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写的从军行的从军行画

&&&&文章内容
[书画]老朽学涂鸦&#)
王昌龄《从军行》之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
威望:211159
其他文章:
发表时间: 18:26:34
该作者的文章:
选择你要赠送的礼物
网站Email: 或垂询:400-1-& & & 书法竖幅王昌龄从军行之一&&&&画家徐维骝创作
书法竖幅王昌龄从军行之一画家徐维骝创作
微信扫描购买
“扫一扫”下单购买更实惠
价格: ¥600.00
价格: ¥1000.00
价格: ¥240.00
价格: 议价
价格: 议价
价格: 议价
王昌龄·唐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画家基本信息
画家:徐维骝
画家擅长:书法;
画家类别:书法家;
出生日期:1942
画家性别:男
所在省市: 江苏省-盐城市
简介: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高级工程师、江苏盐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获得的奖励有:庆祝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银奖、第二届华夏龙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银奖、唐诗宋词元曲全国书画大赛银奖、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海内外书画邀请展优秀奖、第三届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大赛银奖、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6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纪念建军八十周年中国当代书画家艺术展银奖、首届井冈山杯中国红色之旅文学艺术大赛优秀奖、情系西部全国书画作品大展优秀奖、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奖等等。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四开珍藏卷。  乐于和书法爱好者交流切磋,乐于向书法同道求教.
博宝热门推荐从军行(王昌龄)
您的位置是:&&&&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您所在的位置: >>
>> 第一部分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从军行(唐)王昌龄
  从军行①
  (唐)王昌龄
青海②长云③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④。
  黄沙百战穿⑤金甲⑥,
  不破楼兰⑦终不还。
  ①从军行:描写军队生活的乐府旧题。原作共七首,这是第四首。
  ②青海:指青海湖。
  ③长云:漫天的浓云。
  ④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
  ⑤穿:磨穿。
  ⑥金甲:铠甲。
  ⑦楼兰:汉代时西域国名,这里指侵扰西北边境的敌人。
  青海湖上连绵的乌云使雪山变得阴暗,
  从这座孤独的城池可以远远望见玉门关。
  在沙漠战场上久经征战的铠甲被磨穿了,
  但是不打败敌军我决不回还。
这是一首写边塞生活的诗。前两句写边塞次第展开的广阔画面。“?海”,云雾漫漫,“雪山”,色泽昏暗,“孤城”,矗立黄沙,“玉门关”则是诗人“遥望”的终点,也是诗人脑际中浮现出的广阔画面。这两句诗表现出了丰富的内涵,诸如自豪、孤寂、艰苦等感受,都融合在这广阔而又暗淡的景象中。后两句转入直抒胸臆。“黄沙”一句概括了戍边生活艰苦、时间漫长、战事频繁和敌军强悍的情况。但是,尽管磨穿金甲,将士誓破“楼兰”的坚强意志是不会动摇的。
  全诗意境宏大,气概恢弘,风格豪迈,感情奔放,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气概。特别是最后一句与第三句相映,显得更加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读训练】
1?这是一首描写生活的诗,作者是朝诗人。
  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自古以来,关心国事、关心人民疾苦的文人志士数不胜数。他们通过诗赋文章来表达对残酷统治者的不满,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对英雄主义的赞扬……请发挥你的想象,用几句话写一写这首诗所描绘的广阔而又悲凉的边塞画面,向抗击侵略、戍守边疆的战士表达崇敬之情。
  龙标(今湖南黔阳),旧产柑橘,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闻名遐迩、声闻朝廷。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流放沅水?域时,就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橘颂》。在唐代,王昌龄被贬龙标尉之后,更加大力提倡栽种柑橘。所以,龙标附近一带柑橘遍布,香味四溢。因此,王昌龄深受龙标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天宝十一年(752年)的秋天,王昌龄的友人魏二乘船前来龙标,访旧友龙标尉王昌龄。二人在龙标境地游山玩水,饱览大好河山,对五溪地区的风光、风情、风俗赞不绝口。魏二在龙标游玩了一个月后,向王昌龄告辞,准备回到遥远的故乡,与王昌龄依依不舍。
  王昌龄在宴请友人魏二,为之送行的时候,就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定价:¥23.80 当当价:¥9.50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吧!作者:
书籍简介: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book_12097?ref=read-7-share请描述一下王昌龄从军行其一所描绘的画面
不如这样TA10
从军行其一原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自走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各句赏析:开头两句,诗人故意创造出一种松弛宁静的气氛:没有战事,戍楼孤影,夕阳西下,晚风轻拂.但这是边境上特有的暂时的平静,静谧中潜伏着肃杀和紧张.在这样的情景下,战士想家是极自然的.于是接下去写他吹起笛子,吹的是寄托着“伤离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通过笛声,我们已体察到这位战士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末句却从对面写来:不直说战士对妻子的思念有多苦多切,而说他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为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夫妻两人对长久的别离、无望的等待都同样地无可奈何.这就把广大守边战士的苦闷心情典型地表达出来,并取得了令人感动和同情的艺术效果.如果对回答满意,请采纳,鼓励鼓励热心人,这年头助人为乐也不容易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昌龄的诗从军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