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尖的面罩,尖在鼻子上,上古卷轴5黑色面罩mod,电视剧里的坏人经常带

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贴]持枪不都是坏人,坏人往往持枪
7135 次点击
10:45:05 发布在
持枪不都是坏人,坏人往往持枪――美国噩梦
  十几年前我刚来美国没多久,就不断在媒体上遇到“有美国特色”的枪击事件。那时对美国虽然了解不深,更没有Google、 Yahoo,就跑图书馆查资料,写出一篇关于拥枪权面面观的长篇特写。事过12年,在这个问题上居然仍无进展,12年前所叙述的一桩桩惨痛事实,依然在一年又一年重演。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又传出了密集的枪声,33条生命倒在了血泊之中!  对美国枪文化的反思,重新提上了紧迫的议事日程。将这篇文稿奉献给读者,愿大家一起来深入讨论,积极行动,推动限枪、管枪的事业。  美国纽约曼哈顿岛上的时代广场,号称“世界的十字路口”。白天,来自全球的黑白黄红观光人潮,在高楼林立间摩肩接踵汹汹腾腾;晚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闪灼灼烧红了大半边夜幕。尤其是每年除夕,这里更是万众狂欢的盛况所在。成千上万的人潮涌进广场,跳舞、唱歌、饮酒,形成壮观的露天除夕聚会。当迎接新年的倒数计时开始,数十万条喉咙一起高喊倒数计时:“十,九,八,七……”目睹大苹果灯球徐徐下降。  1993年除夕,来到这里的人突然发现,时代广场上多了个装置。  一个“报丧钟”。一个“死亡钟”。  这是个巨大的电子告示牌,本身有十来米高,十二米宽,高悬在时代广场一座九层高楼的顶上,从1994年元旦开始,正式闪亮。这座君临人潮、俯视尘世的数码时钟,堪称触目惊心:每隔五秒,报导全美国民间有多少藏枪;每隔十四分钟,报导从开年以来全美有多少人死于枪下。还有警语:“反对拥有枪械!”“加入反枪行列!”钟牌上还有能发声的装置,配合画面、文字,不时发出“砰!”“砰!”的模拟枪声,以增强动人心魄的效果。此钟还配设有一专线电话与美国联邦机构联系,接受全国最新信息。  “死亡钟”是由一位名叫罗伯特?布里南的富商,出资一百万美元设立的。他的弟弟凯文,多年前在公路上死于枪击,使他深受刺激,后来成了“反枪运动”的先锋。这次,他决心在美国最繁华的广场向世人宣告:不能再容忍美国成为枪枝泛滥、罪犯横行的国度。他并希望美国别的有识之士也出钱出力,在其它大城市设立类似的“死亡钟”,唤起更多的人重视美国血淋淋的凶杀,掀起反对拥枪运动的新一波高潮。  在美国,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天天都可以听到读到“枪杀”、“枪战”之类的新闻。听多了,人们也麻木了,如果不是死者特别多,特别有名,死得特别惨特别奇特,或跟自己沾边,也就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除非积攒资料作点累计,才会觉得相当惊人。  报载:1993年圣诞节期间的48小时,在到处缭绕的“平安夜”的钟声中,纽约就发生了12桩凶杀命案,其中包括一名30岁的华人黄振英,他在唐人街公寓中头部中了两弹而殒命。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全美死于枪下的有一万五千人,受枪伤者约六万五千人。又据国际刑警组织资料,1990年美国人死于手枪的达一万人,这个数字比加拿大、日本、比利时、瑞士、瑞典和委内瑞拉六国死于枪下的人数总和,高了六倍。好家伙,一场大战役的牺牲者能有多少?而这是和平年代啊!  布里南的目的部分地达到了。现在,不论谁来到时代广场,视线都会被醒目的“死亡钟”吸引,都会直观地读到上面那令人惊悚的数字,都会思考美国枪枝泛滥这个不容再回避的社会问题……  枪下冤魂知多少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二分之一的美国家庭拥有枪枝。据联邦司法机构统计,美国有两亿六千万人口,却有两亿一千多万枝枪,平均每个成人有一枝,每两个儿童也有一枝;其中,有六千万枝是手枪。作为对比的数字是:1950年,美国有五千万枝枪;20年之后,1970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达到一亿枝;又是20年过去,又翻了一番!  惊人的数字,可怕的数字。  持枪的,当然不都是坏人;但坏人,往往持有枪。  更惊人的,更可怕的,是数字后面血的悲剧。  场景一  时间:1993年8月一个深夜。  地点:南卡罗莱纳州一条高速公路旁。  迈可?乔丹,这在美国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有人称他是“美国最伟大的篮球明星”,是最高级别的偶像。全美国,可以不知道比尔?克林顿是谁,绝对不会不知道芝加哥公牛队的“飞人乔丹”是谁。  迈可?乔丹的父亲詹姆斯?乔丹,当然没有儿子那么出名,但因有名的儿子,也十分受人尊敬,在各种传媒上也没少露面。这天晚上,老乔丹驱车去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葬礼。待到他告辞跨进自己的车,已是深夜了。开到半路,老乔丹觉得倦意袭来,为安全起见,把车开到路边停了下来,他要打个盹儿再走。  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再检查一遍车门车窗,都关好锁好再睡。  夜阑人静,路断车稀。两个黑人青年从这儿路过,发现了老乔丹的车。车里没准儿有点值钱东西供顺手牵羊?要不,把车里的音响什么的卸下来卖了也值点钱哪。他们俩一寻思,便向老乔丹的车走去。  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据说他们顺手打开未锁的车门翻东西时,本来没打算惊动合眼小寐的老乔丹。但弄出了些响动,老乔丹迷迷糊糊睁开了眼!这两个亡命之徒,情急之下拔出枪来就搂了火。  事已至此,两个家伙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开了车就跑,先离开犯罪现场再说。开了几百英里,天色亮了点,再一看死者,坏了!是“飞人乔丹”他老爹!他俩知道这回祸闯大了。趁天还没大亮路上没人,抬起老乔丹的尸体塞到一堆浓密的丛林里;又飞快地开车疾驰了一段,找到了一处池塘,把车开进水里,就慌慌忙忙地逃窜了。  老乔丹该回家却没回家,去哪儿了?出了车祸,还是被绑架了?消息一传开,报纸登照片,电视发采访,警方四处寻觅。起先沿着从他朋友家到自己家这一条线搜索,后来扩大搜查范围,终于先发现了失车,又找到了遗体。没几天,两个歹徒就被逮捕归案了。他俩恐怕只能在牢里终其余生了。或许,这对他们倒更安全:出了狱,乔丹的球迷们一定怒不可遏,说不定把他们撕成碎片!  场景二  时间:日凌晨零点30分。  地点:佛罗里达州迈阿密。  佛罗里达州一直是美国观光胜地。游客看风景,歹徒看游客。游客总是有钱的,而且往往随身带着巨额现款;游客总是人生地不熟的,好欺负。最近几年,不断发生的袭击、抢劫甚至杀害外籍观光客事件,已经使这里声名狼藉。  二十岁的黑人女孩派奇?琼斯,觊觎的就是不知深浅的观光客。这个女孩,刚出生就被其母抛弃,被好心人收养长大。初中没上完她就辍学了,结了婚,又离了婚,一年前与一个九年级的辍学生雷肯道?韦根斯认识后同居。两人都没有谋生技能,没有稳定职业,没有固定收入,怎么办?少不了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8月 13日,她在一家商店企图偷东西而被捕。警察在她的皮包里发现一把手枪,指控她偷窃和持枪抢劫未遂两项罪名,把她关了两个多星期。可检察官认为她并没有使用武器的意图,撤销指控,9月4日把她放了出来。  琼斯依然故我。穷极了,穷疯了,她和男友韦根斯打起了游客的主意。这是放出来的第四天,他俩开着辆小货车,一直在迈阿密飞机场附近转悠,寻找着下手抢劫的目标。这天半夜,他们选中了一对刚下飞机的德国人雷克布兰德夫妇为对象。雷氏夫妇租了辆轿车开出机场,韦根斯加大油门跟了上去,开到僻静地方,韦根斯故意追上去撞一下对方的车。这是歹徒的惯伎:只要对方停车下来查看车被撞的伤痕并与他们理论,就是下手抢劫的良机。没想到这对德国人来美国之前读过些“遇到歹徒怎么办”,发现这辆小货车来意不善,根本不停车,加速往前想甩掉他们。坐在驾驶座旁的琼斯火了:还不束手被抢、乖乖就范?!她一迭声催促韦根斯快开,紧紧咬住,又把身子探出车窗,朝雷氏夫妇大喊,命令他们靠边停车。但雷克布兰德继续行驶。完全失去理智的琼斯,掏出一把枪管被锯短的0.30口径卡宾枪,放了一枪,打中雷的背部。33岁的雷克布兰德,倒在他怀孕妻子的身上,当场死亡!  场景三  时间:日上午。  地点:旧金山加利福尼亚街101号三十四层。  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吉安?鲁安?费里跨出了电梯,看上去就像别的任何专业人士一样,西服革履,手提一个公事包和一个捆在行李车上的律师用小箱子。他扫视一下四周,看见了“裴提特和马丁律师事务所”的牌子,走了过去。站在门口,他镇静地脱下西服外套,戴上了一副耳罩──或许是怕巨响震坏了耳膜?他掏出了一把半自动手枪,然后推门──门开枪响!房间里的人顿时东倒西歪,有的双手抱头,就地卧倒,有的捂住胳膊,夺门逃命。费里从这扇门杀进那扇门,又从那扇门杀出这扇门,见人影就开枪。一把枪的子弹打光了,从兜里再掏出一把,接着射击。他带了三把枪!  警方赶来了,团团把大楼围住,从拐角、门后、楼梯间一步步向他逼近。眼看着包围圈越收越紧,他逃脱无望。但当警方冲到费里藏身的楼梯间时,才发现他已经自杀了:用枪抵住自己的下巴,抠动了扳机。在他身前身后,一共留下了八具尸体,六名伤者。  他为什么杀人?为什么驱车几百公里,到这儿来杀人?对于他的作案动机,警方和媒体再三调查,仍茫无头绪。55岁的费里,是个沉默寡言的人,邻居说他有时独自坐在汽车里坐上两个小时,不知沉思冥想些什么。他在洛杉矶开了一家贷款和房地产公司,业务不佳。有记者说费里与裴提特和马丁律师事务所的某个客户有司法纠纷,他认为自己被骗了30万美元,又担心官司败诉,于是愤而杀人。但是此说法似乎没有确实根据,警方查询的结果是,这个律师事务所没有什么人认识他。  为什么他跑到这里来开枪滥杀?这个谜底,已经被他自己带进了坟墓。  大楼门厅的旋转门内外,花篮花环摆得满满当当。许多人来哀悼无辜的死者,也不由得想起自己,是否也会有这么一天,成为某个疯子的枪下冤魂……  天网恢恢?  美国是个枪枝买卖自由的国家。美国宪法规定人们有拥枪自卫的权利。  当然,理论上,也不是谁都可以买的――我指的不是价钱,价钱并不昂贵,从几十美元到几百美元一把,一般美国人都能买得起。我指的是对购枪者的资格,一般各州都有各自松紧不一的规定,也要求履行繁简不一的手续。  购枪者必须是美国公民,或者是绿卡,这是最起码的前提。在某些州,规定得比较细,像笔者所在的新泽西州,算是控制得较严的,要求购枪者要先到警察局申请许可。他应填写申请表格,说明为什么必须买枪,打算买什么枪,等等。警方接到这种申请,要审查有无犯罪前科或暴力倾向,精神是否正常之类。取得警方许可,枪械商店才能够卖出。新泽西州警方发放的许可,把拥枪者划分得很具体:有权“拥有”,不等于有权“携带”。前者你只可以放在家里,带着走就算违法;警方批准你有权携带,你才可以放在你的车里随着你走,但枪和子弹还不能放在一起。还有一种许可是有权“佩戴”,这种执照一般是发给职务确实需要如此的人,像安全警卫、银行现金押车员等,有了这种执照,才能把枪揣在兜里。据说以前管制最松的是德克萨斯州,有个朋友曾告诉我,在那里,可能是以前牛仔遗风尚浓的原因,对带枪之事也看得稀松平常。只要出示驾驶执照,店主问都不问就把枪卖给你。而在美国,18岁以上的人谁没有驾照呢!  