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有针对孩子厌学心理开的心理咨询机构孩子老感觉同学不跟她玩,欺负她

心理咨询案例:孩子厌学怎么办
心理咨询案例:孩子厌学怎么办?
家长提问问题:  一个初二的孩子厌学,原因是基础太差,就是不想上了,怎么办啊?
  心理专家支招:  孩子基础差、厌学,一方面要找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比如家长期望太高,教学方法生硬等导致孩子由讨厌师长发展为厌学;另一方面是孩子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力差、贪玩,随着难度增加,学习紧张气氛加重,孩子就会想着逃避学习了。针对孩子的现状,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首先,对孩子少消极评价,多积极评价。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改变其厌学的一剂良药。孩子的功课再怎么差,总有某些功课程度稍好一些,也可能在一门功课的某些方面做得不错,还有就是在某个时间段表现尚佳,家长要适时地进行鼓励。而不要总是对孩子说类似“你怎么搞的,成绩这么差”,“再这样下去,你就完了”这样的话。在学习中,让孩子学会运用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方法,懂得不同功课交叉进行复习,这样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其次,对孩子少越俎代庖,多给予信任。一个孩子的学习好不好,主要得靠自己,家长、老师只是起着指导作用,后者不可能代替孩子学习。有的家长喜欢全程陪着孩子学习,甚至帮助孩子做题,这样反而使很多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他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的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多检查、监督,通过鼓励激发孩子的学习自觉性,这样孩子才能放松身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弥补薄弱环节,学好重点课程。
  第三,对孩子少物质刺激,多精神鼓励。孩子要想学习好,就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一些家长喜欢用物质刺激的办法来“激励”孩子上进,事实证明,过多的物质奖励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持续的效果。作为初二孩子的家长,要和孩子多谈谈人生、谈谈未来,谈谈孩子喜欢从事的,鼓励孩子不畏困难挫折,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奋斗。这样,就把长远的目标和当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了。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智力正常,做别的事情挺好,为什么就是学习不好呢?
  心理专家分析指出原因和对策:  一.学生原因
  1.学习负担过重。
  竞争激烈,父母期望值过高,使得孩子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负担过重与心理压力的增加在不同青少年身上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担心被提问,以致成为一种心理压力,但此种担心在同班级中的大部分同学中却根本不存在。这说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与学习感受是不一样的,学习素质差的孩子,常感到完成好功课十分吃力,需要加班加点,即使如此,也还是成绩平平,从而感到有思想负担,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成绩好一些的孩子如果稍有放松,处理不好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掉队,产生心理负担。如学生景,时学习较好,升人后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差,课外作业得加班加点才能勉强对付,身体也虚弱了,经常感到头痛,睡眠不好,夜里常做恶梦。
  2.学习适应能力差。
  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差影响情绪波动,表现为紧张、焦虑不安。引起孩子心理学习适应差的原因很多,最为主要的是心理与环境因素。如有的孩子说,“在小学,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一直抓得很紧,上中学后,他们仍旧很重视我的学习,但我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了,我因缺乏应变能力,从一切依赖父母的环境中走出来就很不适应。”这位同学因此产生了心理负担。学习环境的改变是孩子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缺乏应变能力而遇到心理困难的孩子也有不少,对此我们应该研究增强学习适应性的教育训练方式。初中学习相对于小学,老师的支配性减少,主要靠孩子的自主性,一些孩子的自主性一时没有发挥出来,都会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但随着初中学习的适应,学习成绩又会上升。而有的孩子始终调整不好,成绩不能提高。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研究中发现,孩子经历多次失败之后,便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认为自己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产生失落感,无力感,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感”。在这种感觉支配下,不愿再尝试,陷入“造成失败——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
