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陶行知思想幼稚教育平民化思想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作业
上传于||文档简介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摘要】: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我国为工农服务的幼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于上世纪中前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成为时代的显学,为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所研究,作为其“生活教育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在当时不仅符合中国的国情,为中国化平民化的幼教事业发展开辟了道路,在当前我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幼教事业过程中,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法、历史研究法和调查法,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挖掘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与当前我国幼教改革的内在一致性,并归纳出对当前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在简要介绍陶行知生平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思想渊源。第三部分:首先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形成过程进行归纳整理,然后重点研究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并对其创新性进行分析评价。要点如下: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从这一思想前提出发,陶行知提出了普及中国的幼稚教育这一发展目标,为当时幼稚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办园方向上,他提出创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的主张,扩大了幼儿教育的对象,推动了幼儿教育的中国化、平民化发展;在教育内容上,他强调幼儿身心协调发展,以及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在师资培养方面,他除了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外,还采用“艺友制”的方法培养幼儿师资,为当时幼儿师资培养开辟了崭新的道路。第四部分:结合当前我国幼教改革实践,探讨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G610【目录】:
中文摘要4-5ABSTRACT5-7绪论7-19 一、 研究缘起7-8 二、 研究意义8-10 三、 近三十年陶行知相关研究综述10-17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17-18 五、 研究的方法18-19第一章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产生背景与思想渊源19-31 一、 陶行知平凡而伟大的一生19-21 二、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产生背景21-27
(一) 乡土文化背景21-23
(二) 政治经济背景23-24
(三) 落后的幼稚教育现状24-27 三、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渊源27-31
(一) 中国教育家、思想家的影响27-28
(二) 西方教育家、思想家的影响28-31第二章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基本内涵31-48 一、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31-34
(一) 乡村幼稚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31-33
(二) 工学团思想的形成过程33-34 二、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34-46
(一) 思想前提:重视儿童早期教育34-36
(二) 办园目标:普及中国的幼稚教育36-37
(三) 办园方向:创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37-39
(四) 幼稚教育内容:身与心的协调发展39-43
(五) 幼稚教育方法:以生活教育为基础,教学做合一43-44
(六) 幼稚教师培养:尝试采用“艺友制”44-46 三、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创新46-48
(一) “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为中国幼教事业的本土化平民化发展指明了方向46
(二) “教学做合一”利于幼儿教育生活化46-47
(三) “艺友制”为当时幼稚教师的培养开辟了新路47-48第三章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48-58 一、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普及的前提48-50 二、 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区域是当前幼儿教育普及的重点50-53 三、 切实体现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方向53-56 四、 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是幼儿教育应当贯彻始终的基本方针56-57 五、 各方协调,政府重视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57-58结语58-59参考文献59-63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3-64致谢64-6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芦苇;[J];东南亚纵横;2002年10期
张珠;;[J];福建陶研;2005年03期
刘大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许妮娜;;[J];爱满天下;2007年02期
林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杜秀荣;蔡淑兰;;[J];集宁师专学报;2009年03期
刘丹容;卜德镇;;[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3期
金林祥,李庚靖;[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季旭峰;;[J];丽水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周彦作;吴雨婷;;[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殷世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李国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单中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常国良;姜彩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胡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王翠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甘胜界;;[J];办公自动化;2011年10期
