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锚杆锚固长度要求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怎么处理

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锚杆施工时,应满足以下(
)规定。A.锚孔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B.锚孔偏斜度不应大于3%C.锚孔偏斜度不应大于5%D.钻孔深度超过锚杆设计长度应不小于0.5m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稳定性极差的边坡工程B.已经发生过严重事故的边坡工程C.边坡邻近有重要建(构)筑物、地质条件复杂、破坏后果很严重的边坡工程D.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2A.采用重型碾压机械进行碾压B.对某些软土进行土质改良,如加入石灰等C.设置土工合成材料D.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加固3A.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80%后方可进行张拉B.锚杆的张拉/顷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的影响C.锚杆宜张拉至设计荷载的0.9~1.0倍后,再按设计要求锁定D.锚杆张拉控制应力不应超过锚杆体强度标准值的0.8倍4A.一、二级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B.一级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C.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以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D.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工程应进行施工勘察5A.边沟、截水沟B.跌水、急流槽C.暗管D.渗沟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抗浮锚杆施工流程及质量通病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抗浮锚杆施工流程及质量通病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4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深埋围岩破裂损伤深度分析与锚杆长度设计
: &&&&DOI: 10.ki.jrme.
深埋围岩破裂损伤深度分析与锚杆长度设计
刘& 宁1,2,张春生1,褚卫江1
(1. 中国电建集团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 浙江省抽水蓄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4)
DEPTH OF FRACTURE AND DAMAGE IN DEEP-BURIED SURROUNDING ROCK AND BOLT LENGTH DESIGN
LIU Ning1,2,ZHANG Chunsheng1,CHU Weijiang1
(1.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oration,Hangzhou,Zhejiang 310014,China;
2. Pumped Storage Engineering Center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Zhejiang 310014,China)
MARTINO J B,CHANDLER N A. Excavation-induced damage studies at the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1 413-1 426.
BACKBLOM G,MARTIN C D. Recent experiments in hard rocks to study the excavation response:implication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a nuclear waste geological repository[J].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377-394.
刘 宁,张春生,褚卫江. 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检测及特征分析[J]. 岩土力学,2011,32(增2):526-531.(LIU Ning,ZHANG Chunsheng,CHU Weijiang.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excavation damage zone of deep tunnel[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11,32(Supp.2):526-531.(in Chinese))
LAU J S O,CHANDLER N A. Innovative laboratory test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1 427-1 445.
CAI M,KAISER,TASAKA P K,et al. Generalized crack initiation and crack damage stress thresholds of brittle rock masses near underground excav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833-847.
YOUNG R P,COLLINS D S,REYES J M,et al. Quant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andmicroseismicity at the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612-623.
FAIRHURST C. Nuclear waste disposal and rock mechanics:contributions of the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URL),pinawa,manitob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1 221-1 227.
READ R S. 20 Years of excavation response studies at AECL?s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1 251-1 275.
MARTIN C D,READ R S,MARTINO J B. Observations of brittle failure around a circular test tunn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1 065-1 073.
TSANG C F,BERNIER F,DAVIES C. Geohydromechanical processes in the excavation damaged zone in crystalline rock,rock salt,and indurated and plastic clays-in the context of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109-125.
MALMGREN L,SAIANG D,TOYRA J,et al. The excavation disturbed zone(EDZ) at Kiirunavaara mine,Sweden-by seismic measurements[J].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1-15.
MAS I D,PIERCE M,REYES-MONTES J,et al. Caving mechanics & executive summary[R]. [S. l.]:Itasca Consulting Group,Inc.,2008.
吴世勇,王 鸽. 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长隧洞群的建设和工程中的挑战性问题[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161-2 171. (WU Shiyong,WANG Ge. Challenge issues in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of large-scale deep-buried tunnel group of Jinping II hydropower st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 161-2 171.(in Chinese))
朱焕春,吴家耀,朱永生,等.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稳定、动态支护设计专题研究&&2010 年阶段性总结报告[R]. 武汉:Itasca(武汉)咨询有限公司,2010.(ZHU Huanchun,WU Jiayao,ZHU Yongsheng,et al. Research on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dynamic supporting design of Jinping II hydropower station diversion tunnel&2010 stage summary report[R]. Wuhan:Itasca Consulting Co.,Ltd.,2010.(in Chinese))
亮1,2,卢文波1,2,陈
明1,2,严
鹏1,2,王高辉1,2.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
刘伟韬1,申建军2.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1182-11.