  3.不良习惯难改。
  心理学家指出人一经习得习惯,意识就深化到下意识、潜意识层面,想改正要有意志、肯下工夫才行。一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不良习惯。有的学生上课说话、看课外书、听CD、玩电子游戏、做小动作等。这样降低了听课效率,加大课外作业难度,延长学习时间,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二.家庭分析
  1.心理学研究发现,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家庭的问题直接反映在孩子身上。有的孩子父母离异,在单亲家庭长大,缺乏关爱和沟通,形成自悲、孤独、抑郁、甚至厌世的心理。长期低落、压抑的情绪使他们无心学习,将情绪以各种形式发泄,有时很极端,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
  某些父母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会出现许多问题,父母应监视孩子的所作所为,其结果却造成管得过宽过严。父母的动机是正确的,但有时手段不正当。那么父母的不当行为将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的关系。造成孩子苦恼,烦躁,情绪低落,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和朋友交往时有心理障碍。
  2.溺爱的家庭氛围造成孩子学习动力缺失。
  现在孩子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家长溺爱孩子。在生活中,父母对子女只注重体质与营养,物质方面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而不注意心理品格的训练,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勤奋、独立自主精神,不注重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导致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负责精神的缺失。父母一方面埋怨孩子不求上进,可是孩子勤奋好学的动力又来自何方呢?在物质上尽量满足他们,而学习上又有些苛求他们。不管愿不愿意学习,都要考个好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责备他们。家长认为“我们吃苦头,就是因为没文凭,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个大学,不能再让孩子吃苦受罪了”。一句话,父母不想要孩子吃苦。现在父母为孩子创造了一个不吃“苦”的环境,将来孩子的“苦”谁为他去分担,孩子形成了生活中“不劳而获”习惯,学习上又怎能不劳有获呢?请我们的家长真爱孩子,“爱子则为其一生计,传之以家财万贯未必能使其受用无尽,一生充实”。
  3.孩子的潜能优势没有得到激发,造成被强迫读书的心理阴影。
  有些家长要孩子学习,不是根据孩子的培养特长,激发学习热情,而是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这是家长的一种代偿心理。日本教育学者山本光明,把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愿表现方式,分为四种,充满“斗志”、“被强迫做”、“不想做”、“无法做”。凡是被强迫学习的孩子都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的主动性差。
  三.学校及其他原因
  应试教育的无奈,使学校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发展。评价方法的单一,使大多数孩子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无休止的考试练习,难于理解的知识,使孩子望而却步。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将学生吸引去了。还有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存在也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给他们造成厌学等不良情绪。
  心理对策——解决方案:
  1.细心观察,了解孩子的真实思想。
  由于环境、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孩子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家长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谈心等活动,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使孩子愿意向家长倾诉真情。然后,针对孩子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2.要耐心疏导,以诚相待,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青少年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着巨大变化,而且心理上也经历着幼稚和成熟的混杂和交替。其表现是情绪波动大,思想单纯,易被人诱惑,感情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家长要针对孩子这些变化,反复耐心地帮助教育,因势利导,切不可操之过急,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衡量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以增强他们自信心。