那么,说起来,美国对枪枝倒也不能算无法无天,还是有人管的。问题是,这种管制,留下的空子太大了,谁想钻都可以近乎自由自在地钻。  比如说,你买枪时确实没有精神问题,但人是会变的呀,后来得了精神病呢?  比如说,你明明没有拥枪执照,更没有随身持枪的执照,可是你就随身带了把威力巨大的手枪──或是你偷的,或是向朋友借的,或是你租的(租,当然也是非法的,在纽约,这种地下租枪店却比比皆是,一般20美元租一夜,如果以射人为目的,则更贵至100美元一夜),藏在你兜里。你扬长过市,谁知道?谁过问?直到你拔出来,对准人开火了,你非法持枪的行为才暴露──可恶果已经造成,警察再来干预你也晚了!  再比如,买枪当然是成年公民才有的权利。但人们买回去,往往想不起来该上锁保管。随便放在床头柜的抽屉里,未成年的孩子翻抽屉看到了,难保不会带到学校里去炫耀一番,或真的用它去恫吓什么人。我女儿在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上小学六年级时,有一天,同年级就有个平时表现挺不错的孩子,带了把手枪到学校来亮给大家看,“是一把很漂亮的手枪呢!”老师大惊失色,马上报告校长,校长报告警察局,警察马上来带走了这个孩子,也没收了他的枪。1994年2月,非法持枪者的年龄之小又一次创下记录:马里兰州有个5岁小男孩,从妈妈的衣柜里拿了把装有子弹的半自动手枪,带到学校向同学炫耀!  1993年7月哈里斯民意测验公司向96所中学的两千多名学生作了一次调查,其结果,让许多专家大吃一惊:这些6年级到12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三年级)的青少年中,9%承认对人开过枪,11%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人朝他开过枪,15%说在一个月内曾携带过枪枝!  还有几个数字也颇耐人寻味:59%的学生说:如果需要枪枝,他们知道到何处弄到;三分之一的学生更承认他们能在一小时内弄到。这次调查可能取样有些问题,数字偏高了一点,但中学生中持枪问题非常严重却是不容否认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纽约,几乎所有中学校门口都有类似机场里防劫机的那种“安全门”,用仪器探测枪枝。越来越多的州也效法纽约,花钱安装了这种“安全门”;装设有摄像机系统、治安警铃的中小学,就更普遍了:我女儿原来就读的宾夕法尼亚州兰伯特高中,政府花了1600万美元重金将校舍重建一新,其中在走廊、各学生活动场所装设的摄象监视器,就有好几十台;而她现在就读的斯蒂芬高中,说起来算是新泽西州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干脆就有警察整日镇守校园。  非法枪枝到底有多少呢?这是个比哥德巴赫猜想更难回答的问题。纽约市警方的仓库里堆了11万枝没收来的枪,等待送到一个鼓风炉里去熔化销毁。这当然都是非法武器了,但这远远不是全部。据估计,纽约有超过一百万枝枪,其中大部分是非法枪枝。1992年洛杉矶发生了因黑人金恩被警察殴打、法院审判不公而引发的暴乱。暴徒砸商店、烧汽车、抢人打人,警方却制止不力。警察不能保护自己,那么只能自己保护自己。暴乱之后,守法居民与不法分子一起开展了军备竟赛,守法者买枪,不法者偷枪。据联邦烟酒及武器管制局估计,1992年,洛杉矶郡有一万零四百枝手枪被盗。  即便光是美国人手中的非法枪枝,装备十几二十个正规军大概是绰绰有余了!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看枪枝泛滥的严重性。  美国有多少人在以卖枪谋生和牟利?这又是一个难倒统计机构的问号。美国有个组织叫“全国枪枝交易商联盟”,它代表全国一万六千家枪店。一万六千家!还有联盟以外呢?有人发牢骚说:枪店比加油站还多!这恐怕并不完全是夸张。而其他领有联邦执照的个人枪贩,就更多。  举一个例子来看看这么多枪店枪贩意味着什么吧。去年,费城的美发师泰伦斯?威廉斯为了捞外快,做了与其他约25万美国人一样的事:申请了一张联邦个人枪贩执照,开始买卖枪枝。按照联邦规定,他可以合法买枪卖枪,唯一的限制是不准售枪给未成年者、有前科者、精神不正常者。  现在,这位美发师正因非法贩卖枪枝坐四年牢。在短短两个月之内,他卖出了793枝手枪!他的销售奇迹,一点儿也不令人惊讶:他成批售出,不保留销售记录,不检查顾客身份证,也不要求顾客在枪到手之前等待48小时,让警方检查有关记录。他甚至涂抹掉大约250把手枪上的出厂编号,以防被追查。  他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据查,至今为止,他卖出的手枪,已牵涉到两件谋杀案,两件持枪抢劫案,五件攻击案,以及二十多件遍及新泽西与宾西法尼亚州的其他罪案……  而另一起震惊全国的惨案,更证明买枪容易意味着多大的灾难。  场景四  时间:日下午六时。  地点:纽约长岛通勤火车。  正是下班高峰时间。从纽约开出向长岛方向去的火车上,挤满了赶着回家的“上班族”。天已黑下来了,车里光线暗淡,谁也没注意第三号车厢里那个黑圆脸庞、身材壮实的中年男子。前面快到花园市美利隆大道车站了,要下车的人收起消磨时间用的报纸、耳机,准备往门口移动。  那个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把0.9厘米口径的半自动手枪时,神态镇静。旁边的人一下子回不过神来:他要干什么?  他要杀人!说时迟,那时快,他对着身边的人就扣动了扳机。叭叭叭……连串枪响,车厢里硝烟弥漫,鲜血四溅,顿时大乱。哀嚎,惊叫,怒吼,人群纷纷倒下,没倒的拼命往车厢另一头跑。男子手上的枪还在响,他脸上仍是那样镇静。这个冷面杀手,没有瞄准,随意地、不动感情地,一边往前走一边挥动着他的枪。他知道他无须对准靶子,到处都是靶子,每一颗子弹都不会落空:在拥挤的车厢里,无论他往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射击,子弹都可以无情地洞穿某个胴体,不管那是少女白皙的胸脯,还是老者黝黑的脊梁;甚至能像穿羊肉串一样从这人的后背出去,再钻进那人的头颅。  手枪里的弹夹打空了,他从容地掏出另一个弹夹,换上继续射击。又是一串枪声,车厢里又掀起另一浪呻吟、呼救。直到这个弹夹又打空了,他掏第三个弹夹时,三位勇敢的乘客,冒死冲上去,夺下了他的枪,把他制伏了。正巧列车到站停下,车门一开,吓得发疯的人群似乎是被血腥的气浪给冲出来的,四散奔逃。  警车来了,救护车来了。这场屠杀,连后来送到医院抢救无效者在内,死了8人,伤了18人。死者中有位27岁的寡妇费德瑞希,特别唤起人们一掬同情之泪:她是音乐电视台MTV的内景设计师,去年刚结婚,婚后三个月丈夫就死于癌症。她本来在新泽西州居住,为了上班方便才搬到长岛,没想到这竟使她不幸遭难,送到医院抢救了五天也没有醒过来……  凶犯被警方拘押起来了。从他身上又搜出一些子弹,连已经发射的,共是100发。如果把这100发全部射出去,伤亡者更要加倍。身上还搜出一个笔记本,里面有好几页写满他对白人社会的憎恨。原来这个35岁的家伙,叫克林?佛格逊,来自中美洲一个富裕家庭。移民到美国后,好几年混得不得意,感觉这个社会很不公正,自己“受到歧视”。满腔怒火得不到发泄,于是买了把枪,选了这么个地方,要给白种人、黄种人一点颜色看看。  过去谈起枪战、凶杀,人们的概念中都认为只有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大城市的贫民区才司空见惯;没想到,最近几年,许许多多过去最安宁的社区、最和平的场所,也居然传出一起又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法庭,校园课堂,空军基地,人寿保险事务所,儿童游乐场……  哪儿是“无枪区”?  人们说:不抽烟的人,可以到遍地划定的“无烟区”呆着。就没有个“无枪区”让我们安安静静地呆会儿吗?  场景五  美国总统住在白宫。白宫花园栅栏外面是条熙熙攘攘的大马路,人行道上经常有人停下来拍照留念。白宫开放参观,人们也在这里排队。 日,一个叫弗兰西斯科?杜兰的年轻人,披着件风衣潇潇洒洒地来到这里。走近栅栏,他将风衣一掀,变出把半自动步枪,对着白宫就扫射起来。幸而克林顿总统命大,白宫损失最小最小,只有一颗子弹穿过餐厅的玻璃窗,掉到了室内。饱受惊骇的是游人和警卫。最近杜兰被定罪了,陪审团拒绝采信他的律师所说他当时“心神丧失”。他最后在法庭上说了实话:干出这么件蠢事,是因为当时好几件事不痛快,情绪低潮,向白宫开枪,是想吸引警卫的火力,帮助自己既出名又自杀。  场景六  医院,救死扶伤的地方。但1993年一天中午,一名男子达马修剃成光头,身穿迷彩服,闯进美国最大的医院之一、有二千多张病床的南加州大学医疗中心急诊室,大喊道:“我需要止痛药,你们看不出来吗!”话音未落,他就举枪对着门口桌旁一群医生射击,把医生与病人全吓掉了三魂七魄,没命地逃。三名医生倒在血泊之中,其中一位胸部和腹部中弹,伤势严重。医院警卫立即对他堵击,这个男子用枪逼住两个人质,躲进X光室。后来警方说:当时他身上携有两把手枪、一把步枪、一把猎刀。弄得医院一楼工作人员全部疏散,一片风声鹤唳,来就诊的病人只好被紧急转送到其他医院。好几个小时之后,警方才劝诱他放下武器。他在与警方的谈判中说:他在这家医院求治已经十二年,受够了医务人员的气。最不满的是,他常常疼痛难忍赶到急诊室,却半天无人理他。“这次,轮到他们好好等一等了!”  场景七  中央情报局的官员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中很多地方非常不安全,他们中许多人的职业就是分析造成这种种危险的因素。但他们怎么料想得到,就在弗吉尼亚的中央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情报局总部门口,竟也是个九死一生之地?去年元月25日上午,总部门口的一个交叉路口,一长列汽车停下来等红灯。有的驾车人好整以暇喝光手里的可口可乐,有的则随意地翻翻当天报纸美式足球版。谁也没注意一名脸色黧黑、中东族裔体型、二十来岁的男子,提着一枝有很大杀伤力的AK47自动步枪,从人行横道走近车列。走到只有尺把远处,他冷静地对着汽车里的驾驶人就开火。这么近,还能射不准?射了这辆车,走到另一辆车跟前再开火。汽车挤在一处,驾车人躲没处躲,藏没处藏,只能干等着挨枪子儿。顿时二死三伤。死伤者中,有受雇于中央情报局的医生、情报分析家和工程师,也有别的公司雇员。一片混乱当中,该枪手居然从容遁形,不知去向。后来查明此人是巴基斯坦人。他是复仇者?被雇来灭什么人的口的职业杀手?精神病?向美国秩序和法律挑战者?唯一能肯定的,是与中央情报局结了什么怨!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老翟思想13]
[小的以为]
[绿红兰青]
[cuideli88]
[万里如虎]
[书生香评]
[半米月光]
[笑看你们]
[只为爱你]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6:58 &&