苏国韶1,2,石焱炯1,2,冯夏庭3,蒋剑青1,2,江
权3.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
周扬一1,冯夏庭1,徐鼎平1,李帅军1,陈东方2.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
李翠华1,2,郑
宏1,3,姜清辉4,周创兵4.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
葛云峰1,唐辉明1,王亮清1,熊承仁2,张
申1,汪丁建1.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
刘国锋1,冯夏庭1,江
权1,段淑倩1,姚志宾2,裴书锋1,段兴平3,周孟夏3.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865-878.
贾海梁1,项
龙1,张伟丽1,曾
慎1,程超杰1.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879-895.
刘国威1,李庆斌1,左
正1,2.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
昕1,李建春2,任奋华1,蔡美峰1.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957-963.
周元辅1,2,邓建辉1,2.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948-956.
雷光伟1,杨春和1,2,王贵宾2,魏
翔1,陈世万1,冀国栋1,霍
亮1.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896-905.
刘少虹1,2,冯美华1,2,潘俊锋1,2,王书文1,2.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906-918.
张传庆,周
勇,杨凡杰.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939-947.
赵洪宝1,2,王中伟1,张
伟1.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971-979.
版权所有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小洪山(邮编:430071) 电话:(027) 传真:(027) E-mail:
本系统由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010-,E-mail:关于举办国标《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宣贯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821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GB已于日正式生效。该规范是我国土木、水利、建筑、交通、矿业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建设领域一项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对保障我国隧道、洞室、边坡、基坑、受拉基础、结构抗浮及坝工工程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的设计施工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为了使相关单位和科技人员能较深入准确地掌握国标《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的主要内容与内涵,提高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设计施工水平,进一步推动岩土锚固与喷射混凝土工程技术发展,拟在2016年举办三期国标《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宣贯会。并决定第一期宣贯会于2016年7月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热忱欢迎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报名参加,现将第一期宣贯会的内容及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与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咨询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国家标准《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管理组
  二、会议内容
