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昆医生

三秦都市报
昨天的西安培华学院千人礼堂,变成欢乐的海洋,1000多人载歌载舞,参加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三秦都市报“美那杯”群众共唱抗战歌曲大汇演,庆祝抗战胜利
70周年,帮助抗战歌本主人吕忠让老人圆梦,“万分感谢是十分感谢的1000倍,感谢三秦都市报帮我圆了10年的梦,也帮陕西人民圆了大汇演庆祝抗战胜利
的梦!”陕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井剑萍莅临大汇演现场。 伴随着《和谐中国》的开场舞,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退休人员舞蹈协会友情助演的舞蹈,拉开了大汇演的序幕。
本次参加大汇演的700位演出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医护人员、大学生、教师、退休人员、出租车司机、家庭主妇、工人、保安、保姆等等,14支合唱团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5岁,还有30人专门从兴平赶到西安参加这次大汇演。此外,6个助演节目格外给力。
“美那杯”群众共唱抗战歌曲大汇演,由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三秦都市报、陕西美那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主办,西安培华学院承办,陕西高校发展共创联盟协办,致公党陕西省委会、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华夏姬姓文化陕西研究会、西安楼观道茶文化有限公司、西安维斯雅商贸有限公司等爱心单位大力支持。
最终,经过6位专业评委的打分,以及大众微信投票的
最终综合结果,颁发了18个奖牌:星海合唱团获得一等奖;兰馨合唱团和美那物业合唱团分获二等奖,三等奖有三个参赛合唱团,枫叶新都市艺术团、陕西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和雁鸣合唱团、吐哈艺术团。此外,最佳台风奖是美那物业合唱团,最佳参与奖是陕西省直机关爱心志愿艺术团,最佳艺术表现力奖是枫叶新都市艺术团,最佳声势奖是同心三秦行公益联盟、兴平城市应急救援队合唱团,示范表演奖是陕西省艺术馆长安八音合唱团。其余为优秀奖。用最响亮的歌声表达庆祝胜利的喜悦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姜冯俊在致词中说,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与抗日战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陕西日报》的前身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创刊的《边区群众报》。三秦都市报,是服务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类报纸,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举办群众共唱抗战歌曲大汇演,所有合唱队都来自群众,大家自发聚集,反复排练,用最响亮的歌声,表达庆祝胜利的喜悦。歌声唤起国人的爱国热情
陕西美那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娜表示,大家汇聚一堂,以歌唱抗战歌曲的形式,共同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唤起每位国人的爱国热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已达到珍爱和平,凝聚力量,开创未来,实现梦想的目的!美那公司的全体物业人,愿以一腔热血,做一个有良知、有自尊、对民族复兴有作为的中国人!为西安的发展和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培养青年人传承先烈的品质
陕西省青联副主席、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说,在大学举办这样的大汇演活动,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可以学习先辈精神,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培养青年人传承革命先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老中青三代专业级评委打分
6位评委,老中青三代、涉及多个专业,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陕西省委命名为“三秦楷模”、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贠恩凤;陕西省终身成就艺术家、国家一级指挥焦望曾;陕西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西安培华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周玉昆;陕西省著名青年歌唱家、陕西旅游形象大使郝萌;陕西省十大陕北民歌手、全国民歌大赛一等奖、西部花儿大赛金奖获得者李光明;陕西省歌舞剧院副教授、2008年专业组民族唱法一等奖获得者白莲。村支书带着村民来助威
现场,除了参加汇演的演出人员外,不少观众从各地赶来。灞桥黄邓村村支书刘权军,带着村里的30位村民,为演出人员呐喊助威。朱桂娥,57岁,是名厨师,负责做酒席,昨天12点做完酒席后就急忙赶来,抽时间看看节目,晚上回去还得继续做酒席。大一新生小周说:“刚从陕北老家来西安上学,就上了一堂红色教育课,意义非凡!”
