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雨关于狗的成语和俗语一句俗语

带玉和顺的成语,俗语,古句子_百度知道导读 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话语体系,根本不存在可以互相解释得通的可能性,所以,无论用 中医 那套认知去解释西医,还是用西医那套理论去解释 中医 ,都可以说是耍流氓!这么多年,我一直避免去加入到这种无谓
昨天 药 博会开幕式上有一场精彩的演出小编迫不及待想把演出实况推送给大家结果忙中出错小编发给大家的视频音质太差不少网友都对小编表示了不满为了弥补过错小编把演出视频再次进行整理演出真的很精彩错过直播的一
引起耳聋. 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 儿童 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 儿童 的脑损伤. 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 5、感冒通能引起 儿童 血尿;滴鼻净(萘
别着急,我们还有绝招,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只要听从医生安排,是可以有效 预防 乙肝病毒感染的.还有关于乙肝疫苗、肝硬化、脂肪肝等的问题?除了继续关注「保肝有方」专栏之外,还可以长
地宝当家江西最认真吃货分队,江西最大的美食平台.致力于发掘江西各大美食,定期推送超高质量的美食文章.无水鸡蛋饼推荐理由:鸡蛋饼的做法很多,也很随意,这只是其中一种,比较费鸡蛋,但味道很美~食材:小麦面
瘦身 呼吸法,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呼吸方法(根据个人身心状况的不同而确定)有效地按摩内脏的一种呼吸方法.呼吸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也是 瘦身 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有针对性地进行 瘦身 呼吸法的训练,对于身心的
品味高雅3.护发养发
淘米水中含有大量维生素B,能够让头发更加黑亮.用来洗头发的淘米水浓度需要高一点,将第二次淘米的水放置一个晚上,取沉淀部分,再加入温水和醋就行.清 洁 篇1.洗碗碟
内容来源:图书第5版《临床肿瘤学》编辑:潇潇 膳食 补充剂通常包含矿物质、草本药物或其他植物、氨基酸等.作为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一种,在患者中被广泛应用.但成分不明、使用方法不规范等通常会导致不可预测的不
痛经 时,很多女性会泡一杯红糖水喝,真的有用吗? 痛经 是女性经期常见病,临床上主要分为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淤、寒凝血淤和湿热蕴结五种类型.
红糖性味温润,味甘甜,入肝脾经,具有益气求几句含雨的俗语
凸凸miUH53ZY80
蜻蜓低飞要下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诗词论评旧作选(三):读《白崖诗存》解读周浩
一生啸傲呼民主& 笔振苍凉发浩歌
——赏《白崖诗存》解读周浩
文/汪守先(网名:白云诗客)
一、周浩惨淡的诗路人生
1881现状的形象刻画。他知清廷不可为,对时局充满忧虑的同时,不断思忖改革之良途。
1907“雷奔电激天地吼,赤光睒睒金龙走。”“风云欲起持将去,百战梨花香满襟。”诗中的金龙已化作利剑到人间,并将激荡风云,引领无数正义之战,以致“鲸威昼奋逼魑魅,虎气夜腾泣鬼神”,“生人杀人会有时,眼前碌碌无余子”。
1913“”1916
1917—1918年,为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西南军阀以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为目的191318
1927“朝云压担挑新菜,斜日携筐口(提手一个“角”字)晚茶。”但这段“好时光”仅两年时间。
最终感自己追求的理想社会与目睹的现状相距甚远,他更不满当局的所作所为,以致任便主动辞职。并作《金陵怀古》一诗以警示当政者。
1931“九·一八”事变,感而诗曰:“侧身天地一长吁,四顾无俦我独趋。讨虏何须思李郭,论兵谁可拟孙吴。任推狂浪随鲸鳄,忍见丛蒿纵兔狐。剩有金瓯堪复破,痛心边事付庸奴。”1933
“袖卷飞云入粤疆”,
193619371938
“壮怀悲剑气,匹马倦风尘。歌哭谁知己,文章到古人。”周浩一生啸傲,足以值得一说的主要是其诗歌艺术,这是他平生给社会留下的最大财富。不是因为诗,或许他的名字不会在历史上留下来。
二、周浩厚重的诗歌艺术
