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燎原小区多久拿通知书?我在我们学校报了名,但通知书还没来,一般多久来?

您好!欢迎来火车网!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只搜高铁/动车组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成都公交站点列表
一共为您找到 1条和
温江公交站 相关的公交线路
成都309路公交线路
成都温江公交站|区间车[中级|换乘优惠]公交线路结果仅供参考,对于以上信息需纠正的,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成都周边城市公交站点查询
成都哪里好玩
热门机场大巴中国第一直选镇党委书记是如何产生的?
中国第一直选镇党委书记是如何产生的?
14:56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作者:民主与法制
点击: 4632次
直挂云帆济沧海
民主与法制周刊2012年第12期封面解读
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刘桂明
  一个形如梯子的“直”字跃入我们眼中,一幅由“直”字变形而成的梯子矗立在我们眼前,一片从“直”字起步并通过直梯顶端跃向明天的彩虹展现在我们眼帘。面对今天的现实与灿烂的前景,无论是市民还是居民乃至村民,最终都作为公民与选民在感动、在欢呼、在仰望
  这正是本期《民主与法制》通过聚焦策划“公推直选进行时”而提炼成型的关键字——“直”。
  所谓“直”,大概含有不弯曲、把弯曲的伸开、
公正合理、爽快、坦率、连续不断、与“横”相对应等诸如此类的字义。而本期《民主与法制》所要表达的“直”字,则主要是指见证与记录“公推直选”的改革成果。
  官方认为,作为近十年来党的建设中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也作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中一种新的选举民主模式,更作为未来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探索创新,“公推直选”制度对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对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的改进,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的逐步扩大,具有重大的开创性意义和历史性意义。
何为“公推”?“直选”何为?“公推”是指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目的是增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合法性基础;“直选”是指党员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从而给每一位党员提供了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这种体现党员主权思想和运用社会认同系统的选举制度,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24年前,深圳市民政局通过“公推直选”,选举机关党委书记,拉开了党内民主的序幕。此后,江苏、重庆、浙江、四川等多省市都前赴后继,先后通过“公推直选”,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期“聚焦策划”所反映的北京社区公推直选盛况与四川成都新都区十年前的成功探索告诉我们,“公推直选”经历了“敏感事项”(即只做不说),到后来的“讨论事项”(即多做少说),再到后来的“正常事项”,(即又做又说)等三个发展阶段。据媒体披露,在这个过程中,“公推直选”始终没有离开过高层决策的视野。可以说,
“公推直选”是高层指导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成功范例。
  在我个人看来,“公推直选”无疑是一种参与权的训练、知情权的丰富、表达权的提升、监督权的完善等现代民主法治元素的综合见证。
  正如章文先生新近出版的书名《民主不是说着玩的》所述,民主发展的过程不是空洞地喊口号的过程,民主确实需要实践、需要探索、需要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民主的训练,那就只能纸上谈兵;只有经过民主的操练,才能一步一步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向前发展。当然,“公推直选”最具深意的地方,在于这一制度背后所蕴含的推动基层党内民主的制度空间和系列制度设计乃至实践需求。
  有关专家认为,“公推直选”能否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效果,取决于与此相关的制度是否健全,取决于整体制度环境的支撑,决定于选民的参与热情与责任意识。只有充分发挥多种民主制度叠加的效应,“公推直选”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推直选”与其说是一种民主参与方式的创新,还不如说是一种民意直达;与其说是一种民主选举方式的探索,还不如说是一种民情直通;与其说是一种民主监督方式的补充,还不如说是一种民心直抒。所以,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区,不论是党内还是村务,不管是刚刚开始探索还是已经逐步成型,“公推直选”已然像星星之火正成各地燎原之势,如点点白帆各显其能奔向理想的彼岸。
  还是李白诗句描述得更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由一个“直”字代表的“公推直选”将系上耀眼的彩虹,挂上绚丽的风帆,一往直前,奔向明天的彼岸。
北京直选社区书记始末
“公推直选进行时”专题报道之一
民主与法制周刊记者 王 健
【选题策划】作为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公推直选”,是指通过党员个人自我推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党组织推荐这三个环节产生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直接参与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
24年前,深圳市民政局通过“公推直选”,选举机关党委书记,拉开了党内民主的序幕。此后,江苏、重庆、浙江、四川等多省市都先后通过“公推直选”,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或许出于北京首都地位的缘由,北京近年来基层党组织的“公推直选”始终在低调试验,但一直颇受外界瞩目。而今年开始全面推行的社区党委班子换届“公推直选”,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猜测和期待。
我们走进北京各“公推直选”党委班子换届的社区,走近北京市委组织部,从社区党支部书记直选所蕴含着的巨大的政治寓意中,寻找答案。
一次选举激活一池春水
日上午,石景山区十万平体育场,一场选举活动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来自古城街道十万平社区的73名党员早早地到了现场,来投票直接选举他们社区的党支部书记。
  在此之前,由党组织推荐、自荐和居民群众联名推荐,共产生了37名竞选人。经过笔试、面试和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等多轮筛选,45岁的刘军和52岁的李会才因为考试成绩优秀、受党员居民欢迎而成为了候选人。最终,李会才从两名候选人中胜出,以39票当选为十万平社区党总支书记。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选举。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北京市还是第一次由党员直选社区党支部书记。
  “在以往的党务干部选拔任用中,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选举都是先选党委会,书记的任命一直是在小范围的支部委员中产生,或是由上级党组织直接选派任命。”北京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古城街道十万平社区73名社区党员有幸成为了北京市基层党组织创新选举制度的首批见证人和参与者。李会才也因此被称为北京直选社区书记第一人。
