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309除以2 360的方程60方程检验

& &模拟试题
(大作业)
模拟试题一
一、( 10 分)甲、乙两组工人按日产量分组材料如表所示:
日产量(件)(件)
1.& 计算甲、乙两组平均日产量各是多少?
2.& 分别计算甲、乙两组的中位数和众数。
3.& 分别计算甲、乙两组的标准差各是多少?
4.& 试说明甲、乙两组的平均日产量哪个代表性大?
(注:甲、乙两组需分别列表计算)
二、( 20 分)某工厂两个部门生产的某种产品产量及其成本资料如下:
1.& 该厂产品总成本变动受产品平均单位成本及产量两个因素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及影响额。
2.& 该厂产品平均单位成本受部门产品成本水平及产量结构两个因素变动影响的相对度和绝对度。
3.& 部门成本水平及产量结构分别对该厂产品成本变动影响的绝对额。
4.& 指出影响该厂总成本变动的 3 个因素的具体内容及其各自影响大小。
三、( 20 分)某商业银行 2000 ― 2005 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如下:
投资额(亿元)
累积增长量(亿元)
环比发展速度( % )
1.& 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
2.& 计算该银行 2000 年到 2005 年期间投资额年平均增长量。
3.& 按水平法计算投资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4.& 根据年平均增长速度推算 2007 年的投资额。
5.& 用最小二乘法配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的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 2007 年的投资额。
四、( 10 分)迅达航空公司欲分析北京至上海的旅客中因公出差人数的比例,准备进行抽样调查。
1.& 这一抽样调查的总体是什么?
2.& 航空公司将乘客按登机次序排列后,每隔一定间隔抽取 1 人,这种抽样称作什么抽样?
3.& 航空公司抽取了 500 人的一个随机样本,其中因公出差有 110 人,试以 95% 的置信度,估计因公出差人数比例的置信区间。
五、( 20 分) 8 个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 )和销售利润(万元)的资料见下表: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 )
销售利润(万元)
1.& 求出相关系数 r, 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 假设在 5% 的显著水平下 ) ;
1.&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直线回归方程;
3.& 说明回归系数 b 的经济意义;
4.& 当可比产品的降低率为 6% 时,估计的销售利润是多少?
六、( 20 分)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在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统计研究,请你给出统计设计方案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统计指标。
模拟试题二
一、( 10 分)某班 40 名学生数量方法考试成绩分别为:
学校规定: 60 以下为不及格, 60 - 70 为及格, 70 - 80 为中, 80 - 90 为良, 90 - 100 为优。
1.& 将该班学生分为以上五组,编制一张频数分布表;
2.& 利用分组表数据及未分组资料分别计算该班 40 名同学的平均成绩,并指出它们为什么不同?
3.& 利用分组表数据计算标准差和方差;
4.& 若已知另一班的同学的平均成绩为 82 分,标准差为 3.7 分,试比较说明哪个班的同学分数差异大或平均分数的代表性小?
二、( 20分)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成本 (元)
1.& 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这两个因素对总成本 (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
2.& 计算平均单位成本的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指数 ,并说明产量、单位成本的变动对平均单位成本指标变动的具体影响。
三、( 10分)对一批产品按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100件,发现其中有10件是废品,又知其抽样比例为20%。
1.& 当概率为 95.45%时,能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15%?( )
2.& 估计这批产品废品量的范围;
3.& 如果要使这批产品的废品率的上限不超过 15%,在同样的概率保证下,至少必须抽检多少件产品?
