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带芙蓉字样的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的药,有谁知道请告之,拜谢了

2006年2月 - TCM Forum - 博客大巴
  在中药生产中,提取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单元。但是,传统的药材提取工艺通常煎煮温度高、时间长、耗能大、有效成分损失较多。因此,中药提取工艺的现代化已成为中药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江西江中药业、山东绿叶制药等多家制药企业对中药动态提取技术进行了尝试。实践表明,这一新型提取技术既不改变传统中药提取的原有特点,同时又可保证中药有效组分群基本不变,且具有节能、得膏率高、可实现全自动控制等优点,对于解决中药提取工艺的现代化问题,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手段。  提取效率明显提高  动态提取工艺的特点是在增加药材比表面积的情况下,利用机械手段,采用强制循环方式,以增加固-液相接触。在动态提取过程中,药材与溶剂之间始终保持相对浓度差,因此可提高药材中的溶质向溶剂的溶出效率。目前,动态提取方式主要有由上至下强制循环顺流式和由下至上强制循环逆流式。具体的提取工艺为:将用于提取的药材先处理成约0.5~1.0厘米大小,将其放入预热水中浸润30分钟,随后在95℃~98℃下搅拌提取1小时,再进行离心过滤、压榨、合并滤液、浓缩。  中药动态提取技术可使提取质量明显提高。如在动态提取中,由于预处理后的药材规格较小,可使提取充分、提取时间缩短(仅为传统提取工艺的44%),从而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由于整个提取过程保持恒定温度,使物料受热均匀,药液质量得到提高。并且在动态提取中,药液经过多级分离,从而可获得高品质的提取液,为后续浓缩、醇沉、干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药渣经过离心机压榨,药渣内含水量小于15%,从而可比多功能提取罐多得药液15%~20%(多功能罐内药渣含水量约30%~35%),因此能提高收膏率。  中药动态提取技术还有助于改善工作环境、节约能源等。由于动态提取工艺不用对药材进行煮沸处理,仅能耗就可节约50%以上;其整条生产线的物料采用管道化真空抽料方式,可避免物料在管道黏滞,符合GMP要求;并可有效地利用设备,使设备体积减小;使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并增加柔性,使生产线具有更好的操作环境;其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水提取、醇提取、多次提取、芳香油提取等。  实现自动化控制对中药生产现代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药动态提取工艺可实现连续化生产,便于全自动控制,从而可提高原料、能源和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产量,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人为的误差,降低成本,减少不合格品。  正确配置各检测控制点  一般来说,全自动控制动态提取生产线的主要设备有:水预热器,动态提取罐,提取液高位罐,下出料离心机,过滤器,储罐,超速离心机,中间储罐,双效浓缩器,浓缩储罐,清洗热水罐。  对于不同的动态提取工序,各检测控制点的配置非常关键。在动态水提取工序中,检测控制点布置方案为:对水预热器温度控制,配备热电阻、蒸汽开关阀;真空投料控制,配备真空气动开关阀、药材气动开关阀;提取罐加水控制,配备电磁流量计、加水气动开关阀;提取罐恒温定时控制,配备电阻、蒸汽调节阀;提取罐夹套压力检测报警,配备压力变送器;提取罐变频控制,配备变频器;提取罐出料控制,配备出料气动开关阀、压缩空气气动开关阀、音叉料位计和蒸馏药液气动开关阀。  在固体分离工序中,各检测控制点的布置方案为:离心机进液控制,配备液位变送器、液压控制阀、排渣气动开关阀;过滤器液位控制,配备音叉料位计、压缩空气气动开关阀、排渣气动开关阀、出料气动开关阀。  在双效浓缩工序中,各检测控制点的布置方案为:浓缩液贮罐检测报警环节,配液位变送器;一效蒸发器液相温度检测,配热电阻;一效蒸汽压力控制,配力变送器、蒸汽调节阀;一效蒸发器压力控制,配压力变送器:一效进药液流量控制,配电磁流量计;一效蒸发器液位检测,配雷达液位计;二效蒸发器液相温度检测,配热电阻;二效蒸气压力控制配压力变送器、气动调节阀;二效蒸发器压力检测,配压力变送器;二效蒸发器液位检测,配雷达液位计、气动液位调节阀;二效药液密度检测,配在线密度计。  进一步考察工艺适用性&&&&中药动态提取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其应用时间较短,目前它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动态提取工艺较传统工艺增加了一些工序,从而使操作步骤和设备投资增加。例如由于采用动态提取工艺提取出的总浸出物增加,因此在后续分离操作中必须增加设施,以保证固-液分离的效果。动态提取对一些药材(如根茎类药材)浸出效果突出,但对另一些药材(如含淀粉多的药材)则需要采取后续的固-液分离措施。动态提取用于单方药材的浸出方便简单,但用于复方药材的提取则需要摸索适合的条件。目前与动态提取相配套的便于自动化控制的设备、工艺操作还有待完善。此外,由于传统的中药提取大多采用水煎煮法,其提取温度、时间与动态提取工艺不同,因此,在将传统提取工艺改为动态提取时,应对其有效组分群进行等同性实验,以消除可能因提取方式改变而导致的质量差异。
&&& 长期以来,生姜一直是中医常用的一味止吐药。最近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含有姜汁的饮料同样可以被用来缓解在癌症化疗中所产生的恶心或胃部不适等症状。
&&& 研究人员介绍说,生姜帮助缓解恶心主要有三个机理。生姜含有一种叫做姜酚的化学成分,这是一种能够产生抗氧化作用的强自由基分子。姜酚可以抑制和减少消化道内那些会引起恶心的氧化物,生姜还可促使血管发生膨胀,产生温暖作用,此外,生姜能够抑制胃中的血清素受体在引起恶心时所发挥的作用。
&&& 研究人员表示,鲜姜的止吐疗效最佳。可以将其碾磨成粉末,也可以将其切碎后混入食物中。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质量较差的生姜保健食物或饮料,未必含有天然生姜的止吐成分,效果不如鲜生姜好。
新型抗凝中药可替代西药据中国中医药报报道,(记者周颖)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隋海明等人日前试验研究表明,水蛭地龙汤具有较强的抗凝效果,且无其他副作用,对血管吻合术后抗凝安全有效,是一种多功能性可替代西药的新型药物。  该院朱惠芳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血管吻合术后中药抗凝的方法。该法以补气、活血、通络为组方原则,采用黄芪、水蛭、红花、地龙4药合用的水蛭地龙汤,能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为探讨水蛭地龙汤的作用机理,隋海明等人选择患者90例,随机分为3个组进行观察试验,并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各抽血进行抗凝生物化学测定。结果显示,在纤维蛋白原试验中,水蛭地龙汤组术后72小时较术前上升14.8%~16.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在血浆黏度试验中,水蛭地龙汤组恢复正常水平,其他两组则低于正常水平。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水蛭地龙汤可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微循环,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具有溶栓、抗凝、激酶作用,可用于凝血的不同阶段,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女人的美丽是吃出来的”,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我说的“吃”,是有节制的吃、有准备的吃、有选择的吃,这是饮食调养。
调养是女性抗衰老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压力过大的职业女性,更要重视调养。调养有两种方式:一是注重传统和基础营养,保持果蔬、肉类、豆类、谷麦类以及低脂和无脂食品的均衡摄入。二是适当选用科学的健康食品,如保健品。不管采取哪类方式,都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女人应尽可能多吃豆腐、海带、萝卜等碱性食物,这些食物可以使体内呈弱碱性,可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使肌肤健康、平滑、富有光泽。同时,还应控制鸡肉、牛肉、玉米、啤酒等弱酸性食品的摄入。还要降低食物中的盐分和糖分,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最后,要保持三餐饮食营养均衡,使得内脏功能运转正常,这是创造良好肌肤状况的关键。
我发现,在不少女性的饮食结构里,蔬菜水果占的比例过大。过多食用蔬菜水果会减少其他营养的摄入,使皮肤细胞得不到充足的养分。直接供给皮肤细胞的主要营养元素是蛋白质、脂肪,其中蛋白质是构成真皮层弹性胶原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适量地食用优质蛋白质。
国际营养学专家曼格尔斯博士认为:素食者更健康。这一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证明。所谓素食,是指膳食的构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很少或一点不沾。营养学家也认为,对于女性而言,摄取素食不仅有益健康,而且有助于排毒养颜和减肥。除了摄取常规的基础性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等七大营养元素之外,还应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特定需求,选择有不同功效的保健品。美容类保健品主要有卵磷脂、核酸、蜂王浆、花粉、抗氧化物等。保健品作为一种补充食物,要坚持服用,在饭前空腹食用更有利于吸收。不过要注意,每种保健品含有特殊功效,不要超出人体的需求量,超过限量对人体会有不良影响。
水是一种廉价的美容品,也是经济实惠的美容佳品,魅力女性最好养成清晨空腹饮水的习惯。每天应饮用6-8杯水,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女性随着年龄增大,体内细胞水分减少,适当补水更为重要。控制食量是女人进食特别要注意的。过量进食,不仅直接影响体重,还会增加肠胃功能的负担,影响皮肤吸收营养,降低皮肤抵抗能力,出现过早老化的问题。
总之,要重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魅力女性在掌握科学饮食的规则以后,就可以紧紧掌握魅力的法宝。
拨开妇科检查面纱
女人如花,即使没有“花容月貌”的美艳,女人的生命也该如花般美丽绽放。不过,各种疾病尤其是妇科病的围攻,也使女性尤其是忙碌的职业女性,健康如花般脆弱。
以往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多集中在30岁以上女性,可现在20多岁的女性患者正逐年增多。尤其身处职场的白领女性,工作压力大,常加班、熬夜,生活、饮食没有规律,长期如此造成免疫力下降,极易出现妇科疾病,出现月经失调、白带异常等症状。另外,未婚同居、工作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等原因,年轻女性也容易患有宫颈糜烂、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良性肿瘤等疾病。
在“三八”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大牌专家——三八节女性健康专刊”,让女性朋友们好好珍爱自己,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与魅力。
随着生活水平和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妇科检查已日益成为女性朋友们珍爱生命、善待自我的一种自觉行为。但据调查,自觉到医院接受妇科体检的绝大部分为已婚女性,以中年知识女性群体居多。
未婚女性就不需要妇科体检?妇科体检应从何时开始?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该进行什么检查?妇科检查该如何正确选择?选择时间是前提
据武警总医院体检中心专家和妇产科专家介绍,根据每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情况来看,现代人疾病大有提前的趋势。以前医生只是建议30岁以后的女性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但现在未婚女性出现妇科病症状的也很多。所以,专家建议:
如果你已年满20岁,就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妇检。
每次年度妇科检查,你应该安排在月经周期的合适时间里,一般最合适时间是在当月月经结束之后的3-7天,此时是做宫颈刮片检查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子宫颈是月经周期中张得最开的时候,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段中,却不是这样,而且由于体内激素变化,乳房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肿块和触痛。
如果精确的计划时间对你来说有困难的话,只需确保检查时没有月经并且月经已经结束至少数天,这样阴道中的分泌物就不会干扰检查效果。选择内容是关键
基于年龄、遗传、病史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每位女性所需的医学检查都不一样。常规妇科查体一般包括妇科、病理、乳腺B超和妇科B超检查这四个部分。
妇科,即妇科专科体检,又称盆腔检查。其内容包括:外阴部检查、阴道检查、宫颈检查、子宫及附件检查。一般对于年龄在20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的女性朋友,这个项目应该是每年常规检查的必选项目。
病理,即宫颈涂片的病理检查,也是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推行最广也最有成效的方法。因为宫颈癌前病变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或者和慢性宫颈炎的症状相似,所以常与一般的宫颈糜烂非常难以区分。即使发现问题,也容易被当做一般的宫颈疾病对待,等到症状出现时,多半已经转为癌症了。所以病理检查是十分必要而且相当重要的。
上做成涂片,涂片再被送往化验室做分析。但是这样的检查存在一个缺点,由于在涂片过程中细胞丢失,人为的涂片不均匀,细胞重叠,并且受宫颈黏液和血液的干扰,往往会影响病理医生对异常细胞的辨认和筛选,造成误差。
目前有一种液基超薄细胞检测,也称新柏氏TCT涂片,这种检查利用“细胞保存液”将进入保存液中的细胞经程序化处理,随机取样制成均匀清晰的薄层涂片,更有利于鉴别诊断病情,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提高了70%-80%。
乳腺B超,主要用于检查乳腺疾病。乳腺疾病是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已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乳腺B超是一种经济、简便、无创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也是防止乳腺癌发生的最重要手段。对各年龄段女性朋友都比较适宜。目前也有一种乳腺钼钯检查,是一种低剂量乳腺X光拍摄技术,基于X射线的原理,其结果分辨率高,比B超效果更好,目前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同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最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式。但是,这种检查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损伤,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专家建议一年最多做两次。
妇科B超主要针对宫颈、子宫以及附件,相对于常规妇科检查来说是更进一步的检查,也是常规妇科检查的一个必选内容。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对于打算结婚的女性来说,专家建议最好进行一下婚检,对于育龄女性,如果打算要孩子,最好也做一个孕前体检,这样有助于优生优育;还有一些爱养宠物的女性朋友,可以选择一种病毒检查,从而有效预防经常与宠物接触不卫生而造成的病毒感染。选择医院是保障
千万不要从价格来判断体检单位的好坏。建议选择到正规的大医院体检,并听从医生指导,医生会根据不同年龄及身体状况给出不同的体检方案。一定要摆正心态,千万不要以为钱花得越多越好,有时候重复的检查完全没有必要,但也不能单纯考虑经济问题而选择不合适的体检单位。
据《泰晤士报》报道,你的脸真的就是你的财富。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你已经结婚,社会地位较高,孩子少于四个,那你看起来就会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相反,如果你体重下降严重,社会地位下降,又是孤身一人,那么你看起来就会比实际年龄更老一些。
结婚对女人来说的好处更为明显,能让女人比外表年龄年轻两岁,而结婚只能让男人比外表年龄年轻一岁。但是养育孩子带给男人的好处比女人大,也许是因为与女人相比,他的负担更轻一些的缘故。有1至3个孩子,能让男人显得比外表年龄年轻一岁,但对女人来说没有明显影响。4个或4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此种优势不复存在。
社会地位上升对人的相貌看上去是否显得年轻产生的影响最大,它可以让男人或女人显得比外表年龄年轻4岁。诸多因素综合便可解释,为什么有些40多岁的人显得比其同龄人年轻七八岁。
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已婚妇女,避免过度日晒,可以显得比单身、无业、日光下一晒就是几小时的妇女平均年轻7.2岁,男人更可以“减去”10岁。孩子不超过3个的富裕的已婚男子,可以比一个无业、单身、体瘦的男子显得年轻10岁。
心情压抑对女人的影响要比对男人的影响明显:心情压抑的女人显老3.9岁,而心情压抑的男人仅显老2.4岁。
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标准落后&日韩再发难我中药材出口羊城晚报讯 近日,日本厚生省通过日本驻华使馆向国家商务部就我方提出的中药农药残留标准制订质疑之事转交了一份正式回函。回函称,日本决定继续执行有关人参等5种中药材农残标准,同时计划对甘草、黄芪等15种中药材农药残留标准进行重新设定,并于日起正式实施此项标准。而几个月前,在经过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韩国于去年10月24日公布了生药重金属与农残许可标准与检测方法,并在6个月后实行。《医药经济报》分析称,据掌握的数据,中药材中约有30%重金属含量超过韩方的标准。另外,对韩国出口的中药材中80%为家种,一般都有农药残留。由于贸易商在贸易的过程中难于对中药材的上述残留实施有效的检测和监控,因而贸易风险加大,对中药材的贸易影响会是100%。 事实上,日韩设定中药材新标准背后是我国中药材出口所面临的危机。从近年来海关统计来看,出口中药材因有害残留物超标频遭扣留和退运,已经成为我国中药出口和中药发展的一只“拦路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中药重金属、农药残留的研究和标准制定较为落后,对中药材种植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控制起步较晚,企业无法从根本上监控中药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室主任林瑞超指出,在农药多残留分析技术方面,美国FDA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的方法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我国虽然已可对中药材中的一些剧毒农药,如六六六、DDT及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等24种农药单体进行检测,但一些在中药种植过程中可能使用的农药,我们还涉及很少。就涉及的中药种类而言,我国关于有害残留物进行相关研究的中药材种类还不足百种。我国在中药有害残留物具体研究应进一步加大投入。(来源:羊城晚报)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世界医学界一致的观点是在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同时,将药物干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药物干预最为关键的3个方面即:降低血脂、血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使血栓不容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消除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环节;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即使血管内形成了血栓斑块,也要使它稳定,不容易脱落堵塞小血管,避免心梗、脑血栓发生。
  最近,包括院士、博导在内全国近150位专家群体,历时10年编著出版的《络病学》指出,通络能全面有效阻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而通络的代表药———通心络胶囊在全国5000家以上大中型医院的广泛应用更印证了通络对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与预防价值。通心络胶囊一种药物独具多靶点、多角度的优势,降低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溶解血栓,从而全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脑血栓。同时,它的降脂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还可以预防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易患心脑血管病人群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并可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再发。(来源:科技日报医药周刊)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 COLOR: FONT-FAMILY: "Tim
中风莫忘调心
“3S”技术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人参和三七的贮存养护方法
水蛭的药用与采收采收加工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衍生化法测定冰片含量简单准确
中国医药报讯 日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研究人员经研究发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衍生化法测定脑脉康中的冰片含量,方法简单、准确、可行。
冰片具有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之功能,常用于内服及外用中成药中。由于冰片化学结构无特征紫外吸收,因此主要采用薄层扫描法和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实验室常见分析仪器,适用于常见中成药成分的分离和测定,但紫外吸收弱的化合物直接检测较为困难。
研究人员根据冰片结构中含羟基的特点,将3,5-二硝基苯甲酰氯可作为此类化合物的衍生化试剂,在叔胺或吡啶类化合物的催化下可和冰片反应生成具强紫外吸收的3,5-二硝基苯甲酸冰片酯。为建立一种测定脑脉康中冰片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利用此原理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脑脉康中冰片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学研究。他们将柱前衍生化试剂在乙腈中反应,以3,5-二硝基苯甲酰氯为衍生化试剂(与冰片的摩尔比为20倍),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与冰片的摩尔比为40倍)。然后在ODS柱上,以甲醇-水(88:1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纳米,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脑脉康中冰片含量。
研究结果发现,冰片在1~10微摩尔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进样量呈线性关系(R2=0.9996,P&0.01)。两批脑脉康中冰片的含量分别为7.9%和7.1%,RSD分别为1.0%和1.5%(n=5)。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8%(n=4)。
