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祖国经济发展展和科技进步

科 技 进 步 与 祖 国 同 辉__领导讲话_江西省科学技术厅
&& 当前在线
内容查询:
&&&&&&&栏目导航&&
&&共有 764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科 技 进 步 与 祖 国 同 辉
&&发表日期:日&&
&&&&【编辑录入:】
---庆祝建国60周年科技发展成就专题报告&&&&&&&&&&&&& &江西省科技厅厅长& 王& 海&日
&&& 当前,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践行科学发展, 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在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在关键环节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推进科技管理改革,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努力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金秋送爽的时光中,我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60周年。大地欢腾,人民同庆。今天,我们以同样的喜悦心情,以不同的形式,共同庆贺祖国华诞。追溯、回顾、展望、畅谈共和国的发展,我们深深感到:科技事业伴随着祖国的强大而兴盛,科技兴则更加国强民富。科技进步始终是我们强国兴省的制胜法宝。&&& 下面谈三个方面: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二,我省建国以来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及经验,三,展望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科技事业在党的领导下,从建国初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基础上起步,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伴随着共和国60年的光辉历程,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学科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之一,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科技体系,形成了宏大的科技队伍,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部分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正快速惠及百姓生活,令世界注目惊叹折服。&&&(一)从“向科学进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60年前的中国,科技的全部“家底”就是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不超过5万人的科技人员队伍。在薄弱的家底上,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开始重建。经过60年的奋斗,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的确立,带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 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早在1956年党中央就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了《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大幕由此拉开。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意味着,从1949年到1978年的短短30年间,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科研开发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夯实了基础。&&& 然而,“文革”十年内乱使中国现代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科技事业也走进了“严冬”。&&& 日,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88年,他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我国又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 2、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引导科学技术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实现新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原有科技体制弊端日益显露,一方面科研单位的大量成果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大批企业渴望得到新技术和新产品。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来抓,1985年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由此,激发了科技界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空前热情,掀起国有、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第一波高潮。&& 3、加速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199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与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此后,国家进一步丰富了科技发展的各项举措,相继颁布《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科技法规,实施了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实施“人才、专利、技术标准”三大战略,部署了“十二个重大科技专项”等等。&&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一切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学科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之一,形成了宏大的科技队伍,部分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实力显著增强。数据显示,我国科技资源总量雄厚,科技人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全社会的研发投入2008年达到4570亿元,居世界第四位;科研条件体系持续完善和优化,全国科研机构从1949年的30多个,发展到2008年的3700多个;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从1981年到2007年,我国共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4.6万项。&&&(二)从发展尖端科技到成果惠及民生,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质基础十分薄弱,国家安全还没有可靠的保障,国际上面临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因此,重点发展与国防、航天、重化矿藏工业有关的科学技术是我党英明正确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力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技实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显赫。&&& ――在基础研究领域:&&& 基础研究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基因组学图谱的绘制及研究、量子通信等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纳米、生物等新兴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原始创新成果,一些重要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小。认知科学、地球科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世界科学界所瞩目。与此同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等重大科研装备相继建成,为基础研究提供了强力支撑。& & 2006年,我国材料科学和数学的国际排名居世界第四位,化学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六位,物理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十位,纳米技术专利数居世界第三位,地学和计算机科学综合排名位居世界第七位,生命科学居世界第十四位。&&& ――在尖端技术领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第一枚中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中国在“两弹一星”之后,不断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在核科学和空间技术上硕果累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如今在航天科学领域,我国不仅掌握了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术,还迎来了两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成功跨入深空探测的新领域。&&& 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获突破性进展,6000米自制水下机器人完成洋底调查任务,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统正式启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在支撑产业发展方面:&&&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高温气冷堆等成果标志着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创新能力的重大突破,带动了产业技术的优化升级。