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队伍中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建议和意见

浅析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职业化、专业化上存在一定问题,面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辅导员(以下简称“辅导员”)是普通高校辅导员团队中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从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看,其职业化、专业化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辅导员自身内部因素、高校体制外部因素等原因,在待遇落实、考核管理、培养发展等层面不能满足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需要。然而,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适应新时期、新任务,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经过对一些高职院校的调查,我发现,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1.人员配备不足,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众所周知,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以1:200的师生比例配备一线的专职辅导员岗位。   然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所招学生的层次、素质、来源良莠不齐,进而出现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紧缺、一线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等现象。   导致高职辅导员配备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致使引进辅导员队伍存在一定困难;二是许多教师倾向于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不屑从事工作内容复杂且琐碎的学生管理工作。   2.工作工作泛化程度高,责任不明确,影响工作积极性   现在高职院校一线专职辅导员工作泛化程度高,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是辅导员的事,都得去抓去管,高职院校辅导员这种“什么事都可以干,什么事都应该干”的工作状态十分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们对高职辅导员分管工作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内容涉及学生党建、团学社指导、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就业、心理、学生宿舍管理、第二课堂活动、课堂出勤、档案管理、保险、资助、班主任工作科研、教学一系列方面。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对辅导员具有直接、间接业务指导或有工作指派的部门就有:学生处(学工部)、团委、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党院办、财务处、保卫处、公寓管理中心等。   3.待遇和地位偏低,缺乏认同感,人员流动性大   我们的高职院校大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校需要着力进行基础设施、专业教师等建设任务比较多,一般不把辅导员工作列入头等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大都不在事业编,大部分职院校对辅导员实行合同聘任制,按三年、五年、八年、十年跟辅导员签订合同,有的甚至是一年一签,在薪资待遇与正式专业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别,未来发展无从说起。   这样较低的待遇和这种不被认同的边缘感觉,使辅导员感觉地位低下、后顾之忧较多,再加上工作繁重、工作职责不明确、压力大、难以产生职业认同感,极度缺乏职业安全感,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的工资待遇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承担的责任以及实际付出相差甚远,导致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流动频繁,给学生管理工作的连续和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整个辅导员队伍的成长也极其不利。   4.辅导员晋升空间狭窄   目前高职院校教职工的职务晋升途径主要是专业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但辅导员的行政级别最高是科级,而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又有着十分严格的硬指标,如每年教学的授课量、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等。这使得长期从事学生具体事务的辅导员望而却步。同样是10年工龄的同一批进入学校的教职工,一毕业就搞专业教学的基本都评上了副教授,而当辅导员的最多是讲师。由于辅导员本职工作发展空间狭小,辅导员要想有发展,出路就是转行:一是转岗当思政课教师,二是转回原来所学专业从事教学工作,三是转到行政管理部门,而这三种转行都受到学校制度、设置的课程、发展规划等外部条件的限制,真正转行成功的辅导员很少。   二、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1.建立培训体系   高职院校要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辅导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从组织层面上说,一是依托辅导员培训基地组织辅导员参加专业培训。当前,天津市已建成一个部级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南开大学)和5个市级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每年都会有几百名辅导员参加培训,已经形成了岗前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三个层次的常态化培训项目。第二种是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与第一种较比,它的覆盖面更广,适用性也更像,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易的操作性。事实上,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校本的培训固然有他的优势,但如果辅导员只关注自身或者本校的问题,而忽视本职业本专业的新理论新局面,就会成为“井底之蛙”,这时培训基地的优势就凸现出来,二者的相互配合相互弥补更有利于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从培训方式上,组织者还可以根据从业的不同阶段的辅导员制定不同的培训形式。对刚入职的新辅导员,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境观摩、“以老带新”等方式进行培训;对已经工作了一定时间,积累了一定经验的辅导员来说,也可以采取主题谈论、课题研讨、专题培训、对外考察交流等方式;对于专业化较成熟的辅导员可以推荐学历进修、进行项目科研等方式,使不同层次的辅导员更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品,也使培训贯穿于辅导员成长的每个阶段。   2.完善考核机制   为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发面制定了符合自己院校实际的、可操作性的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机制:在考核原则上,考核评价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和全面的原则,对辅导员的考核注重实绩,坚持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核结果要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师生监督,确保考核工作真实、客观;在考核内容上,高职院校的考核应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市教委关于天津市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津教委〔2015〕4号)及各学校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对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班级建设、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在考核目的上,将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职务晋升、津贴发放、评奖评优等方面的依据之一,当然,其根本目还是要实现辅导员自身素质与工作质量的提高,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促使辅导员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加强自身素质与技能修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建设。   