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时踝关节受伤容易受伤,为什么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运动中出现的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功能恢复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都经常也很容易受伤,特别是在一些激烈的对抗、快速的跑动、腾空踊跃、急停急转等动作中,在所有受伤中踝关节受伤就是更多见的了下面就有关踝关节损伤方面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借鉴了很多最新理论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br&  1、踝关节的结构原理&br&  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在前而粗者为胫骨,在后而细者为腓骨,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胫骨下端向内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内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外踝。此外,胫骨远端后缘也有一突出部分,叫做后踝。因为后踝有跟腱等组织遮盖,下能象内外踝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胫骨远端和内、外、后踝构成一个方形的深窝,称为踝穴内,构成整个踝关节,俗称“脚脖子”。胫腓骨下端有内外踝和侧副韧带连接,这样的结构,使人的身体能站得稳稳当当,并且使踝关节只能向背屈和跖屈两个方向活动。内踝下有坚韧的三角韧带和腓距前、后韧带,此韧带比较薄弱,作用为限制足的内翻活动。在内侧有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它起自踝尖端,向下呈扇形分开,分别连在舟状骨、距骨和跟骨的载距突上。它坚强有力较少受伤。在外侧有外侧副韧带。它起自外踝尖端,分成三束。前后叫做跟腓韧带。外踝韧带比较薄弱,容易受伤,尤其是在踝关节跖屈时。所以,踝关节扭伤,大多是距腓前韧带受伤。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特别是内外两侧更是如此。踝关节既负重,又活动,韧带又多,相对的关节面也多,容易发生关节扭伤、韧带损伤、骨折或关节软骨损伤。韧带、软骨本身血运营养差,损伤后不易愈合,易形成肿胀和慢性疼痛,影响踝关节负重,行走困难。因此出现踝关节损伤后切忌疏忽误治,延误病程,遗留一些慢性症状。发生原因:大多是因为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时出现。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作者单位:
辽宁省鞍山市46中学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关于踝关节僵硬怎么锻炼的专题
疾病描述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病,多发病。常见踝关节骤然剧痛,尤以走路或负重时最明显
踝关节僵硬怎么锻炼热门问答
Copyright?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当前位置:
>>>在立定跳远时,人的哪些部位的关节容易受伤[]A.肩关节和肘关节B...
在立定跳远时,人的哪些部位的关节容易受伤
A.肩关节和肘关节B.肘关节和腕关节C.髋关节和膝关节D.膝关节和踝关节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立定跳远时,人的哪些部位的关节容易受伤[]A.肩关节和肘关节B...”主要考查你对&&人体运动的产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人体运动的产生
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动物的运动使动物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解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引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产生各种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在生物圈的作用知识梳理:
发现相似题
与“在立定跳远时,人的哪些部位的关节容易受伤[]A.肩关节和肘关节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1813035498010913212201194原标题:【原因】为什么上山容易下山难?原来有这么多的原因和误区啊!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酷爱户外运动
爬山,作为一种时尚的健身项目
既可以锻炼身体
又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但每次爬山结束总会有人感叹:
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啊!
那么,这究竟是而为什么呢?
  于是,很多人就纳闷了!在同一条件下,从人的生理特点看,如果上山与下山的环境是一样的,都是一样条件的石阶,同样的体力(或是从山下起步,或是从山上起步),下山应该比上山容易才对啊!为什么下山反而比上山难呢?
  也有人说:上时人的头在上脚在下,可以看到攀登的“道路”和条件,所以就容易;而下山时,还是头上脚下,看不到下山的“道路”和条件,摸索着下山,危险性增加,难度也就增加了,所以,下山就难了。 那究竟为什么下山更难呢?
  3个科学角度剖析
  1 | 重力与作用力方向不同
  其实除了山路险峻外,和上山时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下山的动作又大异于平常行走有关。因为上山的重力重心是向下,而自身的作用力是向上,两力方向相反,成平衡状,除了费点力气外,危险性较小。
  下山就不同了,重力重心是向下,自身作用力也是向下,这样平衡就不好掌握了,弄不好前冲力过大,会发生危险。并且下山时速度如果太快,腿脚会发酸并且发抖。
  2 |相关肌肉收缩方式不同
  登山最重要的是大腿前面的肌肉--股四头肌。这块肌肉在上山时会边缩短边施展力量,下山时则边拉长边施展力量;前者称为「向心收缩」,后者称为「离心收缩」。
  简单地说,前者对肌腱而言是自然的收缩方式,但后者则是不自然的收缩方式;肌力不足的人若进行像后者般的运动,就会造成肌肉细胞的损伤。
  若肌肉细胞损伤,肌力就会降低。在上山时会进行向心收缩,所以肌力不会降低太多。但是下山时由于会反复进行离心收缩,所以脚力较弱的人,肌力会急速降低。
  若脚力降低,双腿用力支撑体重的动作会变得不灵活,所以稍不注意就容易跌倒。下山時常会出現「双脚使不上力」、「腿部颤抖」、「膝盖摇晃」等問題,這些都是反复进行离心收缩,使得脚力降低的明显表现。
  3 |下山的着地冲击力是上山的两倍
  一项实验表明:使用压力板装置进行平地步行、 平地慢跑、 爬上落差30cm 的台阶(假设是上山)、走下落差30cm 的台阶(假设是下山)等4种运动时,測量脚部受到地面的冲击力。
  平地步行时,只有几乎与体重同样的力道缓缓反弹,但慢跑时却有两倍体重的力量在着地的瞬间一举反弹。
  上下楼梯时的狀況又是如何呢?
