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如皋市第二人民医院院石高寒

香港:+852-
海外:+86-21-
&&&热门城市&游记正文
天数:4 天
和谁:和朋友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前言】旅行的意义不在于你走得有多远,而在于你发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微博@Forever七月木木)今天过年没出远门,跟老公回老家过年。去哪里呢?长寿之乡---。,历史悠久,众多史书中均有记载,是座历史文化很浓厚的老城,位于江苏北部。的老街,老镇很值得去走一走。寻找那些即将消失的老街,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交通:自驾(自带个导航就OK了。)费用:无行走的路线依次为:【老街】【丁堰老街】【白蒲老街】【平潮老街】【濠河夕阳】
【老街---时光的记忆画册】不记得有多少次走过那片老街,或者没有带相机,或者就是匆匆按了几张。老街是如城的一道风景,也是最能感受历史时光的地方。
政府花了巨资,留下了市中心的这片地带,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而且一段历史,一段文化。这个老街,代表着多少内涵,凝聚了多少代人的回忆。在拿起相机的时候,一位老人说,拍吧,多拍点,说不定哪天就没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悲凉。
古老的城楼,依旧有霸气,俯视着这些老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跟着老街慢慢苍老。
门口的石狮子,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的荣耀。
弄堂里充满了生活气息,政府每年给住在老街的居民一定补贴。
儿时的我们是否也这样奔跑在老街上?
过年家家户户会在家门口点斗香来祈福,大的斗香有10层,接近2米高。
房子一定要有人住,才有人气,才有浓浓的生活味道。
河边的老宅一栋接着一栋,多么精致的庭院啊。
的香肠,是特产之一,据史载生产始于清同治年间,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自制香肠,每年婆婆都会给我们带回一大包,足够我们吃一年。
老街连着,是明末才子冒辟疆与秦淮八艳董小宛居住过的地方,民间流传着许多他们的传奇故事。
后面这条路是我最爱的。两排柳树,看不到头,浓浓的老城的味道。
神探李昌钰,乃人也。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想必这宅院的主人以前也是显赫的大户人家。
一代代人,住宅没变,可很多却已经物是人非。
谁能告诉我这个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人告诉我,这个是用来纳千层底的鞋的哦,小时候妈妈经常给她做那样的鞋穿呢,很舒服很合脚,很怀念~~你有没有穿过这样暖心的鞋呢?
不知道这扇门后面,有没有人居住。老街上很多生活设施依旧跟不上现代人的需求,很多人都搬出了老街,不知多少年后,是否这里依旧人来人往。
晃着晃着,就拐进一个废弃的幼儿园。跟记忆中小时候的幼儿园长得差不多。
一道道弄,一条条巷静静的河,暖暖的光。悠闲得老人独自斜靠着自家门口的墙。岁月在老街黯然中流逝,老人和老街一起垂垂老去。。
小家伙,你是在向我跑来吗?
总有一个地方,无论你走多远,都会让你魂牵梦绕。总有一些人,无论你在何处,你都会时刻挂念,那就是你的家乡。每年过年,都会回去一次,但是第一次,用相机记录这片老街,一条静静的老街,儿时走过的路你还记得吗?
儿时的你有没有在这儿光着脚丫,和伙伴们追逐嬉戏。如今的老街显得空荡荡的,白天都看不见多少人,两排破旧的老屋孤寂得呆在苍茫运河边上,就像一位年迈的老人,驻足家门口,夕阳照在他身上,印着额头深深的皱纹,眼里流露的孤独和心里流淌的故事。
记忆中的老街,青砖黑瓦,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以及一条条幽深的巷子。
老街的屋檐很低,冬天屋檐上会垂下长长的冰凌。 老街老了,载不动了。地方没变,花依旧在开。可居住的人都陆续离开了。
团结路,多少熟悉的字眼啊。
简朴的镇政府楼。
丁堰镇上冒姓人很多(据说是蒙古族的后裔),以前是个大家族,在有3个地方人数较多,丁堰是其中一个。冒家巷还有多少人居住啊。
以前的老水塔,据说是抗战时期,日本人抢夺的重要地方,因为这是老镇的制高点。现在依旧能在水塔周围看到许多弹痕。
过年喽,老人忙着贴门联。没有走进好好拍照,不想打扰这里的生活。
以前的老幼儿园,已作他用。
老街上的巷子很多,除了拍的这些。
听老一辈的讲,老街虽然小,但街两边从东到西的店铺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饮食店、铁匠店、药铺店、杂货店、修车的、买水产的、刻字画像的、炸爆米花的……如今老街上的店铺早已不是店铺了,老墙也已经脱落得灰头灰脑的没有了墙的样子,已经磨损得看不清颜色的木门紧锁着。
小时候,寒冷的冬天,屋檐上会结冰凌。
老街沿着运河,古时候是个相当繁华的地方。
再回首,水塔依旧。
古时候运河对地方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凡历史上有名的地方,都多少根运河有点关系。
夜晚的老巷子相当清冷。
骑着三轮的老人,身影有些孤独。
年轻人一代又一代的走出去,离别了老街、离别了深深的眷恋,去寻找新的生活。老街被遗忘在记忆的深处,谁还会想起?就像风吹过一样,不留痕迹,一代又一代人来来去去。
大妈,新年好!
老街长约500米,世世代代居住着不到百户人家。据家里长辈说,这里的人们多数是沿长江水系移民而来的。在鼎盛时期,寺庙就有11座,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来这里烧香求佛,车水马龙、人气兴旺。因为战争等原因,先仅存的是剩下观音山。
千年观音山,静静守护着这座老镇。
现在的丁堰镇上的人口也越来越少了,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出去打拼了,有些人为了子女上学搬到了市里。平时冷冷清清的街道,到了过年,立刻热闹拥挤起来,大家都回来过年了。年味浓浓,因为大家的根在这里。
你能看出这招牌含有多少种元素吗?
很过全国很多古镇,但丁堰老街这纯纯的味道,是唯一的。如果能有人关注这里,把这里稍微修缮一下那该多好,不要让我们的记忆永远的消失。希望,老街不再被遗忘,能成为丁堰的一道风景。丁堰老街,风居住过的地方,留过,不留痕迹!
