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背部转至左背部疼痛原因。先右背部有一处酸涨。睡觉后夜里疼痛转至左背部肩部关节疼痛至下方疼痛,痛至难翻身起

左肩及及上肩背部酸涨疼痛是怎么了?
左肩及及上肩背部酸涨疼痛是怎么了?
我最近一段时间,先是整个上背部酸涨疼痛,后又转移到左肩及及上肩背部酸涨疼痛,疼痛难忍,有时转移到上臂弘三头肌肉群,按摩也没有效果,怎么办?请专家给予解答。谢谢!!!
你好!象你这种情况考虑肩周炎的可能性大。
肩周炎是一种内分泌紊乱,自限性疾病,病程2~4年,因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俗称“五十肩”,主要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了肩的活动,又有“冻结肩”之称。本病的形成,多由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寒湿邪所致,病程发展缓慢,初期多实证表现,中、后期以虚实夹杂为常见。
一,致病原因:
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包括胸锁、肩锁、盂肱三个关节和肩胛胸间隙和肩峰下间隙两个滑动面。关节头呈球状面,比关节盂大3倍以上,关节盂浅而小,其周缘有关节盂缘加深盂底。关节囊松驰薄弱,所以,肩关节稳定性最小,肱二头肌长头腱位于肩关节腔内,经过狭小的结节间沟进入肩关节,由于解剖结构特点使得活动范围最大的肩关节周围肌腱与关节易发生劳损而增厚、挛缩,甚至与骨质发生紧密的纤维粘连,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易受损伤而致病。引起肩周炎的病因常见于肩部的慢性劳损致肩关节周围结缔组织,肌筋膜产生退行性改变、受寒、骨折或外伤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关节囊、滑液囊、韧带和肌肉受损,肩关节固定时间较久、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肱二头肌长头或短头肌腱炎,冈上肌肌腱炎或纤维断裂,肩峰下滑囊炎及钙化性肌腱炎等均为本病的常见病因。
二、临床表现:
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少数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为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疼痛可为钝痛、刀割样痛。肩痛可向手部放射,但无感觉改变,夜间疼痛加剧,影响睡眠。急性期患者不敢侧卧于病侧。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均增加疼痛。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肩部肌肉痉挛,随之出现肌肉萎缩。肩部前、后、肩峰下、三角肌止点等处压痛,以肱二头肌长头腱处压痛更为明显,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受限,以外展、内、外旋更为严重。肩部肌肉萎缩,并可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或血管痉挛,而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以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建议您采取中医保守疗法,外贴膏药,内服中成药,其优点是见效快,且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再加上理疗,按摩,一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祝早日康复!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患了肩周炎要经常作一下运动:1.两臂拉单杠。2.甩胳膊划圆。3.甩手运动。要注意不要受凉。当前位置: >>
右边腰酸背痛是怎么回事
腰酸背痛是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要过的一种经历出现这样的症状总是会导致我们的心情特别的烦躁,有很多人一旦出现这样的疾病就会吃些止疼药进行缓解,但是想要彻底的改善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原因之后在及时进行调整,下面一起了解下右边腰酸背痛是怎么回事.
右边腰酸背痛是怎么回事
腰疼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之症,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的疾病,可见於现代医学所称之肾病,病,类风湿病,脊椎及外伤
腰痛的病因多为感受外邪,,精亏,年老多病,闪挫跌扑,气血淤滞所致.临床表现为:寒湿型有腰部冷痛,酸胀重着,转侧不利,阴雨天加剧等特征.湿热型有口苦烦热,小便短赤,伴有灼热感,气候湿热时更痛等症状.淤血型痛有定处,如锥如刺,俯仰不利,伴有血尿,日轻夜重.肾虚型则酸软重腰疼痛,喜揉喜按,劳后痛甚,卧则减轻,面色苍白,心烦口干,喜暖怕冷,手足不温.腰脱等原因.
外用涂抹邦靖舒疼痛康复液,把邦靖舒疼痛康复液滴在腰部疼痛位置1~2滴涂抹均匀即可,涂抹后疼痛在5~10消失.
