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结构不规整,内信号稍不均匀电场什么意思

头部CT诊断学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头部CT诊断学
上传于||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学​ ​头​颅​ ​C​T​ ​头​部​C​T​诊​断​学
大小:9.6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鞍区囊性病变影像学表现
发布时间:&&&来源:&&&83人关注
  鞍区囊性病变是以囊变为病理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不同疾病其病理性质、生物学行为不同,采取的手术方式亦不同,因此术前诊断非常重要。 但由于本类疾病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及内容物性质上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依靠单一影像学检查鉴别较难。本文通过对我院近年来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72例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MRI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02年5月至2005年7月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72例,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8~67岁,平均年龄41.5岁。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囊性颅咽管瘤25例,囊性垂体瘤12例,Rathke囊肿16例,蛛网膜囊肿2例,鞍旁表皮样囊肿4例,鞍旁皮样囊肿3例,垂体脓肿3例。7例经临床证实,包括:蛛网膜囊肿2例,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4例,垂体脓肿1例。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平扫检查。CT平扫采取冠状位(GE HighspeedCT/I),层厚3mm,层间距3mm,视野(FOV) 250矩阵512&512 ; 球管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120kV 和180mA。拍摄骨窗及软组织窗。其中14例行冠状位CT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欧乃派克(Omnipaque , 300mgI/ml),7例加扫横断面。MRI检查(GE Signa1.5T),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进行轴位、冠状及矢状T1WI(SE TR/TE=400~600ms/12~20ms)和T2WI(FSE TR/TE=4000ms/90~119ms)检查, 层厚3mm,间隔 0.5mm,矩阵256&256,FOV 18cm&18cm。其中47例行Gd-DTPA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0.1mmol/kg,静脉注射。11例行半量(0.05mmol/Kg)Gd-DTPA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大体病理改变,见表1。
  2.2 影像学表现
  2.2.1 生长部位,见表2。
  2.2.2 CT、MRI表现:12例囊性垂体瘤:CT检查2例垂体微腺瘤表现为鞍内囊性低密度病变,增强扫描囊壁可见强化。8例垂体大腺瘤中,6例表现为实性瘤体内出现囊性低密度病变,2例囊性部分为高密度,并可见液平,4例CT增强检查囊壁及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MRI微腺瘤均显示为垂体饱满,垂体柄偏移。2例蝶鞍扩大,1例稍扩大,3例可见鞍底下陷。2例为短T1、长T2信号,1例术后证实为出血(见图1),1例内容物粘稠,考虑蛋白含量较高;2例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周围囊壁出现强化。8例垂体大腺瘤于冠状位图像上显示&腰身征&,正常垂体组织消失,视交叉受压,2例显示一侧海绵窦颈内动脉受包绕。囊性部分6例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2例表现为短T1、长T2 信号,并可见液平,术前诊断为瘤卒中。增强扫描囊壁及实性部分均呈明显强化,但强度低于海绵窦。
  25例囊性颅咽管瘤:21例CT平扫可见囊壁呈环行或斑块状钙化(见图2), 3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及囊壁呈中度或明显强化。MRI平扫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占位。21例为囊实性,4例为多囊,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信号,17例囊液为长T1、长T2信号(68%),5例囊液呈等或稍短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3例呈短T1、长T2信号。增强检查,囊壁及实质部分呈明显强化。