  十万平社区成为北京市基层党组织直选的“试验田”并不是偶然的。早在2004年的时候,古城街道工委对辖区内社区干部的素质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他们发现,为数不少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较弱,仅限于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任务,在社区建设方面缺乏创新。而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这次调查使古城街道工委下定决心开门纳贤,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为了保证真正有能力的、素质高的党员当选,在选拔方式上,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既然要代表社区全体党员和群众的意愿,由谁来担任就该让党员做主。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党务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认可。
  2004年12月,古城街道党工委下发文件,打破辖区限制,试行以“三推两考一选”的方式“公推直选”,向全区公开选拔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吸引优秀人才投身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
  此时,党总支书记一职空缺的十万平社区顺理成章地担负起了“试验田”的使命。
  古城街道在社区书记选举上的创新得到了上级党委和北京市委有关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时任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朱秉春表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从任命制、间接选举制,到这次党员直接选举,不仅是党内选举制度的一次突破,更反映了党内民主建设的进步。
  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北京市委就出台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在这个意见中,北京市委第一次提出,要扩大党内民主,“健全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开展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试点工作”。
  《意见》吹响了北京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试点工作开始的号角。以十万平社区党委书记直选为起点,“公推直选”的星星之火很快在燕京大地蔓延开来。
公推直选走向深度和广度
  日上午,北京东城区东直门街道新中西里辖区内第五十五中学可容纳300人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新中西里社区120位党员在这里参加党委换届选举,近百名居民参加了旁听。
  通过无记名投票,作为独立候选人,44岁的姜春燕被选为新中西里社区党委书记,成为《意见》实施后北京第一位由直选产生的社区党委书记。
  与此同时,古城街道工委在社区党委公推直选方面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在十万平社区试点社区书记直选的基础上,古城街道继续延伸“公推直选”的工作内容,借社区居委会换届之际,在十万平社区尝试以“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了5名党总支委员。
  古城街道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行“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党总支委员与以往的最大区别是:过去党组织委员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全体党员酝酿选举产生,再由组织上任命。而“公推直选”则是先推荐,然后进行笔试、面试、考察,与社区党员、群众见面,最后由社区全体党员对党总支委员以差额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
  在随后到来的2009年北京社区党委换届选举中,北京在“公推直选”上的探索力度,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前所未有。
  崇文区曾经是北京市四个老城区之一(该区已于2010年7月撤销),辖区共有7个街道办事处、84个社区。2009年5月,崇文区社区党委换届开始后,利用一个周末短短两天时间,84个社区党组织全部完成了换届选举。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基层党委换届,崇文区不仅仅将其看作是一次例行的“交接班”,更重要的是使其作为一块探索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试验场”。
  在“扩大党内民主”思路的指引下,崇文区在北京市所有社区党组织选举中普遍实行了“公推直选”。社区民警、流动党员、新经济组织党员首次进入社区党组织,共同为社区领域建设发挥作用。
  崇外街道工委一位副书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从“公推直选”开始以后,到街道组织部门办党组织关系的党员明显增多了。从过去的每周一两个,到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一二十个,许多退休后一直把关系留在原单位的老党员,都想在社区党组织里发挥自己的一份作用。
  与崇文区在各社区党委换届上普遍推行“公推直选”不同,东城区则在社区党委“深度公推直选”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日,同样是新中西里辖区内第五十五中学大礼堂里,十字坡社区党委换届大会在这里举行。公布选举结果后,两位候选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候选人王华被选举为新的十字坡社区党委书记,另一候选人康意民则落选。王华是前任的社区党委书记,康意民是居委会常务副主任,两个人在生活上一直视同亲生姐妹,在工作上团结协作,是难得的好搭档。对于为竞争社区党委书记而不得不同台竞争,两个人都有些伤感。一些党员群众甚至质疑“这会不会影响她们俩以后的关系”。
  然而,落选后的康意民却说:“虽然我落选了,但是我会继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请大家放心。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王华的工作,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并从中找出差距。”
  把两个“好姐妹”推向同一个竞争舞台的就是东城区东直门街道试点的“深度公推直选”。
  东直门街道办事处工委副书记束庆明告诉记者,在十字坡社区此次党委换届过程中,通过差额预选产生正式候选人是“深度公推直选模式”的亮点之一,即增加了候选人预备人选在预选时与党员见面的环节,解决了“社区居民对某些社区干部不了解”的问题,又创新了候选人确定方式。
  “相比于等额选举的‘公推直选’,‘深度公推直选’在选举的深度和有效性上进一步扩大了社区党员的参与面,也更加民主。”
束庆明说。
  继2009年在十字坡社区试点“深度公推直选”社区书记后,在今年的社区党委换届选举中,东直门街道又将“深度公推直选”的范围扩大到了清水苑社区。
  有了十字坡社区“深度公推直选”试点的经验,清水苑社区的社区党委换届工作再拔头筹。
扩大基层民主的生动体现
  根据北京市委组织部的要求,2012年社区党组织换届,实行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的比例要达到75%左右。
  来自北京市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833个社区党组织完成换届,其中801个社区采取了“公推直选”方式,占比为96.16%。
  颇为引人瞩目的是,北京这次社区党委班子换届共有474名大学生社工进入社区党组织班子。其中,21名担任书记,120名担任副书记。
  “这正是基层民主不断扩大的生动体现。”北京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表示。
  近两年,北京各区工委、办事处结合居民和社区的实际需求,加大了对年轻社区工作人员的培养和考核力度,将他们派到社区中去,把为居民服务、接受居民检验作为考核年轻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
  马云红就是刚刚走马上任朝阳区平房乡雅成里社区党委书记的大学生社工。
  算上这次,马云红经历了两届选举,第一次是2009年,马云红接任书记才半年,根据当时的选举方案,社区书记不用全体党员直接投票选出,而是从全体党员投票选举的几名社区委员中产生,马云红可谓“躲”过了一次考试。
  不过,现在的马云红自信多了。经过深入的工作,她与社区党员建立了深厚的联系,亲如一家。她相信自己三年以来做的工作,能够得到选民的高分。
  翻开她的工作报告,没有华丽辞藻,尽是实事:
  “2009年7月,大树砸塌了居民寇玉斌的房屋,我们冒雨赶到现场,组织人员清理倒树,联系施工单位无偿为寇玉斌等4户居民修缮房屋。”
   “2010年3月,居民张海家线路老化引发火灾,我们赶到现场帮助灭火,事后为他申请救助金1.5万元。”
  “三年来,社区共接待居民的来电来访两千余次,为居民解决拆迁区内停水、停电、有线电视中断、施工扰民、下水道堵塞、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问题五百余起。”
  “能从选举中脱颖而出的年轻人都是有群众基础的,得到居民认可的。”上述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推直选”制度的价值和生命力就在于竞争性,变过去由上级党组织“伯乐相马”为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赛场选马”。
  他进一步解释说:“公推直选”不仅为更多符合条件的党员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充分汲取了“民意”。“公推”基础上的“直选”,将组织意图、党员意愿和群众期待有机结合起来。
  “特别是党组织选举结束后,在随后进行的社区居委会选举中,党组织负责人一般还要兼任居委会主任。因此,‘公推’当选的党组织负责人,便在居委会换届选举中拥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这位负责人说。
  从居委会主任“海推直选”到“公推直选”社区党委书记,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北京党员群众从手中的选票上见证着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的步伐。透过北京社区党委直选这扇窗口,无疑让我们感受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勃勃生机,感受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感受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切实保障。
目击和平里两社区公推直选
“公推直选进行时”专题报道之二
民主与法制周刊记者 侯兆晓
91岁也来选举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民旺园小区的一位老党员,今年91岁了,对这次社区党委直选很感兴趣,一定要到选举现场参与投票。
  这位老先生不仅对这次选举积极性很高,对于社区组织的每次党员学习会,都来参加。
  说到党员的参选热情,和平里柏林社区党委书记谢凤华感慨万千:“这次社区书记公推直选,按照规定实到党员应该是应到党员的五分之四,选举才有效。我们这个社区合并后党员有297人,到会参选的党员达到283人,远远超过五分之四的比例。有拄着拐棍来的;有坐着轮椅来的;还有的人住在很远的地方,提前一天住到市里,等着第二天的选举;还有的去外地办事了,又坐飞机赶回来;有些年轻的党员,即使不能参加选举,也及时请了假。”
  北京市要求社区党组织直选比例达到75%,书记、副书记、委员候选人的产生采取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和平里街道办事处组织人事部部长上官王月介绍说:“和平里街道原有26个社区,现在合并为20个社区,社区党组织成员的产生采取自下而上方式,以党员群众、党小组、网格党支部为主推荐产生。而且公推直选的比例达到100%。”
  3月20日左右,和平里街道20个社区的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与过去相比,新的社区党组织成员在文化程度、男女比例和平均年龄上都有变化,呈现“两升一降”趋势。
  换届后的社区党组织班子结构明显优化,成员平均年龄降低,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此次换届选举后,20个社区党组织“一把手”平均年龄为45.65岁,专职副书记平均年龄为45.9岁,专职党务工作者平均年龄为45.4岁,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6.2岁,35周岁以下的有15人,45周岁以下的有40人。
  在学历上,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有19人,专职副书记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有13人,专职党务工作者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有12人。在100名党组织班子成员中优秀年轻大学生社干有8人,5名硕士学历社干首次入选新一届社区党组织。
  此外,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优化,街道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继续连任的书记有18人,由居、站转岗1人,新任1人。
  在这次换届选举中,北京市鼓励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而柏林社区的谢凤华则是“一肩三挑”,既是书记、主任,又是社区服务站站长,可谓责任重大。
  谈起这次公推直选的前后变化,谢凤华认为,充分体现了民意。一是,对党员的民主意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二是,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透明的选举原则;三是,广泛征求了辖区党员的意见,对今后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是一种促进。
一次令人忐忑的
深度公推直选
  护城河边上的东河沿社区,共有2021户、5000多人,加上流动人口共有6000多人,这是和平里街道唯一一个深度公推直选的社区。
  比其他19个社区多了一个“深度”,具体体现在:书记、副书记、委员都实行差额选举,会议的次数、选举的环节、宣传的广度、会务的组织等都要比一般的公推直选复杂、繁琐。
  选择东河沿社区来试验“深度”,是和平里街道经过多次摸排,不断筛选,数次权衡才定下来的。当然,跟这个社区党务工作扎实稳定、社区文化常抓不懈、社区工作者团队和谐团结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个社区已经干了12年的张桂苓书记,跟谢凤华一样也是“一肩三挑”,说起这次选举,她说还是很有危机感的。
  这次直选要经过提名候选人、成立选举委员会、竞职演讲三个环节,街道办组织人事部的主任科员王立军亲历了竞职演讲环节,他觉得竞选书记一职的张轻松,年纪轻、学历高、竞职演讲更有层次感;张桂苓的演讲则是以情动人,最后党员们还是选择了张桂苓。
  张桂苓觉得自己是靠对社区的感情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取胜的,“赢得很忐忑”。同时,也说明社区内的党员们对自己十多年的工作,还是支持和认可的。
  王立军介绍说,东河沿社区这次深度公推直选重点抓好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注重民意。采取基层党组织推荐、党员或群众联名推荐和个人自荐等方式进行了党组织候选人推荐,召开了1次党员大会和3次选委会会议,完成候选人推荐人选、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工作;二是接受监督。经工委会批准同意后,预备人选名单在社区公开栏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示,充分保障监督权;三是严格程序。召开第四、五次选委会和第二次党员大会,分网格党支部进行预选,并于3月19日召开第三次党员大会,采用书记、委员差额选举的方式,组织广大党员行使选举权。
  据统计,“深度公推直选”的东河沿社区党员大会的平均到会率为97%,选举取得圆满成功。 
为直选全体总动员
  确保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是换届选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和平里街道结合地区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街道工委与各社区党委书记签署《和平里街道“两委换届遵守纪律承诺书”》,杜绝选举中违反相关政策法规现象的出现。
  其次,组织人事部与社区办成立了换届巡视辅导组,辅导组工作人员坚持全程指导和监督,按照“一个阶段一培训、一个阶段一回查、一个阶段一督导、一个阶段一总结”的要求,把好“候选人产生关”“选举投票关”等关键环节,保证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程序无差错、操作不出错。
