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学生,突然间觉得上学学钢琴没什么前途了也学不会,一

名师工作室一路芳香
您所在的位置: && && &&
用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用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日照市实验学校 张红霞
(名师论坛发言)
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日照市实验学校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跟大家一样,天天做的就是备课、上课、批作业,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也就谈不上学术价值。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总结个人成长经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的教学经历。
能参加今天的这次活动,我非常高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也感到很惶恐,惶恐是因为“名师”这个词。我看了一些资料,普遍认为名师意味着要做出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形成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有自觉的总结经验交流成果的习惯以及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这一些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但做名师是我的理想,我一直在为着这个理想而努力,我想再奋斗十年,争取在退休以前能够实现这一理想,对我来说将是非常幸福圆满的人生了。
有时候看到人家有很突出的成就,会特别地羡慕。我有一位老朋友,忘年交,今年七十岁了,书法、绘画、篆刻都很有造诣。年奥运会之前,他还写了个不同的“福”字,献给了奥组委。他最拿手的是刻瓷,就是用小小的刻刀在精美的陶瓷盘上刻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年他给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铎刻过一幅肖像,神采飞扬,栩栩如生,一根根白发都充满着活力。他说他从十几岁开始学艺,到现在五十多年过去了,他才有如此高的造诣。看一看,凡是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都是因为多年来专注地投入,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心血和汗水,没有人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再看看我自己,毫无特长。但回顾这么多年来的生活,我还是尽心尽力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育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我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一批批学生在我的教育下健康成长;我也很有成就感,我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在不同的行业为国家为社会做着贡献;我也很幸福,我常常能收到学生的短信、邮件、留言,我欣喜于他们学业、事业上的进步,感动于那种浓浓的师生情意。在当今这么一个崇尚物质的浮躁的社会,这种纯净的感情是多么珍贵。
有一次,我一个在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学生到延安集训,从枣园给我寄来了一包大红枣,我分给办公室的老师们品尝,让他们也分享我的幸福!有个青年老师很羡慕,他问我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我告诉他,用心去做。
我有一个橱子,里面装了我这一生中最珍爱的礼物:有光滑的鹅卵石,风干的花瓣,精致的纸鹤,漂亮的留言本,粗糙的十字绣,还有大量的贺卡,信件……这些都是学生送的礼物。没事的时候常常拿出来一件件地翻看。前几天翻看的时候还又看到了一个在意大利的学生去年夏天寄来的贺卡,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老师近来可好?2008年的夏天到了,想起98年的夏天时而模糊,时而清晰。而老师给予我们的奋斗精神,到现在依然在心内如岩浆般炽热涌动。……我最近在准备托福之类的考试,圣诞节之前提交去美国读博士的申请,虽然还有很多困难,但是我还是信心满怀。……我在这里一切都好,请老师放心。……老师当年送给我吃早餐的钱依然保存在日照家里,师恩难忘。老师教会我的就是对生命的热情,让我不断追求进步。”每次看到这些我都很感动,我爱人常笑话我是阿似的精神胜利,孔乙己似的孤芳自赏。其实他不理解这些东西在我心里沉甸甸的感觉,这里边装的是学生浓浓的情意;这里边装的也是我二十多年的辛劳积累下的全部财富。从二十岁的意气风发,到四十岁的峥嵘岁月,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稚气未脱,到现在的满脸沧桑,这里边装的是我整个的人生啊。不做老师的人,不知道做老师的辛苦,不做老师的人也永远体会不到做老师的幸福与感动。
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幸福与感动,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那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呢?我这里有个温馨的故事《一位最好的老师》,从中你一定会受到一些启发。(网上有)
我们曾经在全校学生中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有以下品质:有责任感、有爱心、学识丰富,课上的好、善解人意、兴趣广泛、有幽默感、民主公平、宽容、欣赏鼓励学生、言行一致。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立志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因为我觉得被学生喜欢是老师的最高荣誉
那么怎样才能用心去做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呢?我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每当反思我的工作经历的时候,脑子里常常萦绕着这样几个词:责任、理想、勤勉、幸运、机遇。今天我就围绕这几个词语,跟大家聊聊我教学经历中的一些体会。