白蒲,很美的名字。听名字就觉得应该是长着很多蒲草的地方。于是带着美好的向往,来到了白蒲镇。白蒲,也是一个历史老镇,据记载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因为邻近的湖里长满盛开白花的蒲草,所以镇子就叫做白蒲。这个冬天的午后,驱车来到白蒲。【】 ,原名圣教寺,位于江苏市白蒲镇,始建于唐太和四年(西元八三○年),后不幸遭火。到宋至和元年(一○五四年)在原址重建,被列为维扬叶林之一。相传奠基时从地下掘得白龟一只,献于朝廷,皇帝赐名“”。
大年初一,前来烧香的人很多,香火很旺。
听说历史上不少名人都与此寺庙有渊源。比如岳飞,文天祥,诗人杜牧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被罢官后住在白蒲,也是这里的常客。
原址在在白蒲镇南,今江苏省市白蒲中学校园内。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沧桑,至一九四九年解放时只剩下了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一九九八年八月,古老的殿宇从蒲中迁至镇西北开发区公路东侧。
寺庙是个景点哦。还收门票8元哦
没有进入寺庙内,寺庙都建的差不多。外观看看挺大气,精致。
【白蒲鱼圆】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非高山高寒地带的长寿福地,目前全市14 5万人口中,百岁以上老人有250多位,每百万人口中长寿比例全世界第一。白蒲是第二大镇,全镇人口总数不超过8.5万人,百岁以上老人却有23人,90岁以上的老人更有将近1000多人,被誉为华夏长寿第一镇。白蒲镇被誉为长寿之乡,蟹黄鱼圆也被誉为长寿食品。而且据说这鱼圆是明末才子冒辟疆的爱妻董小宛创作的佳肴美点。蟹黄鱼圆叫“蟹包鱼腐”,是白蒲人待客的必备菜,上桌时用一蓝青花瓷碗,洒一些青白相间的葱花,点几滴喷香的小磨麻油,圆润,柔嫩的鱼圆飘浮其间,色香味形一应俱全,让人忍不住筷子先行。大年初一,很多鱼圆长都休假了,没办法了解其生产过程,很是遗憾。
【白蒲茶干】听说当年乾隆爷坐着龙穿下江南,沿着运河到了白蒲镇。喝点小酒,吃点小菜,饭毕,大笔一挥:白蒲茶干,只此一家。可见这历史有多久。据清朝道光年间的《白蒲镇志》记载,一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开的一豆腐干店,店号“三香斋”,又名“屠三香”。白蒲北街是南北交通要道,商业较盛,店铺林立,来往商人、小贩很多。每日清晨,人们都喜欢坐茶馆,一边谈心,一边买来屠氏的豆腐干佐茶,因其近似茶色,故取名茶干。现在市场上到处都在叫喊”正宗的白蒲茶干“,正宗不正宗,谁也说不清了,到底哪家才是乾隆爷当年吃的。
【白蒲黄酒】白蒲黄酒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素有“液体面包”的美名,有“南绍兴、北白蒲”之称。白蒲黄酒采用纯稻米酿造,工艺独特,富有二十几种人体内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纯正,酒厂大门紧闭,休假中。
【白蒲老街】白蒲老街上很多房子已经拆除,都翻新了。很多留下的破旧的老宅也急需修缮。
这是当时很繁华的市大街,大街过去的样子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葆春堂,像是以前的药铺,如今只剩下一层薄薄的板,看不到任何古风。
春节期间,休假中,不然或许我们在这里找个向导。
巷子深深深几许。
没有找到秀才巷,史家巷,这里的老街急需修缮,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将全部变成废墟。这次白蒲的发现之旅,有些遗憾,有些失望,或许相见不如怀念。老宅没找到,找到了白蒲镇浓浓的年味。看大街上热闹的气氛。整个桥面全部被占据,车子都无法通行,只得停在桥上。
专业吹牛朝我看,瞧我怎么忽悠。
大街上浓浓的年味
回望大运河,对这个老镇的影响是深远的。
野渡无人舟自横。
白蒲,再见。相见不如怀念!
平潮,古称单家店,又名桃村,因距通州城三十里,又称“三十里”。满清乾隆壬午年(公元1762年),满清皇帝乾隆经水路下江南,接连阴雨连绵数日,途经通州时天气始放晴,乾隆站在船头有感而发,赋诗一首:“江波浩淼浪淘沙,激浊澄清始平潮。”。(来源:通州县志)沿着运河,一路驱车来到平潮。
【平潮十景】据民国平潮人费范九()所辑的《平潮市风景画册》记载,有平潮十景分别为:一、丰利寺,二、经社,三、华藏禅院,四、翔凤桥,五、亦陶园,六、曹公亭,七、西被闸,八、文峰阁,九、云台山,十、镇海关庙”.
时过境迁,平潮十景今大多已不存。如今俨然是一个现代化的小镇。
当年乾隆爷就是这条运河一路而来滴吗?平潮之行太匆匆,什么都已经不复存在。只存在于时光记忆里。
匆匆赶到濠河,已经到了傍晚,只看见如血残阳。
游荡了濠河很小的一个角落。
杭州有雷峰塔,有。来个文峰夕照吧。
游人如织,有情调的小情侣在划船。
最喜欢冬天张牙舞爪的树枝。
夕阳无限美。。。
收拾包裹吃饭啦,晚饭,外婆家。
老街寻找之旅没有结束,还在继续。。。如果你有好的建议,请告诉我哦。
请输入评论内容!
(马上拍!)过年走如皋,寻即将消失的老街(如皋、丁堰、白蒲、平潮、濠河夕阳)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我们正在为你喜爱的游记制作PDF中,
需要几分钟时间,请耐心等待。
近3个月内累计点评80条以上
在任一旅行目的地下,发表点评数超过5个即可获得
成长值满50,(每篇游记被编辑设美图+10,实用+20,精华+30,典藏+50)
对某一领域/目的地特别熟悉,且乐于帮助他人在问答版块回答问题
账号注册于5年前的社区老用户,且发表过游记、点评、问答
如皋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如皋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如皋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如皋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江苏旅游攻略导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 如皋简介_什么是如皋_如皋指什么_如皋拼音、示例、用法、来源
如皋拼音:rú gāo 目录如皋县县政府通告(秘字第一号)  如皋市档案局(馆)保管的如皋市政府全宗永久第4卷内珍藏着一份十分珍贵的“如皋县县政府通告(秘字第一号)”(以下简称“秘字一号通告”),即如皋县城光复通告。这样一份用毛笔写就、长约55厘米,宽约40厘米的通告,上面盖有一枚鲜红的“如皋县政府印”,由时任县长张继中亲笔签名而生效。通告的具体内容为:“由于我解放大军节节胜利,蒋匪在长江北岸之残余兵力,畏遭我军歼灭,纷纷撤逃,本县县城乃告光复。现本府自即日起移住本城,开始办公,特此通告周知。中华民国卅八年一月廿八日 县长张继中”。如皋县城光复通告的发布,见证了如皋全境解放,预示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如皋人民从此迈进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新时代。基本介绍  如皋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邮编:226500 代码:320682 区号:0513  拼音:Rú Gāo Shì,Rugao Shi  如皋市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下游北岸。总面积1492平方千米。总人口145.28万人(2008年底)。  辖20个镇:如城镇(如皋市城区)、柴湾镇(如皋市经济开发区)、雪岸镇、东陈镇、丁堰镇、白蒲镇、林梓镇、下原镇、九华镇、郭园镇、石庄镇、长江镇(副县级管理权限)、吴窑镇、江安镇、高明镇、常青镇、搬经镇、磨头镇、桃园镇、袁桥镇。市人民政府驻如城镇。  现任领导:陈惠娟(南通市副市长、如皋市委书记)基本概况  如皋市,东距上海150公里,西距南京200公里。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145.28万人,辖20镇[城区:如城镇、长江镇(副县级)等]]以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如皋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如皋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人文积淀,三国军事家吕岱、北宋教育家胡瑗,明末文学家冒辟疆、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等,是古代如皋星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座。如皋现存大量独特卓异的人文景观,如隋代建筑定慧寺,山门北向,曲水环寺,群楼抱殿,为中华寺庙一绝;明代建筑大成殿为国内罕见的全楠木结构;清代建筑水绘园是海内徽派园林孤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灵威观、法宝寺、济忠井、集贤里、石合泰等许多具有文史价值的遗迹和民居,富集着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乾隆年间,如皋曾是苏北最富的县,享有“金如皋”之美誉。古城如皋内外城河外圆内方,形如古钱,自古以来就是货物集散、商贾云集的生财之地。  中国花木盆景之都 如派盆景系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与岭南派、沪派、扬派等各领风骚,以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独特造型享誉海内外。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以及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均可见如皋盆景的身影。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如皋先后有6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大奖。今年,在荷兰举办的2002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评比出的9枚金奖中,如皋独得3枚。