  最后,为了保证选举阶段居民的舆论监督权,街道注重宣传,通过报纸、宣传栏、展板等形式,见证选举的各个环节,反映党员和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有效维护选举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西河沿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拆迁社区,为了让回迁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社区工作者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张秉纯是一名社区党务工作者,西河沿社区的党员有290多名,因为拆迁迁出社区的有近七十人,他们很多都远在昌平、顺义、三河等地居住。
  从3月8日开始,张秉纯开始打电话一一通知他们,征求他们对下一届党委候选人的意见。
  有的党员搬了两三次家,已经联系不上,如张文俊,她已经搬过两次家,住得越来越远。张秉纯后来想办法通过她的女儿辗转和这位老党员取得联系,并最终得到老人的反馈意见。
  郭京丽是街道组织人事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直选期间,她成了社区换届工作指导员。
  3月2日开始,她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东河沿社区深度公推直选工作。在和平里地区,像她一样的换届工作指导员有20个,另外还为每5个社区安排了一名巡视员。
  规范工作程序、进行人选的落实、进行党员换届资格审查和组织考察,研究选举的场地、出席人数及会务准备,换届工作指导员的工作多而杂。
  郭京丽说,上一届,街道26个社区中只有一个是公推直选,而今年规模调整后20个社区全部采用了公推直选,这样一来,指导员的工作任务更重了。除此之外,郭京丽还要在工作例会上为指导员们培训。为了熟悉业务,她没少下功夫,每天工作完回到家就开始翻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手册,保障每一个小细节都不出错。 
  此次公推直选全面推开,让一个小小的街道体会到了民主的力量。
  提名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等权利的行使,让社区党员们觉得自己的意见得到尊重,民主权利得到行使,充分体现了党员意志,党员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充分调动了广大社区党员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新一届社区党组织拥有更坚实的群众基础。
  20个社区中1个实行了“深度公推直选”、19个社区实行了“公推直选”,不仅锻炼了党组织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为他们提供了倾听党员意见的机会,为他们今后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面实施公推直选,有力推进了基层选举的民主进程。
  换届选举后,社区党组织成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结构和年龄结构更趋合理,班子整体功能明显增强,特别是新组建社区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党组织机构设置,有力地加强了社区的组织力量,赢取了社区党员对社区组织建设的认可和支持,为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更难能可贵的是,直选参与者们不仅看到了成效,更看到了问题和不足。
  一,选举环节太繁杂,会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好多社区的负责人表示,如果不是社区内共建单位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这次直选的成本还会大幅增加。
  二,一届党组织的任期太短,三年时间,头半年开始熟悉工作,后半年开始着手选举,能开展工作的时间不足两年。
  三,只要是党员对选举的真实意思表示就可以,不必要求本人亲自到场,这需要修改有关规定。
  四,驻社区内单位的党员也表现出建设社区意愿,但是他们的组织关系并不在社区,就无法参与社区的选举。这些党员在组织生活上就出现了“竖着有联系,横着无衔接”的问题。
历经7年“公推直选”的和谐社区
“公推直选进行时”专题报道之三
民主与法制周刊记者 龙 曦
  “70年代的老旧小区,吃低保人数多,失业人口比重大,老龄化人口占到34%”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十万平社区的居民柏秀华感慨地说道,“2005年以前十万平社区的这些标签让居民生活得很压抑,时任干部工作积极性也愈发消极;群众干部隔着心,你不帮我,我也不配合你。而现在我们的社区变化很大,自从7年前我们‘公推直选’了自己的书记,十万平社区群众、干部、党员一条心,生活充满了关爱、感动和活力,可以说旧貌换新颜。”
一肩挑的“秋菊”
  日晚10点,乍暖还寒的北京依然凉风刺骨。古城街道十万平社区90岁高龄的付宝柱老人拄着双拐,神情恍惚地蹒跚在长安街路旁。
  古城街道监察科科长郭兴奎发现后,提出送老人回家,而冻得瑟瑟发抖的老人却依靠在路边的建筑上一动不动。郭科长反复劝说,无意间提到了十万平社区王秋菊主任,老人眼前一亮,急忙说:“让秋菊闺女来接我。”
  王秋菊,今年49岁,现任古城街道十万平社区党委书记和社区主任,十万平社区许多上年纪居民亲切地喊她“闺女”。
  冒着寒风,秋菊主任开车赶到,当老人看到她,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把手里紧握的包递给了她,原来老人的包里装着家里所有的存折、医保卡、身份证、养老券、助残券、残疾人证等。老人坐上秋菊的车,放心地露出了笑容。
  2005年,北京市古城街道十万平社区成为“公推直选社区书记”的首个示范点。王秋菊是2005年10月调任至十万平社区的,通过“公推直选”担任上了居委会主任,当时社区的党委书记和主任还是分开任职。
  担任三届“公推直选社区书记”大会监票人的柏秀华,是个老党员,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第一届‘公推直选社区书记,大会是日召开的,当时两个候选人到社区进行自我介绍,会场特别热闹,群众很踊跃,提出了很多实际问题。最后年龄稍大、经验丰富的李会才高出竞争对手四票,当选为十万平社区党委书记。”
  而秋菊回忆起首次参加“公推直选居委会主任”时,脸上洋溢出兴奋的笑容。她说:“当时准备竞选时很紧张,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为了能够竞选上社区主任,她做了大量走访和调研工作,了解到社区当时存在的问题,比如吸毒人员较多、安置不到位、社区环境卫生死角多亟待整顿等。同时还了解到社区存在居民提出的问题反馈不及时、党员活动少等。针对这些问题,秋菊分别制定了解决办法,同时为了能够畅通居民的言路,及时掌握居民需求和意见,还专门设计了名誉主任及民主委员制度。这些工作计划获得了百姓的支持,特别是在之后的工作中,得到了大家的配合。
  “公推直选的开展得到了百姓的大力支持,对我和另一位竞选者也是一种督促和监督。我在参加竞选时就把未来3年(一届)的工作大致列出了规划,同时设定了目标。在大会上我也向社区的百姓保证,一定要改变社区现存的问题,为社区百姓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秋菊说道。
  “这是第一次自己选的社区书记和主任,百姓满意吗?”记者问。
  柏秀华有些迟疑地说:“总体上还行,但是由于书记和主任还是分开的,一个管党一个管行政,就像两套马车,合在一起有提高但是力度还是不够。”
  “秋菊是2005年开始担任社区副书记同时兼任主任的,她来了后,李会才书记和她进行了分工,搭配工作,工作效率上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也有了一定成绩。”柏秀华介绍说,“十万平社区早前的领导干部多数是下岗失业的人员,社区管理经验比较匮乏,而且社区人员也不团结,缺乏凝聚力,导致小区的很多问题从领导层面都得不到重视和落实。而公推直选上来的干部,无论从专业背景还是管理经验上都远远强于前几任。比如秋菊主任,她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以前也有社区管理经验,最重要的是新上来的干部很团结,以解决问题为第一位。从具体的工作上来看,我们感觉通过公推直选当选的领导干部比上级安排下来的更加有魄力、创新力和执行力。”
  2009年十万平社区开展新一届的“公推直选”工作,响应北京市委组织部的文件精神,对社区“两委”负责人进行统一任职,秋菊先后参加了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的直选,最后以高票通过,从此便一肩挑起了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的繁重工作。
  记者见到秋菊主任时,她梳了一个马尾辫,说话语速稍快,步伐很矫健。性格爽朗,做事痛快麻利,充满活力,是她给记者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她说:“做社区工作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因为社区工作就像照顾一个大家庭,处处琐事,处处难题。像我们社区老年人居多,困难群众也多,只要他们的困难党委知道,就要尽力尽心帮助,这样我们才安心。”