要给周浩的诗一个恰当的评介,也许就只有用“厚重”二字了。这种厚重来源于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社会黑暗的鞭挞,对外来侵略的仇恨。这种厚重来自于他漂泊惨淡凄楚的人生——以己之心体察他人之心,以己之痛体悟大众之痛,以己之情代国民立言。这种厚重来自于他不随流俗、傲岸不羁、落落孤高的气格——在黑暗势力面前不惧怕,在高压面前不低头,即便穷愁潦倒也不在没落的政府下乞怜——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骨气,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他的诗歌。这种厚重来自于他沉雄大气、瑰丽宏阔、婉转含蓄、古逸苍凉的诗风和其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气势之抑扬跌宕,三是深远宏大,四是语言之古雅奇丽,五是韵味之自然丰厚。他的这些特点在诗中绝不是孤立地存在,不少作品都共同表现出这些特点。当然不同风格、不同的题材会有不同的侧重。概言之,周浩之诗,笔驱万象,郁郁奇姿,奕奕神采,含蓄委婉,意出言外。
诗是最适合表达人类情感的文学形式,人是诗歌的创作主体,自然人都有喜怒哀乐,诗人不乏多愁善感的性格,诗的创作自然就会指向各自不同的生命状态。个人的感情体验自然不同程度流露于作品中。自古以来,诗人多处于困顿之中,在孤寂中吟啸,在傲岸中书写自己的穷愁成为创作的一面。对于今人来讲,这种纯粹表现个人“小感情”的私性化作品只宜偶尔为之,多了便没什么意义。
&& &周浩的诗,一般不直接表现个人的穷愁状态,即使有所涉及也是间接表现,采用如杜甫似的笔法。他一生郁郁不得志,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创作却能“意出穷愁”,十分不易。他把自己的满腔幽怨化成一种对社会大众的“忧患意识”,
把悲天悯人的情怀寄托于诗中,形成了其诗“沉郁苍凉”的气格。能从自己的困苦中体味国民的困苦,化“小我”为“大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为时代立言,为时代歌哭,这就是诗人的艺术良知,也是其诗词的艺术生命力所在。
&“烽烟八月逼孤城,一剑从戎任死生。固是将军筹策定,由来壮士视轻身。青磷遍野西风急,白骨盈郊北雁鸣。太息儒生逢乱世,半窗夜雨暗长檠。”(《涪陵军中》)此诗是作者任涪陵县知事期间所作,寓“政事”于诗句之中,在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中表达的是一位身处“庙堂”的悲愤诗人对黎民的歌哭,对国家的无比忧虑。“从戎岂欲觅封侯,未作将军已断头。百战雄风余野哭,几家噩梦入闺愁。寒云羃羃乡关远,明月凄凄故垒秋。守土我来收白骨,血痕犹自满平畴。”(《收瘞龙潭战亡士卒》)此诗以异常悲恸的笔触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悲惨景象,对普通阵亡士卒深表同情,并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军阀的憎恨、对战争的厌倦。前面二诗代表了周浩作品沉郁苍凉的品格。这类代表作品如七律《潼关怀古》、《关中杂感》(七首)等。
在其各种体式的作品之中这类富有忧患意识的诗句很多,雄郁悲壮,感人至深。如“落日有声悲易水,乱山无力障居用庸。”(七律《燕台怀古》)
“苍茫天地一迷津,感慨西风醉几巡。”(七律《夕阳》)
“乾坤浩荡黄河水,宫殿荒凉白草霜。”(七律《汴梁感事》)
“夜雨扁舟巫峡岸,西风匹马冷泉亭。”(七律《题听袁图》)
凭谁高唱家山破,一片斜阳照劫灰。”(《歌筵》其二)
②. 掷手豪情&
曹丕《典论论文》曰:“文以气为主”。气即气质、气势、气格、气脉。气势是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要素。诗是高度抒情的艺术,气势显得更为重要。气势是否奔放决定一首诗是否更感动人。诗人多把气势作为创作的重要追求。
周浩之诗气势大,很多作品和诗句都能让人感受到逸荡的豪情和浩浩的气魄,读起来激动人心。佩如其七古《重安江》,诗通过今昔舟行重安江的情景对比,以阳刚的笔致彰显出重安江大气豪宕的动态美,通过其昔日险象和今日平静的对比中表现出昨日的“愁”和今日的“快意”,旧景弥新,浮云变换,隐约暗示着时局有所好转,国家希望之光有所显现,作者倍感快慰。诗中前段“森森露立起嵯峨”、“两山横断卧狮虎”、“万篙撑拄不得上,船窗滚滚飞涛波”
等句以比拟夸张手法铸就的雄豪意象,对诗意的表达起了很大的作用;后部分“直下千尺”、“横波快目”、“当时乘兴一放眼,扣舷便作巴人歌”等句气势有所缓和,力度有所减弱,但依然澎湃昂扬,气韵激荡。
他的《登繁台》(其一):“上方钟磬出林隈,落木萧萧古吹台。石磴天风鳌背立,嵩山秋色马头来。霜横大野雁初下,菊过重阳花乱开。独立苍茫怀禹迹,江声莽莽向东逥。”诗人用一“立”一“来”一“横”一“逥”逐渐把气势逼大,以气贯江河之势不断驱动诗中沉雄的意象,把秋的沉重和境的阔大融合在无尽的壮美之中,使作品感染力大增。这类代表作如《登泰山述怀》(五首)等。
其作品中大气势的诗句很多,如