此外,科技支撑重大工程建设能力也大幅提升,攻克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输等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核心关键技术。&&&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在全部制造业中的比重已达15%,高技术产品在全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到30%。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年均40%以上的增长,为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01年起,国家高新区的人均GDP开始超过1万美元,率先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国家高新区人均GDP为21万元,是全国人均GDP1.6万元的13倍;人均工业总产值为62.57万元,是全国的6.23倍;平均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2吨标准煤的36.7%。2007年,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营业总收入55812.3亿元,工业总产值46067.6亿元,工业增加值11288.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的(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9.3%。特别是在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极大的抗风险能力。在我国西部和中部,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在19%至20%,在外向度较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仍然以超过10%增长速度发展。&&&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使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创下了一系列高产纪录。长江中下游平原稻麦两熟地区单季稻15亩连片最高亩产903公斤,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产1733公斤,东北平原春玉米亩产1183公斤。我国利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和养好了世界上22%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了不起的成就,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110以及富民强县工程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活力,对农村发展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 ――在发展民生科技方面:& & 科技面向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把资源、环保和人口健康、公共安全放在优先位置,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人口与健康保障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有效提升了科技服务社会公益发展的能力,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乙肝、SARS等40多种疫苗,抗疟的青蒿素、治疗II型糖尿病的太罗等新药,X光机、CT机、核磁共振仪等医疗仪器的国产化;互联网、多功能的数字电视、高性能计算机、手机等的普及;还有高精度遥感技术、便携式太阳能光伏电源、卫星移动通信设备等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与产品科技已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 目前,我国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定。以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与导航计划、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计划等世界大科学工程为标志,我国对外国际科技合作进入了平等双赢的新时期。&&& ――在服务奥运和抗震救灾方面:&&& 科技奥运专项行动计划,实现了科技奥运计划中绿色能源、清洁汽车、节水循环、节电照明、智能交通等重大目标。科学技术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使奥运成为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促进科技进步、惠及人民大众的社会大舞台。&&&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高精度遥感遥测技术为中央及时、准确提供灾情现状。太阳能电源、卫星移动通信、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为救援指挥、运输提供了保障。战地医院、远程医疗、快速检测技术为救助灾民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电视、网络教室设备为灾区恢复教育做出了贡献。&&&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袭来时,我国科技界迅速做出反应,与发达国家同步开发成功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投入批量生产。&&&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专利情况是反映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于1985年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20多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加。从1986年到2007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以16.7%和2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递增,至2007年底,我国专利部门已累计受理国内专利申请331.5万件,授权专利179万件。其中2007年当年受理国内专利申请58.6万件,是1986年的25.4倍;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15.3万件,是1986年的20.2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26.1%。2007年授予国内专利权30.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2万件,是1986年的354.9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10.6%,比1986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来看,据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为成员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显示,200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456件,排名从1997年的第22位跃升至世界第7位。据世界权威机构人士预测,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量有望超过日本,长入世界经济前列。&&& 二、建国60年我省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及经验&&& 建国60年来,我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坚持科技大开放政策,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科技兴赣、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使我省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迅速发展,为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奠基――前30年(1949年--1977年)&&& 我省科技战线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重困难之中,一路披荆斩棘,风雨无阻,艰难地走过了30年的奠基之路,全省科技事业得到初步发展。&&& ●农业方面:1950年,江西农学院院长杨惟义倡议在全省开展的“三耕结合三光”治螟运动,得到省长邵式平的支持,在全省各地开展此项活动后,螟害率由1949年以前的10%―20%降低到1%;1973年萍乡农科所颜龙安主持的水稻杂种优势小组,首次育成野败类型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同年,萍乡农科所在全国率先选育初第一个野败不育系“珍籼9&A”,并侧配出当时优势最大的组合“汕优二号”等。&&& ●工业方面: 日,南昌飞机制造厂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雅克―18)成功,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嘉勉信。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批准投入批量生产; 1956年6月,南昌柴油机厂试制成功2105型柴油机,获1957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日江西拖拉机厂在副总工程师曾绍明带领下生产出第一台拖拉机命名为“八一牌万能拖拉机”(后改名为“丰收-27型”)并于“五一”前夕运抵北京接受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8年南昌飞机制造厂承制的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的初级教练机(即初教6)首飞成功,等等。&&& ●其他:日,中南有色金属局江西分局黄如瑾发明的“地形绘算器专利”,为建国初期全国批准的4件专利之一;1954年年内,南昌师范学院马希贤的“动物无性杂交第一步研究试验”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日,江西省在余江县邓埠镇举行“余江县根除血吸虫病庆功大会”,7月1日,毛泽东主席为此写下《七律•送瘟神》诗二首并序。