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一怎么学好历史题

当前位置: &>&&>&&>&
语文教案: [] [] [] [] [] [] [] [] [] [] [] [] [] [] [] [] [] []
语文试题: [] [] [] [] [] [] [] [] [] [] [] [] [] [] [] [] []
语文教参: [] [] [] [] [] [] [] [] []
数学教案: [] [] [] [] [] [] [] [] [] [] [] [] [] [] [] [] []
数学试题: [] [] [] [] [] [] [] [] [] [] [] [] [] [] [] [] []
数学教参: [] [] [] [] [] [] [] [] []
英语教案:[]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试题:[]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教参:[] [] [] [] [] [] [] [] []
物理教案: [] [] [] [] [] [] []
物理试题: [] [] [] [] [] [] []
物理教参: [] [] [] [] [] [] [] [] []
化学教案: [] [] [] [] [] []
化学试题: [] [] [] [] [] []
化学教参: [] [] [] [] [] [] [] [] []
生物教案: [] [] [] [] [] [] []
生物试题: [] [] [] [] [] [] []
生物教参: [] [] [] [] [] [] []
思品教案【小学】[] [] [] [] [] [] [] [] [] [] 【中学】 [] [] [] [] [] [] [] []
思品政治试题: [] [] [] [] [] [] [] [] [] [
思品政治教参: [] [] [] [] [] [] []
历史教案: [] [] [] [] [] [] [] []
历史试题: [] [] [] [] [] [] [] []
历史教参: [] [] [] [] [] [] []
地理教案: [] [] [] [] [] [] []
地理试题: [] [] [] [] [] [] []
地理教参: [] [] [] [] [] [] []
小学音乐教案: [] [] [] [] [] [] [] []
音乐试题: []
音乐教参: [] [] []
体育教案: []
体育试题: []
体育教参: [] [] []
美术教案: [] [] [] [] [] [] [] []
美术试题: []
美术教参: [] [] []
【小学科学教案】 [] [] [] [] [] 【初中科学教案】 [] [] []
科学试题: [] [] []
科学教参: [] [] []
信息技术教案: []
信息技术试题: []
信息技术教参: [] [] [] []
高三历史试题试题下载列表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更新日期:]&&
试题下载搜索
共229条首页上一页第1页/共7页
〖 最新热门推荐 〗
〖 专 题 栏 目 〗哈九中2016届高三历史四模试题(含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搜索:
哈九中2016届高三历史四模试题(含答案)
作者:佚名 试题来源:网络 点击数:
哈九中2016届高三历史四模试题(含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 天添 资源网 w w w.tT z Y w.C oM 2016年哈九中第四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测&&& 第I卷(&& 共140分)&&& 本卷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24.“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妃、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后妃设置,是将后比拟为君主,夫人比拟为三公,嫔妃比拟为九卿,世妇比拟为二十七夫,御妻比拟为八十一元士。”宫内后妃制度所折射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血缘的宗法制度&&& B.严格的等级制度C.女官制度的完善&&& D.外戚专权的政治25.申漳在《中国古代科技简史》中写道:“造纸技术的改革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取得,经皇帝下令推广的。张骞、班超、甘英等探险家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交流,都是由朝廷组织的。标志航海技术水平的郑和远航,完全是由国家组织领导的。”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是A.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 B.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C.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26.《西厢记》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张;关汉卿在《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中歌颂不畏权贵,智斩恶霸的包拯。这反映出当时A.封建礼教引起民众普遍不满&&& B.君主专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C.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取向&&& D.西学东渐冲击传统主流思想27.《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一书的作者李喜所在分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时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以下分析属于“自然进入了误区”的是A.封建制度和顽固势力根深蒂固异常强大&& B.有利于改革成功的有利氛围还没有形成C.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 D.极大的激发了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8.李泽厚认为:“启蒙性的新文化运动开展不久,就碰上了救亡性的反帝政治运动,二者很快就合流在一起了。启蒙没有立刻被救亡所淹没,而是相反,在一个短暂时期内,启蒙借救亡运动而声势大张。救亡把启蒙带到了各处。”这表明A.启蒙和救亡共同构成了五四运动的主题&&& B.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转型C.民主科学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基础&&& D.救亡图存顺应了文化启蒙的历史潮流29.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国家的任务是尽力巩固和发展前两种所有制的经济成分,并对后两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1954年宪法的经济方针与《共同纲领》保持一致B.1954年宪法内容自相矛盾使其难以发挥宪法效力C.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既保护又改造的政策D.《论十大关系》为以上内容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30.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大声疾呼:“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论述A.