四、( 20分)某地区2000 ― 2005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粮食产量 (万吨)
定基增长量 (万吨)
环比发展速度 (%)
1.& 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
2.& 计算该地区 2001年至2005年这五年期间的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
3.& 按水平法计算的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并根据年平均增长速度推算 2007年的粮食产量;
4.& 用最小二乘法配合粮食产量的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 2007 年的粮食产量。
五、( 20 分)欣达电脑公司有 6 名产品推销员,他们的工作年额限与年推销额数据如下:
推销员编号
工作年限(年)
年推销金额(万元)
1.& 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散点图,判断工作年限与年推销金额之间的关系形态;
2.& 计算工作年限与年推销金额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
3.& 拟合年推销金额对工作年限的直线回归方程,说明回归系数的含义;
4.& 推算当工作年限为 12 年时,年推销金额的估计值。
六、( 20 分)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现在要求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统计调查研究,请你设计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如果采用问卷调查,再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模拟试题三
一、( 10 分)从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 36 人,对公共理论课的考试面绩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67&& 90&& 66&& 80&& 67&& 65&& 74&& 70&& 87
85&& 83&& 75&& 58&& 67&& 54&& 65&& 79&& 86
89&& 95&& 78&& 97&& 76&& 78&& 82&& 94&& 56
60&& 93&& 88&& 76&& 84&& 79&& 76&& 77&& 76
1.& 根据以上数据将考试成绩等距分为 5 组,组距为 10 ,并编制成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
2.& 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
3.& 根据分组后的数据计算考试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
4.& 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二& ( 20 分)某城市三个市场上有关同一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销售价格(元 /千克)
销售量(千克)
1.& 分别编制该商品总平均价格的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指数。
2.& 建立指标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的角度进行总平均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
3.& 进一步综合分析商品销售总额的变动受销售总量变动和平均价格变动的影响。
三、( 10 分)设某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其标准差为 12 ,现抽了一个样本容量为 400 的子样,计算得平均值为 21 。
1.& 在 95 %置信度水平下,估计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2.& 以显著水平 确定总体的平均值是否不超过 20 。
四、( 20 分)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所示
产量(辆)
逐期增长量(辆)
累计增长量(辆)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 1%的绝对值(辆)
1.& 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空格数字填齐;
2.& 计算 2000 ~ 2005 年间该企业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年平均增长量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3.& 根据年平均增长速度推算 2007 年的产量;
4.& 用最小二乘法配合产量的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 2007 年的产量;
五、( 20 分)在 10 个同类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年平均价值和企业总产值资料如下: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万元)
企业总产值(万元)
1.& 画出散点图,试问:是否可以认为固定资产价值与企业总产值存在线性关系?
2.& 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者关系密切程度;
3.& 配合适当的回归模型,说明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4.& 估计生产性固定资产为 1100 万元的企业的总产值?
六、( 20 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学生, 是否同样引领网络购物的潮流,现在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进行统计调查研究,请给出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统计指标。
模拟试题四
一、( 10分)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 :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
1.& 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 ,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 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
3.& 根据分组后的数据计算考试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
4.& 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二、( 20分)新潮百货公司三种主要商品的有关销售数据如下:
平均销售单价(元)
1.& 2000年同1999年相比,三种商品总销售额增长的百分比和绝对额各是多少?
2.& 采用拉氏指数公式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综合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影响的绝对额;
3.& 采用帕氏指数公式计算三种商品的价格综合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影响的绝对额;
4.& 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有什么不同?我国统计实践中一般采用哪种指数?你赞成吗?请说明理由。
三、( 15分) 在某次简单随机抽样调查中,利用重置抽样方式抽出 30 个样本,计算样本平均数为 50 ,已知总体的方差为 16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1 .试在 95 %置信度水平下,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
2.若该总体以前的平均数为45,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
四、( 20 分) 某乡镇企业
年的水泥产量资料如下
产量(万吨)
1.& 计算该企业 2001 ~ 2005 年的年平均增长量;
2.& 计算水泥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3.& 根据年平均增长速度推算 2010 年的水泥产量;
4.& 用最小二乘法配合水泥产量的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 2010 年的水泥产量。
五、( 15 分) 为研究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某公司对所属6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 x
(万元),销售利润为 y
(万元).调查资料经初步整理和计算,结果如下::
=225 2 =9823 =13 2 =36.7 =593
1.& 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
2.& 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说明回归系数的含义。
3.& 当销售额为 100万元时,估计销售利润?