据研究者介绍,冰片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有合成和天然之分,主要成分是互为异构体的龙脑和异龙脑。其化学结构无特征紫外吸收,无法直接用实验室常见分析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含量测定,因此采用衍生化HPLC法是测定这类化合物较好的方法。冰片结构中含羟基,而3,5-二硝基苯甲酰氯是羟基化合物常用的衍生化试剂,在叔胺或吡啶类化合物的催化下可和冰片反应生成3,5-二硝基苯甲酸冰片酯。这种新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龙脑和异龙脑在此色谱条件下显示为单峰,从而利用柱前衍生化反相HPLC法间接完成了脑脉康中冰片含量的测定。此法采用的衍生化反应条件简单,衍生化产物稳定,样品前处理容易,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有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含冰片中成药的质量控制。
冰片的药理研究
冰片的本草名为龙脑香,作为中药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冰片按其种类有4种。其一为龙脑冰片,又名片脑、冰片脑、婆律香、梅片、大梅片,为龙脑香科常绿乔木龙脑香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h.的树干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为右旋龙脑。其二为艾片,又称艾脑香、艾粉、结片,为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DC.的叶,经蒸馏冷却和进一步加工所得的结晶,为左旋龙脑。其三为机制冰片,为1995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属松节油、樟脑等原料的化学合成品,为消旋龙脑。其四为梅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近年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发现右旋龙脑的新资源植物,即梅片树,是樟科植物阴香Cinnammonia burmannii(C. G. et Th. Nees) Bl.的一个变型,其叶中精油含0.34%,α-龙脑占70.8%。新鲜叶枝进行水蒸气蒸馏,粗脑收得率0.32%,经精制后可得约90%以上的纯品右旋龙脑,是新的天然右旋龙脑,为樟科植物阴香的化学类型。中医认为冰片辛苦微寒,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1995版《中国药典》将冰片正式收载,并指出可以入丸、散或外用,剂量为150~300毫克/日。冰片的药理研究,是近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抗心肌梗死的作用
对结扎左冠脉前降支而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狗模型,给予冰片0.5克/只灌胃,可使其心率减慢,动静脉氧差降低。对小鼠耐氧试验表明,冰片能使缺氧小鼠存活时间延长。
■冰片的“药引”作用
冰片能促进四甲基吡嗪(TMP)的吸收,先给予大鼠冰片灌服,再给5毫克/千克TMP,与单给5毫克/千克TMP相比,其血药浓度明显提高,但对其消除无影响。研究发现冰片能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某些水溶性药物,如磺胺嘧啶、庆大霉素等向脑内的转运。
■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
异龙脑的耐缺氧作用比龙脑显著。小鼠热板法实验表明,龙脑、异龙脑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痛阈时间,提示它们具有镇痛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龙脑、异龙脑镇静作用的结果。〔功效〕 1.芳香宣窍 可治疗神昏痉厥诸证。宣窍醒脑作用与麝香相似。2.清热止痛 外用可治疗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外用适量。〔临床应用〕 1.治疗口腔溃疡(急性与复发性):煅人中白(煅透、勾焦),白芷各100g,冰片15g,共研细末涂溃疡面,日2~3次。(《广西中医药》,1980;(4):45)。2.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冰片1g,黄连10g,青黛5g,共研吹耳。(《中医杂志》,1983;(10):79)。3.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蛤粉20g,冰片、雄黄各5g,研细末,用菜油调匀涂阴道壁,日1次。(《湖北中医杂志》,1985;(2):9)。4.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冰片0.5g,麝香0.5g,樟丹10g,龙骨15g,黄连10g,牡蛎10g,共研极细末,每取少许吹于耳道患处。(《中医药学报》1986;(1):31)。5.治疗外科感染:对于一般外科感染未形成脓肿或者表皮未溃破者,取冰片、芒硝按1:10的比例混匀研末,每用适量,均匀撒在所布中央,约0.5cm厚,贴敷患处,每2~3天更换一次。(《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5):272)。〔使用禁忌〕 1.用量过大 过量使用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并可见肝脾肿大;可使中枢神经兴奋,引起惊厥、意识丧失、痉挛,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2.过敏反应 外用或内服会使个别人出现皮疹、心慌、胸闷、喉头水肿、呼吸急促。3.用药不当 孕妇慎用本品,小儿脾胃虚弱,肾阳虚损的慢脾风、素体气血虚弱者不宜服用。
我国中药新工艺新技术发展应用概况
  目前中药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往往由于工艺落后无法与国际接轨,因此提高中药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中药的质量势在必行。
  l 中药发展趋势
  中药传统制剂历经上千年,无外乎“丸、散、膏、丹、汤、酒”,其固有的缺点是:量大、体积大、制剂粗糙、工艺落后,很难予以发掘和加以提高,所以早些时候提出了剂型改革,相继出现了中药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剂型改革为中药制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同现代药剂学相比自然十分落后,借鉴现代研究药剂学的要求,中药制剂的发展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1中药制剂要达到三小:“三小”即剂量小、毒性小、副用小。作为毒性小和副作用小两个方面则是中药制剂的优势一面,其本身的复杂性决定其在毒性和副作用方面较之无化学药物制剂更小。要想达到剂量小,则必须采用最现代的技术压缩提取物的体积,以致达到单体组合的程度,这就是国家一、二类新药的基本要求。
  1.2中药制剂要达到三效:“三效”即高效、速效和长效。药制剂在剂量压缩的前提下,达到三效也是现代药剂学的要求。中药原始的汤剂固然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体积之大,药量之多令人吃惊,实际上也是资源的浪费。改变这种状况则是中药改革的发展目标。
  1.3中药注射剂力争稳定性高、压缩剂量、提高疗效,达高效速效的要求的一个创造就是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如双黄连注射液。效果很好,但是稳定性欠性,久量易出现混浊。解决办法一是精制再精制,二是制成粉针。其他汤剂不易保存,则制成口服液。而日本则采用喷粉技术。挥发油也不易保存,则可制成微表或β-环糊精包含物解决其易氧化问题。
  1.4与国际接轨问题(中药西制)中成药出口存在一些题。出口美国的药品须经美国FDA验证,中成药成分复杂,含量低,剂量大,无法通过其验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真正做到中药数字化,从本质内函上加以改革,有明确的质量标准、药理研究及临床功效的数据,方能达到与国际接轨。
  2 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
  2.1新技术应用
  2.1.1β-环糊精包含技术
  环糊精系淀粉经酶解环合后得到的由6~12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其按结构分为α、β,药剂学中常用的是β-环糊精,它是由7个椅式构葡萄糖所组成,外端具有良好亲水性,内部具有疏水性,所以具有类似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β-环糊精包合物有以下几个特点:
  (1)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2)液体药物粉风化与防止挥发性药物的挥发;
  (3)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降低刺激性;
  (4)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防氧化、防光解、防热解。
  常用的制备方法有:①饱和水溶液法;②超声波法;③研磨法;④冷冻干燥法;⑤喷雾干燥法;⑥溶液--搅拌法等。
  中药制剂中许多含挥发油的成分制成制剂时很易挥发,制成包合物则可以解决,如延参健胃胶囊中干姜的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则解决了挥发问题。还有象冰片等易升华成分也可包合成β-环糊精包合物解决其不稳定问题。
  2.1.2超临界萃取技术(SFE)
  我们对一些药物成分通常用乙醇等有机溶媒提取,因为这种方法造成工艺的复杂性,而且在回收有机溶媒时,其中挥发油成分也随之蒸馏而无法保存。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技术则解决了这些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取温度低,蒸发温度也低,可有效地保护易氧化成分或易挥发成分;
  (2)保持二氧化碳呈液态须施加较大压力,因此溶媒可被压入细胞内,固而提取完全;
  (3)二氧化碳蒸发后继续液化使用,因而损失很少;
  (4)二氧化碳无毒副作用、又不易残存在提取物中,这是其他有机溶媒不可比拟的优点。
  2.1.3超薄技术(膜分离技术)
  超滤法是一种利用降纤维素等制成的膜进行分子分离的滤过技术。它是一种不对称的多孔膜,靠膜两侧的压力差过滤药液,这种过滤技术的优点是不存在相的转换、不需加热、能量消耗少、操作条件温和,不必添加化学试剂,不损坏热敏药物等。
  日本则利用超滤-喷雾技术将各种汤液制成可长期保存的粉剂。如果将其用粉针剂的前处理则将大大提高粉针质量,甚至可以保持水针稳定状态。
  2.1.4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或称固体分散法)是精制备制剂时固体药物或难溶性固体或液体药物分散于载体中的技术。分散后的药物一般是微晶、微乳和分子状态存在,是一种超分散体系,具有速效、高效特点。  速效固体分散体需用的载体有PEG、PVP、Pluronic、F68、尿素、酒石酸、葫珀酸等。当固体分散体进入胃中的时候.载体迅速溶解,药物则以超微粒状态分散,因而吸收迅速,产生速效。我国利用此技术将苏合香、冰片制成苏冰滴丸,治疗冠心病起到速效作用。
  2.2新工艺应用
  2.2.1粉针工艺
  粉针工艺本身并非新工艺,但用到中药注射剂中却是创新。随着双黄连粉针的问世,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就进入了新水平,它有效地解决了贮存中的稳定性问题。
  西药粉针主要是防止热敏性药物与水敏性药物的降解问题。前者多采用冷冻干燥法,后者一般用重结晶或喷雾干燥法。双黄连粉针的最初工艺是用喷雾干燥法,后来又采用了冷冻干燥法,两种方法相比较,以后者为佳,即冷冻干燥方法从分散度、溶解性、热原去除等方面优于喷雾干燥法,但是就双黄连粉针的前处理工艺中还是用水醇法,最好用微孔滤膜或超滤法再滤一遍就更圆满了。
  2.2.2流化干燥工艺
  又称沸腾干燥,即采用负压使颗粒跳起来,呈沸腾状,在动态下进行热交换,因而效率高,速度快,干燥产量大,干燥均匀,温度低,但原来的沸腾干燥床存在一些缺点。因此近年来对流化床进行了改造,如返混流流化床,活塞流流化床,振动流流化床,接触式流化床及多层流化床。
  这些流化床仅适用于湿物料的干燥与混合,而不能用于制粒,随着喷雾干燥技术和新制剂及新型的不断发展,在流化床内设喷雾装置,使制粒、制微丸、包衣工序和干燥工序在流化床中一次完成。现在开发的设备有流化床雾化操作系统和喷雾干燥制粒机。
  2.2.3薄膜包衣工艺
  传统的包衣是糖衣,其缺点是工艺时间长。废物料崩解吸收慢。近年来采用的薄膜包衣技术或工艺,则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点。所谓薄膜包衣是把聚合物溶液成分散液均匀涂在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及微丸剂等固体制剂表面,形成数微未原的整性薄膜层,我们把这一工艺过程叫作薄膜包衣。