出现腰痛症状希望你到医院看医生检查清楚.做腰椎拍片或MRI.还不排除腰椎椎间盘或者增生的问题导致坐骨神经痛可能.另外是否睡的弹簧床垫,如果是一定要睡硬板床.可以牵引,理疗,红外线,推拿 按摩治疗.一定要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工作和学习,尤其是长期弯腰工作学习,每1小时左右要休息10分钟左右.还要注意腰肌劳损的可能啊.
上面就是对右边腰酸背痛是怎么回事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一般引起腰疼的原因有肾虚以及腰肌劳损等要因,出现这样的症状我们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坚持确诊之后在进行治疗。另外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进行运动。
3472阅读3135阅读3267阅读4463阅读4885阅读4611阅读4918阅读
3902阅读4096阅读3406阅读3052阅读3942阅读4834阅读3525阅读
10:39:28 19:36:05 17:28:22 09:47:55 13:50:19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左后背酸胀痛是什么原因
问题已结束讨论
基本信息:男&&&&43岁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左后背肩甲骨下面一点不同时间的出现酸胀痛,尤其是在做饭的时候站久了很明显的酸帐痛,这个情况有一年左右了
提问时间: 14:10:18
相关问题:左后背酸胀痛是什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共有3条医生回复
申兰阔职称:医师
已帮助用户:92758&&
你好,根据你的咨询考虑消化性溃疡或者胆囊炎引起的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看看。肝胆彩超检查看看。如果胆囊炎服用消炎利胆片和消炎药阿莫西林。另外胃镜检查看看是不是消化性溃疡。
冯海峰职称:医师
已帮助用户:20415&&
你好,根据你说说情况,首先考虑有可能与肩胛骨部位着寒凉所致,但也有其他情况,比如心脏牵扯痛、肺部炎症、肺结核等,都可以导致此症状。
王竞职称:医师
已帮助用户:136483&&
你好这个症状多考虑存在胆囊炎或者胃炎映射所致的,最好可以做个B超和胃镜的检查判断,针对病因治疗,饮食清淡的
今日最受关注商品
365sleep蝶形颈椎枕
【助眠 治颈椎】
记忆 保健 护颈
云南白药创可贴
【止血镇痛 消炎】
透气轻巧型 100片
乔山Adventure 3 plus跑步机
【家用电动静音折叠 双减震】
整机一年保修,马达保修5年
美国EOL-费洛蒙信息素香水
【木质辛香味 吸引女性】
播下性爱故事的种子
肾宝片 补肾中药品
【尿频 肾阳虚 壮阳】
返现+领券+豪礼]汇仁
杜蕾斯避孕套
【超薄安全套情趣】
活力装送激情润滑液
美国EOL-费洛蒙信息素香水
【乳木香草味 吸引男性】
雨后清晨般令人神清气爽
第六感冰火颗粒带刺
【男女用避孕套超薄】
进口产品 私密发货 送情趣礼包
【紧致女人坊】
私处护理专家
最新保健资讯
疾病相关资讯
[热 门 疾 病]
[按科室查询]
[热 门 症 状]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专家免费在线问诊
  覃兆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急诊、内科疾病以及各种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
  李秀梅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各种妇科炎症、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
  姜希林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道肿瘤、内分泌、血液、呼吸等内科病的诊治
预测宝宝血型
你的血型是
你的配偶血型是
请选择你的血型和你配偶的血型,然后点击查看!
10经典问题
医保报销政策
Copyright&199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 女 25岁 
病症及病史描述:
胸部按压有酸痛感,牵扯肩部背部腋下也有酸痛感
关注微信公众号:myzx-cn,回复 5028231 即可在手机上关注本问题的回答动态哟
你好,考虑是着凉引起的,建议口服萘普生缓解症状,注意保暖
若此回答没有完全解答您的疑问,您可以继续追问。扫描二维码关注名医在线(微信号:myzx-cn),回复本问题编号:5028231,就可以在微信上查看本问题的追问回答啦!