  场景八  日,丽日高照。新泽西州马鞍溪的一家旅馆里的温水游泳池里碧波荡漾,一百多红男绿女,或戏水或潜泳或闲聊,一派悠闲景象。四十六岁的亨利?雷文,带着12岁的女儿出现在池边,玩了几分钟之后,不知为什么他突然烦躁,从裤腰后拔出了一把半自动手枪,对着池边池里的人群就乱射起来。目击者说:听到他喃喃自语,怪什么人招惹了他的女儿。但其实完全没有这回事,原来是雷文的幻觉!他有多年的精神病,不知怎么却在亚利桑那州合法购得了这把枪。雷文射光了枪里的13发子弹,自顾自躲进自己的房间生闷气去了,人们才赶紧清点伤亡并报警。幸运的是居然只有四个人被射伤。  场景九  日,新泽西州蒙克莱尔镇一个极小极小的邮电所内,下班之后发生枪击命案。邮电所小,伤亡可不小:四人丧命,一人受重伤。两名死者是邮局员工,另外三人是顾客。第二天凶犯就落网了:这个叫格林的男子,原来曾在这个邮电所作过半年临时工,这次他是欠了一屁股债,跑来行抢,没想到被过去的同事认了出来,于是对准他们开枪灭口。他刚刚杀了人,抢了几千块钱,转个身就从中拿出一沓去交积欠的房租去了。  小城市近几年也越来越蔓延着暴戾之气。就拿克林顿总统发迹的阿肯色州小石城来说吧,依中国的标准来说,17万人口,这只是个区区小城市而已。但按人口比例,小石城近两年的犯罪率直逼纽约、洛杉矶,1992年的凶杀案竟高达61件。前年八月,一个18岁的男孩骑自行车时被一辆疾驰而过的车上飞来的枪弹射杀;另一名16岁的男孩竟已是当地臭名昭著的帮派的“老资格”,被控以企图谋杀的罪名,他坦承曾射杀过两人,一次是在偷汽车时火并,一次没有任何理由,仅仅只是因为“不痛快”!  艺术,理应是和平与美的同义词。美国确实有不少著名艺人不时在呼吁和谐,在反对暴力。但美国的影视界又历来是个是非窝。前年,艺名叫“冰茶”的饶舌歌手,就因为一首仔细描写杀警察的歌引起轩然大波,弄得当时的美国副总统丹?奎尔出面提出批评,他们并不服气,认为副总统干涉“自由”,依旧我行我素;著名的“枪与玫瑰”演唱组不止一次因为在演唱会中煽动暴力而受到媒体批评,在美国、加拿大,他们也不止一次引发歌迷暴乱。其中一个叫罗斯的歌手在一首歌中轻快地唱道:“我以前好爱她,却不得不杀了她……”最近更有不少歌手本人直接涉案。有个叫“斯努皮狗狗”的著名黑人歌手,生长在加州的贫民窟,他曾经很有感触地说:“我能活到21岁已经是个伟大的成就了,我们黑人没活过高中毕业的多得很。”可他正因杀人未遂被起诉;“超脱合唱团”的乐手寇宾,被控非法持有武器;最令人诧异的是长得又帅气又清秀的抒情歌手小哈利?康尼克,圣诞节时发行一套温馨感人的圣诞专辑,却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因持有未经登记的枪枝而遭逮捕……  视人命如草芥,舞枪枝如球杆,着实让人怵目惊心。人们不由得痛心地问:这些人,为什么扣动扳机?  动机千差万别。人们总是不乏各种响亮的理由。  可以是为了种族的使命。1994年三月,在犹太狂热分子滥杀约旦河西岸希布伦清真寺祈祷人群震撼了世界之后,纽约一名黎巴嫩裔汉子巴斯,驾着车从不同的方向,追着一辆满载犹太裔中学生的面包车,三次开火,致使一人死亡,三人受伤。  可以是为了神圣的教义。日,18岁的华裔青年骆文步卢刚的后尘,在马萨诸塞州西蒙若克学院,对着教授、学生、护士开枪,从校门杀到图书馆,又杀到宿舍,两死四伤。他的动机却与卢刚不同。骆文曾印了多份《圣经》“启示录”的章节,行凶后告诉他父亲,他已执行“上帝的旨意”,杀人是因为“校园里弥漫着罪恶”。  可以是为了强烈的爱情。1993年五月,一名巴基斯坦裔的男青年在自己家门口被乱枪打死,上半身中了11弹!他前一个月刚刚与一位美丽的印度裔少女订婚,而且八月份就要去上大学,他品学兼优,获得一笔全额奖学金。杀人犯是他的未婚妻的追求者,爱这位少女爱得发狂,竟铤而走险除掉情敌。少女痛不欲生,没几天,从16层楼上跳了下来,自杀殉情……  可以是为了“替民除害”。1993年3月,佛罗里达州平沙科拉镇一些反对堕胎手术的民众在示威时,一位赞成堕胎的医生根恩要穿过他们,进入自己工作的诊所,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示威者格里芬竟拔出左轮,连发三枪,全射中他的后背,杀死了他。后来,反堕胎团体“拯救行动”对这种暴力表示了一点遗憾,却强调说:根恩本人是一个 “杀人犯”,他无数次给人动堕胎手术,杀戮了无数个胎儿。事过一年,同样的悲剧在这个镇又一次重演:一个反堕胎组织的负责人保罗?西尔,用猎枪对准堕胎医生布里顿和他的义务警卫巴瑞特夫妇开枪,两死一伤。西尔泰然自若地对给他铐上手铐的警察说:“今天那里不会有婴儿被谋杀了!”俨然是个“舍生取义”的壮士。  也可以是为了鸡毛蒜皮的琐屑小事,如某人瞪了自己一眼(或自以为被瞪了一眼),某只狗骚扰了自己,向警方投诉却无人理会,都能使人大动杀机。去年还有个16岁的中学生把手枪藏在书包里带进了课堂,上课时伸手到书包里掏东西,不知怎么枪就走火了,邻座同学当场毙命……  恐惧症候群  日,华盛顿国会山议事大厅鸦雀无声,数百名议员全神贯注地在聆听发言。  陆续发言的是11个孩子。他们是被纽约州联邦众议员舒莫邀请来作证的。舒莫现任众院犯罪及刑法小组委员会主席,多年来一直主张管制枪械。这次,他出了个奇招,请来这些曾深受枪击事件影响的青少年,向议员同行们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  孩子们声泪俱下地陈述:在平均每天有13个儿童死于枪击的美国,身为青少年是何等担惊受怕。15岁的珍妮?魏尔斯含泪断断续续地说:“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我都不敢出门。我有个朋友中枪而死。当时他正站在我身旁,有人走过来对他连开了17枪……我想搬到别的地方,可我母亲没有钱搬家……我已经明白:不是只有坏人才会倒霉……”  住在华盛顿的14岁女生爱利西亚?布朗说:“枪械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12岁时,我的朋友斯古特被枪弹打死,从那时以来,我有四个朋友在街头被枪杀。其中有个朋友叫汉克,我听到枪声,然后就看见他倒在地上,还没断气,躺在那里全身抽搐……那实在是非常可怕、非常可怕……”  在意外枪击事件中侥幸逃过一命的印地安那州13岁女孩卓伊,两眼直视面前的特殊听众,质问这些大人:“为什么我们要这样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要再有多少儿童被杀大家才会醒悟?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肯站出来对这个问题采取行动?我知道我随时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你们呢?”  孩子们的讲述只道出了弥漫于全国的恐惧气氛之万一。最近两年发生的两起外国人被杀的案件,是这种恐惧气氛可怕后果的两个突出例证。  两个外国人都是被误杀。  日晚上八点多钟,正在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顿鲁日上学的一名十六岁日本学生服部吉弘,与一名美国朋友一齐去参加万圣节聚会。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他们也都穿上了古里古怪的服装。他们不熟悉路径,经过一家民宅时,以为到了举行聚会的那一家,就往里走了进去。这家的主人裴尔斯发现进来两个奇形怪状的家伙,马上提高警惕,操起枪厉声喝止:“不要动!”那个美国人倒是停下了,可英语不好的服部根本不知道裴尔斯说的是什么,继续朝裴尔斯走近。裴尔斯见来人不听命令,更紧张了,先下手为强!他迅即举枪瞄准,砰地一声,大错酿成。满心去好好乐上一乐的服部,命归黄泉!  裴尔斯被控以致人于死的罪名上了法庭,他承认确实是自己杀了服部,但为自己辩解说:当时以为是歹徒闯入,担心一家老小的安全,才开枪自卫。按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杀人在许多情况下是允许的,包括“射杀窃贼”。陪审团研议了三个多小时,一致裁定裴尔斯无罪,当庭释放。  从日本赶来旁听审讯的服部的父亲,得知这一判决结果,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裴尔斯倒确实不是坏人,在法庭外,他衷心地向服部的家人道歉说非常遗憾发生了这样的事,并表示说:他今后将不再摆弄枪了。巴顿鲁日市举行了追思服部的仪式,并向服部的家乡名古屋赠送一块匾,上面用英文和日文写着:“谨献给来自名古屋的学生服部吉弘,他在巴顿鲁日的丧生,提醒世人──每当有人横死,我们每人都不光彩。愿我们共同为和平而努力。”  无独有偶。1994年元月一天早晨,一个苏格兰游客大卫?瑞斯,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乐极生悲。他和朋友喝得尽兴,到天亮时才踉踉跄跄想回自己下榻的旅馆,醉眼朦胧在郊外一个高级住宅区迷了路,他便去敲一家人家的后门求助。没想到这家的主人艾吉也误以为强盗来了,惊惧之余,门都不开,就从门后开枪,子弹洞穿门板,当场把瑞斯打死……  在美国,人们就是这样时时刻刻绷紧恐惧的神经,一分一秒也不敢放松。有的家长甚至乱了章法,让婴儿睡在浴缸里,怕他被流弹射中。以前,美国人素以乐于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助人著称,让人搭顺风车是个十分平常的事情──若是有步行人在路边伸手翘起大拇指,就表示他想搭车,往往不一会儿就有车开到他身边停下,问他要去哪儿,方便的话就让他上车。现在这种做好事的人日见其少了:谁知道他是什么人,会干什么?常常看见步行者伸了半天手也无人理睬。到书店去看看,有不少安全手册之类的书,图文并茂,标画出各地的危险区域,教人避祸。熟悉美国情况的人也指教我许多防身之道:绝不要进入某些毒贩、帮派出没的臭名昭著地区和建筑,更不能晚上深入虎穴;除非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凡是在城市街区开车,一定要把车门锁死,窗玻璃摇上,在红灯前停车时车前面要留出相当的距离,以便有紧急情况好一冲就跑;在路上听见有疑似射击声,不要减速看热闹,应赶紧离开,云云。这大概都是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美国人感到有种宝贵的东西从生活中消失,但并不一定人人都知道是什么,甚至要到了国外才恍然大悟。塔斯特佛大学儿童发展系教授艾肯举例说:“最近我到加拿大游览,差点没被一个主动向我打招呼的八岁小孩吓了一跳,以为他一定是智能不足,要不怎敢随便与陌生人搭讪?”是的,美国人出于恐惧,放弃了对他人的信赖。他们怀念当年那股单纯、信任的气氛,却不得不怀疑任何人和事,尤其是对陌生人,时刻不放心地保持戒备。人与人越来越疏远、提防……  美国不能干脆禁枪吗?你听到看到上述@一切,很自然地会涌起这个疑问吧──禁止自由买卖、携带和使用枪枝,岂不是一劳永逸?  问题不那么简单。禁枪派面前矗立的有一堵高墙。 宪法第二修正案和全国步枪协会  原来,美国势力极大的全国步枪协会(简写为NRA),不遗余力地反对对枪枝的限制。这个组织并不是黑组织,成员遍布全国各州;采取的也多是合法手段,“捍卫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的名义更是冠冕堂皇。政客要禁枪限枪,就要做好与NRA对垒的精神准备。  NRA掌握相当大的选票票源,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议员、州长们当选与否。没有人敢看轻NRA。它可以每天召募1500成员;它年收入达880万美元;它总资产过亿;它有无数声名显赫的成员,近几十年的总统中,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布什等等都是其成员,只有卡特不是,尽管他倒是位猎人。  里根与布什还在NRA的年会上讲过话。NRA下设两个得力机构:一个是法律行动研究所,专门动员其成员给国会施加压力,其活动经费占总预算的22%;另一个是政治胜利基金会,它决定NRA支持哪个政治候选人,唯一的标准是看其对枪的态度。NRA雇佣的国会游说员,每小时薪水高达200美元。  NRA之不好惹,举两件事可见一斑。  第一件是1978年,总统卡特批专款给联邦烟酒火器署使之档案电脑化。因为这个部门是管理并主张禁止枪枝的,得罪了NRA,后者就发动了公民请愿,使这个计划夭折;  第二件更有说服力。新泽西州的前民主党籍州长弗里欧,是当时全国少有的几个主张限制枪枝的州长之一,他和州议会中志同道合的议员一道,与反对限制枪枝的议员拉锯般地打了几场恶仗。