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字如何练字?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最近看一些书一些文章,总有一种“我擦居然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的感觉。。这些文字辞藻未必华丽,更多的是平实,然而读起来就是让人觉得很舒服。有人说好的文章有一根金线,高高在上,知道它的存在却难以捉摸,而触碰到金线那一刻,你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了。自己尝试写科普文章已经有近一年的功夫了,最近感觉陷入了一个瓶颈,写作风格逐渐固定化的同时,总觉得文字有一种僵化的趋势。所以想问一下大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的?如果有推荐阅读的书,是否也能介绍一二?
+ 加入我的果篮
科普爱好者,科学松鼠会成员
我来说点中二的怪话。都知道只是华丽,内容空洞的文章不好。但华丽是一个人学习文学时,不可越过的阶段。魏晋文学自觉意识萌芽,就是尚绮靡的,《诗品》列陶渊明中品,曹操下品,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甚至可以说,写得好的人,不管ta所习惯的文风是华丽还是平实,首先得有写得华丽的潜力。这里说的“写得华丽的潜力”,是指积累大量的句子组织技巧和词汇量,一件事有十种说法,供你选择在文章中最合适的一种。所谓“锻句炼字是礼貌”(很小清新的董桥说的)。全篇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一样。另外,要搞文学,首先要有你搞的是“艺术”的意识,有追求文字美的意识。反复地把玩拿捏文字,达到准确、简洁、新奇、整体富于气氛的地步。言之有物固然重要,言之无物不算文学,但如果只是“言之有物”,也不是文学。“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赵令畤《侯鲭录》转载苏轼写给侄子的信)在练笔阶段,把知道的都倒上来,像食堂煮折箩,写得花里胡哨,不算丢人。绚烂所致的平淡不可能一下来就学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来,这套书,非常值得一读——补充几句:写作的灵感不一定来自文字本身,多注意其他的艺术形式,乃至去细心体味生活,都会有可能在某个点上启发到自己。
地球科学、心理学专业,科学松鼠会成员
推荐一本被称为英文写作圣经的书 on writing well.
未知世界爱好者
我觉得风格固定真的不是一件好事,这是一种偷懒的表现。辞藻华丽也没什么,反正都是抄来的句子。好的文章,作者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是最重要的大家都不否认吧。但是好的作者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很多著名的作家都是半路出家的,之前也没有受过什么专业的训练,但是能写出世界名著,因为他们看到一个东西,会想到一百个,脑子里装不下了就会写下来。这是这样吧。
自从上过高中应试作文课后就再也不会写作了。现在我在印象笔记中专门创建了一个笔记本,用来分类摘录一些语句和词汇,想借此提高写作水平。包括:书摘一些牛逼但自己不会想到去用的词汇某领域专业性的词汇(比如建筑、服装类的)常识(植物、宝石、食物之类的)色彩(表达色彩的词汇多得超乎我想象)成语、俗语一些简短却绝妙的比喻这种收集过程本身也充满乐趣,因为能提炼出很多生活细节。
我觉得,换一种文章类型也许能防止这种固化,比如,来写个长篇科幻小说之类练练笔的。写作这种,无非多读多写。
植物分子生物学硕士
我觉得要上点年纪
体育社会学博士
准备一个笔记本,阅读文章的时候做笔记,或者,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抄写下来。当然一定要用纸和笔,而不是用电脑打字记录。
我觉得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所以最好还是多看些书,学习一下其他人是如何进行写作的。纯粹的写作教程我觉得达到的效果不如自己真的去阅读一本书来的实在,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要写读后感,我觉得读后感并不是一些溢美之词,而是能否跟作者产生共鸣,可以就书中出现的某一观点某一事件进行深入的探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写的话会写出什么效果,以什么手法去写。另外,如果楼主是写小说的,推荐一本书是西班牙作家萨丰的《风之影》,非常棒的一部小说。因为太爱这本书了,所以收藏了N个版本。另外,还有纪德、阿兰·德波顿、茨威格、村上春树的散文写的很棒,我觉得他们都是在很用心的去思考人生。
兴趣控,科幻迷
我觉得是多读书多思考。