初步奠定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石B.表明我国正式开始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C.表明了中国对外交政策开始进行深刻的调整D.表明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1.“起初,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均试图强迫对方改变宗教信仰,但到17世纪末,很多人开始认识到,不能强迫他人接受与个人信仰不一致的宗教观念。”由此,我们能看到西欧国家宗教改革的作用是A.有助于鼓励教育事业的发展&&& B.削弱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政治权力C.促进了宗教宽容和宗教自由&&& D.新教加强了中产阶级的经济势力32.马克思在《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中说:“巴黎公社使每一个体力适合于工作的人为保证自己的生存而工作,这样我们就会消灭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唯一的基础。但是必须先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可能实现这种变革。”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A.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建立起权力分割与制衡的行政体制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33.美国学者在研究某一现象时发现,“一个家庭的几个成员常常都拥有股份,而家庭的一个成员可以运用其他的家庭成员委托给他的代理权来执行同样的控制。掌握在机构、银行、保险公司手中的股份,实际上受到这些大股东的间接控制。”这一现象指的是A.新中间阶层&&& B.人民资本主义C.经营者革命&&& D.福利国家制度34.以下是《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一览表》,导致贸易变化的原因是&A.世贸组织推动全球化发展&&&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C.国际社会经济新秩序确立&&& D.发展中国家贸易量提升35.关于全球“共同繁荣”的实现路径,即全球化的进程,西方学者率先使用了两个概念:一是全球化的地方主义(LocalisedGlobalism),二是地方化的全球主义(GlobalisedLocalism)。前者是指本土现象成功地成为全球性事物。后者是指在国际的和跨国的因素影响下本地政策的改变和调整。下列现象中属于前者的是A.可口可乐销售&&& B.民主化改革C.中国票证制度&&& D.固定汇率制II卷(非&&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25分)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南洋,最早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西汉末年,一批学者、军政官员数千人逃亡越南。唐代后期,黄巢袭击广州时,广东人争相逃往东南亚。中国人的南洋路,一直到了明朝和清朝前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福建、广东一带在当时荒乱穷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难以维持,为了谋生计,躲避战乱,先后有700多万中国人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允许西方国家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同时,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很多华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漂洋过海来到南洋。移居海外在很长时期内是不被允许的。明清统治者认为,迁居海外无异于“弃绝王化”,因此,不仅不给移民任何保护,而且对回国者严厉制裁。直到晚清,清政府才意识到海外华侨的经济实力与商埠的重要性,于光绪三年(1877)任命当地华侨领袖胡璇泽为新加坡首任领事。光绪十九年(1893),清政府解除华侨海禁。民国时期的战乱,加速了华人到南洋的步伐,仅1922年至1939年间,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移民就超过500万。――改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人口大迁徙》材料二& 华侨把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南洋诸国,如婆罗洲的通波索人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华侨传去的耕耘工具和耕耘方法。南洋大部分国家向华侨学会了栽种白菜、韭菜、荔枝、龙眼、肉桂以及种植其他蔬菜、水果的技艺。华侨也把中华的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诸如制瓷、造船、造纸、印刷、制造农业工具的技术带到了南洋。在印尼和泰国,华侨在那里建立了制瓷和造船中心。这在颇大程度上改变了南洋各国的经济结构,加速了社会发展。他们还把中国的文物典章制度、诸子百家学说和文化典籍、生活习俗带到了那里,使南洋各国开始了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的剧烈变革。华人所到之国并没有在那里建立殖民统治以压迫那里人,相反,华侨严格遵守所在国之法度,全力促进所在国政治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并与那里的人民友好相处。――改编自张天《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与中华文化的南移》(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近代下南洋活动的异同(15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下南洋活动的历史作用?(10分)41.(12分)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生于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历经百年,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关于两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史学界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统治的建立,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着较为旺盛的活力,并以其绝对优势把亚非拉国家逐步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把世界连结为密切联系的整体,同时也推动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化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抗,造成了全球的裂变。――赵秀玲《工业革命――世界整合与裂变的双刃剑》评析材料中关于工业革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选做部分请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选做一题;在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选做一题。