到处都有我的“眼睛”
  “我们社区有四百多名党员,老老小小都在她心里装着。只要谁家有困难她肯定亲自上家去,不管大忙小忙都尽力帮。”石藏珍老人噙着泪说。
  石藏珍今年70岁了,2010年老伴因病去世,失去亲人的石藏珍当时的心情如同天塌,情感上受到打击,经济上也同样面临着拮据。“老伴生前每月的退休费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还可以勉强支撑家里的日常开支,现在生活主要来源没有了。”那段时间,她和失业在家的儿子该如何生活成为她的心头病,令她日夜寝食难安。
  秋菊主任很快了解到石藏珍的情况,第一时间带领工作人员到家里看望。石藏珍说:“我现在都记得秋菊给我的信心,她的话让我能够很快走出那段痛苦的日子。她到家看望我好几次,总是问我有没有困难。她了解到我家里的经济情况,马上帮我申请了低保。我现在生活得很好,够吃够喝,都是社区领导好、秋菊好。”
  据居民介绍,社区党委之所以能够这么快了解社情民意,是因为自秋菊上任以来创新开展了很多居民自治的专项工作,比如设立聘任名誉社区主任制度、聘请民生委员等,充分调动发挥了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我们社区有张网,有很多双‘眼睛’帮助我了解居民的喜怒哀乐。”秋菊主任露出小孩般的笑容,很愉快地告诉记者,“我们社区有402名党员,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7个党支部书记替我了解每个党员的情况,是我的眼睛;同时在各支部下又设了民生委员,民生委员是来自7个支部的党员,共计17名,这也是我的眼睛;社区共计1642户居民,分别设有119个楼门组长,这些组长也是我的眼睛,到处都有我的‘眼睛’。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工作,我才能够这么快地了解社区百姓的生活,知晓百姓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聘任名誉社区主任是十万平社区居民自治的创新机制,在北京尚属首举。日上午,52位“名誉社区主任”在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十万平社区正式挂牌受聘,他们拥有和社区主任一样大的权利,参与社区决策,监督社区工作。
  名誉社区主任完全是义务上岗,无任何酬金,是自愿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名誉社区主任每人工作一周,时间是每周二至下周一,日作息时间与社区居委会同步,要佩戴统一的胸卡上岗。
  秋菊主任说:“设立社区名誉主任,是了解到社区原有的居民关系很生疏,大家私底下对社区工作意见多,又反映不到社区领导班子,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和处理。增加这个名誉主任,不仅可以提高百姓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及时将居民的需求反馈给居委会,还能够将社区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总结汇总,帮助居委会领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可以全面地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
  2010年担任过社区名誉主任的67岁的李慧茹,在她的工作日志中这样记载:“这一周社区名誉主任的工作可真充实,周四是社区干部为居民义务测量血压的日子,以前干过医务工作的我承担起了量血压的工作,一边为居民测血压,一边解答居民提出的健康问题,说的都是医学专用术语。居民们都以为社区来了一位新大夫,我感到很荣幸。”
  “今年的聘任名誉主任活动让我们十分感动。记得我们第一届2009年是52个人,当时这52个人是凑出来的,没有人主动报名都是我们做思想工作请来的。而今年报名的人太多了,翻了一倍,大家都认为这个名誉主任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秋菊主任感慨地说。
  柏秀华坚定地说:“主任是我们自己选的,工作是我们自愿干的,现在的美好生活也是我们期盼的,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党员常说的‘来源于群众,回馈于群众’的最好体现。”
为群众和党员多做事
  十万平社区始建于7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社区。社区人员环境相对复杂,其中有二十多名吸毒人员。任淑玉是小区的老人,她告诉记者她所在楼的小王就是个“瘾君子”,吸毒有二十多年了,可以说三进三出。以前楼里经常出入一些陌生人,半夜吵闹得很厉害,小王家也经常通宵达旦乱乱哄哄,让楼里的街坊都很不安。现在好了,小王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劝说下,娶妻生子有了正常生活。他现在很踏实,这让邻居们也放了心。
  在帮助这些特殊群体时,社区党委特别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最大化的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身边人的温暖。“几乎每周都找他们谈心,多次帮助安排工作,凡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困难群众,社区党委都尽可能地给予优先帮助,比如申请低保补贴。有的家庭还同时享受到了廉租房政策,给了他们物质和精神上回归的机会,保障了社区和谐稳定的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秋菊主任说。
  除此之外,社区党委对辖区内的“空巢”老人也特别关注、关心、关爱。2012年的大年三十,外边爆竹声声,而孤寡老人王大爷却独自一人在家过年。秋菊书记带领社区干部将热气腾腾的三鲜馅饺子送到了孤寡老人的家中,并为他们送去了社区的祝福和新年的祝愿。“端着热乎乎的饺子,老人们都热泪盈眶,我想他们的心里也是热乎乎的。”
  除了将无限的爱传递给百姓,秋菊书记更是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党员。在秋菊的倡导下,每月的28日规定为十万平社区党员的活动日。“这些年无论参加活动的人多人少,党员活动一直坚持,从未间断,这让我们这些老党员又重新有了归属感。”柏秀华说。
  不仅党员日活动如期举办,党员生日也是秋菊的心头事。为了能给社区每一位党员送上生日祝福,她特意将每月的18日定为党员生日日,当天会为这个月过生日的党员开一个集体生日会。
  9栋14号的杨桂琴回忆说:“当收到生日邀请信的那一刻,心里温暖无比,以前自己从没有过过生日,甚至连自己生日是哪一天都不记得。第一次有人而且是社区党委想着为大家过生日,真的很激动很高兴。”
  “以前社区很少举办党员活动,有时候都感觉不到自己和普通群众有什么区别,通过新任领导的安排,我们又重新找回了自己身为党员的那份职责。以后我要多参加党员活动,社区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去做,尽管吩咐,我会全力以赴干好社区党委交给的工作。”杨桂琴激动地说。
  为群众和党员多做点事是记者采访中秋菊书记一直重复的一句话。
  2012年十万平社区的“公推直选社区书记”工作已经完成,选举当天社区有一百六十多名党员到场,座无虚席,是人数最多的一次。连八十多岁的老党员坐着轮椅都赶到会场,参与了整个选举,最后为秋菊投上了一票。
  秋菊对记者说:“我是大家选的书记,我就必须要为大家做事情。五六月份居委会主任‘公推直选’大会也要召开,我也会积极准备,争取再连任一届,多为群众百姓做点事。”
中国第一直选镇党委书记是如何产生的?
“公推直选进行时”专题报道之四
民主与法制周刊记者 逸
中国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第一推行者李仲彬(右)&
日前,四川成都“奋进新都·十大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中,四川省司法厅厅长李仲彬入围。当地媒体报道称,李以“事情都是大家做的,应该把荣誉让给基层”为由,婉言谢拒了此次参评。
  原来,李仲彬在成都市新都区担任区委书记期间,曾积极策划和推行全区各乡镇“公推直选”党委书记改革,致使中国第一个公推直选的镇党委书记诞生在该区木兰镇。如今,他倡导的“公推直选”,已成为新都区的一张名片。
  那么,新都区“公推直选”是如何进行的呢?素有“中国第一公推直选”的木兰镇党委书记,又是怎样诞生的?
  2012年3月底,《民主与法制》周刊记者通过大量走访了解,破解了这一体制内民主化进程的谜底。
选举时,演讲真感人
  中国第一直选乡镇党委书记,起步于9年前。
  日,地处西南区的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掀开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崭新的一页。
  这一天,该区木兰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拉开了序幕。
  消息像平地起惊雷,让当地所有干部震惊!