“白日吸入蜀江口,两岸萧萧风力厚。”(古风《蜀江舟行阻风》)“电光斜入户,云气倒吞山。”(五律《秋雨》)
“一壑奔泉云气合,四山落木雨声来。”
(七律《过伏波祠》)“水跃火腾飞海舶,神工鬼斧幻红楼。”(七律《羊城感事》)
“何当举手招黄鹤,踏遍名山隘九州。”(七律《黄鹤楼》)“车走风雷冲巘破,艇飞虚汉压云低。”“如何昨夜哀筝急,散作珍珠百斛愁。”
③. 语入瑰奇&
词汇或词组是构成意象和诗句的基本要素,选择恰当的语汇对达情表意和扩充诗的内涵至关重要,诗词的用语以凝炼、涵蕴、简捷、自然、畅达、生动为要。各自诗的风格不同,用语的习惯不一,要突出个性,要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古奥,有的朴素,有的雅致。都为传达思想、丰富意境服务。
周浩诗的用语瑰丽奇逸,不雕琢不做作,不浮华不媚艳,富于色彩,高逸深厚,包容量大,对其独特诗风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如“月临经案光浮白,火炽丹炉色转青。”(七律《宿茅山道院》)“白”、“青”二字不但增添了诗的色彩,更使诗的境界得以充分显现。“霞棲高岭连城赤,日出扶桑浴浪红。”
(七律《秋日作粤桂游》其二)“赤”、“红”二字不但分别精确表达了“霞”和“日”景象,同时使“连城”和“浴浪”生成的意象得以混合成一片,加深和拓宽了诗境。
意境由意象组成,单句的意象意境构成了整首作品的境界。意境的深浅决定了作品艺术性的高低。周浩诗之意境宏远、阔大。如《海上深秋夜出散步并怀旧时游侣》:“青女擎霜细作花,一声鹤泪散明霞。海风吹上三山月,云液胭脂夜煮茶。”作者以奇特的想象构建了几个意象:青女擎霜化花;鹤唳惊散云霞;海风吹心上月;夜煮茶。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个幽深博大的境界:“深秋之夜/霜花飘舞/一夜明霞/一声凄厉的鹤叫/难以抑制的清泪/风已将我的心吹走/飘到月亮上/同朋友们一起/用云液胭脂烹茶”。再如《观望夫石》:“含情不语对斜晖,石化三生愿已违。化石不如因化水,天涯海角载郎归。”这样奇异的想象把石写活了,把水灵性化了,把情感深化了,把境界提升了。
&“空烟疑作雨,纤月不妨星。窗凝花光白,灯涵竹气清。”(五律《秋夜即事》)这几句通过“高挂的空烟”、“窈窕的月亮”、“花光白”、“竹气清”几个意象,构建出秋夜窗外一个清幽深远却有几分沉重的境界。周浩的作品中,这种宏阔意境的诗句较多。如“刀凝秋水月凝霜,刀月凝成一片光。”(古风《从军曲》)“人同秋意远,鸟带暮云还。”(五律《秋雨》)“梦回南浦人千里,春到西泠月万家。”(七律《怀人》)“云拖雨脚连天去,树夹河声绕郭流。”(七律《保阳客舍》)再如“风雷阴壑晴飞雨,云海高峰夜吐芒”,“凭栏小坐接苍茫,秋色西来遍大荒”,“敲诗成韵事,对景浮大白”等。
④. 浩浩吟啸&
作为传统诗词,雅是一个基本的要求。雅即雅逸、雅致,古雅、典雅、清雅、淡雅。雅能增添作品韵致,增添作品艺术魅力。作品的风格不同,对雅的追求方向各不相同,但基本的审美品格不能离开一个“雅”字。不能表现出“高雅”品味的作品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佳”。
周浩的诗格调超拔,高逸醇雅,古韵盎然,读起来的古意悠扬、幽香四溢,感染力极强。其诗的雅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时用词的高雅,二是善于活用成语典故。他的诗语构词和畅自然,古雅而不涩不坳,读来语沉意厚。他的用典不露痕迹,灵活多变,不生硬,不造作,能与要表达的意思很好融合,对意象深化和意境的开拓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其诗的“雅”贯穿于各种形式的作品中。古风类作品主要表现出“古逸”之美,律诗类作品主要表现出“雄雅”之美,绝句类作品主要表现出“典雅”之美,各得其所,各具品格,各臻其妙。这类代表作古风如《湘弦曲》:“薰花泣露湘江曲,点点秋烟天外绿。水府凉波龙夜吟,蛮娘轻戛玲珑玉。离鸾别凤隔苍梧,雨气侵江迷晓珠……门外渔郎唱竹枝,银潭半挂相思月。”其中几乎所有字、词、句和意象、境界都古雅高逸,韵味逸荡。此类代表作律诗如《嘉峪关照片》、《忏情》五首、《感事》四首,绝句如《咏史》七首、《游秦杂诗》四首、《秦淮杂感》七首、《苏台杂咏》四首、《游仙词》八首等。
“月散中天影,山留太古容。”(五律《乙丑(1925)冬,自遵义赴贵阳早发》)这二句不但用词雅,意境也显得高古。又如“片云偶向日边过,一段清阴度麦田”,“静夜帘栊清似水,月华飞上十三弦。”则是一派自然清雅之美。
&& “四海何人怜楚囚,破窗泣对西风秋。山残水剩墨海竭,天惊石破乌云愁”、“玉碎何能甘瓦全”
(七古代表作品《杨椒山遗砚》)此类诗句中好几处以典故作喻,用典生动,古逸雅致,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⑤. 抑扬婉转&