如果多做,则按所选科目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耗羡,是指补偿实际损耗后多出的盈余。官府征收赋税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损耗,如鼠雀耗、盐耗和火耗等。为弥补损耗,征收正赋时要多收一部分损耗费。这种额外征无固定数额,多余的耗羡不上交,支用也无章程。……雍正元年,山西巡抚诺岷建议:各州县所征耗羡一律解送省布政司库,除部分填补亏空、留作地方公用外,其余分发诸官作养廉之用。这一方案经雍正批准,次年于全国范围推广。&&& 为保证此法执行合理,雍正严格控制耗羡率,一般每两赋银不得超过二钱火耗。他严厉警告地方官员:“于应取之外,稍有加重者,朕必访闻,重治其罪”。雍正并不以取消火耗的办法削除积弊,而是在控制耗羡率的前提下使征收火耗合法化,然后“耗羡归公”,所谓“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上司,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养廉银的数额远比正俸丰厚,督抚一二品大员达1.5万两至3万两之间,知县也在400两至2000两之间,超过正俸数十倍甚至100多倍。雍正强调,发放养廉银后,“倘再有私收规礼者,奖该员置之重典;其该管之督抚,亦从重治罪!”&&& 养廉银数额虽然庞大,但实际上并未加重人民负担,也没有加大朝廷开支,只是把原先地方官巧取滥收中饱私囊的耗羡,在对数额加以限制后通过正式途径合法征收,并按官员职位高低、公务繁简、开销大小、酌量公开支付,然后重刑责以清廉。其结果,征收总额比以前毫无节制的狂征滥派,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耗羡归公后,除去支付养廉银外,结余部分成为国家收入,库存因此激增,每年入库超过4000万两白银。&&&&&&&&&&&&&&&&&&&&&&&&&&&&&&&&&&&&&&&&&&&&&&&&&& ――摘自《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时期新法实施的主要背景及其内容。(8分)(2)根据材料,评价雍正时期新法实施的特点及其影响。(7分)46.(15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年轻时曾多次访问欧洲大陆,结识了伽利略等许多科学家。还曾经担任过培根的秘书并深得培根赏识。&&& 1637年底,霍布斯从欧洲游历回国后,面对即将爆发的英国内战,他将主要精力放到面对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上。由于他的部分观点激起国会中资产阶级的不满,他于1640年逃往巴黎,并担任在巴黎的英国威尔士亲王(即后来复辟的英王查理二世)的数学老师。1651年他在流亡期间写成并出版了名著《利维坦》。由于在该书中有对君权神授和教会大加批判的内容,流亡巴黎的王党分子对他相当不满,他因而被迫悄悄逃回英国并受到克伦威尔的欢迎。&&&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几年后的1668年,霍布斯在荷兰出版了拉丁文版的《利维坦》。在拉丁文版中,霍布斯对全书作了较大修改,特别是对涉及宗教和政治中的敏感问题的文字作了处理,并以附录的形式专门声称他的学说与基督教之间并不抵触。――摘编自崔玉娈著《中西政治思想家评传》(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观点的前后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霍布斯前后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被称为“英国治下的和平”。英国凭借其工业霸权和海 上控制权,以及外交上的“光辉孤立”政策拥有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号称“日不落帝国”。但是到了19世纪90年代,英国遭受着来自其他列强的巨大挑战。随着英国的相对衰落及世界形势的变化,英国传统的经济霸权和海上霸主地位也发生了动摇。年的英布战争被称为“十九世纪型的殖民战争,最后和最大的一场殖民战争”。英国与布尔人(荷兰殖民者后裔)在南非进行了争夺黄金、钻石以及殖民霸权的战争。英国报纸宣称英军对布尔人的作战不能算是军事行动,而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但大大出乎意料地是战争持续了三年,英国人三易主帅,派遣44.8万远征军,其中2.1万人死亡,付出25000万英镑的巨额军费。这是400年间,英国发动的230次殖民战争中,派遣兵员最多,延续时间最长,斗争最为残酷的一次战争。布尔人的游击战让英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英国统治者们无不焦虑万分,连维多利亚女王也是坐卧不安,1901年她临死时的最后一句话是:“基切纳勋爵那里有什么消息?”&&&&&&&&&&&&&&&&&&&&&&&&&&&&&&&&&& ――倪建钢《英布战争爆发原因研究综述》材料二&& 英布战争期间,以无烟火药作动力的弹仓式步枪、机枪、速射火炮等诸多新式武器得到广泛运用。正是在英布战争的影响之下,欧美各国纷纷对本国军队进行改革,并相继制定出应对未来战争的新的战略战术。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人不仅从外交、军事政策方面重新审视自己,更是从内政方面寻找自身问题的症结所在,战后不久英国即着手进行了一 系列社会改革。英布战争明显暴露了英国国民身体素质的低劣及其严重后果。据当时调查,1899年10月至1907年7月间,在曼彻斯特应征的1100人中有800人身体不适合扛枪,另一调查表明,全国每五个应征者中便有三人经不起两年的服役。许多人无法理解立正、稍息等基本口令英布战争已经提出了“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程度;资产阶级不得不正视贫困问题,社会福利不再被看作一种仅对工人有利的做法,而是被看作一种对个人、社会、国家都有利的举措。1908年夏,首相劳合•乔治在德国研究了社会立法的经验,回国后决定借鉴德国的经验,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并认为英国不但在军事上要与德国相抗衡,而且在社会改革上也要与德国相匹敌,以确保国际垄断地位。――苑爽《试论英布战争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布战争发动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布战争后英国改革特点及战争产生的影响(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直认为天象与统治者的治理得失密切相关,君主必须“承顺天戒,敬畏变异”。因此掌握天文历算知识,了解天象的意义所在,对于承受天命的统治者而言颇为重要。为了获取更多的西学知识,康熙帝一直致力于延揽传教士入京供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康熙帝对传入的西洋历算知识极为推崇信赖。即使发现他的实际观测结果与西法的推算有差,也坚信“新法推算,必无舛错之理”。……康熙大规模编撰历算书籍,其用意是相当复杂的的。首先,敬天授时是天子职责所在。天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一向占有着特殊地位,团而此次历算书籍的大规模编纂对于康熙帝而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其重要的统治行为。&&& 康熙帝对传教土一向颇为信任,对西学的准确性也多有认可。但随着中西礼仪之争的激化,令康熙帝对罗马教廷愤愤不满的同时,对于在华传教士也加强了监控,要求在华传教士遵守朝廷规矩者方可领票传教。尽管在华的耶稣会士们大多接受了康熙帝的要求,领票具结,并对康熙帝表示效忠,但罗马教廷不断升温的反对中国礼仪的声音令整个在华传教士群体处于进退两难之中,而康熙对他们的猜疑也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在钦天监为康熙服务的传教士们提供的历算学知识也越来越难让康熙帝满意。康熙五十年发生的钦天监夏至时刻推算失误事件,令康熙帝怀疑传教士们在传播西学知识时有所保留。――摘自董贵成《中国传统观念对近代科学技术的“排异”反应》(1)根据材料归纳康熙帝重视获取西方知识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对西学的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8分)
