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版反应军训有感600字字

教职成司函【号&|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四
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四
& 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招生考试 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四 注意事项: &&& 1.试卷采用分卷形式,分卷包括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全卷共6页。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 2.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 1.《诗经·氓》中属于赋得句子是(&& ) & A.“桑之为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 & A.登高临远&&& B.睹物思人&&& C.雨洒江天&&& D.佳人颙望 3.将《春江花月夜》誉为“诗中有诗,顶峰中的顶峰”的诗人是(&& ) & A.徐志摩&&&&& B.戴望舒&&&&& C.闻一多&&&&& D.舒婷 4.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事________家之理。(&&& ) & A.儒&&&&&&&&& B.佛&&&&&&&&& C.道&&&&&&&&& D.法 5.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 & A.杜甫&&&&&&& B.白居易&&&&& C.辛弃疾&&&&& D.韩愈 6.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_____国作家。(&& ) & A.英&&&&&&&&& B.法&&&&&&&&& C.美&&&&&&&&& D.俄 7.鲁迅用“人肉的筵宴”比喻是为了说明(&& ) & A.中国文明的实质&&&&&&&&&&&&& 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 & C.奴化心态&&&&&&&&&&&&&&&&&&& D.中国历史的可怕 8.培根认为,学问上的“装饰”的用途是指(&& ) & A.幽居养静&&& B.熟悉辞令&&& C.改变气质&&& D.增长才干 9.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 &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10.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 ) & A.故居&&&& B.“长宜子孙”四个字&& C.亡姐&& D.爱尔克的灯光 11.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 & A.郭沫诺&&&&& B.冰心&&&&&&& C.鲁迅&&&&&&& D.巴金 12.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 ) A.论据&&&&&&& B. 标题&&&&&& C.论证方法&&& D.论点 13.鲁迅《灯下漫笔》最初发表在(&& ) & A.《语丝》&&&&&& B.《莽原》周刊&&&&& C.《小说月报》&&& D.《创造》周刊 14.《咬文嚼字》中所举与“套版反应”不同、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是(&& ) & A.写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 B.写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 C.写茶:“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D.写做买卖:“端木遗风” 15.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 ) A.1927年&&&&&& B.清代&&&&&& C.&& 汉代D.元代 16.下列文章是记人散文。又是文艺随笔的是(&&& ) A.《段太尉逸事状》& B.《论学问》&&&&& C.《马伶传》&&& D.《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7.代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高峰的是(&&& ) A《世说新语》&&&&&& B《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18.《废墟》一文的作者是(&& ) A.余秋雨&&&&&&&&&& B. 史铁生&&&&&&& C.徐志摩&&&&&& D.郁达夫 19.下列句子中意动用法的是:(&& ) A. 终必不蒙见察&&&&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 惟兄嫂是依& D.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20.下列成语中从孟子作品中引申出来的是(&& ) A. 望洋兴叹&&&&&&& B. 分崩离析&&&&& C.五十步笑百步 D.贻笑大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21.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 &&&&&&&&&&&&&&&&&&&&&&&&&&&&&&&&。&&&&&
22.陆游《关山月》:朱门沉沉按歌舞, &&&&&&&&&&&&&&&&&&&&&&&&&&&&&&&&。 23.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 24.李清照《声声慢》:&&&&&&&&&&&&&&&&&&&&&&&&&&&&&& ,独自怎生得黑。 25.马致远【双调】《夜行船》: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 &。 26.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 &&&&&&&&&&&&&&&&&&&&&&&&。 27.王实甫《长亭送别》: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 28.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 &。 29.《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 &。 30.陶渊明《饮酒》:&&&&&&&&&&&&&&&&&&&&&&&&&&&& &,心远地自偏。 31.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流水落花春去也,&&&&&&&&&&&&&&&&&&&&&&&&&&&& 。 32.辛弃疾《摸鱼儿》:&&&&&&&&&&&&&&&&&&&&&&&&&&&& &,何况落红无数。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33.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 34.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 造次: 35.操吴戈兮被犀甲。&& &&&&&&&&&&&&&&&&&&&&&&&&&&&&&&&&&&&&&被: 36.常有兵燹,常有水旱,可有谁听到大叫唤么?&&&&&&&&&&&&&&& 兵燹 37.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御宇: 38.故今具道所以。&&&&&&&&&&&&&&&&&&&&&&&&&&&&&&&&&&&&&&&&& 具: 39.更能消,几番风雨。&&&&&&&&&&&&&&&&&&&&&&&&&&&&&&&&&&&&& 消: 40.旧栖新垅两依依。&&&&&&& &&&&&&&&&&&&&&&&&&&&&&&&&&&&&&&&新垅: 41.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淹留: 4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格: 4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藉: 44.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怆然: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正确判断题后的括号内划“√”在错误判断题后的括号内划“×” 45.