&&&(二)快速发展――后30年(1978年--2009年)&&& 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宣布:“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在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从此,中国历史开启新的篇章。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赣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创新型江西建设,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 ●重大科技成果和重点科技成果成绩斐然。“七五”以来,全省获国家级科技奖项目共147项,其中特等发明奖3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33项。江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近50%,接近全国平均水平。30年来,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万余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1000余项。我省杂交水稻、发光材料、LED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507.9亿元,实现增加值49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2%和39.1%,明显快于GDP和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4%,占GDP的比重为7.7%,分别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省地方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70.4万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7.27万人,科学家、工程师达到4.42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1人、院士后备人才10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11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18人。&&& ●科技发展环境建设和科技园区及基地建设特色分明。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先后制订了《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2006年8月,省政府修订了《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加大了奖励力度,大幅提高了授奖数和奖金额。先后制定了《江西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江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法》、《江西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20余个科技法规性文件,为加速我省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撑,营造了有利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进入21新世纪以来,我省实行“工业向园区集中”及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战略。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有高新技术开发区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1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民营科技园30个,大学科技园4个,留学生创业园1个。&&& ●科技开放与合作和农业与社会科技发展稳步提升。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与美、加、德、法、英、俄等5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合作领域覆盖了现代农业、新材料与陶瓷、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众多领域,共开展合作研究300多项,培养和引进人才超过1000名,派出到国(境)外的科技人员和接待的国(境)外的科技人员各达到1万人次以上,引进技术达1000项。初步形成了山江湖工程、景德镇陶瓷、赣南脐橙、铜产业、光伏产业、生物医药等6大科技开放品牌,建立了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江西中医学院等30多个合作基地。我省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了定期会商制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建立了省校合作关系,在南昌建立了北京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科技园。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建立了省院合作关系,与中央直属17家科研院所鉴定了《科技合作协议书》等。2005年启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壮大区域特色支柱产业,为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帮助。作为科技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的井冈山科技扶贫取得了很好成效。山江湖工程也成为我省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面旗帜。&&& ●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迅猛。截至2007年底,我省共申请专利32298件,获授权专利16755件。其中,2002年―2007年,全省专利申请16690件,超过前17年总申请量15608件,年均增长9.7%。2002年―2007年,全省共获授权专利8367件,与前17年总和基本持平。全省专利体系得到加强,全省11个设区市均成立了知识产权局。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企业2个、试点企业3个、试点园区1个。通过这一组组数据,足以证实,我省改革开放30年来,科技创新发展迈入了快车道。&& (三)科技发展的实践经验新中国60年来,我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了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多年来的正反两面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1、科技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才为本,坚持用统筹的方法推进科技创新。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坚持大开放战略,强化大科技理念。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科技工作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发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2、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摆在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增强了科研实力,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科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是科技工作的根本要求。实践表明,科技工作只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切入点,调整工作布局,集聚各类科技资源,服务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才能使科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科技工作真正做到有为有位。&&& 4、不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条件平台建设是科技发展的永恒主题。科技创新,一靠人才,二靠条件设备。这既是各自独立又相互和谐统一的关系。没有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优良的科研条件,科技创新无从谈起。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强条件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六个一”工程,把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建设10个国家级科技条件平台摆在了省委省政府的议事日程之中,也是我厅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指导重点和工作服务中心。&&& 我国60年取得的科技发展成就,不是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就能讲完。总之,一句话:如果没有前三十年奠定的基础,就没有后三十年的全面发展;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勿庸置疑,更没有今天的巨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腾飞,为伟大中华民族复兴,浓墨重彩,添色增辉,世界注目,国人欢颜。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康庄大道、幸福之道。&&& 三、展望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虽说60年来,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同全国一样有了日新月异变化,但是站在历史的高处向前看,客观的评价我们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及科技发展需求还存在一段距离。我们承认不足,不等于满足现状、甘居落后;如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根本目的就是更好更快地实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为实现我们的目的,先不妨了解一下科技发展新趋势。