目前,如皋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  世界长寿养生福地 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资料显示,如皋为全国六大长寿之乡之一。据最新统计,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51人,其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占比为1.73/万,而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主要指标为百岁老人占比0.75/万,中国确定的长寿之乡标准为百岁老人占比0.3/万,此外,如皋市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如皋平均预期寿命为75.5岁,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即为长寿国家,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仅为63岁。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在偏僻的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已引起国内外新闻传媒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投资兴业热土 在上海都市圈中,如皋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富有特色的产业优势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的新热点。如果以长江为界将上海都市圈一分为二,那么包括苏、锡、常在内的南半圈已成为金融、商贸、信息等产业中心,北半圈则是呼应南半圈产业梯度转移的制造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在这一战略性转移的过程中,如皋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传作用。一是缘于如皋的区位优势。居皋南眺,江阴长江大桥和已经通车的苏通长江大桥犹如如皋拥抱上海的两条臂膀;临江北望,两桥又如动、静二脉延伸交汇于九华立交。苏通大桥的通车,使如皋到上海的车程缩短到90分钟。新长、宁启铁路和宁通、沿海高速双双从如皋境内交汇而过,再加上如皋港、如皋机场、新老204国道,如皋交通可谓四通八达。二是缘于如皋的产业优势。如皋经济开发区(南区)以及如皋经济开发区(北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拥有17.2公里的黄金岸线资源,功能齐全,政策灵活,蕴藏着无限商机。20个镇工业园区亦能为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工业上,电子、化工、医药、食品、机械等是该市的强势产业;农业上,业已形成花木盆景、优质油米、创汇果蔬、优质生猪、如皋黄鸡、优质桑蚕等六大特色基地。  如皋车牌号码:苏F-F自然地理  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隔江与苏州的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南邻南通市通州区、东邻如东县、北接海安县、西靠泰兴市,西南接靖江市,全市面积147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如城镇面积66.2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25万公顷。  如皋地形相当平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微微倾斜。海拔最高处不超过6米,最低处约2米。  如皋位于河网稠密、湖荡众多的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达4千米以上。 坦荡的地形和湿润的气候,对河流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勤劳勇敢的如皋人民,是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开挖和蔬浚了全市境内的绝大部分河流,形成了稠密的水网。   全市水乡介于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之间。以长江北岸沙堤为界,南部属长江水系,北部属淮河水系。50年代以前,境内水系紊乱,沟河断残,灌排困难。建国后,大兴水利,在沿江地区加固长江大堤,蔬浚通江水道,挖港建闸,保证了沿江低平原的引排畅通;在高沙平原区,结合平整土地,挖河建站,保证了该地区的农田灌溉;在东北部滨海平原区,开挖河渠,冲洗盐_,形成了一套防洪、干旱,盐渍的水利系统。   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如皋境内河道水流平稳,河水清澈,含沙量极小,冬季偶有结冰现象。由于近海,主要干流又与长江相通,受海潮的顶托,水流方向不定,经常作往返流动。河水量夏多冬少,并有一些地区差异:沿江低平原和沿江平原地区的水量较大,高沙平原地区的水量较小。   如皋市境内的河流几乎全部是人工河道,大小分为四级。其中一级河有四条:焦港河、如海运河、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   焦港河由北而南纵贯如皋中西部,先后流经夏堡、搬经、常青、江安、高井、葛市、石北和张黄等8个乡镇, 沟通了通扬运河,如泰运河、大寨河、西司马港等东西流向的河流,最后与长江相通。它对如皋高沙平原区的灌溉和水上运输起着更重要作用。   如海运河流经如皋中部广大地区,流域面积居全市各河之首。河宽而直,航运条件好,并与通扬运河、如泰运河、东、西司马港等河流相连,也与长江相通。它对袁桥、邓元、何庄、城西、大明、场北、磨头、长庄、车马湖、郭元、九华、营防等12个乡镇的航运和农业灌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扬运河先后流经柴湾、戴庄、新民、邓元、如城、东陈、丁北、建设、丁西、丁埝、林梓、新姚、蒲西、白蒲、勇敢等15个乡镇,是流经如皋乡镇最多的河流。它沟通了白_港、南凌河、如泰运河、丁堡河、东、西司马港等,并与长江、大运河相通,流经如皋经济最发达地带,成为运输最繁忙的河流,也是如皋东北部和东部广大地区的主要灌溉河道。   如泰运河流经如皋北部地区,河长居如皋各河之首。它是如皋东西航运的大动脉,并可与拉马河、焦港、长甸河、如海运河、通扬运河、丁堡河等河道联运。  以上四条一级河与众多的二、三、四级河构成如皋纵横交错的灌排运输系统。良好的水利设施和完整的排灌系统,抗御了一次又一次严重的旱涝灾害。1991年华东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但如皋市蒙受损失很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如皋所处的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达120千卡/年?厘米2。最冷月(1月) 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 平均气温达27.4℃,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200小时,无霜期约216天。根据热量带划分标准,如皋属亚热带。由于距海较近,受海洋调节较明显,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   与我国广大东部地区一样,季风是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近海的位置使得如皋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水汽充足,降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但是,由于夏季风势力各年强弱不等,因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如皋地处亚热带,属东亚季风区的一部分。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冬季低温少雨量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如皋市冬季吹干冷的偏北风,晴天多,降水少,12月~2月三个月降水仅140多毫米;气温低,每年冬季可出现几次寒潮天气,强劲的冷气流南下,温度降,常出现较严重的霜冻。在寒潮初来进,有时伴有少量降雪,给大地披上银装。   寒潮带来的突然降温,有时造成越冬作物的冻害。但是,低温可消除一些病虫害。偶尔的降雪,为越冬作物的返青和春播储备了水分,可谓“瑞雪兆丰年”。春季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冷暖气流相互争雄,彼此旋进旋退,时寒时暖,气温呈波浪式上升,乍晴乍雨,天气多变。适量的雨,有利于三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返青和生长,以及春播作物的下种和萌芽。   春末夏初,冬、夏季风进入势均力敌状态,由此而形成的梅雨锋面长期徘徊于如皋所在的江淮地区,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正所为“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过多的雨水会影响三麦的收割,但适量的降水对早稻、棉花、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的早期生长非常有利,更为伏旱季节的农田灌溉储备了水源。   梅雨季节过后,如皋所在地区受单一性暖湿气流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此时,正值盛夏季节,天气明朗,光照强,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充足的光热条件对农业有利,而降水少又往往造成干旱。