汇演的现场,报社内的热线也响个不停。手机尾号为2291的康先生说:“爷爷今年90多岁了,去现场的话住得有些远,家人比较忙没人陪同,如果现场的节目有录制的视频,希望到时候可以让爷爷看看。”大汇演舞台上的六最 92岁老兵带领15位志愿者歌唱传承;的哥带着脑瘫女儿合唱;医生患者读者亲如一家;中日文深情合唱获得一等奖;从兴平花两小时赶到西安;70年前父亲唱70年后女儿唱……昨天的大汇演舞台,被六大之最“点燃”!最感动 92岁老兵带领志愿者歌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虽然是唯一清唱的合唱团,但陕西抗战老兵营合唱团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所有的观众,大家用手打着拍子为台上这支队伍伴奏。只见92岁的抗战老兵王绍武,站在舞台中央,身边是70后、80后、90后志愿者。唱完后,王绍武老人的一个敬礼,迎来雷鸣般的掌声。
“我年轻时嗓子好,唱咱陕西的秦腔特别好,之后去兰州当了文艺兵。”1942年,他所在的部队到河南灵宝进行了对日军的阻击战,阻击战三天三夜,两个团伤亡惨重,尸横遍野。”
“这次把我压在心里几十年的歌声唱出来了,非常激动。”为了这次活动,老人头一天晚上辗转反侧,口述别人代写诗歌一首来纪念此次抗战活动。“战歌震天响抗日展雄风战场吼秦腔陕兵杀敌勇报国洒热血和平万年春”。志愿者唐俊说,接过抗战老人手中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承抗战精神。最有爱的哥带着脑瘫女儿合唱 有一位女孩是在大家搀扶下走上舞台的,她是西安太阳花爱心团队合唱团中的一员,该团由出租车司机和家属组成,代表了西安3万多名出租车司机的心声。
被搀扶上场的女孩叫刘雪薇,20岁,患有脑瘫,听父亲刘建贵说有大汇演,便决定参加。“8:30,我和爸爸妈妈就从家里出发,早早来现场排练。”这是一个有爱心的团队,五年来服务社会及成员个人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累计千余次。最特别医生患者读者亲如一家
健和堂大家庭合唱团,由47位医护人员和本报读者组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只见47人手中的白手套放飞成“白鸽”,队伍前还有两个小天使,5岁的刘
雨萱,6岁的赵若含,头戴皇冠,面带微笑,两只手提着裙角随着身子有节奏地来回摆动,像两只蝴蝶在翩翩起舞。
健和堂中医医院院长魏星说:“赵若含的姥姥一直在我们医院看病,刘雨萱的妈妈也曾在我们院就诊过。大家乐意参加大汇演,在排练中又相互理解,结下深厚的友谊,所以叫大家庭合唱团。”行政工作人员林飞说,前晚大家下班后从6点排练到9点,昨天早上集合时都很兴奋,因为红色有纪念意义,所以服装统一规定红色短袖。 最精彩中日文深情合唱获得一等奖
“日本的兄弟哟!我们最可恨的敌人,是日本的资本家,日本的地主和军阀哟!日本的兄弟哟,日本的兄弟哟,我们要一齐努力团结去斗争,为了无榨取的自由的国家……”昨天唯一的一首中日文歌《日本的兄弟》,被星海合唱团演绎得淋漓尽致,深情而充满劝诫之感。而唱到《游击队歌》时,四重唱的声音立即震撼全场。最终获得唯一的一等奖,而这个合唱团的不少成员,当年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过,和他们的指挥一起,获得四项大奖。
不仅演唱精彩,就连上台前的准备也格外精彩,只见全体成员站成两队,互相拍肩,“我们这是放松心情,一上舞台,大家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刚开始,选择唱《日本的兄弟》这首歌,很多人张不开口,感情上也转不过弯,后来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歌是贺绿汀配合日本反战同盟,改编了一首日本诗人的诗歌,用日文创作了歌曲《日本的兄弟》,在当时的战地宣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慢慢地大家的思想也通了。”团长王培介绍,排练时有的学员身体不舒服,但没有缺席过。最辛苦从兴平花两小时赶到西安
距离最远的演出人员,是从咸阳市兴平赶过来的,昨天8点出发,用了两个小时抵达汇演现场。41岁的平岩松,是兴化集团的倒班工人,昨天凌晨2:00上夜
班到昨天早上8:00下班,下班后就直接赶来西安,“虽然很辛苦,但做事得有始有终,就坚持下来了,小时候一直有当兵的梦想,参加大汇演,怀念先烈!”
