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哪几个市高中直接考进哈佛大学的有几个

杭二中女学霸被哈佛大学提前批录取,履历内容不一般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今天早上7点多,我正收拾准备上班,此时手机响起,一看是境外打来的。”杭二中校长叶翠微说,当时心里就在嘀咕,估计是有好事来了。“没一会儿,微信传来喜讯,说郭文景同学被哈佛大学提前批录取了。”
  学校出了一个这么牛掰的小姑娘,叶校长自然喜上眉梢。“郭文景可是杭二中史上被哈佛大学本科录取的第一人,她代表的不仅仅是杭二中,是浙江省,更是中国。”叶校长说。
  眼尖的人肯定发现了,郭同学被哈佛大学录取了。那么,能被世界名校录取的郭同学到底牛在哪里呢?又有有哪些特质?
  15岁在“老美”地盘赚钱,小小年纪履历惊人
  “老师,我是文景,刚收到通知,我被哈佛录取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今天一大早,杭州二中高三(13)班的班主任邱明峰老师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写这个的正是邱老师班上的郭文景同学。
  郭文景收到的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
  记者了解到,每年哈佛大学在中国大陆录取的“提前申请”学生非常少,一般只有1到2个。即使是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录取的中国学生也只有九人。郭同学被哈佛大学录取填补了中国大陆本科生被哈佛提前批录取的空白。
  叶校长说:“杭二中让想飞的学生飞起来,让会飞的学生飞得更高。”给学生的平台非常重要。
  其实,早在2014年的1月,郭同学就吸引过不少人的目光。当大家都忙于期末备考之时,她却受美国教育培训机构邀请,在2013年末至2014年年初的两周时间内,赴美为当地有志于参加信息学竞赛的学生做辅导,并获报酬2000美元。
  能在老美地盘上“捞金”着实不容易,为什么她能做到?看了郭同学不一般的履历就完全明白了。
  △初中读杭外,英语说得特别流利;
  △高一时,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省赛区)一等奖;
  △曾作为高中生被麻省理工邀请参加比赛,获得北美编程邀请赛第二名,超过了绝大多数来自哈佛、斯坦福、卡内基梅隆的大学代表队;
  △2013年下半年,刚上高一的她获得了全国信息学奥赛一等奖、2013年全国数学奥赛二等奖。
  △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郭文景参加了美国国家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都夺得冠军,其中2014年获得了唯一的满分;
  △参加过中国和美国的数学竞赛,在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中获得了最高分,获得了2016年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资格;
  面对如此强大的“成绩单”,郭同学只是淡淡的说:“我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孩子,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二中给了我很宽松很自由的环境,让我有了追求自己所爱和梦想的机会。”
郭文景的生活照
  不管走到哪儿,母校的给予不能忘
  显然,母校杭二中对她意义非凡,高中生活对她更是影响颇深。
  据介绍,郭同学喜欢尝试和体验。在高中三年里,她尝试了各种不同的事情。比如学帆船、当记者、参加辩论,参与研究社会问题,去美国Cupertino市高中女生编程俱乐部当小老师等等。
  不但如此,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夏令营。比如参加了伯克利大学仅选拔30名顶尖高中生的著名SPARC人文学夏令营,还参加了哈佛大学唯一邀请中国最优秀高中生赴美融入体验哈佛校园全方位学习生活的交流项目HWeek(Harvard Week),即“哈佛校园行”。她也喜欢尝试不同的生活,比如体验农场,研究当地的文化,认识不同的人,与大自然为伴。
  说到申请名校,邱老师提到了重要一点。“很多申请哈佛的人,在写申请书的时候一般都会写非常深刻或者非常特殊的经历,用短短的文字写出自己强项。但她在哈佛的申请文书中并没有涉及她的强项,而是选择了很平淡很真实将自己对琐碎生活的热爱进行展现。”
  在邱老师的印象里,郭同学是个娇小的姑娘,看似柔弱,内心却十分坚韧。“在高一时,我们班上只有6个女生,非常少,这样一来很多活动就需要他们发挥力量。”邱老师说,运动会上,她跑完4乘100米,接着跑4乘400米,还要兼顾跳远、跳高。