  16例Rathke囊肿:CT上8例表现为低密度,2例表现为等密度。3例行增强扫描,未见强化。MRI检查矢状位上呈圆形或卵圆形,6例呈短T1、长T2信号(见图3),脂肪抑制T1仍呈高信号;7例呈长T1、长T2信号,3例内部信号不均匀,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7例未见明显强化,6例囊肿边缘增强,其中2例与囊肿有明显分界,可确认是正常垂体组织,后通过手术证实。
  4例蛛网膜囊肿:CT检查均表现为囊性低密度,无强化及钙化。MRI各序列均呈均匀脑脊液信号。2例增强扫描囊壁无强化(见图4),垂体受压变扁后下方移位。
  4例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C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增强扫描壁呈环形强化。MRI矢状位呈圆形或卵圆形,各序列均呈脑脊液信号,矢状位增强见2例囊壁呈环形强化,2例呈不连续环行强化,3例见垂体受压变扁,垂体柄位置居中(见图5)或轻度后移。1例未见垂体及垂体柄。
  例鞍旁表皮样囊肿:CT平扫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CT值-15~15Hu,2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呈高低混杂密度。MRI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见图6),2例呈长T1、长T2信号,2例呈T1高低混杂信号,在长T2信号背景中可见斑片等信号,脂肪抑制T1高信号无衰减,Flair上均为略高及低混杂信号。 增强扫描3例囊壁无强化,1例边缘呈弧线强化。
  3例鞍旁皮样囊肿:CT表现为不均匀囊性低密度,CT值-40~10Hu,2例囊壁可见钙化(见图7)。MRI信号不均匀,2例T1WI内部可见高信号,压脂像上信号减低。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及分隔强化。1例皮样囊肿破裂,脑池内可见微小高信号脂肪滴。
  4例垂体脓肿:CT上3例为低或等密度肿块,1例平扫呈稍高密度,1例增强扫描为环状强化。MRI上2例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1例T1WI呈等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呈壁较厚环形强化(见图8)。1例T1WI为高信号,且其内可见多发团块状低信号,术后病理证实囊液极为粘稠,MRI所见囊内团块状影为炎性肉芽组织。
  表1 鞍区囊性病变主要病理改变(略)
  表2 鞍区囊性病变的发病部位(略)
  图1 垂体微腺瘤出血,于T1WI显示为囊性高信号,位于垂体右侧(略)
  图2 CT鞍区囊性颅咽管瘤囊壁多发大小不等钙化(略)
  图3 鞍内Rathke囊肿,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呈短T1高信号(略)
  图4 鞍内蛛网膜囊肿,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略)
  图5 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T2WI轴位,垂体柄居中(略)
  图6 鞍旁表皮样囊肿,呈均匀长T1信号(略)
  图7 鞍旁皮样囊肿CT边缘可见钙化(略)
  图8 鞍区垂体脓肿增强呈环行强化,内容物呈长T1低信号(略)
  3 讨论
  3.1 概述:通过本组鞍区囊性病变的CT、MRI表现进行分析,依照病变的病理性质鞍区囊性病变主要包括:囊性颅咽管瘤 ,囊性垂体瘤,Rathke囊肿 ,蛛网膜囊肿 ,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 ,鞍旁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垂体脓肿 。
  3.2 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单纯囊性垂体瘤较少见,常见囊性垂体瘤影像表现一般以实性瘤体内出现坏死、囊变,而囊性颅咽管瘤多见主要为囊性和囊实性[1]。笔者认为对于垂体大腺瘤同颅咽管瘤鉴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囊壁钙化,颅咽管瘤囊壁钙化的几率在90%左右[2],本组研究钙化为87%,略低于文献报道。虽然垂体腺瘤可出现钙化,但几率很低,因此是否存在钙化为两者主要鉴别点。②生长方式,颅咽管瘤多由鞍上向鞍内生长,有时与鞍底存在一定距离,而垂体腺瘤主体均位于鞍内并向鞍上生长并与鞍底接触紧密 。本组研究25例颅咽管瘤,仅2例位于鞍内,不具备上述特点,因此这一点在鉴别上具备一定价值。③能否显示受压或残余垂体。颅咽管瘤增强扫描有时能看到部分受压或残余垂体组织强化,而垂体大腺瘤正常垂体结构消失。本组研究位于鞍上的16例颅咽管瘤均可显示垂体强化,而位于鞍内及鞍内/鞍上9例中,有7例可见残余垂体,未见鞍底下陷。
