实验继续可在本区范围内适当招收特长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当年招生计划的5%。
  (2)凯旋区块四所小学继续实行联招政策,即南肖埠小学、春芽实验学校、茅以升实验学校、景华小学,每校联招数量不超过招生计划的5%。具体做法按照《凯旋区块四校“学生联招”方案》规定执行。
  (3)民办初中招生计划、招生办法延续去年的政策不变。采荷实验初一招生计划为10个班,班额40人;国泰教育集团小学部一年级招生计划为6个班,班额40人,初中部初一招生计划为3个班,班额45人,招生对象为本校学生;民办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培知、御道学校初一招生计划各1个班,班额50人,招生对象为本校学生。具体招生办法由各校自行制定,报教育局审批。
  一个变化是:采荷三小教育集团采荷校区对口初中确定为杭州市采荷中学教育集团。需要说明的是,当小学的学生分配数超过对口初中招生计划时,也将根据表别按序录取。
  4.关于招生工作时间
  2016年,江干区严格执行市区招生文件要求,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各类招生时间与市教育局文件要求同步,即:民办小学国泰教育集团小学部报名时间为4月16日;民办初中采荷实验学校网上报名时间为4月26日―27日,电脑派位时间为5月5日, 5月7日-8日自主招生;公办小学招生时间为6月25-26日,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在5月11日―20日先进行网上预登记;公办初中6月30日前完成小升初分配。
  五、幼儿园招生情况
  2016年幼儿园招生,根据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区幼儿园招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杭教初[2015]5号)文件要求,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就近入园”和“住、户一致优先”原则,确保辖区内日前出生(小班)适龄儿童(含符合条件的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均能就近或相对就近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因江干幼儿园的资源紧缺,且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公建配套幼儿园仍旧停招托班,先保障小班适龄儿童入园。
  (一)招生程序
  1.各幼儿园在对服务范围内下半年新生入园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后,根据本园实际情况拟订招生计划并报区教育局,由区教育局审核后确定各园招生计划。就目前的摸底数全区适龄儿童5168人,但外来人员数量众多,尚无法统计,且从派出所了解的情况,户口还在不断迁入,估计到招生前夕,还将有大量户籍迁入。招生仍然困难重重。
  2.各幼儿园会根据区教育局下发的招生计划,于招生前一周在幼儿园门口及相关社区张贴经区教育局核准的招生通告。报名时间一般为6月份的第一个双休日,具体时间以市教育局文件为准。
  3.江干区户籍适龄儿童报名时,须随带户口本、房产证(或相关租房证明)和预防接种证的原件和复印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报名时,须随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入园管理办法》(杭政办函[号)规定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二)新增资源
  招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我区,主要压力还是来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我们将严格执行相关政策,依法依规,遵章办事,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学,哪怕有再大的困难,也要争取一个都不能少。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希望家长同样要形成法律意识,对我们的工作予以理解,尽早回户籍所在地报名,以免耽误孩子入学。
杭州日报全媒体新闻中心出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干区笕桥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