  上楼梯时,只有与体重几乎同样的力道缓缓反弹;相对于此,下楼时是上楼的两倍(亦即体重的两倍)力量,在著地时的瞬间一举反弹。這个实验是空手进行,若背着背包当然会造成更大的冲击力。
  上楼梯、下楼梯时受到的冲击力,若以平地运动来举例,上楼相当于步行、下楼则为慢跑。登山时的下山,即使看起来是在步行,但实际上却是如慢跑般、受到巨大压力的运动。
  在扭伤脚时试着上下楼梯看看,从疼痛的差异即能深刻体会。另外,下山容易造成膝盖和腰部的疼痛,若將它視為是慢跑般的运动就能理解。
  科学登山四大秘籍
  (一)正确的爬山姿势
  1 | 上山
  身体放松并前倾,但腰、背要挺直,避免形成驼背、弯腰姿势。双膝自然弯曲,双腿加强后蹬力,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这个动作主要靠大腿和臀部肌肉发力,经常练习有提臀功效。
  尽量不要用前脚掌着地,因为发力部位是小腿,肌肉较少,长时间收缩容易疲劳,出现不美观的小腿肚。 登台阶时可以用“登山步”:一条腿在台阶上,一条腿在台阶下,攀登时后腿用力蹬地,以减轻前腿膝关节的压力。
  2 |下山
  (二)上山前热身
  心脏和呼吸系统是有惰性的,正常状态下只发挥部分功能。运动时肌肉中的能量被迅速消耗,必须通过加快呼吸、加快心脏搏动来输送营养。此时会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非常难受。这就是生理的“极点”现象。
  经过休息和适当调整,心肺功能从发挥部分功能转变为发挥全部功能,再做同样强度的运动,就不会难受了。而登山前热身,可以使肌肉、韧带得到拉抻,关节增加关节液防止受伤,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或减轻“极点”现象的发生。
  所以,上山之前要热身,特别是针对下肢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先在原地慢跑2分钟,然后做有针对性的伸展练习。热身动作不可进行反复弹震。
  1 | 慢跑
  2 | 伸展腰背部和腿部后侧
  3 | 伸展大腿前侧
  4 | 股四头肌向心和离心训练
  (三)登山强度适中
  测试表示,登山时所消耗的脂肪强于别的运动。体重约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钟,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500千卡,这相当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里游上45分钟,或者相当于在健身房里连续做50分钟枯燥的腹肌练习。如果想加强脂肪塑形效果,最好每周能保持登山3~4次为宜。
  要特别提醒的是,不是登山强度越大就越好,科学的登山对强度的要求是让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至(220-年龄)&80%次/分钟。所以,登山时如感心脏不舒服或太累,请停下来测一下自己的心率。
  (四)下山后放松
  登山之后要及时放松一下肌肉,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小腿、大腿胀痛或全身疼痛等现象。因为运动过后,或多或少会在体内产生一些副产品———乳酸,使肌肉僵硬酸痛。
  及时放松肌肉,减脂塑形的效果就更好。放松可针对容易出现酸痛的部位(腰、臀、大小腿)进行,拉伸、放松。每个动作静止拉伸10秒~30秒,两侧交替进行。
  1 | 伸展腰背部
  2 | 伸展臀部和大腿后肌
  3 | 伸展大腿前侧
  4 | 伸展小腿
  温馨提示:登山前一定要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心脏病、高血压等不适宜人群请遵医嘱。登山强度因人而异,留意补水,循序渐进、尽可能不负重、不跑跳等,以免发生意外。
  旅游露营怎么搞
早在50年前
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新西兰人希拉里
就说过这样的话:
“攀登珠峰的关键并不只是登上顶峰
我甚至觉得能够安全下山更为重要”
所以,下山更重要哟!
本文相关推荐
声明:日光网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所有新闻转载于其他网站,仅供交流学习,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踝关节 受伤 痛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