由于持续高温,有时又造成强烈的空气热对流,形成雷雨天气。加上地处东南沿海,常有台风过境形成狂风暴雨,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威胁,但也可调节盛夏酷热,缓和伏旱季节的旱情。   秋季,夏季风减弱,冬季风热力增强,大气层比较稳定,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这期间光照和热量充足,非常有利于秋熟作物的成熟和收摘。   充足的光热,丰沛的降水,而且雨热同期,对如皋农业生产极为有利。但由于夏季风势力不太稳定,降水变率较大,又受寒潮,台风和龙卷风等的影响,使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旱、涝、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威胁。自然资源  如皋引用长江水条件优越,焦港、碾砣港、如皋港三大引江口门最大引流量共达522.2立方米/秒。境内浅层地下水资源约为3.33亿立方米,水量大,水质较好,可作饮用水。深层地下水每年可开采305万立方米。如皋长江岸线全长48公里,如皋港可直接利用的长江深水岸线长20.2公里,且岸线深水逼岸,微冲不淤,河势相对稳定,可建万吨级泊位30多座。全市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476090焦耳/平方厘米,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境内有野生植物671种,分属2门、2纲、139科。有动物资源387种,分属4门、15纲、58目;有药用植物363种、动物73种。其中,银杏、半夏、如皋三黄鸡等为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境内煤藏分布于石庄镇―郭园镇一线,但埋藏深、储量小。郭园镇、下原镇及沿江地区有沼气资源,藏于地下15米~30米的地层中,难以开采。如皋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城内外城河沿线有水绘园、定慧寺、大成殿、灵威观、福成庵、范公苑等人文景观,另有苏通生态园、大寿星园、花木城等自然景观。历史沿革  如皋,又名雉皋、雉水。夏时隶扬州之域,周时为海阳地。春秋时为吴国郧地,吴亡归越;战国时属楚,称九夷海阳。秦时归九江郡,汉代曾为吴王刘濞封地,名海陵,因地并海而高得名。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正式置县。隋时废,并入海宁县,唐武德年间,宁海县复名为海陵县,如皋仍为其属地。宋元明之际,隶属泰州,宋时如皋定为中下县,元至元二十一年升为上等县。清雍正二年升通州为直隶县,如皋划归通州管辖。  1940年新四军东进,将县境沿今通扬运河一分为二,以东为如东县,以西为如西县。后为日军占据,1945年9月新四军收复如皋县城,如西县政府奉命接管,复名如皋县。  日,经民政部批准撤县设市,现辖23镇532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145.28万,面积1477平方公里。  日,如皋港一类开放口岸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对外独立开放。从2000年4月至2008年12月,分步实施乡镇以及开发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全市由原来的53个乡镇整合为沿江开发开放三大主体功能区(经济开发区【柴湾镇】、如城镇、长江镇【如皋港区】)和17个镇。地名由来  “如皋”之名,岁数已老,老得上了《礼记》的木牍和《左传》的竹简。据《太平寰宇记》载:“县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县因以为名。”  如皋港,如皋村的得名,取自《春秋左传》:“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十三经注疏》:“是皋为泽也,如,往也,为妻御车以往泽也。”“贾大夫射雉”的动人故事,曾经引得西晋潘岳,唐代杜甫,北宋苏轼等文人雅士为之吟诗作赋。  “如皋”之名的意思是:到水边的高地去看美丽的日出。“如”:往也,“皋”:水边的高地。  如皋别称:雉皋,雉水,东皋。前两名源于射雉说,后者出自晋潘岳《秋兴赋》“耕东皋沃壤兮”句。  如皋别称考  “如皋”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历史上如皋还有一些别称、简称,兹一并辑考如下:  “如”,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史料中不乏“如棠”、“如齐”、“如莒”等辞,战国列御寇《列子、夭瑞》中也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如,古作“往”训,是动词,今用作如皋的简称已是名词,该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称“如城”,又如“如派盆景”、“如式香肠”等。  “皋”,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荀况《荀子大略》中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据1990年新版《辞海》释义:皋:通“高”,指沼泽,亦指近水处的高地。如皋的地理为“锅背形”,据史载:“1931年黄淮大水,泛滥成灾,苏北里下河各县一片汪洋,唯如皋凭借地势较高而安然无恙”。“皋”作为如皋的简称亦常见于本邑的地名、单位和产品名称中,如“新皋桥”等,解放前如皋曾出版过《皋报》、《皋鸣报》等。“皋”也是该市机关团体行文的约定简称。  “雉皋”,源出《左氏春秋》所载“贾大夫如皋射雉”的传说。明《嘉靖维扬志》载:“春秋传贾大夫娶妻三年不言不笑,御从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即此地,故名如皋、雉皋。”“雉皋”作为如皋的别称常见于本邑历代文人的书画作品的落款中,如皋才子冒襄,在其诗词书画上都署以“雉皋冒襄辟疆”,与冒辟疆同时代的吴伟业等人在和冒的诗书往来中亦称其为“雉皋公子”;近人亦有《雉皋八景》之作。  “雉水”,与“雉皋”同源。《太平寰宇记》载:“县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今易名为秀水港矣。”如皋历史上曾是一片沼泽地,河湖港汊密布,其中著名的如龙游河、车马湖、牟尼湖、芹湖、秀水港、高阳荡等。名水出名雉,如皋的雉鸡在历史上是颇有名气的,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如在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女秀才移花接木》一文中有诗云:“闻得罗敷未有夫,支机肯许问津无?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仆射姑。”“雉水”通常被用于书画作品的落款中,有时也用作地名和学校名,清邑人刘钟愉《王学士宅碑记略》中有“在雉水之东阡,有龙图之旧宅”句,又如旧时如城太邑同仁堂的堂联为“情联雉水,谊笃仙源。”今如城安定小学的前身即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知县赵廷健创办的“雉水书院”,清邑人刘枝芬专门作有《雉水书院赋》。  “泽雉”,是由“雉水”演变面来的,偶见于诗文书画中,例1926年曾任民国江苏省长的海安韩国钧(紫石)在《五月丁堰道中书感》一诗中云:“竟叫泽雉畜樊中”。当然这个别称有点贬意。  “东皋”,源出西晋潘岳《秋兴赋》中“耕东皋之沃壤兮”之句。唐江都人李善《文选注》注:“水田曰皋,东者取其春意。”《辞海》释义:“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故潘岳的这句诗是描写春天在肥沃的水田中耕作的春耕景象,意境当然是十分优美的。又唐代如皋与江都同属扬州所辖,而如皋在江都之东,因此,如皋的历代文人,就借用带有诗意且方位明确的“东皋”一词来比喻美好的家乡。一说春秋时长江以北属吴地淮夷(古代的东方人),如皋地处其东南隅故别名“东皋”。“东皋”常见于本邑的地名、商号、流派名、住宅名,如皋历史上曾有过著名的“东皋印派”、“东皋三酒徒”,今有“东皋新村”等。  “金城”,源出苏北民谣:“金如皋,银泰兴。”日原扬州地委宣传部长郑铎同志在《游如皋》一诗中云:“古说如皋一片金,相邻泰兴只称银。”如皋是江海平原上最早成陆的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如皋人民在长江“金三角”上辛勤耕耘,赢得了“金如皋”的美称。“金城”常见于商号中,如“金城旅社”等。  “海阳”,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源于本县地理位置。如皋称海阳最早始于西周,当时如皋为海阳地,隶扬州。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传》载:“楚东有夏州海阳。”后来战国、秦时如皋亦为海阳地。晋武帝泰康元年(公元280年)正式定名为海阳县,至东晋安帝义熙七年改置如皋县止,凡一百三十一年。关于这一别称,其实国内有不少地方同名,主要是因为我国历来有以“阳为山南水北,阴为山北水南”来命名地名的习俗,古如皋地处黄海西北岸,故时称“海阳地”。今有人将如城“海阳路”写成“海洋路”,以为是纠正了错别字,其实是不明典故的缘故。  “宁海”,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今海安。古代既曾领辖如皋,又曾为如皋的一部分。如城的“宁海”路名即源于此。  “郧”,源于如皋古地名。春秋时国内有三处地方名“郧”,分别位于郧、卫、吴三国,其中属吴国的郧地即在今天的如皋东。杜预注:“郧,发阳也。”《罗泌路史》:“海陵东南有阳口,今皋北四十五里力乏桥即其地。”《如皋力发桥石碑》碑云:“日惟立发,古称发阳,鲁卫今郧,云是斯地,春秋时有也。”据清乾隆《一统志》记载:“力乏桥即立发桥,又称发繇口,发繇亭,立发口等。今已划属海安县。”  “海陵”,为如皋古县名之沿袭,今泰州。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206年),封其侄刘濞为吴王,如皋属吴王所辖,改海阳名为海陵。清嘉庆《维扬志》载:“因其地并海而高,故名海陵。”