  这简直就是内心强大的女汉子,不过郭同学也有非常温柔的一面。“会跳芭蕾、会弹钢琴、爱写些小诗,也爱胡乱编写一些曲谱,然后弹给爸妈听……”郭同学爱好非常广泛,最擅长信息学和数学。在小学六年级时受软件工程师母亲的启蒙慢慢对信息学感兴趣。不但如此,爸爸从事的也是与软件有关的工作,家庭的影响对她非常重要。
  即便如此优秀,她依然不忘母校。去年12月中旬,她收到了美国国家女性与信息技术中心(NCWIT)负责人的邮件,表示可以让她获得最高级别的奖项,但条件是把她表格里所填写的杭二中换成美国一所高中。
  虽然当时这个奖项对她的大学申请有很大帮助,但她毅然回邮件拒绝了。郭同学在邮件中这样写道:“杭二中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中学,拥有很多的优秀学生。我相信正因为我来自这所中学,才让我具备了问鼎最高奖项的实力。”郭同学表示,无论是智商、学业,还是成就,她都是学校里非常普通的,学校里很多学生完全具有超过她的实力。“我的内心对母校充满了自豪和感激,我无法想象我的履历里去掉她的名字会怎样。”郭同学说。
关注“教育网浙江”
掌握最新教育资讯
关注“浙江高考帮”
掌握最新高考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新高考后高中三年22场大考?浙江考生已哭晕|高考改革|浙江新高考_新浪教育_新浪网
新高考后高中三年22场大考?浙江考生已哭晕
  日,适用于浙江省新高考的第三次学考选考悄无声息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之所以说悄无声息,是因为相对于往年六月份的全国性“高考”,它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社会关注;可是对于浙江省50万的考生和家长们而言,这场包含了七科学考选考以及外语的考试,就是关系到大学命运的高考了。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出台了最新高考改革方案。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转眼浙江省的新高考方案实施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最早的一批改革试验品升入高三,将要面临高中阶段最后一次冲刺的紧张阶段。然而,新高考政策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格局的同时,给中学、教师以及广大考生们都带来了无尽的挑战和压力。
  浙江高中3年大考场次最多可达22场 师生都喊亚历山大
  新高考为有需要的考生提供第二次考试机会,除语文和数学之外,其余科目均有两次考试机会。“钱报记者算了一下,假如考生每一个事关高考成绩的考试机会都不放过,高中三年参加的高考场次达10场——3门选考科目各2场;英语2场;语文、数学各1场。如果再加上同样有2次机会的学考,即语数和其他4门学考科目各2场,那么学考加选考的场次最多可以达到22场。”浙江的考生应该哭晕了吧。
考试安排如上
  正如评论所言,“由原来的一次冲刺,变成了现在的反复冲刺。十月份冲一次,四月份冲一次,六月份还要冲一次。折腾得所有考生、教师和家长疲惫不堪” 。考试安排得如此密集,复习节奏也被打乱了,导致老师、学生都很焦虑。
  选考科目多达35种组合 高一就要提前确定怎么办?
  按照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统一高考招生按照3+3计分方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统一必考科目,3门为选考科目,考生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也就是俗称的“7选3”。
  对考生来说,“7选3”选的不仅是考试科目,还有未来的大学与专业。因为每一所招生高校都会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确定各专业的选考科目的范围,至多3门。考生如果想报考该专业,至少需要1门选考科目在其选考科目范围之内。所以在理论上,以前的文科、理科将变成数量多达35种的高考组合!
  而这一关系到今后人生道路的重要选择,高一就必须提前确定。对刚经历过中考的高一学生和家长来说,的确是难题。读什么大学什么专业,许多高三生临到填报前,还搞不清楚,何况是新高一。选什么、怎么选,学生和家长都茫然不知所措,想着学校和老师能提供一星半点的有用建议。
  但是,学校和老师也是崩溃的,那么多种组合,怎么安排教师、课程、教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面临严峻挑战。受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的限制,目前有两套主流排班方案。一个是走班,同班不同课,另一种是按选考科目组织行政班。但是实施过程中,难题不断。
  高考志愿怎么报?专业+院校究竟怎么搭配组合?
