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篆刻网协会策划书

(视频分享)&&&&&&&&&&&&&&
&&&&&金石轩书法社全称云南省思茅师专金石轩书法研究社。由1999年毕业以书法专长留校任教的李新强老师创建,成立于2005年11月,是在学校领导及广大书友关心下成立的一个以师生为主体,进行书法艺术学习、交流、研究、创作的一个非营利性、学术性的团体组织。&&&&&&历届会员代表:杨平、、杨秋志、肖广、杨明洪、王雁飞、袁一娟、杨才坤、周祥松、陈建仙等。&&&&&金石轩大事纪:(待补)&&&&&&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275号(思江路口孔明像旁),云南省思茅师文科楼四楼。&联系QQ:QQ交流群: &博客创建时间:日&&&
(65)(9)(53)(9)(5)(7)(31)(5)(1)(1)(4)(1)(2)(3)(1)
&&&艺术简介李新强,男,字辛樯,斋号金石轩。1975年生于茶树王之乡镇沅。幼承家训,搦管临池。临池之际,遍读古今名碑法帖书论,多有心得。1999年毕业于普洱学院,因书法特长留校工作。2005年创办金石轩书法研究社。现为普洱学院书法教师,普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普洱市诗词楹联协会常务理事,普洱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普洱创作中心主任,《书画艺术家报》特约编委。至今耕耘文字,临池不已。醉心自然天成之翰墨文字。追求浑厚朴拙之书艺书风。有文章书作散见报端,有作品被国内多家单位及瑞典、德国、英国等国艺友收藏,有作品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获奖情况:1999年书法作品获第五届“曙光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二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主办);2009年行草《李白诗四条屏》入选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云南省文化厅主办);2010年行草《海到山临对联》获云南省“三生教育”书画评选活动一等奖(云南省教育厅主办);2012年楷书《千字文》入选云南省第二届“嘉特杯”临书展(云南省文联、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2013年书法作品获首届“屏商颂”中外书法篆刻精品展优秀奖(普洱市文联主办)。2009年,在云南省“三生教育”书法比赛中有多名学生获奖,其中留学生有9人获二等奖,13人获三等奖(云南省教育厅主办)。2010年在云南省第二届“三生教育”书画作品评选活动中获指导老师一等奖(云南省教育厅主办)。&&&出版情况:2005年5月设计出版《砚田茗香》书法文化书签。2009年3月设计出版《三生教育》书法文化书签。2009年5月编辑出版《金石轩文丛·李新强》作品集。2009年5月编辑出版《金石轩文丛·杨明洪》作品集。2009年9月编辑出版《金石轩文丛·杨平》作品集。2009年9月编辑出版《金石轩文丛·王家鹏》作品集。2011年3月编辑出版《金石轩文丛·杨才坤》作品集。2012年5月编辑出版《金石轩文丛·陈建仙》作品集。2010年10月编辑出版《情系西南·走进普洱中国茶城书画邀请展》书画篆刻作品集。2011年12月编辑出版《誓言不朽·同心永结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书画邀请展》书画篆刻作品集。2012年12月编辑出版《黄丕智书画选》。2013年12月编辑出版《周应国画作品集》。2014年3月编辑出版《印正金石书话普洱作品集》。举办展览:2006年策划举办“翰墨茗香”书法作品展(市级)。2009年策划举办“水墨年华”书法作品展(省级)。2010年策划承办“情系西南·走进普洱”中国茶城书画邀请展(国家级),同年策划承办书画撷英书画交流展(国家级)。2011年3月参与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普洱茶节书法作品展(国家级)。2011年5月策划举办“‘誓言不朽·同心永结’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书画邀请展”(国家级)。2011年8月参与策划举办金城首府迎中秋国庆书画家精品展(国家级)。2012年11月策划举办“印正金石”纪念金石轩书法研究社成立七周年书画篆刻作品邀请展(国家级)。2013年11月策划举办普洱学院揭牌仪式全国名家书画篆刻精品展(国家级)。&&&联系电话:&&&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275号&&&邮编:665000&&&QQ:&&&网址:&
思茅师专茶学教师思茅师专教师,金石轩社员代表之国画思茅师专教师,金石轩社员之书法、诗词普洱学院金石轩书法研究社唯一博客80后蜜蜂王子(云志勤):中国在校养蜂创业第一人文艺青年&普洱茶营销策划人
&&&&&&&&&&&&&&&&&&&&&&&&&&&&&&&&&&&&&&&&
——李新强书友印象
王羲之《佛遗教经》无缺字放大本
党在& 家在
——真情系永平书画义卖活动