  3.加强与教师的联系,沟通家长、教师、孩子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孩子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家庭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家长一方面要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就共性问题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以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教师取得联系,找出病因,密切合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做的过程中,注意积极强化。这时家长和教师要表现出更多的爱,直截了当地找他们谈话,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寻求专家的帮助,这才是较为妥当的方法。只有避免采取粗暴的手段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4.丰富文化生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进入学校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限制了孩子的视野和活动空间。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好奇、好玩、好动、好积极思维的特点,引导孩子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海明心理咨询师|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一个经常被同学“欺负”的孩子
&&对于一个因体形或其他缺陷而受到嘲笑的孩子来说,要重树他的自信,需要家长、老师、小伙伴共同给予鼓励和帮助&&记者 庄小琴 &&通讯员 徐 勤&&&&在过去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周,70岁的爷爷都坚持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带着15岁的小勇从临安来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周国岭主任的儿童心理门诊就诊。&&小勇因为体形偏胖,行动相对有些笨拙,思维有时候也“慢半拍”,在学校经常受同学“欺负”,渐渐地不愿意和这些“嘲弄”他的同学们一起玩,对上学有了恐惧。爷爷想办法给他转了学,希望给孩子一个新的开始。但爷爷又知道,如果小勇不克服自身的一些缺陷,树立正确的自信心,新环境也许会引发同样的老问题。&&经过两个月的心理咨询,小勇的情况有明显好转。但周主任说,对于这样一个孩子,即使到了新环境,还是需要家长、老师,甚至是小伙伴共同给予他鼓励和帮助。&&爷爷说&&&&他其实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这些年来,孩子一直是我和他奶奶带着的。&&他妈妈,也就是我儿媳妇,在当地开了一家很有名的餐馆,整天忙得不着家。就算有时间在家,也是和自己的老公我儿子吵个不停。有一回,吵着吵着,儿媳妇吵晕过去了,那时候小勇才四岁,就知道打120,把救护车叫来了。&&所以,现在有人说这孩子有些“傻”,有些“笨”,我就不愿意承认,他其实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我想,孩子给他们带,也不会带好。小勇五岁的时候,我刚从村办厂退休,就把他接来和我们住了。这孩子,长得挺壮,别人都夸“养得好”。六七岁时就会骑自行车,从家骑到镇上,有七八公里的路,从来不觉得累。&&后来上了学,成绩是不好,但没心眼,对人实诚。去年上了初一,开始不太听我们话了。奶奶叫他扫个地,他就是不扫;叫他做作业,他就磨磨蹭蹭,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没热情。我说,奶奶有心脏病,你这样气奶奶,把奶奶气病了,你心里好受吗?他好像也是无所谓。&&成绩不好,我也随他去,没过分说他。但过了一阵,就出现厌学情绪。有一次,我发现他把手放在裤裆里,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是同学让他这样做的,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挨打。&&我这才知道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我们是农村的中学,没有城市的孩子那么有素质。我们这个孩子,因为胖,因为慢,别人看来还有些“呆傻”,所以一直是受欺负的。他势单力薄,不敢反抗,只能闷在心里。&&后来,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去学校,说是怕那些同学。学期快结束时,我想,这样不是个办法,老受别人欺负,长期下去,孩子心里会有阴影。于是,托了很多人,把孩子转到一所校风相对好一点的中学。&&但是,我觉得这孩子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性格有些懦弱,有些自卑,希望医生给他讲讲,让他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新的环境。&&小勇说&&我只想和比我小的孩子玩&&我知道,在同学眼里,我就是又蠢又笨的人。他们叫我干什么,我就得干什么,要是反抗,就会被欺负。&&就像打扫教室的卫生,明明是老师分好工的,但他们偏偏把活都留给我干。我不干,为首的同学就用扫把顶着我的下巴,威胁我“干不干”。我只能点头,然后他们那几个人就哄堂大笑,扔下扫把,站在那里看我做。&&我做的每一件事情,他们都很好奇,好像我是“外星人”一样。看我这个“外星人”的笑话,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我伏在桌上睡觉,他们就不停用笔挠我耳朵,直到把我捣鼓醒了,指着我桌上流的口水,笑话我。连我撒个尿,都要撒到他们指定的地方。&&我怕他们,不想被他们打,所以只有听他们的。