1992年,州议会经过激烈争辩之后,通过了一项使拥有半自动武器合法化的法案。这后面就有NRA插手撑腰。弗里欧运用州长的权力,否决了这项法案。NRA向新泽西州的一个团体“美国执法人员组织”提供基金,动员他们对议员百般游说,到社会上造舆论。没过多久,州众议会竟以三分之二多数,又推翻了州长的否决,这项法案眼看还是要过关。不料,过了没多久,法案送到州参议会审议,形势又发生逆转,竟以全票赞成、无人反对的结果,维持了州长原先的否决:这次居然没有人敢坚持原来要求半自动武器合法化的立场。在这场立法战中,弗里欧得到了许多强有力人物的支持,其中包括总统,克林顿多次在公开场合赞扬弗里欧的“胆略”;在美国政坛颇有实力的肯尼迪家族也向弗里欧颁发“政治勇气奖”;但决定性的因素是民心。原来在众议会推翻州长的否决之后,议会受到了民众猛烈的批评。州长趁机动员民众,要大家向参议会表示意见。这个战术奏效了,有民众施加压力,尽管NRA仍巧舌如簧,参议会果然不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NRA并不罢休。他们发誓:哪怕花一百万美元,也要把弗里欧拉下马。这年秋天,新泽西州大选,弗里欧竞选连任,果然败在女共和党人惠特曼手下。惠特曼在90%选民支持严格限制枪枝、而NRA又声嘶力竭强烈反对限枪的形势下,很滑头地对限枪问题三缄其口,两边都不得罪。弗里欧落选原因当然非止一端,但不能不说,NRA的活动卓有成效。  NRA这么有恃无恐,反对禁枪限枪,凭什么呢?他们祭起的是宪法这一面大旗。NRA华盛顿总部大楼的正面墙上,钉着一排大字:“人民保持和拥有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这是著名的宪法第二修正案中的句子。  话要从1789年说起。美国第一届国会在纽约开会时,代表们通过了12项修正,以澄清宪法中未指明的州与个人的若干权利,这12条统称为“权利法案”。其中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了人们拥枪的权利。  美国宪法修正案这么订,自然不是美国开国先贤们随心所欲,而有其历史原因,有美国的特殊国情:美国不像中国,没有中央集权的传统,而且人们对联邦政府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权力时刻保持戒心,提防它侵犯州的权力,剥夺个人的权力,采取种种措施加以限制。此处限于篇幅,对这一问题不能细述。我只是想说:美国人确实有“枪文化” 的传统。据社会学家分析,在美国人不无偏见的传统观念中,至少形成了这么几个对持枪者的正面印象:持枪者是爱国者;持枪者是富于团队精神的;持枪者是热爱大自然的;持枪者靠枪求生存;持枪者是向社会讨还正义的独行侠……等等。两百年来,有形的法与无形的传统观念互相作用、互相强化,使拥枪权利意识已深入到人们的骨髓之中。“要禁枪限枪,除非你修改宪法!”而在美国,修改宪法是件天大的事。不说别的,就是那法律程序,走一遍就要好几年;何况是要把美国人的观念从根上翻转过来。如果有争论,反复诘难,反复修改,就可能要十年二十年。  对这个“违宪论”,许多人已经批驳说:先贤在起草宪法及修正案时,怎么会想到他们的不肖子孙竟把美国变成这么一个危险的国度?若九泉有知,他们一定会支持禁枪限枪的。再说,先贤在宣布人民有拥枪的权利时,人口族裔构成也相对单一,文化、宗教背景、价值观念相对接近,哪里有今天这样尖锐对立,连是否将尊重生命奉为一条最基本的信念共识都谈不拢呢?  但这毕竟只是辩论语言,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也必须避免与宪法这一条修正案抵触。这就是为什么目前任何建议主张,都只是要求对购枪拥枪施加一些限制,而不敢要求从根本上取消公民的这项权利。  然而,对枪施加限制,NRA也反对。深谙宣传之道的NRA旁征博引,举出许多论据:瑞士与以色列也并没有限枪禁枪,犯罪率大大低于美国;墨西哥与南非禁枪,这两个国家的犯罪率却是美国的两倍。他们振振有词地说:“开枪滥杀的责任在人,而不在枪。枪能自己杀人吗?要把制止暴力犯罪的着眼点转到人上来,对罪犯用重刑嘛,而不是限制枪。难道因为车祸甚多,就禁止卖车租车开车吗?”这也是似是而非。对罪犯当然要有严明法纪,但绝不能说枪就不该限制。照这条歪理推论,原子弹、毒气、生物武器、海洛因可卡因都何必禁止销毁──都是由人操纵的嘛,管人就行!  我们当然不能说政客和商人拥枪背后的理由只是经济利益,但无可否认,枪枝买卖在美国利润甚高。不过就一般人而言,究竟为什么拥枪?除了上面所说的“枪支文化”,人们拥枪的个人理由,据Fox调查,其实很简单:为了安全――别人有枪,而要政府禁枪之难,难于上青天,那么,合乎逻辑的思考,自然就是自己也买一把防身。  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囚徒困境:个体的理性选择,导致了群体的非理性。人人都这么想,最后就是枪支数量直线上升。  拉锯战:布雷迪法案通过的前前后后  2003年年底,美国国会两院通过了著名的“布雷迪法案”──一个对枪枝施加一点限制、真正只是一点点限制的法案。  布雷迪是谁?他是前总统里根的新闻秘书。那年,美国青年欣克利一心想干出点惊世骇俗的事情,博得影星偶像青睐,跑去对准里根连放数枪。里根固然受了重伤,但受害最大的却是当时正站在他身旁的布雷迪,他被击中脊椎,终身瘫痪,只能坐轮椅。布雷迪无辜受害,痛感美国不能再对枪枝放任自流,于是便多方活动,到处游说,推动限制枪枝的立法。他不仅确实是个有识之士,更被许多人称赞为“具有勇气”,他的名字变成了一种象征,这个限枪法案便冠以他的名字了。  七年前,当布雷迪刚刚开始呼吁禁枪限枪时,几乎人人都以为他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他自己则是以“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心态,迈出这万里长征第一步的。个别州确已有了比布雷迪的主张更严格的法案,但要在全国范围突破NRA的阻挠、突破宪法第二修正案的“思想牢笼”,通过这个法案,谈何容易!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曲曲折折的历程,经过无数争辩、推敲、退让、讨价还价,布雷迪法案在经过很大的斧削(有人愤怒地称之为“阉割”)之后居然通过了!这个法案的通过,与其说是布雷迪的奔走游说奏了效,不如说是近几年来一桩接一桩的开枪滥杀,震醒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觉得确实应该为遏止枪枝泛滥做点什么。各州从下到上陆续吹起了限枪风,国会议事厅里的气氛才慢慢转了向。仅仅一年之前,这还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虽说如此,但我们看看布雷迪法案的内容,不禁会哑然失笑:何其简单!何其宽松!  ──凡购买手枪,必须经过五天的等候期,在此期间接受对购枪者的背景调查,即看其是否有犯罪记录、精神是否正常等。  仅止于此?这还反复斗了这么多年才通过?!这个法案对购枪的限制,远远比不上前面提到的新泽西州对购枪的限制严格,甚至比加州那个“等候15天”的规定都更宽松。只需等上5个昼夜而已!  可在NRA看来,可怕的是铜墙铁壁上,毕竟被撞出了道裂缝!  限枪者万万没想到:布雷迪法案经众院参院通过,克林顿签署正式成为法律之后,到日正式生效之前,美国却又掀起了一阵购枪狂潮。1993年圣诞节购物季,买枝枪送亲友当圣诞礼物竟成了一种时尚。  买枪之人的想法倒也十分自然:看这趋势,买枪会越来越难了。坏人手里早就有了枪,今后的限制对他们起不了什么作用,可好人手里没枪,岂不尽挨杀受气?得,还是趁法案没生效,买枪还方便,赶紧买一枝吧,才能防身自卫!  笔者的一位熟人,纽约一家印刷公司的制版技师,前不久有天跑到我的办公室,要我猜他提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我顺口瞎诌:“枪!”他惊呆了。拆开盒子,我还真猜对了:里面真是一把俄国造的笨重手枪以及一百发子弹。我问他:你申请买枪,向警察局提出什么理由?他不假思索:“安全!”我说:你心里真实的理由呢?“这还不真实呀?就是为了安全!坏人都有了枪,我没枪行吗!”  能说他们完全是杞人忧天吗?  一时间,各枪店生意兴隆,手枪、步枪和霰弹枪销路剧增。对枪店所作的非正式调查显示:那几个月,武器的销售量每月增长百分之五六十,甚至百分之百。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芝加哥西南一家枪店老板说:“我们的生意好得简直来不及进货!”这家店去年九月卖了75把枪,十月增加到150把,十一月增加到250把。北小岩城的唐恩武器店老板奚尔说:布雷迪法案通过的那个月,是他干这一行八年来最好的一个月。加利福尼亚州尔温岱尔机械工具公司经理说:“我们通常每月生产三千把手枪,现在已增加到五千五百把,可是还有两万把的订单出不了货!我们拼命赶工。这简直是疯狂!”  2月26、27日,布雷迪法案生效的前夕,疯狂到了顶点。休斯顿一家枪店老板说:她的店每小时的成交额相当于以往两整天,而且卖出的还多是高价手枪。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新一轮交锋  而从那以后,限枪与反限枪的交锋也越来越趋于白热化。  日,布雷迪等禁枪限枪人士取得了第二项重大进展:联邦众议院通过了限制19种半自动攻击性武器的法案,NRA又受到一次重大挫败。  这次表决,充满了戏剧性。预定的15分钟表决时间结束时,票数为213比214,赞成者落后一票,还剩下三个人未表态。表决继续下去,原来有个已投了反对票的议员想了一想,改了主意,决定收回反对票,改为赞成。剩下的三个人中,两个投赞成票,一个投反对票。总票数成了216比214,这才惊险过关!顿时欢声雷动,两个提出此议案的议员一跃而起,紧紧拥抱!  但没过半个月,NRA欣喜扳回一城:蒙大拿州一位联邦法官判决,布雷迪法案违反宪法。他倒是没有援引宪法第二修正案,而是援引了宪法第十修正案,即联邦政府与各州分权的原则,他据此认为,按布雷迪法案,联邦政府命令地方警察进行对购枪者的背景调查,是越权之举。  据透露,NRA资助的法律人士对布雷迪法案的控告,另外还有六件。他们并不甘心节节败退,要利用一切机会反攻倒算。种种迹象显示,最新一个回合的交锋又开始了。这一次的近期目标是推翻前述国会刚刚通过的限制攻击性武器法案。  今年4月19日,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恐怖暴力事件:俄克拉荷马市的联邦大楼被恐怖分子炸毁,死亡160多人,损失无数。全国民众悲愤交加,纷纷要求赶快破案,抓住策划者和暴徒处以极刑。而NRA却不迟不早,在这个档口发出一封募款信,此信的主要撰稿人是3NRA的副主席韦恩?拉匹尔。他在信中将联邦调查人员描写为“戴着纳粹的钢盔、穿着黑色突击队制服、长统靴”的“横暴的政府恶棍”。这封信激怒了很多人,前总统、这个协会的终身会员布什怒不可遏,马上给主席托玛斯?华盛顿写了一封公开信,宣布退出这个步枪协会,并且沉痛地为殉职的联邦人员作辩护。现任总统克林顿因其主张加强枪枝管制的立场长期被NRA看成眼中钉,这次马上发言为布什帮腔,尽管正在出访乌克兰,从基辅不远万里打电话给布什,对他政治上的前对手此举大加赞扬。  NRA并不认错。他们出巨资,在数家大报上刊登整页广告,其中有致布什的一封信,要求他重新考虑退会的决定。这封信由该协会主席华盛顿亲自签名,信中仍然形容联邦执法人员为“穿黑西装、戴面罩、带着许多武器、大声吼叫并入侵无辜民众住宅的暴徒”。布什拒绝更改退会决定。今年5月,NRA在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举行年会,参加的代表达两万人之多,许多发言者在会上竞相发出威胁:明年又到了大选年,要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把克林顿拉下马!  