1、认识教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增强责任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基诺特的一段话让我深深地震撼,他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他说出了我内心的一种真实的感觉。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特别自尊、敏感,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会激起他满满的自信;一次当众的表扬会让他充满奋斗的激情;一次把他的作文当范文来读,甚至会让他产生当作家的欲望。自信心对学生成长非常重要,对学生最大的伤害是伤害他的自信心,对学生最大的帮助是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我现在教的是四川的地震灾区的学生,去年中秋节回来后,一个叫杨瑞琴的学生在周记中写了一首诗——《望乡》:“一年前星光烂漫的夜晚你从山巅俯视着我你未圆人却全合家欢乐常相见那时的我渴望着走出大山仰望着你  一年后星光如此暗淡我从楼顶仰望着你你正圆人难全阴阳相隔永难见此时的我渴望着你在山巅俯视着我”。这首诗模仿的是《乡色酒》,从艺术上来说是很粗糙和幼稚的,但是感情真挚,真切地表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我在语文课上读了她的作品,告诉同学们,文章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并且修改后发到了班级博客上。恰好那一周我们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把他的诗作为了朗诵的作品之一。从那以后,她对写作充满了兴趣,常常写一些小诗歌,小短文让我帮她修改。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的作文水平大有长进,特别是语言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前段时间她的作文《当我再次想起您》还登在了校报上。(链接)最后一段中写道:“老师,当我再次想起您,您是否还在拿着红笔不知疲倦地批改着作业?您是否又为几个调皮的学生焦头烂额?老师,别让繁多的工作累垮了身体,别忘了偷空去看看田野上卷起的金黄的稻浪,别忘了去闻闻果园里溢出的沁人的芳香,别忘了去听听秋虫拉响的小提琴,也别忘了千里之外的我正在想念着您,祝福着您……”多么美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情感。
可见欣赏对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有多大的作用啊,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之一,可惜的是我们最关注的往往是学生的不足。前段时间心理学博士石卉到我们学校作报告,她举了一个例子:快速看一看下面五个式子,看看发现了什么?;;;;五个式子中我们一眼就看出有一个错了,而不是看到四个对了的。这就反映了我们老师的一个工作的惯性:用敏锐的眼睛,寻找学生的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特别关注他回答不恰当的地方;有次听课,老师提问的时候提醒同学们说:“大家好好听着,看他那个地方回答得不恰当。”批作业的时候寻找的是他做错了的地方(不打对号,只打叉号)。有时候还会把这些缺点不断放大。大家想一想,在这样的目光注视下,学生怎么能够充满信心,不断进步呢?
对于那些后进的学生,老师更要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加以强化。以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实对于这些学生,从他们的行为、品质等方面找优点还是比较容易的,可是从学习方面找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去创造表扬的机会。我给大家讲一个成功的案例:有一年我带初一,有个学生学习很困难,不听课也不写作业,但是他很聪明。他父母着急得不得了,我也很发愁。我就想了个办法,小测验之前,单独辅导,并把试卷上的一部分题目在辅导中有意给他讲一讲。征得数学老师的同意,数学测验之前也这么做。这样,他的考试成绩当然就会好一些了。成绩出来后我就大张旗鼓地在班里表扬他,打电话给家长报喜讯。第一次受表扬的时候,他的小脸涨得通红,激动得不得了。每次测验之前都这么做,(当然大考试是不可以的)但是漏给他的题目越来越少,直至不用漏题,他也能考一个不错的成绩。现在上大学了,去年高考考了分,去了中国石油大学。这种方法是不是可取有待于研究,但在这个孩子身上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个学生的转变中,我深深感悟到:一个学生当他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会成为后进生;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时,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
对于那些怯懦、内向、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欣赏会给他更大的动力。曾经有个农村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平平,非常内向。初二的时候有一次突然鼓起勇气去问数学老师一道几何题。老师详细地讲完这道题后说:“孩子,你是第三个来问我这道题为什么这么证明的学生,前面那两个都已考取了重点大学,你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成才!”从那以后,他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经常去问老师问题,中考时顺利考取了重点高中。
责任心不仅表现在关爱、欣赏学生,也表现为公平对待学生。老师能否公正无私地对待所有学生,这既是老师道德良心的一面镜子,也是避免矛盾,建立班级和谐人际关系所必须的。老师如果偏心偏向,将会失去所有学生和教育的能力,对学生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我有个学生,是半路转来的,成绩比较差。第一次作业就没交,我狠狠批评了他。当时其他老师都为我捏一把汗,因为听说他是在别的学校与老师打架,待不下去了才转到我们这里的,可那天他低着头非常顺从。晚上他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回家挺高兴的,因为挨批评了。当时我很奇怪啊,挨了批评还会高兴啊?原来他以前成绩不好,作业经常不交。别的同学完不成,老师会生气,会质问原因,但他不交老师一般不管。有一次写作文,他班里的学习委员也没有交作文,上课的时候老师点了那个同学的名字,却没有理他。他虽然成绩不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他也有思想,这件事还是伤害了他的自尊。他觉得他在老师眼里是可有可无的人。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也为了报复老师,他就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故意跟老师对着干,最后竟跟老师大打出手。大家想一想,这能全怪这个孩子吗?老师的冷漠是对学生很大的伤害。我们只有把爱平分给每一个学生,才能打开教育的通道。