许红梅;;[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康菊花;朱红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刘铁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志辉;孟桂英;;[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王春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要振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陈瑶;洪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陈瑶;洪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杜勇敏;刘刚;南豪峰;;[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紫彬;;[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马丽娜;;[A];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3年
庄俊敏;;[A];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三期会员培训学习论文汇编[C];2013年
季邦建;;[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海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田庆军;[D];辽宁大学;2010年
刘颖;[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薄振杰;[D];山东大学;2010年
段鹏;[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宋秋英;[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周晓波;[D];吉林大学;2011年
李新月;[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罗利群;[D];西南大学;2011年
宋燕;[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海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杨志臣;[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程焱;[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陈余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薛小雷;[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王桂玉;[D];苏州大学;2010年
唐军;[D];苏州大学;2010年
王明立;[D];苏州大学;2010年
黄立宇;[D];苏州大学;2010年
姚玉红;[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正元;[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金林祥;;[J];爱满天下;2004年03期
庞丽娟;韩小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杨国龙;[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张鸣年;[J];滁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程家福;;[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杨群祥;黄文伟;;[J];高教探索;2007年04期
杨乃虹;[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金林祥,李庚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金林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熊丙奇;[N];东方早报;2008年
于忠宁;[N];工人日报;2010年
本报特派记者 吕金平 丁观有;[N];云南政协报;2011年
陈丹凤;[N];组织人事报;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胜军,方方;[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李云阁;[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李辉;[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仲伟秀;[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姜勇;[J];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Z1期
黄锦芬;[J];广州教育;1988年05期
李季湄;;[J];外国教育资料;1989年02期
吴荣华;[J];学前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王坚红;[J];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王坚红;[J];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迎春;;[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周晓静;;[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新乡市教育局副局长 王玉宇;[N];新乡日报;2009年
内蒙古民族大学幼儿园 徐秀云;[N];通辽日报;2012年
市教师进修学院学前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秦智;[N];朝阳日报;2008年
王湖录 通讯员
黄娆春;[N];钦州日报;2008年
王叶溪;[N];盘锦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康凌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郑国凤;[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论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
邳州市碾庄镇新星小学