  薄膜包衣有许多优点:①过程一般在1~2h较短的时内完成;②材料用量大大减少,不使用太多的诸如滑石粉等固体填料;③可以使用多种自动化机械化设备如沸腾床、喷动床等进行连续操作;④衣层薄,崩解吸收快。正由于有诸多的点,所以在发达国家中早已普遍应用.已取代糖衣。
  但是薄膜包衣工艺存在着有机溶剂挥散的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因而目前已进行水性包衣技术研究。衣膜材料主要采用适合一些在碱性水溶液中溶解的带有核酸基因的聚合物,如醋酸纤维素酞酸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等。另有一新技术是采用胶粒分散包衣法,即以水为分散介质,聚合物以直径50nm~0.2μm的胶粒悬浮于水性包衣系统,其外透明的乳白色,故亦称做乳胶。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摘要〕简述了近年来中药新剂型:滴丸、缓释控释制剂、膜剂、软胶囊、微囊、栓剂、气雾剂、靶向制剂、中药饮片颗粒剂及中药煮散的研究概况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药 新剂型 临床应用 滴丸 膜剂 软胶囊 微囊 栓剂 气雾剂 靶向制剂
  常规、长效和肠溶制剂,控释制剂或药物输送系统或透皮治疗系统,靶向制剂是药物制剂发展的四个时代。随着制药工业和新药开发的不断进展,我国中药制剂已从传统经验和工艺水平逐步上升到科学制药水平。笔者拟概述目前临床应用较好的中药新剂型品种。&&& 1 中药新剂型及临床应用
&&& 1.1 滴丸:滴丸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丸剂所没有的多种特点,故发展非常迅速。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和急救。它是复方丹参片的改良换代产品,由于片剂服用量大,崩解度差,无完善的质量标准,在工艺质量上也存在问题;而对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成分的研究与质量控制,目前已达到分子水平,且片剂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而滴丸减少了冰片用量并舌下含服,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胃肠道刺激。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的其它剂型(软胶囊、冲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比较,具有比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的特点,这是因为滴丸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由于滴丸是在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体,药物以极微小的晶粒存在,故舌下含服经舌粘膜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3 min起效,可迅速缓解心绞痛,解除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临床观察在迅速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时,硝酸甘油为首选,但部分患者有头痛、头胀等副作用。在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中,复方丹参滴丸可更有效地减少缺血发生次数,尤其缩短心电图ST段下移的持续时间,且无头痛、头胀等副作用,为一种对冠心病ST段改变的有效治疗药物。另据报道,有人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中医称为“胸痹”患者97例[1],临床收效显著,平均起效时间,观察组为1~6 h,平均为1.34~3.61 d,对照组为2~10 d,平均为4.34~4.16 d,起效时间复方丹参滴丸组优于复方丹参片组(P<0.05),表明该滴丸改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使心绞痛缓解程度与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丹参滴丸在胸痹症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且因是经典方,为纯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目前已顺利进入美国FDA临床验证阶段。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将传统苏合香丸由原处方10余味精简为5味,采用新工艺制成“苏冰滴丸”,苏合香用量仅为原处方1/2,但生物有效性研究证明具有颗粒小、溶出时间短、有效剂量小、耐缺氧性能好等优点,既达到治疗目的又节省许多名贵药材。因此,中药制剂向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2]。&&& 1.2 缓释控释制剂:近年来口服缓释、控释制剂为开发研究热点。缓释制剂是指可以减少服药次数,提供比较平稳的血药浓度的制剂,以达到减少副作用,维持持久药效的目的。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提取物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一致,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用网状多孔性纤维包合材料制备的复方山绿茶缓释袋泡剂,在1~8 h内总黄酮可按零级释药,每日一袋,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疗效满意[3]。控释制剂是指通过制剂手段提供释放药物的程序,在预定的时间内药物自动按某一速度从剂型中释放于作用器官或特定的靶部位,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释药均匀平稳,控释体系释药速度与时间无关,避免了传统常规制剂给药频繁所出现的“峰谷”现象,提高了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可代替静脉滴注,也可根据机体需要自动控制给药速度。其目的在于寻求提供理想血药浓度的途径,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国内已开发生产的口服控释系统新制剂有长效氨茶碱片、硝酸异山梨醇缓释片、康泰克缓释胶囊、布洛芬缓释片等约20余种[4]。另有人将微粒装入胶囊中,设计速释和缓释联合递药系统,如将氢氯噻嗪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分散物包衣制成小丸装入胶囊为速释部分,10 min内释放完氢氯噻嗪,同时将盐酸地尔硫 制成缓释部分,结果缓慢释放超过20 h[5],达到预期目的。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发展很快,其种类不断增加,设计方法逐渐趋于半定量或定量化[6]。此外,疫苗控释制剂的研究也正在进行,其中,对注射用疫苗控释制剂研究最多,而对便于接种的口服和鼻用疫苗控释制剂则相对较少[7]。相信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开发前景广阔,将是新药开发的主攻方向。&&& 1.3 膜剂: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剂型,临床很受欢迎,可用于口服、口腔、眼科、耳鼻喉科、创伤、烧伤、皮肤及妇科等,但随着TTS(即透皮治疗系统)的不断发展,一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故在临床应用上有取代部分片剂、软膏剂和栓剂等的趋势。黎国梓等研制了复方养阴生肌双层膜[8],底层(缓释层)以PVA(聚乙烯醇类)为成膜材料,因其溶化慢,作用时间长,具长效作用;面层(速释层)以白芨胶为成膜材料,因其在体液中溶化快,具速效作用,将二者制成双层膜,分别加入止痛消炎药物,经两年多的临床应用,治疗口腔溃疡362例,有效率100%,疗效较好,深受欢迎。复方甲硝唑牙用膜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成以甲硝唑为主药的可吸收性药膜,药物在牙周局部可迅速达到较高浓度,能有效缓解症状,与甲硝唑片比较,总有效率达96.08%[9],且具有疗程短、副作用小、药膜释放速度快的优点,被认为是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贵州六枝大华制药厂生产的中药博性康速溶膜在有效杀灭常见性病及引起妇科疾病细菌的同时,1∶160稀释,2 min内能灭活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1∶320稀释,10 min内也能灭活。经临床应用优于同类药物[10],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能有效防止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类性传播疾病的传染,同时治疗各种阴道炎、宫颈炎。由于膜剂本身体积小,重量轻,随身携带极为方便。&&& 1.4 软胶囊:软胶囊是一种较新的剂型,它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多的中药。如将大蒜、王浆等中药组成复方大蒜软胶囊,临床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使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能明显延长出血时间,缩短凝血时间,提示能防止血栓形成;并能使大鼠脾脏增重,胸腺减重,具有一定的抗疲劳及抗衰老作用[11],同时掩盖了大蒜的不良气味。针对传统中药因品质难以监控,不能顺利进入美国医药市场的缺陷,加强了软胶囊质控方面的研究,如消炎灵软胶囊是由赤芍、金银花等多味中药组成,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剂能有效地除去大量分散剂,保留了其中被测定的活性成分芍药苷[12]。实验证明该方法用于监测消炎灵软胶囊的质量是行之有效的。临床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制备的品种还有藿香正气软胶囊,较片剂使用方便,且稳定性好。&&& 1.5 微囊: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共聚物(囊膜材料)将药物包裹而成的一种新的剂型,目前国内外有30余类药物制成微囊。因芳香类中药所含的挥发油沸点低,易挥发,又不溶于水,宜微型包裹适之,包裹后既可防止其挥发,又利于携带,便于服用。微囊不仅广泛用于包裹化学药品,而且已成功地用于中成药制剂的研究[13]。我国研制的中药挥发油类微囊已有10余种,如可提高稳定性的芥油微囊,掩盖不良臭味的蒜素微囊等,它的优点在于可延长或控制药物的释放,制成长效制剂。囊膜有隔离外界与药物接触作用,可防止药物氧化、水解和挥发,掩盖不良气味,减少复方制剂中的配伍禁忌。也可制备特殊性能微囊(磁性微囊、pH敏感微囊)起到靶向释药作用,这对中成药来说是个全新剂型,如为克服水解蛋白液制成口服制剂的不良口感和气味,采用明胶冻凝法将其包成微囊,其包囊率及室温贮存稳定性较好,目前国内未见报道[14]。&&& 1.6 栓剂:栓剂不仅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而且还可通过直肠吸收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直肠给药后,药物不直接通过肝脏,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可用此剂型,尤其适于小儿用药。临床治疗儿科高热首选栓剂为小儿消炎痛栓。妇科首选栓剂为复方蛇床子栓,有效率为96.81%[15],妇科消炎栓的有效率为98.60%[16]及苦参栓有效率为92.50%[17]。为了解决雷公藤总萜类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还是难溶性成分的特点与不足,杨敏华[18]等研制雷公藤双层栓,很好地解决了口服后可造成较强毒副作用的弊病。为了降低其毒性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制备时将双层栓前端改为空白层,当空白层基质融化后,形成的液态基质屏障层可有效地阻止后端所释药物向上扩散,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由直肠上静脉经门肝系统吸收,而直接从直肠中静脉及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进入大循环,此时药物免受了肝脏的破坏作用,使血中药物保持有较强的活性。又如小儿消炎栓是以连翘、黄芩等制成,从兔血药浓度经时变化曲线看出,曲线开始上升陡而快,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19],说明栓剂吸收快,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能维持较长时间高血药浓度。