还有很多被欺负的事情,我都忘了。不好的事情,我忘得很快的。你要是问我上次考了多少分,我也不记得。&&其实,我是挺和善、挺有爱心的人。我喜欢和比我小的孩子玩。他们不会欺负我,我还可以轻易就把他们抱起来。就像玩跷跷板,我一个人就能把四五个小孩跷起来,他们可崇拜我了!&&对于新学校,我还是挺期望的。因为我留了一级,重新读初一,现在我就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他们没有人敢欺负我!&&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的建议——&&给予爱和鼓励&&这是一个心理发育有些滞后的男孩子,对自我、对他人或者说对外部事物的认知,没有达到这个年龄应该达到的水平,仍处在相对幼稚、单纯阶段。又因为体形偏胖,行动有些笨拙,思维也“慢半拍”,这些令他成为他所在环境中的一个“特殊”。我们还知道,恶作剧是男孩子们的“专利”,于是,小勇也就成了他们“取笑”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小勇开始自卑、退缩,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现在爷爷给小勇办了转学,这对小勇来说,暂时是件好事。但从长远来说则未必,如果一有问题就选择躲避,会给孩子产生一种负面影响——有困难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逃避。对于一个因体形或其他缺陷而总是被同龄人嘲笑的孩子来说,关键是要重树他的自信,这需要他本人的努力,也需要家长、老师,甚至是小伙伴持续给予他鼓励和帮助。&&对于小勇来说,在融入新环境之前,小勇需要纠正以前的一些错误认知,树立自信,以积极健康的个体形象出现在新群体中。长达两个月的咨询,对于小勇来说是一个梳理自我的过程。同学嘲笑他的一些事件,他以写日记的方式,重新做了思考,认为“别人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是不对的,而要有“自己的判断”,并且意识到“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自信,才能赢得同学的尊重”。对于新学期的学习、与新同学的相处,他写了长达四页纸的打算,虽然言辞仍有幼稚之处,但相较于他之前的表现,已经有明显的进步。如果能坚持做这样的自我省查及记录,小勇的心理会得到较快的成长。&&对于小勇的家人来说,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从爷爷和小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缺席的。父母应当在日常接触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支持,如果小勇一时无法和父母建立起情感链接,作为抚养人的爷爷奶奶,要及时观察小勇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鼓励他独立思考,有担当,发现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这些都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及巩固。&&最后,对于这类孩子,学校老师应尽可能给予更多的关注。这类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把班级看做一个集体,那么这类孩子就是这个集体里的“弱势群体”,如果还要受到同学歧视,那么他们往往会变得更弱势。如果老师能引导全班同学创造一个互帮互助、温馨有爱的环境,让这类孩子感觉到来自他人的关怀与爱,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也将会减少。采访整理:庄小琴&&&&回想我们小时候,班里似乎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可能有些许智力缺陷而被排除在游戏圈子之外;可能长相有些“与众不同”而遭受异样的眼光;也可能是带有攻击性而难以管教,令大家敬而远之……&&专家说,这类孩子需要家长、老师,甚至他的小伙伴们共同给予鼓励和帮助。现在我们来设想:如果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而你是他的老师,他的同学,或者他同学的家长,你会怎么做?欢迎参与我们的讨论,讲讲与此相关的故事和体会。&&你可以这样参与讨论: &&电话:(今天下午2点至5点)&&QQ:&&QQ群:
[] [] []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了怎么办?
  对于小学生正是建立自我价值的时期,孩子被孤立这样的应激事件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尊,但是可避免吗?不是,这是难免的。在实践中,涉世未深的孩子间的无意伤害不可控、不可预测,很
多孩子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包括成人也难以避免类似的场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是成长必经的烦恼。
  案例:昨天下午女儿从托管班回到家很沉默,因为她们上托管班的同学在一次小游戏之后有一
个小朋友说:“讨厌***的举手!”结果上托管班的所有小朋友(6个人)都举起了手,于是女儿一
个下午都变得特别沉默,很伤心,这是她回到家后跟我说的。而且第一次,在我怀里呜呜地哭了起
来,她已经上小学了。说实话,我比她更伤心,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只是告诉她要谦让。大家帮我出出主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做为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表现的慌乱和心痛完全可以理解,但妈妈不用为此太过担心。
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遇到, 孩子更是常见, 即使没有被指出来, 但那种孤独的感觉都是有的,&
不见很多大人都说孤独么?