、 同心三秦行公益联盟、兴平城市应急救援队合唱团,参赛的有70人,18岁的女孩姚亦华,毕业于西工大附中,今年以优秀成绩考入同济大学,9月5日开学,9月1日来参加大汇演。“这是一次很好的入学前教育!”姚亦华说,受父母影响,自己喜欢做公益,也爱唱抗战歌曲,“我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抗战,但通过唱抗战歌
把感情投入之后,能够理解那个时代、懂那个时代的感情,在这里能学到一种合作,一种奉献,一种责任,收获很大!” 最有情70年前父亲唱70年后女儿唱 “70年前,父亲说他们当时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唱了三天三夜,全中国人都在欢庆这一天,70年后,我也登台演唱抗战歌曲,怀念父亲,纪念那些抗战中的先烈。”参加合唱的李贞伟,今年65岁,父亲李如林当年参加了中条山保卫战。
“那些战斗太惨了,我父亲晚年经常这么说,死尸都是一摞一摞的,父亲他们从阵地上搬送尸体,衣服都被血染成红颜色的了。打仗年代非常艰苦,都是就地而睡,现在生活好得多了,你们啥事都不要太计较,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李贞伟说,父亲经常这么教育他们兄弟姐妹。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微信号和暗号可长摁复制)
猜你感兴趣(越鸟朝南枝)
第三方登录:【正能量】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  我们都做了什么
作者:公益记者 微信公众号
庆祝抗战胜利70年,我们都做了什么?问问他们——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退休人员舞蹈协会西安车辆厂小区艺馨合唱团陕西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和雁鸣合唱团陕西抗战老兵营合唱团陕西省十大陕北民歌手、全国民歌大赛一等奖、西部花儿大赛金奖获得者李光明陕西省直机关爱心志愿艺术团同心三秦行公益联盟、兴平城市应急救援队合唱团兰馨合唱团美那物业合唱团“抗战纪念第一村”黄邓村星海合唱团健和堂大家庭合唱团西安太阳花爱心团队合唱团全国第二届业余民族歌手大赛第二名获得者、陕西流金数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史瑞梅东三爻村舞蹈队合唱团枫叶新都市艺术团吐哈艺术合唱团陕西省艺术馆长安八音合唱团陕西省文化系统声乐比赛陕西省一等奖获得者魏萍……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 千人共唱抗战歌圆了一名读者十年梦 点燃千余观众爱国情9月1日的西安培华学院千人礼堂,变成欢乐的海洋,1000多人载歌载舞,参加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三秦都市报“美那杯”群众共唱抗战歌曲大汇演,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帮助抗战歌本主人吕忠让老人圆梦,“万分感谢是十分感谢的1000倍,感谢三秦都市报帮我圆了10年的梦,也帮陕西人民圆了大汇演庆祝抗战胜利的梦!”陕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井剑萍莅临大汇演现场。伴随着《和谐中国》的开场舞,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退休人员舞蹈协会友情助演的舞蹈,拉开了大汇演的序幕。本次参加大汇演的700位演出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医护人员、大学生、教师、退休人员、出租车司机、家庭主妇、工人、保安、保姆等等,14支合唱团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5岁,还有30人专门从兴平赶到西安参加这次大汇演。此外,6个助演节目格外给力。“美那杯”群众共唱抗战歌曲大汇演,由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三秦都市报、陕西美那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主办,西安培华学院承办,陕西高校发展共创联盟协办,致公党陕西省委会、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华夏姬姓文化陕西研究会、西安楼观道茶文化有限公司、西安维斯雅商贸有限公司等爱心单位大力支持。