其它临床应用的还有痔疮栓、肛愈泡腾栓、前列康栓等等。相信腔肠给药系统是中药用药的有发展潜力的主渠道之一,这一领域的研究必定会推动栓剂制剂的迅速发展。&&& 1.7 气雾剂:气雾剂具有剂量小,分布均匀,奏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吸入时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外用则避免对创面的刺激性,并可用定量阀门控制剂量,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心绞痛、哮喘等中、急症的治疗,改变了中药制剂只能治疗慢性疾病的传统观点。如复方丹参气雾剂对心绞痛速效作用显著[20],总有效率94.12%(片剂组仅8%),平均起效时间(3.461±1.352) min,片剂基本无速效作用;救心气雾剂经临床201例观察[21],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2%,大多数病例3 min内起效,5 min内止痛,其药效止痛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获得满意的效果。复方烧伤喷雾剂具有消炎止痛、收敛、制痂保痂作用,临床治疗不同程度烧伤患者240例[22],治愈率为95%,平均愈合天数为16 d。该药为纯中药制剂,值得推广使用。其它如抗生素、抗组胺药、解痉药均可制成气雾剂,用于婴幼儿不能口服或不愿口服者[23]。&&& 1.8 靶向制剂:靶向给药也是近年来国内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开发热点,尤其在抗癌药物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24],其原理为抗癌物与铁磁性材料包封于高分子骨架材料中,制成的超微球控释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聚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对癌细胞进行有效的攻击,既可避免伤害正常细胞,又可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提高疗效。国内现已有散结化瘀冲剂浸膏与5-氟脲嘧啶混合物的磁性微球组成的复合抗癌药,包球率达83%,粒径在5~20 μm之间[25],人参皂苷脂质体可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26];硫酸黄连素脂质体对大鼠小肠吸收比游离药物增加4倍多[27];汉防己甲素经脂质体包囊后细胞毒性随之减轻[28];另外已制备丹参多相脂质体[29],并应用于临床。鉴此,磁性靶位释药系统在靶位给药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开发途径,而脂质体仍为靶向制剂中研究的热点。 { 枫下论坛 rolia.net/forum }&&& 1.9 中药饮片颗粒剂:中药饮片颗粒剂是近几年生产使用的一种新型中药剂型,已有广东、江苏、四川等地生产,应用方便、卫生,很有发展前途。临床常使用药对中药形式,如麻黄与桂枝,人参与黄芪、荆芥与防风,大青叶与板蓝根,分别生产混合包装,从而降低成本。有专家建议:为使颗粒剂物美价廉,应生产3~4味的著名小方剂颗粒剂,以此为基础进行加减组合,方便临床使用[30]。目前国内已率先推出了380余味单味中药颗粒剂。药房根据医生的处方配发颗粒,直接冲兑饮用,深受患者欢迎。随着天然药物领域的研究进展,活性成分将进一步阐明,加上新型辅料、机械设备、包装材料的改善以及分析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稳定性好的中药饮片颗粒剂。&&& 1.10 中药煮散:煮散是古老中药汤剂的变型,与汤剂的不同点在于是将汤剂的药材饮片再粉碎成颗粒。由于煮散原料药是单味加工,据方调剂,因此与传统中药汤剂处方无异,既遵循了中医药基本理论,又保持了汤剂的固有特点[31],且克服了汤剂用量大、饮片大、有效成分不能充分利用等缺点,节约了药材,提高了疗效。如丹参消瘀汤验证,原处方饮片总量为170 g,而小剂量煮散只需6 g,水煎后连同粉末服,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取得了同样疗效[2]。佛山市中医院用银翘散粗末治疗流感1 150例,剂量相当原方饮片量的2/11,效果较好。目前国内陕西、邯郸均有生产,并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通过省级鉴定,深受医患好评。&&& 2 结语  剂型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大有前途的学术领域,近年来在我国医药科研项目中,剂型改革即第四类新药约占40%(尤其是中成药的剂型改革),除古老的剂型外,目前已研制成功40多种新的剂型[32]。新剂型的开发研究较之合成新药相对要简便些,且还常常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有关专家提出,要以制剂技术为依托,开发名牌名药,争夺市场主导地位。随着世界医药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理想的中药剂型应该是具有稳定明确的成分指标以及可重复的药理和临床效用数据的“标准化制剂”,建立客观的质量检测指标,使制剂生产研究与世界研制工作接轨,这是今后中药制剂研究的中心。
  <FONT color=# 吉海旺,等.中国中医药科技,):43  2 高英立,等.中草药,1996,27(增刊):207  3 冯年平,等.中草药,):306  4 冉懋雄,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38  5 杨正管,等.人民军医药学专刊,):29  6 董皎,等.人民军医药学专刊,):230  7 黎洪珊,等.中国药学杂志,):291  8 黎国梓,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15  9 董武松,等.人民军医药学专刊,):206  10 黄汝泰.中草药,1996,27(增刊):218  11 张振秋,等.中成药,):45  12 寿国香,等.中草药,):462  13 朱盛山.药物新剂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4 董可因,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16  15 董玉杯,等.中成药,):7  16 杨晓晖.中国药学杂志,):498  17 刘哲.中医药信息,):32  18 杨敏华,等.中成药,):3  19 刘国杰,等.中国药学杂志,):10  20 王隶书,等.中成药,):5  21 林福武,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350  22 王保军,等.中国中医药科技,):封4  23 姚姝,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94  24 张永恒,等.中国药学杂志,):389  25 邵礼铮,等.中国药科大学学报,):53  26 丁玉玲,等.中国药学杂志,):414  27 薛玉英,等.中国中药杂志,):730  28 杨赛丽,等.中草药,):470  29 郭海平,等.中草药,):384  30 王玉玺,等.中草药,1996,27(增刊):19  31 郭玉勤,等.中草药,):207  32 于蓓.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60
更年期还是吃大豆安全
提起植物雌激素,许多人都知道大豆异黄酮,其实植物雌激素是一组混合物,主要分四大类:来自大豆及其产物的异黄酮,来自大麦和富含油质植物的木脂体,来自一些水果和蔬菜的类黄酮,以及来自豆类的芽孢和紫花苜蓿的香豆雌酚类。
目前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确实可抑制绝经后骨质丢失,增加骨形成,减少骨重吸收,增加骨密度,缓解更年期综合征,促进阴道细胞增生,缓解绝经引起的泌尿生殖道萎缩。另外,还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绝经后妇女长期补充植物雌激素,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可能会增加,进而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所以,有子宫内膜高危的妇女应慎用植物雌激素。另有研究显示,植物雌激素也可能刺激正常人的乳腺细胞。
因此,妇女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吃豆类制品,不提倡擅自服用提纯的植物雌激素。更年期女性如果出现了不适,应去医院找医生咨询,以便得到正规的治疗,不要私自买药或植物雌激素等保健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健品发展之快、品种之多、市场之大,在众多商品中名列前茅,年销售额曾达到500亿元,由于种种原因市场跌宕起伏,2003年由于非典,保健品销量提升了30%~50%,使全行业走出低谷。
  当前我国保健品市场已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药为原料的产品;以营养学理论为基础,以各类营养物质为资源的营养补充剂;以生物工程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原料转化直接提供的产品。
  六大优势
  目前我国中药类保健品具有多种优势。首先是数量优。2002年全国共批准828个产品,其中中药类保健品为552个,占批准总量的66.7%;营养补充剂类产品140个,占16.91%;生物工程类产品136个,占16.4%。
  其次是资源优势。目前全国中药资源共计12807种,其中植物类11146种。当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580万亩,生产基地600多个,栽种药材200多种。还有大量分散种植及野生的药材。但是现行规定允许用于保健品的药材仅201种。
  第三是技术优势。我国拥有经过几千年实践的药材炮制技术,特别是除杂、降毒、适用、贮存等功能为我国所独有。
  第四,中药提取技术在我国已经产业化,生产企业200多家,出口价每吨平均14352美元,今后国内将开发生产终端产品,以增加出口的品种和产量。
  第五,中医药在我国文化底蕴深厚,大多数中药都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寓言、诗词、文章、趣闻、轶事。
  第六,以中药复方制成的保健食品,群药配方有序,同时中药属于天然药物,适合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消费时尚。
  四大误区
  目前我国一些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因规模小、没有核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未获主管部门批准,即使已批准却不能投产,投产后仍不能连续运作,当前存在四大误区。
  产品开发存在闭门造车和仿制抄袭的现象。自己事先不做产品开发研究、应用研究,看到别人成功,就依样画葫芦进行模仿,也生产同一种产品,结果造成当前保健品严重同质化。目前仅免疫调节功能一项就达1000多个产品,占全部保健品的四分之一以上。
  规模小。目前中药保健品生产规模与产业集中度低,大企业少,小企业遍地都是。由于企业规模小,没有研发能力,造成产品创新周期长,使企业缺乏市场控制力,行业的信誉度下降,市场的主动性和应变性差,不能满足市场的强劲需求。2003年全国保健品销售虽达400亿元,但还不到美国一家同类制药企业的销售额。
  企业存量资产运用失策,增量资产配置不够先进。由于缺乏前瞻性,造成投资产品在低端市场徘徊,不能形成规模效益。有的企业虽迈过了"小企业"的门槛,但又形不成规模效益优势和专业化协作优势,很难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家庭。其原因是没有核心技术、缺乏关键资源和存在小富则安的思想。企业家必须端正思想,下定决心把企业做大做强,利用大企业的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科研滞后。2002年全国保健品的研究费用不足3亿元,仅为销售额的1%左右,相当于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科研投入的0.53%。科研经费投入少,严重阻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组织技术创新活动;有的企业认为科研耗时长投入多,不值得去搞。另外,企业或科研单位的创新决策程序长,导致保健品产业技术创新过程过长。(来源:人民网)
&&& 中医药科学不科学?眼下的口服液、胶囊、片剂等中成药还算不算中药?这些话题成了上个月(2005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现代中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讨论的热点。那么,传统中药怎样发展?现代中药如何界定?
