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医院转诊流程怎么办

双&向&转&诊&流&程&图
图片作者:
更新时间: 14:26:45
推荐等级:★★★
双&向&转&诊&流&程&图
图片简介:
双向转诊预约服务说明
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上班时间联系电话:2285888,急诊时间:2129120,实行24小时服务。双向转诊流程如图所示。医保转诊报销 8月起额度下调|门诊|医疗机构_凤凰资讯
医保转诊报销 8月起额度下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解读:东莞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双向转诊”的就医管理制度,即要实现医疗报销要先在社区挂号就医,如果病情严重,就向上一级镇街医院或专科医院转诊,若还无法救治,则继续往上转诊到市级医院就医。在逐级转诊过程中,报销比例是逐渐减少的。市社保局定点医保科科长崔建介绍,原先社区门诊就诊可报销70%,镇街或专科医院报60%,市级医院报50%。但是有很多市民感冒发烧等完全可以在社区治愈的小病,也要转诊到市级医院去看,少数由医院代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镇街,转诊人次甚至超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人次,对
原标题:医保转诊报销 8月起额度下调“转诊报销比例降低对我没什么影响,因为我们老人家看病最重要是要方便、便宜,在社区门诊看离家近,又可以报销7成,不错的”。———在东城主山社区门诊就诊的市民高先生对南都记者表示“如果要降低转诊报销的比例,引导市民去社区门诊就医,最好要先提升社区门诊的覆盖率,比如南城,作为一个行政中心区,但是社区门诊却少得可怜。”———住在南城的陈小姐发表对新政的看法南都讯 记者陈静 东莞人小病总爱去大医院排队就医的习惯,今后或许会有所改变。日前,东莞市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中的社区门诊就医政策做了调整,把向大医院转诊的报销比例下调了10 %-15%。市社保局表示,这是为了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市民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医疗机构就医,以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门诊无人问津的局面。同时,社区门诊的指定就医点也增加到了2个,以方便参保人就近就医。据了解,这一新政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政策解读]就医点从1个增加为2个政策:允许部分参保人拥有两个门诊就医点。参保人可在其工作地和居住地各选择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社区门诊就医点。参保人选择增加就医点的,需符合工作地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或分属两个不同镇(街道)的基本条件,可在两个就医点就医同等享受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解读:市社保局副局长张亚林介绍,原先每个参保人只能选择1个社区门诊,作为定点的医保门诊机构。但由于东莞镇街分布广泛,比如有些参保人在东城工作,但在南城上班,疾病发生时,常常需要就近就诊,这时如果再返回原有的定点门诊,就比较麻烦。因此,特地增加2个社区门诊就医点。张亚林还提到,为什么不能实现“多点就医”,即在全市任何一家社区门诊都可以就诊报销呢?这是有个政策背景的,国家即将要建立起家庭医生制度,而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就是其建立的基础。今后要把社区里的医生发展为家庭的健康顾问和家庭医生,为了持续跟踪一个病人的身体状况,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就不宜把点定得过于广泛。这就不可能要求谁都是你的家庭医生,因此把日常就医点定为1- 2个比较合适,一个主点作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的阵地,另一个工作点作为临时的基本医疗用。转诊去大医院 报销逐级下调政策:调整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转诊到镇街定点医院门诊部或定点专科医院门诊部的,支付比例从60%下调至50%;转诊到市内三级定点医院门诊部的,支付比例从50%下调至35%。参保人因病情需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至上级医疗机构门诊部就医的,仍需按原规定办理转诊。解读:东莞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双向转诊”的就医管理制度,即要实现医疗报销要先在社区挂号就医,如果病情严重,就向上一级镇街医院或专科医院转诊,若还无法救治,则继续往上转诊到市级医院就医。在逐级转诊过程中,报销比例是逐渐减少的。市社保局定点医保科科长崔建介绍,原先社区门诊就诊可报销70%,镇街或专科医院报60%,市级医院报50%。但是有很多市民感冒发烧等完全可以在社区治愈的小病,也要转诊到市级医院去看,少数由医院代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镇街,转诊人次甚至超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人次,对社区医疗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因此,要调整报销比例,以“经济杠杆”引导参保人理性就医,合理转诊。在新增就医点看病社保待遇无差别新政实施后,社区门诊的指定就医点将增加到2个。东莞市社保局对参保者关心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1、什么情况下可以再选一个就医点?答:参保人选择增加转诊就医点的,需符合工作地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或分属两个不同镇街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学生参保人也可在居住地和上学地点各选择一个就医点。比如,王小姐在东城生活和上班,原先她的定点就医地就在家附近,但是上班地点距家附近的社区门诊非常远,反而离另一家社区门诊只有几步之遥,那么为了方便她就近就医,她可以新增另一个社区门诊作为定点。另外,如果她在东城居住,在南城上班,就可在东城和南城各选择一个就医点。2、在另一个就医点就医享受什么待遇?答:参保人在指定就医点和转诊就医点就医,都同等享受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并均可根据就诊情况办理转诊手续。把定点门诊新增到2家后,无论选择哪一个门诊就医,享受的社保报销待遇都是一样的。3、如何办理新增就医点手续?答:同一镇街范围内的,参保人只须持本人社会保障卡、身份证及工作单位证明或在居住地居住的有效证明材料,如户口簿、房产证、购房合同、暂住证、新莞人服务管理部门的有关证明等资料,到居住地或工作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申请办理,当月办理,次月生效工作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镇街的,需按上述手续到工作地或居住地所在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4、是否可以长期保留两个就医点?转诊就医点自办理生效日期起,有效期12个月。到期后需重新办理确认手续,办理后次月起可继续生效;不重新办理确认手续的,视同放弃转诊就医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26947
播放数:499647
播放数:155138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214|回复: 6
手机看此贴:
用邻友圈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转发至朋友圈
以后社区医院能干这么多事了
打破大医院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垄断和患者的虹吸,重塑“分级诊疗”格局,北京要逆袭了!
