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陈岛垦荒精神神500字

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_凤凰资讯
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陈岛位于浙江中部台州湾东南海域。1956年,浙江省467名青年志愿者奔赴大陈岛参与垦荒建设。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大陈岛视察,看望岛上的老垦荒队员。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回信。近日,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以“大陈岛垦荒队员后代”的名义给习近平写信,表达了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做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好少年的决心。
原标题: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热爱祖国好好学习砥砺品格《
版)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的回信张婧怡等小朋友:你们好!看了你们的来信,我想起了10年前的大陈岛之行,也想起了当时同你们爷爷奶奶交谈的情景。60年前,你们的爷爷奶奶远离家乡,登上大陈岛垦荒创业,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正如你们所说,他们是最可敬的人。请代我向你们的爷爷奶奶、乡亲们问好。你们在信中表示,你们是老垦荒队员的后代,决心牢记爷爷奶奶当年的奋斗精神,好好学习,砥砺品格,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我感到很欣慰。希望你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我祝你们节日快乐,祝全国小朋友节日快乐。习近平 日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回信,祝他们节日快乐,祝全国小朋友节日快乐。习近平在信中表示,看了你们的来信,我想起了10年前的大陈岛之行,也想起了当时同你们爷爷奶奶交谈的情景。60年前,你们的爷爷奶奶远离家乡,登上大陈岛垦荒创业,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正如你们所说,他们是最可敬的人。习近平指出,你们在信中表示,你们是老垦荒队员的后代,决心牢记爷爷奶奶当年的奋斗精神,好好学习,砥砺品格,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我感到很欣慰。希望你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回信全文另发)大陈岛位于浙江中部台州湾东南海域。1956年,浙江省467名青年志愿者奔赴大陈岛参与垦荒建设。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大陈岛视察,看望岛上的老垦荒队员。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回信。近日,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以“大陈岛垦荒队员后代”的名义给习近平写信,表达了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做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好少年的决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36261
播放数:291235
播放数:189751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关于大陈岛垦荒精神倡议书
  1956年,浙江省467名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大陈岛参与垦荒建设。60年风雨征程,一茬茬驻岛官兵用青春书写了一个个垦荒故事,用汗水谱写了一曲曲爱岛、守岛、建岛的华美乐章,见证了大陈岛这个因战火而废弃的岛屿从荒凉破败变成“东海明珠”的美丽奇迹。下面是小编的关于大陈岛垦荒精神倡议书,欢迎阅读!  关于大陈岛垦荒精神倡议书一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热爱祖国,好好学习,砥砺品格。这一回信不仅为青少年,也是为全社会如何以大陈岛垦荒精神为动力,将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国家的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指明了方向。  所谓大陈岛垦荒精神,就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这十六个字的垦荒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是60年前这些“大陈岛垦荒队员后代”的爷爷奶奶们远离家乡,登上大陈岛垦荒创业,用青春和汗水培育出来的。  大陈岛位于浙江中部台州湾东南海域,她像一颗“东海明珠”,镶嵌在浩瀚的东海上。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是年2月13日,岛上居民均被国民党军队劫走,岛上的水库、商店、医院、学校等设施全部被摧毁,一切军事设施和民用建筑也全被炸毁。1956年温州、台州等地青年响应共青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号召,陆续有5批共467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投身建设大陈岛。  当时上岛时,呈现在这些青年眼里的是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岛。