最终,经过6位专业评委的打分,以及大众微信投票的最终综合结果,颁发了18个奖牌:星海合唱团获得一等奖;兰馨合唱团和美那物业合唱团分获二等奖,三等奖有三个参赛合唱团,枫叶新都市艺术团、陕西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和雁鸣合唱团、吐哈艺术团。此外,最佳台风奖是美那物业合唱团,最佳参与奖是陕西省直机关爱心志愿艺术团,最佳艺术表现力奖是枫叶新都市艺术团,最佳声势奖是同心三秦行公益联盟、兴平城市应急救援队合唱团,示范表演奖是陕西省艺术馆长安八音合唱团。其余为优秀奖。用最响亮的歌声表达庆祝胜利的喜悦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姜冯俊在致词中说,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与抗日战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陕西日报》的前身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创刊的《边区群众报》。三秦都市报,是服务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类报纸,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举办群众共唱抗战歌曲大汇演,所有合唱队都来自群众,大家自发聚集,反复排练,用最响亮的歌声,表达庆祝胜利的喜悦。歌声唤起国人的爱国热情陕西美那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娜表示,大家汇聚一堂,以歌唱抗战歌曲的形式,共同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唤起每位国人的爱国热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已达到珍爱和平,凝聚力量,开创未来,实现梦想的目的!美那公司的全体物业人,愿以一腔热血,做一个有良知、有自尊、对民族复兴有作为的中国人!为西安的发展和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培养青年人传承先烈的品质陕西省青联副主席、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说,在大学举办这样的大汇演活动,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可以学习先辈精神,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培养青年人传承革命先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老中青三代专业级评委打分6位评委,老中青三代、涉及多个专业,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陕西省委命名为“三秦楷模”、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贠恩凤;陕西省终身成就艺术家、国家一级指挥焦望曾;陕西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西安培华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周玉昆;陕西省著名青年歌唱家、陕西旅游形象大使郝萌;陕西省十大陕北民歌手、全国民歌大赛一等奖、西部花儿大赛金奖获得者李光明;陕西省歌舞剧院副教授、2008年专业组民族唱法一等奖获得者白莲。老人圆了10年的梦确切地说,最初的大汇演是从一个心愿开始。事情要从8月11日说起,本报报道吕忠让老人有两个心愿,第一个心愿是查找歌本封皮封底(文革时撕掉了),本报和重庆晚报新闻联动,最终帮吕忠让圆了10年的梦,歌本封皮在重庆找到,距今76年。第二个心愿是希望有人教唱抗战歌,举办抗战歌曲赛。“万分感谢三秦都市报帮我圆了两个梦,万分感谢是十分感谢的1000倍!”昨天的现场,抗战歌本主人吕忠让格外激动,一度甚至哽咽。