诗是什么?诗就是用最涵蓄委婉最精致最生动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审美感受。为什么要用意象来传达,就是为了含蓄;为什么要有意境?就是为了诗有言外之意。除开此二端,便不能称真诗矣。是否涵蓄和意境的深浅关乎诗味的浓淡。好诗必须蕴藉含蓄,诗味浓郁。
周浩的诗无论咏物、咏景、怀古、谈今、述怀、感事均婉转抑扬,意出象外。涵蕴的笔致,潇脱的气度,落落的心胸,可人的意象,深远的意境,幻化成其作品丰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江上新柳》:“一棹寻春正未迟,满江晴绿漾丝丝。小蛮本是腰肢好,况在垂髫十五时。”诗人在柳与人之间作景物相交的融汇,写柳乎?写人乎?寻春乎?婉转多情,耐人寻味。其七律《柳絮》:“曾随红雨落缤纷,又逐晴云散后屯。驿路溪桥风有影,墙腰檐角月无痕。已沾泥处燕还掠,未化萍时鱼更吞。正是伤心送春去,大堤谁与赋招魂。”此作为柳絮而骄,为柳絮而不平,为柳絮而哀,为柳絮而泣,句句咏物,句句见情,寄慨遥深。此诗主客体交融达到了不即不离、物我相契的境地,情感渗透,意蕴含蓄,实为咏物少有的佳作。再如《客中观叶落》五首之四:“点点辞柯未肯归,秋晴万里恋余晖。等闲遇得长风便,各有前程各自飞。”诗寓情于物,笔超象外,象征性地暴露出尘世人的普遍劣根性,意味深长。
“烟波万顷尽模糊,壁立谁知有小孤。绝妙凌云一支笔,可怜沦落在江湖。”(七绝《过小孤山》)此作表面是写的小孤山,实际上咏叹的是诗人自己。通过这种巧妙的暗示以物景代人立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白门春晚有怀》:“白门杨柳可藏乌,目断春虹一字无。记得草堂人日酒,梅花劝我住西湖。”诗中全是景象,实际上“乌”和“梅花”都暗指的是人。
周浩诗中意超言外的句子不少,令人回味无穷。如“寒云千里白,败叶一庭红。”(五律《秋夜不寐》其二)“三岛凤鸾成幻想,百年露电是真诠”,“何处碧云归海外,偏教红豆落江南。”(七律《方外音》之二、三)“歌未终,春已老,燕语莺啼莫草草。”(古风《秦淮行》)“芙蓉甘向秋江老,剩有莲心彻底红。”(《忆旧》)“消愁不饮金陵酒,还有莺声似六朝。”(七绝《秦淮小立》)“一笑城中千万户,几人篱畔有青山。”(《吴门遣兴》五首之四)
周浩诗的艺术成就
周浩一生的诗路历程大约四十年,遗存下来的诗作共686首。以绝句为盛,其次律诗,再次古风。绝句、律诗、古风均以七言为重。七言、五言各体俱佳,各臻其妙。其诗题材广泛,感时、感事、咏史、咏物、抒怀、写情、山水、田园、家国、黎庶等均有所涉及。其诗上继汉魏之精神,古逸高致,风骨毕具;下得唐人之气格,既有杜甫的沉郁,又具太白的奔放,雄浑厚重。其诗用词凝炼而不滞涩,瑰丽而不浮华,典雅而不古奥,自成特色;其诗融才学和灵性于一炉,意象特别,意境深远,音韵铿锵,气势飞动,风格独具;其诗以含蓄委婉的手法间接反应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抒发真情实感,寄慨深远。
①. 古风&
古风这一诗体源于西汉三四五言的骚体诗,由东汉的乐府奠其基,建安七子强其骨,东晋陶渊明揉进几分质朴并添其韵,到了盛唐的李白,登上了巅峰,李白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古风体诗变得放荡飘逸,浪漫雄峻。古风在唐以前大都是五言,入唐七言才开始大量盛行。直到后来演变为律诗和歌行,这一诗体的创作数量才有所减少。
古风写得好坏是体现一个诗人综合创作能力的标准之一。长篇古风更能体现一个作者的学识修养和诗艺水平。长而不能杂和乱,长而欲聚不能散,整篇气欲贯而不能断,势欲壮而不能弱,象多而不能重,意要丰而不能繁,韵要响而不要沉,主题要彰而不能隐。
五言古风,一要古雅,二要抑扬有力,三要流畅自然,四要意蕴丰厚。他的这类作品不到三十首,俱为中短篇,都达到了这一要求。其中篇作品以《送同学张丽生赴金陵》和《登独秀峰》为代表,前者保持了汉乐府的风韵,后者富有太白似的放荡和浪漫。作品《梅雨有感》后部分曰:“天地久梦梦,人气亦郁郁。譬如群小辈,柔媚伤国脉。因循酿祸机,斯民遭毒螫。安得霹雳声,一扫阴霾迹。”国家一蹶不振,当政者的软弱无能,守旧不思革新,百姓惨遭外敌凌辱,何时才能一声霹雳?让“天地”在沉睡中醒来,让神州重见光明。作者以沉重激越的笔致深刻表达出对民族命运的无限关切。
其短篇作品以《寒梅》和《孤桐》为代表。前者以梅比人,历经苦涩岁月而铁骨铮铮,霜雪也无奈其何。“鹤背吹箫客,一笑轻黄金。”独立孤高,气格嶙峋。后者以物喻己,托物抒情。一望“孤桐”高同北山,孤独在那里吟啸了千年,一直同云龙风雨为伴,可叹琴瑟之材,却无知音来赏。即使有人把他制成琴弦,谁来弹?假如遇到了钟子期,谁又有伯牙那样出神的指法?短篇作品《秋思》(其一)写他回到故乡,所见满目苍凉的景象。诗中说:秋风啊,你为什么要在此时来?我封存的感旧之心也被你无情掀起。你漫天萧萧而来,我的感旧之思情更加难以抑制!少时游钓的池塘在那里?回来再也无法寻找。只有蟋蟀好象明白我的心,伴随我不断哀吟。秋日里捣衣的砧声在哪里?只有阴沉凄凉笼罩的无情月色才知道!此时好想慷慨长歌,但悲恸已使我发不出声音!秋声啊,你何其悲凉!你引发的思情实在让我难以忍受!
