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溴到气态硬盘溴的相变过程。求解答,谢谢

乙醚极易挥发、微溶于水、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乙烯或乙醚.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乙醚和乙烯.物质
(1)制乙醚:在蒸馏烧瓶中先加入10mL乙醇,慢慢加入10mL浓硫酸,冷却,固定装置.加热到140℃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继续滴加10mL乙醇,并保持140℃,此时烧瓶c中收集到无色液体.(1)Ⅰ和Ⅱ是反应发生装置,应该选择
(选答“Ⅰ”或“Ⅱ”)与装置Ⅲ相连.(2)乙醇通过分液漏斗下端连接的长导管插入到液面下加入,目的有二,一是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二是
.(2)Ⅲ中水冷凝管的进水口是
(选答“a”或“b”).冰盐水的作用是
.(3)有同学认为以上装置还不够完善,一是溴水可能倒吸,二是尾气弥漫在空气中遇明火危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种装置与导管d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是(选填编号)
.(4)反应一段时间后,升温到170℃,观察到反应物变为黑色,溴水褪色.写出实验过程中所有生成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5)实验中收集到的乙醚产品中可能含有多种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①分液步骤除去产品中的酸性杂质,则X可以是
.②蒸馏操作可除去的杂质是
.(6)工业乙醚常因接触空气和光而被氧化,含有少量过氧化物,除去过氧化物的试剂及操作分别是(选填编号)
.a.CCl4、萃取
b.Na2SO3溶液、分液c.Na2SO4溶液、过滤
d.酸化的FeSO4溶液、分液.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乙醚极易挥发、微溶于水、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乙烯或乙醚.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乙醚和乙烯.物质
(1)制乙醚:在蒸馏烧瓶中先加入10mL乙醇,慢慢加入10mL浓硫酸,冷却,固定装置.加热到140℃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继续滴加10mL乙醇,并保持140℃,此时烧瓶c中收集到无色液体.(1)Ⅰ和Ⅱ是反应发生装置,应该选择
(选答“Ⅰ”或“Ⅱ”)与装置Ⅲ相连.(2)乙醇通过分液漏斗下端连接的长导管插入到液面下加入,目的有二,一是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二是
.(2)Ⅲ中水冷凝管的进水口是
(选答“a”或“b”).冰盐水的作用是
.(3)有同学认为以上装置还不够完善,一是溴水可能倒吸,二是尾气弥漫在空气中遇明火危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种装置与导管d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是(选填编号)
.(4)反应一段时间后,升温到170℃,观察到反应物变为黑色,溴水褪色.写出实验过程中所有生成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5)实验中收集到的乙醚产品中可能含有多种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①分液步骤除去产品中的酸性杂质,则X可以是
.②蒸馏操作可除去的杂质是
.(6)工业乙醚常因接触空气和光而被氧化,含有少量过氧化物,除去过氧化物的试剂及操作分别是(选填编号)
.a.CCl4、萃取
b.Na2SO3溶液、分液c.Na2SO4溶液、过滤
d.酸化的FeSO4溶液、分液. 乙醚极易挥发、微溶于水、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乙烯或乙醚.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乙醚和乙烯.物质
(1)制乙醚:在蒸馏烧瓶中先加入10mL乙醇,慢慢加入10mL浓硫酸,冷却,固定装置.加热到140℃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继续滴加10mL乙醇,并保持140℃,此时烧瓶c中收集到无色液体.(1)Ⅰ和Ⅱ是反应发生装置,应该选择(选答“Ⅰ”或“Ⅱ”)与装置Ⅲ相连.(2)乙醇通过分液漏斗下端连接的长导管插入到液面下加入,目的有二,一是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二是.(2)Ⅲ中水冷凝管的进水口是(选答“a”或“b”).冰盐水的作用是.(3)有同学认为以上装置还不够完善,一是溴水可能倒吸,二是尾气弥漫在空气中遇明火危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种装置与导管d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是(选填编号).(4)反应一段时间后,升温到170℃,观察到反应物变为黑色,溴水褪色.写出实验过程中所有生成气体的反应方程式.(5)实验中收集到的乙醚产品中可能含有多种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①分液步骤除去产品中的酸性杂质,则X可以是.②蒸馏操作可除去的杂质是.(6)工业乙醚常因接触空气和光而被氧化,含有少量过氧化物,除去过氧化物的试剂及操作分别是(选填编号).a.CCl4、萃取
b.Na2SO3溶液、分液c.Na2SO4溶液、过滤
d.酸化的FeSO4溶液、分液.科目:最佳答案解:(1)制取乙醚的温度是控制混合液的温度为140℃,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插在液面以下,故选装置Ⅰ,故答案为:Ⅰ;(2)乙醇具有挥发性,要通过分液漏斗下端连接的长导管插入到液面下加入,故答案为:防止乙醇挥发;(3)c、d是可以防止倒吸的装置,并且可以实现乙醚的分离,a中不能将溴乙烷和乙醚分离开来,b装置会导致倒吸现象,故选c、d;(4)乙醇和浓硫酸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会将乙醇氧化为二氧化碳或是碳单质等,发生的化学反应有:CH3CH2OH+6H2SO42CO2↑+6SO2↑+9H2O;C+2H2SO4CO2↑+2SO2↑+2H2O;CH3CH2OHC2H4↑+H2O;CH3CH2OH+2H2SO42C+2SO2↑+5H2O,故答案为:CH3CH2OH+6H2SO42CO2↑+6SO2↑+9H2O;C+2H2SO4CO2↑+2SO2↑+2H2O;CH3CH2OHC2H4↑+H2O;CH3CH2OH+2H2SO42C+2SO2↑+5H2O;(5)①分液步骤除去产品中的酸性杂质可以用碱液,如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OH;②蒸馏可以将沸点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乙醇的沸点较低,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乙醚中的乙醇,故答案为:乙醇(CH3CH2OH);(6)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亚硫酸钠、酸化的FeSO4溶液可以和氧化剂过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铁的水溶液,而乙醚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可以分层,再分液即可分离,故答案为:b、d.