陪他一起见证圆梦过程的还有儿子和亲朋好友,儿子吕宏在渭河电厂上班,专门向单位请假过来。“一个歌本缺乏封皮封底,我10年的梦你们帮我都圆了,我让我儿子用摄像机把大汇演现场录下来,以后不时地播放看它,永远铭记在心。”村支书带着村民来助威现场,除了参加汇演的演出人员外,不少观众从各地赶来。灞桥黄邓村村支书刘权军,带着村里的30位村民,为演出人员呐喊助威。朱桂娥,57岁,是名厨师,负责做酒席,昨天12点做完酒席后就急忙赶来,抽时间看看节目,晚上回去还得继续做酒席。大一新生小周说:“刚从陕北老家来西安上学,就上了一堂红色教育课,意义非凡!”汇演的现场,报社内的热线也响个不停。手机尾号为2291的康先生说:“爷爷今年90多岁了,去现场的话住得有些远,家人比较忙没人陪同,如果现场的节目有录制的视频,希望到时候可以让爷爷看看。”大汇演舞台上的六最92岁老兵带领15位志愿者歌唱传承;的哥带着脑瘫女儿合唱;医生患者读者亲如一家;中日文深情合唱获得一等奖;从兴平花两小时赶到西安;70年前父亲唱70年后女儿唱……大汇演舞台,被六大之最“点燃”!最感动92岁老兵带领志愿者歌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虽然是唯一清唱的合唱团,但陕西抗战老兵营合唱团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所有的观众,大家用手打着拍子为台上这支队伍伴奏。只见92岁的抗战老兵王绍武,站在舞台中央,身边是70后、80后、90后志愿者。唱完后,王绍武老人的一个敬礼,迎来雷鸣般的掌声。“我年轻时嗓子好,唱咱陕西的秦腔特别好,之后去兰州当了文艺兵。”1942年,他所在的部队到河南灵宝进行了对日军的阻击战,阻击战三天三夜,两个团伤亡惨重,尸横遍野。”“这次把我压在心里几十年的歌声唱出来了,非常激动。”为了这次活动,老人头一天晚上辗转反侧,口述别人代写诗歌一首来纪念此次抗战活动。“战歌震天响抗日展雄风战场吼秦腔陕兵杀敌勇报国洒热血和平万年春”。志愿者唐俊说,接过抗战老人手中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承抗战精神。最有爱的哥带着脑瘫女儿合唱有一位女孩是在大家搀扶下走上舞台的,她是西安太阳花爱心团队合唱团中的一员,该团由出租车司机和家属组成,代表了西安3万多名出租车司机的心声。被搀扶上场的女孩叫刘雪薇,20岁,患有脑瘫,听父亲刘建贵说有大汇演,便决定参加。“8:30,我和爸爸妈妈就从家里出发,早早来现场排练。”这是一个有爱心的团队,五年来服务社会及成员个人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累计千余次。最特别医生患者读者亲如一家健和堂大家庭合唱团,由47位医护人员和本报读者组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只见47人手中的白手套放飞成“白鸽”,队伍前还有两个小天使,5岁的刘雨萱,6岁的赵若含,头戴皇冠,面带微笑,两只手提着裙角随着身子有节奏地来回摆动,像两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健和堂中医医院院长魏星说:“赵若含的姥姥一直在我们医院看病,刘雨萱的妈妈也曾在我们院就诊过。大家乐意参加大汇演,在排练中又相互理解,结下深厚的友谊,所以叫大家庭合唱团。”行政工作人员林飞说,前晚大家下班后从6点排练到9点,昨天早上集合时都很兴奋,因为红色有纪念意义,所以服装统一规定红色短袖。最精彩中日文深情合唱获得一等奖“日本的兄弟哟!我们最可恨的敌人,是日本的资本家,日本的地主和军阀哟!日本的兄弟哟,日本的兄弟哟,我们要一齐努力团结去斗争,为了无榨取的自由的国家……”昨天唯一的一首中日文歌《日本的兄弟》,被星海合唱团演绎得淋漓尽致,深情而充满劝诫之感。而唱到《游击队歌》时,四重唱的声音立即震撼全场。最终获得唯一的一等奖,而这个合唱团的不少成员,当年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过,和他们的指挥一起,获得四项大奖。不仅演唱精彩,就连上台前的准备也格外精彩,只见全体成员站成两队,互相拍肩,“我们这是放松心情,一上舞台,大家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刚开始,选择唱《日本的兄弟》这首歌,很多人张不开口,感情上也转不过弯,后来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歌是贺绿汀配合日本反战同盟,改编了一首日本诗人的诗歌,用日文创作了歌曲《日本的兄弟》,在当时的战地宣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慢慢地大家的思想也通了。”