据悉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等等。通过总的了解观察,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归纳呈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一)前沿科技领域呈现群体突破的态势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科技、纳米科技、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等为核心的高科技群体,成为当今前沿科技领域的代表,这些领域的进展直接反映了科技发展的新态势。&&& 1、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人类基因组图谱已经全部绘制完成,人类“生命天书”得以破解;抗逆、抗病高产作物不断培育成功;科学家们直接提取人体皮肤细胞制成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这项技术除其在干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的应用价值外,也是人类在揭示生物发育与疾病机制研究方法学上的突破。&& &2、在信息技术领域,超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大大提高,2007年6月IBM公司推出的“蓝色基因/ P”能够以每秒1千万亿次的运算速度连续运行。英特尔公司成功开发出基于45纳米技术的试产样品芯片“Penryn”,对整个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业意义深远。&& &3、在纳米技术领域,纳米发电机已经研制成功,在生物医学、军事、无线通信和无线传感方面都将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2007年5月,中美科学家合作,首次制备出具有高表面能的24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在能源、催化、材料、化工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 4、在能源和环保科技领域,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封存技术受到普遍重视,有望大规模替代石油的第二代生物液体燃料呈现多元化发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正在积极实施,预计2070年前后受控核聚变发电将广泛造福于人类。&& (二)科学交叉与技术融合不断催生新的学科和技术领域&&& 纳米材料技术、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纳米测量学等都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生物材料、生物芯片、纳米机器人、信息材料等融合技术也已经向人们展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的重大科技创新将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各类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将更加频繁,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将会产生新的技术系统变革、重大学科突破以及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及产业革命。&& (三)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热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概念开始风行,带动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日趋活跃。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行动,并已经开始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技术政策及贸易政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在2007 年9 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上,欧盟提出必须在2050 年之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 年的基础上减少一半。美国开展了“氢燃料计划”、“先进能源计划”、“未来发电计划”、“阳光美国计划”等重要计划。德国联邦教研部在2007 年6月投资6000 万欧元启动“有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研发计划”,其战略伙伴企业将投入3 亿欧元进行相关研发。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07 年11月公布了《冷却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框架方案,提出要对有助于大幅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创新技术给予重点支持。&& (四)民生科技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健康和文化需求的提高,促使各国将科技发展目标与改善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欧盟研究开发第七框架计划中确定的十大优先主题中,直接与提高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的有三个主题:一是健康,二是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三是环境。其中健康领域的拨款额为60.5 亿欧元,仅次于信息通信技术。目前,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发明的技术已经极大地造福于人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交往、娱乐、消费等生活方式,全球上网人数已达7.72 亿;基因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正在使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游戏、动画漫画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科技在应对非传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信息犯罪、能源短缺、环境恶化,及突发性大面积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非军事性灾难,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挑战。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已从一般意义上的国防军事安全上升为更广泛的“总体安全”。公共安全事件接踵而至,对科技提出了重大战略需求。美国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2005 年4月公布的《科技是国土安全的基础》报告称,几年来,联邦政府与学术界、企业界以及国立实验室共同努力,利用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来降低美国的脆弱性,对国土安全方面的科技投入已对现实世界产生了影响。&& &(六)加速实施“三深”战略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 “深空”战略――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国都在实施一系列探测月球、火星等天体的深空探测计划。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日“神舟七号”升空,并完成了航天员出舱行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深空探测的长远目标是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有人的前哨站,以便尽可能地了解其资源状况并加以利用,并作为对太阳系进一步探索的基地。开发月球氦-3 作为核聚变反应堆燃料等设想,已引起了世界广泛的关注。&&& “深海”战略――在历时近10年的国际深海大洋钻探计划中,科学家用实践证明了在30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生存的生物,它们的存在对现有生物基础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也为海洋能源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预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两极地区正在发生重大的地貌变化。用最先进的海洋技术手段,开采油气矿产资源,获取深海底地质、地貌、资源基础数据等工作正在进行。&&& “深蓝”战略(信息安全)――高性能计算机已经从军事领域进入涉及天文计算、建立大气模型、基因科学、油气勘察、智能制造等领域,带动了空间技术、空气动力学、大范围气象预报及石油地质勘探等产业技术领域的变革。电子标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监控、交通运输、物流控制、国际贸易、安全识别、身份识别及物品防伪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因时间关系,不展开讲。为迎接我国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开创全省科技创新格局,下面就当前重点谈几点要求:&&&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省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日益凸显;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同时,体制机制建设问题日益凸显;在国际产业分工加速演进的同时,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在国际金融危机和能源市场瞬息万变的同时,进出口模式问题日益凸显。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带动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增长的老路,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从全省科技工作的实际来看,全力抓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组织实施是近几年科技工作的第一要务。