六、( 20 分)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越来越突现出来,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究其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医生的医疗行为也必定对“看病贵”的问题有一定的影响,现在要求对医生医疗行为进行统计调查研究,请你给出具体的统计调查方案,并设计调查问卷。
模拟试题五
一、( 10 分)某乡甲、乙两个村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下:
按耕地自然条件分组
(千克 / 亩)
(千克 / 亩)
1.& 试分析计算甲、乙两个村的平均亩产;
2.& 根据表格资料及 1 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哪个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得好,并简述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二、( 15分) 某公司三个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其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及产量如下表:
单位生产成本(百元)
产量(件)
报告期 z 1
报告期 z 1
1.& 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 (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
2.& 计算该公司产品总平均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及其所受因素影响方向、程度和绝对效果。
三、( 15 分)某村 2005 年种植水稻 6000 亩,为测算水稻产量,从中抽取 100 亩进行实割实测,测得平均亩产量为 410 千克,标准差为 45 千克。
1.& 以 95 . 45 %概率估计 6000 亩水稻的亩产量范围;
2.& 以 95 . 45 %概率估计 6000 亩水稻总产量的范围;
3.& 若已知 2004 年水稻平均亩产为 390 千克,总体标准差为 50 千克,是否可以认为该村的水稻亩产有显著提高。( )
四、( 20 分)某企业产品
年产量如下表所示:
产量(吨)
1.& 该产品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2.& 年平均增长量、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3.& 根据年平均增长速度推算 2010 年的产量;
4.& 用最小二乘法配合水泥产量的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 2010 年的产量
五、( 20 分)某地有下列统计资料:
工业总产值(亿元)
1.& 绘制相关的图表,概括地判断说明工业总产值与财政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2.& 计算相关系数,并说明相关程度;
3.& 建立回归方程,并试说明建立的回归方程中系数的经济含义;
4.& 如果 2006 年工业总产值在上年的基础上增长 10% ,财政收入可能是多少?
六、( 20 分) 市场调查是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正确把握未来的有力武器。市场调查成为企业经营决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我国企业界市场经营中,许多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市场调查,希望籍此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但是最终却发现效果不如人意。大量的市场调查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统计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同样也适用市场调查,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如何进行市场调查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回报?
& &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
1 、甲组的平均日产量为:
= = = =37 ;
乙组的平均日产量为:
= = = =27.5 ;
2& 根据累计频数可知,中位数所在的组为 30-40 ,所以甲组的中位数为:
=30+ ( 40-30 ) =40 ;
众数组在 40-50 这一组,所以
40+ =42.5 ;
乙组的中位数为 28 ;众数为 30 。
3 、甲组中, 20 名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在( 1 )中已经算出,其值为
乙组中, 20 名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在( 1 )中已经算出,其值为
由于 32.66% 〉 15.09% 所以乙的代表性要大一些。
1 、 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成本影响的相对程度为:
绝对影响额为:
产品的产量对总成本影响的相对程度为:
绝对影响额为:
从上面计算可以看出,由于两个部门产量结构影响总的平均工资下降了 1.28% ,降低额为 0.5303 ;由于两个部门的平均工资下降了 11.43% ;降低额为 4.6666 。