其七言古风除拥有五言古风上述特点而外,格调雄健放逸,神采飞动,意韵酣畅,大笔淋漓,富有史诗品格。代表作如前面提到的《杨花曲》。这是一篇具有史诗性质的长篇作品。写清末河北道员段芝贵花重金买著名天津歌女杨翠喜献给当时庆王奕劻嫡嗣农商部尚书贝子载振,载振通过其任军机大臣的父亲将段提升为黑龙江布政使,事发后被御史赵炳麟弹欬,载振不得已悄悄将杨翠喜遣走,张之洞为维护皇家的面子,欲“江河日下挽狂澜”,以至“护持亲贵费周旋”,只得将段撤职,载振被迫退出农商部,但并未受到深咎,诗中对清朝官场腐败作了深刻的揭露,对良臣所作的努力深为叹息。诗开始以景起兴,以柳喻人,“落絮沾泥”就预示着美人将“薄命”,杨翠喜虽然“青瞳流转剪秋波”、“阿软工为水调歌”,后来依旧“海棠春雨泣残红”,落得个“杨花依旧趁春风,荡着游丝收不住”的结果,诗中表达了对杨翠喜身世的无限同情。当时清朝外患不断,大厦将倾,皇族子弟“河山落日犹歌舞”,在“丝竹凄凉亡国音”
中“消瘦章台一支柳”,预示着清朝的末日必将到来。
②. 律诗
律诗体的形成是古典诗词成熟的标志,以杜甫为代表的盛唐诗人成就了这一诗歌形式。律诗,是对作者诗词功力的考验。中间两联讲究对仗,诗一半的内容都在这四句,激动人心的句子全在此处,写不好全诗皆废;末二句是提升诗意提升境界的关键,诗是否有余味全在这两句,结尾要放纵要有力要有气势,要让别人有想象的余地,一诗的好坏或水准的高低就从后二句体现出来;开头二句虽处于次要位置,但也是全诗的有机构成之一,写不好也会损伤全诗的精神气质。首句要突兀,第二句要将一句和第二联很好过度,若用“赋”的手法表现,要注重词语倒装,语法位置变换,两句顺序之倒置。
律诗中,五律相对容易些,但要凝炼,要从精炼语汇,提炼意象上下功夫。依题材不同,风格可清雅可质朴可遒劲,但要写出大气豪放深邃的作品确非易事。
周浩五律风格多样,有的雄放豪逸,有的清雅遒健,有的自然朴实。其《登桂月峰》:“大野开畦局,纵横万顷田。片云平地走,落日一峰悬。风紧松声健,天高塔影圆。乱山东折去,望断翠微烟。”诗中一“走”一“悬”颇有气势,一“健”一“圆”乃十分精准的意象之语,“望断”又增添了几多韵外之旨。此作句句雄奇,气韵流贯,风姿曵荡,实是五律中的佳品。
其五言律诗中,风格雄健之句不少,如“高鸟避人去,闲云放客归。”(五律《冬日山行》)
“落叶逐流水,斜阳恋远村。”(五律《庞家峪晚兴》)“谷深无路入,只许白云还。”
其五律作品中也有少部分清雅质朴之作,如《郊行》:“野色压驴背,携来诗满囊。一山一流水,半雨半夕阳。紫穗高粱亩,红花扁豆墙。小风动蓑笠,归路有余凉。”此诗几乎全用白描手法,主要靠一些巧妙的省略来精炼诗意,自然清新,很有韵味。
七律与五律相较,法度气势境界品味上都更胜一筹。章法更为严谨,气韵更加飞动,节奏更铿锵激越,境界更加宏远,意味更丰富,它总的体现出一种正大气象。它主要体现出一种豪迈飘逸浪漫的壮美品格。
周浩七律代表了他诗的主体风格。一是雄浑,如《秋日登北固山》四首之二:“秣陵烟树广陵花,入眼兴亡逐海霞。废苑胭脂空有井,荒洲鸿雁已无家。草深夹岸沉箫管,柳尽横沟泣绮纱。莫言南北天堑险,长江一水洗繁华。”诗中“逐”、“沉”、“泣”、“洗”等字使诗中雄深的意象进一步增添了厚度。作者以浑厚华滋的笔调作以古喻今的慨叹,意欲警醒当政者。
二是悲壮,如《登泰山述怀》(五首)之二:“紫府神居事已空,侧身东望海波红。巨灵掉臂双丸外,大地盘根一水中。汉帝荒台悲夜雨,秦皇断碣怨东风。齐州九点凭谁数,垂首山城听唳鸿。”诗中
“荒台”、“夜雨”、“断碣”、“唳鸿”等物象本来就构成了一个苍凉之景,再加上“悲”、“
怨”、“垂首”、“听”等沉郁的动词更加重了悲凉的气氛。一“空”字慨尽几千年封建帝制,一“红”字表达出对革命前景的无限向往。三四句寓事于景中,“巨灵掉臂”只因“大地盘根”,写当时的革命形式。五六句通过对泰山上汉秦古迹的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对汉帝秦皇慨叹,对当时国家凄凉现状的哀怨。诗人无力拯救乾坤,最后只有独自在哀鸿长长的唳叫声中发出强烈的呼喊。
三是瑰丽,如《忆旧》(九首)之四:“懒向闲庭种合欢,花开花落恨漫漫。团鸾璧月当秋影,清浅银河入晓寒。嫔馆有人歌赤凤,女床无处觅青鸾。青丝未断天涯远,倚遍红楼十二阑。”诗中“清”、“赤”、“青”、“红”等字增添了诗绮丽的色彩,“花”、“鸾”、“月”、“影”、“银河”、“凤”、“楼”、“阑”等清丽的物象也增强诗整体的奇丽之美。全诗通过瑰丽的意象和奇丽的境界铸造来表面传达对“美人”的思念之情。然“美人”者,芳草也,实质上作者有更深的寄托。
其五七言律诗经常在中二联和末尾二句出现佳句,大大提升了诗意。这些五彩纷呈富有境界的诗句如“窗里日光梅作画,庭中天籁竹吟诗。”(七律《赠方小东》)
“半帘花雨寒欺袂,一片红云晚傍楼。”
(七律《吴门春日思故园》)“一片林塘诗境界,四时花果隐生涯。”(七律《张贻云村居》)
“撩人春色浓于酒,入梦梨花睡亦仙。”(五律《庞家峪晚兴》)“三春血染红含雨,一夜霜飞白带烟。素影有谁怜踯躅,淡妆无意逗鲜妍。”(《白牡丹花》中二联)
③. 绝句