一方面要发挥江西产业优势,通过科技创新为抓手,改变优势不优的现状;另一方面要提高“成本消耗低,污染环境小,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造血功能,最终达到实现“科技富民兴赣”为目的。在未来几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内,我们的工作布局都是围绕“六个一”工程来研究来创新来谋发展。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视野,把科技发展各项工作与“六个一”工程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科技战线的神圣使命,我们应责无旁贷承担起这一份既艰巨又光荣的历史重任。&& &1、积极组织实施好重大专项“六个一”工程。大力发展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100个创新企业,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办好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是我省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些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以及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通过组织实施“六个一”工程重大专项,能够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快攻克事关全省和长远的科技难关,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和突破,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全省创新体系建设。目前,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到全面推进我省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要加强我省创新体系建设的整体设计和分类指导,强化创新主体的地位和功能,促进创新要素的互动和优化配置。统筹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把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全省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在若干重点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和完善技术创新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科研组织,尽快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加强科研诚信机制建设,完善科技评价制度、科技投入机制,对省重点科研机构进行有效的服务、监督和评估。&& &3、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根据我省“六个一”工程总体目标,确定光伏材料、风能与核能、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10个优势高新产业都是符合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来考量确立的,既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又符合我省发展需要,也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战略的使然和必然。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中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衔接,与有关部门联合研究制订鼓励研发、生产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以及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相关政策,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成果的研发与应用。&&& 4、加强科技发展的宏观统筹,积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部省会商制度,加强科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目前,我厅已经与科技部、中科院等10多个单位,建立了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将地方党委政府最关心的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力争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由省部院共同支持,共同推进。通过建立部门间的合作机制,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技术攻关等一批科技专项行动,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共同建立科技工作重大问题会商机制与沟通机制,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加强统筹协调。&&& 5、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源泉。只有在基础研究方面拥有坚实基础和重大建树,才能促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建设好我省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加强规范管理和稳定支持。加强对基础研究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开放交流平台,支持自主研究项目和设备更新。同时,还要推动全省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的科学研究战略重点前移,勇于探索和掌握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的更高、更深、更前沿、更精细的未知世界,为我省“产、学、研”的长远持续发展打下雄厚的基础。&&& 6、积极推动高新区“二次创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科技园区特别高新区已经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的样板, 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在近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而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却逆势上扬。今年1-6月份共完成总产值799.4亿元,实现增加值255.4亿元,分别达到去年全年水平的53.%和51.3%,增加值同比增长28.7%,比一季度高0.6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3.9个百分点,突显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要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继续推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努力造就一批充满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群。&&& 7、营造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加大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工作力度,把培养和凝练优秀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不拘一格地大胆使用优秀青年人才,形成千军万马汇流的良好局面。完善人才评价、奖励、流动、使用等方面的政策,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加大对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吸引力度,在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尖端人才和科研团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造就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同志们:我省是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传统的省份,曾经不仅造就了一大批无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还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科学家,创造了光明灿烂的历史成就,为我国文明与发展谱写出了一篇篇绚丽的篇章。建国60周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江西,继承发扬井冈山革命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更应该在当代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力争占有自己的位置。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善民生,提供坚实的科技基础,加快建设创新型江西的步伐,使我省早日成为有重要影响的省份尽心尽力尽责,施展才华,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要树立敢于争先的自信,凝聚全省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尽管我省科技领军人才资源较稀缺,与其它先进省份存在差距,作为每一位敢为人先的江西人,坦承不足,但不等于我们就此甘居落伍,就此罢手。在百舸争游的时代,不进则退,不进就会受穷挨批挨打,不进就败,这是唯物辩证法,我认为:己不才,能助别人成才,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应当具有的胆识、品格和必须担负起的历史责任。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热门文章:
&? [91735]
&? [88851]
&? [88652]
&? [8842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