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固态硬盘怎么样会和cpu一样送logo贴纸吗?

(转发)16年初固态硬盘(ssd)技术问题小结+年初主流ssd盘点_固态硬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转发)16年初固态硬盘(ssd)技术问题小结+年初主流ssd盘点收藏
跑分概说:如果回到09年,cdm等跑分软件可谓是权威的存在,因为当时4k还是个新鲜的概念,而当时ssd的确会卡顿,就是因为4k很不稳定,经常iops会在家用轻压力状态下掉到0,4k也是0mb,并且部分ssd本身4k水平峰值也不高。但是随着时间来到2016年,4k早就不是家用ssd的软肋,只要你4k读写能有稳定的读15mb写50mb以上水平,家用还是足够的,as ssd和cdm的跑分现在参考价值越来越低,但仍然是大家最常用的跑分,而且国内的媒体很多只测试这两个跑分。这两个跑分主要问题出在以下两个方面:1.跑分的样本较小,现在都流行slc ache模式,而这两个软件的跑分默认1g都远没有耗光ssd的slc ache,因此一些盘的跑分很高,但是你持续用稍微久一点就会发现大幅度的掉速,原因是slc的速度很快,而slc ache用光后mlc和tlc的速度跟不上。2.即使你把理论分真实展现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家用实际差距,pcmark是最接近家用实用状况的跑分,但你会发现实际上你用最牛ssd和最底端ssd(山寨的就有别的问题了)的pcmark8分数差距就总分上看不大(4800+对5000),其实你一旦有了还行的ssd以后,性能瓶颈就会转移到cpu,内存,显卡等其他方面,ssd对性能的影响已经相当小了。从最底端的闪迪加强版说起,as ssd大概240g为700分左右,比起动不动就破千的那些旗舰差距很大,但是实际上使用差别极小,详情可以看pceva浴室“深入解析家用存储系统实际性能表现”的帖子,即使你拿内存来做魔法盘,与闪迪加强版的差别也并不大。现今从低端到高端的4k对于家用(玩个游戏,刷个贴吧,弄个ps)已经绰绰有余,更牛的ssd并不能在你加载游戏或者是系统响应速度上带来什么大的提升,或许只是加载游戏时两三秒的差距,主要的差距还是体现在你写入量巨大的时候,其实现在高中低端性能差距感知最明显的是持续写入速度,但是你确定你需要在120/240g的小盘上来回复制那么多东西么,正如浴室所说,选择ssd是兼容性&稳定性&性能。当然你是企业级应用那就另说,这里都是家用级的东西。不过这里针对的是较为正规的产品进行介绍,一是一些山寨产品主控颗粒没有保证,家用仍然经常有0 iops出现导致卡顿,二是更低端的一些ssd(非山寨,但是是二三线)用一些相当非主流的主控,这些主控主流评测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楼主也无法对这种主控的4k稳定性和峰值给予评价。本帖讨论的都是主流的ssd,配合的都是经过很多网友媒体测试的主控颗粒。3.性能一致性,即在恶劣环境下的iops值波动程度,可以理解为评论显卡时的最低帧数和帧生成时间,传统跑分一般没有这部分成绩,家用级一般表现都不是特别优秀,测试也通常会在高于家用的环境当中进行,更多体现的是比较极端环境下的情况,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测试没有意义,一些ssd在高压力下出现了0ipos,也就意味着卡顿,虽然你绝大多数的家用情况下并不会达到高负载状态,但一旦出现就让你觉得卡的不爽,因为高负载状态下(大量持续4k写入读取)一些op留的少的家用ssd0 iops可是经常性出现的,因此重度用户最好手动留20%以上的op量或者购买有企业级基因的ssd,或者直接去买企业级。Op容量是指干净容量(刚到手未分区或者被se过未分区的)与使用容量(分区容量)的比值,如256g的盘,你有128g一到手就没有分区(包括换算过的7.37%),128g分区了,那么op比例就是100%,op的好处一是大幅度增加寿命,二是性能稳定性也会大幅度提升,建议家用留个20%的op,这样主流的盘基本就不会出现0iops的卡顿情况,即使是极端环境下,寿命也将增多,因为换算的原因,任何ssd都会有7.37%的一级op,如240g实际可用为223g。买ssd时不要以为256g的比240g的高贵多少,其实一点都不高贵,归根到底是一样的,只是256g的要容量,240g官方留op给你,更稳定长寿,240g和256g去除op一模一样(intel730除外,这玩意是272g)。分op最好的方法就是新盘到手留相应比率的op空间不分区,但是一旦你分过区后再想留op,那仅仅删除分区是不够的,你还需要secure erase全盘,或者用hdat2,但是后面两个非常麻烦,又要切ide又要热插拔,想留op趁刚到手就留着,以后弄很麻烦尤其笔记本电脑。4、跑分也不是没有价值,它有助于你检查ssd是否正确安装和各种固件软件achi等等等问题。如果你要说你的低端ssd的确比旗舰慢很多,那你需要关心的并不是盘性能的问题,你要关心的是盘的兼容性是不是出问题了,很多小厂的固件兼容性做的不如人意,又或者是硬件冲突,软件系统问题,供电问题等等,总之你要得出低端ssd比旗舰卡的结论你需要控制的变量太多,不如别怨天尤人地说低端不行,找找使用安装上的原因更为有效,值得注意的是你不要以为你强制关机后真的啥问题都没有发生,实际上因为突然掉电,你mlc或tlc ssd内的系统数据可能已经被损坏了,这极有可能造成你使用的卡顿甚至系统崩溃。
掉速:1、其实所有的ssd都存在短时间的掉速问题,因为4k读写带来的碎片和脏block会使得ssd本身速度下降,并且由于系统占用等原因你的跑分也会是动态变化的,不过就长时间来看大多数主流的ssd都不存在掉速的问题,因为有主动gc和trim的存在,ssd会自行恢复到最佳状态。2、还有就是可能你搬运你的游戏或者一些程序时速度时常较慢,因为里面会有很多小文件的读写操作,你不可以用持续读写速度来衡量小文件的读取速度。3、s2281的主控存在长时间使用掉速的情况,原因是它几乎不做主动gc,这样做也有好处,gc和trim时其实就是清理脏块,实际上这是拿ssd的寿命来换取速度恢复,2281不主动gc使得ssd寿命增加,但是弊端是写入掉速几乎是必然,时常腰斩的写入速度也不必惊讶,如需恢复只有se一条路。4、三星老文件掉速:840evo掉速门是一些用户发现老文件存放一段时间后再次读取时速度会很慢,持续读取速度甚至掉到4k速度,主要出现在840evo上,三星发布固件解决,虽然仍有部分用户表示问题依旧,但是据pceva浴室的烘烤试验判断旧文件掉速问题正常情况下应该已解决,并且这个问题并非无解,只是需要内部搬运即可(消耗寿命)。但是850evo却再度在烘烤试验中掉速,而同为tlc的ocz triton 100却没有,烘烤试验的原理大概是温度高时相对于温度低时数据更容易老化,如125度烤10小时相当于55度下存一年。