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民出版社社长是什么级别出版论文集算什么级别?

> 出版社简介
河南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49年5月,由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主办,主要出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著作;以马克国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等研究著作;上述各单门类辞书、工具书及通俗政治理论读物、青年思想教育读物。建设49年来,几代编辑辛勤耕耘,取得了累累硕果,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出版特色。累计出版图书4600多种,有800余种图书获省级以上优秀书奖,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
出版社简介
河南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49年5月[1],是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成立六十余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版了大批弘扬主旋律、体现先进文化、讴歌时代精神,并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优秀图书,累计出版图书15000余种,其中《黄河防洪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国有企业总体改革论》、《市场经济与村镇文化建设》、《社会主义义利观》等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华夏审美风尚史》、《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等书获国家图书奖,《长征画典》、《中国豫剧》、《人民记者穆青》等多种图书获中国图书奖,另有800余种图书在省级以上各类评奖中获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现有政治理论读物、经济读物、文史读物、青年读物、译文五个图书处和《作文指导报》社,年均出版图书300余种。9种图书获得省优秀图书奖:2004年11月,河南省优秀图书奖评选结果揭晓,本社获一等奖2种,分别是《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上、下)》;二等奖3种,分别是《WTO与中国粮食》、《刘炳善译文集(4册)》、《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4册)》;荣誉奖1种,为《社会主义精神支柱》;校对奖3种,分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论》、《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评论卷》、《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人民记者穆青》、《党的民主集中制新论》分获国家级奖励。
2004年12月,本社《人民记者穆青》一书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同月,本社《党的民主集中制新论》获全国优秀党建读物奖。
本社三种图书获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04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评选揭晓,本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公安局长的榜样任长霞》、《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三种图书获奖。汉民族长篇叙事诗《郭丁香》被专家赞为打破了汉民族无史诗的“定评”、《中原考古大发现》被改编成40集电视片在央视“探索与发现”栏目连续播出……河南人民出版社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版了大量精品图书,弘扬了社会主旋律,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原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坚守思想文化阵地,在发展过程中,河南人民出版社牢记神圣使命,坚守思想文化阵地,切实出好政治理论宣传图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一是组织高水平专家学者撰写高层次理论著作,多层次、多视角研究中央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丛书”,深入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理论品质、实践价值,对于干部群众全面准确理解十七大精神,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面向大众,做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的出版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三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认真做好出版配合。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该社又策划组织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等一批有分量的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的图书,记录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展示河南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河南人民出版社围绕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突出地方特色,出版了一批宣传河南、建设河南的优秀图书,为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出版服务。积极弘扬中原文化,策划了一批从河洛文化、少林文化、太极文化、姓氏文化等方面展示中原文化品格的图书,凸现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了河南人民的文化创新精神;响应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积极组织开发宣传党的农村政策、研究“三农”问题以及针对农村需要的实用性图书。“河南重大经济问题研究”、“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河南旅游丛书”等,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策、理论支持和现实服务;《郭丁香》打破了汉民族无史诗的“定评”,“民俗中原丛书”、“太极文化丛书”等,为中原文化的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农民工现状问题分析》、《中国农民价值观变迁》等,为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决策依据。