3 、部门成本水平对产品成本变动影响的绝对额:
产量结构对产品成本变动影响的绝对额:
4 、影响该厂产品成本变动的三个因素为: ,指的是两个部门产量结构; ,指的是两个部门的平均工资; ,指的是总体的产量变动指数,
, 已经由( 2 )求出, = ;
投资额(亿元)
累积增长量(亿元)
环比发展速度( % )
2 、年平均增长量 (亿元)
3 、年平均发展速度
年平均增长速度
4 、 2007 年的投资额 (亿元)
5 、列表计算如下:
投资额(亿元) y
则直线趋势方程为
2007 年 , (亿元)
1 、北京至上海全部旅客
2 、等距抽样
3 、因 500 人的随机样本中有 110 人,
从而因公出差人数比例 P 的置信区间为
1 、根据题意,列表分别计算出每个企业的 、 、 xy 。相关系数为:
表明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与销售利润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下面进行显著性检验:
假设 : =0 , t= ;
79.5082 > 2.4469 ;
则拒绝假设,表明相关系数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即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和销售利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系数。
2 、根据题意得:
将数据分别代入,求得:
回归方程为: y=-18.64+10.18x;
3 、 b=10.18, 说明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每增加 1% ,销售利润平均增加 10.18 万元。
4 、有 2 的回归方程可得,当可比产品的成本降低率为 6% 时,利润 y=-18.64+10.18 6=42.44( 万元 ) 。
模拟试题二
1 、分组情况如下:
60 ― 70 分
70 ― 80 分
80 ― 90 分
90 ― 100 分
频数分布表略。
2& 未分组时的平均数为:
分组后的平均数为:
由于分组后,在计算平均数时,使用的组中值来代替组中所有的值,所以分组后计算的平均数与未分组前计算的平均数存在着误差。
4 、 ; 4.51%
由于 15.21% > 4.51% , 所以现在这个班的差异比较大;代表性也比较小。
1 、产量指数:
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变动为:
单位成本指数:
单位成本变动对总成本的变动为:
从上面的计算可知:由于三种产品结构变化影响了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下降了 5.83% ,降低额为 1.97 元;由于三种产品单位成本综合提高了 15.33% ,提高额为 4.88 元。两者综合使得三种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提高 8.6% ,提高额为 2.9 元。
1 、建立假设
可验证为“大样本”:
可选择 Z 作为统计量, ,则
,所以接受原假设,即不能认为 废品率不超过 15% 。
2 、因 100 件中有 10 件废品,
从而废品率 P 的置信区间为
总体容量 (件),
废品量= (件)
,即必须抽检 144 件。
粮食产量 (万吨)
定基增长量 (万吨)
环比发展速度 (%)
2 、年平均增长量 (万吨)
3 、年平均发展速度
年平均增长速度
2007 年的粮食产量 (万吨)
4 、列表计算如下:
产量(万吨) y
则直线趋势方程为
2007 年 , (万吨)
说明工作年限与年推销金额高度正相关。
回归方程为: ,
b = 7.83 说明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年推销金额增加 7.83 万元。
4 、 , (万元)
模拟试题三
1 、分组情况如下所示:
50 ― 60 分
60 ― 70 分
70 ― 80 分
80 ― 90 分
90 ― 100 分
直方图略。
2& 分组标志:该年级学生公共理论课的考试成绩;分组类型: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的类型:按数量分组、简单分组或者组距式分组。
3& 众数所在的组为 70 ― 80 分,所以
中数所在的组为 70 ― 80 分,所以
4& 为分析本班学生的考试情况,先求出本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由上面的数据可知,本班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 76.67 ,标准差为 11.43 ,本班学生的成绩分布相对于平均成绩来说比较发散,即本班学生的成绩差异性比较大。
2 、建立指标体系:
即: 113.56%=98.59% 115.18% ;
即: 0.33= ( -0.03 ) +0.3565 ;
从上面计算可以看出,三个市场上结构变化影响了总的平均销售额下降了 1.41% ,降低额为 0.03 元;由于三个市场平均销售价格综合上升 15.18% ,上升额为 0.3565 。两者综合使得两个工厂总的平均上升了 13.56% ,上升额为 0.33 元。
3& 销售总额受销售总量变动的指数为:
销售总额变动的绝对额为:
销售总量的指数
销售总量的绝对增长量
结构构成对销售总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绝对增量为:
固定变动对销售总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绝对增量为:
总体单位数目对销售总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总体单位数目对销售总额变动影响的绝对量
建立指标体系为:
120.76%=(98.59 %×115.18%)×106.35%