  Rathke囊肿由于信号复杂多样,单纯从信号上同其它病变很难鉴别,因此经常误诊为囊性垂体瘤、颅咽管瘤或蛛网膜囊肿[3]。本组16例Rathke囊肿,2例直径小于10mm,T1呈低信号,化验检查伴有泌乳素升高,术前诊断为垂体微腺瘤。2例直径&3cm,位于鞍内向鞍上生长,术前诊断为颅咽管瘤。3例直径大于10mm,信号上呈长T1、长T2信号,接近脑脊液同蛛网膜囊肿无法区分 。因此在鉴别诊断上应主要围绕同这三种病变鉴别。①垂体微腺瘤:二者从信号、位置上很难区分,尤其对于少数Rathke囊肿,同样可出现泌乳素升高或中枢性尿崩等症状,因此笔者认为当T1出现高信号,形态饱满,边缘光滑锐利时应首先考虑Rathke囊肿,而出现低信号时应考虑为垂体微腺瘤或Rathke囊肿。②颅咽管瘤:当平扫发现囊壁钙化及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应首先考虑颅咽管瘤。③蛛网膜囊肿:在增强扫描中显示病变的位置和垂体、垂体柄的关系可提供帮助,增强扫描中受压变薄的垂体组织可出现强化,显示Rathke囊肿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或靠近垂体柄前上方。而蛛网膜囊肿使强化的垂体和垂体柄受压向后下方移位,可作为鉴别诊断参考[4]。
  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形成系先天性鞍隔孔过大或缺失使蛛网膜下腔如同憩室一样突入鞍内形成,由于其压迫的正常垂体并在周围出现炎症组织,增强扫描可出现连续或不连续薄壁环状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所形成的假囊肿使垂体受压后移,但垂体柄位置居中。该病应属于影像上常见的鞍上池下疝的继发改变,根据以上特征,可同蛛网膜囊肿和Rathke囊肿鉴别。
  表皮样囊肿可见于颅内中线部位,更常见于旁中线区如桥小脑角池,也可见于鞍上及鞍旁区,但鞍上表皮样囊肿更为少见 。典型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与 MR检查其密度(信号)与脑脊液相似,无强化,诊断并不困难。文献报告鞍旁表皮样囊肿多为类圆形 ,可向鞍内及桥小脑角池塑形生长 ,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变薄 ,常见CT高密度、T1WI高信号及囊壁强化[5]。本组2例表皮样囊肿出现上述改变,应在以后诊断中引起注意。在同鞍旁皮样囊肿鉴别方面主要采用压脂序列, 前者高信号强度无下降,其内可能为蛋白或出血;而后者T1WI内高信号强度下降,反应其内含有脂肪成份,为其特征性表现。有2例表皮样囊肿与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环关系较密切 ,可以看到血管被部分包绕 ,符合其&见缝就钻&的特点。
  垂体脓肿感染菌多为革兰氏阳性菌,经常为原发,但约有1/3病人继发于已存在的鞍内病变,如垂体腺瘤[6]。本组有2例误诊为垂体腺瘤囊变、坏死。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病例信号变化范围从脑脊液信号到蛋白含量多的T1高信号,因此在鉴别诊断方面不存在特征性。而增强检查病变均出现环形强化,虽然有的壁较厚,边缘模糊,有一定的鉴别价值,但同样缺乏特异性,因此垂体脓肿容易误诊为其它常见病变如不典型囊性垂体瘤、颅咽管瘤。但如果出现病变邻近鞍区脑膜强化、垂体柄增宽,可能与垂体脓肿炎性反应有关,再结合如病程中有发热、脑膜刺激征等临床病史 ,应高度怀疑垂体脓肿的可能性。
  通过对鞍区常见和少见囊性病变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单纯从病变的密度和信号上分析病变容易误诊,因为很多病变密度和信号差别不大,在诊断方面也不具备特异性。 因此有时囊性病变的生长部位、形态、生长方式、强化方式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关系比其密度/信号强度更具诊断价值。 同时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也可为诊断提供帮助。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治疗方法:
有哪些症状
今日坐诊大夫
许志勤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尤其在垂体腺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颅底...
蝶鞍变形&是怎么引起的?
蝶鞍变形&如何治疗?
蝶鞍变形&吃什么好?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据说是重点(特别是大题)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据说是重点(特别是大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14:05:2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据说是重点(特别是大题)
官方公共微信*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 头晕做了核磁共振鞍区信号异常不过...