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社会、当地政府、学校、辅导员自身共同努力。   高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事关学校的稳定,事关全校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事关培养生产一线的懂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大事。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缺失,如何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有思想、有魄力、有特长的“三有”辅导员队伍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1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人手少、工作强度大、实际困难多、工资待遇低和缺乏身份认同感等实际问题。
  1.1 辅导员人数相对不足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l: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笔者学校在校生14000名,专职辅导员只有36人,严重低于教育部的要求。
  1.2 辅导员队伍人员构成不合理
  笔者学校专职辅导员36人中,存在六多六少现象:(1)本科生多研究生少,有硕士学位的占8.33%;(2)女辅导员多男辅导员少,女辅导员占75%;(3)专职多兼职少,专职占86.1%;(4)80后多70后少,,80后出生体育彩票/AGcpyx/的占83.3%;(5)专业不对口的多对口的少,专业不对口率占58.9%;(6)党员多团员少,党员占61.1%。
  1.3 学生工作具体事务影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
  事务性工作过多,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相对减少。处理学生问题只“堵”不“导”,只“管”不“教”。以笔者学校为例:每个辅导员都要承担2-3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有的还承担了周课时4节课的教学任务。班级工作、教学工作、学院学工办的学生工作的检查评比、学生综合测评、学生党建、宣传、招生就业、学生奖惩等阶段性工作,事无巨细,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件都要去抓去管,惟独没有时间认认真真地静下心来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更谈不上用新知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采取亚游会集团/a/wz/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
  2.1 严把选聘关
  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学校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辅导员准入制度,成立由学工、人事、各学院、纪检部门人员组成的辅导员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对应聘人员进行笔试,笔试合格后,再进行第二轮面试,结果报校长办公会讨论,并进行公示,最后确定聘用人选。通过建立严格的选拔把关制度,有效地保证新进辅导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与学校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有一定的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中共党员,男女辅导员比例适当,为今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2 健全考评机制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有五个方面,主要工作职责有八个方面,非常详实。学校根据实际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从辅导员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分校院两级进行,校级权重为0.3,院级权重为0.7,校院二级考核结果相结合按权重计算总成绩,考核工作由学生工作部负责组织实施。对考核中获得优秀辅导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合格的辅导员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之一。
  2.3 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至24日在京召开,这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第三次专门召开的职教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全社会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会议精神,对照辅导员职责,辅导员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学校要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新上岗辅导员培训班、学生工作培训班、学生工作交流研讨会和各级培训,保证年人均培训不少于60学时。校内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单列科研基金,鼓励辅导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对所写的论文汇编成《学生工作论文汇编》,努力提高辅导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4 以人为本,提高待遇
  笔者认为学校应从待遇上改变目前辅导员处境,使辅导员的待遇不低于任课教师待遇,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学校要创造条件、理顺政策,拓展辅导员职务和职称的发展空间,在职称评审上,年度考核合格,人事部门应允许参加思政教师系列或管理系列评审,辅导员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职称系列,可允许系列间转评。真正实行在公开中招聘引进,在竞争中选拔聘用,使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高进、严管、精育、优出”方向健康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要把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不如教学重要,而是当前特别要加强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的业务水平、有高度事业心、责任感的政治辅导员队伍,以适应新时期对辅导员的要求。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研究新情况、健全辅导员考评机制,就能不断改进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定位模糊、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结构失衡和队伍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发展、培养和激励机制,以实现学生工作的良性发展。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9)08-0110-02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教育与管理、政治思想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心理咨询与生活辅导等一系列的工作,是大学生成长的直接引导者、校园稳定的维护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和传播者。这决定了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基本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和相应的队伍建设的机制,但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要。