首先呢,这个旧文件掉速是tlc先天不可避免的缺陷的论调基本可以终结了了,ocz和840evo更新固件后可以证明,但从原理上看这是以寿命为代价换取的(内部自行搬运旧文件以保持活力),850evo为何再度无法通过烘烤,有如下可能,一是可能3d技术碰到了问题(多层干扰),使得tlc旧文件读取缺陷更明显了。二是可能是固件调节问题,新主控没有调教好。三可能是烘烤测试有错杀可能,pceva测试时选择125度烘烤,而850evo合适上限为85度,比840的95度还低,虽然温度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模拟常温长时间存放情况,但是忽略了高温对于ssd本身的影响,125度的温度远超正常使用温度,3d技术本身温度上限下降说明它很可能有不耐高温的弊端,这时候用高温烘烤导致其旧文件掉速很难说清楚是模拟的长时间存放造成的问题还是高温使得ssd不稳定造成的问题。5、slc ache使用完以后掉速,这个掉速一般只出现在有slc ache的盘上,在tlc盘上掉速尤为明显,因为tlc本身的速度不快,与slc的差距较大,落差也大,严格来说这并非掉速,slc ache更像是cpu那种睿频的概念,使用完毕后只不过是回到了ssd本身颗粒的速度而已,而slc ache本身是会动态清理的,清理结束后slc级的速度又会回来。6、其他情况如果掉速那可能是你选择了一些山寨ssd,颗粒质量不过关导致的,或者一些非主流的低端主控,这类主控评测较少,评测其速度稳定性的测试更少,楼主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奇葩情况,诸位少侠当心。
颗粒介绍:文中有一些概念,如白片黑片等,黑片即是没有通过任何检测的晶圆片,既是晶圆上的不合格废片,故障率最高,基本可以用废品来形容,通常不会出现在正规的ssd上,因为返修率会高到使用这种片的厂商破产,山寨商就有可能出现,山寨u盘则经常见到。白片是经过晶圆切割选出的颗粒,即经过过一次原厂筛选,但是要出厂时没有通过原厂的故障检测,又可叫做瑕疵片,很多二线厂商会用,一般二线厂商还是会有个自己的厂内检测,严格程度自然不如原厂,但也会保障一定的良品率,不然返修售后同样会拖垮他们自己,这种颗粒又被称为good die,故障率相对于原厂高,但是远低于黑片。原厂即原大厂检测合格的颗粒,大厂主要有东芝,镁光,intel,海力士,闪迪,三星,一般原厂颗粒在颗粒上都会打上这几家中某一家的标致,而如果打的是其他的标志,如什么kinston的话,那就是白片特挑特供颗粒即大厂合格颗粒中又通过更高的标准选出的颗粒,常见的有企业级emlc颗粒,东芝的etlc颗粒,寿命比普通产品长很多,一般emlc或者etlc都优于普通的mlc和tlc,因为只有在良品率极高(99.9%以上)才会挑选emlc,etlc,其中e是企业的意思。还有intel对颗粒的要求基本都是特挑,无论是520还是换用了海力士颗粒的535都是特供特挑颗粒,其中消费级的Intel旗舰730又尤为明显,用的是企业级的MLC-HET(类似于emlc)本身就是mlc中的高端货,而且它的颗粒又是根据超频需求特挑出来的。但是由于各家的特挑标准存在很大的不同,并且也没有明确地向外界透露过,但绝对是好东西就对了。各家的特挑颗粒一般只用于自家的原厂牌产品上,或者像535那样由于intel的严苛标准才能拿到海力士的特供,二线牌子则一般拿不到,当然emlc和etlc这种企业级另说,不过一般只出现在企业盘上。
掉电保护,数据路径保护:其实消费级你很少能够见到掉电保护或者如东芝那样的数据保护措施,一般有这种措施的都是旗舰级别的产品,这也是旗舰级产品的优势之一。掉电保护通俗的来说就是保护你写入的数据在突然掉电时完好无损,什么叫突然掉电,就是你机子还在写(包括系统盘的读写操作),但是突然停电了或者你强制关机了,你看着保存了的硬盘数据并不一定已经到达硬盘本身,它可能还在缓存中,而一旦掉电,缓存内数据就会清空,那么你的数据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写入盘内,你的数据就会丢失。掉电保护的作用之一就是保护还在缓存的一些数据能顺利进入硬盘中,但更重要的另一个作用是保护你的盘不会因此挂掉、你的系统不会出现故障,因为掉电时并不只是你的新数据丢失,它同样可能损坏你的老数据(mlc或tlc的工作原理所致)或者损坏映射表信息(当然系统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即自我查错,但是毕竟作用有限),一旦这二者中任何一个被损坏,就会导致你的系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软件出错,蓝屏,更新失败,闪退,一个系统程序无端占用大量cpu,甚至严重到不认盘的地步。总的来说就是掉电保护保证了掉电时新数据的写入和系统与ssd的安全。主要拥有掉电保护的消费级ssd也就几个:1. Intel730的Power Loss Imminent(PLI),是intel的专利技术,以升压储能为特色,具体详情可查阅pceva文章“【LV3】桌面与企业级的真实 Intel DC S详解”。简单来说就是采用了升压储能的方案,比普通掉电保护方案实际输出电能强很多,并且材质使用的是“黑金刚”铝电解电容,也是电容家族中的佼佼者。总之这一整套方案比起市面上任何一套掉电保护方案都不落下风,是市面上最好的掉电保护方案之一,而intel 730完美地继承了intel企业级的这一掉电保护基因。2.东芝Q PRO的数据路径保护:确切地来说这个并不是掉电保护,仅仅是数据路径保护,它没有电容,只是保证不会因为掉电而导致系统ssd出故障,并不会保护你在缓存中的数据写入硬盘,但对于很多家用用户来说能保证系统不会掉电时故障已经够用了。3.镁光mx100,mx200,m500等:虽然镁光使用了电容,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和东芝q pro的数据路径保护一样,只保证你的系统数据、老数据不出错,更好地保护你的ssd不会掉电变砖,但是缓存中的数据掉电时还是会丢失的,没成功到达硬盘的数据仍然会丢失。4.OCZ Vector 180:PFM+掉电保护,和镁光一样,有电容但是只保护老文件不挂,至于你掉电时的最后一笔新数据无法保护,arc 100也有类似的老数据掉电保护,但是arc 100更类似于数据路径保护,并没有电容帮助。5.建兴t9(128g没有,但据说更高容量512的有)或pceva定制版:完整的掉电保护,和intel730的效果宣传中差不多,不过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没错,基本上有掉电保护的就这么多了,而且完整掉电保护的已知只有两家,因此你用无掉电保护的ssd强关时要注意了,尤其你将其当作时常读写的系统盘时,一个强关断电可能你系统就会出现很多莫名其妙的错误和卡顿。(如果你的ssd是slc或者没有任何缓存,请无视掉电保护,因为根本没有这个问题,但是你能买到的大多数ssd不会是这两种,前者太贵基本已经绝迹,后者性能太差,消费级很少见)