  1、宣贯本规范强制性条文及修订的主要内容(见附件1)(计划1天半);
  2、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新技术研讨(半天)。
  三、宣贯会主讲人员
  著名岩土工程专家、《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第一起草人程良奎教授等多名教授及教授级高工
  四、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日报到,7月9~10日开会;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具体会址在会前10天通知参会人员。
  五、费用标准
  参会人员须缴纳宣贯会务费(包括场地费用、资料费、餐费等),会议统一安排住宿,住宿费自理。
  ●参会单位人员1~2人,需缴纳会务费1700元/人;
  ●参会单位人员3~5人,需缴纳会务费1500元/人;
  ●参会单位人员5人以上,会务费可酌情减少,具体费用与会务组协商。
  凡在会上进行图片展览、新产品发布的单位,收费标准与会议会务组联系人商定。
  六、主办单位及联系人地址电话及邮箱
  1、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咨询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3号楼804号
  电话:010-
  2、联系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咨询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景伦
  电话:
  QQ邮箱:
  附件1:国标GB强制性条文及主要修订内容
  附件2:会议回执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技术咨询工作委员会
  主题词:举办,岩土锚杆,喷射混凝土,宣贯会
  抄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抄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
  附件1:国标GB强制性条文及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国标GB强制性条文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自日起实施,其中,第4.1.4、4.5.3、12.1.19、13.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二、国标GB主要修订内容
  1、增加边坡、基础、基坑、抗浮及坝工等工程岩土锚杆设计、施工内容;
  2、增加Ⅰ、Ⅱ级围岩中跨度25m~35m、Ⅲ级围岩中跨度20m~35m,高跨比&1.2的大跨度、高边墙洞室工程锚喷支护工程类比法设计内容;
  3、增补土层预应力锚杆设计施工相关内容;
  4、增加可重复高压灌浆锚杆、涨壳式中空注浆锚杆等新型预应力锚杆内容,细化压力分散与拉力分散型锚杆的设计施工内容;
  5、调整预应力锚杆设计计算方法,在锚杆承载力计算中引入了锚固段长度对粘结强度影响系数“ψ”;
  6、增加预应力锚杆防腐等级及相应的防腐构造要求;
  7、调整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d抗压强度及喷射混凝土与岩石间粘结强度最小值规定,增加高应力、大变形隧洞喷射混凝土最小抗弯强度与残余抗弯强度(韧性)要求;
  8、补充修改预应力锚杆验收试验及锚杆验收合格标准的相关内容;
  9、增加喷射混凝土或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和残余抗弯强度试验方法内容。
  国家标准《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管理组
  附件2:会议回执单
  会议回执单
     注:因会议住宿较为紧张,请收到通知后欲参会人员提前电话或邮箱联系。
  国家标准《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宣贯会务组
京公网安备14锚杆(索)设计与施工
锚杆(索)设计与施工
锚杆(索)设计与施工
东合南地下钢结构
岩土锚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 岩土锚固技术 岩土锚固技术是把一种受拉杆件埋入地层中,以提高岩土自身的强度和自稳能力的一门工程技术。 2. 基本原理 岩土锚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锚杆(索)周围地层岩土的抗剪强度来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保持地层开挖的自身稳定。
锚杆(索)的结构与分类1. 锚杆(索)的结构 锚(索)杆是一种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层或土层的结构体系,主要由锚头、自由段和锚固段组成。