《辞海》载:“海陵,古县名,西汉置,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治今江苏泰州市。”汉武帝元狩六年,正式设置临淮郡海陵县。东汉、三国(时海陵县曾几经兴废,最终由吴国大司马邑人吕岱重置)、南北朝、唐、宋、元等朝代,如皋都曾属海陵地域。明太祖洪武元年,省海陵县入州,领如皋一县。  此外,如皋历史上尚有“嵋山”等的别称,台北市如皋同乡会出版的《如皋文献》第一辑中所载的柯新民《全国第一大县――故乡如皋》一文中云:“如皋别称有三:‘曰膑山、曰嵋山、曰雉皋’”。膑山(亦作“虫宾 山”)、嵋山是如东历史上的两座海鲜壳堆积而成的丘名。如东历史上属如皋,故不少海内外的老如东人还称自己是如皋人,亦将老如东的名胜引作如皋的别称。经济概况  如皋,位于长江、黄海的“T”型交汇处,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与苏州的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她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经济总量列南通市北三县之首)。   长江如皋 众所周知,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已成为我国东部江海交汇处最发达的经济区、国际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继珠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的最亮点。位于长三角北翼的江苏,去年以来大力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800里沿江被专家视为全球未来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如皋作为江苏沿江开发的15个重点县(市)之一,在江苏沿江乃至长三角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占得重要地位。  如皋市拥有48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贴岸、微冲不淤的深水岸线长达17.2公里,可建万吨级码头30多座,可通航5万吨级的“三超”巨轮。这是江苏沿江亟待开发的非常珍贵的岸线资源,也是长江中下游独一无二的江海联动的物流枢纽。沿江地区拥有数万亩滩涂和国有土地,区内居民稀少,开发成本相对低廉。如皋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将沿江产业定位为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高级不锈钢冶炼为龙头,以精细化工、机电加工为配套,物流仓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为依托的十大经济板块格局。综合实力  综合实力――江苏沿江开发中的“如皋现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如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紧紧围绕“勇当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勇当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勇当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化、城乡一体化”四大发展战略,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动摇,经济社会发展从南通落后位次全面跻身第一方阵,一些主要发展指标跃居全省前列。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特色之路,被省委党校、省社科院课题组调研总结为“江苏沿江开发中的如皋现象”,有关经验做法经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推向全国。行政区划  如皋市辖20个镇以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如城镇(如皋市城区)、柴湾镇、雪岸镇、东陈镇、丁堰镇、白蒲镇、林梓镇、下原镇、九华镇、郭园镇、石庄镇、长江镇(副县级管理权限)、吴窑镇、江安镇、高明镇、常青镇、搬经镇、磨头镇、桃园镇、袁桥镇、如皋经济开发区。  邮编:>镇(区)概况  如皋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下辖4个街道、23个社区、14个行政村。全镇分为东、西部工业集中区、顾庄生态园区、城区片、东片、西片、南片,总面积159.6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2010年底,常住人口30万人,镇政府驻地福寿路379号。  江苏省如皋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04年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体系认证,2008年11月当选“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2008年底,柴湾镇与经济开发区整合,并入经济开发区,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经济开发区 南接如城镇,面积45平方公里,下辖14个社区,近8万人口。管委会驻地益寿北路工发大厦。  为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抢抓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着力推进如皋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努力提升产业层次,不断增加新技术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贡献份额,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进一步扩大就业,提高城市品位,如皋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如皋主城区东南,规划建设如皋科技城。  如皋科技城规划设立的“一区四园”为:7平方公里龙游湖商务区、8平方公里软件外包产业园、7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园、4平方公里新能源产业园以及6平方公里生态观光产业园。  如皋科技城,东起334省道,南至丁磨公路,西到益寿路,北临主城区,总规划建设面积约43平方公里,其中“一区四园”约32平方公里,发展预留版块约11平方公里。  桃园镇北接如城镇,被评为“江苏省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总人口4.6万人。镇政府驻地夏庄社区。  工业发展势头猛,城镇环境变化大,农业发展增效快,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在全市位居第一方阵。  2010年底,桃园镇与科技城整合,并入如皋科技城,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位于如皋南端,长江北岸,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辖19个村(社区)、4个场圃,总人口7.06万。镇政府驻地二案社区。  位于如皋东北部,东临如东县,北接海安县。全镇总面积52.36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社区),总人口3.68万人。镇政府驻地雪岸社区。被表彰为“江苏省农业普查先进集体”、“体育强镇”。  西接如城镇。宋代,志书有东陈渔村、东陈盐场的记载。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15个村(社区),总人口4.72万人,镇政府驻地洪桥社区。被评为南通市“文明镇”,镇党委被评为南通市“‘双创’先进党委”和“‘勤政廉政’好班子”。  地处如皋东大门,是江苏省重点镇、文明镇、卫生镇、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建设镇和农机现代化示范镇。唐代,因地濒黄海,居民为御海水而筑“丁”字形堤堰,故名丁堰。清嘉庆年间,称丁堰镇。总面积70.48平方公里,辖13个村(社区),总人口5.43万人,镇政府驻地三河社区。  位于如皋东南部,东与如东县新店镇相邻,南与通州市新联镇、平潮镇接壤。总面积85.30平方公里,辖19个村(社区),总人口8.2万人。为古蒲涛县地,曾建有城池,隋时湮没。北宋建镇时,因溪泽多生白色蒲草得名。据最新统计,百岁以上老人23位,占比位居全国乡镇之首。镇政府驻地松杨社区。  位于如皋东南部,古称“高阳荡”。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之弟沈万四避祸至此,招募游民垦荒植棉,修建街道,形成集镇。总面积50.97平方公里,辖10个村(社区),总人口4.53万人,镇政府驻地林梓社区。镇区距上海仅136公里,距苏通大桥48公里,沿海高速公路白蒲、丁堰两个出入口分列镇区南北两侧,白雪一级公路连接两大道口。  地处如皋中南部,204国道穿境而过,南距宁通高速九华出口、东距沿海高速丁堰出口都只有10分钟车程。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此歇驾,故又名“下驾原”。全镇总面积70.76平方公里,辖15个村(社区),总人口6.08万人。镇政府驻地下原社区。被评为江苏省“卫生镇”。  位于如皋南端,以境内九华山得名,相传宋代有一乔姓在此筑土墩纳凉,南宋隆兴年间又有人在墩旁建庙,并以安徽九华山庙定名。总面积78.30平方公里,辖20个村(社区),总人口7.9万人。镇政府驻地九华社区。  位于如皋南部。宁通高速、新204国道、蒲黄公路穿境而过。唐代,此地为沙滩,有郭姓来此垦荒定居,得名。全镇总面积53.51平方公里,辖14个村(社区),总人口5.6万人。镇政府驻地郭园社区。  位于如皋西南部,南依长江,西南与靖江市相邻。石庄地名始于宋,以石氏聚居得名。