固态硬盘寿命究竟够不够?P/E数:这里就简称pe了,pe数可以说是固态圈里对寿命的标准称呼,简单来说就是这款盘一共能写入多少次,比如120g的一个Mlc是3000pe,那么它的理论最小寿命是写入g,所以其实容量越大,理论寿命越大,但是pe也是一个理论最小值,并非你3000pe后盘就会挂,它只是保证你3000pe而已。一般20nm mlc在3000pe左右,tlc大致1000pe左右。相对应的是tbw数据,tbw数值考量的东西更多,包括用户使用习惯,固件出错率,返修情况,售后成本等等,可以说是最极端情况下的寿命值,但这个值在业内的给出方法并不统一,但可以确定的是主流的tbw值(70tbw以上)已经够普通用户用的了,通常tbw都会在保修期内给用户每天30g以上的写入量,你正常下点片,玩点游戏,刷个贴吧,弄个简单ps绰绰有余,因为只有写入会耗pe,你日常操作中大量读取是几乎没有影响的,当然你要用来当下载盘或者其他什么奇怪的用途就可能不够。其中只有三星规定了超过tbw限制不保修,只有intel规定磨损小于1不保修,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两家的寿命不如其他的ssd,保修策略往往考量的东西更多,包括售后压力,保修成本,防止恶意骗保等等。其中当其他情况一致时,工艺越先进,pe数会越少,如Intel 520的25nm5000pe到了530 20nm变成了3000pe;性能也会降低,如闪迪加强版分19nm与15nm两种颗粒,前者240g写入大致有300m多,而后者只有不到200m。一般情况下这种进步带来的寿命性能降低不可避免,因为如果想用ecc纠错等其他方法来实现寿命提升的话需要付出的成本往往更多,但是厂商提升工艺本来就是为了降低成本,ssd的工艺提升和cpu工艺提升的目的完全不同,cpu是冲着能耗比,ssd是为了降低每gb价格,当然ssd也会因此降低功耗,所以你懂的,intel都做不到,其他厂商还是算了吧。总的来说面对主流产品,寿命问题你不是特殊需求的家庭用户无需担心,放心大胆的用,如果你拿来当你家20MB每秒大水管的24小时下载仓库,那正常的120g mlc都不会有压力,tlc可能需要240版本,但是话说回来,你拿这么小的玩意24小时下载?买个4tb的机械下载多轻松愉快,而你如果买了2tb的ssd那你还担心个鬼寿命问题。不过呢,现在要注意一些垃圾tlc开始进入市场,其中以bx200为首的tlc以100-500pe的寿命来到市场,这还是镁光原厂tlc,很难想象二线厂商用这种颗粒会惨成什么样,大家选购时500pe是底线。
笔记本能上什么ssd的问题:能否上笔记本,先要知道ssd这玩意容量越大越费电,480g普遍比240g要费电,但是由于工艺主控进化,现今的240g的耗电已经基本与intel520时代的120g持平,根据tom的一张机械硬盘功耗图和超能网的14年ssd横评功耗分析,240g的功耗的中等水平大致介于5400转到7200转的机械硬盘之间,功耗这东西呢基本240g是没问题的,480g上升了一个层次,但基本最高也没达到5W(不信你自己翻anandtech的评测),所以正常供电的笔记本还可以接受,更高容量的话我就不敢说了。当然笔记本这东西并不是你功耗给够就能上的,反正在intel520时代几乎每一块主流硬盘都有过进入某些品牌笔记本不认盘的现象,不过进入到15年后ssd兼容性普遍提升,这种情况少了一些但并不能说没有,具体楼主也很难告诉你哪块兼容哪台电脑,毕竟我没有那么多ssd也没那么多电脑,这需要各位上网查好资料问好买过的人或者问客服寻求答案。笔记本要视情况选购ssd,比如轻薄型就选些低功耗的如bx100什么的,别硬上intel730,毕竟你还要考虑续航散热等问题,即使你的供电足,但续航散热毁了也不好。如果是游戏本那选择面就广,我k650d就上了intel730 240g(传言他功耗超大的问题到后面具体介绍说),因为我主要考虑到厚本ssd的散热压力不会太大,并且续航不需要太关心,其实那电池有无真的不太有所谓,so看准散热续航供电需要购买ssd比较好,当然兼容性必须是首位的。
Ssd 16年趋势概览:颗粒上tlc将在16年逐渐取代mlc,尤其是各家的3d技术成熟后,tlc肯定会疯狂占领市场,如同当年mlc取代slc一般,原因很简单,纳米工艺提升已经无法继续提升性价比,3d堆叠的tlc成本更好控制,有分析850pro已经是tlc永久模拟mlc的产物,intel更是明确说3d时代都是玩tlc.2d tlc各家都开始放产品,镁光海力士东芝闪迪都来了,不过intel不来,intel觉得2dtlc寿命性能都不靠谱,所以直接跳过2d,但可以看到tlc已经开始火速把持低端,闪迪加强版480g已经有网友爆出换用tlc。预计明年今天再总结,中低端应该已经没mlc了,高端大部分被3d tlc模拟的mlc把持,总之你现在能买到的mlc产品应该就是最后一代原生主流mlc产品,18年这个时候原生mlc就会如同slc一样进入传说行列。纳米技术上短期不会再进步了,10nm的mlc不见得能比tlc好多少,3d堆叠后可以使用老工艺如850evo用40nm,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寿命速度压力。容量上由于tlc将强势挺进,512g普遍来到500元还是很可能在16年完成的,当然你买到的这个价位都是tlc,不排除部分15nm左右的mlc跟进。Sata3依然是市场主流,新的pcie和u2接口都还比较高端,并且普遍发热量等方面都比较大,而且接口主板要求也比较新,短期内进入到传统600元价位可能性不大,最重要的是实际的日常体验并未与sata3 ssd拉开差距(你来回大量拷贝文件无视我好了),因此要成为主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普及预计18年。节能上普遍都开始加入休眠技术,对笔记本来说有福。
本文主要讨论240g容量的ssd,原因是这个容量已经成为主流,最低售价在300出头,主流500多能拿下,并且240g通常都能达到写入性能的完整水平,即写入iops和mb数与更高的512g差不多,而120g很少能拥有完整的写入性能,通常只有一半。512g级别虽然有699的价格出现,但是使用的是低端的tlc,这种tlc比起三星和东芝的etlc各方面都不是一个层级,实在是太低端,主控也是,主流512g又都在千元并不亲民。1t以上那就真的不亲民。接下来我会大致按照价格从低到高为大家介绍现在的主流ssd正文刚开始你怕不怕