解析(1)制取乙醚的温度是混合液的温度为140℃;(2)乙醇具有挥发性,根据乙醇的性质来确定实验目的;(3)根据气压原理和重力原理来选择防止倒吸的装置;(4)乙醇和浓硫酸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会将乙醇氧化为二氧化碳或是碳单质等;(5)①和酸性物质可以反应的是碱液;②蒸馏可以将沸点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6)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以和氧化剂过氧化物发生反应,乙醚是难溶于水的物质.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2013o兰州一模)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绿矾(FeSO4o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1)某同学以市售铁屑(含少量氧化铜、氧化铁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纯净绿矾晶体.实验步骤设计为:①取一定量的铁屑于烧杯,加入过量稀硫酸溶解.若该操作需用90mL1mol/L的硫酸溶液,则配制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两种仪器分别是.②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让其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再从滤液中通过操作a得到晶体,再用少量冰水洗涤获得纯净的绿矾晶体.操作a的操作顺序依次为:、冷却结晶、.得到的绿矾晶体再用少量冰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2)制得的绿矾晶体由于保存不妥,容易被氧化.某同学想了解其是否被氧化.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绿矾晶体部分被氧化.(要求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3)图1是某同学利用手持技术,获得8.34gFeS04o7H20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①试确定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②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红棕色的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且两种气体的组成元素相同,摩尔质量相差1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该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②中生成的气态物质.I.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c→II.试剂X的名称是.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2013o兰州一模)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绿矾(FeSO4o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1)某同学以市售铁屑(含少量氧化铜、氧化铁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纯净绿矾晶体.实验步骤设计为:①取一定量的铁屑于烧杯,加入过量稀硫酸溶解.若该操作需用90mL1mol/L的硫酸溶液,则配制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两种仪器分别是.②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让其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再从滤液中通过操作a得到晶体,再用少量冰水洗涤获得纯净的绿矾晶体.操作a的操作顺序依次为:、冷却结晶、.得到的绿矾晶体再用少量冰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2)制得的绿矾晶体由于保存不妥,容易被氧化.某同学想了解其是否被氧化.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绿矾晶体部分被氧化.(要求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3)图1是某同学利用手持技术,获得8.34gFeS04o7H20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①试确定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②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红棕色的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且两种气体的组成元素相同,摩尔质量相差1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该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②中生成的气态物质.I.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c→II.试剂X的名称是.(2013o兰州一模)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绿矾(FeSO4o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1)某同学以市售铁屑(含少量氧化铜、氧化铁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纯净绿矾晶体.实验步骤设计为:①取一定量的铁屑于烧杯,加入过量稀硫酸溶解.若该操作需用90mL&&1mol/L的硫酸溶液,则配制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两种仪器分别是.②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让其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再从滤液中通过操作a得到晶体,再用少量冰水洗涤获得纯净的绿矾晶体.