绝句从形式上看既简单又容易,但实质上不易写好。它主要表现对事物瞬间的感受,是对作者才情和敏感度的考验。因其短小,要“辞约而旨丰”,就更需要精练、浓缩。炼字炼句炼意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后两句是关键,写好了能起到全作百分之七十的作用,诗意的提升、境界的拓宽、韵味的增强全在于此。末句要“扬”得起来,有取“放势”,要掷地有声。第三句为全诗意境作导向,要能很好引出末句之“境”,“转”得好坏,关乎诗的成败。前二句同后二句诗意无论有多大的差异,都一定要有某种“隐藏”的联系;整体章法上要“凝聚”,使之
“圆融”一体。绝句虽“小”,但要“小”中见“大”,要用小题材表现出大境界。写绝句还要有余味,要从多角度落笔,正如清刘熙载《艺概·诗概》云:“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
五绝小巧玲珑,最富有情致。风格多清雅别致,写好了并不亚于一首一般水准的律诗。为了增强力度和风致,前二句和后二句任其一写成对句好些。有时首句不入韵,作品会反而显得劲健和古雅。如《幻想》:“北地葡萄绿,西江竹叶青。醉眠衡岳顶,笑摘酒旗星。”奇异的想象把南北之景、天地之物融合在一起,诗人的豪爽和翩翩风度怡然再现。又如《微雨》:“微雨纷纷下,寻幽到草亭。桃花红缺处,一角远山青。”作者善于观察,抓住了“一角”之美,使诗出彩。
七绝比五绝字数多,要荡得开些,更为抒情一些,要写得抑扬洒脱。周浩这类作品风格多清雄、遒丽。如《冬日过芦沟桥》:“酒酣脱去旧貂裘,手挈青萍跃紫骝。多少不平怀抱事,一鞭风雪过芦沟。”诗中雄健有力而形象地刻画出了诗人桀骜不羁的豪侠之气。又如《过蜀东白沙》:“偶沽春酒醉流霞,十里烟波过白沙。收拾清明三日雨,我来放眼看桃花。”以清雅明丽的语言、灵活雄峻的笔触写出了清明雨后“白沙”之自然景致。再看《新秋即景》:“西风才过短篱头,豆影花痕紫翠浮。蟋蟀声中闲话久,三分明月二分秋。”诗中把人融于物景之中,把情融于意象之中,意韵流贯,趣味盎然,生动再现了新秋夜晚的美妙。他的这类代表作品如《秦淮杂感》七首、《扬州漫兴》、《吴江即景》四首、《客中即事》四首、《西湖杂咏》六首、《杭州小住》五首、《自杭州回,过京口游广陵》六首、《春草》九首等。
其七绝作品,大多在末二句以独特的境界来升华诗意,如“山外夕阳枫叶落,一天秋色满江红。”(七绝《长邨晚眺》)“涛声一片青山外,时有行人误听泉。”(七绝《松声》)“痴心欲泄银河水,免使双星怨别离。”(七绝《七夕有感》)“好似一天红雨落,东风吹上钓鱼竿。”(七绝《夹竹桃》)“数点青山留倒影,波光犹带夕阳红。”(七绝《江上晚清》)
三、周浩诗的现当代意义
1. 周浩诗的现代意义
周浩主要生活在民国时期,他的创作至今已有七十至一百年,其作品虽有明显的时代痕迹,但却富有浓重的现代色彩,艺术上富有多重现代意义。他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突出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深化了政治类抒情诗的意境。他间接表达的抒情方法提升了作品的现代美感。他高度意象化的创作理念增添了作品的现代艺术魅力。他瑰丽典雅的用语习惯为增强创作的现代韵味提供了例证。他大气雄郁的创作风尚为现当代艺术化创作提供了某种范式。他现代性的构象方式为现当代创作提供了参照。他将情自然贯注于具体事象、物象、景象之中的表现方法为诗性化的现代创作提供了范例。他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以
2. 周浩诗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启示
周浩的诗既是学人之诗,更是诗人之诗,既体现出人文史的厚重,更展示出诗性的灵动。周浩诗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表现出鲜明的现代美感,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他的作品对当代诗词的创作有不少启迪作用。
在现代语境基础上求古雅应成为当代创作的语言范式
古雅是周浩诗的一个明显美学特征,也是他作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因用语的雅致,使他瑰丽的辞藻不浮泛,诗句美而不媚俗。虽追求典雅之风,但读起来并不难解,即使用典较多之处也并不显得古奥和枯槁,完全不同于那些学究式的作品。如“金钟大镛舞丹凤,红牙紫玉邀青蛾。”“纯钩之锋淬秋水,化为绕指任摩挲。”“鸳江之水深淼淼,羚羊之山高峨娥。”(古风《送诗人李湘波还乡》)“三岛凤鸾成幻想,百年露电是真诠。”(七律《方外音》其二)他的诗给予我们以启示——诗词要追求“雅”才有韵味。同时这也是很多耆旧遗音比当代诗词有魅力的主要原因。
