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pdf的主要要点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哪些?
你大爷ExAp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无产阶级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长期地、深入的研究经济理论,为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贡献了毕生的精力.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背核心考点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 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
  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创造 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
  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②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③价值的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
  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③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 ①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自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③货币的职能: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④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2是基本职能。
  6,货币流通规律(二)★★
  ①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 ②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③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平均周转次数)
  ④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了解)
  7,纸币和信用货币(二)
  ①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自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主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可按汇率兑换,还可充当储蓄手段,但是不能充当储藏手段。纸币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
  ②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纸币广泛而大量流通的同时,出现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有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形式。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
  ①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②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③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现象 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②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1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
  ①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②现实的交换活动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1,市场机制(二)
  ①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核心是价格机制。 ②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
  12,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二)★★
  ①自发调节资源配置;②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1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二) ①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②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诸多现象的本质。
  ③列宁继承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结合新情况运用劳动价值论,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
  14,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二)
  ①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过程中,价值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 ②“总体工人”包括直接生产工人,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 ③创造精神财富,特别是科技财富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1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三)
  (1)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①人身自由②一无所有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5)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7)劳动力的使用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三)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①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②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
  1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三)★
  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价值,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②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③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分配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18,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①土地、设备、原材料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 ②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的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③本身不创造价值,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19,剩余价值率(三)