组织发给每个队员的只有一张床板、一把锄头、一张草席、一对粪桶,一个寝室只有一盏煤油灯。那时生活费每月只有14.5元,扣除伙食费、医药费后只剩下4.5元。1956年11月,为了发展渔业生产,他们将岛上的废铜烂铁收集起来卖了作为打造钢质捕鱼船的启动资金。造船经费不足,每人每月又贡献出生活费2.5元,这样每人每月只有2元的生活费了,平时生活极为艰苦,挑肥时舍不得穿鞋子。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却十分富有,每天唱着红歌出门劳动,干劲十足,今天挑90斤,明天争取挑100斤,人人不甘落后,个个奋勇争先。他们和驻岛部队一起努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大陈贫穷落后的面貌。  他们只知奉献不求回报。当垦荒结束时,这些垦荒队员所带的东西和来时一样,是一床变旧的被子和几件退了色的换洗衣服,留下的却是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什么叫无私奉献,这就是最好的诠释。笔者曾与老垦荒队员张其元交谈,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响应组织号召,建设荒岛,这是当时一个青年应做的事,但党和政府这样肯定、关怀我们,真是受之有愧!他还诉说这样一件事,一次,电视台叫他们几个老垦荒队员到大陈岛垦荒纪念碑下录制节目,当一批上海来的游客得知他们就是当年的垦荒队员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这些老垦荒队员们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不求什么回报,一点掌声就足够了。可见无私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动,也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是老垦荒队员拼搏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它昭示我们:艰苦是成事之基,奋斗是胜利之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创业是克难制胜的法宝,没有过去时,只有进行时。奋发才能有为,图强才能进取,奋发图强反映的是一种励志奋进、奔竞不息的精神风貌。只要理想信念不动摇,精神动力就不会枯竭,“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甘于奉献,乐于吃苦,不求物质的富裕,但求精神上的富有,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是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代代相传的优良品格,是一种道义的力量、理想的力量的结合体。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开拓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是党和国家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因而,“大陈岛垦荒精神”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主体的时代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60年前,大陈岛垦荒精神激发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青年建设伟大祖国的热情,60年后这种大陈岛垦荒精神又化为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内在动力,这种精神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歇动力。  关于大陈岛垦荒精神倡议书二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回信,祝他们节日快乐,祝全国小朋友节日快乐。  习近平在信中表示,看了你们的来信,我想起了10年前的大陈岛之行,也想起了当时同你们爷爷奶奶交谈的情景。60年前,你们的爷爷奶奶远离家乡,登上大陈岛垦荒创业,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正如你们所说,他们是最可敬的人。  习近平指出,你们在信中表示,你们是老垦荒队员的后代,决心牢记爷爷奶奶当年的奋斗精神,好好学习,砥砺品格,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我感到很欣慰。希望你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大陈岛位于浙江中部台州湾东南海域。1956年,浙江省467名青年志愿者奔赴大陈岛参与垦荒建设。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大陈岛视察,看望岛上的老垦荒队员。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回信。近日,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以“大陈岛垦荒队员后代”的名义给习近平写信,表达了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做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好少年的决心。五年级用书信格式写大陈岛垦荒精神怎么写_百度知道报料电话: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一封信传承60年垦荒精神 “中国梦”开启大陈岛腾飞新篇
