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 co2浓度传感器 ppmv 多少克碳

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发达国家设计减排陷阱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6日下午启程前往哥本哈根。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于当地时间12月16日11点在哥本哈根新闻中心发表演讲,要点如下(文章标题及小标题为编者所加)。□丁仲礼这次哥本哈根会议一个非常重要,但也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议题是设定长期减排目标,并对今后排放权进行分配。首先要指出,在CO2浓度目标确定以后,人类可以通过化石能源使用和水泥生产排放的CO2总量就随之而定。因此,减排和排放权分配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这里,我想结合我自己的研究工作,对这个问题提一点看法。IPCC方案、G8方案、OECD方案有失公允目前在谈判当中,主要参考的是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此外还有G8方案、UNDP方案等。如果照这些方案进行分配的话,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下面分别进行分析。根据IPCC方案、G8方案和OECD方案这3个方案,发达国家在年的人均排放权是发展中国家的2.3~5.4倍,因此这3个方案非常不公平,表现在:其一,不考虑过去排放的巨大差异(7.54倍);其二,不考虑未来排放的巨大差异;其三,发达国家(2010年)和发展中国家(2020年)排放高峰年时间太近;其四,不考虑基准年排放量的巨大差别(1990年为4.8倍,2005年为4.4倍)。长期排放权该向谁倾斜接下来需认真讨论的问题是:在长期排放权分配上,到底是应该向发达国家倾斜,还是向发展中国家倾斜。我们认为,无疑应该向发展中国家倾斜。这不仅仅是因为历史排放的问题,还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产生的排放(城市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水平提高)。而发达国家现在排放中的一大部分已经是奢侈排放,对这3个方案,我的结论是,如果这些方案成为国际协议的话,它们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因为这将把目前已经形成的巨大贫富差异固定化, 在道德上是邪恶的。解读发达国家设计的陷阱我们发现,这些减排方案中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具体构成是:第一,温度对大气CO2浓度的高敏感性;第二,2度阈值;第三,450ppmv目标;第四,8000亿吨左右的CO2排放空间;第五,发达国家率先减排,不足15%的人口获得约44%的排放空间;第六,发展中国家尽管没有中期目标,但2020年后余下少量的排放空间。对这个陷阱,发展中国家其实看得并不清楚,比如说,它们一直强调的发达国家中期40%的减排方案。其实,发达国家即使达到这个目标,给发展中国家增加的排放空间也非常有限。我们要强调的是,在控制大气CO2浓度增高问题上,需要一个完整的国际责任体系,这个国际责任体系必须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之上。而IPCC方案、G8方案、OECD方案都没有体现这个原则,因此不应该作为长期减排的谈判基础。美国在长期减排目标设定上不能“捆绑”中国首先,中美历史排放和现实排放上有巨大不可比性。其一,年,两国人均累计排放相差20倍;其二,历史排放总量,美国多5倍;其三,美国目前人均排放量是中国的4倍。其次,如果硬要“捆绑”,美国只有提出更高的减排目标,才有资格进行捆绑。我们知道,美国提出的减排目标是2020年比2005年减排17%,2050年比2005年减排83%。对此,我们做了模拟,结果是以2005年不变人口计算,美国在年间,人均排放量为150吨碳。假如全世界都像美国这样排放,2050年的大气CO2浓度将达到600ppmv。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在未来人均排放上肯定会大大小于150吨碳这个“美国目标”。因此,假如中国采取“反捆绑”战术,只要提出“中国在今后人均排放量上力争控制在美国同期排放的70%之内”,美国就会非常被动。而我个人相信,中国是有能力达到这个目标的。所以我奉劝发达国家提出更高的长期减排目标,不要“捆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并且相信这种“捆绑”最后只会“将自己的军”。发达国家不能否认气候债第一,危险的信号。表明这些国家将否定一系列重要的原则,比如“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第二,希望发达国家注意,它们的高排放固然有一部分是他们祖辈造成的,但主要是目前活着的人排放的。当代人总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第三,CO2浓度的增加是有继承性的,这个继承性和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福利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第四,如果要算气候债,到2005年,发达国家至少已经欠了5万亿美元的债。今后在严格控制CO2浓度增高的前提下,CO2排放权将成为稀缺的商品,那么,发达国家否定气候债实际上就是否认了几万亿美元的债务。因此,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住,在谈判中一定要把气候债作为一个严肃的话题。(科学时报供腾讯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台湾著名音乐人
快女全国12强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至今二氧化碳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是多少?