  m’=m/v★★★剥削程度还可以=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通过两条途径:①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2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三)★★
  ①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②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力价值为v;而劳动创造v+m ③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和劳动不能混为一谈。 ④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支付的是工资。 ⑤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剥削。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三)★★★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③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是全社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22,超额剩余价值(三)
  ①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 ②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暂时性。
  ③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到先进企业水平时,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相对剩余价值。 ⑤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23,资本积累(三)--资本家的内在欲望和外在压力
  ①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必然性是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动力。 ②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
  ③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又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④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4,资本有机构成(三)★★
  ①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②等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物质形态:资本技术构成;价值形态:资本价值构成。
  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断改进技术、更新设备,使不变资本增大,可变资本相对缩小,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25,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三)★★★
  (1)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单个资本总额增大的两条途径和形式。
  ①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②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可以采取吞并的形式(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来实现。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区别在于:
  ①资本积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会,只改变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②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从而增长比较缓慢; ③资本集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联系在于:
  ①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②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的积聚。
  2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业利润的实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①剩余价值本来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形式。②利润形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利润率p’=m/c+v
  ③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程度。 ④影响利润率因素:剩余价值率、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省、原材料价格
  27,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三)
  (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3)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形成平均利润。
  (4)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各部门利润率水平,②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28,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三)
  ①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②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变化,即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这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支配着生产价格的变动。
  ③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④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9,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三)
  ①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中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 ②商业资本的职能: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③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家通过购销差价,按照平均利润率的要求,从产业资本家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中所瓜分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并剥削包括商业职工在内的雇佣工人的关系。