急速膨胀的火药桶与涓涓水流的竞赛  幸好朝野的有识之士也没有闲着。由34个团体组成的“全国禁止手枪联盟”一直在积极活动;还有一个组织,宣传品上的口号就是:“给你一个机会让NRA 下地狱去!”他们认识到光依靠议会里的衮衮诸公是不行的,还得自己行动起来,用行政、经济、舆论、宗教、道德等各种手段来限制枪。  纽约市一个痛恨枪枝的14 岁男孩伏兰多?梅泰欧,在圣诞节前夕想出了个主意,说服他开地毯商店的父亲捐出了5000美元,与一家玩具店和临近的第34警察分局联合,发起一次不寻常的交换活动:任何人只要向警察分局交出一件火器,就可收到一张价值100美元的玩具礼券,警察局还另给他颁发奖金:手枪每把50美元,半自动武器或机枪每把75美元。这个计划大获成功:第一天梅泰欧的捐款就用完了,玩具店接着捐了一万美元,其他商人也跟着捐钱。短短三天,交到警察分局的长短枪枝就达三百多枝,而这个分局在全年内才收到七枝枪。  这个活动经传媒一宣传,不仅普及到纽约市各社区,全国各地也群起仿效。在新泽西派特森,一家医疗中心与当地商会联合发起“枪枝换食品”:一把枪可换一张50至100美元的食品代用券;在旧金山,市政府与贝斯售票公司联合举办“枪枝换门票”活动,一枝枪可换两张球赛、巨星演唱会的门票,或者滑雪登山缆车票。为了鼓励大家来交换,他们都规定:交枪者无须留下姓名,无须陈述枪枝来历……  许多组织大力表彰对限枪有功的社会活动家,克林顿总统今年6月底就因其致力于减少手枪暴力获得亚拉伯罕?林肯勇气奖。  许多城镇警方大张旗鼓销毁各种非法枪枝,送去回炉,制成钓鱼钩、别针。  许多州着手制定更严厉的打压帮派法令,对少年实行宵禁的规定。  财政部颁布新制度,今后再申请开枪店,营业许可证的费用由10美元涨至600美元。  电视台纷纷反省,对暴力节目自我设限,并研制高科技装置,使一播有暴力镜头时就自动切断电视机画面,不至于让儿童受到毒害。  许多广播电台也决定禁播鼓吹暴力的饶舌歌曲。  …………  但是,要达到管制枪枝、遏止犯罪这一目标,路途还很远很远。据专家说,美国现在已经“荣膺”好几个“世界之最”:  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武器库;  全世界民用武器最大的进口市场;  全世界武器翻新速度最快的实验场所(五年“枪龄”的“旧枪”只占罪犯用枪的34%);  全世界最大的武器盗窃市场(每年仅手枪被盗就有15万枝);  全世界最大的“兵工厂”(除大规模的正式厂家之外,私人能造冲锋枪);  全世界最大的枪枝零售市场(有执照的枪枝零售商达24万多人)……  尽管最近美国的犯罪率已有所下降,但暴力犯罪却有增无减。枪越来越精巧,价钱越来越便宜,凶手与受害者的年龄越来越轻,枪伤弹孔越来越大……光更严格地限制枪枝,不够;光加重刑罚,更严厉地惩治罪犯,也不够;光进行人道主义与法制观念的教育,还是不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扭转呢,用中国人爱说的名词来说:这算是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得综合治理。  善良的人们翘首期待着彻底销毁枪枝。日前,纽约市纪念19世纪伟大作家马克?吐温逝世100周年,其中一项活动,是由一位喜剧演员扮演马克?吐温,接受记者访问。其中一个问题是对管制枪枝有何良策,“马克?吐温”说:他要学学二千年前中国秦始皇,将天下枪枝收起来铸成12铜人。哄笑之中,不少人蹙眉凝思他的话……  是啊,中国诗圣杜甫有名句曰:“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常不用。”对于美国人来说,这只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枪,仍然是悬在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的剑。每当看到电视上枪杀案的报道,他们都不由得心里凛凛:下一个是谁?  下一个,也许是──我!  天哪,为了防身,我是不是也该去买一把枪?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9:27 &&
鞑子不让汉人用菜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3:14 &&
呵呵!饿死几百万又如何?良民哪?????????????????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8:43 &&
当今社会灾难.百姓灾难的症结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36:21 &&
中国人每年死于刀的人数不知有没有统计?拿出来亮一亮。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2:41 &&
&&&&有人说,全民持枪会使坏人的犯罪成本提高,从而达到防止犯罪的目的。&&&&但是,坏人抢劫好人时,往往是“有备打无备”,就如弗校惨案,从理论上来说,人人都可以持枪,但是实际情况呢?却是一个持枪的人打死33个手无寸铁的人。&&&&犯罪成本高吗?防止犯罪了吗?&&&&没错,你可以持枪,但是不可能天天都随身携带。你不可能知道犯罪在什么时候发生。坏人作案都是有准备的,而你却不可能随时警惕天天随身携带一把手枪。&&&&“有备打无备”,就算是菜刀都可以杀人,何况是枪?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6:46 &&
美国反对禁枪的N个理由&&&&在美国,个人的持枪权利涉及自由价值观,受到宪法的严格保护。尽管枪击案屡屡爆发,但许多人仍然认为,全面禁枪不是美国的选项 &&&&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的发生,再次引起人们对美国枪械管理制度的质疑。美国之外,人们普遍认为此次惨剧是枪支泛滥的恶果,就连布什总统的铁哥们儿――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和英国首相布莱尔,都指出美国应该反省自己的“枪械文化”。但在美国国内,大多数人对此仍然犹豫不决,就连主张枪支管制的团体也不认为现在是“采取行动”的好时机。 &&&&“很难说民众愿意接受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毕竟这只是个个案。显然,民众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凶手的个人背景上。”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美国“停止枪支犯罪联盟”的发言人这样说。一个涉及公民权利的问题&&&&在弗吉尼亚枪击案发生的几个小时,一个名为“美国持枪者”的组织在网站上发表文章,认为问题出在校园禁枪,并指出“如果校园内有人持枪自卫,凶手就不会放肆和得逞”。这无疑是一个奇特到疯狂的逻辑。&&&&“应注意,只有犹他州和俄勒冈州允许人们携枪进入校园,而正是这两个州从来没有关于学校枪击案的报道。”“美国持枪者”的负责人说。&&&&事实上,全面禁枪从来就不是美国人的选项,真正能够讨论的只是枪支管制问题。因为,持枪权利对美国社会而言是个涉及自由价值观的问题。&&&&在1975年出版的《美国枪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枪支是秩序的象征和保守主义的图腾”。个人的持枪权利还拥有很难辩驳的法律依据。从建国之初一直延用至今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明文规定,“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同时,美国的50个州中,44个州的法律都有明确保护公民持枪权利的条款。 &&&&“全美步枪协会”曾以海报形式列举了反对枪支管制的数十个理由――孩子相信父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不要辜负了他们的信任;妇女不应该依靠男人来保护;打电话报警需要时间,等待救援可能葬送你的余生,等等。 &&&&这种关于枪支的温情表述,确实反映了许多美国人心底的真实想法。正是因为如此,尽管有不少民众支持对枪支进行适当管制,但也不愿其程度像欧洲国家那样严格,更不愿放弃个人拥有枪支的权利。在这个问题上,更多人是处在一种模棱两可、犹豫不定的状态。&&&&在对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的报道中,美国媒体也表现出了对枪支管制的复杂情绪。仅左派的《纽约时报》一家全国性大报提出了加强管制的呼吁――纽约州历来是枪支管制最严格的州。其他媒体则选择集体沉默。 枪支管制与两党政治 &&&&与民众模棱两可的态度不同,共和、民主两党对枪支管制的立场则泾渭分明。 &&&&自由主义色彩浓厚的民主党总体倾向对枪支加强管制,而共和党几乎反对任何管制。共和党人认为,需要去管的应当不是枪,而是谁来使用这支枪。&&&&正是两党的争论不休,使得枪支管制成为美国政治中的经典议题。近年来,其争议性和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堕胎问题。 &&&&枪支管制的高峰出现在克林顿执政以后。民主党控制白宫和国会的1992年,美国通过了让购枪者必须等待一个星期才能拿到枪的《布雷迪法案》。1994年,美国又批准了《禁止进攻性武器》法案,规定10年之内限制19种进攻性较强的枪支销售,其中包括著名的苏制AK47冲锋枪。 &&&&人这样评价克林顿:“一位有史以来在枪支管制议案上展开最有力的游说和做出短兵相接努力的美国总统。” &&&&布什是个著名的枪械爱好者,所以没有人相信他会在枪支管制上有所作为。2004年,布什一方面口头承诺支持《禁止进攻性武器》法案延续,另一方面又按兵不动。因为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拒绝讨论,法案自动失效。 &&&&在枪击案的不断冲击之下,布什仍然坚持,对付枪支犯罪的方法不是通过更多的法律,而是更为严格地执行已有的法律;同时,防范学校暴力的最好手段是教导孩子们分辨好坏。 &&&&交织在枪支管制问题上的党派之争,归根结底是利益集团政治的反映。以“全美步枪协会”为首的枪支权利组织,和以“布雷迪运动”为首的枪支管制组织之间已经激烈交锋了30年。 &&&&“全美步枪协会”在136年前成立时,其宗旨是促进步枪爱好者之间的切磋交流,相互提高射击技艺,后来演变成专门捍卫枪支权利的游说集团。 &&&&“布雷迪运动”与里根遇刺事件颇有渊源。那起暗杀事件并没有改变里根支持拥有枪支权利的态度,而另一个受害者、受伤致残的新闻秘书杰姆斯?布雷迪,却成为妻子致力于枪支管制的动力。 &&&&据统计,自1989年到2003年,主张枪支权利的利益集团共赞助了1700万美元竞选资金用于联邦一级的各种选举。其中仅“全美步枪协会”一家就贡献了1400万美元。而要求管制枪支的利益团体的政治捐款只有170万美元,相差整整10倍。 &&&&巨大的落差不仅反映在捐款上,同时也反映在两大阵营的决心上。“支持枪支管制的人并不像维护枪支权利人那样立场坚定。在被问到将如何采取切实的行动来支持他们的信念时,不少反对枪支管制的被调查者表示将会写信给有关官员,或者向代表他们利益的组织捐款表示支持,所占比例是支持枪支管制的被调查者的三倍。”布莱恩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格莱格?卡特研究后得出结论。 