60年风雨变迁,如今的大陈岛在传统海洋渔业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以“海岛旅游+两岸文化”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在此之前,国家一级渔港、全国能源开发基地、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建设示范岛、全国百个红色景点旅游景区之一、省级海岛森林公园……一个个荣誉早已成为大陈岛的烫金名片。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登上大陈岛,与渔民亲切交谈。  浙江在线台州6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佳蔚 首席编辑/赵洁)一把锄头,一腔热血。1956年至1960年间,来自浙江台州、温州的467名青年志愿者组成垦荒队,响应党的号召,踏上位于东海之滨的大陈岛,开启一段艰苦奋斗的燃情岁月……  60年风雨变迁,如今的大陈岛在传统海洋渔业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以“海岛旅游+两岸文化”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在时代变迁的风驰浪涌中,向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大步前行,开启发展腾飞的新篇章。(相关阅读:)垦荒队员首次登岛(上图)的照片,被戴婕媭夫妇俩视为珍宝。  一张老照片  一段名为“垦荒”的燃情岁月  一双布满皱纹的手,从书桌的抽屉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泛黄的老照片。这套动作,77岁的戴婕媭做起来细致麻利,仿佛日日被温习过。  照片中,几名年轻的垦荒队员挤在小船上,被解放军战士搀扶着登岸。那一年,戴婕媭17岁,第一次独自远行,来到离乡百余公里外的椒江大陈岛,迎接她的将是一场巨大的人生考验。  “1955年2月,国民党从大陈岛撤退到台湾,走前将岛上所有设施都毁坏掉,我们上岛后看到的是一片荒芜,啥也没有。”戴婕媭回忆说,登岛那会儿时逢深冬,冷冽的海风吹得人头皮发麻。眼前的萧瑟破败触动了每一位队员的内心。  海洋如同一座富矿,是垦荒队的“造梦工厂”。戴婕媭所在的第八小队,女队员负责养海带,男队员则从事远洋捕捞。  当时,受气候和技术条件限制,国内的海带养殖仅限于北方部分沿海地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戴婕媭和队员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让这种喜寒的海藻类生物尽快在大陈岛海域扎根,队员们咬咬牙,徒手浸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穿海带苗,一做就是一整天。  戴婕媭说,几天下来,包括她在内的许多女队员双手冻得浮肿。“看着像紫红色的小馒头似的,轻轻按一下都疼。”而在来岛上之前,戴婕媭是个连重体力活都没做过的城里孩子。  穿好的海带苗还需挂到“海田”里的浮缆上养殖。每天,队员们会拿着刷子、摇着舢舨去海面上护理这些苗子。遇上风浪,个别晕船的队员吐得连胆汁也往外喷。吐了喝口水,再吐再喝水,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任务,队员们才返回岸上。  艰苦的不止是各项重建工作,还有当地的生活环境。住的是大通铺,睡的是茅草甸,吃的是米饭加咸菜汤。要想吃上豆腐乳大小的肉,至少得等上一个月,而这在队员们看来,已是奢侈的“滋补品”了。  是怎样的毅力支撑着他们坚持下来?  在戴婕媭等人后来整理出版的回忆录《无悔的年华》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整个垦荒队,没有人计较个人的得失,没有人侈谈个人的青春年华,也没有人记录自己的豪言壮语,大家都只有一个信念:把大陈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哪怕是天天粗茶淡饭,也要开创一片新天地,这就是每个垦荒队员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每个垦荒队员的青春理想。  这是属于戴婕媭和每个垦荒队员的燃情岁月,更是一代有志爱国青年毕生的无价之宝。垦荒队员戴婕媭和张其元夫妇  一股拼劲  一对垦荒人风雨同舟的创业传奇  戴婕媭曾以为,自己的一生都将会奉献给大陈岛,奉献给当地的水产养殖发展,一名男子的出现,为她的人生抹上了不一样的色彩。这个人正是她今后的丈夫、同队的“战友”,张其元。  提起两人的相识相恋,满头银丝的张其元一如当年那个情窦初开的大男孩,腼腆而又直白地说:“她(戴婕媭)是个很优秀的女队员,人长得漂亮,能歌善舞,好多小伙子眼巴巴地要追她呢!”在这些追求者中,自然也包含了张其元。  张其元分配到的捕捞组和养殖组隔着一整座小山包,他总是在短暂的休息时间“翻山越岭”,徒步走40多分钟的路,只为远远地看一眼那抹心仪的身影。这成为张其元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在那个保守闭塞的年代,这样纯洁如水的浪漫胜过万千韩剧桥段。  1962年,在大家的祝福下,张其元和戴婕媭于温州老家举办了一场简单又喜庆的婚礼。  此前,两人所在的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完成了建设大陈岛的历史使命,被组织分配到内陆工作。张其元进入黄岩水产公司,负责在渔轮上开机器,戴婕媭则成为台州绣衣厂一名女工。  在老一辈台州人眼里,张其元夫妇俩是光荣的垦荒队员,但年轻人更熟悉二人的另一个身份——台州知名连锁快餐企业的创始人。  1990年,戴婕媭退休了。眼看四个孩子都到了结婚的年纪,无奈家中经济拮据。关键时刻,戴婕媭发挥出温州女人特有的智慧果敢:她在温州松糕的基础上稍作改良,加入桂花糖、熟芝麻、鲜肉等辅料,以适应台州当地口味,推着丈夫为其做的手推车,开始在工厂等人流较集聚的地方叫卖。  “有些人会说,小地方熟人多,一个女人在大街上吆喝卖小吃,抛头露面不合适。”对于别人异样的眼光,戴婕媭并不在意,“我觉得,只要不偷不抢,堂堂正正地做事,没啥丢人的。”  温州松糕意外大获好评,食客络绎不绝。有客人建议,卖松糕再配个汤,能坐着吃就更好了。  于是,1994年,两人在椒江解放南路租了间店面。随着菜品和食客不断增加,夫妇俩的店面不断扩大,最终开出了第一家温州快餐店。  张其元说,那时候快餐这种形式在椒江几乎没有,自己的店算是最早的一家,生意好时,店里坐满了人,桌子都摆到了后面的街上。  