历史答案24―28 B D C C A&&& 29―33 C A C C B&& 34―35 D A【答案】40、(1)同:背景上,沿海居民贫困;战乱导致的社会动荡;规模上,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大;来源上:移民主要来自东南沿海。(一点2分,四取三,共6分)异:背景上,中国古代下南洋活动主要由国内因素导致;中国近代下南洋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和南洋诸国移民政策的影响;(3分)政策上,古代下南洋活动长期被政府禁止;近代时期,政府对下南洋活动的政策由禁止变为允许;(3分)性质上:古代下南洋属于非法活动;近代下南洋活动由非法变为合法。(3分)(2)中国: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先进技术的传播;缓解了中国内地的人口压力;东南亚:有利于东南亚各国的开发和社会发展;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民族融合。(一点2分,5点10分)41、示例一:观点: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2分)论证: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问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始。随后在棉纺织领域出现了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极大地提高了棉纺织领域的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制造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革命的进行,极大地提高了英国社会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英国的工业革命随后开始向外扩展,带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项标志性成就,电力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力。&&&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1分)示例二:观点:工业革命以其绝对优势把亚非拉国家逐步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把世界连结为密切联系的整体。(2分)示例三观点: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化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抗,造成了全球的裂变。(2分)(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5、(1)背景:杂费或赋税繁多;官员贪污腐败。(2分)内容:火耗合法化或“耗羡归公”;严格控制耗羡率或火耗;多征或贪污的重治;养廉银数额丰厚。(6分)(2)特点:新法把澄清吏治和整顿赋税结合起来。(2分)评价: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实施使官场贪污腐化之风有所收敛;使吏治稍得澄清;国家和百姓两头获益;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可谓一举数得。但封建时代,要想通过重金 “养廉”、根治贪污腐败当然是不可能成功的。(5分)46、(1)英国革命期间,霍布斯反对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革命辩护;君主复辟期间,霍布斯维护君主专制,为斯图亚特王朝辩护。(6分)(2)原因:前期:欧洲自然科学的进步;克伦威尔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后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9分)47、(1)政治: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南非殖民霸权;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量的资本输出/英国国内工业设备陈旧而且落后,发展速度缓慢/;军事:英国拥有散布世界各地的领地、附属国和殖民地,日益受到法、俄、美、德、日等新老强国的挑战;外交方面,英国在19世纪推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1891年德奥意三国同盟的续约以及 1894 年法俄同盟的缔结。(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四取三,每点2分)(2)特点:借鉴外国经验(社会制度、立法)、多层次改革(外交军事内政)、转变传统观念。(每点1分,共3分)影响:外交上:加入协约国(1904英法& 1907英俄)/(902《英日同盟协定 》;(2分)军事上:武器、军队、作战方式改革;(2分)&&& 政治上:提升社会福利/推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解决社会贫困问题/借鉴外国经验。(2分)48、(1)中国古代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巩固清王朝统治的需要;康熙帝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充满兴趣并认真加以吸收和利用。(7分)(2)原因:中西礼仪之争的激化;康熙对在华传教士的猜疑不断增长;康熙帝认为在华传教士的活动会影响清王朝的统治;康熙帝仍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对西方文化存在猜疑和不信任。(8分)
&文章来源 天添 资源网 w w w.tT z Y w.C oM
? ? ? ? ? ? ? ?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js%3Fde4f10e54e8'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浙江义乌三中高三历史专项练习汇总-历史题库/历史试题索引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浙江义乌三中高三历史专项练习汇总
浙江义乌三中高三历史专项练习汇总 试卷题目索引
A.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主要行使立法职能
B.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主导地位,最高行政机构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C.代议制民主一定程度上缓 ...
A.受到社会各届的普遍支持
B.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4.“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 ...
A.从此英国两党制形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B.这种内阁集体辞职的先例对内阁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它对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产生 ...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