民主党的教训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过后,媒体访问了民主党和共和党打算角逐总统宝座的热门政客。虽然都深表同情哀悼,但没有一个人提及加强枪支管制问题。这当中也包括曾坚决要求对每一支出售的枪支进行登记的希拉里。 &&&&而在另一方面,参议院的民主党领袖哈里?里德则干脆表示反对立刻推动管制议案。 &&&&种种迹象显示,民主党的立场变得暧昧了。这或许是一系列选举打击造成的综合征。 &&&&第一次打击发生在枪支管制取得历史性突破的1994年。激进的措施造成了民主党选票的流失,共和党乘机在40年后重新掌控众议院。 &&&&1999年哥伦拜高中校园枪击案之后,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以参议院议长的身份投票支持一项限制枪支的法案。在次年的总统大选中,“全美步枪协会”成功地将戈尔定义为反对枪支者,说“他要把你的枪拿走”,这使戈尔输掉了西弗吉尼亚和家乡州田纳西,因为这两州的人喜欢狩猎。 &&&&从那以后,民主党人就开始小心翼翼。2002年10月,美国接连发生了多起枪击案,其中发生在华盛顿的连环枪击案更是导致了10人死亡。然而,出于中期选举的考虑,民主党的反应比较温和,不希望在枪支问题上过于激进。 &&&&去年的国会选举中,民主党人提出了许多竞选诺言,但没人提出严格管制枪支作为竞选议题。蒙大拿州的新参议员乔?泰斯特,和北卡罗来纳州的海尔斯?舒勒甚至宣称,他们将支持终身持枪和强调持枪权利的宪法第二修正案。 &&&&今年,在同时夺取参众两院后,民主党并没有在枪支管制上有所作为。此前,本届议会已经提出数个严格控制枪支的议案,结果都争取不到足够的支持。这些议案包括对买枪者的背景进行更严格调查、限制持枪者购买的子弹数目,以及重新实施《禁止进攻性武器》法案。 &&&&除非民意出现大的转向,否则,有意角逐总统的政客都不会轻易重蹈戈尔的覆辙。保守色彩浓厚的《华尔街日报》在4月18日的社论中断言:在美国这样一个私人拥有两亿多枪支的国度,任何控制枪支的努力都将注定失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8:08 &&
  没枪怎么推翻暴政?没枪当年美国人拿什么来跟英国军队斗? 虽然今天美国已经是民主政府了,但是出于对暴政的天然防备心理,美国法律坚决保证人民持枪的权利。 允许持枪固然会造成很多刑事案件,但是和刑事凶杀案相比,暴政更让人恐怖==================  考虑到今天美国的军队能力,不只是枪能反对的了。因此,为保证人民能反对暴政,建议美国允许公民自由拥有化学武器、核武器,至少,也得让美国公民自由拥有坦克、战斗机、航母。虽然这些东西会造成很多刑事案件,但是和刑事凶杀案相比,暴政更让人恐怖……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9:41 &&
不禁枪人人都可有枪禁枪只有坏人有枪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7:54 &&
持枪不都是坏人,坏人往往持枪――美国"噩梦" 党员不都是贪污,贪污往往是党员――中国噩梦改对称.[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1:38:07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5:26 &&
论美国枪支控制运动的发展及前景作 者:袁征关键词:美国政治书 名:论美国枪支控制运动的发展及前景成果形式:论文出版社:《美国研究》2002年第4期 出版时间:   [内容提要]:本文对枪支管制这一在美国社会中极具争议的问题的由来、枪支管制运动的发展及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枪支问题的出现,是由美国早期特殊的历史积淀而造就的。当代枪支管制运动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曲折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目前美国社会关于枪支管制的争论,涉及到公民权利、政府权力与公共秩序维护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法定权利、利益集团政治和党派之争等多种因素也交织其中,显得异常复杂。因此,美国的枪支管制运动将是一个曲折、渐进而漫长的过程。    美国是世界上民间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据联邦调查局估计,目前大约有2.5亿支枪在私人的手里,另外每年还有500万支新枪被私人购买。私人拥有大量枪支,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平均每年发生200万件暴力犯罪和2万4千件谋杀。这些谋杀中,70%与枪支有关。在一个典型的一周时间内,美国人由于枪支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要超过整个西欧一年的数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枪支管制运动开始在全美大规模兴起。时至今日,枪支管制问题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其重要性甚至已经超过了堕胎。很少有公共政策的讨论会像枪支问题一样激烈,分歧巨大,并触及人们内心的情感。支持和反对枪支管制的力量在联邦和州以及地方三级逐步展开激烈争夺。本文将聚焦联邦一级的立法角逐,理清枪支管制运动的发展脉络,进而对影响枪支管制运动的发展进行分析。  问题的由来&&&&美国枪支问题的出现,是与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枪支文化紧密相关。而这种枪支文化的形成,则是由美国早期特殊的历史积淀所造就的。&&&&16世纪,当第一批欧洲人历经艰辛来到美洲大陆后,面对着极为恶劣的外部环境。除了抵御野兽的来袭,还要和当地印第安人对抗。英、法、西班牙等欧洲列强为争夺殖民地而相互厮杀,战火不时烧到北美地区。在这种混乱纷杂的环境下,当时并没有政府或者社会组织提供有效的防卫措施,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自身的力量,而枪支在保障人身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北美大陆,打猎从一开始就已经成为一种谋生手段,枪支就成为猎杀野兽、维持生计的重要工具。据统计,1770年,超过80万磅、价值5万7千多法郎的鹿皮被出口到其他国家,其价值仅排在烟草、小麦、靛青和鲸鱼油之后,列第五位。猎取食物的需要和市场上对于毛皮的巨大需求,使多数美国男子都比较熟悉火器的使用。&&&&毫不夸张地说,最初的开拓者们是依靠坚定的决心、宗教信仰的支撑和先进的武器在北美大陆恶劣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也正因为如此,有美国学者断言:"美国诞生之时就有一支来复枪在手中。"&&&&由于武器成为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当地政府也直接介入到对于武器的管理上。在到达北美大陆的最初几年,弗吉尼亚当地政府就开始武装每位男子,几乎全民皆兵。&&&&1623年,弗吉尼亚禁止没有携带武器的当地居民出外旅行或者到田地去劳作。1631年,该州要求殖民地居民在星期天进行射击练习,并携带武器去教堂礼拜。1658年,该州要求每一家住户在家中都必须拥有一种可以使用的火器。&&&&不仅如此,1673年,该州更是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如果一个公民因为太穷而难以购买枪支的话,政府就会为其购买一件武器,等这个公民有能力偿付的时候再付给合理的价钱。在马萨诸塞,立法机构下令:不仅仅是自由人,而且签有契约的仆人也必须拥有自己的武器。到1644年,对于任何没有武装起来的公民处以6先令的严厉罚款。纽约州规定,每个城镇都需要常备武器,凡16到60岁之间的男子必须拥有武器。这些武装起来的男子,平时进行劳动,遇到紧急情况时,则拿起武器进行防卫。由此,各州逐步建立起全民皆兵的服役模式,也就是组建民兵,担负正规部队的防卫功能。&&&&不过,强化北美殖民地民众对于民兵推崇的态度,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殖民地精英们对于常备军的怀疑态度。依据一些英国哲学家的论述,他们对于常备军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认为常备军常常可以用来压制人民的自由。为了防止这样的局面出现,有效地维护个人的权利,方法之一就是武装民众。&&&&接下来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民兵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为拥有和使用枪支增加了神圣的意味。民兵在莱克星敦打响了第一枪,为美国独立战争正式拉开序幕。当时,除宾夕法尼亚之外,其他12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民兵。&&&&北美独立战争历时7年,最终取得了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民众组织起来的民兵在独立战争中的重要角色占据了所有美国人的头脑,并成为一种神圣的信条。直到今天,在许多美国人看来,最初美国之所以能够获得独立和自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拥有枪支的人们站出来,为信念而挺身而出,才最终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在随后西部边疆的开拓中,枪支再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拓者们既要对付凶猛的野兽,也要随时面对与印第安人部落之间的冲突。不过,枪支文化的牢固确立是在美国内战期间。当时,林肯政府为了确保北方的胜利,大力鼓励武器的生产和武装北方的民众。在内战中,数百万的美国人被武装起来,学会如何使用枪支,如何作战。内战进一步确立了枪支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人们也将拥有枪支视为一项不可剥夺的权利。&&&&经过这种漫长的演变,拥有和使用枪支逐渐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在整个19世纪,美国政府基本上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从法律上限制使用武器,枪支的拥有已经成为十分寻常的事情。枪支或许在其他国家被认为是危险的物品,但在美国却被认作是"秩序的象征和保守主义的图腾"。  早期的枪支管制立法    枪支管制最初并没有成为一个十分具有争议的问题。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国内有一些管理枪支的法律规定出台,不过,绝大多数都是各州和地方上的法律。这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纽约州在1911年出台的《苏利文法》。但是,由于各州的法律差异很大,所以往往出现许多漏洞。