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自治县永平镇附近发生6.6级地震,受灾情况虽不如昭通鲁甸严重,但同样牵动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全国人民都在如火如荼的准备着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关于此次地震,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小灾情,大救援”的救援方针。云南政府、普洱市人民政府也提出了各种方案,积极救援。作为普洱的一员,我们应竭尽全力为永平的灾后重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特此举办“党在家在”书画作品义卖活动,义卖所得资金将全额捐给灾区贫困家庭困难学生。此次活动方案如下:
&一、举办单位
记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金石轩书法研究社社员&&& 李春翰
9月12日上午,我们256班在教室里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会。经过老师的指导,把男生和女生安排在了左右两排。男生的主题是开卷有益,女生的主题是开卷不一定有益。
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一个好朋友,读一本坏书就是交一个坏朋友。一本好书就是珠宝,一本坏书可以导致学习能力减少。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从他的《勤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可知他从小勤奋读书,读了许多有用的书,最后才成名成家。又如伟大领袖毛泽东小时候读了许多好书,所以就能写成好诗,如小时候写的《咏蛙》诗“坐在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而且,后来他成了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做出了杰出
&&&&&&&&&&&&&&&&&&&&&&&&&&&&&&&&&&&&&&&&&&&&&&&&&&&&&&&&&&&&&&&&
&&&&&&&&&&&&&&&&&&&&&&&&&&&&&&&&&&&&&&&&&&&&&&&&&&&&&&&&&&&&&&&&&&&
&&&&&& 张月明& 报道
翰墨精神的追逐者
书画艺术家报总编&
&&&&&&李新强是当代书坛上坚守传统和文人书法笔墨的佼佼者,又是与时俱进的创新者和探索者,他在西南边疆的书法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和不可替代的。以他为首的金石轩书法研究社的教学和大型展览活动在西南边疆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书法,他认为是一种技能和才艺的展示,更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以书法文化为载体和表现形式的翰墨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高度的概括,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及中国人精气神的人格集中表现。他的这种对书法的高度认识我认为是独特而有思想的。所以欣赏李新强的书法就不能简单的从他的点画用笔、间架布局等技法上观察,虽然他的基本功很深,但是我以为只看这些尚不能进入到他的艺术精神世
第二届“丝路重镇·魅力景泰”全国书画展征稿启事
第一届(2014年暑期)书法教师提高班
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通知及《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配合全国各地中小学书法教学和课外辅导,给普洱市、临沧市、版纳州等地州在艺术创作方面具有一定基础的书法教师创造更好的学习、交流和展览的平台,提高西南边疆书法教师的教学和创作水平,发挥金石轩书法研究社的资源优势,我们决定开办第一届(
年暑期)书法教师提高班,由普洱学院等院校书法专业课教师执教,聘请中国书协会员、云南省书协理事担任专题讲座教师,培养初中等层次的书法教学和创作人才。为下一步与北师大合办全国书法教师研修班做基础工作。
问道京师书展&&
聆听名师点化
日—22日,普洱学院金石轩书法研究社艺术总顾问、普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新强到北京参加全国书法教师研修班书法作品汇报展。展览开幕式上,李新强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书法教师研修班学员讲话。作品展成功举行,李新强创作的七件作品得到了各位大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有幸的是,展览过程中李新强还先后得到了北师大教坛名师倪文东、博士后查律、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等名师专家的教诲和指导,书学受益颇多。