②党内竞选
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A.议会的出现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8.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 ...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法国共和政体
B.美国民主共和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德国君主立宪制
A.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D.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治中心
A.发动宫廷政变
B.剥夺国王的立法权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控制“行政专制”的办法
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A.①②③ ...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A.有利于内阁制的形式
B.造成了英国统治的极端腐败
C.有利于改善德意志和英国的关系
D.标志着内阁制的形成
A.议会主权
B.人民主权
C.法律至上
D.普选制度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A.迎合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B.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激起了议会的强烈反抗,发动政变
D.迫于拿破仑帝国压力向法国妥协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22、某场革命被认为是“ ...
A.较好地解决了中央权力的制约平衡
B.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C.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
D.较好地实现了权力分配问题
A.联邦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
25、美国一词“the
America”中的States的含义后来演变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分权制衡民主制度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 ...
A.体现了分权的原则 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①国家元首无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 
②国会由两院组成 
③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④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A.①②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34.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 ...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A.听者身份
B.演奏曲目
C.演奏者年龄
D.地点方位
A.《春秋》(鲁国史书) ????
B.《尚书》(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
C.《论语》 ???????????
D.《道德经》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6、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8、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 ...
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 ...
A.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B.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C.从天人感应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18.下列哪一组是对顾炎武的 ...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21.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火药的发明
C.纸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A.饰有隶书作品,秦朝隶书盛行,这应当是秦朝作品
B.饰有行书作品,晋代行书盛行,这应当是晋代作品
C.所饰作品为诗歌,诗文饰于瓷器始于唐朝,这应当是唐朝 ...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A.木刻年画
B.风俗画
C.文人画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 ???
?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④?? ?? ...
A.《元曲赏析》 B.《诗经》
C.《全汉赋》
D.《全唐诗》
A.英国商人利用了不平等条约,企图倾销商品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 ...
A.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
B.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
C.中国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专门化趋势日益明显
D.中国政权和海关的半殖民 ...
A. 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说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 ...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 ...
①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③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
④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A.②④
①实力雄厚
②与清政府关系密切
③属于官商性质
④在辛亥革命时因受到冲击而衰落
A.①②③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
A.中国人简单朴素的穿衣习惯使中国土布旺销
B.外国经济侵略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C.抵制洋货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运动存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A.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报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裁核