所以,只要我们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公心,他们一定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老师只要不放弃他们,他们就不会放弃自己。
同时责任心也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我觉得尊重学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尊重那些后进的学生。
每个班里都可能有品行不良、行为松散、成绩落后的学生。这些孩子很可怜他们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被人歧视的地位,他们心里有一种本能的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就像爱斗的小公鸡一样,浑身的毛炸起,时刻处于一种警戒和防备的状态。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看到了他在说话,你提醒他不要说了,他却瞪着眼睛说:我没说。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他做的,你找他谈话,你刚一张口他就说:不是我。这实际上体现了他们内心的一种脆弱和敏感。这样的学生你一定要尊重他,否则就会造成师生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曾经有一个刚毕业的年轻班主任,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一次数学测验,数学老师告诉他,他们班成绩不太好,有个同学只考了分。这个老师很负责任的,对工作充满热情。他利用班会时间去发数学试卷。开始还挺有耐心,帮助学生分析,后来越讲越生气,让学生一个个到讲台前领试卷,等到考了分的那个同学时,老师气愤地把试卷撕得粉碎,扔到了学生的脸上。那个学生冲着老师喊:你为什么撕我的试卷?老师也不甘示弱:你说为什么?不好好不习,出去那个学生转身出了教室,不知从哪里找了一根长长的木棍,气呼呼地往教室走。在冲回教室的时候,幸亏被其他老师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曾经有个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差生怎么来的?是教师一节课一节课地培养出来的。这句话有些偏激,但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恶语相向,一次次地打击着他们,他们就会越来越差。
尊重后进生,还要允许他们落后,要有耐心等待他们一点点进步,要能够宽容他们的反复。作为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经常鼓励,相信他们也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不断进步,同时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以指导。例如有个学生,初一第一次月考她数学仅考了21分。平常上课很少听讲,经常和周围的同学说话,后来大家不愿和她说了,她就自己乱写、乱画,还做小动作。上课几乎头都不抬。老师第一次和她谈话,只谈了一个问题,就是上课让她把头抬起来,眼睛跟着老师转,把精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谁知她却说:“我从小上学就不爱抬头看黑板,不抬头也可以听见老师讲课。”看她的态度不佳,老师也没有生气,就半开玩笑地说:“平常你在家看电视,你也是把电视打开,躲回房间关上门听电视吗?”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后来老师给她提出两个要求:第一,上课认真听讲,不能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第二,要尽力交作业(因为开学一段时间都没见她交过作业,组长每次向她收作业时,她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还好,第二天上课她还真能抬头看黑板了。但是还不能坚持,作业照样不交。老师找她,她说:“你说让我尽力交作业,又没说一定要交。”她还感到很委屈。老师没有批评她反而还表扬了她,说她说话算数,上课能听讲就是进步,但要坚持。期中考试成绩一下来,她看到自己考的分数很低,竟伤心地哭了,主动找老师问,她该怎么办?老师帮她一起找学习差的原因:她自己说基础太差,自己还不想学,接受能力又不如别人,并且上课老想着下课怎么玩儿,不想写作业。老师告诉她不是接受能力差,而是数学课本身的特点是课程前后联系比较紧,前面的知识没有学好,影响到现在的学习了。然后又教她怎样学数学,鼓励她期末争取考60分,她表示一定要尽力。通过努力,在期末考试时她考了58分,离60分及格只差2分的距离,虽然没有实现目标,但还是让她信心大增。
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清朝顾嗣协《杂诗》云: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 生才贵适中,慎忽多苛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做了科学的分析和论述。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学生文化课成绩优异,有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差,但并不意味着他不优秀。我曾经有个叫王霞的学生,学习很努力,表达能力强,喜欢美术,特别是她的布娃娃做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但数理化成绩一直很差,上这些课对她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再怎么努力也学不会,有一次数学竟考了零分。对这样的孩子能简单用聪明或笨、优秀或后进来形容她吗?我从来不要求她考多少分,而是寻找机会鼓励她把手工作品拿出去参赛,她做的布娃娃曾在多种比赛中获奖。现在她在外地一家玩具公司工作,她说她虽然还没有自己的工厂,但他正在学习,她很感激老师当年对她的宽容和帮助。