  文理不分科之后,自然也就没有了文科线、理科线之类的东西,那么理论上全省共有35种组合的考生,要如何进行录取工作呢?划35套录取分数线?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目前的解决方案是:横向比较,即所有科目的考生同场竞技。然而这其中又有诸多漏洞,要怎么解决呢?
  对于考生及家长而言,除了考试成绩外,最关注的就是高考。
  改革方案指出,在统一高考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按“专业+学校”填。考生在选报“专业+学校”志愿时,自己的选考科目与高校要求的选考科目至少需有1门一致方可报考。其中“专业(类)”志愿,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
  那么多的专业和院校该如何搭配组合呢?家长毫无头绪。而高一所选择的科目直接决定可以报考的专业,若没选好,恐怕也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浙江只是一个开始 全国28个省市都要面临这一困局
  高考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浙江走在改革的前列,只是一个开端,全国28个省市陆续都要面临相似的困局。身处高考大变革时代,学校、考生、家长乃至整个教育行业究竟该如何破解,出路何在?
  为了帮助大家捋清现状、寻找解决之道,11月,由新浪教育频道主办的2016年高考升学规划行业峰会将以“大变革时代高考升学规划的应对之道”为主题,邀请多位知名教育专家、高校招生负责人、中学校长代表及高考志愿专家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这一“改革的烦恼”。
  详情及报名请点击:
  时间:日 9:00-18:00(暂定)
  地点:北京
  随着各地高考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升学规划必将成为中国千万家庭不敢拖延的要事。尤其是自从孩子迈入高中以后,对很多考爸考妈来说,就不得不面临开始帮孩子做高考升学规划了,比如:报志愿时该选择哪些大学?学习哪些专业最有前途?让孩子参加高考还是出国留学?高考升学规划让千千万万名中国家长费劲脑筋,为了帮助更多家长解决这一难题,新浪教育面向广大家长推出以下【有奖调查】
  责任编辑:戴全英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2672人已测试
87801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2014年浙江大学有考哈佛的吗_百度知道目前高中生,如何努力才能进入哈佛法学院?
女,15岁。就读于某地充斥着学霸与学神和学神经病的外国语高中,非国际班。词汇比较欠缺,只在6000左右。会两项乐器,钢琴拿过全国青少年比赛银奖。高中社会活动的计划有领导力课程(类似社会实践)和模联。我想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三年学习如何规划,让自己达到要求的水平? 2.社会活动的准备要侧重哪一方面?或者说,我还需要进行哪些社会活动? 3.准备的推荐信,简历等要递交的材料,要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准备?其中有哪些加分tips?我知道达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实际上是非常艰难。但我愿意付出三年汗水,不想放弃。我非常需要大家的建议与帮助,先在此对每一个回答和关注的朋友表示感谢。另:准备sat都要脱离正常高中的学习,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脱离学校比较好呢?又另:谢绝“少上知乎”类回答,感谢。
我在实验室搬砖的时候无意看到了这个问题,从头读到尾之后发现题主问的是本科申请。所以首先上来必须得告诉楼主一件事:哈佛本科没有法学系。整个美国本科基本都没有法学系,你真心想学法学的话本科就,考LSAT出来念JD。另外pre-law这个概念很灵活,既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个系,一般要求是本科学习有比较多的写作、人文课程经历。一般我认识的pre-law的同学都是本科的时候上了挺多哲学历史方面的课。所以题主你如果真要去美国学法律,pre-law这么个流程一定得先搞清楚,而且这个过程时间会很长。现在pre-law的人越来越多,网上这方面的信息也很多,知乎上也有不少准备或者已经在念JD的同学。