&&&&& 值得我们高兴的是,经李新强与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与教师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商谈,初步达成共识: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与教师教育学院将在普洱学院举办全国书法教师研修班培训,有志于书法事业但不便于直接到北京学习的人士可先到普洱学院金石轩书法研究社进行书法提高班学习,然后参加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与教师教育学院在普洱学院举办的全国书法教师研修班培训。
金石轩铭&&&&&&&&&&&&&&&&&&&&&&&&&&&&&&&&&&&&&&&&&&&&&&&&&&&&&&&&&&&&&&&&&&&&&&&&&&&&&&&&&&&&&&作者:李新强&&&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艺之载体,金石显扬。钟鼎彝器,汉瓦秦砖;龙门造像,石鼓铭文。隐迹古拙,浑穆雄沉;空灵清虚,质朴天真。商周先秦,铭金刻石;日经月转,风化消蚀。残损斑驳,朦胧瑰奇;厚重粗犷,天然大气。以拙胜巧,以古取妍;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彩云之南,法碑精工;学者康梁,情有独钟。大爨小爨,孟孝据碑;李氏墓志,梅湖碑书。文辞典雅,书法神妙;美冠古今,享誉南北。金与石者,饱蕴真知;厚重古朴,人应如斯。学书之道,可仿羲之;临池阅卷,逸书美辞。做人之理,可效真卿;陶情养性,舒展胸襟。吾辈茶民,一介书生;茶乡受育,金石相随。窥商周器,览古今碑;奏刀刻石,手摹心追。挥毫展纸,翰逸神飞;平生意趣,金石为归。&&&&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全国著名书画家邀请展活动方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全国著名书画家邀请展活动方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社团年史/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
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全国性印学社团,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以篆刻书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等四人在孤山数峰阁旁买地筑室,创立印社。时值清末,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众多的金石名家,有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隐等人相聚西湖,研讨印学。于是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在印社初创的十年,四位创始人团结同仁,集资、规划,“买山立社”,先后建造了“仰贤亭”等九处园林建筑,印社初具规模。1913年,举行了建社十周年纪念大会,正式定名西泠印社,修启(西泠印社成立启)立约(西泠印社社约),发展社员,公推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印社经过十年的建设,初具规模,并开展了集会、展览、收藏、出版等一系列活动。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此后二十馀年,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受西泠印社影响,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长尾甲也来中国进行交流并加入印社。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内,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西泠印社促成、推动了周边汉字文化圈内篆刻创作与研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1921年,印社同仁募赎“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演义了一出爱国主义的壮举。1923年,西泠印社举行了建社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罗列金石家书画千馀幅于社,张挂四壁,一时文采风流,声闻远布”。此时,印社的园林建设全部完毕。社内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楼台亭阁建筑精美,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之处。1927年,首任社长吴昌硕逝世,著名金石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院长、著名金石鉴赏家马衡继任社长。1933年,西泠印社成员在孤山举行了印社成立三十年的纪念活动。经历年展拓,社址范围已具相当规模,占地5.678亩。编印《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印社活动处于停顿。1946年,因抗战而停止的印社活动逐渐恢复。