1-台座;2-锚具;3-承压板;4-支挡结构;5-钻孔;6-自由隔离层;7-钢筋;8-注浆体;Lf-自由段长度;La-锚固段长度 单体锚杆组成
单体锚索组成
锚杆(索)在边坡处治中的应用1.采用锚杆(索)加固边坡,提供足够的抗滑力。2.采用锚杆加固岩石边坡,增加岩体自身强度,提高边坡的稳定性。3.锚杆在边坡加固中与其他支挡结构联合使用。 ()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桩联合使用,构成钢筋混凝土排桩式锚杆挡墙。 ()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格架联合使用形成钢筋混凝土格架式锚杆挡墙。
(3)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板肋联合使用形成钢筋混凝土板肋式锚杆挡墙。()锚杆与混凝土板肋、锚定板联合使用形成锚定板挡墙。()锚杆与钢筋混凝土面板联合使用形成锚板支护结构。()锚钉加固边坡,在边坡中埋入短而密的抗拉构件与坡体形成复合体系,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锚杆(索)设计与计算 锚杆(索)设计的基本原则 1.设计锚杆的使用寿命不小于公路或被服务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年限,一般使用年限在两年以内的工程锚杆应按临时锚杆设计,使用年限在两年以上的锚杆应按永久性锚杆进行设计。 2.当对支护结构变形量容许值要求较高、或岩层边坡施工期稳定性较差、或土层锚固性较差、或采用了钢绞线和精轧钢时,宜采用预应力锚杆。 3.设计的锚杆必须达到设计的锚固力要求,防止边坡滑动剪断锚杆,锚杆选用的钢筋或钢绞线必须满足有关国家标准。4.非预应力锚杆长度一般不超过,单锚吨位一般为,最大设计吨位不超过,预应力锚杆(索)一般不超过,单锚设计吨位一般,最大设计荷载不超过。5.进行锚杆设计时,选择的材料必须进行材性试验,锚杆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抗拔试验。
锚杆(索)的设计程序
锚杆(索)锚固设计荷载的确定 锚杆(索)锚固设计荷载应根据边坡的推力大小和支挡结构的类型综合考虑确定。首先应当计算边坡的推力或侧压力,然后根据支挡结构的形式计算该边坡要达到稳定需要锚固提供的支撑力。根据这个支撑力和锚杆数量、布置便可确定出锚杆(索)锚固荷载的大小。a) 岩质滑坡根据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应考虑预应力沿滑面施加的抗滑力和垂直滑面施加的法向阻滑力。
F——滑坡推力设计值()Pt——设计锚固力;j ——滑动面内摩擦角°。
b) 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根据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考虑预应力锚索沿滑面施加的抗滑力,可不考虑垂直滑面产生的法向阻滑力。所需锚固力为:Pt =F / cosθ锚杆(索)锚筋的设计 1. 锚杆锚筋的截面积计算 假设锚杆轴向设计荷载为,则可由下式初步计算出锚杆要达到设计荷载所需要的锚筋截面: 式中:’——由计算出的锚筋截面;——安全系数,对于临时锚杆取,对于永久锚杆取; ——锚筋(钢丝、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 2. 锚筋的选用 根据锚筋截面计算值Ag’,对锚杆进行锚筋的配置,要求实际的锚筋配置截面Ag ≥ Ag’ 。配筋的选材应根据锚固工程的作用、锚杆长度、数量以及现场提供的施加应力和锁定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棒式锚杆,都采用钢筋做锚筋。如果是非预应力锚杆一般选用普通HRB335 、HRB400级热轧钢筋;如果是预应力锚杆可选用HRB335 、 HRB400级冷拉热轧钢筋或其他等级的高强精轧螺纹钢筋。钢筋的直径一般选用Φ22-32。 对于长度较长、锚固力较大的预应力锚杆应优先选用钢绞线、高强钢丝。3. 按实际锚筋截面计算锚杆承载力设计值 按实际锚筋配置截面计算锚杆承载力设计值:
锚杆(索)的锚固力计算与锚固体设计
锚杆极限锚固力(极限承载力):指锚杆锚筋沿握裹砂浆或砂浆沿孔壁产生滑移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临界拉拔力,可以通过破坏性拉拔试验确定。 锚杆容许锚固力(容许承载力):极限锚固力(极限承载力)除以适当的安全系数(通常为)。1. 圆柱形锚杆锚固力与锚固长度计算 根据锚固机理,锚杆的极限锚固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锚固体长度;——锚固体直径;—— 锚固体表面与周围岩土体之间的极限粘结强度。 锚杆要达到锚固力设计值所需要的最小锚固体长度:2. 端部扩大头型锚杆的锚固力和锚固长度计算