内容摘要: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开拓者,陶行知提出的幼儿教育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在他教育思想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处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市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逻辑起点是现实生活,其特点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有历史联系的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容系统而完整,博大而精深。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陶行知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1]。他勉励大家“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 而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幼儿教育思想,也是相当丰富和富有远见卓识的,并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到:“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2]。” 科教兴国的今天,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而幼儿教育则为根本之根本。陶行知先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对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幼儿教育给于了无情的抨击。有积极创新,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不仅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陶行知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他从人生发展的阶段上,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六岁之前实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这一时期养成。如果这一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反之,如果这一时期培养得不好,致使孩子幼稚时期养成不良习惯、倾向、态度,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成了不易移,态度成了不易变”②。中国现代农村,农民占人口80%以上,加上农民贫穷等种种愚昧观念的影响,对由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漠视了小孩的需要、能力、兴趣和情感。现在多数家庭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在一些偏远贫穷的农村,甚至连一个小学校都没有,就更不要想提儿童的早期教育了。正因为如此,所以要,是必须唤醒国人;不,应是少部分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而幼年的早期
教育更重要。幼儿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美好未来需要他们来实现,所以我们要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二、主张革命除幼儿教育中的“三病”,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
“创一适合国情,节省费用,裨益平民之幼稚园”是陶行和幼儿教育的基本思想。1926年,陶行知在《创建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就指出:当时的幼儿园有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对于怎样“化”,陶行知主张,我们要有科学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创办一种适合国情的,省钱的平民化幼儿园[3]。
首先,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今天的幼儿园充斥着外国货。弹外国的钢琴,唱的是外国歌,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吃的是外国的点心”。一切惟国外的货为主,其实现在不一样的,我们的幼儿园用的是国产的钢琴,吃自已的点心,用自已国家制的玩具,但也有外国货,偶尔也吃“肯德基”甚“麦当劳”。其实这并不代表什么。陶行知也不是一概排斥外国货的,也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来截长补短,冶成一炉,我们要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勇于实践,探索新路”。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创新,建设有本国特色的幼儿园。
其次,建设省钱的幼儿园。陶行知的目的是办普及人民大众的幼儿园的幼儿教育,经济节省是办园的重要原因。
再次,建设平民的幼儿园。陶行知指出,费钱的幼儿教育,“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他的幸福”而平民子弟是没份的。在陶行知看,所谓的平民化幼儿园,就是花钱省、取费谦,平民的儿童当能享受机会的幼儿园。
陶行知的这一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是有提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教学做合一的教育,陶行知认为“做”就是在“劳力上劳心”这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教学做合一”就是以一件事为中心,全体幼儿分工合作。正如他所说的:“儿童的世界是要由儿童自已动手去创造。[4]他反对幼儿教育是机械的,千篇一律的拍拍手,拉拉圈,主张孩子们自由活动,让幼儿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参加有趣的游戏。
幼儿教育必须以幼儿为中心,和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充分利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能使儿童快快乐乐地玩。我们要拆除学校与社会这间的高墙,把幼儿放到自由的天空,使他们任意地翱翔。
我们要重视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有了 盛会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增长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使死教育,没有生活中心的学校使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使死书本。
陶行知的这些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而我们做学问,下功夫的基础使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为生存而发展等构成的生活与社会。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国外。毛泽东赞扬他使“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开拓者,陶行知提出的幼儿教育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刚参加工作4年,积累的教育经验很少,感到了肩上的使命特别的有重量,祖国的未来靠我们这一代新起的幼儿教师的培养和滋润,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以确保幼儿的健康发展。