团长王培介绍,排练时有的学员身体不舒服,但没有缺席过。最辛苦从兴平花两小时赶到西安距离最远的演出人员,是从咸阳市兴平赶过来的,昨天8点出发,用了两个小时抵达汇演现场。41岁的平岩松,是兴化集团的倒班工人,昨天凌晨2:00上夜班到昨天早上8:00下班,下班后就直接赶来西安,“虽然很辛苦,但做事得有始有终,就坚持下来了,小时候一直有当兵的梦想,参加大汇演,怀念先烈!”同心三秦行公益联盟、兴平城市应急救援队合唱团,参赛的有70人,18岁的女孩姚亦华,毕业于西工大附中,今年以优秀成绩考入同济大学,9月5日开学,9月1日来参加大汇演。“这是一次很好的入学前教育!”姚亦华说,受父母影响,自己喜欢做公益,也爱唱抗战歌曲,“我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抗战,但通过唱抗战歌把感情投入之后,能够理解那个时代、懂那个时代的感情,在这里能学到一种合作,一种奉献,一种责任,收获很大!”最有情70年前父亲唱70年后女儿唱“70年前,父亲说他们当时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唱了三天三夜,全中国人都在欢庆这一天,70年后,我也登台演唱抗战歌曲,怀念父亲,纪念那些抗战中的先烈。”参加合唱的李贞伟,今年65岁,父亲李如林当年参加了中条山保卫战。“那些战斗太惨了,我父亲晚年经常这么说,死尸都是一摞一摞的,父亲他们从阵地上搬送尸体,衣服都被血染成红颜色的了。打仗年代非常艰苦,都是就地而睡,现在生活好得多了,你们啥事都不要太计较,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李贞伟说,父亲经常这么教育他们兄弟姐妹。台上台下齐欢唱 嗨翻全场98岁抗战老兵感慨歌声震醒中华民族9月1日的大汇演现场,舞台上高潮迭起,而舞台下也是精彩不断,98岁抗战老兵田毅生在台下写下肺腑之言:“歌声震醒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评委席变身“粉丝见面地”;朋友圈被刷屏,1秒钟5个人微信投票;台上台下齐欢唱,嗨翻全场!98岁抗战老兵感慨歌声震醒中华民族“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昨天的大汇演现场,最特别的一位观众,是98岁的抗战老兵田毅生,他的出现把台下瞬间变成舞台,胸前佩的胸章格外耀眼。“我当年过了黄河,就把命交给老天了,没想到还会有今天这么一天,那时候唱抗战歌激励全国同胞,现在唱抗战歌,激励青年永远铭记历史!”98岁的田毅生老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任连长、副营长、作战科长、参谋主任、训练科长等职。听力不好,但是讲话思路格外清晰。一旁的“黄埔二代”郭睿说:“当年田毅生在山西打日本鬼子,扔手雷,声音太大,直接把耳朵震聋了,后来慢慢治疗修复,能听到一点声音,但年龄大了,只能靠左耳隐隐约约听,右侧颈部留有当年的伤疤。”“听到大汇演,我特别高兴,一定要参加,来到现场感慨万千呀,回忆当年,根本没想到会有今天,今天是我最喜悦的一天!”讲到兴奋激动处,田毅生现场给大家唱起了《黄埔军校校歌》,“《义勇军进行曲》和《松花江上》,当时唱这些歌很激励自己,唱了就想去保家卫国,现在听这些歌,觉得和平是多么重要!”持续4个小时的大汇演,98岁的老人一处不落地看完,并给本次大汇演写了肺腑之言:“歌声震醒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台上台下齐欢唱 嗨翻全场舞台上,国家一级指挥焦望曾,面对着陕西省艺术馆长安八音合唱团成员,挥动着双臂,跟着钢琴曲的节奏有力的指挥着,只见他情绪激昂,不仅是在用双臂指挥,而是整个身子也跟随着音符摆动,他的身体的每个部位已和音符融为一体!现场的每一个人被感染了进去,陶醉其中。《大刀进行曲》唱了一遍,观众们意犹未尽,让再来一次。随着焦望曾的指挥,合唱团整齐洪亮地喊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台下的观众情绪被点燃,都坐不住了,纷纷站了起来,注视着舞台。焦老师打着手势,口中激情地歌唱,到了动情之处更是使出全身力量于双臂,将双臂力量砸出。