锚固力计算模式图 端部扩大头型锚杆的极限锚固力由三部分组成:直孔段圆柱形锚固体摩擦阻力、扩孔段圆柱形锚固体摩阻力以及扩大头端面承载力。前两项摩阻力可由式(6.5)计算,扩大头端面承载力目前主要运用锚定板抗拔力计算公式近似计算。
式中:——锚杆极限锚固力;——锚固体结构尺寸; ——锚固体表面与周围岩土体之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扩大头上覆土层的厚度和土体容重;——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 ——锚固力因数。
3. 锚筋与锚固砂浆间的最小握裹长度计算 对于坚硬岩石,如果锚固体与岩层之间的极限摩阻力大于锚筋与锚固砂浆之间的极限握裹力,锚杆首先从锚筋与锚固砂浆之间剪切破坏。极限握裹力计算公式:最小握裹长度: 式中:——锚固体长度;——锚筋直径;——锚筋数量; ——锚筋与锚固砂浆之间的极限粘结强度, ——锚筋与锚固砂浆间的最小握裹长度。 圆柱形端部扩大头型锚杆(索)的弹性变形计算l 非预应力土层锚杆弹性变形的计算l
对于土层锚杆在外荷载作用下,除了锚杆自由段产生变形外,锚固段也存在一部分变形,一般需通过试验确定,在初步设计时可以近似估算: (6.13)l 式中:——锚杆弹性变形;——锚杆自由段和锚固段长度;——杆体截面面积和锚固体截面面积;——杆体弹性模量和锚固体组合弹性模量,可由下式确定:
(6.14) Am , Em ——锚固体中砂浆体的截面面积和弹性模量。 2.非预应力岩石锚杆弹性变形计算l
非预应力岩石锚杆的弹性变形主要为锚杆自由段的弹性变形,估算公式为:
() l 3. 预应力锚杆(索)弹性变形的计算 预应力锚杆在受到的轴向拉力小于预应力实际保留值时,可按刚性拉杆考虑;如果承受的轴向拉力大于预应力保留值时,预应力锚杆将再次产生拉伸变形,此时锚杆的变形量可根据拉力超出预应力保留值的增量代入式()和()中的计算变形量。 锚杆(索)的锁定荷载和锚头设计(1)边坡坡体结构完整性较好时,可将设计锚固力的100%作为锁定荷载。()边坡坡体有明显蠕变且预应力锚杆与抗滑桩相结合,或因坡体地层松散引起的变形过大,应由拉张试验确定锁定荷载,这种情况下锁定荷载一般取设计锚固力的。(3)当边坡具有崩滑性时,锁定荷载可取为设计锚固力的30%-70%。()如果设计的支挡结构容许变位时,锁定荷载应根据设计条件确定有时按容许变形的大小可取设计锚固力的。()当锚固地层有明显的徐变时,可将锚杆张拉到设计拉力值的倍,然后再退值到设计锚固力进行锁定。 锚杆头部的传力台座(张拉台座)的尺寸和结果构造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不得产生有害的变形;可采用C25以上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为梯形断面,表6.7为推荐尺寸表。
预应力锚杆的锚具品种较多,锚具型号、尺寸的选取应保持锚杆预应力值的恒定,设计中必须在工程设计施工图上注明锚具的型号、标记和锚固性能参数。表为锚具的基本参数。
锚杆(索)的防腐设计(1)锚固体防腐 锚固于无腐蚀条件地层内的锚杆,经除锈后可不再作特殊处理,直接由水泥砂浆密封防腐,对于锚固于有腐蚀条件地层内的锚固段应作防腐特殊处理,一般可用环氧树脂涂刷钢筋防腐。()自由段防腐对于非预应力锚杆自由段防腐:可采用除锈、刷沥青船底漆二度,沥青玻纤布缠裹二层。 对于预应力锚杆自由段防腐:可采用除锈、刷沥青船底漆二度后绕扎塑料布,在塑料布上再涂润滑油,最后装入塑料套管中,形成双层防腐。()锚头防腐首先对锚头零部件进行防腐处理,封堵、隔离地表水侵入锚杆,再用水泥封锚。()临时性锚杆的防腐对于临时性锚杆重点对外锚头和自由段作防腐处理。锚杆(索)的构造设计锚杆(索)的一般构造要求()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小于,土层锚杆锚固段长度宜大于,小于,岩石锚杆锚固段长度宜大于,小于。()锚杆对中支架应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设置一个,对于岩石锚杆支架间距可适当增大至。()在无特殊要求的条件下,锚杆浆体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设计值不宜低于。()锚杆外锚头、台座、腰梁及辅助件应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锚杆挡墙的构造(1)板肋式和桩排式锚杆挡墙中的肋柱和排桩的间距一般为2.0—6.0m,肋柱间距较小,一般肋柱宽度不小于300mm,肋高不小于300mm;钻孔桩的直径不小于500mm,挖孔桩的直径不小于800mm。()肋柱和排桩截面一般采用对称配筋作法,但如果顶端设单锚的桩锚结构可根据立柱的内力包络图采用不对称配筋作法。()锚杆布置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水平间距不宜小于。(4)桩和肋柱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联系梁,保证支挡结构整体共同工作。()现浇挡土板和拱板厚度不宜小于,并应满足支座长度构造要求。()锚杆挡墙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均不应小于,肋柱宜采用碎石混凝土。