1947年,继去岁重修印社后,补行印社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从1904年到1949年的四十五年,印社经历了一个纯民间社团的辉煌和艰辛。这一时期,西泠印社共有正式社员61人,赞助社友10人,除王、丁、叶、吴四位创始人和吴昌硕、马衡两任社长外,还有李叔同、胡菊邻、经亨颐、黄宾虹、方介堪、来楚生、沙孟海等大家、学者以及两位日本篆刻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西泠印社活动基本停止,西泠印社所属社址、设置、文物等,由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经沪、杭两地社员协商,将印社房产、土地等捐献政府,其园林由园管部门接收,文物等由省文管会保管。1955年,第二任社长马衡逝世,享年75岁。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1957年,在浙江省委关心下,成立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着手印社的恢复工作。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陈伯衡为副社长,诸乐三、沙孟海等4人为委员。在社址开辟金石书画门市部,在观乐楼设立《吴昌硕纪念室》。接待日本著名书道家青山杉雨一行来印社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来印社访问的第一批日本客人。从1957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文化部门对西泠印社的发展倾注了异乎寻常的关心和支持:时刻关注印社的发展,经常出席印社的活动,热心解决印社的困难。从林乎加、李丰平、霍士廉、王平夷、陈礼节到张德江、柴松岳、李金明、王国平,历任省、市领导对西泠印社的发展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59年,为贯彻中央关于体制下放的指示,浙江省文化局将西泠印社下放到杭州市,归杭州市文化局领导。同年9月,杭州市文化局成立杭州书画社,郭沫若为之题名。专营古今书画名家的真迹和复制品展览、收购和供应,并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西泠印社的恢复和活动提供基本经费保障。1961年,西泠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12月中旬,西泠印社在杭州召开了建国后的第一次社员座谈会。到会的有张宗祥、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上海书法篆刻学会主任沈尹默、江苏国画院院长傅抱石、上海国画院院长王个簃、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唐醉石等全国金石书画名家及健在的印社社员三十多人。会上成立了以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为副主任的庆祝西泠印社创建六十周年筹委会,拟定了“庆祝西泠印社创建六十周年活动计划”和“西泠印社章程”(草案),举行了“赵之谦金石书画艺术”专题讨论和两次书画活动。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关领导都出席并讲了话。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1963年,印社召开六十周年纪念大会,海内外名家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印社社员云集杭州。除王个簃、沙孟海、马公愚、方介堪、韩登安等老社员外,新入社的都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书画篆刻大家,如傅抱石、马一浮、沈尹默、潘天寿、程十发、谢稚柳、唐云等。大会通过了新的《西泠印社章程》,选举产生了近20人组成的首届理事会,选举张宗祥先生为第三任社长,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等五人为副社长。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第二届历代金石书画作品展等。大会还收到了国家及文化部、全国文联领导人董必武、郭沫若、齐燕铭、沈雁冰等人的题词和贺辞。自此,西泠印社恢复了雅集活动,定期邀集理事和社员来杭,研究印学、商量社务、观赏藏品,并经常组织社员进行篆刻书画创作,举办展览,还编辑出版了有关的金石书画出版物。1965年,第三任社长张宗祥逝世,享年84岁。1966年,“文革”开始,社址中部分造像及后山石坊遭毁,其他社藏文物及刻石因积极采取保护措施而未损。印社社团活动停滞。1978年,国家批准西泠印社为出版单位。《革命胜迹印谱》出版,叶剑英副主席为印谱题名。1979年,社刊《西泠艺丛》创刊。召开印社七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建人、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发来贺词;李丰平、王芳、薛驹等领导出席大会。