多看——积累。多写——改善。光看不写,解决不了问题。光写不看,也没法提升。另外我觉得,兴趣的写作很重要……写想写的东西,才能文采飞扬,会有很多话想说。不想写的东西,憋死了也憋不出来,就别提文采什么的了
本人感觉,应该多读,多出去走走,会有更多感受吧
多翻翻新华字典吗,多看一些关于文字研究的书籍然后经常写一些随笔之类的[中学生小小拙见= =]
同感,但是觉得还是应该要多看书的。底子深厚了,才有了更多的思维,很多时候,都是当时看书毫无感觉,但是突然某个时候就 突然 灵光一闪,就懂了。很神奇的过程。还有就是时刻保持一个思考的状态吧。毕竟科普文章不是那么轻易的写出来的,要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 否则就是单纯的摘抄。
吾辈也觉得自己越写越差了...特别是上了大学TAT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给你推荐一本书。毛姆的《》。我正在读第三遍。
诗词格律 - 王力
个人一直觉得真正的文学大师写作时事恣意挥洒的。(当然,仔细推敲能让文章更有深度)同时,写作风格我觉得和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很有关系,LZ说写作风格固定,我觉得不应该说是坏事或者好事,毕竟,一把来说,写作风格不太可能一下子变化过大,无论古代或者现代的写作大家都是一个时期一个写作风格的,就像李煜,国破后写作风格才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先makr一下吧。。。
我“认识”的文笔不错的人,也大都像楼上介绍的那样,推荐多读书,并且大都建议遇到好的辞藻美句提笔记录。
程序员,心理学爱好者
只要多读就好了,不要做读书笔记语法分析优美词句背诵这些无聊的事情,只要读的够多自然就能分出文字的好坏,而且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到大认识的文笔好的(不只是作文分数高的)阅读量一般都超大,而且都是那种只要是带字的纸片不管是小广告还是电费单都能津津有味的读一遍的人还有,想象写作也是一种方式,一段东西,反复在大脑里过,字斟句酌,去寻找更能表达出自己想法的说法,过个三四遍文字就会变得很不一样
很重要的是要求编辑意识吧,我就是编辑
文笔问题是个假问题,没有什么文笔水平,只有你的观察水平和能不能准确表达出你的想法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你要有想法有观察。博闻多学当然也有点好处,但要知道不可能读完博尔赫斯的图书馆再来写作。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说得太好了!从华丽开始,就像梵高也老老实实画过教皇。不能和不为是2种境界。
我从小的梦想是当作家,但奋斗了这么多年,虽在各报刊发表过文章一二,还是自愧水平不如人。要写好文章,第一,要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一种高尚的情怀,用对世界、自然、人类的爱去写作;第二,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加自已的阅历与见识,增加自己的思想深度;第三,要认真去写,不厌其烦,用时间与生命去写作,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历经长时间写就出来的;第四,要不畏困难,不停练习,勇于接受批评,大胆地去写去改。以上为个人一点心得,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希望对你有用。加油!
你是个科普作家,那么就要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这就需要你有丰富的想象力了,推荐你看一个网络写手的小说《惊悚乐园》,我相信会给你的写作带来帮助。
理性的逻辑思维,正确的编辑排序。用最优美的词语形容观察的事物和你心中的感受。可能你会觉得自己的写作模式固化,每个人写作的时候模式都会定型固化,也许应该将你固化的写作模式升级。让别人接受。那就是优美的文章。
语文科代表
同志,让语文课代表来告诉你,多写几次会议纪要,文字功底有质的提升。
眼科学博士
去当一段时间外科系统的住院医,练习术前谈话。
传说中的战士
简单地说:“1要言之有物,有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往往是别人没想到的,而且它的可能性很大,至少要有论点,论证,论据】,逻辑上能自洽。语言和行动要‘直击要害’”“2能把复杂的事简单说明白,理顺逻辑,思路清晰。”“3用最短的文字说出整个逻辑,【假如是写书的最好别学了,因为很多人肚子里的东西不多……】”【不过相反,我经常遇到的就是读者的知识面不够深和广,不理解我的一些名词……所以我经常写文章啰里啰嗦的……很多人连基本知识都没有就来反对你。】
除了主观导向外,我个人觉得,多看多写多读,是比较客观的提高方法。
目前苦逼学生党一枚 ~
想到什么记下来 或者写日记什么的 会越写越好而且写自己的东西会有自己的风格超喜欢刘原的随笔
生物化学控~!