比如纽约州是全美枪支管制最为严格的一个州,但与其邻近的各州则相对宽松;首都华盛顿地区对于携带枪支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但在邻近的弗吉尼亚州则宽松很多。这种差异造成了枪支管理上的困难,并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因此,联邦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就成为必然。  在联邦一级上,关于枪支管制的立法则比较迟缓。1919年,国会通过《战争税收法》,规定对枪支征收10%的联邦税收。这是美国国会最早在有关枪支问题上采取的行动。不过,这只是一项增加税收的手段,并不是枪支管理的措施。1927年,鉴于当时犯罪率上升、民众对于罪犯使用手枪的担心,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通过邮寄方式来出售手枪给私人。事实上,这项法案的实施更多地带有象征意义。法案没有禁止通过私人快递公司递送手枪,况且个人可以自由地跨州购买枪支,因而出现明显的漏洞。  30年代初,由于大萧条的到来,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犯罪率大幅上升。1929年,在芝加哥发生了犯罪团伙之间的街头枪战;1933年在迈阿密又发生了试图刺杀罗斯福总统的事件。面对这样的形势,在罗斯福政府的推动下,国会最终通过了《1934年全国枪支法》(theNationalFirearmsActof1934)。该项法案禁止传输和拥有机关枪和锯短长度的霰弹猎枪,对于制造和销售这类枪支征收税收,要求拥有这类枪支的人进行登记。不过,司法部关于实施手枪登记的提议并没有获得支持。时隔四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1938年联邦火器法》(theFederalFirearmsActof1938),授予财政部给枪支经销商、制造商和进口商颁发执照的权力,禁止销售武器给已经确认有重罪的犯人和逃犯,规定运输被盗枪支为非法。  然而,对于那些向罪犯出售武器的商人进行惩处的规定却显得十分无力,因为必须要证明枪支提供商是在已知晓的情况下向罪犯出售武器,而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从其通过之日到20世纪60年代,每年只有不到100人依照这项法案的规定而遭逮捕。不仅如此,由于对经销商的税费征收非常低,一些私人可以通过成为经销商而绕过各种限制。  这一时期,枪支管制立法的主要支持者来自行政部门中的一些执法机构,面对有组织的反对力量,并不能有效地推动国会通过其寻求的法案。当时,全美步枪协会的立场虽然还并如现在强硬,但已经成为影响该法出台的主导力量。不仅如此,这些法案通常在国会委员会中就已经定调,既没有激起公众的注意力,也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讨论。这和当代枪支管制运动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当代枪支管制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自20世纪30年代通过了枪支管制法之后,美国国内在枪支问题上一度保持着相对平静的状态。然而,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激发了当代枪支管制运动的兴起。从那时起到20世纪90年代,当代枪支管制运动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1968年枪支管制法》的出台  1968年,参众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了《1968年枪支管制法》,并由约翰逊总统签署生效。该项法案规定:禁止跨州运输火器(手枪和长枪)、弹药给私人;禁止出售枪支给未成年人、吸毒者、精神病人以及已被认定为罪犯的人员;强化对于枪支经销商和收藏者的执照和档案管理;将联邦政府管理和征税的对象扩大到"破坏性的装置",诸如地雷、炸弹、手榴弹和同类爆炸物;加大对于那些使用枪支从事联邦政府法律所界定的犯罪的惩处;除了出于那些用于射击运动目的的枪支之外,禁止进口外国制造的多余武器。  从整个立法的进程来看,该法案也是多年以来最具有争议、争夺最为激烈的法案之一。之所以获得通过,是得益于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处于多事之秋。从1964年开始,美国发生了多起城市骚乱。社会动荡不安,公众对于犯罪率上升的担忧,使得他们支持更为严格的枪支管制;  其次,一系列震惊美国社会的刺杀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于枪支问题的极大关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反对枪支管制的力量。1963年,肯尼迪总统被刺杀。1968年又先后发生了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和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遭刺杀的恶性事件。早在1963年,就有议员就提出了严格控制邮递销售枪支的议案,但都被搁置在委员会中。在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相继被刺杀之后,一些议员才改变了原先的立场,从而使得立法顺利通过。  第三,当时的约翰逊政府对于枪支法案的通过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早在1965年,约翰逊就向国会建议,主张强化枪支管制立法。1968年,他向国会提出建议,主张实施全国性的枪支登记,要求个人持有枪支必须拥有执照。他敦促道:"出于明智的考虑…出于安全的考虑和出于一个被唤醒国家的考虑,给予美国一个所需要的枪支管制法。"  第四,同样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支持枪支管制的人士在一些关键的条款诸如枪支登记和颁发执照问题上做出了实质性的让步,所以使得这项法案最终得以艰难地通过。  《1968年枪支管制法》是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会通过的最为实质性的枪支管制法案。与此前的联邦法律相比,该法的通过标志着在枪支管制问题上迈进了一大步。不过,它并没有规定对所有的火器进行登记和发给执照,也没有禁止进口枪支部件,立法出现了明显的漏洞。&&&&(二)枪支管制运动的挫折  尽管《1968年枪支管制法》的作用有限,但维护持枪权利的力量还是不断寻求阻挠该法的实施。仅仅在通过此项法案的第二年,在全美步枪协会的游说下,国会就废止了关于要求销售霰弹猎枪和来复枪弹药商登记购买者的规定。不过,冲击最大的则是1986年《火器拥有者保护法》(theFirearmsOwnersProtectionAct)的通过。可以说,这一法案的通过是枪支管制运动发展的一大挫折。  事实上,反对枪支管制的力量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的活动,只是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一直受阻于民主党人控制的司法委员会。1980年,向来反对枪支管制的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共和党还赢得了参议院的主导权,保守主义思潮日益抬头。抓住这一有利的机遇,全美步枪协会、美国枪支拥有者协会(theGunOwnersofAmerican)等维护枪支权利的组织加大了游说的力度,对国会施加压力。尽管在众议院一度遭遇来自民主党人的阻击,但最终《1986年武器拥有者保护法》还是在参众两院获得了通过,并于1986年5月由里根总统签署生效。  在很大程度上,《武器拥有者保护法》是对《1968年枪支管制法》的一次倒退。它允许合法的来复枪和散弹猎枪跨州销售,只要在出售者和销售者所在的州合法即可;废除弹药销售商需留有记录的要求;使出售枪支而没有执照的个人更方便地出售枪支;允许枪支经销商在枪支展览会上出售枪支;将酒精、烟草和火器管理局(theBureauofAlcohol,Tobacco,andFirearms)对于枪支经销商未经宣布的检查限定每年一次,并禁止建立任何全面武器登记的体系。唯一使支持枪支管制人士感到安慰的是该法禁止私人拥有和转让机关枪,保持了原有的对于手枪的限制(除了运输之外)。  这一法案在国会两院的通过,标志着全美步枪协会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不过,主张枪支管制的组织也并非一无所获。在这场争夺战中,全美步枪协会和警察机构的分歧开始表面化,这使得全美步枪协会关于枪支可以用来自卫、对付犯罪论调的可信性大打折扣。与此同时,手枪管制有限公司(HandgunControlInc.)也开始崭露头角。可以说,枪支管制运动在挫折中孕育着新的发展动力。&&&&(三)峰回路转:枪支管制运动的高涨  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以手枪管制有限公司为首,主张枪支管制的力量抓住民主党人一度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两院的大好契机,推动国会通过了《布雷迪法》,从而使枪支管制运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1974年,手枪管制有限公司成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推进枪支管制的核心力量。在整个70年代,以手枪管制有限公司为首的枪支管制组织规模还小,并缺乏经验,影响力十分有限。但经过80年代的发展,手枪管制公司努力完善自身的机构设置,扩大组织成员数量,活动经费大幅上升。不仅如此,该组织还同执法和教育等其他机构结成同盟,协调行动,以壮大自己的声势。在1986年国会关于枪支问题的讨论中,手枪管制有限公司赢得了警察执法机构的支持。在策略上,手枪管制有限公司采取了温和而务实的立场,并不要求禁止私人持枪,从而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在此基础上,该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展示枪支管制的必要性,加强了对于政府的游说,影响力有了大幅上升。从1968年到1988年,任何形式加强枪支管制的议案都没有能够在国会两院的大会上讨论,全美步枪协会总是能够动员各种力量将这些议案封杀在委员会讨论阶段。然而,从1988年到1994年,国会两院大会就枪支问题进行了27次大会讨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以手枪管制有限公司为首的枪支管制力量的上升。应当说,手枪管制有限公司力量的变化成为枪支管制运动发展中最大的、也是最活跃的变量之一。  从1987年起,手枪管制有限公司就全力推动国会通过《布雷迪法》。该法要求购买手枪者需要有一个星期的等候期。其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使得警察有时间来对这些购枪者的背景进行核查;其二是让购枪者可能的愤怒情绪有时间得到缓冲,使其能够理性使用枪支。实际上,当时已经有24个州实施购枪者等候期的规定,并要求经销商向相关机构报告,以便执法机构对于购枪者的身份进行核查。