"网友求助"头晕做了核磁共振鞍区信号异常不过...已回复
头晕做了核磁共振鞍区信号异常不过我们医院没有脑外科所以想来咨询下
共1位网友提供帮助
会员9227284 04:11:54
这种情况可以长期垂体的强化核磁确诊必要时可以考虑介入手术治疗可能改善症状
问孩子每天老是说头迷糊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急性喉炎,疱疹性咽峡炎,慢性喉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会厌炎,咽鼓管炎
&&已帮助用户:18048
问题分析:导致头晕的原因很多,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营养不良、脑血管疾病等等。如果经常有类似情况,到医院内科就诊 ,进行血压、意见建议:血常规等检查,明确具体原因,有针对性治疗。很高兴为您服用,欢迎再来咨询
问鞍区肿瘤
专长:颈腰椎病、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
&&已帮助用户:219300
鞍区肿瘤:包括鞍内、鞍上与鞍旁肿瘤以垂体腺内分泌障碍视觉障碍(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失明等)较常见还可出现丘脑下部症状与海绵窦受累的表现如颅神经损害的症状主要的是视力障碍所有患者皆有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视野缺损的确是颅内肿瘤的一个特征.但视野缺损有两种一种是双眼颞侧偏盲和双眼同侧偏盲这两种缺损提示的病变部位是不同的.第一种大多是在鞍区占位压迫视交叉导致而第二种是在视束部位占位导致的.如果患者患的是垂体瘤激素是有可能完全正常的垂体瘤的类型里有一种叫“无分泌功能型垂体瘤”它不会引起内分泌功能改变.治疗上可以手术也可以伽玛刀治疗需要对病人的片子进行查看才好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好.
问脑部鞍区囊肿
专长:饮食营养、不良嗜好
&&已帮助用户:220863
您好 这个要尽早的检查下 看情况而定 严重的是需要常规手术治疗的
问碟鞍区囊肿怎么治疗最好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颅内肿瘤、复杂性胶质瘤、脑膜瘤、脑积水、脑外伤等的治疗。
&&已帮助用户:36
问题分析:你好!囊肿有几种类型,治疗方法不一样,建议携片就诊
问鞍区见囊性脑脊液信号 垂体变薄 症状如何治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婴儿湿疹
&&已帮助用户:627114
朋友你好,从你的描述的这症状来看这可能是存在脑囊肿,具体治疗方案应该遵循临床医生的指导意见。
问鞍区占位病变。经常头晕。
职称:医师
专长:胃溃疡性穿孔,肠粘连,疝气
&&已帮助用户:49377
问题分析:你好,对于鞍区占位性病变,最常见的应该考虑是垂体瘤,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做更详细的检查确定。意见建议:如通过做鞍区CT或者磁共振检查,基本就可以确定,另外做垂体的激素化验检查,也可以帮助诊断。明确诊断后,多需要做手术治疗。
无需注册&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性别:男女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
*提问字数大于10字以上,描述越清楚医生回答越详细哦
向全国15万专家即时咨询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可以预防一些合并症的发生,所以越早越好
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脑萎缩一直困扰,久治不愈,请咨询上海神经科医生》》
脑瘫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最大的敌人就是孩子的生长发育
我父亲44岁,手经常不自觉抖动,是帕金森吗?
建议不要用药物治疗,可以先就医,上海神经科医生在线》》
孩子脑瘫多年,上海治疗脑瘫医生点击咨询》》
上海蓝十字神经科医生在线为您分析病情……
脑梗塞容易复发,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医学上有很多分类,让上海蓝十字医生帮您一一解析
免费向百万名专家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当前位置:&&&
鞍区和鞍旁肿瘤诊断标准&鞍区和鞍旁肿瘤做哪些检查?
