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二中 李迎春  
&&&&自主学习,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自主学习能摆脱外在的控制力量,使学习变成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唤醒、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引导、帮助,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激发自主的学习兴趣&   
&&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调动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多一些有创意的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在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后,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一时间学生兴奋异常,认真研究人物个性,慎重选择合作伙伴,争先恐后上台表演。一个扮演老大臣的同学当时的唱词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他用歌曲《大花轿》的旋律唱了自己写的几句词:“皇帝派我来看新装,看不见新装我心里发慌,为了保住我的乌纱帽,看不见也不能往外讲。”短短的几句词唱出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唱出了学生鲜活的个性。学生的表现震惊了我、启发了我,我想只要教师能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给课堂一片灿烂。  
二、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经形成,这种行为方式就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倾向与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推动学习活动的精神力量,它能够使学习过程简化和优化。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享用不尽。”学习语文的习惯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用性的,即不仅语文学科适用,其他学科也适用。如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课上勤记笔记的习惯等。另一类是专用性的,即语文学习专用的习惯。如听新闻广播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朗读背诵的习惯、片段写作的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并指导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创设自主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1、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课堂不能有教师遗忘的角落,教师必须真诚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教师要努力地创设一种和谐、真诚、愉快、温馨的课堂氛围,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句中肯的评价,都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暖洋洋的感觉,都会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的欲望。  
2、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究者。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有疑就问,保护学生问题的积极性。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一文时,有个学生读到“喂,云雀弟弟,唧唧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一句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这些云雀到底说的什么,它们看到了哪些好风景?”此问题一出,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同学认为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应该问更没必要解决,我当时考虑既然学生有此疑问,就应该帮他解决,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问题的积极性不应成为一句空话。于是我发动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展开丰富的想像,来说说云雀到底看到了哪些好风景。一阵热烈的争论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它们看到了美丽的桂林山水、看到了雄壮的万里长城、看到了巍峨的布达拉宫;有的说它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看到了水平如镜的西湖、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有的说它们看到了解放军战士在抗洪抢险、看到了白衣护士站在非典一线、看到了人民警察忠于职守流血流汗……我真庆幸自己当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否则何以看到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课后我立即写了一篇题为&&问出一个精彩世界来&&的体会文章,来提醒自己要时时考虑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120?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作者:&&阅读次数:& 更新时间: 14:00:1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新课程要求下,更加尊重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在课堂的角色,要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要做主人了,那么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套海总校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2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课前预习开始入手,重点落在课堂教学,课后要扩展延伸、实践和运用。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首先可以借助拼音认读新课的生字、词,观察生字、词的结构,找出尽可能多的形近字进行对比区分。充分利用字词典工具去弄懂生字、词的意思,找出字词所在的课文句子,综合理解字、词的使用,自己再用生字、词造句写话,为正式学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接着是略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朗读,从而加深理解和体会。对自己尚未读懂的句子或段落要标出来,等到正式上课时专心听老师讲解,不懂的再问老师或同学。 在预习时还要去思考文章后面的习题,记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预习课文时借助字典自学字、词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另外,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更会把握自己明白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这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老师要切实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养成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二、在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笔者平时在教学中,常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设疑激趣。老师一般在上课伊始,就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上课伊始,可以从课题入手,在揭题后设疑提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它的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本课题充满悬念,“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是谁说的?以人物的对话做课题,要表达怎样的重要信息?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2.通过情境引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在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查看: 2853|回复: 0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内容提要】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要适应新课程,教师自身要作很多转变,但新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如何尽快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主要阐述实践中有那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 & 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己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起更新的知识,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的知识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培养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用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把学习的权利和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及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及现代教育的需要。那么,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写出来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 &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充分创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有:1、创造情境,激发兴趣。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让学生预习课文后,自己在台上绘声绘色的表演,通过动作语言来深刻的把握人物特征,揭示主题思想。学生们滑稽的动作和夸张的讽刺语言,加强了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下,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这样的教学实践如果能长期坚持,必然会激发并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这种兴趣,就会乐学、会学。2、创设氛围,民主教学。面对一个个生龙活虎而又充满了好奇心的学生,我们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充满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达到启发心智,激发潜能,感染学生的目的。事实证明,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学生就会敢想、敢说,这正是萌发创造力所需要的环境和土壤。3、激励评价,关爱差生。激励评价是创新教育的动力,催动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生的学生表现出的暂时不尽如人意之处,激励评价就显得很重要,经常性地使用“不错’”、“很好”、“你能行”、“试试看”等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
& &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后,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1、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一篇课文前,让学生查找有关的资料,不但能在教学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查找有关周总理及十里长街送总理时代背景的资料。导入新课后,让学生交流查找的资料,学生不仅对周总理的一生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快,同学们对课文产生了浓厚饿兴趣。课文学完后,学生们对课文理解得较好,并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更透彻的认识。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而且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2、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难以激起求知欲,学生也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注意力集中,主动地投入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质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问题。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我鼓励学生质疑。学生经过思考后,会提出很多问题,有的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把捕到的鱼放回湖里去?”这个问题问的较好,对于理解后面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不但从中体会到了父亲的高贵品质,而且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这一次钓鱼给予作者的启示是什么,加深理解了课文。3、创造讨论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讨论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一定都亲自给予解答,有的问题,如能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解疑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得到充分地发展。如在学习课文《丑菊》时,有的同学提出疑问:“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是什么意思?”一位同学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名字可以是丑的,但实际上要是美的。”立刻,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名可以很丑,但是一定要真实,内在的东西一定要美。”对此,我没有给予任何评论,只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交流。经过讨论,很多同学都补充了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外表可以丑一些,但心灵一定要美。”在这一课中指的是丑菊的名字可以丑,但它开出来的花是美丽的。”由于相互间的启示,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质量。主要有:1、阅读方面:预习时,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进行的阅读;课堂阅读以精读为主.对于教材中的概念、结构特点、性质、实验现象及物质的用途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要反复阅读;2、观察方面: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指导学生怎么观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抓重点、抓本质,对于一些异常现象也不放过。3、独立思考方面:上课时尽可能使学生眼、脑、手并用;课后作业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克服依赖教师讲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进行试卷讲评,可由学生自己先评。4、整理、归纳方面:在进行完一个单元,半个学期、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应该让学生学会总结的方法,主要有画知识结构图、概括归纳、推到归纳等。
& & 四、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作为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主动联系学生的家长,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共同引导、督促学生培养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评价自己所领导的学校取得卓越成就时,曾很有感触地说:“我们学校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共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 是呀,哪一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或者通讯,和家长在培养目标上达成共识,并与家长经常进行信息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的状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这样,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与家长团结协作,就能充分调动尽可能多的教育力量,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
&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充分开发,才能让学生真正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终生学习。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