会议期间,沙孟海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社长,赵朴初为名誉社长,王个簃、方介堪、启功、诸乐三、钱君陶、程十发等为副社长,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自此,社团活动全面恢复,王个簃向印社捐献吴昌硕及明清大家书画三十件。1979年后,社团活动步入正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影响扩大,规模空前繁荣。1983年,印社八十周年纪念。与会社员和来宾及日本友人共二百馀人参加。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沙孟海和赵朴初继续担任社长和名誉社长。1984年,举行吴昌硕诞生一百四十周年纪念活动,规模为全国之最,并出版大型画册《吴昌硕作品集》。1985年,社报《西泠艺报》创刊,沙孟海社长题写报名。1988年,印社应邀赴日举办“西泠印社展”,展出轰动日本,盛况空前。举行建社八十五周年庆祝活动,选举第四届理事会,沙孟海继续担任社长,赵朴初继续担任名誉社长。1990年,由西泠印社主办,全国122家印社参加的“全国印社篆刻联展”在杭州开幕,并到北京等十一个大城市巡回展出。1992年,第四任社长沙孟海逝世,享年93岁。1993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印社筹建“中国印学博物馆”。印社召开建社九十周年纪念大会,选举第五届理事会,著名学者、书法家、佛教活动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当选为第五任社长,启功、方去疾、程十发、郭仲选等九人为副社长。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西泠印社百名社员创作“迎香港回归百印图”。《西泠印社藏品展》在深圳、珠海、杭州、温州等地展出。印社举行“抒西泠情怀、迎香港回归”大型雅集活动。1998年,印社九十五周年纪念,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赵朴初连任社长。1999年,中国印学博物馆建成,正式对外开放。印社出版社立足改革,走出困境,喜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印社举办“第四届全国篆刻评展”。“西泠印社”商标和服务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00年,第五任社长赵朴初逝世,享年93岁。2001年,印社社址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建筑物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西泠印社已成为以社团为基础,兼具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图书出版、生产销售、展览交流、文物收藏和保护,集社团、事业、企业、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李瑞环、李岚清、乔石、李铁映等曾亲临西泠印社视察和指导。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2002年,西泠印社进行了组织机构调整:撤消了市文化局所属的西泠印社办公室,组建了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作为西泠印社日常事务的管理机构,为市委直属的局级事业单位。2002年10月,西泠印社六届五次理事会在杭州召开。会议选举启功先生为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增补王玉明、陈振濂为副社长。2003年,西泠印社创社百年华诞,109个海内外印学社团汇聚孤山,共襄盛典。2005年6月,第六任社长启功逝世,享年93岁。2005年底,西泠印社拥有社员313人,分布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国家。日,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认定“西泠印社”为中国驰名商标。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一步确立了西泠印社作为篆刻传承代表组织和国际印学中心的地位。日,西泠印社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推选饶宗颐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刘江当选为西泠印社执行社长。日,西泠印社召开成立一百一十年社员大会,饶宗颐再次被选为社长,刘江继续担任执行社长。2014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同意,期刊《西泠艺丛》获得正式出版,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3-1393/J。2015年1月,由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主办、主管的《西泠艺丛》期刊正式创刊,将以月刊的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
文物保护/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