你自己先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信息,然后再来看看今天的这个问题,想一想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再接着做打算,这样比较实际。否则要是你自己对未来的前景没有很好的估计,就贸然决定出国的话,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都会很高,自己也不一定快乐。另外:准备sat都要脱离正常高中的学习,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脱离学校比较好呢?这到底是谁告诉你的。。。假如你们学校别的同学是这么干的,请你明白这么做是不对的。。。是不对的。。。真的是不对的。。。SAT这玩意儿说是考思维考逻辑,但是思维逻辑考得都特别直白,所以基本就是一语言考试,不是你高中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高中为了SAT放弃课内正常学习的话,首先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申请美国本科所用的高中成绩单(相信我,在正常的、学校诚信度高的情况下GPA是比SAT重要的),再者高中基础不行就靠着一点SAT的东西跑到美国大学上课是会被吊打的,第三SAT真的没你想象的那么难,要是考个SAT就想着怎么逃学校的正常学习,等你到了考LSAT的那天怎么办?SAT靠着课余时间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你现在要是是准高一的话6000词汇量又不算差,别那么早就开始想脱产复习的事情,先把托福词汇和SAT词汇背了(一个暑假最起码托福词汇可以搞定),然后可以自己做一套托福或者SAT官方指南样题看看感觉怎么样顺便估个分,然后根据估分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规划。题主你先把上面两条信息捋顺了,再想出国申请的问题才有意义。--------------------------然后来回答你列出来的三个问题:1.三年学习如何规划,让自己达到要求的水平?不要脱离学校。课业内容首先跟着学校走,假如有特别喜欢的学科,可以尝试跟当地的大学教授做一些课题研究之类的东西,能拿奖更好。另外可以考几门AP,不用太多,但是一定都要到5分。真心想要学法律的可以考考APUSH,World History之类的,一方面将来反正都要学,另一方面检验一下自己能不能承受大量的记忆和阅读。2.社会活动的准备要侧重哪一方面?或者说,我还需要进行哪些社会活动?这个问题没有标准回答,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课外活动可以保证你被录取。任何一所美国大学招进来的一届学生都一定是性格特长各异的,所以活动做你喜欢的事情,在你喜欢的事情的基础上创新、做出影响力才是正经的。活动和读书一样,不要脱离学校,利用学校的资源好好把一个或者几个社团做好,结合自己的兴趣做出一些综合立体的事情,这样才可以让AO记住你。3.准备的推荐信,简历等要递交的材料,要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准备?其中有哪些加分tips?推荐信的话如果你所在学校出国氛围很好,老师也愿意写推荐信的话,就应该由老师帮你写,然后你是不能看的。可以从高一就开始留意哪些老师的课你喜欢并且学得好。申请文书什么的到高三之前的暑假在开始筹划也不迟。如果你可以认真地学习、认真地做好自己的话,申请文书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目测上面回答的不是H就是M,膜拜一下先,that being said, 除了prelaw和美国现在法学院已经没有LLB外,nothing personal--关于高中什么的建议,说实话他/她说的我无条件反对。prelaw的确就是个self-identification, 好学校都没这major的,还不像楼上大神的premed是有课程设置一年英语一年生物一年化学云云的,你多上点阅读写作intensive的课就好。很多学校有con law civil liberty national security law什么的可以适当上一上背背case,培养一下律师和医生一定要有的职业优越感。在可以避免的情况下无条件地避免在国内上本科,去T14JD的难度只要你能进美国TOP20的U/LAC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不过既然你都准备SAT了也就看造化了。然后就是非常遗憾可能会冒犯楼上大神的部分了。