诗词界主流媒体为了诗词在当代的继续传承,试图对当代创作的方向进行正确引导,提出创作的时代气息,提倡创作的通俗化和现代化,提倡创作面向大众,出发点是好的,反对复古也是正确的。他们不知,虽然当今有的人过分提倡典雅,有复古的倾向,但数量很少,毕竟成不了气候,对当代创作潮流的影响不大,用不着担心。却不知,当今百万诗词队伍,大量的作者没有丰富的古典学养,就靠懂得点格律在那里涂抹,只在现代汉语里打转,有的连写诗词的基本修养都不具备,导致当今诗词普遍创作质量不高的状况。由于对当代诗词通俗性强调太过,以至一些人不亲近古典,大白话诗随处可见。好一部分作品意象缺乏,意境浅显,有象无情,有情无境,事、情、景不能互融,少涵蕴,少诗味。不少地市级及其以下诗词刊物上发表的作品,直白写实无味,空话大话套话老话成篇,俗气、小气、平庸作品充斥。大部分的创作更难以谈上精品化。
鉴于此,我以为,当代诗词创作应在通俗基础上要提倡用语雅致,在现代语境的基础上求典雅应成为当今诗词创作的语言范式。聂绀弩是当代少有的诗词大家,他最善于将俗语入诗,他都说,“旧诗终以难为通俗”,“通俗太过,又已不成其为旧诗”。雅是诗的第一要求,面对当代白话语言,即使通俗也不要伤雅逸之美,如周浩诗句“灭烛深宵同说鬼,满帘明月不关门。”提倡不失古典韵味基础上的浅近流畅,提倡把生动的传统语词融入时代语汇形成新的诗词语言。
现代汉语从古汉语脱胎而来,古代的很多语汇在今天都在用,一些成语典故普通人依然熟悉,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将这部分语词用活了,作品自然古雅而有风致。
学诗就像学书法,如果连帖都临不像,去谈创作,无异于痴人说梦。有的人连唐诗三百首都没有读过一遍,却要去创新。如果连古典都没有认真理解和掌握,古人的影子都没有,创出的东西会是什么样子,很难想象。对典雅的漠视就是对传统美的漠视,缺乏传统美的诗词在韵味上就失去了不少,即使意象、气势、诗意跟得上,也不易引人入胜。
阳刚大气的风格应成为创作的主要审美追求
雄强放逸是周浩诗的又一美学特征,也是他的作品富有魅力的主要原因。诗语雄肆放荡而无霸气,表现出以壮美为主的审美品格。比如“虎狼怒吼狐兔泣,火光逼日烟尘腥。”“风毛雨雪乱寒空,马作飞龙兽人立。”“健儿攘臂争雄豪,须臾蹴踏荒山空。”(古风《冬腊行》)“彩云片席挂渝州,安稳浮槎上南斗。”(古风《蜀江舟行阻风》)“水晶枕畔玉钗横,梦跨青鸾傍月行。”(古风《题梦醒待月图》)“满地冰霜骡足动,踏破千家万家梦。”(古风《骡中谣》)他的诗给予我们以另一启示——诗词要有“气势”才激动人心。
当代创作,一些富于古雅品格之作有大气势,大部分创作却体现不出来,优秀者能达到雄健就算不错了。一些富于新语言、新气象、新感情、新境界的作品虽然有韵味,吸引人,但多小巧,缺乏大气魄,读起来不是特别感动人。
当今是一个大发展、大和谐、大奋进、大开放的时代,文学作品要鼓舞人们积极进取,弘扬时代精神,吹响时代奋搏的号角,叩响时代主旋,激荡时代风云。高亢阳刚大气的风格应成为当今创作的主要审美追求。当代诗词创作应在多样风格的前提下追求壮美的境界。
奇特、现代性的意象构建是当代创作出新的关键
意象奇特、现代是周浩诗的又一特点,也是其作品能让人回味的原因之一。他的诗富于想象,奇而不怪,能充分表达主题和深化诗意,有的富有现代之美感。如《晚秋》:“寻芳又到菊花时,几处园林瘦不支。小鸟似怜秋色好,自扶残照下高枝。”园林瘦得不能自持,小鸟被秋色吸引,都伴随残照一起来欣赏,多美的秋啊。几处拟人的手法构建出奇异而诱人的意象,从而深化了秋的意境。又如“青鸾飞过天风急,卷入银河作水声”;“鹤梦自闲人自瘦,一篱花雨酿新秋”;“老僧不解种花事,吩咐东君随意生”;“鹧鸪啼处断人肠魂,峭风吹落星星血”;“千里乡心蝴蝶梦,一船客绪鹧鸪声”等,在这些诗句中,青鸟能搅动银河,花雨能酿出如酒的秋,老僧吩咐东君种花,木棉花化着了血,情绪和声音可以装载,想象独特,意象奇妙而合于理。又如“一片孤帆送夕阳”、“垂柳长堤绿渐拖”、“谪住红尘十丈高”等,“送”、“拖”分别让静止的“夕阳”和“绿”动起来,“谪住”把“红尘”控制了起来,上面这些意象都在传统审美之外彰显出新的特色,且颇具现代意识。其诗给予我们以另一启示——诗词要“意象”独特、现代,才能打动人心。
一切时代艺术都注重现代审美追求,诗歌也不例外。在这一点上新体诗也走在了前面。作为与新诗并进的格律诗,却长期存在着对“当今创作大多意象陈旧老套,不生动,乏新意。当代诗词构象方法缺少变化,忽略对意象的现代追求。我以为,现代性的意象构建是创作出新的关键。要在基本合符汉语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非习惯、非常态的语言方式组合。追求意象组合的陌生化,使诗句达到“无理而妙”,虽“反常”但“合道”。将古今语言进行有机的糅合,借用新诗的构象方式,从古典渊源和传统体验中刻画出当代人的感觉。用现代思维方式和现代意识的表现手法熔铸崭新意象。
高度意象化的创作是提升当今作品艺术性的根本
涵蓄婉转是周浩诗的一大特征,是其作品有韵外之旨的主要原因。他的诗含蕴而不晦涩,委婉而明了。其诗给予我们以另一启示——诗词要有“朦胧美感”,才能产生回味。当今诗词创作,一般作者能够全篇用恰当意象来表达,就算不错了;优秀的作者,少数作品能写出点境界来。只有名家之创作才能称得上境界深远。