  本地电视台滚动播出动态消息;候选人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制定竞选战略。
  无论在新都,还是当时的中国,人们闻所未闻。因此,有人半信半疑,拭目以待。
  但那天,参加选举的243名选民早早来到木兰中学阶梯教室,兴奋不已。他们热议着选举镇党委书记的事情
  据介绍,新都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首先是候选人要参加竞选演说,一般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自己曾经为老百姓做过什么,主要考察候选人的个人素质、过往政绩;第二则是打算今后怎么为老百姓做事,即施政纲领,候选人所构思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三为具体的任期目标,陈述自己承诺今后要为老百姓做哪些事,做到什么程度。
  “我从未见过那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很感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当年参加过竞选的干部告诉记者,“我们11位候选人,相继发表竞选演讲。《新都报》总编辑钟发平因过于投入,演讲时不慎咬破嘴唇,满嘴是血,但顾不得擦拭一下;木兰镇镇长刘刚毅,讲得眼噙热泪,激动得都哭了。”
  候选人在台上讲得动情,听众在台下听得入神。
  当地一村干部回忆说:“我因那天听得认真,抽烟差点烧到自己。”
  窗外,寒风凛冽。室内,角逐仍在进行,且异常激烈。
  据介绍,当天参加公推大会的人员有该镇全体机关干部、各村党代表、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企业代表、镇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
  数小时后,公推结果当场宣布:得票最高的两位候选人刘刚毅和李勇(在任镇党委副书记)进入下一轮角逐——直选。
  两天后,直选如期举行。
  在木兰镇党委书记直选大会上,时任新都区委书记李仲彬把各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镇长都组织起来。
  他大声对大伙说:“今天叫你们来,不是让你们来看演讲的热闹,而是叫你们来认真学习,认真反思,认真感悟。因为推进基层民主是大势所趋!”
  据称,那天木兰镇639名党员全部参加了直选大会。刘刚毅高票胜出,成为中国第一位直选产生的镇党委书记。
  从此,新都区的基层民主进程一发而不可收。几乎是所有的公共领域都彻底告别了一把手委任制。
压力,差点击退原书记
  在后来的日子里,新都区的基层民主建设全面铺开,这突如其来的举措,让许多人难以接受。
  该区马家镇党委书记张雄全,48岁了,属上级委任的。但到了次年11月,新都区公推直选第二轮试点展开,区上决定把他所在的马家镇拿出来试点。这让张很恼火。
  “木兰镇党委书记的位置拿出来竞选可以理解,因为该镇正好空缺。可我做马家镇党委书记才3年,任期还没满啊。”张找到上级诉说。
  竞选者都是“骑着马找马”,即占着一个位置再去竞争另外一个位置,如果竞选失利,还可以回到原位置。可张雄全呢?他没有退路,如果选不上,就彻底“洗白”,因此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到时自己位置不保,且脸面丢尽。
  直到报名前两天,他都没露脸。急得区委书记李仲彬四处打听:“张雄全呢?”
  直到报名最后一天,他才出现了。
  据称,后来他以百倍的努力投入竞选。
  公推时,张雄全比得票第二名的女镇长杨金华高出42票。但进入直选后,杨的票数一路紧追,最后比他领先3票。但二人票数均未过半,选举无效。第二轮直选展开,张与杨打了一个平手,但两人仍未过半,选举依旧无效。
  怎么办呢?再选下去已经没有意义,经马家镇全体党员表决,一致同意择日再选。
  俩月之后,竞选重新启动。
  但在这俩月时间里,张雄全刻骨铭心。
  他夜不能寐,茶饭不思。反复琢磨和总结前期竞选失利的原因,他认为:过去镇上公益投入少,跟老百姓交流不多,大家既不了解自己,且把书记当成一个官来做;其次是演讲水平不如人,习惯了当领导,竞选演讲时,还把自己当领导。后来他渐渐明白:其实老百姓才是领导。他们需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又能做到什么程度?这才是老百姓最关心和最想听的。恰恰这些,过去自己在竞选中思考不够,没有说到实处,大多系假、大、空的东西,所以演讲抓不住人心。拿他自己的话讲,两个月的体会,比3年还多。
  有了方向,张雄全立马调整竞选策略。
  当马家镇再次直选时,他反败为胜,以502票当选,比杨金华多出380票。
竞选,比超女PK还残酷
  与马家镇一样,军屯镇被列为第二批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点镇。
  当新都第二批试点镇的决定出台时,该镇党委书记刘兴禄很惊讶,心里充满了种种猜测:难道上级对军屯或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军屯作为第二批试点镇之一,这蕴含了什么?更何况大多镇还都没有动静。刘兴禄难解心中疑虑。
  刘兴禄说,他当时思想上很矛盾,拿不定主意,多次想就此作罢,不愿报名参加竞选了。但后来自己说服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服从组织安排和决定。”
  他的对手是西南农业大学毕业的包世福,该君搞乡镇工作多年,不但有理论,而且实践经验丰富,干工作有一股子狠劲。有人这样形容他:像一头年轻的狮子。
  在公推大会上,二人初次交锋,刘兴禄便败下阵来,落后包世福六十多票。
  一时间,包当选党委书记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有知情者称,当时李仲彬书记很看好包世福,同时也很欣赏他的锐气。
  但为了保证公推直选的公平和公正,李仲彬只好将自己的想法埋在心底,不敢有半点暗示和偏心。直选前,军屯有一位老党员找他参谋,拿拿主意:“究竟是选包世福,还是选刘兴禄?”李仲彬毫不犹豫地说:“这事,你别找我啊,还是你自己决定吧。如果我参与意见,不但有失公正,且有拉票嫌疑。”
  直选时,包世福落选了,刘兴禄胜出。双方PK得非常厉害,李仲彬来到现场,远远看着包被PK下来,在一旁干着急。
  一位目击此次公推直选全过程的干部这样评介说:“包世福很能干,他招商引资是把好手。公推时,他的竞选演说质量很高,从整体上改变了后来新都的竞选演说风格。后来,有许多人的演说,都受他的影响,在新都成了一种模式。”
  事后,刘兴禄无限感慨地说:“公推直选很残酷,比超女PK还残酷啊!超女PK即使只得了第2名、第3名,仍然可以拿奖。而我们的直选却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半年后,新都最后3个试点镇——石板滩镇、泰兴镇和新民镇党委书记直选也产生。自此,该区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全面结束。在新民镇直选党委书记大会上,区委书记李仲彬兴奋地宣布:“我们新都这两年一直进行着基层民主政治探索。今天,又直选产生了最后一个镇的党委书记,这标志着新都区镇党委书记彻底结束了委任制。”
  据有关资料显示,新都终结的不只是镇党委书记委任制,该区村支部书记、公立学校校长、公立医院院长的委任制也告终结,区一级的部门负责人全部由全委会票决产生。在新都所有公共领域,都告别了一把手委任制,所以李仲彬说:“谁当书记,谁当领导,不是组织部门和某些领导说了算,而是普通党员和群众说了作数。”
新都民评官,真枪实弹
  新都公推直选的干部到底怎样?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其结果又如何?