如果你不在一个出国神校-注意仅仅出国大/强校是不够的,一定要NFLS HFLS BHSF RDFZ这个级别,那么:准备SAT一定要离开高中准备SAT一定要离开高中准备SAT一定要离开高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好了,那么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首先,高考党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吃饱了撑的货和出国党一定存在严重的对立和撕逼,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影响情绪是不值得的。其次,跟学校混一年纯粹的复习这种浪费时间的行为毫无意义,尤其针对文科生的话,高一高二也并没有什么卵用。再次,傻逼教师尤其班主任在出国神校以外的高中层出不穷,跟你过不去会很郁闷,把跟他们打交道的工作交给家里就好了。以及,成绩单?首先中国这个背景你家里的交涉能力我相信是可以保证的,其次学校成绩单除非你在出国神校本来就并没有什么卵用,再次还有个东西叫home school,也出了不少吊人,难道那些人就上不了好学校?然后,如果你离开学校只是搞T和SAT然后别的什么都不干天天打游戏那当然进了大学会被吊打,但是再来一条重要的事情:离开高中不代表你不学习离开高中不代表你不学习离开高中不代表你不学习在能花时间去读Hobbes, Locke, Bentham, Rousseau, Kant, 真正的Marx(不是列宁和毛的歪曲) Nietzsche, Foucault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读政治课本?在能读Hayek, Mises, Keynes, Coase,Ricardo, Adam Smith等人的著作的时候,为毛要浪费时间读政治课本的经济生活?在能花时间去读Stephen Ambrose, Mark Mazower, Georges Lefebvre,John Keegan,Phyllis Deane, 甚至哪怕最基本的全球通史,历史研究这样的入门书籍或者Kishlansky的textbook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读充斥意识形态的历史课本?最重要的:在你能花时间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同时帮助SAT,尤其你以后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要围绕英语展开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读中文的东西?甚至你作为一个prelaw的如果把网上那个「法律人必须看的75部电影」刷个一半培养培养对职业的commitment,读几本cross examination的东西和casebook学一学我觉得都比你在高中混日子有意义得多。在这个角度上说,连AP说实话我都不怎么建议你去考,除了微积分经济统计这种基础工具导论性的东西,USH之类的基础说实话打得也有限,某国连AP gov都考不了,但是想考一下自然也没什么坏处。但是并不建议用来跳课。本人目前在刷LSAT,做过的practice test 保障170+问题不大,175+不敢说一定。这自然不敢说强,之前SAT的话2300,CR760,在2017那届就我所知也不至于说差的要命。听我句劝,远离高考圈子,远离高中,远离中国文化圈,自己好好搞自己的学术,拿一个TOP20的U/LAC的offer,然后好好刷LSAT,维持好GPA,尽量拼一下T14的法学院。至于哈佛法学院,本身是个非常看RP的事,说实话就算法学院这么看LSAT+GPA的地方都不能保障你180+4.0就一定能进。当作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非常好,但是千万不要把这当做你唯一的生活目标。健身,学习葡萄酒姿势,开车,读书,研究古典音乐,艺术史,多学几门欧洲语言,这么多可以提升自己的东西在那里等着你,如果不是出国神校背景何必把自己圈在高中那种无聊的地方?让自己变得既强大又有趣才是出国路上的正途。加油,祝本申好运。PS:不敢说自己有什么资格指导其他人,但是LZ想离开学校要书单或者prelaw方面可以看的东西,欢迎评论/私信联系,我自当尽力帮忙。