同时锚杆挡墙现浇混凝土构件温度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外锚头的防腐设计作重点考虑时,应有可靠的防腐构造处理,保证其永久防腐的可靠性。锚板支护结构的构造(1)系统锚杆布置要求:锚杆倾角宜与水平线成5°-20°夹角;锚杆布置宜采用菱形排列,或采用行列式排列;锚杆间距宜在1.5-2.5m,锚杆长度设计应遵循一般规定。 ()局部锚杆布置要求:受拉破坏时,锚杆方向应按有利于锚杆受拉布置;受剪破坏时,宜逆着不稳定块体滑动方向布置。 (3)面板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和现浇混凝土板;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喷射混凝土1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5MPa。()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的粘结力:整体状与块体状岩体不应低,碎裂状岩体不低于。 (5)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低于50mm,一般为80-120mm;含水岩层的喷射混凝土支护厚度应不低于80mm;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厚度不应小于100mm,钢筋直径宜为Φ6-Φ12,钢筋间距为200—3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低于30mm。 ()现浇板厚度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号不应小于。根据设计需要可采:用双层或单层配筋,钢筋直径宜为ΦΦ,钢筋间距为—。锚板钉边坡构造(1)锚钉孔直径为70-120mm,锚钉中的钢筋应采用Ⅱ级螺纹钢,钢筋直径Φ16—Φ32。()锚钉布置方式可采用行列式或梅花式,间距,锚钉与水平面的倾角为°—°,一般不大于°。锚钉的长度在岩质边坡中最短不应小于,在土质边坡中最短不应小于且不小于.倍坡高。(3)现浇面板的厚度为150-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板内设Ⅰ级钢筋,钢筋网间距一般为200mm。()锚钉边坡护面板必须与锚钉有可靠的连接。连数方式可采用螺帽加垫板或简易弯钩锚头,简易弯钩应与面板中的附加构造钢筋焊接。()锚钉边坡的护面板应沿纵向按—的长度分段设置竖向伸缩缝。同时必须在护面板背面或坡脚前等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带沟,坡顶应采取隔水封闭措施。锚杆(索)的施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施工前调查()锚固工程计划、设计图、边坡岩土性状等资料是否齐全;()施工场地调查,施工对交通的影响情况,对于新建中的公路可不考虑;()施工用水、用电条件调查;(4)边坡工程周边可能对施工造成影响的各种状态调查;()对于城区公路边坡,考虑施工噪音、排污的影响;()掌握作业限制、环保法规或地方法令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其他条件的调查,如施工用便道、气象、安全等条件。2. 施工组织设计 包括施工方法、施工程序、使用机械、工程进度、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事项。造孔 锚杆索施工的第一步就是按照施工图的要求钻孔,一般要求如下:()在钻机安放前,按照施工设计图采用经纬仪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孔位以及锚孔方位角,并作出标记。一般要求锚孔人口点水平方向误差不应大于,垂直方向误差不应大于。()确定孔位后根据实际地层及钻孔方向选取适当的钻孔机具并确定机座水平定位和立轴倾角即锚孔倾角。(3)在边坡锚固的钻孔过程中应注意岩芯的拾取,并尽量提高岩芯采取率,以求不断地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不稳定岩土体厚度,判断断裂破碎带、滑移面、软弱结构面的位置和厚度,从而验证设计所依据的地勘资料,必要时修改设计。锚孔深度应超过设计长度0.5-1.Om,同时锚孔锚固段必须进入中风化或更坚硬的岩层,深度一般不得小于5m。锚杆制作与安装 在锚杆制作上,棒式锚杆的制作十分简单,一般首先按要求的长度切割钢筋,并在外露端加工成螺纹以便安放螺母,然后在杆体上每隔2-3m安放隔离件以使杆体在孔中居中,最后对杆体按要求进行防腐处理,这样棒式锚杆的制作便完成。此外对于各种锚杆还有以下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钢筋(或钢绞线)选材。()严格按照设计长度进行下料。()锚杆组装可在严格管理下由熟练人员在工地制作。()锚束放人钻孔之前,应检查孔道是否阻塞,查看孔道是否清理干净,并检查锚索体的质量,确保锚束组装满足设计要求。