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运行和成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辅导员职业定位模糊,声望不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所以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制定促进辅导员工作和发展的政策,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保障。但在高校工作以学科教师为主体的情况下,辅导员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高校的辅助性工作岗位,其工作性质,尤其是个人的发展定位很不明确。而且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都等同于学校的一般行政人员,但他们的工作任务又很繁杂,工作强度很大,投入很多精力还难见成效,所以体验不到工作的满足感和事业的成就感,职业的社会声望也不高。2.队伍数量不足,工作任务繁重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高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要按1∶200的比例配备,要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配备都达不到这个比例,有的学校低至1:400,有的甚至更低。与此同时,一方面,辅导员要服从学校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学校党委的组织部、宣传部以及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等,甚至宿管中心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另一方面辅导员又被划归院系管理,必须承担众多的院系基于工作需要而开展的诸如学风建设、日常管理等行政事务。如此一来,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辅导员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目前的情况看,在许多高校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学校相关部门都将其看做是辅导员的工作,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辅导员都要抓、要管、要协调。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工作的质量,也使得辅导员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3.辅导员队伍结构失衡,专业训练不足辅导员队伍结构主要是指其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性别结构等。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大部分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本校的大学生,缺少老年和中年的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现有的辅导员队伍以年青人为主,缺乏中级、高级知识水平的教师,而且由于人员数量少,也达不到辅导员队伍中的具有各种知识背景的人员之间合理配置的要求。性别结构失衡主要是指,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男女教师的比例不协调,有的三分之二都是女教师,有的则三分之二都是男教师,这都不利于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但如前文所述,因为辅导员数量少,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辅导员对自身的发展也缺少长远规划和打算,所以就使辅导员的专业训练成了一句空话,也就谈不上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发展了。4.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不少硕士生、博士生到高校应聘辅导员岗位,使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学历的特征。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加之繁重的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使这些辅导员对自己将来何去何从感到茫然。因为高校教职工晋升的途径主要是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称,而高校辅导员的最高行政级别才是科级,特别优秀的可晋升为院系党总支副书记,但副书记岗位每个院系只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很小。而专业技术职称有十分严格的硬指标:每年授课要达到相当的学时,要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在课外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无法用多少课时来计算;大量的烦琐事务也使辅导员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做科学研究,发表论文也不是轻易能做到的。这些,都动摇了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使辅导员队伍难以稳定。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是一日之功。要把它放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中来规划实施和推进,其关键在于为辅导员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和激励机制,使辅导员能实现“事业有平台、工作有条件、发展有空间”的愿望。1.抓好辅导员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辅导员的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多个领域和多个方面,并且所涉及的领域许多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因此,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相关学科的学位或业务进修,切实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推进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引导辅导员树立科研意识,使之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和创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还应有计划地培养辅导员的梯队队伍,挑选一部分有志于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可鼓励他们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提升他们的学位层次和理论水平,使之走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发展道路。2.拓宽辅导员的“出口”,提供辅导员发展的平台要实现辅导队伍的良性发展,首要的是要为辅导员搭建双线晋升的平台。可以让他们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报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称。在辅导员专业化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增加职称评聘中的“辅导员类”,评出相当于教授、副教授层次的辅导员,以使辅导员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上安心工作。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辅导员的流动机制,把一些既有政策水平又有管理能力的优秀辅导员,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积极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当然,也还可以根据本人的志向和条件,有计划地将他们向教学、科研部门输送。3.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长期的高工作投入和低工作回报极易使辅导员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职业倦怠,这必然会影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科学的激励机制主要应包括:实行弹性工作模式。目前,许多辅导员既要和行政人员一样坐班,又要随时根据学生工作的需要大量加班,但报酬又与行政人员差别不大。因此,可以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实行弹性工作制度,即根据学生上课时间与辅导员课外辅导时间不重合、工作地点不固定等特点,实行辅导员白天不坐班而改为“白天轮班、固定时间辅导、保证重点对象重点辅导”这样一种弹性工作模式。