老师在每个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能够让学生“过得愉快或悲惨”。所以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对待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我们要让学生从我们这里获得愉快和成功。
2、以责任感培养起职业情感
语文老师应该都教过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人教版九下第五课)这是1922年他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虽然过去了七十多年,但对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启发。有一段话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他还说:“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反观我们,我们中会有多少人是因为喜欢才做了老师的呢?但是既然做了老师,我们就不能天天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做了老师,就要担负起老师的责任,为了国家,为了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为了这份责任,培养起自己对教育的热爱。
我上学的时候语文成绩很一般,喜欢数理化,数学成绩非常好,对三角形,着迷得不得了,我觉得最美的就是勾股定理,它是科学与人文的最完美的结合。毕达哥拉斯的发现、赵爽弦图、古希腊辅助线演绎证明法的故事,到现在还铭记于心。现在在学校里听课,我也喜欢听数学课。我的一些同学现在说起来还为我没有从事与数学相关的职业而遗憾呢。后来却阴差阳错上了中文系,做了语文老师。我已没有机会去做数学老师了,怎么办呢?我只能让自己去喜欢,去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教育。当真正塌下心来去做语文老师的时候,发现语文是个很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教学就是个诗意的旅程,语文老师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人求真、向善、唯美,教人去追求一种理想和信念。感到做语文老师很幸福也很快乐。其实无论什么事情,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要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这是责任,也是品德。
我非常喜欢山东广播交通频道的一句话:“行走是一种快乐,因为它缩短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要做好一名老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教师职业很平凡,但教师不能甘于平凡,时光留给我们的不能只是皱纹和白发,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大有作为。
上小学的时候觉得老师很神气,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大大的对钩或红红的叉;觉得老师也很了不起,知道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就想长大了我也要当老师。后来遇到了我最喜欢的地理老师,他坚定了我做一名老师的愿望。他上课只拿一支粉笔,他的脑子里装着与地理相关的所有知识,装着整个地球、整个星空。他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画出所需的地图,分毫不差,然后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晚上的时候带我们去操场,指着星空让我们认识星座,给我们讲动人的神话故事。老师能回答我们提出的任何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长得不帅气,但那种潇洒、智慧让学生着迷,因老师的才情而迷恋地理学科,因老师的智慧而迷恋教师职业。毕业后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内心受到的强烈的震撼,决心一生用爱去关心学生,用行动去影响学生,用智慧去教育学生。后来听了于漪老师的语文课,被她的睿智、她的激情激动着,于漪老师把三尽讲台看成是她生命的歌唱,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激励着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走下去,努力做到最好。
有理想,就有生活的目标,为了目标去努力就会充实、快乐。教师职业很平凡,只要我们热爱教育,潜心研究,追求教育理想,经济上清贫的我们一定会成为最富有的人。
一个有责任心、有理想的老师,一定是非常勤勉的,他会尽自己所能去做好应该做的事情,从不吝惜汗水。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就如打保龄球比赛一样。保龄球比赛一局分为10格,每格可以投两次,全中可得3倍的高分,补中可得两倍的好分,若两次投球后留下残瓶,就只能得到实际分。也就是说如果每一次都能全部打中十个瓶子,可得满分300分;如果每一次打中九个瓶子,然后都补中,最多只能得200分;如果每一次只打中九个瓶子,没有补中,最多只能得117分。每一次只差一个瓶子,差距微乎其微,十格积累下来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这种记分方法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每天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点,日积月累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这也是我多年教学工作的体会。