974.4=-62.85+746.87+297.78
从上面计算可知,销售额总的增长 20.76%,增加974.4元,是由于:一是由于销售量结构变化影响了平均销售价格下降1.41%,使总的销售额下降了62.85元;二是销售价格综合上升了15.18%,使得总的销售额增加了746.87元;三是销售量总数增加了6.35%,使得总销售额增加了297.78元在。
1 、由题意 ,
对于 ,可计算得置信区间:
即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
2 、根据题意建立假设为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 已知,因此选择 Z 为检验统计量。
,所以接受原假设,即总体平均值会超过 20 。
产量(辆)
逐期增长量(辆)
累计增长量(辆)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 1%的绝对值(辆)
2 、年平均增长量 (辆)
年平均发展速度
年平均增长速度
3 、 2007 年的产量 (辆)
4 、列表计算如下:
产量(辆) y
则直线趋势方程为
2007 年 , (万吨)
结果表明:生产性固定资产年平均价值和企业总产值之间存在高度正线性相关关系。
回归方程:
b=0.8958, 生产性固定资产年平均价值每增加 1 万元,企业总产值增加 0.8958 万元。
4 、 , (万元)
模拟试题四
1 、 分组情况如下:
60 ― 70 分
70 ― 80 分
80 ― 90 分
90 ― 100 分
次数分配表略。
2 、分组标志:该年级 40 名学生统计学的考试成绩;分组类型: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的类型:按数量分组、简单分组或者组距式分组。
3 、众数所在的组为 70-80 分,所以:
中位数所在的组为 70 ― 80 分,所以:
4& 为分析本班学生的考试情况,先求出本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由上面的数据可知,本班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 77 ,标准差为 10.54 ,本班学生的成绩分布相对于平均成绩来说比较发散,即本班学生的成绩差异性比较大。
4 、拉氏与帕氏的最主要不同在于:在编制数量指数的时候通常用拉氏,同度量因素定在基期,而编制质量指数的时候通常用帕氏,同度量因素定在报告期。我国在统计实践中,在编制数量指数的时候选用拉氏,在编制质量指数的时候选用帕氏。其余略。
1 、由题意 , ,则
对于 ,可计算得置信区间:
即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
2 、根据题意建立假设为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 已知,因此选择 Z 为检验统计量。
,所以接受原假设,即平均数没有显著性变化。
1 、年平均增长量 (万吨)
2 、年平均发展速度
年平均增长速度
3 、 2010 年的水泥产量 (万吨)
4 、列表计算如下:
产量(万吨) y
则直线趋势方程为 ;
2010 年 , (万吨)。
说明产品销售利润与销售额高度正相关。
回归方程为: ,
b=0.0761 说明销售额每增加 1 万元,销售利润增加 0.0761 万元。
3 、 , (万元)
模拟试题五
1 、甲村的平均亩产为: 270 千克 / 亩;乙村的平均亩产为: 201.23 千克 / 亩。
2 、 简要分析说明,从甲乙两村各自总的平均亩产来说甲村( 270 )高于乙村( 201.73 )。但从分组来看,乙村的单产均高于甲村。其总平均单产之所以甲村高于乙村是因为甲村的自然条件好,甲村的丘陵地、平原的所占的面积就占 90% ,大于乙村的丘陵地、平原地所占的面积 34% 。。所以总的看来,乙村比较好。
所以指标体系有: ;
121.46%=130.15% 93.32% ; + ( -1000 )。
即: 93.77%=100.48% 93.32% ; ( -0.68 ) =0.05+ ( -0.73 )。
有上面的计算结果可得:三个工厂结构的变化影响总的产品成本上升了 0.48% ,上升额为 0.05 (百元);三个工厂单位成本的变化影响总的产品成本下降了 6.68% ,下降额为 0.73 (百元)。综合上面两个因素的变化使三个工厂单位产品成本下降了 6.23% ,下降额为 0.68 (百元)。
1 、样本容量 ,可作为大样本处理, ,
对于 , 可计算得置信区间:
即以 95.45 %概率估计 6000 亩水稻的亩产量在 401 千克至 419 千克之间。
即以 95.45 %概率估计 6000 亩水稻的总产量在 2406000 千克至 2514000 千克之间。
3 、建立假设
总体分布未知,总体方差已知条件下选择 Z 作为检验统计量。
由题意 , ,
,所以拒绝原假设,即水稻亩产有显著提高。
产量(吨)
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2 、年平均增长量 (吨)
年平均发展速度
年平均增长速度
3 、 2010 年的产量 (吨)
4 、列表计算如下:
产量(万吨) y
则直线趋势方程为 ;
2010 年 , (吨)。
2 、根据题意的,设工业总产值为 X, 财政收入为 Y 。则有:
表明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3 、根据题意得:
故所求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该方程中回归系数 b=0.056 ,其经济意义为:工业总产值每增加 1 亿元,财政收入将平均增加 0.056 亿元。
4 、根据题意的:
2006 年的工业总产值为: 616 =677.6 ;