  鞍区和鞍旁肿瘤的辅助检查  (1)头颅平片  鞍内和鞍旁肿瘤与颅底关系密切,头颅x线正侧位片多有阳性发现。其主要变化有:①蝶鞍、鞍结节、眶尖、眶上裂、岩骨和斜坡等颅底骨质吸收、破坏或增生;②肿瘤钙化;③板障静脉和脑膜动脉沟改变;④儿童伴有高颅压脑积水者,可有颅缝分离和脑叫压迹增多;⑤颅底骨化明显,伴骨膜反应,或呈溶骨性骨膨胀性改变,多提示颅骨肿瘤。  (2)CT  普通头颅CT,尤其是冠状位和骨窗位CT扫描,可同时显示鞍区和鞍旁肿瘤和颅底骨质的特征性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病理影像学关系,可以为肿瘤的定位、定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CTA可显示肿瘤与动脉之间的关系,而3D-CT从三维角度描述肿增与骨质及血管的毗邻关系。  (3)MRI MRI对于鞍区和鞍旁肿瘤的性质、部位及与邻近的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的描述远胜于CT,对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指导手术人路有重要意义。MRI对于颅底骨的变化和肿瘤钙化表现显示不清。MRA可以显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受压移位或侵犯包绕的程度。  (4)DSA  术前了解鞍区和鞍旁肿瘤血供、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病理变化,并可作为鉴别诊断依据的一部分。肿瘤血供异常丰富者,可行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  鞍区和鞍旁肿瘤的鉴别诊断  (1)垂体腺瘤  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20~50岁多见,老人尤其是小儿少见。垂体腺瘤是颅内良性内分泌肿瘤,早期即出现垂体性内分泌紊乱症状。分泌性腺瘤诊断较容易,无分泌功能腺瘤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状,与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内分泌症状相类似,而且无分泌功能腺瘤早期的内分泌功能减退症状不突出,或被忽略,而到肿瘤压迫规神经引起视神经功能障碍时才发现,视神经功能障碍成为其主诉症状。因此鉴别诊断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垂体腺瘤在头颅平片上表现为蝶鞍呈球形扩大,鞍底呈双边,后床哭及鞍背骨质吸收、变薄。鞍区CT冠状位扫描和薄层扫描对提高肿瘤的诊断发现率及显示肿瘤与附近鞍底、蝶窦等骨性解剖结构的关系有极大的帮助。MRI是目前诊断垂体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清楚显示肿瘤与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海绵窦等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对选择手术入路有指导价值。垂体微腺瘤昀诊断准确率为90%,T1加权相上,鞍区和鞍旁肿瘤通常呈低信号,正常垂体及垂体柄向对侧移位,早期扫描肿瘤信号低于王常垂体。此外内分泌同位素检查测定垂体及靶腺激素水平及垂体功能动态斌验,有助于了解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的功能,对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估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2)颅咽管瘤  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在7~13岁、20~25岁和60~65岁,鞍内型颅咽管瘤多见于成人。临床内分泌症状以下丘脑内分泌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尿崩症和体温调节异常等。伴有垂体功能减退症状,儿童表现为体格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易乏力、面色发黄、皮肤光滑苍白和皱纹,貌似老年。性器官不发育。无第二性征。成人中,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和早衰;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和毛发脱落。视神经功能障碍成人较多见。颅高压大多为肿瘤长入第三脑室引起室间孔阻塞所致。