&&& 现代与传统的区别&&&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说:“一般而言,传统的中药是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润躁、配伍反畏等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当中药和现代化技术结合起来制成方便服用的中成药等称为现代中药。”&&& 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则说:“现代中药,严格地说是没有定义的。让中药走向现代化这个过程就是它的全部。”房书亭还补充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大维信作为现代中药发展的始作俑者,召开中药现代化发展研讨会、采访了众多专家和学者。而对于现代中药的发展,也是众说纷纭,无一定论。”&&& 对此,北大维信老总段震文认为:“现代中药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化手段制出有一定标准的药物。其中要走的路线就是中药现代化,不过,中药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要将传统中医文化和现代社会观念结合起来进行不断探索的过程。其中看得见的成果就是研发出有一定固定疗效的中成药成品。”&&& 对中药为什么带问号&&& 北京中医医院张医生称:“中医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全身进行调理,讲究的是提高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举个例子吧。如果有个癌症患者,西医的疗法是用药物杀死癌细胞。但是,很多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将其他有用的细胞杀死了。如果用中药来治疗癌症,虽然癌细胞没有减少。但是吃了中药后可以下地劳动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精神也愉悦了,这就是中药的作用。难道你不称这个是疗效?这显然是有疗效的,既然是有疗效那便是科学的。”&&& 段震文说道:“很多人对传统中药的作用带着问号,因为,传统中药靠的就是中医的经验,没有什么定性的标准让大家一目了然。现代中药就是要解决传统中药的问题。中医药自己要发展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科学,这也是发展现代中药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中药是好的,有用的,但是却不认识、不理解它。发展现代中药,就是要将现代中药发展成既能治好病,又能用通俗语言说清楚疗效的药物。也就是要消除迷惑,将传统的带问号的中药变成现代的带感叹号的中药。”&&& 房书亭也指出:“中药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单是一个剂型的改进,也不单是研制出一两种新药。它应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中药的资源管理,到中药种植、加工、炮制、制药设备、工艺、创新药物等,全过程的全方位的一个现代化。中药不同于化学药,不同于生物药,也不同于外国人在中医药研讨会上所说的‘中医药’。中药现代化应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互为支撑的现代化。唯有如此,我们国家的传统中药才能变成真正让世人惊叹的现代中药。”&&& 现代中药要符合现代观念&&& 谈及发展现代中药需要克服的困难时,郑守曾说:“现代中药是传统中药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现实需要做出功能上的适应。让传统中医药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中药。因而,用传统的方法去研究,就不是现代中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如果中国的现代中药拿到国外去人家不能肯定,国外不能仿效或者重复,那也不是现代中药;要适应人们对现代社会价值的理解,现代中药的价格、安全性、剂型都要符合现代社会的理解。现代中药从形式上看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中成药。”&&& 段震文根据自己的产品发展经验说:“北大维信研制的血脂康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药案例。北大维信从红曲里面开发出了血脂康。它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一个新的意义上的中药,是来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是现代意义上的中药;而且,它还同国际接轨,走向了世界。同时血脂康也关注了健康和医疗上的关键问题,现在高血脂是一个引起很多疾病的原因,所以它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是大家接受得比较好的药品。”&&& 对此,房书亭指出:“血脂康经过了长期的临床试验,已经具备了现代中药的所有条件:有效成分明确,疗效显著、稳定;具有安全性,原料全部来自天然,没有任何化学合成成分;而且还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而这一点是中药最难做到的。虽然难,但是如果要发展现代中药,这也是一定要迈过去的坎。”&&& 社会需求推动中药发展
&&& 今年是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中药现代化”战略的第十个年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说:“人民有需求,市场有需求,这是中药现代化的催化剂。发展现代中药的最终目的也是要造福人类健康。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节奏、环境的变化和身心疾病的增加、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保健的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崇尚利用天然药物的趋势逐步形成,中药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求发展。”&&& 普通老百姓关心的不是某个医疗体系是否科学,而是某种疗法、药物是否有效,是否有毒副作用。一位正在买感冒冲剂的市民就说:“如果不是特别急的病,一般都愿意用中成药,因为中药的副作用还是小一些。而且,今天我还会给我爸爸买一些降血压的中药,中药对老年人的调理比西药要好得多。”&&& 中医药学支撑中药发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郑守曾校长认为“中药现代化是和中医现代化相辅相成的。中医发展了,中药也就发展得更快。中医内科的优势在于对心、脑、肺、肾及糖尿病、肿瘤等病症的治疗。在非药物治疗方面除了推拿治疗的外科、骨伤科等,还包括慢性病和内分泌疾病等病因复杂或原因不明的病。中医药学长于治疗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的综合病变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病毒性疾病,以及原因不明的病症。此外,中医药在治疗身心疾病以及男性病、妇科病方面也有较大优势。”&&& 郑守曾还介绍道:“中医学优势的病种也并非一切均优,而是有条件的。如糖尿病治疗,中药降糖并不占优势,但对并发症有很好的疗效;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能明显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而治疗肿瘤则是从整体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与机能恢复能力上进行调理,以减少病痛,延长存活期,减少毒副作用。而且,一些被西医药学判定的‘不治之症’,一些经西医化验、透视、拍片无法诊断的疾病,如头晕目眩、疲倦无力、心悸、失眠、健忘、无名发热等,采用中医治疗往往能有满意的效果。”&&& 北京中医医院张医生也说:“随着中医的发展,中药也逐渐进入了急救领域。比如救心丹就经常在心脏病人手术中表现出色。中药也在不断改进,人们经常用的麝香膏药、妇科洗剂、补肾壮阳药、儿科药、小儿清热解毒等药品,以中药为最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病症比较轻的如感冒,在没有严重的发烧迹象时,感冒冲剂之类的中成药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 另外,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等疑难杂症时也有显著作用。中药在减少机会性感染调节免疫系统,提高病人生活品质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坦桑尼亚,中国中医研究院派遣的医疗队用中医药传统疗法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取得了很好疗效。&&& 发展现代中药阻力重重&&& 虽然发展现代中药的脚步加快,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的路上阻力重重。被称为“现代中药典范”的血脂康,从食品补充剂到药品所走过的路程就是一例。李连达院士指出:“中药走向国外是指中药以处方药的身份走出去,而不是以保健品的身份出去;是要真正进入对方的主流医疗体系,让病人一来就首选中药,而不是西医治不好了,才想到用中药。中医药学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扩大中医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如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药,就要一步一步地探索和推进中药现代化这一重大工程。”&&&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不少人对现代中药持理解的态度,但是也有不少人提出了疑问。北京医科大学黄教授就质疑道:“利用现代科技来研究传统中药,现代中药还是不是中药,标准化、规模化之后,现代中药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中医学理论?据我行医的实践看,中药就是要根据病人的个性差异、病情的轻重,并综合个人素质来下药。而且很多病人看中医就是想开中草药。”随机采访的病人也都说:“看中医就是要医生开出适合自己病症的处方药自己煎熬,很少买什么中成药。”&&& 对此,北大维信段震文认为:“现代中药的发展是有所得,有所失。中医药学理论强调个体的差异性,就是一个人一个样,其实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标准化。而且,规模化、标准化的大批量工业生产中,很多技术问题都还没法解决。但老百姓有诉求,社会有需求,这恐怕就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立足点。”&&& 统一认识为首要&&& 传统中药要发展成现代中药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发展,怎样突破制约瓶颈?专家们一致认为,统一各界的认识是发展现代中药的首要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认为,“现代中药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统一认识。目前,不仅老百姓对现代中药持怀疑态度,就是业界的认识也还不统一,研制一种新药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学术研究上存在着不少相异的声音,认识也很难统一,现代中药的发展则不会有统一标准,按照自己的标准搞中药就不可避免。”&&& 北大维信段震文提出:“发展现代中药应遵从‘八化’,即理论通俗化、药材标准化、成分明确化、质控数字化、剂型方便化、工艺自动化、临床规范化、市场国际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理论通俗化,只有理论通俗化,大家才能按照这个通俗的理论来发展,才有可能统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郑守曾校长也称:“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炮制的,理论是建立中医药大厦的基石。然而用现代科学术语来阐释《黄帝内经》等古典中医理论,有很多是解释不清的,甚至歪曲了经典医学的内涵。由于中医理论的模糊性,导致药物作用机理不清,难以进行标准化、可重复性生产;没有可控标准,便无法进入产业化、现代化生产。中药传统剂型以汤剂和丸、散、膏、丹为主,给人以‘粗、大、黑’的印象。”&&&& 稳定质量有利发展&&& 有很多患者认为中药的副作用比较小,也有不少人认为中药的药效不明显,质量也不稳定。在中医院就诊的一位患者就有这样的苦衷:“现在也不敢过多地依赖中药,因为有的中草药都施了化肥等农药。”