操作a的操作顺序依次为:、冷却结晶、.得到的绿矾晶体再用少量冰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2)制得的绿矾晶体由于保存不妥,容易被氧化.某同学想了解其是否被氧化.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绿矾晶体部分被氧化.(要求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3)图1是某同学利用手持技术,获得8.34g&FeS04o7H20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①试确定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②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红棕色的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且两种气体的组成元素相同,摩尔质量相差1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该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②中生成的气态物质.I.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c→II.试剂X的名称是.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解:(1)①配制溶液需要用到的 玻璃仪器是烧杯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沿玻璃棒引流转移溶液到100ml容量瓶中,最后用教头滴管丁刻度;故答案为: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②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让其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再从滤液中通过操作a得到晶体,再用少量冰水洗涤获得纯净的绿矾晶体.操作a的操作顺序依次为蒸发浓缩,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称重;用少量冰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温度低绿矾溶解度减小,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o7H2O的损失;故答案为:蒸发浓缩;&过滤;&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o7H2O的损失;(2)铁离子和硫氰酸钾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实验设计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滴加KSCN溶液少量,溶液呈血红色,证明被氧化,向另外一份滴加少量KMnO4酸性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亚铁离子,则说明该样品部分变质;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滴加KSCN溶液少量,溶液呈血红色,向另外一份滴加少量KMnO4酸性溶液,KMnO4溶液褪色,则说明该样品部分变质;(3)①依据图象分析在78℃时固体质量变为6.72g,绿矾加热失去结晶水,质量减小,设失去结晶水x个,则8.34g FeS04o7H20样品物质的量==0.03mol,FeSO4o7H2O FeSO4o(7-x)H2O+xH2O0.03mol&&&&&&&&&&&&&&&&&&&&&&&&&&&&&0.03xmol0.03xmol×18g/mol=8.34g-6.72g=1.62gx=3所以加热到78℃时固体为FeSO4o4H2O 故答案为:FeSO4o4H2O;②晶体全部失去结晶水得到固体质量为8.34g-0.03mol×7×18g/mol=4.56g;对应温度为633°C;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结晶水乙全部失去,硫酸亚铁受热分解得到一种红棕色的物质Q判断为Fe2O3,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且两种气体的组成元素相同,摩尔质量相差16,判断为SO2,SO3,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FeSO4═Fe2O3+SO2↑+SO3↑;故答案为:2&FeSO4═Fe2O3+SO2↑+SO3↑;③Ⅰ、②中生成的气态物质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气体,三氧化硫沸点较低冷却后变为液体,二氧化硫可以利用其还原性、漂白性选择试剂验证,剩余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需要吸收;装置连接顺序为:c→a→b→f→e→d 故答案为:a→b→f→e→d;&&Ⅱ、试剂X的名称可以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选择品红溶液验证,也可以选择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利用氧化性氧化二氧化硫反应褪色验证;故答案为:品红溶液或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解析(1)①依据溶液配制过程和实验操作分析回答;②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称重;(2)依据铁离子和硫氰酸钾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的性质和反应现象分析设计实验;(3)①依据图象数据和绿矾加热失去结晶水质量变化计算分析判断;②依据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红棕色的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且两种气体的组成元素相同,摩尔质量相差16判断生成产物为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③依据分解产物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沸点较低冷却后变为液体,二氧化硫可以利用其还原性、漂白性选择试剂验证,剩余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需要吸收;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a′过程中2NO2?N2O4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不论平衡怎样移动,新平衡时各物质(气体)的浓度均比旧平衡的大;a在压缩中有一定NO2转化成N2O4,a′颜色应比b′中的浅;a′中物质的量比a中要少,b和b′中物质的量相等;两者颜色一样深,并不意味着c(NO2)和c(Br2)相等.