追问内容长度在10---200个汉字之间 ,您还可以录入200个字
手机号码:
名医在线提醒您:因不能面诊,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下医生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主要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如...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痤疮、黄褐斑等。
手机扫描二维码加为微信好友
声明:在名医在线问答平台中所有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代替执业医生的面对面诊断。
医生及网友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2013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渝ICP备号-2乳房上部及外侧痛会牵扯到背部酸胀吗
乳房上部及外侧痛会牵扯到背部酸胀吗
09-12-07 &匿名提问
乳腺增生的三大主要表现 (1)乳房疼痛:一般或两侧乳房胀痛,刺痛或隐痛不适,疼痛严重不可触摸、行走,疼痛以乳房肿快为主,可向腋窝、胸胁、肩背、上肢放射,也有的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瘙痒,疼痛随着情绪与月经周期变化而波动,常于月经前或生气时,郁闷时加重,月经来潮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2)乳房肿块:一侧或双侧乳房,单个或多个肿块,好发于乳房的外上方,呈片块状,结节状,颗粒状或条索状,以片块状多见,肿块边界不清,中等或稍硬,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过3-4CM。乳房肿块在月经前增大,月经来潮后缩小变软。(3)伴随症状:病人常感觉情绪不畅或心烦易怒,可兼见痛经,月经前后不定期等,少数患者乳头溢出棕色或淡黄色液体。 乳腺增生防治的八大注意 1、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增生症的加重。应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康复。   2、改变饮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4、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6、避免人流,产妇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7、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   8、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许多妇女在月经前常有乳房胀痛的症状,较敏感的患者常会问到需不需要治疗?一般来说,月经前3天乳房有胀痛,可能是告知月经将要来潮或有初期怀孕,这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些人太早出现乳房胀痛,如月经干净后或排卵后出现乳房胀痛,而且穿内衣或触摸到皆会痛,这种现象是病态,要尽早治疗,否则很容易产生妇科疾病,如不孕症和乳房肿瘤等。 许多不孕症妇女长期有乳房胀痛现象,她们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时常不平衡,泌乳激素也会异常分泌,也有许多乳房肿瘤的患者她们在罹患肿瘤前2~3年有乳房胀痛的现象而未给予重视所致。因此有异常乳房胀痛的妇女要提高警觉,忽讳忌求医以免延误病情! 经前乳房胀痛大部分发生在月经前3至5天,严重的患者可在月经后两周,约排卵开始发作,有些人胀痛牵连至腋下,甚至连乳头也疼痛,全身症状还有轻度浮肿、头痛失眠、烦躁、情绪不稳、腰酸、下腹胀痛、排便不顺畅等。待月经过后,症状就消失,如此反覆发生,逐月一次,若不妥当处理,就愈来愈严重,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其他病变,最常见的是乳腺增生、乳房纤维性肿瘤或囊肿。月经也因此逐渐失调,经量稀少、跟着就是不孕症等。 研究发现许多的不孕症病人皆有严重经前乳房胀痛,当乳房胀痛经中药治疗痊愈后,跟着就怀孕了!如魏小姐三十四岁,向来健康良好,直到3年前结婚后开始月经不规则,月经有时早来,有时晚来,每次约在经前十天开始乳房胀痛,牵连至腋下抽痛、小腹胀排气后较舒服,3年来未曾怀孕,脸上长了许多黑斑,平时情绪不好,工作压力大、睡眠差、胸口闷、口苦、胃痛等。经中医诊断属于肝气郁结型乳房胀痛,以纯中药柴胡、白芍、枳壳、茯苓、泽兰、当归、合欢皮等加减疏肝理气补肝血,隔月乳房胀痛减少,身体不舒皆减轻,接下来月经就逐渐规则,过后就怀孕了,最近刚生产,母子均安! 中医认为乳房是胃经所管,乳头属肝经所治。因此一切乳房疾病或发育不良或乳房萎缩,皆从肝胃调治,根据不同病情对症下药,常会获得良效。而本病治疗分类如下: (一)肝郁气滞:这类妇女大部份都有情绪不畅的病史或生活压力过大,除了乳房乳头胀痛不可触摸外,伴烦躁不安、胸闷、肋骨抽痛、易怒、反胃、下腹两旁胀痛、月经夹血块色黑、性生活不协调、脸上长黑斑等。治疗宜调肝理气和胃,常用药有乌药、郁金、佛手、白芍、青皮、白术、麦芽、路路通等。 (二)肝郁脾湿:常见的症状有经前乳房胀痛、触痛明显、下腹胀痛伴下坠感、胃口不好、四肢无力、易腹泻、平时白带多、月经量多色淡等,治疗要健脾利湿行气,常用药有茯苓、白术、苡仁、厚朴、川楝子、合欢皮等。 (三)肝肾阴虚:这类妇女除了乳房胀痛外常会烦热、睡眠不宁、头痛眩晕、手足心热、口唇色红、唇舌易溃破、身体瘦弱吃不胖、腰酸、膝无力等。治疗宜滋肾养肝、常用药有沙参、麦冬、生地、川楝子、香附、白芍、丹参、泽兰等。 治疗本症,宜持之以恒,服药的黄金时段是在经前乳胀时开始服药,直到经来胀痛消失为止,如此调理月经三个周期,大部份的乳房胀痛都会痊愈。值得一提的是,乳房胀痛除了服药外,更重要一点是保持乐观情绪,切忌常常发怒或生闷气,平时多运动与参加适当的社交活动,在月经前一周少吃食盐和辛辣刺激的饮食,这样配合服药就会达到最高效果! 乳腺腺病,又名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小叶增生症等,30-50岁妇女多见。其发病原因与卵巢机能失调有关。临床上,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较硬的结节,结节可被推动。病人常感乳房胀痛,月经期前更甚。早期即为乳腺小叶增生,这时尚不会癌变,但乳腺腺病的中、晚期有1%的癌变率。患者常感觉乳腺内有肿块,与疼痛位置一致,有压痛,此肿块就是局部乳腺组织增厚所致,质较软或稍硬。有时乳头溢液,大多为浆液性,黄色,少数带血性。 因乳腺腺病作为病变的基础,在一定情况下,同样可受某种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上皮增生、异型增生直至癌变,尤其在发生导管上重度增生,不典型增生时与乳腺癌更有密切的关系。多项研究表明,乳腺腺病与乳腺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病理表现 乳腺增生病病变组织的大体标本为,病变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质地硬韧而致密,色黄白或灰白,无包膜,切面可见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半透明颗粒;如为囊性增生,则可见到小囊肿,囊壁大都平滑,囊内含有黄绿色或棕色的粘稠液体,有的还有颗粒状物或乳头状物向囊腔内突出。 乳腺增生病在病理上,一方面表现为乳腺导管的囊性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另一方面表现为导管上皮有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小叶内和小叶间纤维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由于乳腺增生病的组织形态复杂,所以其组织学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有学者依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将其分为乳腺组织增生、乳腺腺病(又分为小叶增生期、纤维腺病期及纤维化期)、乳腺囊肿病三大类;也有的学者依乳腺增生的基本组织改变将其分为小叶增生、纤维化、炎性、囊肿、上皮增生、腺病6种类型。也正是由于其组织形态学上的复杂性,所以才造成了本病命名上的混乱性,如小叶增生症、慢性乳腺炎、纤维囊性乳腺病、良性上皮增生症、腺病等。 乳腺增生病按导管上皮增生的形态可将其分为四级:Ⅰ级:不伴有导管上皮增生,此级发生率为70%;Ⅱ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但上皮细胞不呈异型性,其发生率为20%;Ⅲa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呈轻度异型性,发生率为5%;Ⅲb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呈重度异型性,发生率为5%,此级恶变率最高,可能恶变率为75%~100%。 临床表现 乳房疼痛和肿块为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鉴别诊断 乳腺增生病患者若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明显的经前乳房胀痛,仅表现为乳房肿块者,特别是单侧单个、质硬的肿块,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相鉴别。 (1)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纤维腺瘤: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 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2)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但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长到很大,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癌常表现为肿块影、细小钙化点、异常血管影及毛刺等,也可以帮助诊断。肿块针吸乳腺癌可找到异型细胞。最终诊断需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准。 