&&& 而房书亭也认为,“稳定中药质量、完善中药标准是促进中药现代化非常重要的一环。据我所知,现在中药材品种混淆,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就是同一种药材主要成分的含量有时能相差数倍甚至数十倍,其药效和质量标准难以进行比较研究。另外,对于中药材采收、加工和储存等方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药炮制技术上存在着各地各法、一药数法等问题,急需在科研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依目前的科研水平还难以阐明,因此,建立怎样的从中药原料到成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将直接影响到中药制成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需要政策支持发展&&& 也许是因为管理着国内最大中医药企业的缘故,北大维信的老总在发展现代中药道路上最大的感慨就是:“发展现代中药需要政策的支持。目前,中药复方的管理完全依靠西方。量化、标准化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完全套用西方药物发展要求。”&&& “国家要鼓励创新,就应该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比如:我们研制了一种新药,其中金丝桃素为中药成分,含量稀少、分离纯化困难,世界上只有西格玛公司有标准品,纯度还不太符合要求。但是,国家却要求配备10克产品作为备案。我要购买10克的备案品就需要125万美元,那我还研制新药干什么?这就很难鼓励企业创新。”&&& 值得欣喜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房书亭称,政府正在逐步地改变对中药企业的管理。国务院发改委2002年11月提出了中药发展的纲要,并绘制了现代中药发展的基本蓝图。争取在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复方研究上有所突破,10年之内争取出3个左右的新药等。&&& 中药起源于我国,但是,中药现代化进程却比较缓慢。据悉,国内很多生产现代中药的企业规模小,创新力度不大。每年用于新药开发的总费用只有10多亿元,甚至远少于国外一种新药研发的费用;整个医药行业全年的销售收入,甚至抵不上欧美一家大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事实上,在现代化中药的生产方面,日本已经遥遥领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医药界逐步建立起拥有现代技术设备的汉方药生产企业20多家,先后推出中药袋泡剂、浓缩丸和颗粒剂,仅销往欧洲的单味中药制剂即达200余种,所生产的牛黄清心丸、正露丸、红花油以及在我国传统的“六神丸”基础上改良制成的速效救心丸等,以其技术含量高和临床效果好,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高达数亿美元。&&& 段震文说道:“要发展现代中药,将企业做大做强非常重要。而且要在规模化、现代化上提高竞争力。”(来源:科技日报)
&&& 记者从近日在昆明召开的2005中国药业峰会(11月19日-21日在云南昆明举行)采访时了解到,由于西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以“自然疗法”为特点的天然药物产业将成为全球制药业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中药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但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仿、改制品种泛滥以及缺乏标准和规范等已成为主要制约瓶颈。因此,中医药产业发展必须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才能从世界医药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低下&&&&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仅占GDP的0.69%。“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该所研究员王智民不无忧心地说。&&&&另一方面,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尴尬地位,身份难以合法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医药在世界上生存状况可分为三类:一是融入类。在中国、韩国、越南等国家,传统医药和西药均受到政府支持,大众也认可。二是立法类。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的部分省(州)出台法规,加强管理,保护中医中药的合法地位。三是放任型,既非合法也非不合法,比如希腊、瑞典。只要不出医疗事故等,这些国家普遍任其发展。&&&&由于地位尴尬,使得中医药虽然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有市场,但普遍难以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的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圈子里使用。&&&&机遇:世界中药市场需求不断上升&&&&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西医“一统”医疗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天然药物产业将成为全球制药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中药产业也将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中药是指按照中医药理论使用、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药物;而植物药或草药,则是尚未纳入任何医学医学体系的药物,仅凭一定经验而使用。记者了解到,虽然中药与植物药差异比较大,但是,可以预见,独具特点的中医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前,由于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的难度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投入越来越高,并且化学药物对人体具有毒副作用,易产生抗药性和药源性疾病等特点越来越明显,许多国家转向了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使其成为继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80%的人在使用当地的传统药、国外的传统药或是中药,全世界草药市场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美国有关部门统计,美国的草药和植物药也是每年两位数速度递增。德国现有50家中医学术机构从事中医药研究,每年约有200万人次接受中医治疗。另外,从事针灸治疗的德籍医师达5万人,占全德国医生总数的1/6。&&&&“市场需求的趋势还在不断上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教授林瑞超对中医药市场前景表示乐观,“特别是在保健、常见的老年病、肿瘤、亚健康、类风湿、妇科、颈椎等方面具有特效和长效的中药,将会大有作为。”&&&&挑战:发展受到四大瓶颈制约&&&&专家分析说,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制剂工艺、质量控制、剂型和包装技术相对落后,以及基础研究滞后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薄弱。根据美国制药协会统计,2000年,美国开发成功一个新药投入8.02亿美元。研发成本的投入占总销售额的15%以上,而我国远远低于这一水平,不足5%。另外,美国需要十多年时间才能研发出一种新药,而我国一些企业或者研究机构花费5、6年时间都认为过于漫长。风险方面,美国要筛选一万个化合物,成功率是万分之二,也就是说,一万个提出申请的化合物只有1至2个被美国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为药物。&&&&房书亭指出,目前,我国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药,基本都是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药”,其生产工艺大多没有改进。比如,六味地黄丸,虽然名称和外包装在不断变化,但是仍沿用张仲景时代的生产工艺。驰名全国的云南白药,生产工艺起源于彝族,也有上百年历史了,同样缺少创新。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祖光也深有同感,西药是不断更新换代的,新药研制成功、上市后,那些生产工艺落后的药品就退出市场,比如抗菌药中的土霉素、四环素等,但是,“中药从来没有淘汰之说,创新能力低下已严重制约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叶祖光说。&&&&二是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仿、改制品种泛滥市场。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中成药已发展到35大类、43种剂型,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50多万吨。截至2005年7月,中药企业已发展到1231家,其中约80%以上通过GMP认证。但是,这些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各自为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制药企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而这些小企业用于新药物的开发研究投入微乎其微,技术附加值极高的新制剂的开发也处于落后状态。因此,为了生存需要,“进行有限的仿制”便成为许多企业选择的捷径。&&&&目前,我国新药的审批条件是,只要符合安全、有效的标准就有可能获得批准,有没有优势和特点并不在审批考虑的范围内,这使每年都会有大量新药上市,其中仿、改制品种占有很高比例,新药不“新”。林瑞超透露,去年至今,到国家药监局申报的仿制品种、改剂型的品种多达3000多个。中药的申报数量也于今年8至9月间首次超过了西药。几十甚至百家企业竞相申报仿制药物或制剂,最终造成大家互相倾轧,争先降价。&&&&对此,林瑞超使用“狼狈不堪”来形容这种现状给药监部门带来的尴尬。“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不加以规范和监管,将使包括中医在内的整个医药行业处于低水平重复,有限的资源被无限的浪费。”他说。&&&&截至今年上半年,获国家标准的中药品种已近1万个。而在美国,一年批准的新药只有20多个。叶祖光作了这样一个对比:“这1万个品种拿到美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获批准,而我国以一天等于20年的速度就给全部批完。”因此,在药品检测中经常遭遇的尴尬是,掺假现象时有发生。2002年-2003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中,掺假的比例就高达10%。&&&&三是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许多中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和科研工作者不谙专利,缺乏品牌意识,结果导致不少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发明反而由外国人抢先申请了国际专利,如青蒿素、六神丸、牛黄救心丸等,使“洋中药”大肆入侵,给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经济损失。王智民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进口的“洋中药”超过26亿美元,各种品质的“洋中药”竟占领26.3%的国内市场。&&&&四是缺乏完善的中医理论、标准和规范。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储国本向记者介绍说,与西医的“对抗医学”不同,中医属于“平衡医学”,它是依靠药物、非药物疗法调整人体机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和效果,强调的是整体调理、综合治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医药疗效的认识,普遍是以西医药的标准来衡量,国际标准也是按西医标准制定。