功课
上午读诸经、下午习洋语洋操和射击,一年余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炮……

A.总理衙门担任翻译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旧势力的严重阻碍
B.民族工业之间竞争激烈
C.商品经济已经冲垮了自然经济的堤坝
D.清朝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机器工业的重要性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6、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 ...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C.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 ...
A.认为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目的
B.表明洋务运动具有客观进步性
C.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必然性
D.体现了变革封建制度的艰巨性
19.“其于西国所以富 ...
品种



1936

原料
29.1
24.7
23.9
31.3
35.4
37.7
35.8

半制成品
38.7
43.2
37.5
38.9
34. ...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
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 ...
A.民族资本
B.官僚资本
C.外资企业
D.个体经济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 ...
A.科技落后的制约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B.官僚资本的垄断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年均增长(%)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工业资本
2.51
16.32
12.41

A.民 ...
A.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中国婚俗已发生质变
B.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C.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
D.政治运动对婚姻习俗产生了较大的影 ...
A.太平天国政权采用传统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B.《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政策已无法实行下去
C.辛亥革命时临时政府要求人们断发易服
D.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 ...
A.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西风东渐中存在着地区差异
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在近代中国往往开风气之先
C.近代以来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 ...
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
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
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根本原因


1918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A.自然地理决定的
B.传统文化导致的
C.中西交融的结果
D.崇洋媚外的体现
A.御寒功能
B.标识功能
C.装饰功能
D.遮羞功能
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C.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
C.因列强的干涉中国当时不能自主修铁路
D.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 ...
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
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
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 ...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B.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 ...
A.“赫赤宗周,褒姒灭之”
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
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
①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④他们都 ...
①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②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
③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
A.①②③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13.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15.下列表述,与唐代的社会生活相符的是(