今天,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社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年度的重点任务》。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服务北京常住人口为目标,以医疗联合体为载体,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为重点,发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作用,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和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基于上述思路,四部门联合确定了要在明年(2017年)年底前完成的——9项与(北京)居民就医息息相关的具体改革措施和6份推动改革落实的配套文件。
结合公众对社区医疗的常见疑问,健康北京梳(fan)理(yi)新(wen)政(jian),做简明解答:
1. 周边没有社区医院?
年内启动847个医疗机构空白村建设,做到全市每个社区(村庄)都有医疗服务供给。
责任部门: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完成时限:2017年完成。
2. 社区(医院)没好医生?
区财政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聘请大医院医生(尤其欢迎内科医生)或返聘退休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大医院医生下基层进社区“坐诊”期间,由政府适当补助,继续享受本院同期同职级医生同等待遇。(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退休医生返聘去社区“问诊”,每个工作日薪酬不低于200元。
责任部门:各区政府,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
完成时限:2016年完成。
3. 社区没有我吃的药?
促进大医院与社区用药衔接,以试点方式,在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四类慢性疾病稳定期常用药品,通过“一个平台、上下联动”,统一大医院与社区的药品采购目录。符合条件的患者在社区可享受2个月的长处方便利。
据统计,共有105种慢病患者常用药品,过去只能在大医院开到,今后同步“入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责任部门: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社保局
完成时限:2016年试点,2017年完成。
4. 社区首诊,需要转去大医院时照样挂号难?
首先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四类慢病在北京市各医联体内建立“双向转诊”统一标准。符合标准的患者,上转、下转“有人管”,有绿色通道。
责任部门:市卫生计生委,各区政府
完成时限:2016年完成。
5. 花费都差不多,直接去三甲医院不是更放心?
医联体内医保费用将探索总额控制、结构调整,根据医保人员就医的流向,即将组建的医联体理事会(理事为政府部门代表和各医疗机构代表)有权(建议)调高医联体内社区首诊的报销总额指标,逐步使社区首诊患者获得的报销额度,明显高于在直接去大医院看病。
责任部门: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社保局,各区政府
完成时限:2017年完成。
6. 社区医院有必要的检查设备吗?光靠医生望闻问切,把我的病耽误了怎么办?
构建北京市分级诊疗会诊平台,建立1个多平台的市级临床会诊中心,4个多平台市级医技会诊中心(影像、血液检测、病理诊断、心电诊断),对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的检查及诊断服务,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合理治疗,减少无序流动。
责任部门: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完成时限:2016年试点,2017年完成。
7. 听说社区“健康档案”没啥用,去大医院看病,还得重新建卡建病历,再做一遍检查?
在中央“互联网+”健康医疗应用的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框架下,加强市、区两级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结合实际落实就医卡融合(标准)工作,为实现实名就诊、双向转诊奠定基础。启动就诊信息标准化采集工作,诊疗信息数据资源可在各医联体呢医疗机构之间协同共享或跨院调取。
责任部门: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完成时限:2016年开始实施,2017年完成。
怎么样,上面这些举措是否让你对政府要用“洪荒之力”推动的分级诊疗改革,产生了兴趣和信任?
那么回家找你的社区家庭医生建立(健康)档案,体验一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诊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吧,也是对改革措施的落实效果监督。
特别提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有一份筹备数年的健康礼包,等待你前往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拆封“。
以后再也不用为了续药,一趟趟跑大医院排队挂号了!
相关链接:
昨天,北京市卫计委、市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年度的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任务》提出9项具体措施和6个配套文件 ...
要是真能实现那就太好了,尤其方便老年人了,不用去医院排队了
买药这个不错,一般老年人买药的多,没有这个还得专门去医院排队
如果真的能够实施,那就太好了。解决了老年人很多看病的问题。
我就关注“格华止”“代文”。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转诊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