备课比别人充分一点儿。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备课上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这一点对语文老师来说尤为重要。备课首先要深入钻研文本,有了钻进去的力量,才有飞出来的激情。所以每备一篇课文先要反复阅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再阅读相关分析文章,参考借鉴别人的理解;对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和疑难句子查阅资料透彻理解。在读透文本的基础上确立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然后才是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最后制作出教学课件。课备得充分,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从容镇定;才能把重难点讲解得深入浅出,透彻明白;让学生得到课堂时间最大化的运用。我一直牢记一句话:“除非你的知识远远超过了你要讲的课的内容,否则你不要去上这一门课。”投入的上课备课,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科素养,用教师的素养去培养起学生的素养
我常常想起我曾经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刚才讲到的地理老师,一位是我的数学老师。数学老师讲课的时候概念之清晰、推理之严密,真滴水不漏。我们觉得他教完了以后这些知识就镌刻在了我们的心上,考试的时候根本不用复习。我想我的数学成绩好,与这位数学老师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从两位老师身上,我懂得了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学科素养高了,课堂上就会形成一种“气”。孟子认为写文章需要一种“气”,他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以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课堂也需要一种“气”来统摄,这种氤氲在课堂中的“气”就是教师的学科素养。老师的学科素养就是一节课一节课地积累起来的。
就因为心中有两个老师,所以多年来我不断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每一节课。我想我们不一定当名家大师,但一定要做一个让学生佩服的老师,要让学生对我们保持一份虔诚的敬意。
作业批得细致一些。
作业反映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了他学习的态度,甚至于思想的波动。我有一个本子,记录着每个学生每次作业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讲评、辅导。每篇作文仔细阅读,细心指导,至少有三分之一面批,面批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作用是最大的。每次测验,当天无论多晚都要出成绩,第二天讲评,这是效果最好的。如果几天以后才批改出来,学生忘得差不多了,也就失去了讲评的意义。批阅试卷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随时打电话跟学生交流,我记得最多的时候一晚上打了31个电话。
反思写得及时深入一些。
无论做什么事情,完成后都得有一个反思的过程,上完课以后我们也都会反思一下,但要及时把思考的结果写下来,否则很快就忘记了。我每天都会将工作的得失记录下来,以不断改进、修正、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我一笔很大的财富。
今年我教的是四川地震灾区的学生,上学期的《乡愁》那节课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上完课后我写了这样一段反思:
这节课没有情绪的主动渲染,没有思乡之情的刻意扇动,但学生整首诗读得情真意切,没有任何一篇文章读得如此动情,特别是读到“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的时候,很多学生流下了眼泪。他们听《乡愁四韵》的歌曲,听《春天,遂想起》的朗诵。当听到“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在江南的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何处有我的母亲/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的时候,学生情不能自已,整堂课弥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用我们自己的学生是无论如何上不出这样的效果的,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这节课让我真正理解了“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学习努力一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一定得课上得特别好,每节课都应该是新鲜的,这就需要源头活水,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工作性质的必然要求。我们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现实又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不学习,没有活水在课堂里流淌,这课是上不好的。我们应该像于漪老师说的那样:一辈子学做老师。
(1)读书: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时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着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教师的阅读,不仅给自己幸福,也给学生幸福,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命姿态。老师们普遍感到没有时间读书,这是事实,我们大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这也是借口,有愿望就会有时间,时间是需要经营的,我们不要把时间挥霍掉了。以前我只知道努力工作,以为尽力就可以把课教好,很快就感到力不从心了,于是才开始读书。这几年买了多本教育理论,订了多种教学杂志,也借阅了一些文学书籍,读来受益匪浅。教学中的困惑,生活中的迷茫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我觉得特别要学习的就是教育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很多教育理论都是在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教育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去学习这些东西。不能闭门造车,闭门造车的结果是什么呢?费时、费力、低效,教育家们研究出来的教育规律学来用多好。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告诉我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觉得下面几种理论给我的启发很大。