A.瓷器开始成为人们日常 ...
A.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B.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18.《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 ...
A.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向瓷的过渡阶段
B.宋代民窑超过官窑,处于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
C.宋元以后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D.清朝前期瓷器只 ...
A.徽商聚集在松江一带
B.徽商控制了江南的丝织业
C.优质棉布是徽商经营的重要商品
D.徽商造就了“织造尚松江”这一局面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①③④
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A.二里头(今洛阳境内)发现商代的“贝”,表明其在商代开始出现商业活动
B.隋朝时期的洛阳商贸经济十分发达,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统一监管
C.唐朝洛阳“商贩 ...
A.理学发展
B.南宋偏安江南
C.城市经济繁荣
D.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B.政府通过各种手段保护商人利益
C.国家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相当发达
29.据杰里· ...
A.重农抑商
B.区域经济管理
C.土地兼并严重
D.不均衡增长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城乡贸易交流频繁 C.集市交易打破了时空限制
D.农业相关产品交易量大
A.北宋开封城
B.《清明上河图》局部
C.北宋交子
D.宋代蹴鞠纹铜镜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A.“夜行山步鼓冬冬,小市优场炬火红”
B.“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
C.“方轨十二,街衢相经”;“市坊整齐”
D.某富商夜闻“民间酒楼”有“ ...
A.农商并重
B.重商抑农
C.扶持商业
D.重农抑商
A.农业发达
B.商业发达
C.牧业发达
D.资本主义萌芽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①② ...
A.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社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
D.经济文化十分繁荣
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 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45.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 ...
A.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达尔文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贫穷与落后
B.专制与愚昧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A.直接选举制
B.义务教育制
C.社会主义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
A.《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不可避免
B.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资本论》最后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伟大 ...
A.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这种现象说明金融危机下的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 ...
A.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B.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C.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D.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
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
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A.“巴黎公社”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来临
B.“劳动群众”建立了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新政治制度”主要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D.“政治代表”是 ...
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
B.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
C.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
D.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 ...
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B.只想创立科学理论
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界认同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
④“新改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 ...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
A.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B.巴黎公社的选举是不合时宜的
C.巴黎公社缺乏斗争经验
D.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A.创建理想的社会
B.维护劳动者利益
C.实行直接民主制
D.践行马克思主义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立即展开暴力革命斗争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沙皇政府
C.工农苏维埃政府
D.军事革命委员会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演说
C.七月事件
D.彼得格勒起义
①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对资本主义 ...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 ...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C.无产阶级的利益
D.外国列强的利益
A.俄国十月革命
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联合国的成立
D.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27.1919年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写道“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 ...
A.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的沙皇专制时代
B.十月革命将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现实
C.十月革命将给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希望
D.社会主义革命已成为世界发展 ...
B.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D.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
A.创建苏联红军
B.发动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A.薄伽丘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B.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C.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是自然赋予的
D.品德是判定人类贵贱的标准
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
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
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
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
B.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D.批判神学思想
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
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
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再现人文主义精神一面
C.否定对教皇的盲从
D.肯定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地位
A.人文主义
B.因行称义
C.因信称义
A.天赋人权说
B.人民主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学说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
A.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B.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C.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D.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A.政治派别的林立
B.阶级关系的复杂
C.思想主张的多样
D.经济利益的冲突
17、拿破仑在回忆录中说“……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溃边缘,外遭敌人侵 ...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A.三权分立思想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
A.自由主义
B.存在主义
C.理性主义
D.浪漫主义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②孟德斯鸠
④卢梭
A.① ②
A.君权神授
B.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25.伏尔泰曾这样评 ...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29.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A.道光皇帝畏敌妥协,与英方妥协议和
B.清统治者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
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此密谕直接促成了《南京条约》的签 ...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 ...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 ...
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
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奋斗目标
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
D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赫胥黎·天演论》
D.《海国图志》
A.实现了男女地位平等
B.妇女作出了较大贡献
C.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D.定都天京即达到顶峰
A.动摇了封建统治
B.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C.造成了社会动荡
D.未提出建设性方案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A.材料所说土地是要让给日本
B.奉天省主要就是指今天的辽宁省
C.所让土地严重影响了俄国在华侵略权益
D.材料划定的土地因俄、法、英三国干涉,实际上最后没 ...
A.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字记载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A.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了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
C.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
D.向外国学习器物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抗日战争后
A.鸦片战争爆发
B.筹建北洋水师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
A.购置军火,学习德国强国之道
B.避难欧洲,西欧诸国风光秀丽
C.寻找帮助,甲午战争中战胜日本
D.引进技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
A.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A.恢复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
D.协同作战瓜分中国
2.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 ...
A.侵华英军
B.英法联军
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
D.八国联军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A.火烧圆明园1860
B.清政府割让台湾1895
C.八国联军侵华
D.国民党败退台湾1949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D.俄国
31.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 ...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C.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D.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A.是美国转嫁危机的一种做法
B.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C.导致国际贸易萎缩
D.有利于迅速渡过危机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A.向分权制衡型转变
B.向总统权力型转变
C.向社会福利型转变
D.向国家干预型转变
6. 罗斯福新政期间,《全国工业复兴法》在北方各州畅 ...
A.整顿银行金融系统
B.缩减农村耕地面积
C.推行企业信用评级
D.大举建设公共工程
A.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
①失业严重
②物价高涨
③股市低迷
  ④美元贬值
A.①③   
  C.③④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生活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11. 面对过去三年粮食价格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
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
A.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俄的赫鲁晓夫改革
A.State (联邦)
B.Socialist(社会主义的)
C.Soviet (苏维埃)
D.Science(科学)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D.日本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A.①② ????
B.②④ ??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A.提高了消费水平
B.增加了就业率
C.保障了经济安全
D.缓和了社会矛盾
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建立“福利国家”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①20世纪8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
②充分利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力求获取最大量“和平红利”
③采取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政策
④政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 ...
A.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 ...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A.日本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
B.日本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
C.日本步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D.日本的这一举措推动了经济发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C.切实减轻政府财政支出负担
D.根本改变当代资本主义性质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手中
D.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A.建立福利国家
B.刺激投资和消费
C.限制私人资本发展
D.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D. ...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
A.各种民主形式得到实践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向成熟
C.民主革命历经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D.政治发展走势凸现跳跃式发展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 ...
C.社会主义的艰难探险
D.发人深省的民族浩劫
①依法治国,并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②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
③建立服务政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④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
A.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C.使农民开始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
②中央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 ...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 ...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①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 ...
A.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
B.上海世博会喜迎八方宾朋
C.“一国两制”下喜庆香港10年回归
D.澳门回归宣告西方殖民统治结束
①两岸关系是内部问题
②两岸关系虽然一波三折,但交流与统一是大势所趋
③两岸双方一直都在积极努力改善关系
④一笑泯恩仇,合作促发展
A.①②③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①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联系,可以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②可以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
③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符合两岸人民的 ...
A.澳门基本法规定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和政策
B.澳门基本法授予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
C.澳门基本法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D.澳门的繁荣稳定主 ...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 ...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改革开放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A.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是因为新经济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这让许多革命者感到无法理解
C.西方人士认为,俄 ...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国内外战争的结束
D.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
A.十月革命
B.余粮征集制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 ...
时间
粮食人均产量(公斤)
肉类人均产量(公斤)