  30,借贷资本和利息(三)★★
  (1)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产业、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特征有:
  ①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
  ②它是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与职能资本相对立; ③它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即G—G’,是最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3)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本质是借贷资本家通过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价 值。
  ①利息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利息量取决于借贷资本的大小和利息率的高低。
  (4)利息率是一定时间内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简称利率。
  (5)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新东方考研课程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考研工具箱
四六级英语拓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其他的政治经济学流派相比主要区别在哪里?你觉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
劳动价值论有问题,因为不存在一个东西叫做“价值”。价值是一个在古典经济学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一件衣服卖20~30块钱,那么这件衣服中一定存在一种叫做"价值”的东西,而且这个价值基本上应该是在25块钱左右。只有借助于“价值”这个凭空创造的概念,他们才能够比较好的解释为什么衣服不是卖2块,也不是卖200块,而是恰好20~30块钱——因为衣服中蕴含的“价值”就是这么多,价格要等于价值,所以才会刚好是这么多。但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家找到了更好的方法来解释衣服的价格,他们使用“供给和需求”。如果供给多了,价格就下降;如果需求多了,价格就会上升。衣服价格是这么多钱,完全是由于供给和需求刚好在这个位置上基本相等。在这个新的分析模式下,“供给”可以观察和分析,“需求”可以观察和分析,价格也一样。也就是说,经济学家用更易于观察的变量,逐渐替代了“价值”这样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变量。这在操作上更加可行、可检验,毕竟,我很容易知道我想要买几件衣服,知道我愿意出多少钱,也可以知道卖家至少要多少钱。但是衣服真正的“价值”是多少,却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在抛弃了价值观念之后,我们回过头去看,这个观念确实存在很大的缺陷。第一,它是一个不需要的假设。如果能够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研究问题,我们就不需要假设世界上存在一个虚拟的“价值”。这就好像,如果物理定律能够解释世界的运动,我们就不必假设这个世界是上帝在推动。第二,它的存在还有更加恶劣的后果。如果我们相信价值决定了价格,那就隐含的意味着价格可能“高于”或者“低于”价值。这时候怎么办呢,很简单,让我们来操纵价格,让它回到“更正确的价值上”。更正确的价值,则由政府、经济调控机构或者一些学者们算出来。很明显,这就是政府过度干涉经济活动的开始,历史证明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当然,这不能归咎于马克思,那个时代的所有经济学家基本上都会认同“价值”这个概念,这更像是时代的局限。(呃,这本来是另一个问题的回答,后来发现放在那边有点偏题了,就放到这里来。)
主流经济学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在经济学里没有哪个学派是主流的,哪个是非主流的。只是在某个时期,某种经济学的观点更为流行,影响到政府的决策而已。我想你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大约是指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的研究和阐述并非着眼于经济的,更多的是基于“剩余价值”的发现,在经济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劳动价值理论也并非马克思的原创,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已经有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并且认为劳动创造的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进行分配,表现为工资、利润、地租。这一点上马克思和亚当斯密是相同的。他们的分歧主要是在后面,斯密讨论完财富的分配之后就开始定量而精确讨论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了;而马克思则定性的去讨论这样分配财富是否合理,进而发现了“剩余价值”。所以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古典主义经济学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认为最大的不同是研究目的: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到经济的内部规律,从而促进生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为工人运动、社会主义制度找到经济理论依据。=================以下是补充==========================看到问题改了,所以也修改一下答案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些对的,那些是错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太大了,写上几百万字也未必写得完。再加上本来对伟大学说的争议就很多,写完了也要面临无穷的争论。所以就顺着我上面的答案说一下我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超越古典经济学的地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探讨了财富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有些人会争论:我提供了土地和资本,为什么不允许我分配财富?如果不允许的话那么谁还会提供土地和资本?是的,古典经济学对此问题不仅未作探讨,更认为这是无需证明的公理。之后的研究则是如何分配,分配多少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则对此提出了质疑,指出既然劳动创造了价值,为什么财富不仅给劳动者,而还要给资本(就是资本家)和土地(地主)?有人说: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机械(资本)或者土地而只有劳动者,则根本无法生产,所以当产品出售之后,资本、土地和工人分账当然是理所应当的。对此,马克思主义说: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土地的损耗,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变成了产品的一部分。产品的价值实际由三部分组成:资本的转化、土地的转化和劳动,也就是劳动创造出了新的价值,而资本和土地只是在表现形式上转化了一下而已。一旦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了,那么交换回来的货币应当这样分配:资本转化的部分还给资本家,土地转化的部分还给地主,劳动的部分交给工人。事实上,劳动者并未得到产品中相当于全部劳动的货币,而仅仅只得了一部分 (工资);而资本、土地所获得回报比起他自身的损耗来说要多得多。