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佳处”之誉。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杭州唯一一座密檐式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塔高20馀米,是西泠印社标志性建筑,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馀件。虽然西泠印社五十年来是以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以文养文的形式维持社团的活动和发展,但政府在财力上一直给予积极的支持:如拨款5000元作为恢复印社筹备资金;拿出10000元作为张鲁庵先生文物捐献印社的奖金;拨出楼房一幢作为印社文物仓库;多次下拨文物专项经费保护社址建筑和文物;投资900万元建造中国印学博物馆等等。
社址景点/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
10山川雨露图书室
11宝印山房
15还朴精庐
18阿弥陀佛, 经幢
19, 剔藓亭
20, 丁敬像
21汉三老石室
22, 西泠印社
23, 四照阁
26华严经塔
27邓石如像
28小龙泓洞
30, 题襟馆
社史钩沉/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
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汉三老石室,以置“汉三老碑”而名。清咸丰二年(1852)6月,浙江馀姚客星山下的严陵坞村一村民在山里取土,挖到一块较为平整的石料,运回村里,留作日后垒砌“甃基”(墓壁)用。村民清除该石上的泥土后,发现竟是块有字的石碑。当地诸生宋仁知道后,便通报馀姚富绅、“金石癖”周世熊(字清泉)前来辨识。周世熊根据其文字记载内容与字体笔法,认定这块石碑非同一般,便与村商量运回自家庭院“卜日设祭,移置山馆,建竹亭复之”。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太平军兵至馀姚,周世熊居住的庭园被毁,竹亭被太平军充作厨房,石碑、汉晋砖石倒卧伏地,垒作灶台,埋锅造饭。太平军退后,周世熊见“石受熏灼,左侧黔黑,而文字无恙”,便认为“凡物隐显成毁,固有定数。此碑幸免劫灰,先贤遗迹,赖以不坠”,一定是天意所为,因而更加看重是碑,用心收藏,并以拓片相赠同道。后经考证,三老碑立于汉光武帝时代,对于研究我国碑刻制度及发展和墓志的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研究东汉时期官制与文字、书法沿革的重量级实物。学者、名家纷纷为三老碑题跋作记,始有“两浙第一碑”、“东汉第一碑”之说,三老碑声名鹊起。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据说,1919年,上海古董商、江苏镇江人陈渭泉访得此碑,恐周氏不能常保,遂以3000块大洋从周家购得运至上海,进入古董市场。1921年,有消息说,陈渭泉正遇日本古董商向其求购三老碑。上海古董商人毛经畴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在上海任知事的浙江绍兴人沈宝昌。沈宝昌认为此事不可小觑,古物不应外流,更何况是“两浙第一石”。当即告之浙江海宁人、两任上海海关监督官姚煜,“不忍古物之沦亡”,力阻此碑外流,共商“醵金赎之”。二人将此议通报西泠印社丁辅之等人,引发了一场护宝之争。“一人守之,不若与众人共守之”,西泠印社遂布告同仁“醵金赎之”,广受浙人响应,社会名流慷慨解囊,印社同仁踊跃认捐,“大雅宏达,共成斯举”。“不旬月而事集”,共65人募集大洋11270元,浙江督军卢永祥及其部下陈乐山、潘国纲二位师长,绍兴籍上海知县沈宝昌,海宁籍前清遗老姚煜,湖州首富张均衡,嘉兴在沪实业家姚福同,嘉兴闻人徐钧,南浔“傻公子”刘承干,乌镇在沪大商人徐棠宇,文化名人俞寿璋、蒋汝藻等都伸手相助。捐款中的8000大洋向陈渭泉赎碑,馀款筑室庋藏。1922年7月石室落成,由社长吴昌硕作记略述其事。至此,三老碑归藏西泠印社,呼应了印社宗旨,成为镇社之宝,为迎接西泠印社成立二十周年献了一份大礼。
创社四英/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
王福庵(1887---1960),初名寿祺,又名褆,字维季,号屈瓠,七十后自号持默老人,别署罗刹江民。斋称春住楼、糜砚斋。浙江杭州人,幼承家学,精算术,工二篆、八分。喜畜印,自称印佣。精篆印,力承浙派正脉,得浙派神髓,兼收众家之长,擅圆 朱文 ,风格敦厚古雅。一生刻印二万余方,钤谱一百零三册,著有《福庵藏印》、《糜砚斋印存》等。又精研文学,著有《说文部属拾异》、《糜砚斋作篆通假》等。
丁辅之(1879---1949),又名仁,原名仁友,字子修,号鹤庐,斋称小龙泓馆、守寒巢。浙江杭州人,后居上海。治印宗浙派,善商卜文,偶画蔬果,亦艳雅动人。家世以藏书闻海内,而收藏 西泠八家 刻印尤夥,嗜之成癖,抚拓无虚日,辑有《泉唐丁氏八家印谱》、《杭郡印辑》、《丁氏秦汉印绪》、《 丁丑劫余印存 》等。又潜研甲骨卜辞,著有《商卜文集联》、《商卜文集存》等。其建鹤庐,立 浙派 与 皖派 篆刻艺术代表人物 丁敬 、 邓石如 石像于社内。