由( 3 )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得, 2006 年的财政收入为: 11+0.056 =48.95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统计学》各章习题.doc-第一章练习题.doc6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⒈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
①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②方法论的自然科学
③实质性的科学 ④既是方法论又是实质性的科学。
⒉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①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②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③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④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⒊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指(
①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各个总体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也是在变动的
②随着人们对客观认识的不同,对总体与总体单位的认识也是有着差异的
③随着统计研究目的与任务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④客观上存在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
⒋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①全国的人口总数 ②水塘中所养的鱼
③城市年流动人口数
④工业中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
⒌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①学生性别 ②学生年龄
③学生专业 ④学生住址
⒍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①工人性别 ②工人年龄
③工人体重 ④工人工资
⒎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①劳动生产率 ②废品量
③单位产品成本 ④资金利润率
⒏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①平均工资 ②工资总额
③销售总量 ④上交利润额
⒐某工人月工资150元,则“工资”是(
①数量标志 ②品质标志
③质量指标 ④数量指标
⒑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之一是(
①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③指标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
④指标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解:(1)50%x+x=150,
1.5x=150,
1.5x÷1.5=150÷1.5,
x=100;(2)x÷10%=300,
x÷0.1=300,x÷0.1×0.1=300×0.1,
x=30;(3)3%x+20=60×,
0.03x+20=50,0.03x+20-20=50-20,
0.03x=30,0.03x÷0.03=30÷0.03,
x=1000;(4)x-12.6=40%x,
0.8x-12.6=0.4x,0.8x-12.6-0.4x=0.4x-0.4x,
0.4x-12.6=0,0.4x-12.6+12.6=0+12.6,
0.4x=12.6,
0.4x÷0.4=12.6÷0.4,
x=31.5.分析:(1)原式变为1.5x=150,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除以1.5即可;(2)原式变为x÷0.1=300,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乘0.1即可;(3)原式变为0.03x+20=50,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减去20,再同除以0.03即可;(4)原式变为0.8x-12.6=0.4x,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减去0.4x,得0.4x-12.6=0,两边同加上12.6,得0.4x=12.6,两边同除以0.4即可.点评:在解方程时应根据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加上、同减去、同乘上或同除以某一个数(0除外),等式的两边仍相等,同时注意“=”上下要对齐.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小学数学
解方程.(前两道题要检验)x+19=54
10.2+x=32.9
x-1.5=4.02
x-43=100.
科目:小学数学
解方程.50%x+x=150&&&&x÷10%=3003%x+20=60×x-12.6=40%x.
科目:小学数学
题型:解答题
脱式计算 (21+)×3-×- 8×+÷4解方程:50%x-x=10.
科目:小学数学
题型:解答题
解方程:50%X-X=10.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1除以x等于3解方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