马克思把超出的这一部分称为“剩余价值”。也就是“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这个说法的由来。但是这个说法很容易受到反驳和攻击,最简单的说法是:无利不起早,如果资本家、地主只是拿回了损耗的部分,而不是获得更多的利润,那么谁还有动力给你提供资本和土地呢?这个说法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对此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质疑:为什么资本、土地要掌握在不参与劳动的人的手中,而劳动者除了出卖劳动一无所有?为此,马克思考察了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指出如果生产资料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那么这一部分人因为可以通过占有他人劳动而生活,所以他们就会逐渐脱离劳动;而一部分人因为除了劳动一无所有,所以他们只能把自己的劳动的一部分让别人白白占有,以换取维持生活的生活资料。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 马克思顺理成章的提出了公有制的概念:没有人可以单独占有资本和土地,资本和土地被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财富也要共同分配。这个说法看起来是很美好而且很有道理的,提出来之后在全世界受到了欢迎,并且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基本上都是失败的。人们也开始质疑这个学说是否过于理想化。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成立的前提的,如果前提不具备的话,理论也很难实现。例如资本本身是需要专业管理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高超的管理技能。 怎样才能挑选出一个合适的人来管理资本呢?在私有制的情况下,资本家出于对自己财富的关心,必然仔细挑选合适的人选(职业经理人);而在公有制的情况下,怎样征集、统一所有人的意见选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人,这本身就是个要求很高的技术手段。如果技术上达不到,公有制也许真的比不上私有制。马克思虽然阐述了这个前提,但是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丰富”。这就为那些政客们和野心家们留下了钻营的空间。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宣布社会达到了这个条件,然后通过手中的强权剥夺他人的财富,建立所谓的公有制。因为根本达不到有效监督的技术手段,这个公有制实际上成了强权者的私有财产。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社会主义者们看到了一丝曙光,很多过去不敢想象的大规模社会协同劳动也已经可以实现了。也许有一天,公有制会以我们从未想象过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主流经济学中,资本和劳动都能产生回报。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承认劳动创造财富,资本只是凝结了人类劳动的东西,只能缩小某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身不能产生回报。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认为所有的没有被劳动者获得的回报都是劳动的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一些经济史的描述,比如人类如何产生剩余产品,如何开始交换、分工的部分,讲得很不错。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也是划时代的。经济学中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只有是不是适合这个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兴起时,正是德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期,一些机器的发明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生产仍然以劳动为主导。而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中,考虑一个最常用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Y=A*K^(alpha)*L^(1-alpha),当没有资本时下,劳动产出将始终为0,劳动和资本的地位是等同的。事实上,至今一些经济学家仍然对资本本身是不是产生回报有疑问,但在主流经济学界中,这些都已经不再是疑问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叫“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更为准确。 它核心内容是关于“价值”一词在政治学上的定性分析,而不是对“价格”作为一种市场行为的定量分析。所以它只能作为意识形态去“指导革命”,而无法解释现实意义上的“经济”问题。 至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学术价值,西方经济学学界对它的主流评价是“等于零”——如果不是负数的话。 由“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所推导出来的“政治”结论,就是要“工人阶级专政”,废除“资产阶级”产权制度,把一切生产资料收归“国有”,社会上所有人沦为“革命的螺丝钉”——这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西方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是最优配置资源,并认为市场经济(资本主义)
中的价格、利润等变量代表的是优化配置资源的变量,而马经中的价值被认为是不必要
的概念,被实物产品取代,西经中的价格理论及均衡是单一产品模型的优化配置资源的
瓦尔拉斯均衡或者供求均衡,竞争形式是技术竞争,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的均衡,是异质品模型的资本追求更高利润率导致的以平均利润率为重
心的社会支配秩序均衡,竞争形式也是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竞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价值、价格、利润(剩余价值)是代表的商品经济中,
人与人社会(权力)关系关系上的变量。即认为金钱原子或者说商品原子(价值)是
一种异化的人类劳动,它代表了权力,而不是财富、蛋糕,把它当成财富的被
《资本论》批判为商品拜物教,应而取代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实物产品。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事实上完全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格理论,
像斯密、李嘉图被马克思批判为商品(货币)拜物教,即马克思是在表明金钱关系
(价值)关系是商品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力(社会)关系,而不是什么使用价值
(财富)演化关系,更不是什么欲望满足的资源配置关系,只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制下,人的劳动才会异化成价值,价格、利润(剩余价值)等也是代表生产资料私
人占有制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唯一目的是剩余价值生产,利润是剩余价
值的货币转化形式,剩余价值马克思的逻辑最通俗的来表示,
假设资本家用于雇用工人的工资或劳动力价值是4小时的劳动时间,
然后资本家让工人工作8个小时,剩余价值是4小时,即8-4=4。(亏损企业只是剩
余价值未转化成利润而已,但系统整体,总剩余价值=总利润)这样的推论看似简单
,但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即马克思所表述的,总量价值与技术是完全无关的(不包含