多出精品图书、大力弘扬主旋律,是河南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的出版方针。该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河南人民出版社将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多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图书、精品图书,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单位概况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版权局)为河南省政府主管新闻出版事业和著作权管理的直属机构。在著作权管理上,以河南省版权局的名义对外单独行使职权。河南人民出版社归口管理单位——河南省新闻出版局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版权局)的主要职责是:
根据二○○九年五月十九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版权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版权局)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新闻出版、著作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起草新闻出版、著作权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全省新闻出版事业、产业的发展规划、调控目标和产业政策并指导实施,制定全省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三)负责对出版活动和从事出版活动的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组织查处违规出版物和违法违纪出版活动。
(四)负责对全省新闻出版单位进行行业监管,实施准入和退出管理。
(五)负责出版物内容监管,组织协调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的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组织指导全省重点出版物和教科书的出版、印刷、发行工作。
(六)负责对互联网出版活动和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进行审核、监管。
(七)起草出版物市场“扫黄打非”地方性法规、政策草案,制定出版物市场“扫黄打非”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查处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出版活动的大案要案。拟订全省出版物市场的调控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对出版物市场经营活动的监管工作。
(八)负责全省新闻单位记者证的核发管理工作,负责中央新闻单位驻豫记者站的审批和监管,组织查处违规违纪的新闻采访活动。
(九)负责全省著作权和印刷业监督管理,组织查处著作权侵权案件和涉外侵权案件,负责处理涉外著作权关系,调解著作权纠纷。
(十)组织开展全省新闻出版和著作权对外交流与合作,负责出版物进口管理工作,协调、推动出版物的出口。
(十一)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其他事项:
(一)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在著作权管理上,以省版权局名义行使职权。
(二)动漫和网络游戏管理的职责分工。省新闻出版局负责对动漫出版环节进行管理,对游戏出版物的网上出版发行进行审核。省文化厅负责动漫和网络游戏相关产业规划、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和市场监管。
(三)新闻单位记者证管理的职责分工。省新闻出版局负责全省新闻单位记者证的核发管理工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协同省新闻出版局对广播电视记者证进行管理。(四)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五)所属国有企业(除金融投资类外)移交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中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中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66号 邮编:450000河南人民出版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function(){
$("#top_back").click(function(){
$('body,html').animate({scrollTop:0},500);参考书目里a代表什么?_百度知道李国南_百度百科
华侨大学教授
李国南系列论文
(一) 英语语态中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1.英语动名词语态中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西安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1986年第4期。
2.英语不定式语态中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西安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1989年第4期。
3.英语动词语态中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西安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1990年第2期。
4.没有语态形式的语态 《外国语》1990年第4期。
5.英语谓语动词语态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二) 英语THERE-存在句再探讨
1.再论英语THERE-存在句的主语和谓语 《山东外语教学》1988年第3-4期。
2.THERE-存在句的转换、压缩及变异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学研究》1989年第1期。
3.THERE-存在句辨异 《英语辅导》1989年第3期。
(三) 英语修辞格研究
1.英语中的双关语 《外国语》1986年第4期。
2.英语中的委婉语 《外国语》1989年第3期。/ 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1994年,北京:。
3.试论英语辞格ANTITHESIS 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语》1991年第2期。
4.英语委婉语的同义选择与语体变异 《外语研究》1992年第2期。
5.篇章中的复现手段与修辞重复 西安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1992年第3期。
6.亦谈双关与歧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
7.修辞中的重复与变异 大连外国语学院《外语与外语教学》1993年第3期。
8.英语习语、谚语中的语音辞格赏析 黑龙江大学《外语学刊》1993年第5期。
9.有关Oxymoron的几个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2001年第4期。
10.专名“借代”辨析 复旦大学《修辞学习》2006年第2期。
(四)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1.汉语比喻在西方的可接受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中国修辞学会编《汉语修辞学研究和应用》,1997年,郑州:。
2.“ANTITHESIS”与“对偶”比较研究 西安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1997年第2期。/ 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1998年,青岛:青岛出版社。