470
35


460
20~25


440~450
15~20


420 ...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A.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为战争进行动员
B.苏俄为巩固新政权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联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
D.苏联为应对德国法西斯入侵 ...
A.十月革命
B.余粮征集制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 ...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 ...
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D.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
A.调整了经济结构 B.适应了经济规律
C.稳定了社会秩序 D.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A.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实施经济“加速战略”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①②③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A.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批判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年份




国民生产增长率
3.2%
2.8%
2.4%
-4%

A.苏联长期执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美苏军备竞赛使苏 ...
年份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0
一4

劳动生产率
3.3
3.1

— ...
22.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
A.农业生产管 ...
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分裂的重要原因
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分裂承担重要责任
C.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应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分裂证明社会主义 ...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落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D.雕版印刷术麻烦
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B.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D.辩证看待历史现实
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第一篇平脉法
第二十一篇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第二篇辨脉法
第二十四篇辨疟病脉证并治

第十一篇伤风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八篇辨胸痹病脉证并治

第十二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火药的发明
C.纸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家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家得到了广泛传播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A.饰有隶书作品,秦朝隶书盛行,这应当是秦朝作品
B.饰有行书作品,晋代行书盛行,这应当是晋代作品
C.所饰作品为诗歌,诗文饰于瓷器始于唐朝,这应当是唐朝 ...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画 ...
B.彩陶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图5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 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
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 ...
A.《元曲赏析》 B.《诗经》
C.《全汉赋》
D.《全唐诗》
C.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A.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B.建立职称评定制度
C.实行三级学位制度
D.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A.宗教法庭曾经热衷于科学研究
B. 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
C.科学家与宗教法庭的观点难以调和
D.科学家曾经继承了宗教法庭的 ...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 ...
A.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B.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圣经》
D.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爱国主义 D.现代主义
①《神曲》诗性语言谱写人性欢歌,与《十日谈》并称“人曲”
②《命运交响曲》以英雄为主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③《格尔尼卡》以战争为题材,采用立体主义、半现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 ...
A.启蒙运动的学术
B.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
C.浪漫主义的文艺
D.现代主义的艺术
36.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D.巴尔扎克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
C.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 ...
A.他是德国科学家
B.他在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
C.他的理论否定了“自然无跳跃”的原则
D.他的研究使人类对宏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A.重视经验积累
B.重视定量分析
C.重视科学实验
D.直接服务生活
请回答:
(l)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和思想上有什么表现?(6分)
(2)16—18世纪,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年,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型。结 ...
A.当时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呈多极化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①组建北约
②建立欧盟
③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④ 建立经互会
A.①②③
①稳定西欧经济
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 ...
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日行使职能。
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 ...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A.占领德国
B.建立北约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进行核威慑
A.日本经济衰竭、民不聊生,人民反抗
B.美国要推行“马歇尔计划”
C.美国要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基地
D.利用日本发动朝鲜战争
A.希腊、英国、美国和俄罗斯
B.意大利、美国、英国和中国
C.意大利、英国、美国和中国
D.希腊、美国、英因和俄罗斯
①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
③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
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A. ①②③④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铁幕演说、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 ...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世界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美苏核竞赛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A.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A.维持汇率稳定
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
D.促进自由贸易
A.两极格局依然在当前存在
B.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遭到谴责
D.国家统一已经成为历史潮流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 ...
A.杜鲁门主义与美苏“冷战”
B.马歇尔计划与美苏“冷战”
C.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新经济”
D.“北约”成立与美苏“冷战”
A.欧盟成立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欧洲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组成的超国家共同体
C.欧盟的建立使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 ...
A.具有主权让渡性
B.成员权力国共享
C.体现超国家权力
D.实质上确立了邦联体制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 ...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A.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 ...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两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同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欧盟的成立
C.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D.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A.开始压制日本经济的发展 B.由压制变为扶植日本经济
C.开始控制日本的金融领域 D.彻底掌握了日本经济命脉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咄咄逼人威胁
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
A.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自二战后达到最高峰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
D.当今世界不 ...
A.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 ?
B.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 ...
A.与美国同为资本主义国家
B.都属于二战的主要战胜国
C.美苏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
D.都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欧盟经济一体化加快,但政治联系削弱
B.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进一步发展
C.欧盟在政治、经济上开始主导世界
D.国际格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 ...
A.世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世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的国际地位
D.改革方案有利于各成员 ...
①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②标志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起来
③确立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④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A.①②③④
①建立北约组织
②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④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A.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B.①④不正确,②③正确
C.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D.①③不正确,②④正确
A.开始致力于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B.能够提出成员国贸易纠纷的解决方案
C.运行方式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
D.使世界贸易实现了规范化和法制化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罗马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关贸总协定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无壁垒的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A.加剧世界市场争夺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减少世界贸易份额
D.制定公平竞争的原则
史实
推论

①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②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 ...
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
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 ...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 ...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了很大的进展
②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
③欧洲实现了货币一体化
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A.①②
B.②③ ...
A.经济实力大大超越了美国
B.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政治实体
C.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解体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
A.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C.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 ...
A.区域集团在多极化格局中作用衰退
B.区域集团对世界格局影响巨大
C.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D.“一超多强”局面被逐渐打破
①欧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本地区政府间最 ...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 ...
A.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法合作
C.国际经济旧秩序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D.全球化趋势只是一种表面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
B.霸权主义盛行
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
D.世界局势动荡加剧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罗斯福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当选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 ...
A.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推动者
B.中国是世界金融风暴中的受益国
C.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力增强
D.世界金融风暴对经济全球化毫无用处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C.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 ...
①希腊是欧共体国家;
②IMF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③凸现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
④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A.①②③④ ...
A.自然地理因素对古代政治文明的方向选择有重要影响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政治制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C.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民主法制水平的高低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 ...
A.独特的地理环境
B.杰出的民主政治领袖
C.良好的公民教育
D.壮大的工商业者群体
A.雅典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B.雅典公民享有不少民主权利
C.雅典是一个高度自治、轮番而治的国家
D.雅典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
A.伯利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 ...
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
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
C.存在独裁统治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A.雅典盛行个人主义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将被放逐
A.城邦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公共政治事务
B.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频繁
C.拥有史诗、戏剧、哲学等世界文化珍品
D.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
C.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并非完美无缺
D.智者学派的社会地位严重削弱
C.民主政治存在明显的弊端
D.民主政治最终仍会胜利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C.财产等级的制约
D.人民主权的确立
C.用贡金装点自己的城市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C.法国参议院议员的选举方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
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
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
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C.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
D.主张消除阶级压迫
A.《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
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利益
C.《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
D.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
20。秦朝制 ...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C.丰富的人文精神
D.成熟的民主制度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A.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
B.会,因为此时万民法已经产生
C.会,因为被征服者如果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会引起社会动荡
D.不会,因为此时万民法与公 ...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B.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
C.他忽视了人在现实中的地位
D.他重视人而怀疑神
A.他们关注的中心问题都是人和人类社会B.智者学派关注自然,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
C.智者学派提出知识就是美德
D.苏格拉底认为世间一切好坏优劣都取决于 ...
A.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构成的复杂演绎逻辑
B.属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成就
C.始终贯穿于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D.至今在学术界仍具有重要地位 ...
最新入库试题
| 技术支持:QQ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