一是多元智能理论。
二是差异化教学理论。我们学校的山东省重点课题“初中学段小班化教育”实验的一个子课题就是——差异化教学法的实践研究,重点研究的是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学习方面的差异,课题已通过省级鉴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根据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在全面关注学生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差异,从而实现优秀生的优化和后进生的转化。具体内容不再多讲。
三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另外我觉得非常值得一读的还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语言很浅显,内容很深刻,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都蕴含在平实的叙述之中。其中给我启发最大的第十九条: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学生感知、理解、记忆所学的内容比较困难,比一般的学生慢。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到要学了,刚刚学会了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这样的学生并不是不努力,不要总是批评他们,也不是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能提高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做法大家可以找书看一看。
(2)听课:年轻时听老教师的课,学习如何教学。我毕业的前三年,带着班主任,两个班的语文课,每周再听六节课,听课笔记积累了厚厚的一摞,正是用这些听课笔记,搭起了我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年长了听青年老师的课,还是学习如何教学。他们的新思想、新教法正是中年教师所缺乏的,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既能感到他们的成长带给我们的欣喜,也能感到带给我们的压力,我们如果再不学习提高自己的话,就会被淘汰了。寻找机会听教育大家的课,提升自己的教学层次。有机会外出当然最好了,但这样的机会毕竟有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2007年暑假,教育部和新思考网联合举办了远程培训,那些课例给我们很多指导,我把初中高中的语文部分下载下来,反复地看,到现在看了五六遍了,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现在很多人都有条件上网,上网不要只是浏览轶闻趣事,网络上有很多好的文章,好的视频。
(3)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身边的同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学习借鉴同事的优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择其善都而从之嘛。下面讲两个对我影响较大的例子:
杜老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他是我校的语文老师,个人素质非常好,且善于钻研,勇于创新。记得九四年的春天,他为了去东营参加讲课比赛准备了一节课,讲的是杨朔的《荔枝蜜》,他备好课以后先后三次说课,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是试讲,请同事去听课,评课,经过自己的反思调整以后再试讲。那节课他如此这般地试讲了八次,到东营讲课的时候讲得非常成功,赢得了全体听课老师热烈的掌声。这次课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无论他的做法是不是合适,他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促使我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卓越。
96年我有机会去徐州讲课,那次是现场抽课,没法提前备课,我就去图书室找教学杂志和理论书籍看,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一个月的时间记了200多页的学习笔记,设计出了一些基本的课型思路,从思想上、方法上为讲课做了充分的准备。那次讲的是《爱莲说》,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的优质课评选,有了那次成功给我的自信,以后又多次外出参加各类讲课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后来参加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那次划定的讲课范围是七下、八下二册课本的全部内容,具体讲课内容,现场抽签决定。八月底接到通知,九月下旬讲课,准备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从接到通知那天起,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一是把这二册课本六十篇文章反复阅读,一些重点课文作了更加深入充分的准备,不仅读透文本,还设计了教学的切入点和大体的教学思路。二是找出近三年的《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通讯》(这三种是我自己订的),又借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认真阅读,做笔记,重点学习新的设计理念,积累创新设计方法。给两册课本的重点课文重新做了一个目录,整理了每一篇课文的相关资料分别在哪种杂志的哪一期哪一页,是哪一方面的资料。外出参加评选的时候讲的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思路设计新颖,上课从容镇定。那一次全省有二十人参加评选,我总评成绩第二。
满老师:积极进取,永不满足。