一.东芝q300,ocz trion 100(两个可以看作一个东西):价格:猫东宝视情况争取370元以下拿下,最高不要高于389元拿下。概说:东芝的tlc试水作,各方面表现差强人意,亮点主要在价格和etlc的品质上,虽然etlc的寿命和性能依旧无法与主流mlc相提并论,但是在低端竞争中配合slc cache并非没有竞争力。用的主控虽然打着东芝的标志,但是实际上是群联与东芝联合调教的群联PS3110。一出来被驱家转anandtech文黑残了,网友写大量数据时发现写入只有100多mb,并且还经历了掉盘风波。总的来说此盘的素质的确不高,但放在349-379这个价格上它的缺点又并没有那么明显了,再加上这价位的强力竞争对手闪迪加强版有偷换tlc的可能,它的价值应该还有提升空间。优点:1、良心的东芝etlc撑起了这两块ssd的大半价值。2、大厂的保修有保障。3、这价位原厂颗粒很重要。4、slc ache使得日常使用性能更少感受到tlc的性能弱势.5、即使slc用光,读取速度也没有太大影响。6、通过过烘烤老数据测试无掉速(本人对这种测试方法存疑)。7、tlc卖tlc的价格。8、跑分不错。缺点:1、tlc传统毛病,一旦slc ache用光写入速度就会打回100多mb的速度。2、经历了大面积的掉盘风波,虽说有固件修复,但是部分用户仍反映掉盘(其实掉盘的原因有很多种,并不一定是盘或固件本身的问题,如我们刚才所说的掉电问题),购买时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毕竟数据无价。3、不好意思,240gtlc部分持续写入只有120mb,而960g只有150mb,高容量无法带来写入质的提升,混合读写性能在anandtech的评测中也低于主流mlc和三星tlc。4、功耗表现中等偏高,详情见anandtech的评测。
二、闪迪加强版和z400s:价格:240g东猫活动有过360左右的价格,普通情况猫399,120g可以300以下拿下概述:久经市场检验的一款产品。颗粒分为19nm和15nm两种版本,固件第二位数字为2代表mlc颗粒,洋货里面背部编号80-56-G固件显示为U21010RL,代表19nm颗粒;80-56-G代表的是Z22000RL固件,颗粒是15nm。19nm无论是性能还是寿命都优于15nm版本,不过15nm省电一丢丢。中国版统一为80-56-G编号,两种颗粒都有,具体是哪种可以打开crystaldiskinfo软件查看是u版固件还是z版固件来判断。闪迪原厂颗粒,但是近期有爆料480g更换了tlc主控和颗粒,固件为Z31000RL,不知道是否会波及其他容量。Z400s可以看作是加强版的去op空间版。优势:1、最便宜的大厂mlc。2、闪迪原厂颗粒保证。3、闪迪保修好,3年。4、价格低廉,性能够用。5、功耗较低。劣势:1、曾经有偷偷由19nm换15nm的情况,性能寿命下降,两种颗粒混着卖买到什么看人品。2、近期还有偷偷换tlc的预兆。虽然不会白片,但仍旧坑。3、跑分非常不好看,主控比较弱,240g as ssd700分左右。4、塑料外壳。
好长!一战成名声名远播的Q300,trion 100果然出现了
三、镁光bx200:价格:240g宝猫399左右,东靠券差不多概说:镁光的tlc试水作,我觉得就是为了告诉你三星和东芝还有闪迪的tlc有多优秀而出现的,从此颗粒上打上镁光原厂不一定代表光荣,据浴室消息镁光b95tlc颗粒是倒数tlc,比其他家的tlc都要差劲,我不太清楚前段时间它哪来卖499的勇气,在anandtech中除了持续读性能稍微能看,持续写入960g用光slc cache后只有88MB/s你怕不怕,sp550据说也混有这一颗粒还有海力士tlc,但是海力士tlc的表现比它还是好些,二线厂商拿到本身就不怎么的颗粒画面不敢看。随机读写性能倒数第一(倒数第二ocz trion 100),随机读写功耗中档,而持续写入时产生盘的最大功耗测试中勇夺耗电前几名。可谓是要性能没性能,要功耗没功耗,要价格没价格,要保修没保修。优势:1、不错的传统跑分表现。2、降价后价格勉强可接受(接受个鬼,为了省钱要买也不买他)劣势:1、镁光tlc颗粒表现不稳定,据浴室消息,大致在100-500pe,自家可用率大致97%,遥望东芝两兄弟1000pe(其实实测推断数据是超1500pe的)的etlc根本不能相提并论。2、功耗表现相比前辈bx100大幅度提升,高于东芝两兄弟。3、随机性能差。4、tlc持续写入惨到天上了,960g 88mb的持续写入刷新了大厂的底线。5、性能一致性超级差,一段时间负载后降到接近机械硬盘的随机水准。6、不太有理由放弃同价位甚至399价位的240gssd来选择这么个玩意,除非真的有神奇固件能救它,但据我所知目前没发现有。7、镁光没有联保,只能依赖店保,镁光的保修只能通过经销商。当然它肯定不是市场上最差的ssd,只是刷新了大厂的下限。
文章错误不少
四、bx100:价格:250g猫499入,东无250g了概说:比bx200好太多,慧荣的新SM2246EN主控虽然性能很一般,但是节能做的算是市面上数一数二的好,能耗比高,详情看anandtech。性能虽然在mlc产品中处于中等位置,但是性能比前面几位要好不少,可以勉强适应一点高压力了,随机性能和性能一直性不如mx200,但是持续读写性能力压mx200,数据分析基于anandtech。120g的官方op为12.7%,其他容量op为9.1%。mlc颗粒16nm差强人意,价格也公道合理,只不过是否有保老数据的掉电保护还不能确定。优势:1、能耗可以用极为优秀来形容,其功耗控制情况应该是主流ssd中前三甲,非常适合低功耗使用场景。2、低功耗下性能表现依然能有中等左右水平,传统跑分也有接近1000分。3、售价相对较低。劣势:1、镁光没有保修,你只能期待店保。2、比跑分还差点火候。3、新主控有待更多市场反馈。
关于手动op这里再说一句,盘刚到手留一部分做op的确是一种办法,但有些厂商可能并没有在写入基础数据后做se,会使op效果受到影响,建议留前还是做se比较妥
可怜的trion 100,那么trion 150又怎么样呢
五、mx100与mx200:价格:250g猫宝540-580,东600看有没有活动压到类似猫宝价概述:mx200与同门mx100价格差别不大,与bx100咬的很紧,有保老文件的掉电保护这点和mx100差异不大,bx100没有确切消息说有还是没有。Mx200比起mx100特点在于250g拥有满血的500mb持续写入标称,mx100的250g只有330mb,不过anandtech的实测中mx200 250g与更高容量的性能差距还是挺大(持续写入250g370m,500g468m),混合读写部分250g与更高容量差距也不小,mx200标称250g性能与mx200的高容量版本一致这种事情只有随机性能能勉强实现,持续和混合读写性能都存在差距,不过比mx100 250g还是有所提高的。mx200有动态slc ache,提升峰值性能,mx200是类似ocz的全盘slccache,就是所有剩余容量都用作slc cache,mx100没有。同时mx200相比mx100在性能一致性上有提升,随机和持续读写方面也有小幅提升。Mx200的预留op为9.1%,并且250g版本起步,不过镁光自带调节工具。mx100的东价540与mx200的610拉开距离,但是猫宝二者差不多一个价,都能到540元。不过鉴于镁光保修与店保挂钩,猫还好,宝的话不是正规经销商或者经销商不做了你也就等于失去保修,选择京东自营保修更靠谱些,mx200京东看到有优惠时也能有540左右的价格。优势:1、原厂自贡mlc颗粒保障,自家的产品一般用自己的好货。2、主控马牌9189属于高端主控,峰值性能表现居于中高水平。3、slc ache加入爆发力提升,寿命延长。4、保护老文件的掉电保护使得掉电变砖率下降。5、前面忘了加,镁光的工具箱还不错,可以调节op量。劣势:1、功耗一般,比起bx100高不少,但其实也不是劣势,在所有ssd中功耗控制还算不错。2、没有联保比较蛋疼。3、mx100同样出现过大范围掉盘反馈,也有过固件修复,但依然有玩家反映依旧掉盘(还是那句话,掉盘与固件健壮性有关,但不一定是盘或固件本身问题),mx200的掉盘反馈网上相对少见。
