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活起来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摘要】 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坚实的基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堂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新课标的提出对语文课堂的活跃程度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文章着力探究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给小学语文课堂生命与活力,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
【所属期刊栏目】
(2016年24期)
【分类号】G623.2
【下载频次】1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
浏览历史:
下载历史:利用多媒体使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你好,游客
利用多媒体使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者:许建辉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不单纯是教育技术的引进,而且还是教学艺术的发挥,它必然会引发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学生参与等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索。近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操作简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音乐课还是体育课,都能发挥巨大的功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教学的整体改革必须以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突破口,&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也是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一个新挑战。所谓&多媒体教学&,具体地说,是指在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会理成分,恰当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各展其长,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与信息资源优化教学的手段,正是这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让学生看课件,在屏幕上出现了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的游来游去的找妈妈的动画影象,这些生动的动画影象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它那奇妙的变化,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与积极参与的情绪高涨,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认真阅读课文,从而教育学生做事不灰心,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既保证了学习过程的积极进行,又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巩固生字、生词,及时反馈信息,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生字、词语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让学生看着屏幕就能认识生字,还能利用鼠标的特殊功能知道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范句等,既清楚又生动,掌握效率高。信息&反馈&也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能吃透所传授的知识吗?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老师念学生用本子听写或给出生字让学生组词,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不但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教师掌握不到具体情况。低年级儿童是爱动不爱静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让学生在学生字、词语的时候,一些较难写的字让学生看屏幕演示边说笔画边伸手跟着一起书空,这种口、脑、手并用的教学过程既符合儿童心理,又鲜明灵活,学生会面对着由自己亲自操作而掌握的知识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如复习检查《小蝌蚪找妈妈》的生字时,我要求学生边看边读出生字,把自学所学到的知识显露出来,再利用多媒体的广播功能直接反馈给学生,激励了学生通过自学的实践活动提高识字能力。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无疑是&活&而又&实&了。识字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识字、识词、学句紧扣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实践证明:传统教学遗忘率高,约束学生的思维,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与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爱学乐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小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常常会在某一点上不理解,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我在教学时便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直观地演示事物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如《祖国辽阔广大》识词学句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识词学句紧扣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此文介绍同一季节大兴安岭、长江两岸、海南岛的不同景色。这样一幅优美自然的画面,对学生来说,没有具体的自然景观,学生不能感受到,也没有在心里形成深刻的表象,因而在理解课文和展开思维想象中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又是教学的难点。课堂上,我利用计算机的光盘形象的影像,先出现大兴安岭的景象,让学生观看景物,然后突出&雪花还在飘舞&一句;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海南岛的景物,找出&鲜花已经盛开&一句,利用鼠标的功能,屏幕出现海南岛的景象,另一面是大兴安岭的景象,相互对比,这样形象的对比,学生很快就理解句子的意思。我又展示出各地的情景,让学生眼看屏幕犹如亲临其景,再通过阅读的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地方有不同气候和不同的自然现象景观。
又如教《我要的是葫芦》这篇看图学文中,&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到底&叶子上有虫跟我要的是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容易弄清楚其中的道理,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屏幕上演示,&叶子吸收养份供给小葫芦,小葫芦才慢慢长大;如果叶子被蚜虫咬了就吸收不了养份供给不了小葫芦,小葫芦就会变黄、落下来。&的景象,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明白植物生长所需的必须条件。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使没有观察过的或很少观察的现象在学生脑海中有具体的表象,重点、难点不仅易于突出,更易于突破。
四、拓展知识,丰富学习内容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课后我安排了小蝌蚪尾巴为什么不见的小知识和一首赞扬青蛙的小诗,还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来自《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还告诉他们这些书上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并在屏幕上出示这些书,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去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要促进学生的愉快发展,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学习,体会到自主建构知识的快乐;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合作交流,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研究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由此,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儿童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多媒体具有&全面性、创造性、超前性&的独特功能,老师要充分利用资源,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中多加运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相关新闻 & & &
& (11/15/:18)
& (06/20/:16)
& (06/20/:37)
& (06/20/:17)
& (06/20/:29)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免费教案
&|&&|&&|&&|&&|&&|&&|&&|&&|&&|&&|&&|&
◆您现在的位置:&&>>&&>>&&>>&&>>&&>>&教案正文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面对极具现代意识的语文新课程,面对变革中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教学改革牵涉面广,暂且不论。作为一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应是刻不容缓,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的魅力。我觉得,以水来喻课堂教学是非常恰当的。有的课堂犹如死水一潭,波澜不惊;有的如涓涓细流,清澈欢快;有的如惊涛骇浪,动人心魄;有的貌似平静,实则激流暗涌;有的九曲十八湾,一波三折……。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哪种风格的课堂教学都要求有活力,要摒弃那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有位专家曾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吕叔湘先生也曾经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他又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做的一些尝试。