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为儿童骨缝未闭前可见骨缝分开、头围增大,叩击呈破罐音,头皮静脉怒张。鞍区和鞍旁肿瘤检查发现视乳头水肿。头颅平片检查,鞍上型表现为蝶鞍前后径相对增大,鞍内型则蝶鞍呈球形扩大。70%~80%有弧线或蛋壳状钙化斑块,而且儿童较成人多见。 儿童伴有高颅压脑积水者,可有颅缝分离和脑回压迹增多。85%的儿童和40%的成人头颅CT平扫可发现高密度的钙化灶。因肿瘤多囊变和钙化,囊内容物的胆固醇结晶含量差异较大,所以MRI肿瘤信号颇不均与,变化较大。典型者Tl加权相为高、等或较低信号。T2加权相为高信号。  (3)脑膜瘤  鞍区脑膜瘤包括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占脑膜瘤总数的4%~10%。鞍旁脑膜唐包括中颅窝内侧脑膜瘤、眶上裂脑膜瘤和岩尖脑膜瘤。按WHO(2000)组织学分级标准,将脑膜瘤分为I级(较少复发和侵袭型)、Ⅱ级(较多复发和侵袭型)、Ⅲ级(恶性或间变型、乳头状、横纹肌样)。鞍区和鞍旁脑膜瘤以I、Ⅱ级居多,Ⅲ级少见。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人。乳头状型脑膜瘤好发于儿童,恶性与非典型脑膜宿好发于50岁以后。视神经功能障碍通常是鞍区脑膜瘤的首发症状。鞍区和鞍旁肿瘤一般以一侧生长为主,所以双眼视力减退的同时,多以一侧为甚。垂体功能减退症状出现晚于视神经功能障碍。鞍旁脑膜瘤依肿瘤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中颅窝内侧脑膜瘤以海绵窦综合征表现为主,同时还伴有视神经功能障碍、垂体功能被退症状和颢叶症状。眶上裂脑膜瘤以眶上裂综合征表现为主,且因骑跨前中颅窝,可伴有额叶症状,如智能减退和精神症状,颅高压较常见。可有Foster—Kennedy综合征表现。岩尖脑膜瘤以岩尖综合征表现为主,向后颅生长时。可引起第Ⅶ、Ⅷ颅神经麻痹,并伴有小脑和脑干症状,脑膜瘤存X线平片上可见局部骨质吸收或增生,沙粒型鞍区和鞍旁肿瘤有钙化表现。脑膜瘤的典型CT表现为肿瘤多呈圆形、分叶扶或扁平形,边界清晰。强化前呈等、高密度,质地均匀,增强后密度均匀增高。基底附近的骨质可增生或破环。Ⅲ级肿瘤在CT上多呈高密度,中央坏死灶呈低密度,无钙化,增强后为不均匀强化,周围骨质以破坏为主。鞍区和鞍旁肿瘤的MRI的典型表现为以附着的硬膜为其基底,此处也是肿瘤的最大径。肿瘤附着处的硬膜和邻近硬膜有增强表现,即脑膜尾征。Tl加权相多为等、略高信号,T2加权相多为等、略低信号,其信号改变与肿瘤病理类型有关。肿瘤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肿瘤与脑组织间有一低信号界面,邻近的垂体组织清晰可见。MRA可以反映肿瘤与周围主要动脉之间的关系。Ⅲ级肿瘤在MRI上除一些典型表现外,还有其他一些特征性表现,如肿瘤形态不规则、中央多有坏死,所以T2加权相为高信号,与正常脑组织无分界,伴广泛脑水肿。  (4)生殖细胞瘤  包括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性生殖细胞瘤两类。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在20岁前发病,高峰年龄为11岁。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特别是畸胎瘤、绒毛膜细胞癌多发生在更年幼的儿童。生殖细胞瘤病程较短。临床表现为下丘脑性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尿崩症为首发症状者占89%,并可在相当长时间内为唯一症状。可伴有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或性早熟。10%鞍区和鞍旁肿瘤患者可同时累及松果体区,出现松果体区相应的症状,如Pari naud综合征、颅内压增高。头颅平片发现鞍区或同时伴有松果体区钙化斑块。畸胎瘤内骨性和牙齿样组织显示清楚。CT上见有鞍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病灶,实质性肿瘤多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均匀增强。囊性肿瘤密度略低。点状或斑块状钙化多见。畸胎瘤CT上密度高低不等,高密度为骨性物质及钙化。MRI检查,实质性者Tl加权相为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相为略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囊变者Tl加权相为低信号,T2加权相为高信号,增强后为环型强化。肿瘤边缘不规则常提示肿瘤向四周浸润,是恶性的表现。成熟畸胎瘤因内部结构复杂多样。T1和T2加权相通常为混杂信号。