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辉煌。
参考资料:
[1] 《江泽民在纪念陶行知诞辰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行知研究 》日
[2]、 [3]、 4]、《 陶行知全集》1991年
①、②《教育时时报》日 第三版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
已有 2683 次阅读 18:41
|系统分类:|
&&&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先行者、改革家和实践家。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 ,他作为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理论则更加具体和明确,他不仅看到了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还针对当时我国幼稚教育落后的现状发出了“幼稚教育也应该普及”的口号,并把它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亲自领导和参与创办了一批平民幼稚园,为我国幼稚教育的普及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关于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在当下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当今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思想前提:重视儿童早期教育
&(一)教人要从小教起
&陶行知在一系列的文章中,论述了幼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看到了幼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特别强调“教人要从小教起”。儿童在我们的世界里是最大的,比什么青年伟人还要大。儿童之大,在于他们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于他们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是国家和未来的栋梁,因此,为了儿童健康成长,应对他们及早施教。
(二)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陶行知认为儿童应该是快乐的,他主张成人应该给儿童除苦造福,这就需要人们首先应该承认儿童的人权,他认为儿童与成人具有平等的地位,不应把儿童看作低成人一等。其次应该了解儿童的能力和需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在旧中国封建礼教的各种束缚下,儿童的身心得不到发展,创造力被禁锢,他把旧教育视为儿童的地狱,为了造福儿童,他提出了十条具体建议并从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被迷信、成见、幻想、曲解等层层裹头巾包裹了起来,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就应该把儿童从这些裹头巾中解放出来。解放他们的头脑,就是要儿童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世界、思考问题,从而得到自己的认识;解放儿童的双手就是要给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就是要使儿童的言论自由,特别是提问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让学生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接触大社会,让他们“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的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获得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视野,发挥其内在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就是要反对学校过分的考试,要给儿童充分的空闲时间让其自由支配,消化所学的知识,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学习一些社会处事之道。陶行知针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痼疾,承认儿童的人权和能力,并且要求尊重儿童的人权,解放他们的双手和头脑,主张对儿童实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和鼓励儿童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这一思想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办园目标:普及中国的幼稚教育
& 陶行知认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而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认为要普及幼稚教育有三个步骤: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态度。他说:“我们要承认幼年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这是普及幼稚园的出发点;要承认幼稚园是全社会幼儿的教育场所,这是普及正当幼稚园的出发点”。只有持这两种态度,幼稚教育才有普及的希望。其次,要改变办园的方法。陶行知认为,农村和女工区是最需要幼稚园的,而办幼稚园是需要大笔经费的,但乡间是“民穷财尽”,普及小学尚属不易,何况普及费钱加倍的幼稚园呢?所以在乡间普及幼稚园就必须“向着省钱的方针去谋根本改造”,只在这样,“幼稚园才有下乡的希望,才有普及的希望”。最后,要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训练是普及幼稚教育的最大难关,因为训练教师一来需要浩大的经费支撑,二来传统师资训练很难适应新教育的需要。所以首先必须对幼稚师范进行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但专靠正式幼稚师范不可能培养全部幼儿师资,因此,必须探寻一条新途径来解决当前的难题。受中国传统徒弟制启发,陶行知探寻了一条适合幼稚教师培养的新途径,那就是采用“艺友制”的方法来培养幼儿师资。具体做法是:以优良幼稚园为中心,每所幼稚园每年训练两三位“艺友”,这些“艺友”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然后用学到的办法去创办更多的乡村幼稚园,招收更多的乡村幼儿入学。这种办法,为当时推广我国农村幼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实现普及幼稚教育的目标,陶行知本人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27年10 月,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建立。其后,在陶行知的通盘规划下,以晓庄学校为据点,几年间先后创办了一批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儿团,在艰难困苦中进行普及幼稚教育的实践。