快餐店开了不到两年,房主便收回了房子,利用他们积累下来的客源继续做饭店生意。张其元夫妇俩没有气馁,打算再开一家新店,资金的短缺成了夫妇俩最大的困扰。  “最困难的时候还是以前的垦荒老队员们帮了我们一把,东拼西凑了十多万元。”张其元说。其中,垦荒队员杨建媚主动借出10万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大数目。夫妇俩说,至今都不敢忘却这份恩情。  1996年,夫妇俩以“心心快餐”命名的新店终于开张了。眼下,张家的快餐店在全台州拥有10家分店,已交到第二代手上经营。  面对成就,戴婕媭谦虚而感恩。在她看来,50岁白手起家,垦荒时学到的吃苦耐劳和亲密无间的队员友谊才是夫妇俩真正意义上的“启动资金”;另外,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创业浪潮,给予了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下海商人”一次拼搏的机遇。  夫妇俩笑称,做生意靠的是精准的眼光和不屈的拼劲,做人也一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大陈岛海港如今又是一番新景象  一个“中国梦”  一场与时俱进的海岛发展大变迁  最让戴婕媭和张其元惊喜的是,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小孙女张婧怡与其他11名小学生以“垦三代”的名义给习总书记写了一份联名信,传达了要将“垦荒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的美好愿望。  5月31日,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孩子们表达了节日祝福,他还提到,“希望你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尽管无法切身体会爷爷奶奶垦荒经历的辛苦,但这阻挡不了年幼的张婧怡对“海上冒险”的好奇。  茶余饭后,小女孩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便是缠着爷爷讲垦荒队的故事。“我喜欢看爷爷奶奶以前的照片。照片里他们跟现在长得不一样,大陈岛的景色也跟现在不一样。”张婧怡所说的“不一样”印证了60年以来大陈岛物换星移般的发展历程。  如今的大陈岛,涛声依旧,原本静谧的海港因为渔家乐的相继开业,变得生动起来。  42岁的颜丹红是岛上首批渔家乐的经营者之一,同时,她也是垦荒队员的后人。颜家的店坐落在海港最黄金的地段,以海鲜排挡为主,一次可容纳上百人用餐。店铺是颜丹红的母亲一手打理起来的,开了10多年,旅游旺季时一天起码翻二三十桌,来的都是回头客。  “大陈岛周边海域的水质好,出产的鱼虾品种多、口感鲜,别的地方未必能吃到,很多客人就是冲着尝这份‘鲜’来的。”客人吃完饭还可以打包海产当伴手礼,这是颜丹红母亲想出来的经营策略,也是店里生意兴隆的秘诀所在。据颜丹红粗略估计,生意鼎盛的时候,每年的营业额10多万元以上,在岛上能与之竞争的不超过5家。  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骤减,当地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严禁违捕滥捞,这也给岛上的餐饮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颜丹红直言,受此影响,店里在采购海鲜食材时常常遇到供货难的问题,无形中流失了一批客源,但另一个消息又让处于踌躇中的她看到一丝曙光——5月31日,台州市委书记王昌荣在考察大陈岛时表示,要抓紧制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紧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渔港发展、旅游设施建设等,招大商、引大商,打响大陈岛品牌;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渔民转产转业;进一步做足大陈岛旅游策划宣传,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推出一系列体验活动,提高知名度。  实际上,今年5月12日,椒江城区至大陈岛航线推出了高速客船,将原先的2小时航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城区与海岛约29海里的距离无形中被拉近了。今后,有关部门还将根据岛上进出人流量实时调整的船班,确保游客往返便捷。  “全岛旅游化”是大陈岛近一段时间内的重点目标之一。与台湾结下的两岸乡缘,亦成为大陈岛发展旅游、文化的独特优势。  目前,大陈全镇共梳理出15个项目,总投资33.95亿元,其中就包括了两岸风情街、两岸文化体验馆、海峡两岸游客集散中心、台湾特色产品展示直销中心、两岸渔业养殖合作基地、国际海钓大本营、国际邮轮港、国际帆船游艇俱乐部、特色休闲古渔村、AAAA级旅游综合体开发等数个单项投资超亿元的大型项目,部分已开工筹建。  在此之前,国家一级渔港、全国能源开发基地、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建设示范岛、全国百个红色景点旅游景区之一、省级海岛森林公园……一个个荣誉早已成为大陈岛的烫金名片。  发展的成就离不开众志成城、破难攻坚的干事激情。60年来,大陈岛垦荒队员们铸就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没有过时,它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涌动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即使沧海桑田、鬓发渐白,也要克服重重困难,从无到有,生机勃勃,与“中国梦”产生同频共振。垦荒队员热火朝天在劳动(上图,由汪江浩提供)以及大陈岛垦荒纪念碑& 
责任编辑:
大陈岛;垦荒队员;中国梦;燃情岁月;海岛;习总书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陈岛垦荒精神征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