  近年来,在新都为官流行“承诺”一词,与其对接的,是民评官制度。
  有直选获胜者回忆说,每次直选大会上,李仲彬总是这样警示大家:“要记住你们的承诺,兑现你们的承诺。不然,老百姓可以选你们上台,今后测评时,也可以把你们拉下来。”
  一位当年直选上的党委书记说:“承诺不能保守,否则选不上;但过头了,不能兑现,也要下台。”他说,“承诺”一旦作出,必须做到。“电台、电视台播放,报纸纷纷刊登,还印成小册子发行,所有乡镇家喻户晓。”
  新都为官,跟承诺制对接的,是民评官制度。
  按规定,镇党委书记须每半年作一次述职,接受选民评议。述职报告必须提前3天送达全体选民。评议结果当场公布,并经媒体向社会通报。年度测评称职者奖,全区范围排名前3名的每人奖6万元,其他称职者奖5万元。5年任期内年年测评称职者,任满时再一次性奖励20万元。但凡有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者,经组织考察确认不称职,则免去其职务。
  而新都一官员说,直选书记称不称职,关键要看他们的“承诺”是否给百姓兑现。
  同时,与此配套的还有镇党委书记质询办法和罢免办法。党员、干部、群众20人以上联名,就可对镇党委书记提出质询;镇党委书记必须受理和在限期答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如果半数以上质询人对答复不满意,必须重新答复;如果质询中提出的问题需要纠正而拒不纠正者,质询的联名提出人可启动罢免程序。
  当年的一位胜出者感慨地说:“直选就像考试一样,半年一小考,年终一大考。学生还有机会补考,但我们是一次,如果不过关,老百姓就和你说拜拜了。”
  据了解,新都民评官实施后,一位副镇长和一位公立学校校长,相继因测评不过关而被解除职务。这无疑为基层干部戴上了“紧箍咒”。
  在一次测评大会上,李仲彬强调说:“接受监督,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养成的一个最基本的习惯。”当然,也包括他自己。
  从此,新都区打破了由上级组织部门对区级领导班子“官评官”惯例,除了让各部门、各乡镇负责人参与测评,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和群众代表参加,144人分成4组,在不同地点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结果,17名“区官”得票有高有低。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李仲彬提议将测评结果公开,但阻力很大,一度使他产生了取消公开的念头。恰好成都市主要负责人到新都调研,听说后,明确支持公开测评结果。
  公开测评“区官”,在新都成为年度保留节目。
  当年9月20日,1071名新都各界代表对17名“区官”逐个评议。
  次年,新都“民评官”再度升级,17名“区官”公开述职;1299名新都各界代表对17名“区官”进行测评。代表们每人一张桌子,独立填表,无记名投票。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全程监督。得票情况由电脑统计,好票多少、差票多少,全部在当地报纸和电视上公布。
  17名“区官”根据各自得票结果,通过电视直播,向新都区百姓现场作自我检讨。平时“区官”上电视作报告,而今“区官”上电视作检讨。新都人大开眼界,为此新都电视台的收视率大增。
  有代表当面给李仲彬提意见说:“李书记,你什么都好,就是骂干部不留情面,民主作风差!”
  不少人也有同感。李仲彬被测评时,其他工作高票认可,唯独民主作风这一项,差票高达72票,居17名“区官”之首。
  李仲彬也在电视上检讨自己,他说:“作为一名现代领导,作为一名文明领导,作风民主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改进。”
  一个民主选举的推动者,民主作风却被下属和群众评为最差,这让人十分尴尬。
  但有人认为,李仲彬骂人只是个人作风问题,不是制度层面的事情。
  在制度层面,李仲彬最讲民主。
  为李申辩的人举例说:一次,区委全委会讨论助理巡视员人选时,李仲彬本想让一位新都老领导担任,但按制度规定,他不能与其他同志讲明自己的意图。最终,那位老领导落选了。用人的决定权在大家手里,李仲彬只有一票。而按照潜规则,区委书记有用人权,而李仲彬则通过公推直选,通过全委会票决,主动把这项最重要的权力交还给全委会和基层党员、基层群众。
  能这样做的人,能说他不民主吗?
  新都民主测评官员的制度延续至今,从不走过场,回回真枪实弹。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据此,成都市后来专门出台了《成都市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行办法》,在全市范围内扩大党内民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该市青白江区、双流县、温江区、彭州市(县级市)和都江堰市(县级市)等多个区、县(市)均按成都市委统一安排,先后实施了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
  原新都区委组织部长,现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麻渝生认为,新都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已经显现三大效应:
  民众监督领导干部。这一民主氛围,是公推直选造就的。
  杜绝了跑官要官现象。现在新都的乡镇党委书记用不着再到组织部长或者其他领导那里去跑官,因为部长和领导们说了也不算数。有些地方总是有人跑官要官、卖官买官,那是因为个别领导手里攥着官帽子。现在要跑“官”,得向群众去跑,去为群众办事。组织部的职能发生了转变,即组织党员和民众选干部。
  唤起民众的政治热情和参与意识,同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公选镇党委书记在新都已成一件盛事,看似细微的制度调整触及了党员干部和民众心中最敏感的神经。各乡镇中,党员参选率最高达90%,最低也有83%。每个选举现场人山人海,残疾人、老年人都来参加,有的务工人员从外地匆匆赶回。他们说,开一个几十人的支部会不难,但一个镇要开几千名党员参加的大会则实属不易。民主的气氛感染民众。多年来,新都区党员发展人数和入党积极分子人数都比以前多了20%。一个村民受现场气氛感染,提出也要参加村支书竞选。有人提出:“你不是党员,没有资格。”他回答说:“我马上报名申请入党。”
  2010年6月,中国首位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刘刚毅升任新都区副区长。
  新都,一个公推直选基层领导干部的探索新都。
公推直选:推进党内民主的重大改革
“公推直选进行时”专题报道之五
民主与法制周刊记者 王
四月的北京,千树吐绿,万芳竞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作为基层党内民主的探索,北京的社区书记直选在试点了7年之后,终于迎来了春天。北京全市已经有75%的社区通过公推直选选举社区党委书记。
  公推直选和我国已经实施的基层政权自治的区别在哪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和基层自治一起,会对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教授、深圳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家喜为我们打开了这些问号。
北京基层党委直选
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记者:您如何看待北京作为首都在此次社区党委直选方面的特殊意义?