《谏逐客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 ) 46.《古诗十九首》被后人称为“五言诗之冠冕”。&&&&&&&&&&&&&&&&&&&&&& (&& ) 47.一般所说的元曲就是指元代杂剧。&&&&&&&&&&&&&&&&&&&&&&&&&&&&&&&&& (&& ) 48.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是现代白话文的发轫之作。&&&&&&&&&&&&&&&&& (&& ) 49.班固的《汉书》代表着两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 (&& ) 50.《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 ) 51.《郑伯克段于鄢》出自《战国策》&&&&&&&&&&&&&&&&&&&&&&&&&&&&&&&&& (&& ) 5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 53.王实甫和关汉卿开创了我国戏剧史上的文采和本色两个重要的流派。&&& (&& ) 54.小说创作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是英国作家欧·亨利。&&&&&&& (&& ) 五、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55.阅读《听听那冷雨》一段: &&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请回答: && (1)你认为第1自然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 &&&&& &&&&&&&&&&&&&&&&&&&&&&&&&&&&&&&&&&&&&&&&&&&&&&&&&&&&&&&&&&&&&&&&&&&&&&&&& &&&&& &&&&&&&&&&&&&&&&&&&&&&&&&&&&&&&&&&&&&&&&&&&&&&&&&&&&&&&&&&&&&&&&&&&&&&&&& && (2)第2段中“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一句中,“这样”指代的内 容是什么? &&&& &&&&&&&&&&&&&&&&&&&&&&&&&&&&&&&&&&&&&&&&&&&&&&&&&&&&&&&&&&&&&&&&&&&&&&&&& &&&& &&&&&&&&&&&&&&&&&&&&&&&&&&&&&&&&&&&&&&&&&&&&&&&&&&&&&&&&&&&&&&&&&&&&&&&&& && (3)“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作者为什么说是“嘲弄”?又怎么说是“安慰”呢? &&&& &&&&&&&&&&&&&&&&&&&&&&&&&&&&&&&&&&&&&&&&&&&&&&&&&&&&&&&&&&&&&&&&&&&&&&&&& &&&& &&&&&&&&&&&&&&&&&&&&&&&&&&&&&&&&&&&&&&&&&&&&&&&&&&&&&&&&&&&&&&&&&&&&&&&&& 56.阅读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 &&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请回答: && (1)这一差别主要通过什么方法凸显出来? &&&&& &&&&&&&&&&&&&&&&&&&&&&&&&&&&&&&&&&&&&&&&&&&&&&&&&&&&&&&&&&&&&&&&&&&&&&&&& &&&&& &&&&&&&&&&&&&&&&&&&&&&&&&&&&&&&&&&&&&&&&&&&&&&&&&&&&&&&&&&&&&&&&&&&&&&&&& && (2)从这一段话看,李广得到士兵拥戴的原因是什么? &&&& &&&&&&&&&&&&&&&&&&&&&&&&&&&&&&&&&&&&&&&&&&&&&&&&&&&&&&&&&&&&&&&&&&&&&&&&& &&&& &&&&&&&&&&&&&&&&&&&&&&&&&&&&&&&&&&&&&&&&&&&&&&&&&&&&&&&&&&&&&&&&&&&&&&&&& 57.阅读下列几段话: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 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 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 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我仍旧站在那个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请回答: && (1)本段文字节选自哪个作家的什么作品? &&&&& &&&&&&&&&&&&&&&&&&&&&&&&&&&&&&&&&&&&&&&&&&&&&&&&&&&&&&&&&&&&&&&&&&&&&&&&& &&&&& &&&&&&&&&&&&&&&&&&&&&&&&&&&&&&&&&&&&&&&&&&&&&&&&&&&&&&&&&&&&&&&&&&&&&&&&& && (2)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 &&&& &&&&&&&&&&&&&&&&&&&&&&&&&&&&&&&&&&&&&&&&&&&&&&&&&&&&&&&&&&&&&&&&&&&&&&&&& && (3)红得透亮的小火柿子,象征着什么? &&&& &&&&&&&&&&&&&&&&&&&&&&&&&&&&&&&&&&&&&&&&&&&&&&&&&&&&&&&&&&&&&&&&&&&&&&&&& &&&& &&&&&&&&&&&&&&&&&&&&&&&&&&&&&&&&&&&&&&&&&&&&&&&&&&&&&&&&&&&&&&&&&&&&&&&&& 58。阅读《宝玉挨打》一文中描述王夫人的一段: 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腿看至臀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来。因哭出“苦命儿”来,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请回答: && (1)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 &&&&&&&&&&&&&&&&&&&&&&&&&&&&&&&&&&&&&&&&&&&&&&&&&&&&&&&&&&&&&&&&&&&&&&&&& &&&&& &&&&&&&&&&&&&&&&&&&&&&&&&&&&&&&&&&&&&&&&&&&&&&&&&&&&&&&&&&&&&&&&&&&&&&&&& && (2)这里的王夫人对宝玉态度反映了她的什么心理? &&&& &&&&&&&&&&&&&&&&&&&&&&&&&&&&&&&&&&&&&&&&&&&&&&&&&&&&&&&&&&&&&&&&&&&&&&&&& &&&& &&&&&&&&&&&&&&&&&&&&&&&&&&&&&&&&&&&&&&&&&&&&&&&&&&&&&&&&&&&&&&&&&&&&&&&&& && (3)简析这种心理的思想、社会原因。 &&&& &&&&&&&&&&&&&&&&&&&&&&&&&&&&&&&&&&&&&&&&&&&&&&&&&&&&&&&&&&&&&&&&&&&&&&&&& &&&& &&&&&&&&&&&&&&&&&&&&&&&&&&&&&&&&&&&&&&&&&&&&&&&&&&&&&&&&&&&&&&&&&&&&&&&&& 六、作文:60分。 59.题目:和谐与追求 && 要求:必须写成600---1000字以议论文为主的文章。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什么是套版反应?
长期wan345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依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辞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版印刷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情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版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版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来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版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版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节选自《咬文嚼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城南旧事有感6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