六、750evo价格:250g猫东470元左右,宝有450元概述:15年11月刚上的一款三星tlc作品,传统的2d tlc,主控与850evo一样是最新的mgx,据说缓存集成到了mgx主控内,mgx主控就参数来看比mex核心数量和支持max dram上缩水,频率从400mhz提高到550mhz,按三星的说法是针对低容量版本做了随机读写性能和功耗的优化,当然有内部架构调整优化也很正常,参数只是参考。250g的标称寿命降低为35tbw,slc cache速度倒是一如既往地撑爆sata3,保修也由850evo的5年缩到了3年。参数是比较光鲜,但是无论是媒体还是民间都极少能见到这款ssd的测试,更别谈什么更深入的持续写入、性能一致性或者掉速测试了,如果850evo没通过烘烤老化测试是因为mgx主控调教问题,那么750evo上也可能出现这个问题,总之这款ssd不仅是新,而且新到没人测,未知数太多。优点:1、依旧牛x的跑分(按标称的slc cache速度应该很牛)。2、mgx的最新主控。3、三星2d tlc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希望能够比镁光等tlc后起之秀好。缺点:1、售价残忍,同价位好选择太多。2、未知数太多,根本没法评价具体性能,容易触雷。
七、850evo:价格:250g猫东都在560元左右概述:3d tlc产品,40nm工艺制作,120g-500g是Mgx主控,1t的版本为mex的老一代主控,而2t的版本用的最高规格的Mhx主控,dram缓存配置方面120g有256mb,250g和500g有512mb,1t有1g,2t有2g。4k的iops也是容量越大越优秀(有些1T的ssd不如低容量)。三星的slc cache技术叫做turbowrite cache,容量都有标明,120g-250g有3g,500g有6g,1t有12g,其中120g的性能在slc cache用光后下降最明显,由随机写入88000iops下降到38000iops,而250g好不少,88000降到7g-1t是90000下降到80000。随机读的话影响不大。持续写入上120g在slc用光后是150mb/s,250g是300mb/s,而500g以上持续写入就算slc用光也能接近sata3峰值500mb,比起市面上的其他Tlc好太多(ocz trion 960g才到150mb),但也比它们贵太多。寿命的话由于是40nm制造,大于1000p/e肯定是没有压力的,但由于官方没有明确说明,不能确定。不过1000pe家用没有问题,三星官方给出了120g和250g,5年75tbw的保修量,不过如果超过75tbw就不会保了。性能一致性方面在anandtech的测试中表现良好(它们的evo是1t起测),功耗方面随机读写和持续写入都表现优秀,但是在持续读取时功耗表现不佳。Pceva在做烘烤老化测试中850evo和840evo未更固件前一样老文件掉速,虽然对于烘烤测试本身有疑问,但是这是选购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优势:1、傲视群雄的跑分。2、最好的tlc,尚可的持续速度,尚可的寿命。3、保修时间5年。劣势:1、相比同价位的mlc除了跑分没有突出优势。2、tlc的担忧。3、老文件掉速担忧。4、超过tbw值不保修。
八、闪迪ultraii:价格:240g 480元走猫宝,东价格过高这盘一出生就是tlc盘,与ssd plus还有至尊高速一代不同。其采用的是闪迪自家19nm 2d tlc颗粒,低容量(120g和240g)用Marvell9190主控,4通道主控,但是对于低容量足够;高容量使用的是8通道的9189主控和mx100/200一样,240g持续读处于主流的500左右水平,持续写入则依然弱于主流mlc,不过slc用光后能够稳定在200+MB/s,好于除三星外的tlc产品。slc cache配置方面 120g有5g,240g有10g,480g有20g,960g有40g,slc cache容量上是基本满足家用的,并配备nCache 2.0使得低负载随机写入性能有保障,这个技术会将判断为随机写入的数据放入slc cache,而持续写入的直接写入tlc,空闲时将slc内的数据写入tlc。稳定态性能不及接近价位的mlc产品,和ocz trion100差不多水平,携手Bx200成为倒数几名的tlc难兄难弟(当然850evo并没有和它们一起垫底,850evo稳态性能可以和mlc一战)随机读写性能一般水平,持续写200-300MB/s的水平与840evo差不多,持续写入性能在anandtech横测中表现优秀。功耗表现属于优秀水平。与bx100很相似的一款产品,性能功耗方面输给bx100,但是凭借slc cache内的短期性能和保修方面扳回一局。优点:1、功耗较低。2、slc cache量足,配合nCache能保证随机性能够用。3、持续写入比除三星外的tlc好太多。4、3年联保针对镁光。缺点:1、tlc的写入掉速通病。2、能买到不错mlc的价格去买tlc多少还是令人心中担忧。3、稳定态性能相当差。
九、Arc100:价格:京东价格649元(记得搜索arc和100间要有空格),120g 399元,,480g1199元;某猫没有销售,某宝价格普遍240g在590元左右;而最值的是美亚240g的517元+17.8元邮费,当然黑五会出现240g在400出头的神奇价位,当然现在离黑五远着呢概述:关于美亚值得注意的是黑五销售的一批货出厂日期为15年46周,通电后健康度在85%- 88%之间,这批是有官方召回的,原因就是全新盘健康度异常,其他的批次现在没有曝光此类问题,官方承诺更换,解决态度积极,不算这款产品的致命伤。保修方面国行是保修3年,可以与经销商(如京东)返修也可以直接官网申请,而官网申请在神盾计划没有施行前用户需要付寄过去的费用,而回来的费用ocz负担,且盘先要到ocz那经过检测,而且寄回的是新的还是返修品视情况而定;而神盾计划施行后是寄盘给ocz的同时ocz也寄新盘给你,全程免费。不过大陆的神盾计划还没有施行,而且比预计推迟了很长时间,可能与物流建设有关。而美亚的货现在必须寄送台湾的方式进行保修,而美亚是可以享受神盾保固的,但是具体怎么个寄送情况还要等待真正施行才知道。话说这个东西很容易在中国被投机分子玩坏。原ocz最低端产品,当然那时候的入门级还有mx100等现在看起来应该算中端的产品,采用的是自主的Barefoot 3 M10主控和东芝A19nm Toggle DDR2.0闪存,m10是m00的降频版,性能不如m00,也算是与旗舰的区别吧,耗电略小一些,至于颗粒肯定是东芝的原厂无疑。bf主控的一大特色就是性能一致性非常出色,arc100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家用的稳态性能测试成绩居于上游,不怕脏盘;但是离散表现一般,iometer没有0点,性能最低点较高,但是点分布比较散,原因与全盘slc cache有关,这更多是在企业和商业用途中产生影响,即影响qos服务质量,延迟飘忽不定,家用影响不大。