叶为铭(1867----1948),又名为铭,字品三、盘新,号叶舟,斋名铁华庵、松石庐。原籍 新州 ,世居杭州,遂为杭人。家藏金石文物甚富,往来交游多才艺之士,故于金石篆刻,颇多会心。善篆隶,能镌碑,工治印,宗法 秦汉 ,融会浙派,精印石考据之学。编印《西泠印社三十年纪念刊》,著有《广印人传》、《列仙印玩》、《金石家传略》、《叶氏抚周秦玺印谱》、《铁华庵印集》等。
吴隐(1867---1922),原名金培,字石泉、石潜,号潜泉,又号遯盫,今作遁盫。斋称纂籀簃、松竹堂。浙江 绍兴 人。家贫,客杭,习镌碑版,擅刻印,治六书甚勤。篆刻模汉宗浙。书工篆、隶。善制印泥,精心研制“潜泉 印泥 ”,后在沪经营书画篆刻用品,整理印谱印论,先后印行古铜、古砖、古陶、 古泉 等印存,又汇辑《遯盫印存》丛书二十五种、《印汇》一百五十二册等。另在社址营建遯盫、还朴精庐等建筑。
历任社长/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
吴昌硕 (1844——1927),初名俊卿,初字香圃,又字苍石、仓石、昌硕,一作昌石,号缶庐。浙江吉安人,寓居上海。1913年被公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诗书画印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誉为四绝,为纵跨近、现代的杰出艺术大师。书法初师颜真卿,后法钟繇、王羲之,得力于 石鼓文,笔力 遒劲,气势磅礴。篆刻钝刀直入,苍劲雄浑。他将书法、篆刻的行笔、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独特的画风,对后人产生极大的影响。著有《红木瓜馆初草》、《元盖庐诗集》、《缶庐别存》等。
马衡 (1881——1955),字叔平,别署凡将斋,浙江鄞县人,寓居北京。1947年被推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现代著名的金石书画家、篆刻家、印学家、鉴赏家、考古专家。早年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副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建国后任全国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著有《金石学概要》、《中国铜器时代戈戟之研究》、《凡将斋印存》等。
张宗祥 (1882——1965),原名思曾,字阆声,别号假山,又署铁如意馆主。浙江海宁人。1963年被选为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著名书法家、版本学家,亦善绘画,擅长古籍校勘。曾先后担任北京大理院推事兼清华学堂教员,浙江军政府教育司中等教育课课长,浙江教育厅厅长。建国后,任浙江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常委等职。著有《说郛》、《铁如意馆手抄目录》、《冷僧书画集》等。
沙孟海 (1900——1993),原名文若,号石荒、沙村、兰沙、僧郛、孟公。浙江鄞县人,居杭州。1979年被选为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著名学者,文学泰斗。曾先后担任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中央大学秘书,教育部秘书等职。建国后,历任浙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浙江省考古学会名誉会长浙江省政协委员等职。著有《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印学史》、《沙孟海书法集》等。
赵朴初 (1907——2000),安徽太湖人,居北京。1993年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曾任华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人事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职。1996年,他闻讯《西泠艺丛》即将复刊,寄来5000元人民币资助。1997年为筹建中国印学博物馆,他上书国家有关部门建议给予扶持,并为中国印学博物馆题写馆名。
启功 (1912——2005),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满族,居北京。2002年10月任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早年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历代散文、历史诗选和唐宋词教学和研究,他的书法、绘画、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著有《古体字体论稿》、《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书画留影册》等。
饶宗颐 ,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1917年生,广东潮州人,现居香港,2011年当选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通晓多种语言,素有国学大师、汉学家之称,对敦煌学、古文字学、词学、考古学、文献等多个领域均有精深研究。曾多次举办书画艺术展,出版书画集多种,擅山水画,书法根植于金石文字。历任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著名高校教授和法国远东学院院士等职,曾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高等艺术文化勋章、香港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等多种奖项。