不成熟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往往边界模糊不清,病灶周围水肿严重。绒毛膜细胞癌有时表现为英似于血肿样的特征性改变。发现肿瘤同时存在鞍区和松果体区时,对确诊有重要作用。生殖细胞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的生物学标记物测定对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及肿瘤复发的评估有一定意义。生物学标记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 等。生殖细胞瘤血清或脑脊液测定PLAP为阳性,缄毛膜细胞癌HCG为阳性,胚胎癌HCG和AFP均为阳性,内胚窦瘤AFP为阳性。但血清和脑脊液上述生物学标记物的升高并不发生于所有生殖细胞肿瘤中,阴性时不能排除诊断。  (5)视神经和下丘脑胶质瘤  按照胶质瘤起源位置,可分为视神经胶质瘤和下丘脑胶质瘤。视神经胶质瘤多见于儿童,瘤主体多同限于视神经,病理分型主要为低分级胶质瘤,毛细胞型居多,少数为节细胞胶质瘤。下丘脑胶质瘤多见于成人,瘤主体位于下视丘,可累及视交叉,病理分型以恶性胶质瘤居多。视神经胶质瘤早期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单侧视神经功能障碍。随着肿瘤增大累及视交叉和下视丘,才出现相应的视野缺损、双眼视力减退及下丘脑内分泌紊乱症状。下丘脑胶质瘤主要表现为下丘脑内分泌功能障碍.出现多饮多尿。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和体毛减少,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青少年以性早熟多见。少数视神经胶质瘤和下丘脑胶质瘤可通过视交叉累及双侧视神经。头颅x线乎片常可显示一侧视神经孔扩大。由于肿痛压迫视神经孔和视交叉沟,在侧位片上蝶鞍可呈“梨状”或“葫芦状”扩大。CT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增强后有强化表现,部分有囊变,无钙化。视神经受累时,表现为视神经均匀增粗或不规则增粗,伴视神经孔扩大。累及眶内者。可同时伴有眶内视神经增粗。MRI T1加权相为低信号,T2加权相为高信号,强化显著,肿瘤与正常垂体有明显分界。视神经和视交叉的病理形态改变在MRI上表现更清晰。  (6)脊索瘤  以20~59岁多见。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为长期不定期的弥漫性头痛,但常不引起重视。如头痛位于枕颈部,头颈姿势或活动可诱发或加重头痛,常提示枕骨髁受肿瘤侵犯。颅底脊索瘤多起自斜坡中线,沿硬膜外缓慢浸润生长,可侵犯多个解剖腔隙,因此除引起垂体功能减退和视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外,还常累及第Ⅵ颅神经,侵犯鞍旁,表现为以第Ⅵ颅神经受累为主的第Ⅲ~Ⅵ颅神经损害症状。所以多发性颅神经障碍是脊索瘤常见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破坏斜坡,瘤体突向鼻咽部,约1/3至1/2有鼻塞、鼻咽部异物感和吞咽不适。忡瘤破坏蝶窦腔可出现鼻衄。头颅X线最显著的变化为颅底骨质的广泛破坏,范围可涉及鞍背、斜坡、前后床突、中颅窝底、蝶骨大翼、蝶窦和岩尖等,以溶骨为主.且偏重于一恻。CT平扫显示肿瘤呈等或略高堂度,增强后可有轻至中度不均匀强比。瘤内斑点状或片状钙化、颅骨破坏在CT骨窗位片上显示十分清楚。MRI上表现为肿瘤位于硬膜外,呈混杂信号,T1加权相呈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相呈高信号。肿瘤占据斜坡位置,脑干受压。DSA提示脊索瘤血供稀少,肿瘤部位常表现为无血管和血供贫乏区。向下长人鼻咽郭的脊索瘤因其临床表现与向颅底转移的鼻咽癌相似,可通过鼻咽部的穿刺活检进行鉴别。  (7)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外者多见于中颅底和海绵窦,少数可位于鞍内。分布于各年龄段。肿瘤多同时累及鞍区和鞍旁,因此临床上主要表现有眼睑下垂和复视等海绵窦症状、视神经和垂体内分泌功能障碍。少数肿瘤伴发出血,突发头痛、恶心和呕时,原有症状加重,严重者可昏迷。头颅CT肿瘤多为类圆形,平扫为高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无强化表现,或仅病灶周边有轻微强化。MRI T1加权相为等或略高信号,T2加权相为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DSA检查大多不显影,少数在毛细血管期见血管充盈和早期引流静脉。  (8)上皮样肿瘤  多见于鞍区,鞍旁少见。20~50岁好发。临床症状与鞍区其他肿瘤相类似,有些上皮样肿癌可有脑膜刺激征表现,系因瘤壁破裂,瘤内容物破入脑池和蛛网膜下腔所致,伴发热。