当今是一个现代开放多元的世界,外来各种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涌入,提倡作品艺术化,提倡艺术纯粹化。高度意象化体现境界的创作是提升作品艺术性的根本。
要提升作品艺术性,就要充分运用比、兴的传统手法来表现,尽量少用“赋”的叙述方式,即使要用不能平铺直叙,要有跌宕起复,否则诗句就会平浅板滞,诗意就会淡薄。用“比”就要铸造新颖的意象,尽量少用陈旧的比喻,即使要用也要“化用”,要不露痕迹,否则就会老套乏味。要使创作“高度意象化”,要开拓诗意和境界,“兴”的手法最重要,但今人的创作却很少采用。“兴”即
象征和暗示,是新体诗惯用的表现手段,采用这种方式抒情,能拓宽想象空间,更能铸造出鲜活的意象,更能传递现代人的思想感情,更能提升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如周浩《曲院吟》(其一)之首二句:“嫩寒正是养花天,春服初成半衬棉。”末句写曲院中景象,还通过人的的穿着来暗示天气情况。
另外,还要善于运用艺术上的“通感”手法。“光日敲窗羲和声”,光哪有声音?但它照在玻璃上的瞬间会与玻璃发生冲撞,若外界万物都绝对宁静,自然会有声音,只是太微弱难以听清而已。通过“感官交错”有时能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周浩《夏日小眠》:“蕉扇匡床称小眠,碧纱如雾影婵娟。一窗凉月明如水,梦醒香开子午莲。”后二句把夜月、梦、莲花融合在一起,香气弥漫成一片朦胧之境,“香”还能开花,在味道和物象之间作美的转换,构筑意象富有创造性。当今诗词界语言的运用偏于拘谨,要发扬大胆创造的精神。
高度意象化的创作目的为了深化诗意,提升境界,使作品更有韵味,但要注意几点。不要把不相干的意象组合一起。要以现实为根基,虚幻和现实之间选取一个合理的支点。使熟悉的东西陌生化,用精确的文字来传达“模糊”的意象,意与象“不即不离若隐若现”,
朦胧的美感来自于精确的意象。周浩《夜闻花香》:“万顷松涛落画檐,隔窗隐约见峰尖。恼人天气眠无梦,闻有花香夜卷帘。”一“落”字,把无形的松涛声变得风姿绰约,形象可人,“花香”还能“夜卷帘”,似无道理,实质是人卷帘,巧妙的省略所产生的模糊效果。联想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不清,要把握好模糊空间的限界。在保持诗的本质前提下进行意象的模糊构建以提高诗的品位。
诗性化的创作应指向对国家民族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周浩诗意象雄奇,意境宏阔,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化创作即诗性化的创作。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关注社会是其作品的重要特色。当今能进行诗化的艺术创作者本来不多,他们又把精力用来表现那些感怀、寄情、咏物、咏景上面,用在张扬主体意识方面,很少把创作视角指向更为宽广的社会面,对国民对现实对生成对命运对政治对污浊对弱势缺少关注。
诗性化的创作应指向对国家民族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诚然,现在有不少政治、时事、节庆方面的颂歌,但大都
没有认真提炼“诗化语言”导致诗性的淡化。当代诗坛不少人还停留在仅仅把把事、物、景、情孤立地装进格律和对仗的合理框框,缺乏对字词句的斟酌推敲,没有在诗化上下功夫。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为了语言的诗化,必要的雕琢是不可少的。
当代诗词要与时俱进,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要在现代语境下深刻揭示当代人命运。缺少自我精神,缺少生命的感知,缺少对心灵的叩问,导致当今诗词创作主体精神的缺失。要么流于风花雪夜似的旧文人情怀,要么大歌时政,大写世事,关注的不是现代人的生命状态与精神状态,看上去一片赤诚,其实很空洞,无多大价值。
2009年12月初稿,2010年3月定稿
【文第二部分节选“周浩诗的艺术成就”原载《贵州诗联》2013年第10期;文第二部分节选“周浩诗的艺术特色”原载《中国诗词》杂志2011年第5期和《中原诗词》杂志2011年第1期(创刊号);文第三部分“周浩诗的现当代意义”原载2010年第1期《沙滩》文学季刊;全文原载遵义县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辑《穿越时空的碎片》(2011年8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句俗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