解:A、a→a′过程中2NO2?N2O4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不论平衡怎样移动,新平衡时各物质(气体)的浓度均比旧平衡的大,最终颜色比原来深,故A错误;B、a在压缩中有一定NO2转化成N2O4,a′颜色应比b′中的浅,故B错误;C、a′中物质的量比a中要少,a′的压强比a的压强2倍要小,b和b′中物质的量相等,b′的压强为b的压强的2倍,故C正确;D、两者颜色一样深,并不意味着c(NO2)和c(Br2)相等,a′中的c(NO2)不一定比b′中的c(Br2&)小,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注意二氧化氮存在反应形成的化学平衡,溴单质只是浓度增大,无平衡存在,题目难度中等.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Grenoble)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的研究小组发明了第一块可为人体人造器官提供电能的可植入的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其基本原理是葡萄糖和氧气在人体中酶的作用下发生的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酸性环境),下列对该电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燃料电池不可以在高温下工作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消耗1mol氧气则转移4mol e-,H+会向负极移动D、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怎样提高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的效率,从而在将来达到可以利用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为任何可植入医疗设备提供电能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都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容器,它们在使用时都要进行检查是否漏水、水洗、润洗、注液、调整液面等几个过程B、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水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作流动相.用该方法可分离Fe3+和Cu2+,层析后氨熏显色,滤纸上方出现红棕色斑点C、进行分液操作时,应先打开上口活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的小孔,然后打开旋塞,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倒出D、在制备硝酸钾晶体的实验中,趁热过滤时,承接滤液的小烧杯中预先加2mL蒸馏水.以防过滤时氯化钠晶体析出
科目:高中化学
用二氧化氯(ClO2)、高铁酸钠(Na2FeO4摩尔质量为166g?mol-1)等新型净水剂替代传统的净水剂Cl2对淡水进行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新技术.ClO2和Na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分别被还原为Cl-和Fe3+.(1)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氧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那么ClO2、Na2FeO4、Cl2三种消毒杀菌剂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化学式)(2)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工业上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在60℃时反应制得.某学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及收集ClO2,其中A为ClO2的发生装置,B为ClO2的凝集装置,C为尾气吸收装置.请问:①A部分还应添加温度控制装置,请你说出一种温度控制方法,B部分还应补充什么装置;②C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氯酸钠和亚氯酸钠(NaClO2),发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若实验时需要450mL&4mol/L的NaOH溶液,则在精确配制时,需要称取NaOH的质量是g,所使用的仪器除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必须有:.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各种冶炼方法中,可制得相应的金属的是(  )
A、电解熔融氯化铝制铝B、加热氧化银制银C、电解氯化钠溶液制钠D、氯化钠与铝粉高温共热制钠
科目:高中化学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32g含有少量臭氧的氧气中,共含有氧原子数为2×6.02×1023B、32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2NA(S8分子模型如图)C、5.6g铁粉完全溶于硝酸,失去的电子数介于0.2×6.02×1023~0.3×6.02×1023之间D、在SiO2晶体中,若含有1mol Si原子,则含Si-O键数为2×6.02×1023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属于电解质的一组是(  )①CuSO4&& ②氧化钠&& ③水银 &&④SO3&& ⑤氯水&& ⑥酒精 &&⑦NaOH.
A、①⑦B、①②⑦C、①④⑦D、①③⑤⑦
科目:高中化学
100mL Al2(SO4)3、K2SO4、KAl(SO4)2的混合液中,如果SO42-的浓度等于0.4mol/L,当加入2mol/L的KOH溶液50mL时,生成沉淀恰好溶解,则原混合物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2mol?L-1B、0.05mol?L-1C、0.45mol?L-1D、0.225mol?L-1
科目:高中化学
对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12C原子的,也可以表示14C原子的B、比例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也可以表示水分子C、结构示意图为的阳离子都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D、电子式可以表示羟基,不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2012咪犘厷505
A.食盐是离子晶体,葡萄糖是分子晶体,故A错误; B.干冰变为气体是物理变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氯化铵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破坏化学键,故B错误;C.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铁是金属晶体,故C错误;D.液溴和苯都是分子晶体,故D正确.故选D.