CT平扫肿瘤多呈低密度(胆固醇结晶),少数高密度(出血或高浓度蛋白),瘤内可散有小钙化灶,瘤壁可有弧形或蛋壳样钙化。增强后无强化表现。MRI T1和T2加权相的表现与肿瘤内容物有关。大多数T1加权相为低信号,T2加权相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无强化表现。  (9)垂体腺癌  很少见,常发生于成人。垂体功能明显低下,表现为精神萎靡、疲劳乏力、食欲减遏等。肿瘤易侵犯海绵窦,以Ⅲ、Ⅵ颅神经最常受影响。转移至脊髓时,有放射性根痛、肌力减退、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表现。肿瘤侵犯硬膜、破坏邻近骨组织后可致脑膜刺激征。肿瘤生长迅速,视力减退发展较快.短期内即侵犯下视丘、三脑室、额颞叶等邻近脑组织,表现为嗜睡、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精神错乱、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CT扫描蝶鞍球形扩大,鞍结节、鞍底及鞍背等以骨质破坏表现为主。MRI见肿瘤通常侵犯海绵窦、硬膜和相邻脑组织,增强后肿瘤强化较明显。  (10)垂体转移性腺癌  垂体血行转移癌少见,多发生于成人。男性以肺部来源为主,女性以乳腺来源为主,其他有来自前列腺、胃肠、肾、甲状腺、胰腺及血液的恶性肿瘤。由邻近病灶直接侵犯者多见于鼻咽癌,20~50岁好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遏、视神经功能障碍和多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重、发展快,尿崩多见。肿瘤快速生长向上扩大鞍膈孔,所以头痛症状明显,多表现为眶后部疼痛。可有原发灶症状表现,鼻咽癌原发灶常见症状有鼻塞、鼻衄、回吸涕带血、耳鸣、耳闻、听力减退。头颅平片和CT表现与垂体瘤较类似,但蝶鞍扩大程度不如后者。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广泛。MRI的特征性表现为强化较明显。鞍膈孔扩大不如垂体瘤,所以肿瘤突破鞍膈孔向鞍上生长时,呈葫芦形即“腰身征”。漏斗部有线状强化表现,提示肿瘤侵犯下视丘。鼻咽癌累及范围广,包括蝶鞍、蝶窦、鼻腔、斜坡和鼻咽部等,侵犯鼻腔或鼻咽部者可作穿刺活检确诊。  (11)三叉神经鞘瘤  来源于三叉神经,按鞍区和鞍旁肿瘤部位分为中颅窝型、后颅窝型和哑铃型,需要与鞍旁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的是中颅窝型和哑铃型。可发生于各年龄段。面部麻木常以一侧三叉神经感觉支的刺激症状和麻痹作为首发症状,鞍区和鞍旁肿瘤患者有一侧面部阵发性疼痛和麻木,伴有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肿瘤累及三叉神经运动支所致,表现为咀嚼肌无力和萎缩,是鞍区和鞍旁肿瘤常见症状。哑铃型肿瘤可累及后颅窝,引起Ⅶ、Ⅷ颅神经麻痹出现周围性面瘫和听力减退.同时伴有脑干和小脑症状。头颅平片表现为岩尖骨质被吸收和破坏,边缘较清晰,圆孔和卵圆孔扩大,肿瘤向中线、向前生长,可致鞋底下陷和眶上裂扩大。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为均匀强化。肿瘤囊变较多见,增强后为环形强化。CT骨窗位可清晰显示中颅窝鞍旁、岩骨骨质的吸收和破坏,肿瘤虽可累及后颅窝,但内听道多不扩大。MRI见肿瘤多为类圆形,边界清楚。T1加权相为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相为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瘤囊变较多见,增强后呈环形强化。
《现代神经外科手册》周良辅主编
神经母细胞瘤
简介: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又叫神经细胞瘤,是儿...
简介: 颅内转移瘤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
简介: 脑膜瘤是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
简介: 脑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s)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
基底细胞瘤
简介: 基底细胞瘤亦称蚕蚀性溃疡,是皮肤癌肿最多见的一种...
神经外科疾病排行榜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蝶鞍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