提一个小建议,楼主要是不排斥读理科,可以本科读个很需要花脑子的理工科学位。美国法学院是不需要你本科读文科的,没有任何本科专业限制。然后,申请一个美国大学的理工科奖学金,读硕士,来了以后一边拿硕士学位,一边在美国开展公益活动,旁听各种有趣的课。同时给自己的简历增加独特的筹码。两年拿到理工科硕士,一边申请最理想的法学院一边找工作,这样就算第一年申请不成,你还有机会和金钱申请第二年。而且你的高度,出发点,都已经甩开了普通美国本科生一大截。其他么,不就是LSAT考个高分,好好写PS,找推荐人……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你读硕士期间和工作期间认识的人,都会对你有帮助。看似曲线救国,实际上操作性和可能性比直接本科毕业来千军万马挤法学院独木桥要好得多。另外,哈佛不一定是美国最好的法学院,T14都很好,何必纠结哈佛一家。
最近刚刚空闲,看到题主的问题,忍不住手痒想回答一下,楼上已经有大神纠正过题主的一个错误观念了,即美国本科没有法学院,如果题主目前的终极目标是进入哈佛法学院的话,我想粗略可以分为两种途径:1. 参加高考---&国内读本科---&本科毕业后到H去读JD或LLM。2. 准备申请材料和考试---&在美国读本科---&到H去读JD。我个人感觉第二种途径进入H的可能性会更大些,第一种途径的话,恐怕要保证本科在北清才能有机会。我看了一下排名最高的两个答案,两者各有一半是我同意的,也各有一半我不甚同意,想来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旁人的建议(包括我自己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个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成目标,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摸索前进。虽然题主对美国法学院还很不了解,但在如此早的阶段便有明确的决心和远大的目标令我十分佩服,即便题主今后在进行了深入了解后选择走了其他的道路,相信如果一直保持着这种干劲在,也一定会有所收获。以下说一下我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的参考意见:由于从美国本科申请法学院相对较容易,题主现阶段(即高中)要考虑的事情是如何申到美国Top20(个人感觉Top30也可以)的本科。这似乎也是题主自己的想法。我先来回答问题一:高中三年学习如何规划。现在出国学生在增多,申请到好学校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在硬性成绩方面(包括SAT、托福、GPA)不能有任何差池。我当时很菜,SAT才只有2100+(仰视楼上牛人),托福110+,勉强挽回了SAT上的颓势,拒信收到手软,最后终于有一所top20里的学校发来offer...那一刻真处于一种烧香拜佛内牛满面的状态。其实我在初三结束的那个假期就报了SAT强化班,然后高一就去香港考了第一次SAT(2000+),本想着高二考的时候便能一鼓作气到高分,结果却十分之坑爹,很多比我准备晚的同学都能和我一样考个差不离或更高的分数,可想而知蠢答主郁闷到了什么地步。答主总结出的SAT和托福准备规划为:高一暑假报一个SAT强化班,新东方的老师大概会给你讲一些解题技巧什么的,有一两个还是挺管用的,但报班的实际用途在于敦促你进入状态,让你意识到自己时间紧迫,到了准备申请的阶段了,所以自觉性强的人报班的钱可看情况决定省还是不省,最重要的还是利用整块的暑假时间背单词、做真题和模拟考试题(一定要全部做完!)。窃以为利用假期的集中时间一次性冲刺比在平时学校上课期间利用周末去上SAT辅导或做真题要有效。一到高二就去考SAT,记得留出考第二次的时间(第一次难免考得不理想),到了高二暑假就要开始考虑申请材料的事情了。至于托福,我的建议是考完SAT后找个考题软件试试手,主要攻克一下口语的题库,然后直接上场考就行了,毕竟SAT要比托福难很多,考完前者再考后者就跟玩似的,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选个好考场。平常学习的规划。这就牵扯到了题主后加上的问题:“另:准备sat都要脱离正常高中的学习,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脱离学校比较好呢?”楼上二位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我想这也反映出了不同人确实与不同的方式相适应,这里我只能列出自己的经历作为个案分析了。其中一位说除非是出国神校,准备SAT一定要离开高中。蠢答主很荣幸在神校名单中看到自己母校的名字,大概正因此,答主选择从高一到高三一直留在班里,甚至还参加了高考,主要就是由于班级学习氛围浓厚,且大家的向心力都很强,那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团结一致的拼搏力真的很热血(本班作为理科实验班不仅电子竞技强大,文娱和体育比赛也是杠杠的,哈哈)。