  其次,引导孩子积极面对,主动出击很重要. 不管别人怎么想,
其实绝大部分人都面临这个问题, 更何况孩子呢。妈妈不要把自己的反感、消极、敌对情绪带给孩子,这个很重要,告诉孩子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再有,小孩子很容易受鼓动,从众, 其实很多想法不深入,
也不是“她们”真正想的, 因为小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很多不牵涉前面和后面,所以家长不要太在意这个事情,并且逃避绝对不
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这次经历,面对以后的挫折孩子会更坚强和豁达,这是这个事件带给我们
的收获。它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平时与孩子多交流,
了解一天都发生了哪些事;与老师多交流,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尽快 与老师沟通,他与孩子们接触的肯定比家长多,请他帮你分析下是什么原因,
并请他帮助孩子化 解下这个问题, 最好是悄悄的跟老师说,不让孩子知道,在这段时间孩子是特别脆弱的, 自尊心
越强越难受,如果老师能帮忙可以帮孩子渡过。
  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根据你平时的了解, 孩子是不是有些自身的原因呢?
但要特别小心, 也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特别在意这个事情(虽然我们家长其实都很在意),你最好对这个集体也能有 一定了解,心里有数,
有些问题可能是其他孩子的, 不是自家受了委屈的宝贝的原因,所以千万 不要再进一步伤害了孩子,这样孩子的结可能真的解不开啦!
  对于自己被同伴排斥、孤立的孩子,有的家长通常会说,那没啥大问题,小孩嘛,小打小闹的
很正常,相互又不会记仇,过两天就好了。但事情往往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么简单。
  据《每日科学杂志》报道,一项对美国中西部380名5~11岁孩子的研究显示,长期被同学抵制
、排斥的孩子,更有可能对学校的各种活动采取消极态度,它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给受害学生带来长期的心理创伤,同时会损害他们与同龄人交流、参与课堂活动、参加与课堂相关的社会活动的
能力,容易使学习成绩大受影响。
  研究人员起初认为,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能够很快从中跳出采,但他们经过一段研究后发现事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家长对此不可掉以轻心,把它当作仅仅是小孩子的幼稚行为而以为最好不要
操心甚至迁就。
  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团体和社会而生活,在团体和社会中生活就存在着人与人的交往和互动,假如我们不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会处理交往中出现的矛盾、摩擦,就不能被社会和团体所接纳
  孩子被孤立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社会交往技能较差、内心自卑,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或有攻击行为:还有一种是有特殊个性或行为表现的学生,如爱发脾气等。
  父母意识到孩子被孤立时,首先应学会处理孩子的紧张、焦虑和失望的情绪,让孩子有安全感
,知道有人理解他、支持他。如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多说些鼓励的话,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如果家里养着宠物或有毛绒玩具,也可以让孩子多和它们玩。这些拥抱和温暖可以使刚进入新学校 的孩子,不至于产生被抛弃的恐惧。
  其次,强化孩子身上优秀的方面,平时增加其自信心,多鼓励赞扬他,让他逐步形成良好的自
我意识,让他在潜意识里认识到:他是好孩子,他聪明能干,老师喜欢他,爸妈喜欢他,同学们喜
欢他,他今后要干大事的。有了这种强烈的自信心,这种偶然发生的挫折自然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后 果了。
  再次,通过讨论、分析、图画心理投射等方式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或者通过体验互动游戏教会孩子处理与同学之间的误解、摩擦。
  最后,帮孩子展示特长。儿童心理学家说:“如果孩子有某个方面的特长,就一定要给他们机会展示他在这方面的天才,这对他们的交友很重要。”
  父母应记住,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他同伴的“坏话”,比如:“我们自己玩,我们不和那群坏蛋在一起。”或者直接把电话打到对方孩子家中“告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你的孩子将再次
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孩子被孤立,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习成绩,并害怕与人交往,渐渐变得冷漠。”一些教师说,如何让这群孩子不再形单影只,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教师要拉“孤立”学生一把
  在小学校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率作用。教师有什么样的喜好,同学们也会纷纷
效仿。教师的态度往往引导着学生们的交往,平时表扬得多的学生,总是格外受到同学的欢迎。
  而那些在校园里受到“孤立”的孩子,由于他们身上的问题较多,如有的调皮,有的内向,有的学习成绩不好,鲜有机会得到表扬。教师一旦无视他们的存在,不谙世事的小学生也会以同样的
态度去对待同学。
  所以,教师们应该带动学生们,一起去关注这群渴望友谊的孩子。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
  孩子在学校被‘孤立’,学校有责任,但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孩子过度调皮,或内向自卑,都与其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家长过于纵容孩子,就会