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中医药疗效的办法和指标,实际上是借鉴西医的评价体系。这不符合中医的治病机理,也不能充分体现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建议: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是发展之本&&&&据介绍,我国从“九五”期间开始对中药现代化战略进行研究,近10年来,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科技部已明确提出,继续把中医药现代化作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我国中药产业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必须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保持中医药的特色。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处调研员邹健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实证明,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比如还原论来研究天然药、传统药并不太成功。基因组合的研究证明,每个人之间都有个体差异,中医药的特点是个性化的、动态的,特别是复方中药,倡导对人体机能的整体平衡、综合调理等,不是简单的抄袭。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经验的知识转变为中国发展自己民族医药产业的优势,突出并保持其特色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制订中医药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中药材的生产、质量控制、流通规范,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和释译规范,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规范、国家药典和中药审评标准等,把中医药科学的内涵客观地表达出来。因为只有在规范和标准条件下研究、开发出来的产品才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因此,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标准化过程十分重要,而如何处理中医药个性化和标准的问题也是医药专家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三是要积极改进中医药能够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行医方法。中医已经有2000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直到今天,中医药仅占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和中药产业市场的1%。因此,要提高、改善中医药的医疗服务、产业技术水平,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尽管中医采用独具特色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但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只靠感官。作为一门科学,如果需要被人广泛认识和掌握,能够在使用的基础上总结其规律,把经验转化为知识,进而上升为理论指导十分必要。&&&&邹健强强调说,“中药现代化”不是中药“西药化”;“中药国际化”也不是中药“西方化”。他认为,中医药国际化就是中医药疗效和科学内涵得到国际社会公认,中医独特的医疗保健康复模式及其价值被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理解接受,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主流市场,中医药标准规范成为国际传统医药标准规范,中医药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的过程。(来源:新华社)
中医不需要“业余批判”
  近来网络论坛常常出现业余西医对中医的批判而引起公愤,正反双方你来我往进行激烈的争辩,最终业余批判人士败下阵来,只得靠一些诡辩的言词给自己遮羞。&  现将论坛上出现最多的批判中医的言论列举如下,由此来分析它的“业余”。  对中医一知半解  比如认为“中医摸脉不能判断来者是太监”,又比如认为“悬丝诊脉”是中医的“救命稻草”。诊断来者是否太监,不能靠脉诊,手触诊简单而又直接。中西医都有“望闻问”诊,只不过中医研究得更细致。悬丝诊脉,这不过是《西游记》孙悟空的本事,而某些人竟把这强加给中医,以此来批判中医的不科学。&  喜欢断章取义  比如找《本草纲目》的“犀角”条目进行批判,前面抄一二句,后面抄一二句,而不是放在整体语境里进行分析理解。这种行为好像用录音带加工做证据一样,把别人的话断开抽出来,然后再剪辑。为什么法院不认可影音产品作为证据?原因就在于这些影音产品可以剪辑。  这些业余批判者还拿《本草纲目》里的大便入药进行批判,但他们根本没深入民间生活,不知道民间用大便解断肠草中毒,因为可起到催吐和洗胃的作用。当然,由于历史条件所限,现在许多脏秽的东西已经不入药了。  认为古人的中医案例是偶然乱撞,没有可信度  他们认为古代中医根本就不知道有寄生虫,认为张仲景的《伤寒论》对蛔虫的描述是乱撞或者碰巧。我们不从医学角度分析,单从古汉字的造字方法就可知道古人已经认识到有蛔虫等寄生虫,不然古人怎会发明“蛔”字?&  如果《伤寒论》里的记载不可靠,那为什么代代名医都用伤寒方子治病,而且都体会到方子的特别有效呢?第6版《内科学》认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历史悠久,确能改善症状和肝功能”这句话本身就包含这些中西医结合专家们对中医的一种新的认识。可笑的是那些批判痞子,玩弄偷换概念的本领,说中医根本就不知道有肝硬化这个病名,而古中医的“痞气”、“癥瘕”、“积聚”实际上就是肝硬化这一类的疾病,虽然名字不同实际上是同一种病。现代中医使用西医的病名,原因在于:一是考虑名称统一;二是考虑西医的病名是一一对应的,中医病名就不一定,比如中医的眩晕就包含西医的高、低血压,为了学医者方便而主动靠近西医病名。可是那些业余批判者根本不知道来由,玩弄文字游戏,以遮掩自己对医学的无知。  用西医的标准去检验中医  中医理论是否科学,只能用临床实践来检验。中西医是两种不同体系的理论,不能用西医的外衣去套中医的身体。中医治病讲究个性化,必须面对不同的患者开不同的药方,即使使用的经方是相同的,各味药的用量轻重以及加减都会有所不同,中医的标准与西医的标准不一样。事实上美国等西方国家现在也开始研究中草药治病的机理,他们与中国的中医界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是不能按开西药的方法开中药,否则中药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因为不对证而给患者带来副作用。  将中医作为社会不良现象替罪羊  他们分不清什么是中医,什么是冒充中医的骗子。将那些医药医疗广告、药贩子的行为统统都归罪于中医。如名中医干祖望所言:“什么污泥脏水都往中医身上泼。”自古以来,正是由于中医对疑难慢性病有效,老百姓才信任中医。现代一些商人出于商业动机,正是抓住了老百姓这种心态,才假借中医来骗人。那些“科学打假人”却总爱将这些社会现象找中医作替罪羊。  就以上这些类型的言论来说,这些人的水平不过是对中医的“歪曲”和“污蔑”,也充分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对中医的无知。(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05  药材市场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整体滑坡以来,终于在2005年出现好转。药材市场走势总体趋活,开始购、销两旺,市场行情总体上扬,大部分品种价位呈现不同程度的攀升。纵观大宗品种主产区的资源状况和具有代表性药材市场动态,就可以明显看出药材价格整体涨浮,已经开始,部分品种的涨价已拉响药市警钟。  重要表现为:  一、减了:药材市场在经过多年低谷运行之后,生产者药农无利(或微利)可图,纷纷改种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而药材生产则大幅度减少。这为药材市场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二、库存少了:由于药材生产连年缩减,市场需求大多以消耗库存为主,特别是“非典”时期的全民吃药,消耗了大量库存。致2004年药材的整体库存量已降为近年来最低点。据有关信息调查到2005年初产区药农中的库存药材已基本销完;各级收购站大多随购随销,库存积压很少;市场上大部分库存多囤积在大户手中,为大户们创造高额利润而准备。这又为药材市场行情的上涨创造了条件。  三、需求旺了: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崇尚自然思潮的影响,中医药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所认可,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需求逐年加大,药材市场整顿和中药企业 GMP认证的结束,也加大了药材市场的需求。  四、市场活了:由于生产减了,库存少了,需求量却增加了,因而导致市场活了。从而出现2005年药材市场购销两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局面。“禽流感”的疫情发生,又在药材市场吹起阵阵涟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人气旺了:由于2005年药材市场购、销两旺,行情上涨,经营者大多从中盈利,从而聚积了人气。经营者们一改前几年的被动经营为主动出击,囤集炒作之风日盛。这又为药材市场的全面复苏注入了活力。  六、行情涨了: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2005年的药市行情总体趋升,药材价格升多降少。据行业内人士调查显示:涨幅在100%以上的药材品种有:红花、三七、板兰根、丹参、五味子、白术、白芷、菊花、云木香、水蛭、蛇退等占据调查品种的30%以上,涨幅在50%以上的品种有白芍、钩藤、丹皮、川芎、天麻、花粉、大青叶等,占据调查品种的40%以上,涨幅在20%以上的品种有:山萸肉、桔梗、麦冬、决明子、牛蒡子、夏枯草等占据调查品种的20%以上。而下降品种仅有:生地、(熟地)、怀牛夕等占据调查品种的10%以下。  七、药商笑了:由于2005年药材市场行情趋升,经营者财源广进,多年来隐藏在药上脸上的阴云一扫而光,“生意难做”的叹息声再难听闻,代之而起的是药商们那爽朗的笑声。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互动。
  记者在今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近几年,中医疗养热在三亚等地迅速升温,很多游客,把中医疗养作为度假的重要内容。中医旅游不仅仅是中医院的一条发展之路,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的有效措施。  三亚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拥有辽阔的海域、美丽的海岸线,享有“天然氧吧”之美誉,是疗养康复和旅游的首选之地。把旅游业与中医保健疗养相结合,已成为三亚市打造休闲、康体品牌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三亚市中医院加强了与国外旅游团体的合作,与俄罗斯、瑞典、奥地利、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签订了中医国际疗养和带教合同等。现在很多外国游客对中医治疗、针灸、推拿、拔火罐、牵引、药浴等等已十分认同,体验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神奇魅力。  三亚的中医旅游热更多地是依靠了地理和气候优势,而2001年电影刮起的中医热,则是依靠了影视媒介的传播作用,电影放映不久后,很多外国游客的日程安排里增添了一个新项目:去中国的医疗机构参观并亲身体验。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的传播往往与影视文学等文化产业密切相关,最近《大长今》热播是否又是中医旅游发展的一个契机呢?能否充分把握观众受影视作品影响产生的消费热情呢?  无论是借助地理优势还是借助影视文化宣传,中医旅游前景都充满机会,这一市场目前还有很多空白点,关键是怎样利用和发掘。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不仅仅是发挥其在医疗领域的优势,还应该充分发挥其作为传统文化的巨大市场潜能。(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yus811::::
医药天天谈
医药天天谈2
健康药膳美容
访问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