明永乐初年古石庄坍没江中,后北移20公里重建于现址。明、清时期,为竹商集散地,因毛竹堆如山岭,曾别名竹岭镇。全镇总面积56.98平方公里,辖17个村(社区),总人口6.48万人。镇政府驻地闸口社区。  位于如皋南部,相传500多年前,苏州有一吴姓迁居此地,以筑窑烧砖瓦为业,故名。全镇总面积64.3平方公里,辖17个村(社区),总人口6.46万人。镇政府驻地吴窑社区。  位于如皋西南部,与靖江、泰兴市接壤,属革命老区。魏晋南北朝时,此地为长江北岸线,当时江堤经常溃决成灾,取吉利,定名“江安”。全镇总面积88平方公里,辖25个村(社区),总人口9.08万人。镇政府驻地中心社区。  位于如皋西部高沙土地区,与泰兴市接壤,属革命老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诞生地。全镇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总人口 5.6万人。镇政府驻地中心社区。  位于如皋中西部,属革命老区。全镇总面积61.2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 ,总人口4.84万人。镇政府驻地叶庄社区。是国家和省市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国家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地处如皋西大门,属革命老区,西临泰兴市,北接海安县。原名潘泾,以潘泾河得名。传说唐代有一僧人来此讲经,因遇洪水,令弟子将经书搬出曝晒,故名。全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辖22个村(社区),总人口8.51万人。镇政府驻地搬经社区。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乡镇工作先进镇”、“江苏省文明镇”。  位于如皋中部地区,是江苏省对外开放重点小城镇。地名始于明代,相传有一“飞来磨”,落于该地而得名。清道光年间,集镇初具规模。全镇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21个村(社区),总人口8.18万人。镇政府驻地磨头社区。  东接如城镇。全镇总面积65.80平方公里,辖14个村(社区),总人口4.78万人。镇政府驻地八角井社区。  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新改道的204国道穿行南北,334省道横贯东西,如城中山西路改造直达镇区。如海运河、如泰运河和启扬高速公路构成了便利的运输网。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2000亩,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主要工业门类有机械、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等。  建成野林、复兴、顾巷3个市级农业园区,拥有畜禽养殖、蚕桑、外向果蔬、万亩优质油米四大特色板块。落实如海灌区第五期节水灌溉工程,争取土地项目库2个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如皋相关  长江如皋 众所周知,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已成为我国东部江海交汇处最发达的经济区、国际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继珠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的最亮点。位于长三角北翼的江苏,去年以来大力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800里沿江被专家视为全球未来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如皋作为江苏沿江开发的15个重点县(市)之一,在江苏沿江乃至长三角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占得重要地位。我市拥有48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贴岸、微冲不淤的深水岸线长达17.2公里,可建万吨级码头30多座,可通航5万吨级的“三超”巨轮。这是江苏沿江亟待开发的非常珍贵的岸线资源,也是长江中下游独一无二的江海联动的物流枢纽。沿江地区拥有数万亩滩涂和国有土地,区内居民稀少,开发成本相对低廉。如皋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将沿江产业定位为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高级不锈钢冶炼为龙头,以精细化工、机电加工为配套,物流仓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为依托的十大经济板块格局。  长绿如皋 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数百年来的技艺传承,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如派”盆景,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别致造型在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中独树一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如皋先后有60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大奖。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都能见到“如派”盆景的绰约风姿。多年来,如皋每年都有近10万盆盆景销往日本、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目前,如皋花木盆景种植面积近14万亩,栽培品种2000多个,具有年产8000多万株绿化苗木、300多万盆盆景的生产能力。在如皋农业主导产业中,花木盆景已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产业。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如皋)花木盆景艺术节,将在前两届的基础上,广交花木盆景界朋友,深入探讨花木盆景艺术,促进合作与交流,同时广招中外客商,投资如皋花木盆景生产这一朝阳产业,做强做大这一农业龙头产业,共同分享投资花木盆景的硕果。  长寿如皋 据最新统计,如皋145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09位,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占比高出国际标准近一倍。此外,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偏僻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惟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如皋人长寿得益于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得益于健康平和的良好心态,得益于优美怡人的人居环境,更得益于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富的美食文化。如皋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留下才子佳人千古佳话的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也有被誉为中华寺庙一绝的千年古刹定慧寺;既有引人遐思的古城风光,也有让人流连的滨江风景。如皋以“游古城、谒古刹、访名园、赏盆景、品佳肴、拜寿星”为主体的“长寿之旅”已成为华东地区的一条旅游热线。如皋的美食文化自成一体,长寿食品驰名中外。“绿沙王”优质西瓜、“千重浪”优质粳米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如皋”香肠、肉松,“银燕”香肠、“玉兔”肉松、“三香斋”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等9个产品获国家农业名牌产品称号;肉制品、果蔬罐头、萝卜、茶干等系列长寿食品畅销国内外10多个大中城市。独特的长寿资源不但惠泽着145万如皋人民,而且为投资者带来了无限商机。人口民族  如皋全市人口144.56万人(2003年“如皋年鉴”),每平方千米人口数达978人,属中国乃至世界人口密度高的地区。  如皋是中国著名的长寿地区,全市人口年龄结构构成比全部超过了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长寿地区所规定的各项指标:2002年如皋80岁以上老年人40000多人;90岁以上老年人4600多人。全市人口平均寿命75.59岁,高于全国平均寿命(71岁)4.59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59岁,表明如皋已跨入长寿地区行列。  如皋市百岁老人数更是居全国同类地区之首。2002年如皋有百岁老人172人,近来逐年递增,2003年为195人,2004年为209人。2004年百岁老人数占总人口1.44人/万,远远高于联合国规定的长寿地区的标准(0.75/万),更高于我国公布的长寿之乡的国内标准(0.3/万)。  据2003年统计,我国百岁老人为17875人。国内另外两个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数为:广西巴马69人;湖北钟祥48人。  一、如皋长寿现象源远流长  如皋历史悠久,如皋长寿现象亦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如皋历史上长寿名人有:三国时期军事家吕岱,92岁出任吴国大司马,享年97岁,葬于如皋林梓镇。北宋教育家胡瑗,花甲之年主持太学,被王安石尊为当朝“孔、孟”。