Bf3采用动态slc cache,即所有剩余空间都可以做slc cache,这使得其爆发时间更长,120g的持续写入性能更好,不过会增加写入放大(寿命)并影响离散度表现。Arc100的跑分表现破千,不过在anandtech的性能测试中对比老牌mlc们随机性能较弱,持续读写性能中等。功耗方面处于主流ssd的中游水准,240g在anandtech的测试中与m6s intel 530等功耗相当,不过不支持睡眠低功耗模式,待机功耗(睡眠)较高。总的来说在家用领域表现不错,神盾保固施行后与mx200等同价位ssd的竞争力强很多。这里纠正一下,我又查阅了不少资料,发现arc 100并没有带基础断电保护(保老数据),前面介绍断电保护时说它带有基础掉电保护是不正确的。优点:1、240g和480g美亚价格比较有竞争力。2、神盾保固应该是最强售后了,不过还未落实比较遗憾,现有保修中规中矩。3、功耗表现不错(睡眠待机除外)。4、跑分不错。5、稳态性能好,家用基本不怕脏盘。缺点:1、国行价格较高(排除特殊优惠)。2、神盾保固延期。3、缺乏流行的睡眠深度节能模式。4、写入放大较大,离散度表现不佳(全盘slc cache的锅,前文mx200其实也有类似问题)。
十、建兴t9/定制版t9:价格:t9的128g版本东猫宝正常价都是299元,当然有时候会出现领券和白条等优惠,有压到过250元的历史,特别是现在年关之时,优惠也会不少,尤其准备在京东入手的玩家注意一下,240g刚上线,正常价在499元,不排除有特别优惠,更高容量的512g狗东没有自营,只有第三方在售,结合某宝价格已经到了1349元,这个价位的话性价比不高了,1t版本标价2899价格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性价比比较高的还是128g和256g。定制版指的是pceva定制版,只有在某一个淘宝店购买,只有256g一个容量599元,不过有补贴好评返100元论坛补偿(并不是立即返,在补贴下来以后店铺才返,要等)。概述:1、其实t9是先有pceva定制版再有普通版的,据说是源于建兴要弥补之前s920的es颗粒事件,而这次t9提出了假1返10倍价的承诺方案,理论上如果再能碰到es颗粒反而有好处了,但问题是拆壳验证会丢保修(定制版不会)。2、t9采用了马牌9187+东芝19nm emlc的组合,主要亮点还是在emlc上,先是emlc是企业级的mlc,本身有一定的特挑性质(良率很高时才会挑选emlc),二是实际看10000次的p/e基本上可以传给儿子用,之前pceva曝光只有3000p/e,而建兴表示是固件显示问题,并欢迎实测p/e数,而且写光了还发奖励,而事实上定制版t9的最新固件已经修复了数据推测只有3000p/e的问题,普通版也是一样的,只是固件b1数值设置问题。3、T9还有个问题是温度较高,很多网友的t9都比其他的盘要高上10多度,按浴室的说法是企业级主控+颗粒的作用,但是我想说我系统盘的intel 730也比从盘定制版t9低10度,而温度问题普通版和定制版都同样存在,放笔记本特别是轻薄笔记本的要慎重。4、性能上现在只有一些cdm和as ssd的成绩,普通版和没刷固件的定制版都是这个价位的一般水平,和arc100相类似,而稳态性能上参考定制版的成绩在不留op的全开情况下表现一般,其实也正常,此盘脱胎自企业级,企业级的爆发性能一直不是很高。5、真正能拥有企业级水平的是刷了固件后的定制版t9,定制版t9拥有专属的固件,并且拥有新旧数据的掉电保护(有没有端对端还需要确认,但是有也没卵用,你有至强+服务器主板+ecc内存的组合么?),新老数据都保,也因此定制版t9的固件不能与普通版混刷,有无掉电保护固件完全不一样。当然企业级水平也是有代价的,刷了最新企业级固件后容量大幅度下降,256g定制版只剩下186g的可用容量,性能跑分asssd成绩就由1000左右落到了840左右,换来的是优秀稳态性能和掉电保护更好的工作,而理论上寿命也增强很多(其他容量大量作为op存在),总的来说就是性能容量下降换更稳定安全,刷了之后就不能退货了,刷前可以退货。而新固件主要针对的是1tb的定制版的数据出错问题,256g和512g按建兴的说法原固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论坛还是建议刷最新固件,因为担心第一版固件是赶工之作。6、普通版和定制版有何不同:定制版是指pceva的定制版t9外包装红色,里面是红字贴纸,有pceva字样,普通版外包装白色,里面为金字贴纸。(1)普通版有128g定制版没有,定制版现在只有256g在售,更高容量会不会再卖不一定,普通版128g-1t都有;(2)定制版256g带新旧数据掉电保护,有钽电容,普通版确定没有,固件也完全不一样,本来据说512g和1t的普通版会有掉电保护,但是我在这两者的宣传中都没有看到,也没看到这两个容量的拆解图,尚且不确定;(3)定制版自1t掉盘风波后质保提升到了5年,而且拆壳依然保修(只要不拆坏里面的东西),还有免费的定制红色金属壳可以在论坛申请拿来换,普通版为3年质保,听说近期有卖换黑壳的版本;(4)定制版内部的颗粒编号一致,而普通版编号杂乱,网友拆解每一颗粒的编号都不同,至于怎么看待,不好说。(5)刷完固件的定制版性能和容量低很多,尤其对容量敏感的人会不适应,例如游戏党,我一直拿来做ps4的盘,但是刷完固件就根本没法用了,太小,而普通版和没刷固件的t9有238g,刷了只有186g。(6)普通版t9 256g为499元,领卷优惠等视情况而定;定制版t9 256g为599元,可以好评返款100元,但是返款要等补贴下来商家才发,没有领卷优惠空间。普通版t9使用基数大,容易暴露修正问题,测试反馈也更多,这点对于这种新推出的盘尤为重要,而且建兴内部对于这种走量的盘也更重视,维护也更好;定制版使用基数小,加起来(包括之前的512g和1t)才500多片的量,但是凭借pceva的影响力建兴也不敢过于敷衍,而且论坛对这款盘的技术支持也更多,又因为买的多是爱折腾的,问题也容易暴露,只不过暴露后也一般只有论坛内看得到。优势:1、emlc的1万次p/e。2、保修3/5年针对镁光。3、定制版新旧数据掉电保护+拆壳依旧保修(普通版拆了丢保修,不要看错了)。4、128g和256g结合其主控颗粒看,好价。劣势:1、新盘有待观察暴露问题。2、运行温度高,不免引起对其功耗的怀疑。3、老壳的贴纸经常贴歪。4、普通版512g和1t版本性价比不高。5、刷了固件的定制版容量太低,如果设备内仅此一盘慎重考虑。6、定制版返款可能要在春节后
补充说明,普通版建兴t9更新固件后温度显示回到了正常ssd状态,基本可以判定为温度显示错误。定制版t9固件更新后温度并未恢复正常,具体原因不详。