一、依托文本,拓展教学空间,激活课堂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一句话,要始终抓住文本,灵活运用教材。
(一)以文本为中心,学会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阅读教学也同样应当从语言切入,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对作品语言的揣摩,应当是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问题。
如《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极具抒情色彩、内涵丰富的文章,但对于文中“悲”之所在,不能只停留在贴标签似的分析上,而应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找出作品中人物一一离去时最悲痛的描述,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人物语言的特色,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
(二)以文本为基础,寻找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拓展想像空间
教学中,教师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应努力寻找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不断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像空间,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点,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主旨,从而赋予读者参与作品再创作的权利。引发思考,激起联想,是文学欣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而对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的发现,正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文学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细节产生的缘由等。
如欣赏小说,要善于抓住情节的多元发展态势,通过猜测、构想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是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人物命运的未来发展有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以文本为平台,重温复读,挖掘深层意蕴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上说,对一篇作品的全部内涵,没必要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穷尽的阐发,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对作品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其审美接受具有历时性特点,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有时需要被学生逐渐地发掘出来。这就要求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应当设计得尽可能单一一点,不必面面俱到。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过去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复读,使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产生新的认识,进而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审美经验。
如教《春》,自然要介绍朱自清先生,复读《春》一课。学生小学时读《春》,对作品中情感的把握未必准确,也体会不深。到了初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此时再读,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读出生活,读出成长,读出思想,也可以从另一侧面读懂作者。学生初中时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读小学时的《三味书屋》,不仅有助于认识鲁迅的风格,更可以从现实和想像的不同角度去观照文学作品。
事实上,一篇作品的全部意义不会也不可能被某一阶段的读者解读完,只有在不断延伸的接受链条中,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逐渐被读者发掘出来。教学过程中注意适时提及学生熟知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便会获得新的审美感受,这就是“温故而知新”。
二、着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激活课堂
我们所说的“把课教活”,不仅是指教师应当如何“教活”,而且还指通过教师的努力,怎样真正让教学的对象――学生“学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在研究教材思路、教学思路的同时,还要研究学法思路;在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同时,还要对自己施教的对象了如指掌。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好奇心;要及时解开症结,指点迷津;要适时点拨,推动学生思维进程;要有效矫治思维盲点,纠正学生思维偏差。吕叔湘先生说得好:“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
(一)以教材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变得越发重要,但影视作品不能完全替代文本。教学中过多地依赖图片、影视,不但不利于解读作品,有时反而会扼杀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信息去捕捉形象,启发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作品,积极调动他们的联想、想像能力,鼓励他们在所阅读的作品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对传统的观念作补充或修正,并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比如教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很自然地会想到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有关片段,学生的认知就可能被他人的解读所取代,从而失去了个性。如果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寻找杨志有哪些不足之处,去思考杨志虽然精细,生辰纲又何以被劫?这样,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节、文章的主题便更清清楚楚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以课堂为“沙龙”,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质疑。
独立思考,是正确解读作品的前提,也是当今学生十分缺乏的一种品质。文本的解读,应该有接受者能动的参与,通过讨论交流,把文字材料变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变成充满哲理光辉的思辨材料。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读者会看到于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怜、可恨之处,但如果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就会发现这一形象的可悲之处。分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人们常常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的代表,其实,在他身上多发现一点人性的东西,或许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些。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
语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想,也要着眼于实际,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虑。进入初中,由于练习考试往往更多的侧重于课外知识,所以学生常常产生“上语文课无用”的错误认识,因而,常常表现为不认真听课,不认真读课文,习惯于突击做练习。要彻底改变这一错误的认识,就必须从激活课堂教学入手,一方面从研究教材多元功能出发,发现教材的实用点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因人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用。
针对初中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表述最为薄弱的特点,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将课文作为阅读文本,侧重抓住文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进行阅读训练。围绕“生命力”这个词,让学生体会阅读过程中的宏观把握;围绕着“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话,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分别训练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对文中信息的搜索提取能力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把“活”这把钥匙真正地交到学生的手里,才算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三、重视教法,整合各种因素,激活课堂
教学法不是一堆公式,其关键在于操作者的活用,教师的教法思路同样有一个求活的问题。要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适时地进行操作。诸如阅读与的结合,大小课堂的互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等。就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我以为以下的方法可以一试。