三、办园方向:创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 针对20世纪初我国幼稚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为了使我国幼稚教育符合中国国情,实现幼稚教育的中国化、平民化发展,陶行知进行了一系列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陶行知在《创设乡村幼稚园之宣言书》书中开门见山指出了当时国内幼稚园存在的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外国病是指当时幼稚园的设备、教材、教具等多是外国的。“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吃的是外国点心”;花钱病指的是“现行幼稚园花费太多,有时超过小学好几倍,致使幼稚教育不易推广”;富贵病则是指幼稚园花钱多,收费高,只有富贵子弟才可享受他们的幸福,幼稚园成了富贵人家的“专利品”,教师则是有钱人家的“干奶妈”,平民尤其是广大农村幼儿则被排斥在幼稚园之外。鉴于此,他提出了“我们现在所要办的乡村幼稚园,就要革除这三种弊病”,怎样革除?陶行知进一步指出:“我们下了决心,要把外国的幼稚园化为中国的幼稚园,要把费钱的幼稚园化为省钱的幼稚园,要把富贵的幼稚园化成平民的幼稚园”。如何“化”呢?他进而指出了具体的三条途径,那就是:建设中国的幼稚园、建设省钱的幼稚园、建设平民的幼稚园。所谓建设中国的幼稚园,就是“要力谋幼儿教育适合中国国情,充分运用眼前面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外国材料中具有普遍性、永久性的亦当选粹使用,但必以家园所出的为中心”。如何建设省钱的幼稚园呢?陶行知认为有三个办法:第一个省钱的办法是打破外国偶像,第二个省钱的办法是训练本乡师资教育本乡儿童,而运用本村小学手工科及本村木匠仿制玩具则是第三个省钱的办法,这样就可以节省购买现成玩具所需的开支。换句话说,创办“省钱的”幼稚园,就是要根据当时中国社会所能提供的经济条件,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并且要办实事,以谋求幼稚教育的普及发展。对于建设平民的幼稚园,陶行知认为就是要使创办的幼稚园应济平民的需要,尤其要应济乡村农民的需要,这就要求“创办的幼稚园花钱既省,取费自廉,平民的儿童亦能享受机会均等”,而幼儿教师应取自乡间,这样便利与村儿亲近,只有这样才可以叫幼稚园向平民的方向行走。
& 陶行知的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在此之前,陶行知以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的身份对中国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走访了不少地方,他看到了 20 世纪初我国幼稚教育存在的普遍流弊。他在给妹妹文渼的信中曾写道:“国内一般的幼稚园有几种流弊:一、他们仿效外国,不合国情。二、他们灌输宗教,制造成见。三、他们费钱太多,非有钱的地方不能办。四、他们学费太重,非富贵子弟不能进。有了这几种流弊,所以不容易推行。所以我们要打破外国的、成见的、费钱的、富贵的幼稚园而创造一个省钱的、合理的、平民的、适于国情的幼稚园,使它可以下乡去为农民子弟谋幸福”。表面上,当时中国的幼稚教育并不拒绝贫苦儿童,但在当时“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这三大病态下发展的幼稚教育,不可能把广大贫苦儿童招收在内,因此教育对象仅限于城市的有钱人,针对贫苦儿童的幼稚园和农村幼稚园几无踪迹,陶行知提出的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教育思想在当时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他要把外国先进的教育经验吸收进来,结合中国自身实际来取长补短,从而造成一个“今日之幼稚园”。
& 那么,“今日之幼稚园”如何造成呢?陶行知以其独特的眼光,认为应当把幼稚园从城市转向女工区域和农村,为广大劳苦大众谋福利。1926 年 11 月,陶行知发表了《幼稚园之新大陆》一文,把“工厂和农村”看作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两个新大陆”。他认为:“女工区域是需要幼稚园的”,因为“女工上工厂做工,小孩在家无人照应,最感痛苦,带在身边,工厂的特殊环境便要阻碍儿童的发育。倘使工厂附近有相当之幼稚园,必能增进儿童之幸福而减少为母者精神上之痛苦。所以,为儿童教育计,为女工精神计,为工厂生产效率计,这种工厂附近必须开设幼稚园,这是幼稚园的第一个新大陆”。另外,“农村也是需要幼稚园的”。因为在农忙时,父母忙于农活,兄弟姐妹要上学或帮助父母做事,所以年幼的小孩便缺乏照料,“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小孩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所以“农村是幼稚园的第二个新大陆”。他最后还指出:“这两个新大陆中所办的幼稚园都应该是省钱的,要打破外国的面具,要把贵族的架子放开”。他要求对工农子女要实行“来者不据,不来者送上门去”的办法。同时要创办那种整天整年的幼稚园,而不是半天的幼稚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民众困难,而半天的幼稚园只能解决民众一半的困难。另外,陶行知还强调幼稚园的工作应围绕女工农妇的工作时间而转移,并且要把儿童的康健摆在第一位,幼稚教师应做康健之神。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非常注重幼稚园的公益性和福利性,为了创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陶行知与他的助手摒弃了当时幼稚园只开放半天的不合理的制度,并且不畏艰难,以自力更生的精神解决了房舍、设备等问题,对于教学用具和玩具,则就地取材,物尽其用。陶行知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把目光放在中国最广大劳苦大众子女的教育上,认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最需要的地方,进而号召幼稚教育下乡运动和进厂运动,这种教育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思想,在当时确实显得难能可贵,这一思想纠正了当时中国幼儿教育错误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国化、省钱化、平民化的幼稚教育开辟了道路,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四、幼稚教育内容:身与心的协调发展
&(一)健康教育
& 陶行知在调查全国各地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看到“现在幼稚园还有一件事没有注意到,这就是儿童的康健,儿童的康健比什么事还要紧”,他认为:“幼稚园中要把儿童的康健放在第一位”,否则便会成为传染疾病的中心。所以他一再强调健康第一,幼稚园必须加强儿童的卫生和健康教育。
要加强儿童的健康,幼稚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陶行知明确要求“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康健之神”,应该把儿童的健康当作幼稚园里的第一要紧事。为此,他主张幼稚教师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卫生训练,在实施教育时要根据幼儿的现实生活进行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从而自觉维护身体健康。此外,他还主张教师应多组织幼儿参加室外活动,在室外活动中锻炼他们的体格,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从小培养有生活能力的国民,以便为社会多作贡献。