安放锚束时,应防止锚束扭压、弯曲。注浆施工 锚固的注浆是锚杆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注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锚杆的承载能力。一般要求有:()按规定选择水泥浆体材料。()锚束浆液在天龄期后要求抗压强度达到设计标号强度;当注浆为水泥砂浆时,一般选用灰砂比为:—:,水灰比为.—.,且砂子粒径不得大于,而二次高压注浆形成的连续球型锚杆的材料宜选用水灰比.—.的纯水泥浆。(3)注浆作业应连续紧凑,中途不得中断,使注浆工作在初始注入的浆液仍具塑性的时间内完成;在注浆过程中,边灌边提注浆管,保证注浆管管头插入浆液液面下50—2000px,严禁将导管拔出浆液面,以免出现断杆事故。()二次高压注浆形成连续球型锚杆的注浆还应注意:一次常压注浆作业应从孔底开始,直至孔口溢出浆液;对锚固体的二次高压注浆应在一次注浆形成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时进行,注浆压力和注浆时间可根据锚固体的体积确定,并分段依次由下至上进行。锚杆的张拉与锁定 锚杆的张拉,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张拉设备使锚杆杆体自由段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对锚固结构施加所需求的预应力值。一般要求如下:()张拉设备要根据锚杆体的材料和锁定力的大小进行选择。()张拉前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安装锚夹具前,要对锚具进行逐个严格检查。(4)张拉前,必须待锚固段、承压台(或粱)等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方能进行张拉,同时必须把承压支撑构件的面整平,将台座、锚具安装好,并保正和锚索轴线方向垂直(误差&5°)。()张拉应按一定程序和设计张拉速度一般为/进行。正式张拉前进行二次预张拉,张拉力为设计拉力的%%。正式张拉荷载要分级逐步施加,不能一次加至锁定荷载。锚杆(索)试验与观测锚杆(索)的性能试验 锚杆的性能试验(又称为破坏性试验或基本试验)是在锚固工程开工前为了检验设计锚杆性能所进行的锚杆破坏性抗拔试验,其目的是为了确定锚杆的极限承载力,检验锚杆在超过设计拉力并接近极限拉力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和安全程度,及时发现锚索设计施工中的缺陷,以便在正式使用锚杆前调整锚杆结构参数或改进锚杆制作工艺。
锚杆(索)的验收试验 锚杆验收试验是在锚固工程完工后为了检验所施工的锚杆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而进行的检验性抗拔试验,该试验起到鉴别工程是否符合要求的目的。锚杆验收试验满足以下条件,即为合格: ()验收试验所得的总弹性位移超过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的%,但小于自由段长度与/锚固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趋于稳定。
锚杆(索)的蠕变试验 在软粘土中设置的锚杆,在较大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蠕变变形,为了掌握软粘土中的锚杆的工作特性,国内外的有关标准都对锚杆的蠕变试验作了相应的规定。我国有关锚杆标准规定,凡塑性指数大于20的土层中的锚杆,均应进行蠕变试验,且试验的根数不应少于3根。蠕变试验的加荷等级和观测时间应满足表6.13的要求,在观测时间内,荷载必须保持恒定,每级荷载下观测蠕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后将每级荷载下的锚杆蠕变量一时间对数曲线在s~lgt坐标系中绘出。定义S~lgt曲线的斜率值(s~lgt曲线为直线)为蠕变系数。
式中:Ks——某一级荷载下的蠕变系数;s1——时刻的蠕变量;s2——时刻的蠕变量。锚杆蠕变试验所测得的最后一级荷载下的最终一段观测时间内的蠕变系数不应大于。锚杆(索)的长期观测 锚杆张拉锁定后第一个月内每日观测次;个月内每周观测次;个月内每月观测次;个月年内每月观测次;年以后每月观测次。在观测工程中,如出现异常,应立即进行检查,处理完毕后,方能继续观测。是时候关注一下“东合南地下钢结构”了官方微信(微信号:dhndxgjg)江苏东合南岩土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公司官网:http//微信平台:东合南地下钢结构微信号:dhndxgjg公司地址:南京市建邺区紫金创业特别社区04栋904公司电话:025—更多精彩可以点击继续查看↓↓↓
热门微信号
最新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岩土锚杆技术规程2009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