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金融研究院直播室行知教育研究院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科研处高教所学报
首页 >> 职教研究 >> 信息详情
陶行知与中国职教:历史选择与未来思考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 09:02:02&&
编者按:7月25日,是纪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逝世70周年的日子。陶行知先生对中国现代教育的贡献、他的人格人品和道德力量,影响至今。而他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之功,却往往为外界所忽略。今天,刊发此文,作为对先生的纪念,也希望有启发于当今。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历史的关键期,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职业教育有新作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在积极吸取外来经验的同时,也需要挖掘本土的历史和理论。陶行知先生近百年前对职业教育的开拓探索,值得我们思考。为中国,陶行知选择了职业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作为一个留学美国,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育家,不贪图待遇,毅然投身祖国教育事业。他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放弃高师校长、教育厅长等待遇优厚的职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提倡和推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平民教育运动,开创了中国当代职业教育。可以说,为改变中国和国民的贫弱状态,他对职业教育的选择,也是一种历史性的选择。<span style="font-size: 19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仿宋_GB年4月,陶行知与在美国考察的黄炎培研讨了中国应如何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span style="font-size: 19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仿宋_GB年12月5日,陶行知从哥伦比亚大学致信黄炎培:“国内青年,学成无用,中学毕业就业者仅十分之一,此为国内最急需解决之问题。解决方法:一在提倡职业教育,一在普通教育教材与训练方针,皆能适合于实用”。<span style="font-size: 19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仿宋_GB年秋,在回国途中,他说到归国志愿:要让全国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回国后,即受聘于黄炎培先生等人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特别社员。<span style="font-size: 19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仿宋_GB年,陶行知发表了《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嗣后,陶行知在北京高师倡导附设“速记打字讲习班”,以应社会之需,亲自编辑平民职业小丛书。在《教育者的机会与责任》等演讲中,他明确指出“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教育的成绩,就是技能;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在南京、上海、香港、重庆,陶行知先后创办了晓庄师范、晓庄茶园和木作店、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中华业余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等,力行职业教育。<span style="font-size: 19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仿宋_GB年4月,陶行知到上海筹备育才学校迁校和上海社会大学工作,准备在上海大办职业教育事业。5月6日。应邀出席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二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会上推介了英、美两国职业教育概况。两月后,陶行知先生逝世。对职业教育的知与行,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行”“知”合一:陶行知立足实际的职教思想走过了从“行”到“知”的艰难探索历程,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极具特色。“行是知之始”的认识论基础陶行知指出:“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被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陶行知认为,我们必须“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亲知”也就是实践中得出知识,陶行知强调“行是知之始”,为职业教育的合理性、必要性寻求到了理论支撑。为什么中国人长期以来不重视实践性强的职业教育呢?陶行知认为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想,造成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劳动者和劳动实践的极度轻视,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劳力与劳心分家,社会就难以发展,人类就无法进步。“生利主义”的思想核心陶行知坚持职业教育是“生活所需之教育,职业劳动是生活的基础。任何人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以为职业之准备,任何轻视或鄙薄职业教育的观点都是轻率和错误的。”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陶行知强调“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生利主义”就是生产出有利于社会与人群的物质财富,培养出服务于社会与人群的技术本领。“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这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宗旨与关键。陶行知认为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必须具备:一是合格的师资队伍具备“生利之经验”,以书生教书生,是不能称为职业教育的。