冰凝蒲到LZ
全球变暖80%以上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1990年,西方工业化国家97%的CO2排放来自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约占世界人口25%的工业化国家人口消费了世界能源的近80%.这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工业化国家在减少CO2排放上率先采取决定性步骤的主要原因.· 地球大气中的CO2比工业革命前多了30%以上.(从280 ppmv增长到今天的370 ppmv).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称,必须立刻将CO2排放减少至少60%才能稳定其目前在大气中的浓度.立即进行这样大量减排是不可能的,但这说明为阻止全球变暖必须采取这样的措施.必须采取有效的气候保护政策,否则到2100年碳排放量将可能比现在增加4%至320%.年复一年,这将增加空气中CO2的浓度,到2100年最低可能会达到550 ppmv,最高则会超过830 ppmv.这是人类开始大规模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前“自然”水平的二到三倍.一般情况下,大气中各种组分是 相对稳定的,其中氧气占21%,CO2只是微量的,但是近年来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导致了我们所说的温室效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过量会使地球增温!目前IPCC,也就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其已经做了4次评估报告!详细请参阅IPCC AR4!大气中氧气占20.9%,相对稳定;二氧化碳约为0.03%,但变化较大!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pdf1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9 年 第 39 卷 第 8 期 : 1009 ~
SCIENCE IN CHINA PRESS
2050 年大气CO2 浓度控制:
各国排放权计算 ①* ② ③ ④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①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②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④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兰州
* E-mail: zlding@
收稿日期: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 编号: KZCX-YW-Q1-10 资助
摘要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即将开始的控制大气CO2 浓度的国际谈判,
在一些核心问 关键词
题上提供定量数据.
要实现控制大气 CO2 浓度的长远目标,
在目前由少数国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
家主导的且备受争议的减排话语下是难以完成的, 必须建立以各国排放配额分配为基石 人均累计排放
的全球责任体系.
本研究首先论证了“人均累计排放指标”最能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 排放配额
任”原则和公平正义准则, 然后设定2050 年前将大气CO2 浓度控制在470
ppmv 的目标,
接着以 1900 年为时间起点, 对各国过去
年 人均累计排放量、应得排放配额
的排放配额做了逐年计算, 并根据 年的应得配额数、
年的实际排放量、2005 年的排放水平、 年排放量平均增速这四个
将世界上大于30 万人口的国家或地区分为四大类: 已形成排放赤字国家、排
放总量需降低国家或地区、排放增速需降低国家或地区、可保持目前排放增速国家. 2005
年前, G8 国家大多已经用完到20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2050年大气CO_2浓度控制_各国排放权计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50年大气CO_2浓度控制_各国排放权计算
上传于||文档简介
&&排​放​权​分​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的数字_exp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01贴子:
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的数字
橡树村按照温室气体的理论,大气中能够导致的气体主要有这么几种,、、、、、(氟氯昂)。其他的还有一些,不过在大气中的含量实在太低,一般人是不用担心的。对于整个温室效应呢,水蒸气的贡献是大头,估计在36-72%之间,其次是二氧化碳,9-26%,然后是甲烷,4-9%,臭氧,3-7%。这种估算是很难的,因为相关现象太复杂,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所以这个数字不大靠铺。但是几个主要气体的相对比例,在概念上还算是可以被认可的。还有个大头是啥?云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这种在空中高度分散的水滴,温室效应也是很厉害的。还有啥的,也挺厉害的。可不是坏事情。实际上人的存在离不开温室效应。有了温室效应,才能够在大气中维持适当的温度,万物才能在这个合适的温度内生长。有人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温室效应,现在的温度才合适,如果没有的话,地表的温度应该比现在低上33摄氏度。一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零下的日子,可不大舒服。不过呢,按照的理论,这个温室效应要是变动的太大,超出了目前人类所习惯的范围,事情也就麻烦了。所以呢,才需要控制这个温室效应,所以才有减排拉之类的谈资。可不能说什么因为历史上经常变来变去的,不也过来了么之类的话。现在人类数量太大了,能住人的地方几乎都有人了,经不住这么折腾了。而且,人类似乎心理能力也差多了,一下子来个大灾难死个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谁也受不了了不是?也不是某个国家可以逃脱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会影响降水、、等等,大多数都是要向人类不适应的角度变化。不要心存侥幸。对的影响里面,是大头,不过人类活动对的影响极少,同时水蒸气在大气中的含量非常大,可以达到2%,总质量达到10^13吨,或者说吨。