3.“METONYMY ”与“借代”:分类对比研究 大连外国语学院《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
4.“SIMILE”与“明喻”对比研究 《福建外语》1998年第2期。
5.英、汉委婉语言手段辨异 《福建外语》1999年第3期。
6.英汉拟声词句法功能比较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
7.“PARALLELISM”与“排比”辨异 西安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2000年第2期。
8. 委婉语与宗教 《福建外语》2000年第3期。
9.“PUN”与“双关”辨异 《外国语》2000年第6期。
10.试论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基础、目的及方法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编),2002年,上海:。
11.英、汉“反复”辞格分类对比研究 大连外国语学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11期。
12.汉语中的委婉语言手段 《修辞与语言文明建设》(中国修辞学会编),2002年,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3.英语观照下的汉语数量夸张研究 大连外国语学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11期。
14.对比修辞学:关于对比框架的构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五)修辞格的语义功能研究
1.试论“借代”的语义功能 复旦大学《修辞学习》1997年第3期 /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语文建设通讯》总第53期。
2. SECONDARY ONOMATOPOEIA与摹绘 长沙铁道学院《外语与翻译》 1999年第2期。
3.“METONYMY ”与“借代”:语义功能对比研究 《外语研究》1999年第3期。/ 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研究》,1998年,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4. 英汉拟声词的语义转移 大连外国语学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3期。
5.论“通感词”的民族文化差异 《福建外语》2002年第2期。
(六)认知语言学研究
1.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 《外国语》1996年第3期。
2.“移就”与“比拟”的心理基础比较 复旦大学《修辞学习》2000年第3期
3.科技语言中的隐喻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翻译》2003年第4期。
4.英语动词过去时的认知模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
5.当代隐喻研究的新视阈――概念隐喻 中国修辞学会编《修辞学论文集》(第八集),2005年,北京:。
(七)翻译研究
1.双关语翻译初探 广州外国语学院《现代外语》1988年第1期。
2.英语中某些双重否定的理解及其翻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3.课文译文宜审慎 北京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3期。
4.英、汉习用性比喻中的喻体比较与翻译 《外国语》1992年第5期。/ 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1994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TRANSFERRED EPITHET与METAPHOR的辨析及翻译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1995年第2期。
6.“DOG5EAT DOG”是“狗咬狗”吗?《中国翻译》1995年第4期。
7.食品名称翻译刍议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词库建设通讯》总第10期 / 长沙铁道学院《外语与翻译》 1996年第3期。
8.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IDIOMATIC VEHIC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巴黎国际译联机关刊物TRANSLATIO NOUVELLES DE LA 1997 Nos 1-2
9. 英汉拟声词比较与翻译 长沙铁道学院《外语与翻译》 2000年第1期。/ 香港《翻译季刊》2003年第29期国际译协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专号
10.汉语数量夸张的英译研究 《天津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李国南其它学术论文
1.具体名词抽象化与冠词的运用 《山东外语教学》1983年第1期。
2.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与名词复数的构成完全一样吗? 北京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4 期。
3.浅谈没有比较等级的形容词 《福建外语》1984年第1期。
4.V + N + Prep多词动词的被动结构 华侨大学《外语教学》1984第3期 / 北师大《中小学外语教学》1984年第7期。
5.THOUGH与ALTHOUGH 《大学英语》1984年第5期。
6.NEARER也是介词吗? 《大学英语》1984年第6期。
7.FOR 与OF刍议 复旦大学《现代英语研究》1986年第1期。
8.复合宾语与双宾语辨异 《福建外语》1986年第4期。
9.试析AS的让步用法 四川外国语学院《外国语文》1987年第1期。
10.试论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 广州外国语学院《现代外语》1991年第1期。
11.科学性与严密性是高校教材的生命线——评胡文仲主编College English 广州外国语学院《现代外语》1992年第1期。
12.英语专有名词的语义转移与大、小写变化 大连外国语学院《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年第4期。
13.在教学中搞科研 广州外国语学院《现代外语》1992年第4期。
14.语言试卷的语言必须首先经得起推敲 《福建外语》1992年第3-4期。
15.生活中的英语——英、美语言见闻之一 《福建外语》1996年第2期。
16.对若干汉、英“对应语”的重新思考——英、美语言见闻之二 《福建外语》1997年第1期。
17.精微之处见功夫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第9期。
李国南学术专著、教材
(一)《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35.3万字),1999年12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二)《辞格与词汇》(26.9万字),2001年7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三)《大学修辞学》(33.6万字)(参编)2004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另:目前正应博士生导师王德春教授之约为国家社科课题“中国语言学名词审定”中的修辞学词条进行英译工作。
企业信用信息价格(元)
河南人民出版社印到页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版社级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