历届理事/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
1904年成立。第一任(1913年): 吴昌硕 。 第二任(1927年):马衡。第三任(1982年): 蒋文光 。
张宗祥、 潘天寿 、 傅抱石 、徐钦文、 孙晓泉 、 张英田 、 诸乐三 、 邵裴子 、 方介堪 、 方去疾 、沙孟海、 高式熊 、 钱君陶 、 唐醉石 、罗叔子、 阮性山 。
沙孟海、 王个簃 、方介堪、孙晓泉、方去疾、启功、诸乐三、钱君陶、 程十发 、徐钦文、 吴作人 、 沈柔坚 、张英田、 周哲文 、 胡铁生 、 郭仲选 、 唐云 、 商向前 、 曹漫之 、 谢稚柳 、 赖少其 。
名誉社长: 赵朴初。社长: 沙孟海。王个簃、方介堪、方去疾、 刘江 、启功、诸乐三、钱君陶、程十发、郭仲选、赵辉君、 吕国璋 、高氏熊、 丁茂鲁 、吴作人、胡铁生、 徐邦达 、 商承祚 、曹漫之、 郭绍虞 、谢稚柳、 王伯敏 、 马国权 、 毛昭晰 、 叶潞渊 、 朱关田 、 朱复戡 、李明、周哲文、 陈佩秋 、 邹梦禅 、张尤栋、唐云、 黄涌泉 、商向前。
名誉社长:赵朴初。社长:沙孟海。方去疾、刘江、启功、 胡效琦 、钱君陶、郭仲选、吕国璋、丁茂鲁、 王芳 、吴作人、 陆俨少 、 杨招棣 、胡铁生、徐邦达、谢稚柳、王伯敏、马国权、毛昭晰、叶一苇、叶潞渊、朱关田、李明、 余正 、周哲文、陈达羽、陈佩秋、 陈振濂 、唐云、黄涌泉、商向前、程十发、 蒋北耿 、 熊伯齐 。名誉理事:小林斗庵(日本)、梅舒适(日本)。
赵朴初、 郭仲选(常务副社长)、方去疾、刘江、朱关田、 启功、胡效琦、钱君陶、 韩天衡 、吕国璋、余晖、 黄镇中 、王芳、吴作人、陆俨少、杨昭棣、胡铁生、徐邦达、谢稚柳、 陆抑非 、 高占祥 、 万学远 、史济煊、 朱屺瞻 、谭建承、 吴青霞 、丁茂鲁、马国权、王伯敏、毛昭晰、叶一苇、叶潞渊、余正、 吴长邺 、李明、杨鲁庵、周哲文、 陈大羽 、陈佩秋、陈振濂、 金鉴才 、黄涌泉、商向前、蒋北耿、熊伯齐。名誉理事:小林斗庵(日本)、梅舒适(日本)。
赵朴初、郭仲选(常务副社长)、方去疾、刘江、朱关田、启功、 李建国 、韩天衡、吕国璋、 王佩智 、黄镇中、金鉴才、万学远、王芳、史济煊、 杨仁恺 、杨招棣、 沈者寿 、吴青霞、 邵华泽 、高占祥、徐邦达、 梁平波 、 蒋维崧 、丁茂鲁、马国权、王伯敏、毛昭晰、 王北岳 、王佩智、叶一苇、 朱妙根 、吕国璋、 孙其峰 、 孙慰祖 、李建国、 李刚田 、李明、杨鲁庵、余正、吴长邺、吴莹、茅大雄、陈大羽、陈佩秋、陈振濂、林近、 邹振亚 、 张耕源 、 祝遂之 、黄涌泉、蒋北耿、 童衍方 、熊伯齐、名誉理事:小林斗庵(日本)、梅舒适(日本)、金赝显(韩国)。
第七届(2006):社长:启功。副社长:郭仲选(常务)、刘江、朱关田、程十发、韩天衡、陈振濂、 王玉明 。名誉社长:吕国璋、高式熊、小林斗庵(日本) 、梅舒适(日本)、金赝显(韩国)。秘书长:陈振濂(兼)。副秘书长: 包正彦 、黄镇中、金鉴才、童衍方。篆刻创作研究室主任:余正、熊伯齐。印学理论与社史研究室主任:黄镇中、孙慰祖。书法研究室主任:祝遂之、李刚田。国画研究室主任:金鉴才、孙其峰。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童衍方、 杨鲁安 。理事会理事:丁茂鲁、王玉明、王北岳、王伯敏、王佩智、毛昭晰、叶一苇、包正彦、吕国璋、朱关田、朱妙根、刘江、孙其峰、孙慰祖、杨鲁庵、苏十澍、李明、李刚田、吴莹、吴长邺、启功、张耕源、陈佩秋、茅大容、林近、金鉴才、祝遂之、 徐畅 、郭仲选、 郭学焕 、黄涌泉、黄镇中、蒋北耿、童辰翊、童衍方、熊伯齐。 第七届(2011):社长: 饶宗颐。执行社长: 刘江。副社长: 朱关田、韩天衡、陈振濂、李刚田、童衍方。秘书长:陈振濂(兼)。副秘书长:包正彦(常务)、黄镇中、金鉴才、孙慰祖。理事:丁茂鲁、 王义骅 、 王丹 、 王冬龄 、王佩智、 王家新 、毛昭晰、 孔仲起 、叶三包、包正彦、吕国璋、朱关田、朱妙根、 朱培尔 、 刘一闻 、刘江、江吟、 许雄志 、孙其峰、 孙家潭 、孙慰祖、苏十澍、 李早 、李刚田、李明、 吴山明 、吴莹、 何水法 、 何奇耶徒 、余正、 谷松章 、 石祖轩 、 沈浩 、 宋涛 、 张戈 、 张索 、张耕源、 陈大中 、陈佩秋、陈振濂、陈浩星、 陈墨 、 范正红 、茅大容、 林公武 、 林剑丹 、金鉴才、 周国城 、赵熊、饶宗颐、祝遂之、 骆芃芃 、徐畅、 徐利明 、 高庆春 、郭学焕、 郭超英 、 郭强 、 唐存才 、 桑建华 、黄惇、黄镇中、梁章凯、蒋北耿、韩天衡、 韩焕峰 、童衍方、熊伯齐、韩平南、 鞠稚儒 。名誉社长:吕国璋、高式熊。名誉理事:权昌伦、新井光风、中岛兰川、关正人、高木圣羽、山下方亭、尾崎苍石。篆刻创作研究室主任:余正、熊伯齐。印学理论与社史研究室主任: 黄镇中、孙慰祖。书法研究室主任:祝遂之。国画研究室主任:孙其峰。鉴定与 收藏室 主任:杨鲁安。古典诗文研究室主任:金鉴才。肖形研究室主任:张耕源。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58:51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