满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他在我校第一个拿到了硕士学位,第一个在全国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他教的学生在我校史上第一次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他的业余时间绝大部分都用来学习和研究。他38岁那年参加深圳的教师招聘考试,跟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同场竞争,他考了第三名,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积极进取、永不满足的精神,他的这种精神给了我很大的促进。
比如,十年前,我在他的影响下开始做中考高考题,受益匪浅。每年中考高考结束以后,收集各地的考试题,做题,分类整理,写试卷评析。一是能够更新知识,防止知识老化;二是提高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命题能力;三是了解考试的命题思想和命题方向,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建议大家有机会也好好做做这些题目。
(4)向学生学习(可不讲)
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接受着来自多种渠道的信息,书籍、网络、电视等使他们更广泛地了解着社会,他们的信息储量远比我们老师丰富,所以我们要调整好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不能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要放下长者的身架,俯下身子,向学生学习。当你向他们请教的时候,他们那种得意那种自豪是无以言表的,这时候作为老师你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你向他们请教,一点都不会失了你作为老师的尊严。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学生跟你谈一些课外的事情的时候你不要总是一无所知,跟你谈什么你都不懂,这样时间长了他们就会看不起你了,所以我们应该对他们所喜好的一些东西有所了解。比如说体育,很多男生喜欢,作为老师我们也得有所了解。其实我不太喜欢体育,有的时候也就是看看乒乓球、排球、跳水、体操等。不爱看足球,也看不懂,也不喜欢篮球。但是学生喜欢,没办法我也得去了解,要不他们会觉得老师太傻了。后来也能跟他们谈谈“英超”,谈谈漫联,谈谈AC米兰。或者评论一下NBA,说说姚明的表现。其实很多是我从报纸和电视上看来的,并不是我自己真明白,但是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老师懂得挺多的,愿意跟老师交谈。
对学生的观察敏锐一些,处理问题及时、巧妙一些。
做到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老师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应寻找一切机会走近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的语言、行为、交往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发现问题,要了解原因,并及时想办法解决。
我有一年带初一,学生可能不太适应初中学习,也可能对新增添的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不重视或不感兴趣,期中考试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一科或两科成绩不理想。我一直在想如何去做学生的工作。后来我组织了一个“7-1=0”的主题班会。就是说七门功课,如果有一门不好,就会影响总成绩,将来很可能就会因此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再说初中是打基础的时候,哪门功课学不好都会影响你的知识结构。班会上我给他们讲木桶理论,他们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个学生也列了一个式子:“5+2=1”,他说“我五门功课学得好,两科不好,我一定要努力赶上,那样我就很圆满了。”他说后边的“1”代表着圆满,班会上学生都信心百倍,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次班会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班会之后的作文课,要求学生自己写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等式,并叙述一个之相关的故事,表达出等式的含义,学生积极性很高。
我们常常参加一些培训,培训的大都是技巧。当好老师需要技巧,但仅靠技巧是不够的,需要学科素养,需要文化积淀,更需要责任,需要勤勉。每天早上早一点到学校,给落后的学生补补课,找思想波动的学生谈谈话;下午晚一点离开,看学生放学后是不是按时回家;晚上晚睡一会儿,读读书,备备课,反思一下自己一天的工作,为明天做做打算;跟家长联系勤一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一个好老师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做出来的。教师的工作就是这样,过程很琐碎、很辛苦,但结果很美好,这就是教师充实、幸福的人生。老师们,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那就让心血在三尺讲台缓缓流淌,悄悄蔓延,就让心香芬芳整个教学生涯。
别人都说我很幸运,每次分班的时候我都能抓到好学生。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的学生中没有差生,他们都很听我的话,跟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也遇到了好家长,他们都很配合我的工作,从来没有不讲道理的家长为难我。同时幸运地遇到了好同事,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知识、智慧和力量;幸运遇到了好领导,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许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幸运地能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了外校的优秀教师,学到了新的教育思想,好的教学方法;我只是尽我所能做好分内的工作,幸运却一次次眷顾着我,很多荣誉落到了我的头上。这一切都让我感动,让我以感恩的心去面对周围的人,做好该做的事。
请用本平台账号登录后发表评论
师范教育处 主办技术支持电话:7-1010 邮箱:(请将#替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不会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