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美学家、出版家、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李渔,古稀之年著有《词典》、《演习》,开中国戏曲理论之先河。明末清初文学家冒辟疆,享年83岁,被毛主席誉为“清兵入关后最有民族气节的人”。  清代大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了南宋淳熙三年李嵩从80岁起每年在紫牡丹花下连续祝寿30年,活到109岁。  明清以来记载如皋寿星的史料,主要是如皋县志。如皋名姓氏家谱或宗谱,钦准所印如皋乡土志(光绪31年奏本奉旨所印)等。  今天的中国长寿之乡――如皋,是历史长寿现象的延续和繁衍。  《如皋县志》不仅记载了数以千计长寿老人的姓名、年龄,还记载了长寿老人的家庭成员、本人简历以及个性特点等丰富史料。这些史料对于我们了解长寿历史、品读长寿文化、解释长寿现象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史料是如皋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长寿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如皋长寿现象不仅见诸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如皋街巷、桥梁等建筑物的命名也记录了百岁老人的踪迹。如皋有百岁坊6处、百岁庄1处、百岁桥3座、百岁井2口、百岁巷1处,有记长寿、祈长寿、寓意长寿的寿山、寺庵6处。  二、如皋长寿现象引起国内外关注  如皋长寿现象,早就引起海内外媒体关注。自1997年中央电视台一、二、四套节目播放如皋十位百岁老人齐赴《千岁宴》后,加拿大《环球时报》、德国《世界报》等海外媒体先后来如皋采访。其中陈邦英老人在香港回归前夕,亲手制作100只香袋寄赠香港儿童,特首董建华专函致谢,一时传为佳话。1998年春节前,十位百岁寿星制作了“拜年贺卡”,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向全国人民拜年,一度被国内外媒体广泛传播,引起国内老龄问题专家的重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来如皋对50位百岁寿星进行健康调查,专家们认为如皋地处平原地带,和我国大多数东部地区及部分中西部地区情况相近,对如皋长寿现象的研究,有可资借鉴作用。同年11月,香港《明报》根据国家人口普查资料统计结果报道,江苏如皋已与广西巴马、湖北钟祥、四川乐山、新疆克依、辽宁兴隆同列为全国六大长寿之乡。中国社科院刘岱岳教授致函该市,通报这一信息,如皋人如大梦初觉。平时他们只知道如皋长寿老人多,并不知道自己在全国长寿地区中所处的地位。如皋市委、市政府认为长寿现象是如皋人值得骄傲的事情,表明如皋经济、社会环境优越,应充分关注和挖掘这一资源,适时地向世人发出了“世界长寿养生福地”这一城市名片,更加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回应。张文范、邬沧萍、曾毅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相继来如皋作考察研究。  2002年10月首届“如皋?中国长寿文化节”成功举办,向世人充分地展示了长寿养生福地的迷人风采。105位百岁及高寿老人同赴“太平盛世万岁宴”,把长寿系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先例。  2003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多次进驻如皋实地拍摄如皋长寿老人生活花絮和长寿文化活动,作为《夕阳红》开播10周年特别节目《今又重阳》的主背景和重头戏,让世人分享如皋长寿文化的乐趣,感悟如皋长寿现象的真谛。  三、影响如皋人长寿的因素  为探索如皋成为长寿地区的原因,2002年6月在该市四套班子的关心、支持下,“如皋市长寿研究会”成立了。长寿研究会成立两年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产生如皋长寿现象的相关因素,组织力量开展了调研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两年来的实践,他们有这样的两点认识:  1、如皋长寿现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记录如皋寿星的资料,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50多年。今天的百岁老人出身于上个世纪初前后,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分析他(她)们的长寿奥妙时,必须把他(她)们放到百年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因此解读如皋长寿现象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考虑现实的因素,又要考虑历史的因素。  2、如皋地处江海平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不具有封闭式的条件,因此形成如皋长寿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单一因素所能解释的,显然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更有长寿老人的自身原因。  经过两年多的调研,他们也初步认为影响如皋长寿现象的因素,有这样几个:  (一)自然环境因素:  1、气温温和,舒适宜人。  如皋地处北纬32°00′―32°30′,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4.7℃,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 .1℃,近40年中最低温度低于零下10℃的只有7天,大于35℃的平均每年仅有5.4天,可见,如皋气温温和,有利于人体生理机能正常发挥。  2、雨水充沛,湿度适中。  如皋常年降水量1056.8毫米左右,平均降水日数119.4天,大于50毫米的暴雨日数仅3.2天,常年平均相对湿度80%,舒适宜人,人们感觉心情开朗,精力充沛。  3、空气清新,绿色满园。  由于如皋气候条件优越,境内林木茂盛,绿色植被常年覆盖,至今境内有1500年的银杏树,850年的柏树,800多年的松树,300年的罗汉松、黄杨,300多年的五针松等,这些充满生机的“活化石”展示出如皋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如皋人重视环境绿化、庭院室内盆景摆制,有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美称。如皋普通农家都是“前有大树,后有大竹,中间才是堂屋”,把拥有林木多少看成是财富的象征,自古就有“人穷露肉,村穷露屋”的说法。如皋大地充满生机,满园绿色,美化了环境,陶冶了心情,净化了空气,增加了负离子的含量,对人的身体、心理都是一大享受。  4、河汊纵横,水质优良。  如皋境内水网密集,河汊纵横且与长江贯通,饮用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如皋人喝茶喜欢饮用“天水”,还爱用霍香、薄荷、牛舌头草(学名车前子)代茶叶,冲泡消夏,这些中药有去暑、健胃等保健功能。现在水井在农村还有,但城市已普遍饮用自来水,农村正在实施“清泉”工程,推广普及饮用自来水。根据历年来饮用水源调查资料表明,如皋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8.5%。所有化学指标一直保持Ⅰ―Ⅱ级标准内,人体所需的铁、锰、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锰、铁有微量超标。据文献资料,锰在人体内有趋脂作用,有抗癌、抗衰老作用,适量的高锰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  5、土壤资源多样,物产丰富。  如皋土壤主要来源为长江冲积物,且受淮河冲积物的影响,使如皋土壤母质的矿物构成比较复杂,为土壤元素组成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复杂的土壤资源形成了如皋市丰富的种植基础资源,为如皋市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皋除了盛产稻米、麦类、玉米、豆类、薯类、花生等外,有许多久负盛名的土特产:如“如皋萝卜条”、“如皋黄酒”、“如皋火腿”、“如皋香肠”、“如皋肉松”、“白蒲茶干”、“林梓潮糕”等。  (二)社会人文因素  如皋人长寿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外,还有社会人文因素:  1、如皋民风淳厚,敬老爱老成风。据明朝嘉靖39年(1569年)出版的《如皋县志?风俗》,称如皋人“其性驯柔,其俗质实。民畏法而耻罪,士读书而循理。征科易集,讼狱稀简。……冠、昏、丧、祭,习尚俗礼,多俭约之风。”畏法耻罪,读书循理,讼狱稀简,生活俭约,这是当时如皋淳朴民风的真实写照。1933年《江苏省志稿》中说:全省民风普查,如皋被定为“淳厚”。“孝道”是华夏伦理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爱老的风尚在如皋代代相传。“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同是如皋的乡规民约。子女不把老人看成是累赘,而当成家庭的荣耀,家有高寿长者,子女在社会上就受到人们的尊重,这为老人们的健康长寿提供了最佳的社会环境。  200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爱老“八个一”的惠老工程,即:一项长寿补贴,年满10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长寿补贴80元;一瓶牛奶,年满9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天免费供应一瓶牛奶;一次体检,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体检一次,100岁以上老人由市政府组织医务人员登门服务,90岁至99岁的老人由镇政府组织体检;一次慰问,市领导每年对百岁老人进行一次慰问;一次祝寿,对年满百岁的老人政府当年赠送一台彩电;一次褒奖,每年对有8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开展尊老敬老模范家庭评比活动,由政府给予褒奖,以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2、温暖家庭,益寿延年。  