题主说自己身在充斥着学神和学霸的外国语高中,作为同样总被身边各种奥赛奖牌得主虐成狗的答主,不知在情况上是否有相近之处(但也许文科又不太一样?)我当时留在本班的原因十分单纯:就是不想和好朋友好机油们分开。事后想来,优点有以下几个:1. 数理基础扎实,毋论今后考SAT2还是进入大学之后学最高等级的数学(或是其他理科),都有一种自己顿时也可以虐别人的飘飘然赶脚。2. 与同班同学友谊牢固。前几天还和几位好机油们聚会了,聊了聊八卦行情~ 缺点嘛,就是本人老爸经常吐槽的──你如果早些脱离班级专心致志搞SAT说不定分数就能高些了。说实话,本人更倾向于将自己SAT分数不理想归咎于自己的菜鸟考试水平和做题方法上,但谁知道呢,毕竟在准备SAT的同时还要和一帮牛人在自己并不擅长的数理上竞争的确要额外占据大量精力。即便如此,我仍旧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和众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奋进,我觉得自己也或多或少沾染了一些优秀的习惯,即使做不到如他们一样好,自己也有了学习的目标和榜样。功利一点来讲,和这些大神级的同学打好交道对于法学院学生来讲也是一笔很好的资源──或许你今后步入职场后的第一个案源就是来自于他们呢?现在我们这一届都刚刚本科毕业,我的高中同学有的去了投行,有的去了consulting firm,也有的开始创业,更多的也到美国各大学府例如普林斯顿、斯坦福和MIT继续读硕读博,而通过他们我又认识了一批他们在北清结识的小伙伴们,这些小伙伴们也有很多即将来到美帝。像我这样社交捉鸡的人,以前其实挺担心今后从事律师行业怎样建立起自己的案源圈子的,虽然现在我对职场上的很多事情还不甚了解,不过从今后人脉资源上的角度来看是否留在班中也算是提供另一种思路吧。此外,由于身上没有背负着高考压力,本人的高三生涯还是看了不少“闲书”的,所以脱不脱离学校权看自身适应如何的生活,想舍弃什么又想得到什么罢了。其他学习上的规划,我建议完成学业的同时多留意一些国际竞赛(美国那边认可的),然后报名参加,我大学有个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好机油好像就曾经报名参加过一个数学的拿了奖。其他的(大概可以算在实践活动里面)还有经济类的挑战比赛比较多,依稀记得有一个总决赛是设在香港的,我有个高中同学所在队伍杀进决赛拿了牌子,似乎美国那边还是挺看重的,她最后去了耶鲁^_^,总之机会是很多的,题主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有针对性地留心一下。问题二:需要参加哪些社会活动?上面的大神已经说得很好了。现在基本上每个申请留学的中国学生都能拉出一大长串社会实践单子,你没做是自己吃亏,然而你做了也只不过是将自己将将拉到平均线上而已,着实鸡肋。我同意大神说的要做自己喜欢的活动,因为只有自己喜欢的才能做出名堂和影响力来,真正在一项工作中灌注了自己的热情的话,我也不相信你在申请时那令无数学生头疼的PS无话可写。你在将要参加的社会活动中列举了模拟联合国一项,对此我想说说自己的(负面)经历。当时我已经决定要出国,听说出国学生参加模联将对申请大大地有益处,于是在家长撺掇自己昏头中介怂恿(插播:留学千万别让中介直接插手!)的情况下上了“贼船”,可直到加入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模联之所以成为出国学生的热门实践选项,或许就是因为其中的确出过很多牛X的代表,但并不是每个加入模联的人都是牛X的,也不是每个人都牛X在模联这个领域,所以──选择之前慎重考虑,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如果题主是真心觉得自己喜欢MUN的话,那就另当别论,加油干吧。问题三:推荐信和简历的准备问题从高三前的暑假开始准备,推荐信找关系处得好的老师写,我当时找得是班主任、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因为我的语文一直很好,而且这个语文老师带了我们班三年,算是很了解我了),即便如此,推荐信还是出了不少岔子:我们这届是第一次有出国班的,很多事情就连出国班的老师也要摸索着去办,更别提俺们这些还在原班里待着的单兵了(提到这里好像又发现一条脱离学校的好处?哈哈)现在行情不知怎么样了,但似乎“也并未有何卵用”,感觉国内的老师确实不大会写推荐信的样子。我的建议是除去硬性成绩外,在PS上多下工夫,不要被那些所谓范本的模式局限住了,而要在写完后想想如果自己是AO的话,读到这篇PS是什么感受。至于实践活动,功夫在平时啦。