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二中经度纬经纬度一度多少公里

2010高二期末试题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0高二期末试题1
上传于||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试​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广东省潮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试题【解析】
<font COLOR="#FF年潮州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文综试卷
图1为我国某河流简图,读图回答第1~2题。
&&&&&&&&&&&&&&&&&&&&&&&&&&&&&&&&&&&&&&&&&&&&&&&&&&&&&&&&&&&&&&&&&&&&&&&&&&&&&&&&&&&&&&&
1.该流域位于
A.温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热带沙漠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2.该地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
B.冰川&&&&&&&&&
C.波浪&&&&&&&&&
图2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2回答第3题。&&&&&&&&&&&&&&&&&&&&&&&&&&&&&&&&&&&&&&&&&&&&&&&&&&&&&&&&&&&&&&&&&&&&&&&&&&&&&&&&&&&&
3.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大象是生活在热带潮湿气候区的动物。下图为不同时期野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读图3回答第4题。&&&&&&&&&&&&&&&&&&&&&&&&&&&&&&&&&&&&&&&&&&&&&&&&
&&&&&&&&&&&&&&&&&&&&&&&&&&&&&&&&&&&&&
4.“野象南迁”说明了从商周时期到现代我国东部地区
A.全球气候变暖&&&&&&&&&&&&&&&&&&
B.我国东部季风区植被破坏严重
C.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变冷&&&&&&&&
D.蒙古高压势力强盛
5.专家发现,由于北回归线每年大约以14.4米的速度由北向南移动。北回归线南移的结果是导致&&
&A.黄赤交角数值增加&&&&&
B.回归年周期变长
C.温带面积扩大&&&&&&&&&
D.全球气温更加升高
6.容积率是规划用地范围内建筑物总面积与规划用地面积的比率,一般来讲,容积率越高,建筑物越高。绿地率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有关容积率、绿地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容积率越低,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空间越大,居民的舒适度越低
B.绿地率越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越高,居民的舒适度越低
C.绿地率越高,城市的热岛效应越明显
D.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容积率一般较高
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据此回答7~8题。
7. 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生物多样性
8. 在东京花卉市场上,有云南和荷兰的鲜花,云南的竞争优势有
&#9312;运费少 &#9313;科技含量高 &#9314;劳动力成本低 &#9315;生产资料投入多
A. &#9312;&#9313;&&& B.
&#9312;&#9314;&&& C.
&#9313;&#9314;&&& D.
&#9313;&#9315;
9.图4是中国某种自然灾害多发地分布图,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 B.地震    C.干旱    D.洪涝
10.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东岸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寒流的影响显著
B.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成为不冻港
C.秘鲁沿岸寒暖流交汇处,成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
D.冬季,从印度驶往红海的轮船在北印度洋海区逆风逆水航行
11.图5中甲是历次我国人口普查总人口数据,乙是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和人口流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岁人口比例下降,人口总数减少
&#岁人口比例上升,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9314;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应完善养老体系
&#9315;流动人口增加,应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
A.&#9312;&#9313;&&&&&&&&&&
B.&#9313;&#9314;&&&&&&&
C.&#9313;&#9315;&&&&&&&
D.&#9314;&#9315;&12.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征&&&&&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1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9312;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9313;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9314;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9315;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9312;&#9313;&#9314;&&
B.&#9312;&#9314;&#9315;&&&&
C.&#9313;&#9314;&#9315;&&&&
D.&#9312;&#9313;&#9314;&#9315;
14.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15.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9312;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9313;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9314;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9315;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9312;&#9313;&#9314;&#9315;&&
B.&#9312;&#9313;&#9314;&&&
C.&#9312;&#9313;&#9315;&& D.&#9312;&#9314;&#9315;
16.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权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此其法诚至善也。”材料中所说的“法”主要是指
A.创设国家中央银行&&&&&
B.建立近代金融体系
C.建立近代保险制度&&&&&
D.仿效西方公司制度
17.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18.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9.“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
20.以下是英国中央财政支出表。这一时期英国中央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投资科研,推动工业革命&&&
B.议会改革导致行政开支过大
C.与法国争霸使开支猛增&&&&&&&&&
D.镇压殖民地的反抗运动耗资巨大
21.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18世纪末的美国&&&&&
B.19世纪末的英国
C.1920年代的苏联&&&&&
D.1930年代的德国
22.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9312;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9313;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9314;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9315;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9312;&#9314;&&
B.&#9313;&#9315;&&&
C.&#9312;&#9314;&#9315;&&&
D.&#9313;&#9314;&#9315;
23.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A.国家放松干预经济&&&&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完全的自由放任&&&&&&