家庭应该是幸福和温馨的港湾,这对一般人是如此,对长寿老人更是如此。据调查,有94.1% 的如皋百岁老人与子女、孙子女、重孙子女等生活在一起。有的老人没有儿子,那么女儿女婿就承担起养老责任;有的儿子、女儿已经去世,孙子、外孙承担起责任;有的则由侄子、侄女负责。应当说,大多数人长寿老人能获得高寿,其后代确实是功不可没。他们对老人经济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保障,生活上给予照料,精神上给予慰藉。四代或五代同堂,儿孙绕膝,尊老爱幼,这正是如皋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也是老人能够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所谓“和睦家庭幸福多,幸福家庭长寿多”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三)长寿老人的自身因素。  2002年,如皋曾对全市119位百岁寿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简史、生活习惯、饮食、配偶、子女、长辈、兄妹、健康史等9大项82小项。调查结果显示如皋百岁寿星中有十多十少;  女性多(85%),男性少(15%)  经常喝酒的多(66.2%),吸烟的少(77%从不抽烟)。  文盲半盲的多(86.6%),高知识阶层的少(1.2%)  从事体力劳动的多,脑力劳动的少  百岁女寿星中生育子女的多(平均生育5.56个)  未曾生育的人少(1.3%)  兄弟姐妹中头胎长寿的多(40.5%)  胎次后的长寿概率小(二胎生30.4%,三胎生13.9%,四胎生7.6%,五胎生7.6%)  睡眠质量高的多(90%),失眠的少(2.5%)  饮食粗细搭配的多74%,偏食的少  未得过传染病的多(90%),得过传染病的少(2.3%)  百岁老人出生于上个世纪初前后,近百年来,他(她)们也曾经历过饥荒、战争和人为折腾,蒙受过灾难的折磨,他(她)们顽强地生存下来,没有刻意去追求长寿,却寿登人瑞。他们认为除了社会、自然等客观因素外,也有他(她)们自身的因素,跟他(她)们的遗传基因肯定有某种联系,跟他(她)们的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看,百岁老人生活习惯也是多种多样的,很难一概而论,但有两点是共同的。  一是粗茶淡饭。百岁老人饮食习惯以素为主,拒绝大鱼大肉、大吃大喝。如皋民谣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饮食方式一般是一天一干两稀,主食除大米、面粉外,还兼有玉米、麦类、薯类等杂粮,这种粗细搭配的食物结构为如皋人获得了多样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如皋俗语说得好“糁儿粥米打底,吃了能活90几。”  二是心态平和。在被调查的百岁老人中,绝大多数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人与事、对自己的评价,总是体现一种与人为善的豁达胸怀。除因耳聋、反应迟钝等原因,有一部分老人很少用语言表达感情外,情绪低落者极少。调查显示,百岁老人性格开朗,对待人间是非能够放得下、想得开,淡泊人生,与世无争,经常保持坦荡豁达的精神境界。他们的性情较为温和,无论在家庭还是邻里关系都比较融洽。古人云:“心不老,则人难老”。看来“心不老”确实是百岁寿星们赢得健康长寿的经验之谈。风土人情  如皋的民歌民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以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而闻名全国,其中《趟子灯》、《花担》、《倒花篮》、《莲湘》等编入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分卷);《看花灯》被收入了《中国民歌集成》,并先后被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播放。如皋民歌的种类有号子、小调、风俗歌、儿歌等,现已搜集到数百首,今录民歌、民谣各一首于此。   看花灯(民歌)   [如皋探妹]   合:正月里来是新春,我和哥哥/妹妹哎去看花灯。  男:人来又人往啊,我的妹子哎,  你我快快地行啊,去晏了看不成。  女:妹妹我听开了声,叫一声我的哥哥(音gai)听分明,不是妹妹脚步子慢啊,我的哥哥,  处处人挤人啊,脚头踢脚跟啊。  合:这边一行舞龙灯,翻上翻下如腾云。  男:看灯要当心啊,妹子,  不能够痴眼瞪,挤散没处寻(音qin)。  合:一灯过去又一灯,百样花灯绕眼睛。  女:我把你拉紧啊,哥哥,不离你的身,哥哥你放心。  合:六角灯上丰收景,团团飞转是走马灯。  女:孔雀未开屏,我的哥哥,鲤鱼跳龙门,看得多开心。  合:百花丛中是蝴蝶灯,出水芙蓉是荷花灯。  男:满地跑的是兔子灯啊,我的妹子,你可看得清,还有鸳鸯灯。  合:妹妹一听笑出声。  女:哥哥你说话笑煞人,不是鸳鸯灯啊,我的个哥哥,你的心里话,不说我知情。  合:哥哥一听难为情,脸上红到耳朵根。  男:说句心里话呀,我的个妹子,多少聪明人啊,数你顶聪明。  合:妹妹一听不开声,心里的话儿难出唇。  女:主意早拿定啊,我的个哥哥,请你放宽心啊,你是我心上人。  三十六行 (民谣)   一耕二读三打铁, 四五航船磨豆腐,   六木七竹八雕花, 九纺十织织布郎,   十一裁缝做衣裳, 十二是个修锅匠,   十三卖杂贷, 十四打磨工,   十五皮匠鞋子上, 十六拉锯木匠苦,   十七和尚做外场, 十八尼姑清弹唱,   十九道士唱凤凰, 二十僮子数的土地堂,   廿一叮当算命的, 廿二相面看眼光,   廿三打卦穿长衫, 廿四渔鼓道情唱,   廿五樵夫在山上; 廿六郎中卖假药,   廿七兴乐把戏唱, 廿八打拳强身体,   廿九做百戏的武艺强, 三十下雨出门去修伞,   卅一天晴出门磨剪刀, 卅二最脏修屋的,   卅三挑的八根系, 卅四重丧花轿行,   卅五是个剃头匠, 最后一行看牛郎。   上行下行三十行, 行行总出状元郎,   若问看牛哪一个? 就是皇帝朱洪武。如皋名片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花木盆景之都  世界长寿养生福地  长江明珠 长绿宝土 长寿古邑  港口城市 生态城市 长寿城市 人文城市 爱心城市  腾江越海 登高致远  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科普示范县(市)  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市)  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市)  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浙商(省外)最佳投资潜力城市  江苏省文明城市  江苏省卫生城市  江苏省园林城市  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市  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  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市  江苏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市  江苏省村民自治模范市  市 树:银杏树  市 花:月季花  市 徽:外形为菱形,近似如皋市的行政区划图,底色为天蓝色,中有以如皋市花――月季花的花蕾、树干、花叶组成的美术变形体“皋”字和古城曲线,为金黄色。历史名人  吕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东汉海陵如皋人,三国时是吴国一位开疆拓土的高寿名将。  胡安定(993―1059),又名胡瑗,字翼之,如皋人。  明末文学家冒辟疆  冒襄(公元年) ,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私谥潜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李昌钰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县。  位于如皋中西部,属革命老区。全镇总面积61.2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 ,总人口4.84万人。镇政府驻地叶庄社区。是国家和省市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国家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如皋市华泰捏合机械有限公司位于长江下游沿海开放城市--如皋。紧临上海,与苏州、无锡、常州隔江相望,宁通高速公路、204国道、江苏省316省道、新长铁路和沿海大通道贯穿全市,水陆空交通方便快捷。   公司是捏合机及各种机械的专业制造商,集研发生产于一体。主要产品有:各类普通型、加重型及真空型捏合机、试验室用微型捏合、挤条、切粒机、高速捏合机、密炼机、卧式双螺旋混料机、真空耙式干燥机等系列。  华泰机械把“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敬业诚信、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做为立业之本,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精心打造优质机械设备生产基地。  面对新世纪、新机遇,华泰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构架战略伙伴,携手共创中国化工重大装备制造业更加美好的未来。相关词条
Copyrigh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皋第四人民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