----------------------------------------------本人觉得目前的题主对上述的步骤有大致了解就足够了,但题主如果还想知道本科时以法学院为目标,学习如何规划、如何选择实践活动、如何申请找推荐人的话,我将在下面大致说明一番(只是参考、参考....)。蠢答主在进入大学时,并没有题主一般的觉悟,第一年将主要的requirement课程基本干完,然后才回过头来考虑自己到底以后想搞啥。蠢答主首先想到了万能的数学,兴冲冲地向数学系教授要到了honor专业的名额,准备一展鸿图。杯具的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耐力:大二下学期结束时,可怜的数学虽然空占了正房的名份,却只能眼睁睁我向另一个奇葩而冷门的专业投怀送抱,这个专业是啥,如果看官感兴趣可往前翻看一下我答过的问题猜来看嘻嘻~后来我在大三末尾时还问过学校的law advisor数学背景是不是对法学院有助益,她回答说其实学什么专业对申请法学院均无太大影响,与我想的相反,正由于我另一专业的奇葩,反倒可能为我的履历增添光彩,听到此处,我果断地挥挥小手绢抛弃了陪伴于身侧多年的数学,义无反顾地投向觊觎已久的文科的怀抱。由于我这四年学得太high,所以反而没觉得自己有任何规划了,GPA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虽是陈词滥调,却的确是真理。当然啦,如果题主已经打定主意以后专攻专利法一块的话还是推荐本科有理工背景,到时法学院出来找工作有加分。除专业课外我选修了几门和法律相关的课程,比如我们学校有philosophy requirement,我就拿law and philosophy这节课抵了,虽说这节课存活率十分低,但我居然奇迹般地高分飘过,主要是十分有趣!学院所需的political science requirement我选了international law,干货十足的课,还有就是本专业内的选修课,其中之一我选了roman law,分析case特别有意思,还能衍生到现代的案子里来。总之是抓住一切能见缝插针的机会通过选修课来了解法律相关的内容。法学院申请则很自由,重中之重是GPA和LSAT成绩。我大三那年寒假刷的LSAT题目,二月份考试,这次我的SAT杯具又重演了:总分180才拿了169(再次膜拜楼上答主)...真是无语望青天,不过哦呵呵呵了一阵后,我就释然了(其实是阿Q式安慰):凭自己的GPA怎么着Top14的学校能混进一所吧...不过事后为保险起见我还是申请了一所T14开外的学校,可见我因成绩不理想是多么没底气。课业以外的活动:大学四年一直在做RA,当过中文助教,大一暑假去EY Consulting做过实习,大二暑假拿sponsorship待在巴黎,大三暑假去law firm实习确定自己喜不喜欢这个职业...基本是这样,目前有两篇处于修改中的paper...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发,很纠结。至于申请法学院:我是大四一开始就紧锣密鼓地正式申请,但推荐信的准备工作要提前,我在大三下学期就问了数位教授给我写推荐信的意愿,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比要求的推荐信数多找1-2个,以免遇到突发事件。比如我毕业论文的导师本来说好要写的,结果暑假过后她忽然被抬进了手术室orz...幸好其他几位教授都十分high地帮我搞定了,这些教授都是我在大一时就上过课并从此建立起十分密切关系的,所以要推荐信不是难事。鉴于申本科时的惨痛经历,我本不对这次法学院申请抱任何希望,所以当我接到holy trinity中某所法学院的offer时立刻从哦呵呵呵的状态变成哦哈哈哈了,其他T14的offer也纷至沓来。所以我觉得题主,包括楼上的答主都应该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因为据本人考察,本人实在是在所有其他条件差不离的人中标准化考试最菜的一个了......最后祝题主申请顺利!
我觉得与其脱产考sat,不如直接转到你们学校的国际部或者其他学校的国际部。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很多时候你想的很好,可是一旦真的辍学在家学习,你会发现效率惨不忍睹。另外在一个出国高中你会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各种大神,你会有非常多的渠道得到一手信息和建议,说直白点,至少不会在知乎上问出这个问题
看成了题主问,要如何才能进入哈尔滨佛法系。。。。。。
美国本科没有法学,只有研究生才开设法学
赵丹喵有许多jd介绍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有几个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