D.积极仿效计划经济
38.(24分)阅读下列材料: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表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材料三& 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何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同一时期,中国古代城市为什么没能实现转型?(10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城市化三个主要阶段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特点的主要原因。(10分)
39.(28分)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等)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霍布斯鲍姆“欧洲世纪”论断和欧洲中心论者“欧洲世纪”预言的看法。(12分)
(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6分)
(3)据材料三,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4分)
(4)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由“两”走向“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这种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40.(28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部的亚马孙平原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但能源矿产不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图6: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
日至23日,习近平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拉领导人会晤。
(1)形成北部亚马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亚马逊河口形成“淡水海”的主导因素是&&&&&&&&&&&&&&&&&&
(2)巴西的首都原在里约热内卢,1956年巴西决定将首都迁至中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亚。巴西利亚四季如春,其原因是&&&&&&&&&&&&&&&&&&&&&&&&&&&&&&&&&&&&&&&&&&&
(3)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世界最大的自然原因。(6分)
(4)据报道,近年来亚马孙平原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6分)
(5)巴西东南部地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主要有哪些?(8分)
41.(28分)阅读下列材料,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山西汾河流域图(图7)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图8)&&&&&&&&&&&&&&&&&&&&&&&&&&&&&&&&&&&&&&&&&&&&&&&&&&&&&&&&
图7&&&&&&&&&&&&&&&&&&&&&&&&&&&&&&&&&&&&&
杏花村(图7中的B村)地形平坦,相传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做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优质水源,给杏花村酒以无穷的活力。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
(1)春分日,图中(110°E,38°N)地方的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
汾河谷地由地壳下陷而成,其地质构造是&&&&&&&&&&&&&&&&&&
;影响该河段流域范围的主要因素是&&&&&&&&&&&&
(2)汾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8分)&&&&&&&&&&&&&
(3)A市的气候类型是&&&&&&&&&&&&&&
,分析A市气候大陆性强的主要原因。(8分)
(4)分析杏花村发展酒业的有利的区位因素。(8分)
广东省潮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题干,为我国某河流,我国没有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类型故CD首先排除。图中显示有季节性河流,说明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所以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正确。&
2.据上题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远,气候干燥,且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外力作用主要为风力作用D正确。流水作用主要分布在降水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冰川作用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波浪作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学科网故ABC均错误。
考点: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主要的外力作用。
试题分析:根据城市化发展引发农 业结构的调整可知,城市化水平高的位置农业逐渐转向发展农副产品为主,水稻种植减少。故A正确。
试题分析:
据题干的叙述是生活在热带潮湿气候区的动物可以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喜欢温暖,图中显示野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逐渐南迁,,学科网说明我国东部
气温降低不适合其生存,因此向南部低纬度地区迁移,生存范围不断缩小。故C正确。
考点:考查生物的生长习性,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5.C考点: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试题分析:
据题干可知容积率越低,建筑物越低,规划用地范围内建筑总面积下降,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就越小,而居民的舒适度会提高,A错误;绿地率越高,居住区中用于绿地建设的面积越大,城市土地的利用率越低,而居民的舒适度越高,B错误;绿地可以调节温度,降低昼夜的温差,城市中绿地面积越大,城市的热岛效应会减弱,C错误;城市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中高层建筑最密集的区域,容积率一般较高,D正确。
考点:考查城市化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8.B&& &考点:考查农业区位条件。
试题分析:
从图中可以得出该种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因此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正确。而地震的分布区还包含我国东部太平洋沿岸,故B错误;旱涝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CD不符合.
考点:考查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
试题分析:
澳大利亚东岸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故A错误;摩尔曼斯克港虽然纬度较高,但是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增温的作用,港口终年不冻B正确;秘鲁渔场的成因为沿岸上升补偿流所致,而不是寒暖流交汇所形成C错误;北印度洋洋面为季风洋流,规律为夏顺冬逆,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流,所以冬季从印度洋驶往红海的轮船在北印度洋海区应为顺风顺水航行D错误。
考点: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题分析:
从图乙中柱状图看出0-14岁的人口比例下降,
但是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总数依然在增加,&#9312;错误;从图乙中柱状图看出15-59岁人口比例上升,学科网但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依然较严重,不能说我国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9313;错误;从图乙中柱状图看出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人口老龄化严重,应完善养老体系,故&#9314;正确;从图乙中柱状图看出,人口流动从2000年到2
010年人口流动比重上升快速,所以为了减少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应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故&#9315;正确.