所以呢,考虑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一般不谈水蒸气的问题。剩下的几个,最重要的就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的排放,主要是因为人类把地底下埋藏的各种形式的碳挖出来当燃料烧掉而排放的。无论这些燃料通过什么途径被使用,只要没有被埋到地下(也有,但是目前总量可以忽略),或者是固定在某种物体里面(比如降解不掉的塑料,还有忽然热门起来的,所占比例仍然很低)而不进入碳循环,那么碳最终都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出的,进入了地球的碳循环。这样,自然界本身的碳循环的量就要增大,从而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实际的理论要比这个概念复杂很多,不过简单这么理解,不算大错。除了人类把地下的碳拿出来,大自然也在做这个事情。火山喷发,大约40%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另外还有一些二氧化碳气田的自我喷发等等。不过这些总量是在每年亿吨级别的,比人类排放的要少不少。人类除了挖能源,烧森林也排放不少二氧化碳,总量也很可观。2007年,大气中的总量大约是3万亿吨,占大气的质量比例是582ppm,体积比例是387ppmv。2007年,人类因为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是290亿吨左右,仍然在逐渐上升中。按照IEA公布的2007年的数字,总数289.62亿吨排放里面,发达国家OECD占了130亿吨,非发达国家占了149亿吨。另外还有不算到国家边界内的国际航运,包括航空和海运,大约10亿吨。历史上的排放情况,1975年总量157亿吨,OECD国家98亿吨,非OECD国家54亿吨;1990年总量210亿吨,OECD国家111亿吨,非OECD国家93亿吨;2005年总量271亿吨,OECD国家129亿吨,非OECD国家133亿吨。非OECD国家的总排放量超过OECD国家,就是在2005年。目前的年排放水平,已经接近大气中总量的1%,也就是说如果因为人类工业活动而多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多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4ppmv的增高。实际上由于碳循环,土壤、水体内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个数字是不可能达到的。比如海洋中存储的二氧化碳总量就有36万亿吨碳(换算成二氧化碳,132亿万吨),生物圈里面也有42万亿吨碳(换算成二氧化碳,154万亿吨),都比大气中的多不少。所以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整个地球的碳循环里面,仅仅占到不足千分之一,带来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应该在ppm级。实际上相邻年份之间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别,的确在1ppmv以内。也因为这个数字实在太小,究竟这个差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也就有争议。
学习一下。乌龟镇楼
一直纠结co2事情 水草不...
一直以来都想上个二氧化...
如图,为什么不用分液...
天猫11.11全球狂欢节,折扣不停,高至付1抵10,定金翻10倍,大件12期免息!万件大牌尖货尽情扫,无门槛优惠券等你拿,尽情,尽兴,尽在11.11.
工业革命之前,1750年,大气中含量大约是280ppmv,也就是说现在的二氧化碳含量,比那个时候多了100个ppmv。再增加100个ppmv,也许不用这么久了。大家比较关心的排放情况:1975年,美国44亿吨,中国(含香港,下文不再单独说明)11亿吨;1990年,美国49亿吨,中国22亿吨,欧盟27国41亿吨;2005年,美国58亿吨,中国51亿吨,欧盟27国40亿吨;2007年,美国58亿吨,中国61亿吨,欧盟27国39亿吨。排放密度,或者叫单位GDP排放呢,1975年,世界平均每美元1.05公斤,国家0.79,非OECD国家2.08,美国1.02,中国6.32;1990年,世界平均0.87,国家0.55,非OECD国家2.22,美国0.69,中国4.01,欧盟27国0.60;2005年,世界平均0.74,国家0.45,非OECD国家1.65,美国0.53,中国2.43,欧盟27国0.43;2007年,世界平均0.73,国家0.43,非OECD国家1.59,美国0.50,中国2.31,欧盟27国0.40。要是按照人均呢,1975年,世界人均3.86吨,国家10.61,非OECD1.73,美国20.19,中国1.15;1990年,世界3.99,国家10.61,非OECD国家2.21,美国19.44,中国1.97,欧盟27国8.58;2005年,世界平均4.20,11.05,非OECD2.51,美国19.52,中国3.89,欧盟8.07;2007年,世界4.38,10.97,非OECD2.75,美国19.10,中国4.58,欧盟7.92。全部数据可以在这里下载:里面有数据表,可以自己做各种各样的组合,会比较有趣。其他的几个主要温室气体,臭氧的人工排放部分可以控制,自然界的没办法。人工排放的也可以尽量控制,最大的污染源一般在直燃电厂,最难处理的是小规模的汽车尾气,一般通过使用催化剂来实现。是个啰嗦事情,非常难统计。人类目前工业原因直接排放的甲烷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甲烷气越来越值钱了,但是非工业排放的还是很麻烦的,比如水田,比如牧业等等。这里不细谈。这几种气体,可以通过一定的系数,把其对温室气体的影响转换成为的折合当量。前面列出的数字,没包括这些气体。
这ID好久不见了
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课本上就写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结果我死大毕业了两年经济增长方式越变越粗放了。。。
米国发展够了,而且工厂什么的都贱到国外,自然排放少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本来就是两男的问题…那个id我是头一次贱…
从后面看铝娘别有一番风味~~~~ 另,受教了
其实这次被夹在老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发达国家最无奈吧,都说发达国家排了200多年的CO2,现在当然要优先买单,棒子沙特泪流满面...有理无处说啊...
AL_后门:是这么解释么= =我英文不好... 其实老美跟新欧正是要一刀切下去,反正我们自己都已经萎了,也不能让你们新国阳起来...
9(悄悄地溜o&,o_「抢占9L第一千八百四十弹≡v≡Y」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中co2浓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