为您推荐:
根据晶体类型判断,相同类型的晶体,克服的相互作用力相同;离子晶体克服的是离子键,分子晶体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原子晶体克服的是共价键,金属晶体克服的是金属键.
本题考点:
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难度不大,此类题的解题方法是:先判断晶体类型,再判断微粒间的作用力.
扫描下载二维码如何在fluent中模拟液态到气态的相变过程
如何在fluent中模拟液态到气态的相变过程
09-12-20 &匿名提问
有的,我就在用。可以电驴下载ansys12,fluent被ansys收购了,所以直接从fluent6.3跳跃到fluent12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激光或冷冻治疗青光眼一般是青光眼比较难治后采取的治疗措施。比较完整的叫法是激光睫状体光凝或睫状体冷凝术,通过激光或冷冻破坏睫状体,使得其房水分泌功能下降,房水产生减少,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这两种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机理差不多,只是采用的方式不一样。但目前来说,激光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并发症更少,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激光手术激光医学就是利用激光的上述特色为人类造福,如CO2激光可精细切割皮肤、黏膜,亦可灼除汽化生物组织;Nd:YAG激光可凝固血管,还能通过光导纤维传输,因而特别适用于血管瘤、血管扩张及耳鼻咽喉腔内疾病的治疗;氦氖激光的照射可对组织起消炎止痛抗病毒、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黏膜愈合等作用,可用于各种急慢性炎症、病毒感染和术后组织修复等。 激光可治疗哪些五官科疾病?1 鼻塞(鼻甲肥大、鼻息肉)2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3过敏性鼻炎4鼻出血(血管扩张、血管瘤、黏膜糜烂)5鼻腔粘连、闭锁6耳廓软骨膜炎、假性囊肿7外耳道疖肿、疤痕狭窄8周围性面瘫9单纯疱疹、带状疱疹10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11咽后壁、舌根部淋巴滤泡增生12舌系带过短13口腔、咽喉部囊肿、白斑、乳头状瘤等14悬雍垂过长、软腭松弛15耳鼻咽喉头颈部血管瘤16耳鼻咽喉头颈部痣、疣、乳头状瘤等17头颈部疤痕、色素、皱纹等冷冻疗法  (一)概述  应用致冷物质和冷冻器械产生的低温,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冷冻疗法。  (二)制冷原理  产生低温的方法很多,目前医疗上常用的冷冻疗法有:  1.利用冷冻的物质或相变制冷法 是利用低温物质或冷冻剂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过程所发生的吸热,如溶解热,升华热,气化热,使周围介质冷却而制冷。  (1)一般简便的方法可用冷水或井水(12-14℃)洗涤,洗澡,冲洗,淋浴,浸泡,敷贴,灌注等。直接用冰作用强,可用冰块轻触按摩;也可用冰冻毛巾(盐水湿透后放冰箱冷冻的毛巾)。或带碎冰的毛巾(毛巾放入少水多冰的冰糊中然后取出)包裹、包扎或压迫;或用装入碎冰袋敷贴;也可将肢体浸入冰水中(冰和水以1:1混合)浸泡。冰水在导管内循环作用体外或腔内循环冷却等。此外还可用冷的泥类包裹,冷空气吹风等。  (2)利用溶解过程(固态→液态)制冷法有冰及冰的混合物,即冰盐合剂,如三份冰和一份食盐可产生-20℃低温;二份冰和一份浓硝酸(须事先放在冰箱中冷却)可达56℃低温。用时必须将冰和盐捣碎,并充分混合,才能达到前述温度。冰盐冷剂在医疗上已很少采用。  (3)利用升华过程制冷 有二氧化碳(干冰),温度-78.9℃,由于其导热力差,应将它混在一种适当的液体(如丙酮、酒精、三氯乙烯等)中使用。  (4)利用蒸发过程制冷法 如氯热乙烷喷酒制冷。常用的还有液氮,二氧化碳等。一些液化气体在大气压下的蒸发温度见表各种液化气体的致冷温(℃)氯乙烷  +12.2 氧化氮  -88.5 氟里昂114 +3.8 氧化亚氮  -151.0 异丁烷  -10.2 氧  -182.9 一氧化甲烷  -23.8 一氧化碳  -191.5 氟 里昂12  -29.8 空气  -195.0 氨  -33.4 氮  -195.8 氟 里 昂22  -40.8 氢  -252.9 二氧化碳  -78.9 氦  -268.9   2.节流膨胀制冷法 按焦耳一汤姆逊效应(Joule-Thomson effect)使高压气体或液体通过阀门或小孔而绝热膨胀产生低温的方法。在室温下节流膨胀制冷决定于所用气体是否高于“转化温度”。高于室温的二氧化碳、氮等经节流膨胀时产生冷却效应;低于室温的氢,氦等经阀门膨胀时,气体温度反而升高。  3.温差电制冷法 即利用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交换处所产生的温差,就是利用帕尔贴效应(Peltier effect)产生低温的冷制方法。用几级串联i法可获得更好的制冷效应。  有人用三级温差电制冷,可达-123℃的低温。  (三)冷冻的生理作用  人体对冷刺激的反应包含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应,局部组织的降温是其生物学效应的基础。  1.对局部组织的影响 局部冷冻首先引起皮、皮下、肌肉和关节等温度下降。皮肤表面温度在应用冰袋20分钟后达13℃,水浴后达8℃,用冷冻胶后甚至达4℃,且在接触冰6分钟后就已出现。将冰袋放在人体腓肠肌部位,可使局部皮温降低22℃;皮下温度降低13℃;肌肉温度降低10℃左右。腹部冰敷30分钟,可使腹膜间区温度降低4-8℃左右。其作用强度与体质、年龄、皮肤厚度、皮肤散热、作用物质、参与反应部分的热传导,比热及作用时间和面积有关。  组织细胞因寒冷破坏的临界温度一般在-20℃左右,但不同的组织存在很大差异。如骨组织和皮肤角质层对冷冻具有一定抵抗力。冷冻使局部组织细胞破坏的机制是:细胞脱水,电解质浓缩到有害程度,pH降低,细胞内外形成冰晶,类脂蛋白复合体变性,血流淤滞及低温休克等。冷冻后的复温过程对组织细胞同样有破坏作用。  2.对血管的影响 组织致冷的直接结果是冷引起的血管收缩,这是由皮肤冷感受器经局部和交感性反应引起的组织缺血。这些反应可由于轴突反射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这时中心温度暂时性轻度上升,因此整个机体的热消耗能够被抑制。冷去除后出现血循环增多,即反应性充血状态,其后皮温亦渐回升。冷使周围血管收缩后,明显地减少外周血流量,并改变血管的通透性。有助于减少渗出,防止水肿。冷引起的血管运动反应代谢抑制,使血肿,创伤性和炎症性水肿消减并抑制淋巴的生长。但长时间冷冻可继而引起血管扩张反应。  冷冻达一定深度时,可使血管内膜增生,致管腔狭窄,以及血栓形成,但对大血管的影响很小。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持续的冷作用皮肤感受器后,首先引起兴奋,以后抑制,最后麻痹,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以至暂时丧失功能。病人首先感觉冷,以后有烧灼及刺痛感,再后才止痛。由于感觉敏感性降低,而有镇痛麻醉作用。在皮肤外感受器受的刺激下,可影响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张力降低,而达到解痉并减痉挛性疼痛。动物实验证明,冷冻使轴突反射减弱。当温度降低至6℃时,运动神经即受到抑制;降至1℃时,感觉神经也被抑制。但瞬时冷冻刺激对神经有兴奋作用。  4.对肌肉活动影响:  冷刺激肌肉后的三期反应可有肌电位改变而确定,首先远端小的肌群活动性增高而出现跳动。第二期显示活动性相对减弱。长时间冷作用则出现第三期,近端肌群活动电位增高,并出现肌肉震颤。