& (二)科学教育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应从小孩开始。他具体论述了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萌发儿童的科学兴趣,培养儿童的科学创造力,让他们获得科学知识经验以及培养儿童的科学道德。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科学教育的内容必须浅显、易懂、全面并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科学教育的方法则是让“每个教师都变成小孩子,加入小孩子队里玩把戏”。他认为除了玩科学把戏之外,要让小孩子做科学的实验,并且指出科学实验要在做上学、做上教,因此,要充分调动儿童各种感官,手脑并用,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科学园去观察、去思考、去做,从而探获科学真知。
总之,要在中国进行科学教育,必须把科学下嫁给儿童,并且从幼稚园开始就进行科学训练,只有早日造成科学的儿童,才能早日实现科学的中国和科学的中华民族。这一思想,与当前我国提倡的“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相互贯通,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 (三)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培养
陶行知非常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把道德看作是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把六岁以前看作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因此,他把培养“真人”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他有一句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强调“真人”的培养需从幼儿抓起。由此,他把“知情意合一”、“智仁勇合一”、“真善美合一”作为具体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他还强调教师应该注重儿童的自治,要求教师教给儿童在团体中学习自治的方法,使他们对善恶、是非等观念能够作出明确的判断,并且希望通过自治来培养他们的集体生活能力、主动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陶行知把自治看作是一种真正的人格教育。
& (四)劳动教育
陶行知一贯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认为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手脑相长,增进孩子的自立能力,还能使他们通过劳动探获真知,了解劳动者的甘苦,从而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陶行知特别重视幼儿的劳动教育。由于办园条件艰苦,经费有限,在其所创设的几所乡村幼稚园里,玩具和娱乐场所几乎都为自创,为了让幼儿贴近生活,体验劳动人民的艰辛以及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在他创设的幼稚园里专门为幼儿开辟了儿童小农场,让孩子们在里面种植瓜果、栽培花草、养鸡生蛋,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做法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还能够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进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通过劳动获取直接经验。
& (五)美育
& 陶行知非常注重校容校貎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对幼儿心灵的陶冶作用。他对幼儿园的选址不仅看重自然条件,尤其对优良、淳朴的社会风气更加注重。他认为“办学所要的校容不是浪费的盛装,而是内心艺术感所追求的朴素的表现”。他要求幼儿教师要带领儿童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要“建设一个‘布置适宜、错落有致,清雅幽静,几净窗明’的幼稚园,使幼稚园成为‘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陶行知重视校园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陶冶作用,这一思想与我国当前《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美育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吸收继承和发扬。
五、幼稚教育方法:以生活教育为基础,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主要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体系构成。他在吸收杜威“儿童中心”思想精髓基础上,竭力主张幼稚教育要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在教育方法上实行“教学做合一”。所谓“生活即教育”在陶行知看来便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人生需要什么便教什么”,教育内容与所过生活及生活所需的东西紧密相关,因此,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对幼稚园来说,幼儿每天从入园到离园的每一个环节、在园内所进行的每一项活动都能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也不啻为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的有效时机。将幼儿的各项活动作为教育内容渗入幼儿生活,使幼儿在园的全部生活成为教育过程,这是符合幼儿教育实际的。“社会即学校”在陶行知看来整个中国社会、全世界、全人类都可看作一所大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大大增加,校内校外的人都可做师生”。这一思想打破了传统学校与社会隔离的现象。基于此,幼儿教育也不能只囿于狭小的教室内,而应该使幼儿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幼稚园周围的一切自然景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动植物园等)、社会环境(商店、街道、人际关系、节日气氛等)无一不是幼儿教育的内容、范围和场所。“教学做合一”既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又是其幼稚教育的教学法。基本涵义为“它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其实质是根据生活的需要来进行教和学。陶行知认为“做”就是在“劳力上劳心”,动手又动脑,它是儿童获取真知的源泉,为了实现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在幼稚园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园艺教学做”等,这些活动,把教育内容融入实际生活,强调通过实际生活来获取知识,通过“做”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这一方法运用在幼稚教育中,要求幼稚教师应充分运用幼儿各种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教学,以促进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真知的能力,切忌对幼儿空口说教,而应该将教、学统一在做上,使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