任何使用价值的原子),而只是表示人们之间支配被支配的的社会(权力)关系。
这种权力关系,我举个例子,如我是资本家,我支配一个女工1小时,
我可以让她用锄头挖土1小时,也可以她用拖拉机挖土1小时,
还可以让她脱了衣服给我跳裸舞,她的这1小时属于我,不属于她,
在这里根本就不涉及具体物质的使用价值生产的技术生产率,
因而你根本找不到像新古典理论中生产具体蛋糕的边际生产力,
因为马克思的逻辑中根本不存在那样的实物蛋糕。作为价值的劳动
也只是人与人权力(社会)关系上的劳动,而不是作为自然力一部分
引导其它自然力必变物的形态以转化物的属性上的人类劳动。(商品
生产中劳动的二重性)
 剩余价值理论正是马克思使用抽象方法分
析价值理论所要得到的结论,或者说是马克思所建立的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所在,
即马克思抽象掉所有的其它因素(如使用价值和劳动生产率),
从而把价值归为劳动,价值量归之为劳动时间,
由此来表明人们之间的社会(权力)关系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总量价值、总量剩余价值(利润)完全与技术关系无关,在这种人与人的权力
关系中,你根本就找不到生产具体蛋糕的边际生产力,因为不存在像新古典理论
中那样的具体蛋糕,从而揭示出金钱游戏是人与人的社会(权力)关系,而不
是物质的有用属性的自然演化方式。
  即按马克思的逻辑,追求分配金钱(价值量)的实质就是追求分配他人
被支配的劳动本身,金钱(价值)增值源于剩余价值生产,即制造出多数人
个人更长的活动(劳动)时间不属于自身的异化过程。
  因而两种逻辑体中的价格理论的不同。马克思的价格理论是异品质模型上
的理论,认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因供求关系在价值上下波动。
  如果资本家的商品低于价值(生产价格)尺度交换(即商品之间按相同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进行交换),资本家的利润率就会低于平均利润率,
那么资本就会缩水、破产,当然他的企业如果剥削率高于平均水平,他的商品
可以低于价值尺度交换,但这样统一市场下工人会流走。如果资本家的商品
高于价值(生产价格)交换,那么其它行业的资本家会通过积累式竞争来对抗,
如房价上涨利润率过高,其它行业的资本就会通过过涨价来对抗,当不能直接
涨价对抗时,企业就会压缩产能,开除一定的工人,出售利润较低的一部分资产
,够买较高利润率的资产,这样低利润行业利润率才会恢复,高利润率行业利润
率一定程度下降。也就是说不低于平均利润率或者说剥削率时产量才会继续扩大。
(通缩时是直接压低工资,而不像通涨过价格上涨掩盖,因为存在大量失业,
可以直接这样做)。
  也就是说价值规律不像需求定律,其价格模型是单一产品模型的逻辑
。而马克思认为价格是商品之间的与利润率相关的交换比例,而不是单一产
品模型中与数量的相应反比。如:某种拖拉机与个人电脑都是5000元,但一
个成交量(供给量)确是十万台,一个成交量确是一百万台。也就是说在
价值规律的模型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代入到商品交换比例中,而不是
单一产品模型劳动时间与数量的反比。
又如一种好吃的苹果与不吃的苹果,新古典理论认为偏好与生产边苹果的
各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了相对价格,这样好吃的价格更高,不吃好吃
的价格更低。而在马克思的逻辑中,如果两种苹果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相同,交换的比例(价值)会一样,但好吃的成交得更多,不好吃的
可能不会发生交换,或成交得很少。因为生产不吃好的苹果的资本家,
如果低于价值尺度交换,那么资本就会低于平均利润率,资本就会破产
或者缩水,虽然最初他会降价处理苹果,但在下一生产周期就不会生产,
或者减少不好吃的苹果的产量,因而维持与利润率相同的交换比例。
我不确定“共产主义”中的“按需分配”究竟是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如果真的是,那么我想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被归类为【经济学】,或者说,把它放在经济学范畴是无意义的。很简单,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一门学科,如果可以按需分配,那么资源便不稀缺,经济学也就不存在了。相对论证明了物理学的死亡——大概是这种感觉吧。把它作为一种政治纲领,一种建立乌托邦的美好蓝图,甚至一种宗教都可以。但它不该是一门经济学。
马克思当时的研究也是沿着亚当·斯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与大卫·李嘉图的路径而来的,在马克思的时代,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主流,那时人们谈论经济学就是谈论政治经济学。只是随时间发展,经济学改变了他的研究主题,但马克思死了,马克思的后继者,无意于其经济理论改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永远定格在了19世纪。
我说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非常有问题的观点吧,就是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主要抨击资本家对于劳动者残酷的剥削。我先举几个其他例子作为铺垫美剧《绝命毒师》,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剧情里面有一段是化学天才老白,和小混混小粉,在炸鸡大叔的工厂里进行制毒。当时炸鸡老板提出老白和小粉3个月制毒可以得到一共到3百万。然后小粉就大叫“这是剥削!这是压榨!”因为他算了算炸鸡老板3个月可以赚9600万,可是炸鸡老板什么都不用干,因为活都是老白和小粉干的。上面的例子就是马克思最喜欢讲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典型,许多人脑海中一定想到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剥削的理论,都坚定的认为炸鸡老板剥削小粉和老白,实在非常可恶。可是问题在于,老白和小粉一开始是在街头贩毒,冒着生命危险的,所以风险很大,现在是几乎非常安全的环境下制毒。9600万人家不是白拿,炸鸡老板几十年的精密的销售贩毒网络和他的高情商以及谨慎才有今天。9600万,人家该赚这个钱。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农产品最后到城市卖的时候,许多人高呼,菜价相差太大,利润都给中间环节剥削掉了。可是你想,如果农民不找中间商,自己弄,路费、油费、时间精力、销售渠道、人际关系打通成本,都是要钱的。中间商不是平白剥削你的。如果中间利润真的非常非常高,农民就自己单干了。芭比娃娃国内只是代加工,大头即剩余价值,都给外国人拿去了。可是你嫌弃赚的少,你有本事就自己创立中国的芭比娃娃,套用一句俗话“U can u up,no can no bb”....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小混混小粉一样,胡乱抨击资本家剥削是多么的荒谬
我觉得马克思主义是基本正确的,共产主义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的社会也越来越接近共产主义了。
我觉得马克思的经济学观点是很正确的,只不过现在人的理解有误。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中,表明了一个事实,就是人类最终会走向共产主义,这也是正确的,为什么呢?这个论点是从经济学产生的。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工的深化,需要更多的垄断和资源的全球配置,因为这样才能生产出最多的产品。那么按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全球的所有的生产资料和资源都属于一个人或者主体,这样才可以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生产得到最大化。国家的概念会消失,因为地球成了一个国家。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所有的产品平均分给每个人才能达到分配效用的最大化,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这种思想和西方经济学的思想是一致的,共产主义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