  陈家喜:北京2009年曾经在原崇文区进行过社区公推直选的试点。此次北京在社区党委换届过程中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它能够有力地推进北京基层民主和党内民主的发展。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和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地,城市居民的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和参与观念都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在社区党组织开展带有竞争性选举特点的公推直选,能够有效地调动和吸纳党员群众的表达意愿和参与诉求,深化城市基层民主和党内基层民主。
  另一方面,它能够对全国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的推广和扩散具有示范意义。作为我国首都、政治中心以及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在城市基层民主和党内民主上的积极探索,会对全国城市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的试点展开具有榜样示范和积极推动作用。
  记者:目前反腐已成为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腐败问题以跑官要官现象最为突出。一些人认为基层党组织的公推直选意义还在于,能够有效遏制跑官要官等腐败行为在基层的蔓延。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陈家喜:腐败是公共权力的滥用行为。由于基层党组织是连接执政党与基层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领导人的腐败会极大地污损执政党的形象,危及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基础。
  公推直选扩大了基层党组织选举的开放性、竞争性和参与性,有利于将群众公认的人选选拔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岗位上,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回应意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范干部任用中的腐败现象。
  跑官要官能够如愿,归根结底,是因为干部的任用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其任用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当权力运作公开时,丧失了暗箱操作的空间,用人问题上的腐败就会大大减少。但腐败的发生有着多重因素,单靠选举无法完全遏制这一现象。
公推直选源于“两票制”
  记者:公推直选这种选举制度是怎么产生的?
  陈家喜:公推直选的制度渊源在于村党支部选举中的“两票制”。1991年,由山西省河曲县首创“两票制”的做法,将村党支部书记选举分为两个投票环节,先是由村民代表投票推荐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按照村民推荐结果提名选举村党支部书记。“两票制”实际上将村党支部的选举由党内扩大到党外,通过吸收村民参与来扩大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威,以消解村委会直选所造成的权力冲击。
  公推直选也大体沿用了这一做法,从字面理解,公推直选即“公开推荐和直接选举”,是指通过公开推荐、民主测评、组织审查和党内直选等一套选拔与选举相结合的程序,产生基层党组织领导人的选举办法。一个完整的公推直选过程通常包括宣传动员、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民主评议、驻点调研、演讲答辩、组织考察、上级党委审查、党内选举等步骤。
  记者:同样是社会民主的形式,党内公推直选和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直选以及村(居)委会主任直选等民主选举模式有什么不同?
  陈家喜:与县乡人大和村级直选相比,党内公推直选至少具有如下两个不同特点:
  一,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直接选举,而是带有竞争性特征的选举。当前公推直选采取了带有竞争性选举的一系列机制和方法,如向党员群众开放候选人提名,在民主评议、组织考察和选举环节实行“层层差额”,允许候选人开展竞选动员,公开投票等。但同时,当前社区党委公推直选又不同于直选,一方面当前许多试点在最终投票环节采取党代表投票,而非全体党员投票;另一方面,上级组织部门在候选人提名、组织审查和民主评议环节,仍然发挥着引导甚至主导作用。
  二,公推直选不只是党内的选举,还包括党外群众的参与。党外群众不仅可以直接参与对社区党委领导人的提名推荐,还可以参与候选人的民主评议。目前,民主评议的常见形式是召开民主评议大会,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居委会成员、居民小组正副组长,驻区主要单位党组织代表,本社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代表到会,对初步候选人进行新一轮差额表决,确定正式候选人。
公推直选要避免
“孤岛现象”
  记者:据了解,到目前为止,除北京外,深圳、江苏、重庆、浙江等多地都先后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当前,公推直选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基层党组织全面展开,试点形式也多种多样。
  陈家喜:是这样的。从探索层面来看,公推直选全国探索较多的是乡镇党委和城市社区党组织,此外机关、厂矿、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中的党组织公推直选也在广泛试点。深圳还进行了公推直选市级党代会代表的探索。
  除了试点层面的差异之外,各地试点在操作机制也略有不同,主要体现为:“公开推荐”环节究竟是“党内推”还是“党内党外一起推”;在“直接选举”环节究竟采取党员直接选举还是党代表选举。
  记者:从各地公推直选的试点中,您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如何避免公推直选流于形式?
  陈家喜:当前基层党内公推直选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
  一是只有文件精神,缺乏制度规范。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多次在文件中倡导基层组织公推直选,但迄今尚未出台相应的选举制度和规范。许多公推直选的做法处于“违法式”的创新状态。
  二是竞争性选举文化的缺失。公推直选引入了竞争性选举的各项机制,结构推荐、差额选举、民主协商、党员票决等,激活了党内民主的一池春水。然而,由于竞争性文化在党内尚未形成,不仅党内对拉票、竞选动员、贿选讳莫如深,对越级参选的宽容程度不够,而且选举的过度竞争还可能破坏党内和谐和激化党内矛盾。
  三是当前大多数公推直选试点的随机性、偶然性和非持续性现象突出,往往一个公推直选党委任期届满后就不再延续试点,上级会重新选择试点地,从而使试点呈现“孤岛现象”“昙花现象”“插秧现象”。一些地方甚至把公推直选视为落实中央发展党内民主精神的点缀和姿态,当作“政治秀”,强调经验与意义总结却忽略选举问题发现与制度构建,形式化和过场化现象严重。
  破解上述现象,需要进行顶层制度设计,中央出台相应的选举法规,实现党内公推直选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掘公推直选的基层动力,调动党员群众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已成为学界共识
  记者:学界有人认为,社区党委公推直选是党内民主的第一步,接下来党组织的公推直选将从基层一直向上延伸。然后再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从而推动中国的民主发展进程。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陈家喜:我认为,执政党党内民主需要走一条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结合道路。党内民主的启动需要先进行基层动员,需要赢得广大党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同、参与和支持;而党内民主的深化则需要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需要精英层和决策层的主动改革,为基层党内民主不断提供制度供给和政策供给。
  具体到公推直选,恐怕还一时难以向地方党委层面升级延伸,其中最大的障碍是作为一种竞争性选举民主,公推直选可能会危及党管干部的权力行使以及中央对地方党委的宏观调控,因此需要进行审慎地部署和全局性统筹。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公推直选在未来仍然很难成为中国民主选举的主流模式,引领中国民主发展进程?
  陈家喜:中国民主发展的道路采取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执政党既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者和组织者,又是民主政治的参与者和改革者。由于执政党组织在各级国家政权机构和社会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与观念、党内选举的竞争性与参与性、党内民主的整体发展状况,都将直接决定着人民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发展程度。
  从这个角度讲,公推直选既是推动党内民主的重要改革,更是探索我国民主发展的关键步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到通知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