十一、Intel520/530/535:价格:520不详;530 240g稍微靠谱点的都要上700元,上800元的也有,120g也在400元以上,一般要通过实体店或者某宝入手了,480g基本绝迹;535渠道很多,120g在370元左右,240g在600-700元,480g在1200元左右,东猫宝都有售,东主要看各种减价优惠,猫宝价格比较稳定。概述:intel从sf2281还是中高端时就开始用,直到现在sf2281快退役了还在用,祖传了三代也是蛮拼的,不过intel的sf2281与一般的sf2281不一样,它是采用自家定制固件,而且定制水准非常高,520一版固件用到死也没出过错,算是2281中的高端固件,固件520用的一代,530 535用的二代,二代比一代主要是针对待机功耗做了优化,主要优势体现在笔记本睡眠的时候,但也出现了劣势,520时代写入放大一般为1左右,530时代的写入放大增加很多,经常发现有3以上的写入放大,4以上都是家常便饭,535应该与530差不多。关于颗粒,520使用的其实有两种,一种是120g上的25nm me2颗粒,5000p/e;另一种是240g上有me2和me3两种颗粒,3000p/e。530用的是mf2颗粒,3000p/e。535不再用自家颗粒,而是用的海力士的16nm颗粒,p/e数未知,但应该达不到3000p/e。520的低容量更耐久,写入放大低寿命长,但是功耗高,尤其是待机功耗;530在待机功耗上大幅度强于520,而anandtech的评测中运行功耗与520差不多,但寿命消耗快很多,这倒不是因为颗粒p/e数的问题,而是因为写入放大高;535功耗数据不详,对535的评测相当少,anandtech都没测它,寿命其实挺未知的,因为p/e数不详,但是很有可能是更低。不过530、535依然寿命足够家用,不必过分担心。intel三兄弟用的Sf2281是压缩型主控,主要影响写入性能,面对可压缩数据(如大部分系统数据,游戏数据等)写入速度处于中上水平,而面对不可压缩数据(主要以音频视频文件为主,如mp3、h.264等本身已经被高度压缩过的文件)性能会下降一个等级,如持续写入会下降100mb左右, 但是对读取性能的影响不大。性能一致性上根据anandtech的测试表现良好。跑分性能非常差,甚至比闪迪加强版还差。功耗水平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可压缩文件写入和不可压缩文件写入,冰火两重天,面对可压缩数据时功耗处于优秀的水平,而面对不可压缩文件就会变得很糟糕。因为sf2281在可压缩数据处理上的优秀表现使得三兄弟作为系统盘有高能耗比优势,同样因为2281在不可压缩数据上的糟糕表现使得它非常不适合作为仓库盘,特别是笔记本这么看重能耗比的地方。三兄弟肯定是与性价比无缘了,他们的价位与诸如ocz 180和extreme pro等优秀旗舰重叠,要买它们主要就是系统盘优势和intel品质了。就三兄弟本身而言,520购买水最深,小白勿入,大神慎入,因为sf2281已经被全部破解,很容易被开卡刷盘,软件无法检测,只能开壳看颗粒看是否为正品,即使为正品也不能保证信息有没有重刷,所谓全新正品很难得到保障,而且520基本上连比较有名气的某宝卖家都没有卖了,二手水更深,当然你要是肯买美亚g那玩意的话当我没说。。。530在颗粒上比535好一些,但价格又要高不少,看渠道530也只有少数信誉还行的某宝卖家在售,比起520好上一点,但东狗等更高一级的渠道也是找不到的,而且价格死贵,240g接近800元很难接受。。。535是现在Intel主打产品,货源很足,能找到很多正规渠道,质量较有保障,不过除了稳定与Intel质保以外,与其他盘比起来没有什么亮点。优势:1、可压缩数据性能功耗表现优秀,不错的系统盘。2、贴纸加上盘体再加上intel的logo颜值很高,intel信仰满满。3、sf2281+intel特挑颗粒带来的稳定表现。4、5年Intel级别质保。劣势:1、考虑其功能性能,价格偏高。2、520 530可靠渠道太少。3、535海力士颗粒使得信仰缺失。4、不可压缩数据上功耗性能表现差,糟糕的音视频或高压缩过的文件的仓库盘。5、跑分性能差。
十二、骷髅Intel730:价格:渠道走常规国行京东天猫240g在900多元,大多在950元左右;480g普遍在1800元左右。而如果走海淘或者某宝可能会出现480g 1700元左右的价格,当然黑五价格就不用说了,480g出现过1400元的价格。概述:intel消费级sata3骷髅旗舰,估计也是sata最后一代,当然不排除之后会有s3510的消费版,不过s3510的颗粒是镁光标的16nm,肯定没有这代20nm的intel标颗粒好。730实际上就是s3500的特挑超频版,颗粒和主控都超频过,但是主控颗粒型号都没有变化,intel的一代企业级sata3主控加上intel 特挑mf2颗粒的梦幻组合(作为高端和企业级,品质肯定比530高,而且730还是超频特挑),p/e数未公布。没有所谓的730k存在,实际上那些730k就是730,没有任何区别。性能上必须要以480g为参照,4k读写性能和持续读写性能再加上混合读写性能来看处于sata3的中游水平。稳态性能表现处于sata3 ssd的顶级水平,能与之匹敌的就是ocz的几款产品,像850pro和extremepro这类的稳态性能高手也略逊于它,而如果愿意op到400g,那在消费级稳态性能将无人能敌。而论op空间,intel 730也是消费级最高的,例如240g,它的实际容量是272g而不像其他消费级一样是256g,而实际可操作容量为224g,op量达到21%,480g的实际容量则为528g。(前面提过op量多寿命长稳态性能强但可用容量降低,op量少寿命短稳态弱可用容量低)功耗上,待机功耗是sata3 ssd中最高的,待机功耗超能网240g的测试中1.15W比Q pro的4k读功耗0.9W还高(当然q pro是4k读功耗优秀的代表),anandtech 480g的测试中1.34W的待机功耗快要追上530(可压缩数据)时1.87W的持续写入功耗了,因此一些对续航很看重的轻薄本(如u303等)不适合使用730,尤其是经常待机而不关机的人以及拿sata ssd来做仓库盘的朋友(这类情况中730时常是处于待机状态),730会对续航产生不小的影响。但是如果你说730不适合笔记本电脑那这就不合理了,无论是超能网的240g还是anandtech的480g评测中,intel730的工作功耗都仅仅是中等水平,例如m6s、m6 pro、extreme pro等热门ssd的4k和持续功耗都比它要高,至于有些人说5v 1.44a的标识很高,很多ssd后面都是5v2a你怕不怕,这个标识没有什么参考意义,12v0.6a那个只是另外一种工作模式罢了,对于游戏本来说730完全是可以放入的,因为游戏本对于这点功耗的感知不大(本身功耗太大,这几瓦小功耗不足挂齿),并且续航对于游戏本来说意义不大。当然不排除一些笔记本主板缩水导致供电不稳,但是如果730不稳,那很多ssd都会不稳。还有就是兼容性问题了,这个不在功耗讨论范围内。很多人喜欢拿它和850pro作比较,它功耗表现的确远不如850pro优秀,爆发性能上也不敌850pro,寿命上很难说。intel 730的优势在于稳态性能略赢一点,价格略低一点点,而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那消费级最强的掉电保护,前面对掉电保护有过介绍,新老数据都保护,既保护突发断电不变砖,又保护缓存中的数据能够顺利写入ssd内,虽然前面的pceva定制版也有,但是intel这个本身方案就是业界顶尖,加上在s3700和s3500等企业级硬盘上经受考验,同时intel 730也是久经市场考验的产品,因此综合来看也更可靠一些。