考点:考查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和析图以及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40.【答案】
(1)流水堆积作用(2分)&&&&
径流量(2分)
(2)地处热带(纬度低),海拨高(4分)
(3)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面积大);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地势西高东低,受东面暖流影响较大;受东面海洋吹向陆地的信风影响,降水多。(每点2分,满分6分)
(4)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能力下降等。(每点2分,满分6分)
(5)城市过分集中,人口稠密,地价过高,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大气、水、噪
声、垃圾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绿地面积减少;社会治安问题;就业压力大(失业人口多)(每点2分,满分8分)
试题分析:
(1)亚马孙平原属于河口处的冲积平原,流速降低所携带的泥沙沉积所形成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应从蒸发量和降水量、陆地淡水的汇入等角度分析。因为亚马孙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入海的河流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所以河口形成“淡水海”。
(2)四季如春应考虑影响气温的因素。从地形、纬度、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分析。
(3)该题应从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角度分析。亚马孙河流域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成为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河流域有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流域北部是圭亚那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南部是巴西高原,东部亚马孙河入海口敞开正对大西洋,导致亚马孙河流域成一个喇叭口张开朝向大西洋,这样利于大西洋的水汽进入亚马孙河流域,再加上三个方向的地形抬升,使得亚马孙河流域降水多;东南信风由海洋吹响陆地,亚马孙河流域受到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降水多;亚马孙河流域对应的大西洋沿岸有暖流流经,带来水汽;
(4)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带,有“地球之肺”之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全球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消减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区域非法牧场扩张使得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雨林区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能力下降等。
(5)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从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大、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通病角度考虑。
考点: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1.【答案】
(1)6:40(2分)& 地堑(2分)& 地形(2分)
(2)河流含沙量大、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率增加、植被锐减(每点2分,满分8分)
季风气候(2分)&&&
距海较远(2分);东部山地(太行山)阻挡夏季风(东南季风),使其受夏季风的影响减弱,气候大陆性强(2分 )
(4)靠近优质高粱、大麦、豌豆产地 ,酿酒的原料丰富;优质的泉水,利于提高酒的品质;酿酒历史悠久,杏花村知名度高;优质酒
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位于河谷地区,靠近铁路与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8分)。
试题分析:
(1)春分日全球各地均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即110°E为6:00时求120°E的地方时,经度差差10°时间差40分钟,据东加西减原则可求出此时北京时间应为6:40.据题干叙述汾河谷地由地壳下陷而成,可知应属于断层里相对下降的岩块所形成,即地堑。从图中可以看出汾河流域东为太行山西为吕梁山,其流域范围在两山之间,所以其流域范围取决于地形因素。
(2)地理环境恶化的表现应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方面来分析。因人口剧增,导致大量开荒垦殖,造成一系列的后果,到现在,由于植被保护较差,加上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特点,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
(3)从气候图可知该地冬季最低温度小于0&#8451;为温带,降水集中7、8月份,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表现为温差大,降水变化大;气候类型大陆性强的原因应从海陆位置、地形等角度分析。
(4)工业区位因素应从市场、原料、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角度分析。题目中已给出原料丰富(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水质优良“神泉”,历史悠久(相传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经验丰富,知名度
考点: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工业区位因素。
地理参考答案1.B& 2.D&
3.A& 4.C& 5.C&
6.D& 7.A& 8.B&
9.A& 10.B&
11.D40.(28分)(1)流水堆积作用(2分)&&&&
径流量(2分)(2)地处热带(纬度低),海拨高(4分)(3)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面积大);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地势西高东低,受东面暖流影响较大;受东面海洋吹向陆地的信风影响,降水多。(每点2分,满分6分)
(4)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能力下降等。(每点2分,满分6分)
(5)城市过分集中,人口稠密,地价过高,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大气、水、噪声、垃圾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绿地面积减少;社会治安问题;就业压力大(失业人口多)(每点2分,满分8分)
41.(28分)(1)6:40(2分)& 地堑(2分)&
地形(2分)(2)河流含沙量大、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率增加、植被锐减(每点2分,满分8分)(3)温带季风气候(2分)&&&
距海较远(2分);东部山地(太行山)阻挡夏季风(东南季风),使其受夏季风的影响减弱,气候大陆性强(2分)(4)靠近优质高粱、大麦、豌豆产地,酿酒的原料丰富;优质的泉水,利于提高酒的品质;酿酒历史悠久,杏花村知名度高;优质酒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位于河谷地区,靠近铁路与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8分)。
广东省潮州市2015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C&C&B&B&C&D&D&D&D&A&B&A
38.(共24分)(1)城市大量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任答两点可得4分)
(2)欧洲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宗教改革和
启蒙运动也起了推动作用;殖民扩张的推动等等。(6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的分)
中国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等等。(4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第一阶段:城市化发展很快。
原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开展工业化建设,城市工业人口大量增加。(3分)
第二阶段:城市化发展缓慢。
原因: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整体停滞不前;上山下乡运动使城市人口流向农村;仅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4分)
第三阶段:城市化发展迅速。
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改革开放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3分)
39.(共28分)(1)霍布斯鲍姆的论断符合实际。(2分)
理由:19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英镑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主导地位。(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欧洲中心论者的预言落空。(2分)
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崛起;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进一步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美国成为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的中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2)要素:经济方面,新的经济成分;政治方面,新阶级的产生与壮大;科技教育方面,新式学堂、留学生、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等;军事方面:近代海军等;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生活方面: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3)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2分)
分析: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为苏联的扩张。(2分)
(4)表现: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形成而为重要一极;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对任意2点可给2分,共2分)
经济上为区域经济组织兴起:欧共体形成;东盟产生。(答对任意1点可给2分)
影响:政治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经济上,西欧、日本崛起,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第三世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答对任意2点可给2分,此问满分为2分)
我的更多文章:
( 06:31:01)( 12:57:09)( 07:43:30)( 06:11:34)( 06:28:46)( 06:11:00)( 07:48:39)( 06:34:54)( 08:24:00)( 06:39:1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经纬度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