建立合理有效的辅导员奖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将对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奖励纳入对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的体系之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要树立一批辅导员工作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贡献。学校也可以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奖励基金,由学生工作部门根据各院系对辅导员的考评结果给辅导员以不同的奖励或补贴。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为辅导员创造外出学习进修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以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更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多样性的兼职辅导员队伍,改善专职辅导员的人际环境。学校应积极从优秀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中选聘兼职辅导员,以建立多样性的兼职辅导员队伍。这样,既可以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结构,又有效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有利于达到全员育人的效果。同时,这还可以使高校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都具有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增强他们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从而改善辅导员的人际环境,提高其职业声望和心理满意度。最后,打造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含金量”。学生的什么事务辅导员都要管,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因此,高校党委、院系领导要具有战略眼光,要打破传统观念,把辅导员从“万能”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使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要改变目前辅导员什么都管的状况,使每人只管理某一项或某几项事务,使辅导员有时间和精力把自己所管的工作向纵深化发展。比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团建、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资助及其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学习生活指导,等等,如果辅导员只负责其中的一项或某几项,就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辅导员对这些方面的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同时,这也有利于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打造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也需要有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为此,高校要制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辅导员工作规范或工作标准,并按此对辅导员进行实务培训,使辅导员具有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有专门的从事学生工作的专家或学者对辅导员进行疑惑解答,或者组织学术和案例讨论,以促进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参考文献:[1]李雪梅,刘昕.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7).[2]肖杏烟.专职辅导员队伍现代化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7(4).[3]程贯平.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4]赵敏.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与发展机制初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2).[5]赵庆典.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6]徐艳国.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辅导员新论,2007(5).[7]张国兵.构建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的战略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ぁ苍鹑伪嗉:姚 丹〕
欢迎转载:
推荐:    李& 奉姣& 张晓芳
(西华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战线,他们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流中,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关键的。本文拟从分析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中的问题入手,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交流;问题;辅导员;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2
&&&&&&&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也最密切,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最大。因而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交流, 是高校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准确了解学生情况,真正解决学生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分析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中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加油重要意义。
&&&&&&& 笔者通过对四川一所省属重点高校近30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所回收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 对样本中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对如何促进二者有效交流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 本项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8份,其中有效问卷246份。被访问学生中,大一新生占8%,大二学生占32%,大三学生占40%,大四学生占20%。其中,男生和女生各占50%。 在问卷中,笔者从交流方式、交流场所、交流内容、交流主动性、交流效果等方面来测试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现状。
&&&&&&& 1.学生在交流中处于被动地位。
&&&&&&& 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得知在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被访学生中,有59.8%的学生在&你是否主动与辅导员交流&一项中选择&偶尔会&,21.9%的学生选择&不会&。在&一般是你找辅导员交流还是辅导员找你交流&问题中,有52.1%的被访学生都是辅导员找自己交流。从此可见,学生总是被动的与辅导员交流。
&&&&&&& 2.交流形式及场所单一。
&&&&&&& 统计数据表明,52.8%的学生倾向于当面交流的方式与辅导员沟通,40.6%的学生倾向于打电话交流,其他交流方式比如网络聊天、发短信及发邮件仅占了很小的比例。在问及&你一般倾向于在哪里与辅导员交流&时,62.6%的学生选择了&办公室&,而&花园、操场或宿舍&仅有很少学生选择。从而我们可以知道学生与辅导员交流的形式和场所是很单一的。
&&&&&&& 3.交流内容局限。