而主要纠结850pro还是intel730主要的着眼点应该放在你需要低功耗还是需要掉电保护上,那点性能的差别没什么意思。Intel730与以往的Intel消费级保修政策不同,其他盘都是需要彩盒才能保修磨损到0的盘,而730简包也可以,但实际上这对一般用户没啥意义,你在5年保修内家用很难写死它,除非你刻意去写死它。Intel 730的掉电保护严格来说也是不完整的,没有端对端保护,但是这个对于消费级有没有区别不大,因为这个需要至强处理器+ecc内存+服务器主板才能起作用,第一个e3党可以满足,但是最后那个只有e3 v5党可以满足,而中间那个基本上不会得到满足,当然你就是想要这样一个组合就当我没说,还有s可以选啊。取消端对端保护实际上也对性能提升有益,因为这样就固件上解放了主控的性能用于读写运算,而掉电保护实际上本身也会影响性能。同时730没有aes256加密,同样对于普通用户意义不是很大。有很多人发现加200左右就能上intel750了,这是涉及pcie盘和sata盘的另一个话题我后面会说,骗分有道。Intel 730对得起旗舰的称号,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什么跑分低只靠信仰(实际上它跑分也不低),这么说只能是无知的表现。ps:优势:1、消费级最可靠掉电保护。2、稳态性能强劲。3、对于同定位的m6pro和850pro价格略低一点。4、intel 5年超强质保。5、intel自家主控+intel特挑超频颗粒的梦幻信仰组合,同时也是质量保证组合。劣势:1、待机功耗可以用最差来形容,运行功耗只能说不会减分。2、跑分性能不强。3、价格相对于500元档和600元档还是贵,甚至加一点就能上pcie的750了。
关于pe无用论想必大家都清楚,实际上这有一定道理,如果正常使用,每天玩玩游戏、办公、在线视频、网页、少量下载等等这些,一天的写入量一般能有30g就算很多了,当然不排除部分写入放大很高的ssd(一般以待机节能为主打的ssd为主,如intel530 535),我们这里以比较平均的写入放大2为参考,即操作写入量为1g,而实际nand写入量为2g。算日常实际写入达到60g,需求寿命按照5年计算,那么427pe即可,现在正规的ssd都没有压力。现在50m的网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爱好高清下载的朋友都可以负担起,这里讨论的本来就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因此以50m为重度下载者的网速,50m的下载速度能达到6MB/s多的速度,而每天下载时间按照一半12小时计算,那一天的下载量为变态的259g,还是按照5年的需求来计算,那么对于256g盘的pe数量要求为3692pe,对于128g的需求是7384pe,512需要1846pe,以此类推。虽然pe仅仅代表一个最低寿命数值,但是就如保质期一样,过了可能可以用,但不会放心用了,pe达到上限了的ssd随时都可能挂掉,很多跑盘测试中ssd都是在pe上限数附近挂掉的,因此pe上限设定还是应该重视的上面的计算还会有不少变量,如写入放大可高可低,1和3都比较普遍,而重度用户的下载时间也不一定是12小时,并且只考虑了下载量,平时一些文件移动和装系统什么的也没有算入,因此这里算的是一个比较理论的状态。以5年为标准是因为我认为这还是比较多数人的预期寿命,即使像楼主这样硬盘买的较多的人也不期望买的硬盘5年不到就挂掉,虽然到时候可能这盘已经过时了,但是硬盘转移数据没有那么方便,并且硬盘可以插多个,所以能工作的越久当然越好。综上所述,对于pe需求这种东西来说因人而异,既不是有人恐慌的那样非5000pe不可,也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pe完全没有意义,重点还是要了解自己的需求,玩下载用ssd还是谨慎一些好
浦科特一度是性价比的代名词,特别的附带软件,不掉速的理念以及原厂颗粒的坚持使得它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群,但是2015年的浦科特表现并不出彩,虽然依旧保留着使用原厂颗粒和优秀主控的传统,但是价格非常的脱离民意,因为主流ssd不拼价格的也只剩下intel和浦科特了,但是浦科特品牌能支撑起的价格远不如intel那么高,再加上价格战里有ocz和东芝还有镁光三星等强劲的原厂选手,浦科特优势不大。浦科特m6v/m7v:十三、M6v:价格:120g在340元左右,240g在550元左右,走某宝有可能有更低的价格。概述:M6v采用了SM2246EN+东芝原厂15nm MLC组合,同样主控的还有bx100,这款主控以节能著称,综合随机读写、持续读写和闲置等诸多功耗情况看它与bx100应该是市面上最节能的ssd之一。性能上看m6v整体处于同价位的中等水平,与高端还是没法比,当然也无伤大雅,已然够用,综合来看就是能耗比很高,非常适合笔记本电脑使用。东芝的15nm mlc据浴室说通过主控算法和颗粒优化依旧能够达到3000pe的标称,但是官方并未说明,不过肯定够家用5年以上是没有悬念。M6v处于500+价位,这个价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有850evo、arc100、intel535、建兴t9、mx200、bx100等等,有更别说近期arc 100降价到了459。选择这款产品主要还是看重节能,而比它便宜一点的bx100比起m6v输在了保修上,如果在乎品质同时又在这个价位上非常在乎节能(特别是超极本用户)与保修,但又不想要tlc,m6v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总结:优点:1、比起bx100有保修。2、非常节能。3、浦科特不错的口碑加上软件套餐(这个会说)以及对高品质颗粒的坚持。4、“不掉速”有利。5、好玩的附赠软件缺点:1、性价比低。2、性能一般。3、“不掉速”有弊端M7v:这款产品实际上还停留在纸面上,采用的方案是MARVELL的tlc主控加上tlc颗粒,但是具体情况尚不明朗,如果用东芝的etlc估计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款应该就是浦科特真正的入门级,终于能够买到真正的低价浦科特了。但问题是这款产品能否能突破ocz 150和闪迪加强版的封锁十分难说,毕竟浦科特只能算是准一线,无论主控还是颗粒都不能自产,到产品上市后我会跟进的。
原帖貌似还在持续更新,我会一直关注着,到时候继续搬运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特尔固态硬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