让孩子变得特别调皮;而家长对孩子过于挑剔,批评多于鼓励,则会让孩子变得内向、自卑而敏感 。
  开朗、乐观、乐于助人的孩子都是很受人欢迎的。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是家长对孩子
负责任的表现。对这些在校园受到“孤立”的孩子,家长还是要适时介入,帮孩子找自身原因,多鼓励孩子主动与师生交往,教孩子正确待人接物。
  发掘孩子的特长
  采访中,有教育专家称,在校园被“孤立”的孩子,无论是调皮还是内向,自卑是他们的共同点。“因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不会缺少友谊的。”
  该专家称,学校还是应发掘每一个孩子的特长,比如有的孩子调皮但模仿能力强,不妨让他们学习表演;有的孩子内向,但感情细腻,不妨让他们做学生的“知心人”,多给他们展示特长、融入集体的机会。也只有这样,孩子们的自信心才会得到增强,他们才更容易走入集体。
文章来源:
我的更多文章:
( 09:42:28)( 09:22:31)( 09:19:45)( 09:15:47)( 09:20:16)( 09:19:01)( 09:54:21)( 09:52:15)( 09:28:17)( 09:44:0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例初二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王惠仙的博客
王惠仙的博客
(47)(3)(11)(5)(6)(3)(2)(2)最新文章文章作者: 王会鲜时间:
9:43:46分类: &&&&&&&& 一例初二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巩义市&& &王会鲜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阐述了对求助者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过程,并根据与求助者协商,采取了合力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咨询师通过6次咨询,帮助求助者建立起新的观念,能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厌学情绪消失,学习状态良好,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马某,女,14岁,河南省某初中八年级学生,身高1.60米,体重52公斤,无重大躯体疾病,为独生子女。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来访者仪表整齐,情绪有些低落,思维逻辑正常,能详细表达自己厌学的情绪及原因。情感活动与内心协调,说话有礼貌,有些吞吞吐吐,但能详细描述自己的感受;交流时显得被动,存在认知偏差,自知力尚好。自我评价低,对学习无信心,有求治愿望。
其母亲和班主任一同前来,据班主任和家长介绍介绍来访者对问题的陈述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一)主诉:
最近1个月心情不好,不想和老师及同学交流,情绪有点烦恼,刚开始觉得没有什么,近一周觉得很郁闷,不想上学。
&& &(二)个人陈述:
1、个人成长的自我陈述
&&&& 我从小和父母姥姥生活在一块,父亲在一家乡镇企业单位做统计工作,平时在家的时间不多,和我的交流也不多。父亲的性格有些内向,不善于和外人交往,不上班的时候就在家里上网,或是看一些杂志,和母亲姥姥的交流也不多。我的母亲在一家超市做管理工作,平时工作很忙,除了给我买好吃的和穿的,每天回家还询问我的作业和成绩,对我的期望比较高,我考试好的时候母亲会很高兴,考不好就会训斥我几句,平时也不太关心我在学校的情况。我姥姥很爱我,每次放学时都到小区门口接我,非常关心我的身体和学习,并经常教导我要和老师和同学们好好相处,不要惹是生非。我从小就比较听话,学习成绩一直也不错,在小学时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和同学们都挺喜欢我。到初中后,我因为自我介绍时表现优秀,被同学们推选为语文课代表。我在班级成绩依然不错,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还鼓励我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对我很器重。可上次在外校老师上公开课时,我因为紧张,回答问题出错了,我听到同学们都笑了,感到很难堪,老师虽没说什么,可我感到她肯定不高兴,因此心里很苦恼。下课后同学们议论本次上课情况,我都不敢听,怕别人嘲笑我。上周月考,我的语文成绩不太好,老师找我谈话后,我觉得自己很无能,语文课代表的语文成绩成绩这么差,老师肯定会对我失望,就感觉很郁闷,不想见老师和同学,想请假休息一天。母亲打电话请假时被班主任询问,我才说了这些情况。老师就带我来咨询室,我也很想快乐起来,好好学习。
2、一般现状的自我陈述
&&&& 一个月前,一位外校的老师借用我们班级上课。早读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预习,并鼓励同学们到时要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风采,不能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要让听课的领导和教师看到学校的优秀,班级的优秀。并专门询问班长和语文课代表是谁,对我们两个又进行了鼓励,并许诺对发言积极的学生将会建议班主任进行奖励。我也想在公开课上展示一下,获得老师和同学们对我这个语文课代表的进一步认可。谁知上课时,因为换到多媒体教室上课,讲话时需要话筒,当我回答问题时,话筒传过来后,我突然紧张的声音有些颤抖,说话也结结巴巴。在说“赶马女孩子”时,竟说成了“赶马你孩子”,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摆手示意我坐下后,就不再往这边看我,我感到很尴尬。下课后,同学们都在讨论这次上课时自己的表现,推断自己是否会受到老师的赞扬。还有的同学在评价教师上课的情况,看到的听课教师等。我不敢说话,怕大家嘲笑我的表现。看到语文老师后,自己感到很别扭,觉得老师肯定会责怪自己关键时候总是出差错。从那之后,我就有意疏远老师和同学。怕他们提起上课回答问题的事。虽然没人再提,可我总觉得大家会在背后议论我。一周前,月考成绩出来后,我的语文成绩不太好。我去办公室拿语文试卷时,语文老师让我等一下,询问我为什么没有考好,看我没有回答,就说以后要努力学习,作为语文课代表要给大家做个榜样。回到教室后,大家都抢着看试卷,我把自己的卷子藏起来,觉得没法再见老师,自己太丢人了,老师肯定对自己很失望,同学们也会看不起我这个语文课代表,觉得很郁闷,不想上学,就想请假在家休息。我装做头疼,母亲打电话请假时,老师在让我接电话反复询问病情时,我看隐瞒不住,就说了自己的情况,老师就让我和母亲一起来到这里。