&&&&&&& 被访学生中,在&你在什么情况下主动与辅导员交流&问题中,有34.1%的学生选择&提交材料时&,22.4%的学生是因为学习困难,&内心有困惑&的仅占3.3%。在&辅导员一般找你是什么原因&问题中,40%的被访学生选择了&有任务交代&,而&成绩不好&被辅导员找谈话的学生也占了18.7%,还有13%的学生是因为&逃课或违反纪律&。所以,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得知,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的内容局限于学习或纪律方面。
&&&&&&& 4.交流中语言过于强势。
&&&&&&& 在问题&刚开始交流时,辅导员采取的方式是什么&中,选择&灌输式&的被访学生占了7%,选择&批评式&的被访学生占了6.5%。在&辅导员最常用以下哪些措辞&问题中,选择&我希望&的占了39.8%,选择&我认为&的占了11.8%,选择&我要求&的占了7.3%。
&&&&&&& 5.交流效果有待提高。
经过统计数据分析我们得知,有22.4%的被访学生认为&跟辅导员交流之后很平常,没什么感觉&,11.7%的学生感觉&灰心,不够自信了&,在被问及&你会对辅导员吐露真心吗&,56%的被访学生选择了&有所选择的讲&,在被问及&辅导员在你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时,49.1%的学生选择了&老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与辅导员交流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 二、对问题原因的分析
&&&&&&& 1.过于强调辅导员教师地位而导致学生被动。
&&&&&&& 辅导员和授课教师二者与学生的交流有所不同,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大部分局限于课堂,且授课教师在知识水平方面很多时候是学生所不能及的,因而形成学生被动是无可厚非的。
而辅导员则不同,辅导员扮演的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角色,也是服务者,甚至很多时候需要扮演父母和朋友的角色。如果过于强调自己的师者地位,在与学生交流中往往高高在上俯视学生,严师的身份去与学生交流,这样往往会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 2.传统交流模式限制了交流的形式级场所。
&&&&&&& 一直以来,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一般都是口头寒暄,或者是正式的班会课或是搞活动时与学生的娱乐等,因而辅导员与学生直接的交流形式局限于面对面,而交流的场所则局限于办公室、教室。
&&&&&&& 3.滞后的辅导员绩效评估致使交流内容局限。
&&&&&&& 高校管理者虽然在辅导员绩效考评中体现了量化原则,但主要是以显性业绩为参考标准,比如学生的出勤率、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就业率级获奖情况等。因而对于辅导员来说,学生不出问题便是成绩,学生得奖最实惠。所以这种考核评价机制在无形中致使辅导员以抓两头,放中间为工作准则,重点关注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而忽略了中间的大多数学生。这就使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精力重点投入到对学生的考勤 违纪等显性的强制管理上来,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实际困难解决等隐性的不容。
&&&&&&& 4.辅导员在交流中忽视语言技巧。
&&&&&&& 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中总是喜欢用期望式、命令式或者警告式的语言,如&我希望&、&我要求&、&必须做&、&后果自负&等。这样强势的语言总是有强加于人的感觉,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辅导员产生恐惧敢,以至于不愿意和辅导员交流。而且学生对这样强势的语言容易产生怨恨和敌对的情绪。
&&&&&&& 5.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和个人魅力影响师生交流效果。
&&&&&&& 辅导员能否灵活运用教育方法指导学生,能否赢得学生信任,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直接影响到师生交流的深入与效果。有很多辅导员不讲究教育方法,搞一刀切与说教式教育,未能因材施教,有一些辅导员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言行粗暴,不注意维护教师形象塑造师风师德,从而在心理上让学生望而却步,甚至产生逆反和抗拒心理,从而是交流效果大打折扣。
&&&&&&& 三、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 1.在交流中建立平等氛围。
&&&&&&&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但辅导员更需要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心目中的大哥大姐,有时甚至是父母。所以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中应该淡化师者地位,建立一种平等的氛围,并根据不同需要更换角色,使学生能够将辅导员作为自己愿意倾诉的对象,这样才不致使学生总处于被动地位。
&&&&&&& 2.拓宽交流形式及场所。
&&&&&&&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及各种电子产品的使用不断普及,辅导员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拓宽与学生交流的形式级场所,利用网络平台,突破面对面交流形式的局限,增加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途径,如利用易班平台、qq聊天软件,电子邮件等。同时辅导员也应走出办公室,走出教室,深入寝室走进学生,选择更多适宜的场所与学生交流。
&&&&&&& 3.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
&&&&&&& 学校应积极转变现行的管理模式,应健全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在量化考核的同时,增加诸如学生评分、宿管员评分的比重,也可以引入辅导员互评机制;其次应完善考评激励机制,降低辅导员付出与收获不对等性,让辅导员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如考评结果与岗位津贴及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评优和职务任免等适当参考学生民意反馈等,将辅导员切身利益与业绩评定有机结合,将业绩评定与学生反馈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激发其投身学生工作的职业热情。
&&&&&&& 4.强化辅导员的语言技巧。
&&&&&&& 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具备良好的语言技巧,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是非常必要的。辅导员与学生交流应更多的使用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口语和家常话,少打官腔,以免娇柔做作之感。而学生在表达观点时,辅导员应多以眼神交流和点头示意加以肯定,并不时以称赞性语言。同时辅导员应具备随机应变和临场发挥的能力,根据谈话效果适时调度谈话内容,同时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以更好的引导对方深入交谈,进一步拉近心理距离,增进师生情感。
&&&&&&& 5.树立&亦师亦友&的辅导员形象。
&&&&&&& 提高辅导员个人能力素质,增强辅导员个人魅力。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效果。因而辅导员对学生应放低姿态和蔼相待,而不是居高临下摆架子;同时懂得倾听,而不是动辄发号施令,不听取学生呼声;在引导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而不是强行灌输或高压管理。做学生的良师,就是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健康成才;做学生的益友,就是能真诚相待,共担忧愁,分享快乐。
&&&&&&&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与学生交流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因而我们应解决辅导员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二者之间交流的效果,这对于学生和辅导员及学校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1]陈绍珍;郭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南国.)。
&&&&&&& [2]李月荣;王纲.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策略[J].华章.2012,(5)。
&&&&&&& 作者简介:李,女,西华大学政治学院,2012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