On writing well 里更多的还是教育如何简练的写出达意的文章吧。就如楼上们所说,光有华丽的文字不行,可是光有内容没有文字,也称不上是艺术。对于中文为母语的人来说,把英语写得艺术尤为困难,不知大家有否书推荐,学习之后,可以把英语写得有华丽的潜力”,积累大量的句子组织技巧和词汇量,一件事有十种说法,做到西方“锻句炼字是礼貌”。 求大神推荐!
想短时间改善的话,或者说速成,看看冯唐
最主要的是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漫画插画创作者
最近在看《金蔷薇》,一个作家写的关于如何创作的书。故事娓娓道来,自然随意,都是作者自身的经历,让人读了很轻松,同时又学到了很多创作思想。从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到作者为了创作一个故事的所思所想,以及如何挑选素材,摒弃多余的部分。作者阅历丰富,知识沉淀深厚,对生活的感悟很敏锐,这样地条件下即使只是描写一个深秋的荒地水洼,也写的极其动人。楼主你可以去看看,书不厚,也不教条。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我”字是如何成为人称代词的?
“我”字是如何成为人称代词的?
&&& “我”是第一人称,常用来表示自己。“我”字行遍天下,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之一,你可知否“我”字是如何成了人称代词的呢?今天乐奀就和你说说哦!
&&& 我们知道,咋们的汉字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象形字,一类是会意字。“我”字就属于会意字,字形就像兵器。它从“手”、从“戈”,本意为“以手持戈”,即指“手持战戈的人”。以下是“我”字的演变过程:
&&&&&&& &&
&&&&&&&&&&&&& &&&&
&&&&&&&&& &&&&&& &&&&&&&&&&&&&
&&&&&&&&&&&&&&&&&&&&&&&&& 早期甲骨文&&& &&& 晚期甲骨文&&&&&&&&金文&&&&&&& &纂书&& &&&&&& &&&&&
&&& “戈”是我国古代较为常见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这种兵器盛行于商朝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
古时的“戈”
&&& 戈上突出的部分叫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与钩杀,钩割或啄刺敌人。所以,“我”的本意是一种兵器,但这种兵器的具体形制现已很难说清楚。后来,“我”由兵器名称引申出了“杀”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说道:“我,古杀字。”
&&&&那么代表“以手持戈”的“我”,又是怎么成了自己的代名词呢?原来,“戈”是古代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人们的斗志。所谓枕戈待旦,大丈夫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因此,武士们常取戈自持,凡持戈之人皆归属于我方,“我”便引申出表示自我的意思。
&&& “我”首先引申为第一人称复数名词,它指王室、王族、贵族。古代王室一年到头只做两件事:祭祀与戎战。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危难,每个人都是战士。所以他们把自己这个统治天下的部族命名为“手持战戈的人”,即“我”。“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用,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当时的“我”作为代名词用时,均指我们。那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自我的观念。到西周时,“我”就指代自我了,并一直沿用至今。从侧面看出人都是自私的,从根本上都是本能的。&&&&&&&&&
&&& 当然,与“我”同义的字还有:“身”(魏晋南北朝时多见)、“侬”(吴人自称)、“奴”(唐朝及五代时期男女卑尊均可使用)。秦汉之后的口语里很可能已经统一于“我”,而见于书面的则是“吾”字。现在北方一些方言不说我、我们,而说俺、俺们、咱、咱们,那是因为继承了元朝的传统。顺便说一下:第二人称的“你”,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后期,通行于隋唐时期,在正式场合下用“尔”或“汝”;第三人称的“他”,出现于白话文兴起之时,明显晚于“我”、“你”之称,而古人使用“之”、“其”、“彼”等字来表示。
&&& 我,普通话中的读音wǒ。而实际上,“我”字的古老正统读音是从喉部发出的,在华夏族融合其他民系的过程中,这个音很多人学不会,故简化为wo,但绝大多数地方包括关中(长安一带)等地还是保留了正音,读作ngè、nguò、ngai。
发表评论:
馆藏&5145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编写我的演讲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编写我的演讲稿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复制pdf上的文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