一个星期前,我除了心情不好外,还感到不想和同学们说话,上课有时还走神,我很想让自己表现优秀些,搞好自己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们友好相处。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 &1、家长和教师的陈述
&母亲的反映:马某小的时候很听话,性格有点内向,成绩也不错。在家很少说话,对父母一般就是问一句答一句,和姥姥说话较多,一般都是生活方面的。这一个月不愿和家长谈论学校里的事,情绪还比较稳定,月考后不愿让家人问成绩,也不把卷子拿回去。
班主任的反映:马某是班级语文课代表,乐于帮助同学。学习基础不错,特别是作文写得很好。但近段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走神。这次月考成绩语文成绩不太好,语文老师特意安慰了她,但她却不说话,上课时始终低着头,情绪不太好,因此家长请假时我才多询问了几句,发现了这个问题。
2、心理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 来访者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班里还担任语文课代表职务,平时和同学相处较好,也比较受老师喜欢。一个月前,一位外校教师来学校上公开课,借用他们班学生。结果在正式上课时,她回答问题时因为紧张,说话有些结巴,并说错了一个词,引起同学哄笑,老师用手势示意她坐下后继续讲课。下课后,感觉同学们会嘲笑她,老师也会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很差,心里感到烦恼,又觉得无法对别人诉说,心情不好。一周前班级进行月考,语文成绩稍有退步,语文老师找其谈话,自己认为老师肯定对自己很失望,认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个差生形象,因此心里感觉郁闷,产生不想上学的思想,也不愿和老师同学多交流。被教师和家长发现后一起前来咨询。
四、心理问题的评估及诊断
(一)对来访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智力正常,性格偏内向,近一个月情绪低落,疏远老师和同学,未出现泛化现象,情绪在理智控制下。
(二)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人格相对稳定。对症状有自知力,情绪在理智控制下,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
&&& 该求助者情绪问题属于心理冲突的常形,根据许又新神经症的诊断评分,不构成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症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严重性心理问题相鉴别
求助者产生情绪问题主要因为回答问题紧张出错,考试失误怕被老师看不起,因此产生不想上学情绪,初始反应不强烈,并没有泛化现象,持续时间仅一个月,社会功能影响不太,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诊断依据:
&& 1、该求助者知、情、意相统一,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情绪在控制范围之内,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2、内心冲突因现实事件引起,回答问题出错,考试失误。
3、情绪反应没有出现泛化,学习基本上能正常进行。
4、学校例行体检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五)病因分析
  生物学原因:来访者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较强,情绪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情绪容易波动。
  社会性原因:因紧张回答问题出错,受到同学嘲笑,感到苦恼,因为是外校教师,未能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语文月考失误,对老师的询问不敢回答,怕被老师看不起。和父母关系较好,但缺乏沟通,姥姥只是对生活上的关心。
心理原因:不合理的信念,回答问题出错,同学和老师会嘲笑,考试失误,老师会看不起。性格相对内向,无法宣泄和排解情绪困扰。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一)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改变不良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和师生友好交流,提高自我价值感。
(二)长期目标与最终目标:
让求助者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把精力积极投入学习中。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方案由双方共同商定如下:
1、方法与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
(1)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2)放松训练
2、双方责任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
&&权利: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权利: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个人资料;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费用:
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咨询分为六次,每周1次,每次1小时,周四下午课外活动进行。免费咨询。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的划分:
咨询主要分三个阶段共六次完成: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一次咨询)。
&2、咨询阶段(第二次至第五次咨询)。