大家的热情燃烧到了最高点,焦老师突然转过身子,面对观众,挥舞着双臂,台上台下1000多人,齐唱“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声音响彻云霄,全场沸腾,直到演出结束,大家依旧津津有味的回忆着:“太好听了,还想再来一首。”评委席变成粉丝见面地演出临近结束时,主持人马亮和伊兰,让评委点评合唱团的演出时,一些观众悄悄来到评委席与自己的偶像合影。尤其是评委中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贠恩凤,更是展现了超高人气。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观众们先回到位置上让贠恩凤开始点评,点评过程中,她小声哼唱了一句“正月”,观众并不过瘾,直喊着“唱一句!”贠恩凤笑着唱了一句歌词,瞬间观众被她的歌声折服,鼓掌声不断。“受大汇演影响,我以后永远唱人民的歌,永远为人民唱歌!”汇演结束,观众迟迟不愿离去,评委席变为粉丝见面会。“跟我合一张影吧!”一波又一波的观众,排队与贠恩凤合影。“粉丝”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有,大家充满崇拜的眼神,这里瞬间变成了一个小型的“签名会”。轮到的人脸上充满了喜悦,让亲友给自己拍照,拍完后与亲友交换位置,而没有轮到的人则是一脸的着急又期待。一批人照完相了后,紧接着就又来了一批,手机、相机的“咔嚓”声始终没有停过,贠恩凤微笑着与粉丝合影。评委李光明现场助演点燃上半场高潮,人们纷纷呐喊再来一首,当他下台后,不少观众找他合影、签名。1秒钟5个人微信投票“开场舞特别给力!”“向亲临现场的98岁的抗战老人致敬……”会场右边的高清电视显示屏上,不时滚动播放有网友和三秦都市报公益记者公众号的留言互动。同时,在公益记者公众号上的微信投票数量在不断地刷新。平均每一秒钟,就有5个网友在投票,支持自己喜爱的合唱团。“投票的人太多了,我第一次没有打开网页,第二次打开了!”观众吴女士说。被刷屏的还有微信朋友圈。“三秦都市报的抗战歌曲大汇演,掀起陕西人民庆祝抗战胜利的高潮!”“健和堂大家庭队(超人队)取得优秀奖!”“毫无经验的小伙伴们都超常发挥,演出空前的成功,小时候经常登台表演的妈妈,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没有观看,这次妈妈也来到了现场”,“我好朋友参加大汇演,大家关注!”“这是全民庆祝的节奏么?赞一个!”记者看到,一位观众李先生,把每一个节目都排成照片,配上图说,发在朋友圈。八路军服装受宠 自编秦腔台下练还没上场,城中村代表队的东三爻村舞蹈队合唱团,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他们身穿八路军衣服,头戴军帽,女士都扎两个小辫子。大汇演结束后,他们在舞台上合影留念,专门让本报摄影记者拍照。“因为这个日子太值得纪念,所以一定要拍照留念。”团长陈碧霞说:“我们每周二、周四在清凉山公园排练,头天上午在排练时突然下了大雨,很冷,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开。令我最感动的是乐队成员,他们年龄60—70岁,每天排练要倒好几趟车,还背着乐器。”有一支不参加合唱比赛、仅仅是友情助演的队伍,在台下的角落里,吹拉弹唱吼秦腔排练,以便上台后把最好的风采展示给大家,这就是被誉为“抗战纪念第一村”黄邓村的村民们,他们自导自编了秦腔《70年不能忘却的纪念》。《当年血战中条山6人至今尸骨未归近2000村民盼烈士魂归故里》,7月28日,本报报道的此消息引发关注,8月6日找到其中1人的信息。8月7日,黄邓村举行纪念抗战英烈大会,颁发英烈英雄先辈证书,把英烈骨灰盒安放到灞桥纪念堂,这在陕西乃至全国是一个首创。“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要纪念、庆祝,更要铭记!”唱秦腔的村民罗芳玲说。此文刊登于9月2日三秦都市报文/首席记者姬娜 实习生吴嫚嫚 李元杰 张春燕 周雅悦图/本报记者马昭 实习记者代泽均关注三秦都市报公益记者公众号,点击长按此二维码后,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字样,点击即可关注。
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患儿家属恐吓医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