为了获得通过,手枪管制有限公司将该议案中实施的范围仅仅限于由联邦颁发执照的经销商出售的手枪,并没有包括各类长枪和霰弹猎枪,也不包括私自出售的各种武器。不仅如此,该议案还要求经销商将销售情况向当地警察机构报告,而不是向联邦机构报告,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人担心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大。此外,该议案还禁止保留经销商报告中提供的信息,以避免反对枪支管制组织认定这实际上要建议一个全国枪支登记体系的指控。由于这些限定,议案的条款非常温和。即使如此,这项法案还是在1988年和1991年两次都没有在国会中获得通过。正在此时,突发事件的出现为枪支管制运动带来了转机,使《布雷迪法》在1992年获得了通过。  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国内的犯罪率大幅上升,这引起了美国公众的不安。其中两起严重的枪击事件更是使全美上下震惊。1989年1月,加州斯托克顿(Stockton)发生了恶性校园枪击事件。肇事者用攻击式步枪四处扫射,造成5死、29伤的悲剧。两年后,在得克萨斯州,一位男子持枪在自助餐厅枪杀了22人,打伤23人,然后开枪自杀,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枪击案。  1992年的总统大选中,民主党竞选纲领中强化了在枪支问题上的立场,要求关闭枪支黑市,禁止"最致命的攻击性武器",对购枪者进行身份核查;呼吁严惩使用枪支犯罪的罪犯,严惩那些出售武器给儿童的违法者。克林顿上台后,扩大了禁止枪支进口的范围,并将攻击型的手枪列入禁止进口之列。此时,民主党人在国会两院也占据了主导地位。  国内政治环境变得对于枪支管制运动相对有利,手枪管制有限公司也加紧了游说活动。为了保证该项法案的通过,支持枪支管制的人士进一步做出了两项妥协:首先是一周的等候期缩短为5个交易日;其次,警察进行购枪者背景核查的时间仅仅为5年,然后使用电脑系统进行即时核查购枪者背景。为此,该议案规定每年将提供2亿美元帮助各州升级电脑系统。  在推动国会通过《布雷迪法》的过程中,克林顿总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后来,曾经担任全美步枪协会的主要游说者韦恩*拉*皮埃尔(WayneLaPierre)将克林顿的努力描述为"一位有史以来在枪支管制议案上展开最有力的游说和做出短兵相接努力的美国总统"。这一时期,枪支管制组织取得的另外一项重大成果是国会最终通过了禁止攻击型武器的议案。在斯托克顿枪击案发生之后,大约有30个州的枪支管制组织抓住机会,要求加大对于枪支的管制力度。经过酝酿,在克林顿政府、支持枪支管制组织及其国会盟友的大力游说下,终于在1994年8月通过了包含有禁止攻击型武器条款的有关犯罪一揽子议案--《暴力犯罪和执法保护法》(theViolentCrimeandLawEnforcementProtectionAct)。在前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关于禁止攻击型武器的问题在两院大会分别进行了6次投票,才获得通过。它规定:在未来10年里19种指定武器的销售和拥有为非法,同时禁止销售和拥有与这19种攻击型武器类似的复制品。它还规定,未来国会可以根据该法的规定增加禁枪的种类。  通过法律确立购枪等候期,并禁止攻击型武器的销售和拥有,是枪支管制组织取得的一个显著胜利。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枪支管制运动终于有了进展,达到了新的高潮。  在《布雷迪议案》通过后,手枪管制有限公司和其在国会中的盟友乘胜追击,又提出了《1994年手枪管制和暴力保护法》,寻求进一步强化对于手枪使用的管制。然而,1994年的国会中期选举,共和党人一举管制了国会参众两院。许多反对枪支管制的议员进入了国会,保守派力量大增。1996年,众院以239票对173票通过了废除禁止攻击型武器的规定。此后,枪支管制运动又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局面。  妨碍枪支管制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提出建立全国枪支登记的政策建议时,在当时还有一定的可行性。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枪支管制组织对于国会通过购买手枪5日等候期的温和法案都到欢欣鼓舞,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阻碍枪支管制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利益集团围绕枪支管制问题的争夺日趋激烈。  美国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利益集团政治,公共政策的制定通常是各种力量相互碰撞后出台的,枪支管制问题也不例外。以布雷迪运动为首的枪支管制组织和以全美步枪协会为首的反对力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竞相对国会施加压力。可以说,围绕枪支问题的争夺已经变成了一种利益集团政治。  全美步枪协会被公认为是美国社会中最为强大的单一问题利益集团。它具有数量庞大的会员,组织严密,凝聚力强,具有枪支管制组织所难以企及的游说资源,对于国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历次国会枪支立法的过程中,全美步枪协会都扮演了核心的角色。近年来,尽管支持枪支管制阵营的力量在不断壮大,但还远没有强大到足以抗衡以全美步枪协会为首的反对力量。  事实上,关于枪支管制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要求和反对枪支管制的两大阵营所界定的。在管枪还是管人的问题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全美步枪协会看来,民众持有武器的权利不得随意剥夺,反对任何形式的枪支管制,而主张严惩使用枪支犯罪的罪犯。他们认为拥有枪支是用以自卫,枪支和犯罪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应当加强对于人们的教育,而不是通过管制枪支来解决问题。  其次,枪支管制的问题,涉及对美国宪法第二条修正案的解释问题。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美国建国前后,拥有和携带枪支的权利,和言论自由一样,已被视为最珍视的个人权利之一。当时,共有7个州采用了"权利法案",都含有保护民兵或者明确支持持有和携带枪支的条文规定。为弗吉尼亚州起草"权利革命宣言"的乔治*梅森(GeorgeMason)就明确地写道:"一支管理良好的民兵,由民众组成并接受武装的训练,是一个自由州适当的、天然的和安全的防卫力量;和平时期的常备军必须避免对于自由构威胁;并且无论如何,军队必须严格地服从平民力量,并接受其治理。"宾夕法尼亚州宪法则明确规定:"民众有权携带枪支来保护自己和州。"&&&&在制定和批准宪法的过程中,宾夕法尼亚、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弗吉尼亚和北卡莱罗拉州,都曾要求将有关人民有权拥有和携带枪支的条款或者写入宪法,或者写入"权利法案"。鉴于当时各州的具体情况和人们对于常备军的怀疑态度,所以建国之初就出台了宪法第二条修正案,规定:"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不少美国人认为,这条修正案保护的是个人的持枪权利,枪支管制是非法的。&&&&近年来,在枪支问题变得突出之后,支持和反对枪支管制的两派人士开始就此修正案的诠释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支持枪支管制的人士主要依据法院的历次裁决,认为政府有权对枪支加以管制,并指出第二条修正案确保的是"挑选出来的民兵"持有枪支的权利,也就是一种集体拥有的权利,而非私人持有和携带枪支的权利。这些人还认为,美国目前所面对的形势已经和200多年前制定第二条修正案时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言外之意是第二条修正案已经"过时了"。但是,维护持枪权利的组织和人士则始终依托宪法第二条修正案,反对任何的枪支管制措施。毋容置疑的是,第二条修正案从法理上为枪支管制运动的发展增加了不小的阻力。经常出现的局面是,不少次关于枪支立法的讨论最终在第二条宪法修正案的争论声中举步维艰,陷入僵局。而要想对这条修正案进行改动,就必须获得大多数州的同意,这十分困难。目前,美国的50个州中,44个州的宪法都有明确保护公民持枪权利的条款。  第三,美国民众的态度出现分化,带有明显的情绪化色彩。&&&&美国公众在关于枪支管制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通常来说,妇女、城市居民、非美国本土出生者、政治上倾向自由主义者、不拥有枪支者相对更倾向于支持枪支管制,而男性、乡村居民、美国本土出生者、政治立场保守者、枪支拥有者则相对消极,不少人还采取激烈的反对态度。具体到地域上,出现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分化。在城市比较集中的地区,比如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人口密集,出于对犯罪率上升的担忧,所以主张枪支管制的呼声就比较高涨;而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山区,人们钟爱于打猎,也依赖枪支来防身,而且当地人思想比较保守,所以反对枪支管制的呼声相对很高。这种分化从国会议员的投票行为上也有所反应,往往来自美国南部、中西部各州广大乡村选区的议员反对枪支管制,而来自北方地区城市地带的国会议员则大多支持枪支管制。&&&&尽管不少民众支持枪支管制,但他们并不像维护枪支权利人士那样立场坚定。在被问到将如何采取切实的行动来支持他们的信念时,不少反对枪支管制的被调查者表示将会写信给有关官员,或者向代表他们利益的组织捐款表示支持,所占比例是支持枪支管制的被调查者的三倍。民意调查同样显示,对于许多维护持枪权利的人士来说,枪支管制问题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而对于枪支管制的支持者来说,枪支问题只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枪支问题上,更为深远地影响到公众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涉及到美国民众对于政府&&&&角色和个人权利的看法。许多美国人的祖先是为了逃避欧洲的宗教迫害而逃到北美大陆的新教徒,他们力图建立一个没有政治迫害的国度,确保公民享受最大的个人自由,而欧洲的经验使得他们对于中央政府有一种不信任感。因而,《独立宣言》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人民主权论,即权力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甲黑色面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