(一)寻找师生情感的契合点,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课文的理解,犹如二次创作,因而,对学生的“期待视野”要作出相应的预测,做到真正了解教学对象的兴趣爱好、欣赏水平,使自己对作品的阐发能适应学生“期待视野”的变化,力求让学生进入某种情绪状态,借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这两者应该是共生互动的,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以激活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氛围,激活情绪,借以调节欣赏者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在适度的距离间产生求知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例如读古代诗词,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来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古典小说,可以通过与影视作品的比照来加深对形象的认识;读长篇小说节选,可以通过了解全书故事情节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这样,在学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经验后,会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学生进入了相应的情境,有了浓厚的兴趣后,作品的意义就会充分体现出来。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唯有在主体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其素养才能得到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如:
(1)、组织课外语文小组,教学生自己编课本剧、演课本戏,进行讲故事、诗歌朗诵、背诵比赛,以课外辅导手段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办语文知识手抄报。语文知识手抄报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在这块学习的园地里,学生既可评析自己的优秀习作,又可介绍读写常识;既可梳理归纳基础知识,又可进行精彩片断赏析;既可辑录名言警句,又可一事一议等等,许多同学通过办手抄报收益匪浅,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3)、向报刊、杂志推荐优秀习作。罗曼?罗兰说:“唯有创造才有欢乐”。学生的习作发表在报刊上,家长看到欣慰,亲戚看到高兴,朋友看到喝彩,学生也感到了一种经过艰辛努力的小小成功,无言之中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不断改变阅读的角度,学会取舍教学内容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特色,而且要把相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风格。一句话,要使自己所教的每节语文课,其教学方式方法力求不雷同,有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会取舍,学会变换角度。
如教《范进中举》,可抓住人物的出场,以出场带动全文阅读,串联相关内容,并从出场看吴敬梓人物个性化描写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再提供情景让学生练习人物的描写,使学生学有目标,练有方向,把课本教学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际效果甚好。
(三)探索全新教学手段,整合可以利用的各种因素
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全新的技术。对于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总是“门外汉”,而要设法拓展课堂的空间,把课堂延伸到网络。我曾尝试将鲁迅的《孔乙己》上成网络讨论研究课。我将学生分成5个组,按照对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语言特点、方法等方面进行分工,要求学生分别从网上或研究、书籍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然后将研究结果设计成网络论坛。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不断地点击、发帖,并相互讨论,以丰富研究的内容,进而不断提高探究的能力。
四、体验成功,实施激励评价,激活课堂
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达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心理学家还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缓的语气,如“没关系”、“再想想怎样说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万不可伤及学生稚嫩的心灵。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筛选正确的信息,理出课文思路,掌握文章结构,领悟作者意图,最终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地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如此,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紧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再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夸美纽斯),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创新机制,能有效地改变机械、沉闷的课堂气氛,激活课堂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否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愧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语文教学艺术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4、孙培青等编《教育名言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5、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6、谢贤扬主编《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7、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8、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08期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摘要】: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关键是要看教师灵活地引导,调动学生的鲜活的思维,形成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2【正文快照】: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使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也就是在课堂上,我们的教者要充分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起来呢?关键是要看我们的教者灵活的引导,调动学生的鲜活的思维,形成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一、要改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学功;[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鞠廷忠;[J];生物学杂志;2004年01期
任桂莲;;[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10期
滕健,杨景桂;[J];教育探索;1999年04期
朱培双,张爱秀;[J];人民教育;2001年05期
龚春燕;[J];人民教育;2002年04期
阎志仪;[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白显余;;[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3年06期
纪静;;[J];科技风;2007年06期
龚春燕;;[J];人民教育;2010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进才;王俊芳;赵勇;;[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江朋;;[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王晓锋;;[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继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陈红萍;梁英华;王奔;;[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刘长斌;;[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刘福田;李义凯;李召峰;张同生;;[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林少琴;杨天隆;戴彦琼;兰邱勇;李雪华;刘佳铭;李隆弟;;[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朱国辉;胡丽香;何杭霞;张少花;刘佳铭;李隆弟;付艳;;[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磊;;[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左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本报记者刘平;[N];中国信息报;2002年
尚玉波、梁永生;[N];承德日报;2006年
顾春阳 通讯员
孙宝惠;[N];长春日报;2008年
王大军;[N];雅安日报;2005年
本报通讯员
钱珠声;[N];中国商报;2002年
本报通讯员 何国平、饶宁波  本报记者 吴春燕;[N];光明日报;2003年
徐清华;[N];黄河报;2005年
谭彦叙;[N];人民公安报;2007年
菊 文;[N];中国质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凯;[D];中南大学;2008年
姚青;[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任世学;[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刘云芳;[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王凌燕;[D];吉林大学;2009年
王侃;[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李鹏;[D];山东大学;2004年
张召述;[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刘继春;[D];暨南大学;2007年
张水文;[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敏;[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刘虹;[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陈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华夏;[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周媛;[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赵海霞;[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冯兆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姚鹃;[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杜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郭天义;[D];郑州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