最初冷有刺激效应,因此增加一些运动单位随意活动的可能性。长时间冷的作用可供肌梭传入纤维和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受到抑制,而使肌张力下降,冷还明显的限制肌梭活动的交感神经支配,由此产生的刺激阈升高,可使痉挛病人肌张力下降,抽搐受抑制和牵张反射降低。局部冷冻使神经肌肉的化学物质传递减慢,因而肌肉的收缩期、松驰期及潜伏期均延长,降低肌张力,肌肉收缩与松弛的速度而缓解肌痉挛。  5.对皮肤的影响 人体皮肤之冷觉感受器比热觉感受器数目多因而对冷冻刺激比较敏感,并可反射性地引起局部的和全身的反应。在皮温降至冰点前,皮肤血管收缩,触觉敏感降低,皮肤麻木;降至冰点时,皮肤骤然变白而坚硬;继续加深冷冻,便发生凝冻而稍显隆起。冷冻消除后因边缘区逐渐向中心区出现潮红,在冷冻区中可出现水肿,甚至大疱,血疱。  6.对代谢的影响冷冻可增强代谢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而降低被冷冻组织的代谢,减少其氧化耗量。  7.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临床与实验证明,组织细胞经冷冻破坏后,可形成特异性抗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  8.抗炎作用冷对炎症的症状治疗及对炎症过度有良好影响。但冷的效应必须仅仅用于炎症的最初急性阶段。据报导,用于亚急性炎症可能出现损害。  9.远隔作用 冷可引起热调节的改变和全身反应。例如体温调节对抗反应,交感反应,冷加压反应(高压升高)及抗体的适应,此外冷作用一定的节段区可皮肤可通过节段反射引起相应某个内脏的反应,如腹部冷敷可反射性地增强胃肠道功能,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而如果消化道的直接冷冻,则效果恰好相反。  总之,局部冷冻应用的效果有:1.原发的局部作用,如组织温度下降,小动脉收缩,代谢过程降低;2.继发的局部作用,如肌肉张力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抑制水肿,抑制出血,抑制炎症,减少淋巴的产生,止痛,麻醉;3.远隔作用。  (四)设备与治疗方法  1.设备 根据采用的冷冻方法而配备冷冻剂,贮冷器及冷冻治疗器等,采用非破坏性冷冻时,常需备有浴桶、浴盆、大毛巾、冰袋、冰箱等。  2.方法 理疗科常用局部冷冻治疗机有下列一些方法。  (1)冷敷法 是常用的简便方法,有下面几种。  ①将毛巾浸入碎冰中,然后拧去多余的冰水及冰块,敷于治疗部位。治疗肌痉挛时间为8分钟。在4分钟时更换一次。  ②将捣碎的冰块放入冰袋中,治疗时将冰袋敷于患部,时间依病情而定,同一治疗部位一般不超过24-28小时。  ③将冰块隔着垫物(如大毛巾)贴于病变部位,使局部温度逐渐降低,治疗时间20-30分钟。  ④将冰块直接放于治疗部位,或持冰块在治疗部位表面来回接触移动(冰块按摩)。本法刺激作用较强,治疗时间一般5-12分钟。以不引起皮肤发生凝冻为宜。  ⑤循环冷却法 有体外法和体腔法两种。体外法是将小管盘成鼓状放在体表,冷水或冷冻剂通过管内循环致冷。体腔法是将冷冻剂通过小管与放入体腔内的囊相连接,常用于胃肠道的局部冷冻治疗。  (2)冰水浸浴  用冰水(±5℃)将患部浸入其中,多用于四肢部位的治疗。开始时可有痛感,每20-30秒钟将治疗部位从浴器中抬出一次,反复进行,持续治疗4分钟左右。  (3)喷射法  直接将冷冻剂经液管呈雾状喷射到病变局部。喷射范围根据治疗部位而定,特别适用于高低不平和范围较大的病变部位。如氯乙烷喷射法,时间20-15分钟。多采用间歇喷射,如一次喷射3-5秒生停止30秒,反复进行多次。治疗时,观察皮肤反应,不引起皮肤凝冻为宜。  此外,尚有冷冻灌肠,冰水饮服等法。对表浅孤立病灶如血管瘤、痣、疣等,简便的治法,可用棉棒沾液氮直接涂于病变局部进行治疗。  3.注意事项:  (1)治疗前向病人说明冷冻治疗的正常感觉.  (2)采用贴敷法时,应防止过冷引起组织冻伤,采用液氮时.应注意安全,防止溅及正常组织和衣物.  (3)冬季应注意非治疗部位的保暖,以防病人感冒.  (4)冷冻反应及处理 一般全身反应少见.个别病人如出现震颤、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现象,多因过度紧张所致,经平卧休息或身体其他部位施以温热治疗可很快恢复。冷冻治疗达一定深度时,常有痛感耐受,不需处理,个别因痛而致休克,则需卧床休息并去除制冷物及全身复温处理即可恢复。有时可出现局部搔痒荨麻疹时,可能与过敏有关,经对症处理后可恢复。冷冻过度或时间过久,局部常可出现水肿及渗出,严重时有大疱、血疱。轻度只须预防感染。严重者,应严格无菌穿刺抽液,涂1-2%龙胆紫液进行无菌换药可愈。治疗血管瘤时,应防止出血。  (五)适应症和忌禁症  [适应症]  1.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如肌肉、韧带关节的扭挫伤,撕裂伤,运动伤等急性期伴血肿及水肿时或恢复期均有良好效果。  2.疼痛和痉挛性病,如偏头痛,落枕,急性腰痛,肩痛,颈椎病,痛经,残肢端疼痛,疤痕痛及肌肉痉挛等。  3.内脏出血,如肺出血,食道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等,脑卒中急性期冷敷头部可减轻脑损伤。  4.热烧伤的急救治疗,尤适用于四肢部位烧伤。  5.蛇咬伤早期辅助治疗。  6.良性皮肤疾病,局限性急性皮炎,瘙痒症,寻常疣,疣状湿疹,疤痕疙瘩,血管病,眼疾,胼胝等。良性皮肤粘膜血管瘤。良性表浅肿瘤等。  7.扁桃腺术后等喉部出血水肿。  [禁忌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冷变态反应者,致冷血红蛋白尿,对冷过度敏感者,严重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肾,膀胱疾病
               你母亲得了清光眼激光治疗青光眼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
   ①操作简单、快速、方便、患者痛苦小,门诊可进行。
   ②手术量易控制,可重复多次激光治疗。
   ③激光作用点精确,邻近组织损伤小。
   ④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⑤若激光手术失败。
    缺点:
   ①不能用于所有类型的青光眼。
   ②术后通常需要药物治疗。
   ③远期效果不肯定。 一般来讲,青光眼是不能被治愈的,但能被控制。一旦确诊,就需要经常的、终生的护理。积极与医生配合,严格规律用药或/和手术治疗,从而保护视神经,保护视功能。但也有少数早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经过正确治疗,从不再发作,达到治愈的目的。另外,一些继发性青光眼,只要将致病因素去除,眼压下降,青光眼便可控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眼压正常,在一定时间内,都应到医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我也希望你的母亲能尽快得到治疗,并得到康复。
。  (三)冷冻的生理作用  人体对冷刺激的反应包含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应,局部组织的降温是其生物学效应的基础。  1.对局部组织的影响 局部冷冻首先引起皮、皮下、肌肉和关节等温度下降。皮肤表面温度在应用冰袋20分钟后达13℃,水浴后达8℃,用冷冻胶后甚至达4℃,且在接触冰6分钟后就已出现。将冰袋放在人体腓肠肌部位,可使局部皮温降低22℃;皮下温度降低13℃;肌肉温度降低10℃左右。腹部冰敷30分钟,可使腹膜间区温度降低4-8℃左右。其作用强度与体质、年龄、皮肤厚度、皮肤散热、作用物质、参与反应部分的热传导,比热及作用时间和面积有关。  
虽然我不知道,但是还是忍不住要冒出来一下你的母亲真幸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