&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六次咨询)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时间:2013年9月5日
任务:了解基本情况,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诊断,确定主要问题。商定咨询目标、咨询方案,确认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向求助者说明合力情绪疗法ABC理论和放松训练疗法。
&方法:会谈法
1、填写心理咨询表,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
2、在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
3、向求助者简单介绍咨询理论,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帮助。
4、布置家庭作业:思考造成现状的原因,回忆近一个月的情绪状况和对老师、学生、家长的看法。
第二次咨询
时间:2013年9月12日
任务:咨询师通过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她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上课回答问题失误,老师对自己有看法等事件的影响,而是由于她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方法:会谈法、合力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1、反馈咨询作业:对事情的看法与情绪反应相联系比较,与来访者一起分析她的不合理理念;
2、详细介绍合力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自己的烦恼是由不合理的信念引起的,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3、用音乐放松椅进行放松,缓解紧张情绪。
&&4、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对ABC之间的关系进行自我分析。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13年9月19日
任务: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方法:会谈法、合力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完成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认知,增强自信心,学习情绪稳定。
&第四次咨询
时间:2013年9月26日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使求助者摆脱原有的不合理的信念及思维方式;巩固学习到的新的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会谈法、合力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完成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认知,自信心增强,学习情绪稳定。
第五次咨询:
时间:2013年10月8日
任务: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使求助者学会自我指导和自我接受;巩固学习到的新的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会谈法、合力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完成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认知,自信心增强,学习情绪稳定。
第六次咨询:
时间:2013年10月15日
任务:关注求助者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鼓励她朝目标前进,巩固学习到的新的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教给求助者一个简单的放松训练,保持心情愉悦。结束咨询,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方法:会谈法、合力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完成情况:经过咨询,求助者厌学情绪消失,情绪平稳,能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达到了预期目标。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
郁闷情绪减轻,觉得特别畅快;学习开始有进步,没有了不想上学的想法,能很好地与家人、老师同学友好相处。
(二)老师及家长评估
老师反映:该生发言积极,进步很大,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很好。
家长反映:孩子最近心情愉快,和家长交流也增多了,喜欢上学了。
(三)咨询师评估: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能坦然敞开心扉,对教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咨询结束时,心情平稳愉悦。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009年3月第9次印刷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009年5月第6次印刷
(3)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009年5月第12次印刷
(注:这是我2014年参加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的案例报告,又到学习准备阶段,分享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此案例已被多位好友参考过,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 访问脚印(最新55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克服厌学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