第二必须具备“生利之常识”,也就是必须具备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第三必须实施“生利之教学法”,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生利”能力为标准。“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件事,因为它们是糅合在一起的,难以决然分开,由此,“教学做合一”从方法论上丰富了职业教育思想。陶行知特别强调,职业教育要手脑并用,手脑联盟。他指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以为教育便是读书、写字,除了读书、写字之外,便不是教育”。而我国的劳动人民又是单纯地付出劳力,“知识与技能都不能充分发达”。因此,陶行知提出“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人生两件宝,双手与大脑。”“在头脑指挥之下,把双手从长袖里伸出来,左手拿着科学,右手开着机器生产、建设、创造,必定能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来。”中国职业教育探索,陶行知的当代启示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明确“生利主义”之办学导向我国职业教育一个突出问题是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简单地理解为就业率。低层次低水平的高就业率,掩盖了职业教育低质量问题。陶行知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启示我们,必须明确职业教育以“生利为主义”,确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意识,以为国为民“生利”为己任。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趋势,围绕产业发展设置专业,促进就业创业,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创新“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我国职业教育的另一短板是课程体系不健全不科学,长期以来难以突破普教课程体系“窠臼”,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根据陶行知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毕一课即获一课之利”的“模块化”教学思想和“真人教育”的理念,围绕学生德技并进目标,创立“教学做合一”课程体系:文化课立足学生今后的发展,专业课程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养成,德育课程强调“生利以利群”,着力培养德技双馨人才。构建“教练型”师资队伍根据陶行知的职业教师应“以经验为重,经验,学术,教法合一”的要求,应大力调整与改革职业院校的教师结构、强化企业实践制度、跨界选师、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开辟能工巧匠入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激活学生“行知”潜能“生利成人”是陶行知职业教育的追求和标准,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立足学生,以职业为导向,以生利为宗旨,以学生成人为目标。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利、学会生活;加强体能、技能、潜能训练,使学生生活自理、个人自律、班级自治,这就能够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手脑齐用的技能型人才。坚持“校企协同育人”陶行知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要“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把学校变成开放的学校”,“不运用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是无能的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制度,是对“校企合作”的优化和提升。学校应该将企业的各种优势和正能量引进校园,包括“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和“引企入校”;要让师生深入企业一线,“入企实习”“入企实践”“入企办班”;与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促就业”。在培养过程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陶行知等教育家的实践探索,可以为当下职业教育突破窘境提供帮助。中国职业教育任重道远,中国职业教育永远走在行知路上。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城鳌大道东772号&&邮政编码:510935&&联系电话:020-&&ICP备案号:粤ICP备号行知新中原
——“港澳媒体看中原”采访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陈学桦  “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精神一振、观念一变。”5月27日,即将踏上归途的澳亚卫视记者周益林用十六个字表达了此次中原之行的感受和收获。  5月22日至27日,港澳地区20多家媒体近40位媒体高层和记者组成的“港澳媒体看中原”采访团,先后采访了郑州、新乡、平顶山等三市。  采访团一行深入车间看企业发展,走进田间看科技兴农成果,漫步社区看百姓生活变迁,对中原大地发生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  采访团中有曾经到访过河南的成员,对河南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赞叹不已。  采访团团长、香港文汇报董事欧阳晓晴是河南的老朋友。他说,十几年后再次来到中原,最突出的感觉就是“震撼”。华兰生物、金龙铜管、平高电气等企业蓬勃发展的势头让他印象深刻,“可以相信,这些企业将为正在建设的中原经济区,增添无尽的发展活力和强劲动力。”  采访团中也有初次踏访中原的成员,河南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实中的河南和印象中的河南大不一样。”大公报中国新闻部副主任端木晔波此前对河南了解不多。她说,印象中的河南是农业大省,但穿行在郑东新区的现代化城区间,行走在现代化工厂的车间里,过去的认识一次次被颠覆。香港商报执行总编辑陈南说:“没有想到河南的交通这么便捷,路网如此发达。有了高速公路连接,感觉城市之间的距离很近。”  看变化,论发展,中原经济区永远是中心话题。  “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凸显河南深远的战略眼光。中原经济区纳入‘十二五’规划是国家对河南地位的充分认可,对中原地区的高度重视。”采访团荣誉团长、香港文汇报董事长、社长王树成说。他还特别提到本报正在推出的“十八谈”系列报道,“在我看来,这更是河南十八个省辖市铆足劲、务实干的‘宣言’。有这样的精神和干劲,中原经济区建设前景光明,中原崛起目标指日可待。”②6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夏伏羲文化研究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