诊断标准 (1)临床上有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 (2)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轻度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 (3)临床体检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象限,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 (4)利用钼靶X线或干板摄影、B超、热象图等辅助检测手段,必要时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及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等其他良、恶性乳腺疾病。 治疗原则 一般来讲,当乳腺增生病症状较轻,仅有轻度经前乳房胀痛,乳房内散在细小的颗粒样结节,其病情不影响工作与生活时,可用乳罩托起乳房以缓解乳房胀痛,不必服用任何药物,仅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即可,若无明显变化,可每半年至一年到专科医生处检查一次。当症状较严重而影响工作或生活时,则应分别情况予以不同的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医中药治疗,如中药内治、外治、针灸等;西药治疗,如口服激素类药物、碘制剂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手术治疗,如乳房肿块切除术、乳房单纯切除术等。 疗效标准: (1)临床治愈:肿块消失、乳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 (2)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 (3)有效:①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乳痛减轻;②肿块缩小1/2以上,乳痛不减轻。 (4)无效:①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②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 在进行疗效统计时,一般统计其总有效率及总显效率。其中,前者含有效、显效及治愈率;后者是指显效及治愈率。 注意事项 首先应注意改变生活中的一些环境行为因素,从根本上防止乳腺增生病的进一步发展。如调整生活节奏,减轻各种压力,改善心理状态;注意建立低脂饮食、不吸烟、不喝酒、多活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防止乳房部的外伤等等。 在乳腺增生病的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治疗。应在自己信任的某医院或某专科医生处相对稳定地治疗一段时间,不要频繁更换,以免因医生不了解全部病情而重复检查或作出不正确的处理;应坚持用医生的处方用药治疗完规定的疗程,不要因一时没有见到明显的疗效而轻易放弃原疗法,又重新开始新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一些宜忌原则,如服中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发、辛辣等食物;有些活血化瘀药物在月经期应停服;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感冒及各种感染性疾病时,先治疗新出现的急性病,再治疗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是一个慢性过程,所以其治疗也不是吃几天药就能立即解决问题的,但也不能因为患了乳腺增生病就吃一辈子药。那么,怎样掌握这个尺度呢?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治疗、什么样的情况可以暂时停止治疗、停止治疗多长时间后需要再进行治疗呢?这要根据每一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而确定,不可一概而论,而且应该由每一个经治医生提出具体方案。对于患者来讲,则应注意体察自己病情的变化,随时与医生交流自己治疗后的感受;在治疗间歇期间,应学会自我检查方法,发现问题及时就诊;至少每半年到经治医生处体检一次,以使那些细小的变化能够在较早期被检出。 由于乳腺增生病患者中的年龄较大、病史较长、肿块较大且硬、肿块与月经关系不甚明显者,有乳腺癌家族史者,特别是曾经活检证实为乳腺非典型增生者,比较容易发生恶变,所以这样的患者应较普通增生的患者更为警惕,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活检。 乳腺增生病患者还应注意的是要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可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它,认为它不妨碍生活和工作而不予理睬,又不可过分紧张,总是害怕它会在某一天恶变成癌而惴惴不安。试想,如果一个乳腺增生病患者,不重视自己的疾病,也从不认真检查治疗,使得疾病继续发展,则自己的病痛无法解除,而且发生了变化也浑然不知,这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而乳腺增生病患者若是过于看重自己的疾病,甚至有了“恐癌症”,假如从30岁左右就患了乳腺增生病,则要在这种担忧中度过几十年的时间,那也是有害无益的,而且这种心理负担可能还会加重病情。只有正确地看待疾病,才能做好疾病的康复保健,有效地防止乳腺癌的发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肩部疼痛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