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沙滩上的童话的blog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y& 沙滩上的童话 发表于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使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智慧,拓展广阔的视野,能使自己的课外生活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不断获得新知的快乐。为了把孩子从小培养成为有知识底蕴,有思想、有头脑的人,让阅读引领孩子成长,唤起孩子阅读的兴趣,亲近书籍,每天都读一些课外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阅读还要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工夫。遇到“拦路虎”不要轻易放过,要认真地查查,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意思。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些课文还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过电影”。小和尚念经――读而不谙其义,这样的读就没有什么意义;“口”到了,“心”却溜了号,更是读书的大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还要培养小学生在读书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心领神会,有的还要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
还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还要求学生把好文章读熟,读出语感、读出味道、读得融会贯通,文中的语言能够脱口而出,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时就会滔滔不绝。另外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的书,要边读边做记号。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写读后感。从而调动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发表评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良好习惯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良好习惯[教法心得]&#
于尚生  约1496字&#
  所谓“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一、养成“每日必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55|
上传日期: 21:44:5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良好习惯
官方公共微信宋菊荣的BLOG
&我的日志分类
My Article Sort
NEW article
&&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15:42:40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自古以来,许多爱书者都认为读书是一件快事。而今,聆听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报告,观摩了课堂教学,再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我们也能清楚地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如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所执教的每一节课都少不了课外延伸,她讲课的语言也是如行云流水,令人耳目一新。再如特级教师周益民大力倡导学生多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他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我也曾多次领略他带领学生引进文学的天地,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就是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和谐阅读。学校也不失时机地组织开展多项活动。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我一直思索着,现总结了如下几点做法。
一、&听书&习惯是基石
这是从我女儿听故事的兴趣得到的启示。她刚上一年级,很多的字不认识,读书有困难,不过听故事倒是来劲。一次,语文老师教字母&ū&时,讲了故事《龟兔赛跑1》,回到家兴致勃勃地也讲给我听。尽管这故事我已烂熟于心,但还是瞪大眼睛,认真地听女儿讲了一遍,然后我又大大地夸奖她一番。瞧她那红扑扑的小脸可神气了。过后,老师又教字母&īū&时,讲了《龟兔赛跑2》,女儿总能回家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一遍,同样受到最高的赞扬。孩子乐了,回来后总缠着我或她爸爸讲故事。这样,孩子每天都能听到不少新鲜的故事。有时,我故意不讲,让她猜一猜下面的内容,她也能或多或少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我也会兜圈子,孩子急了,常常会天真地对我说:&讲呀讲,不讲我就认字,读给你听。我相信我会知道更多的故事。&就这样,孩子对书中的好多未知的知识,充满了好奇,逐步养成了听故事的好习惯,也激发了她要读书的欲望。
一次,我在课堂上即兴表演了诗歌朗诵《再别康桥》,尽管学生从没听过,但我深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读出后,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为之心动。&怎么样?&&老师,虽然我们不够懂得里面的内容,但隐约感觉诗人离别的忧伤之情。&&老师,我仿佛看到康桥的美丽动人。&&老师,我想了解更多的诗词,像康桥一样感人的文字。&是呀,学生对这些文字充满了幻想,多么的渴望。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共同特点,儿童的好奇心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是儿童获取新知识的动力。了解儿童好奇心发展是培养儿童好奇心的前提。而培养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小时候抓起,养成爱听书的习惯。
二、&书香&沐浴是保证
1、教师为学生读书领航。
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好的教师一定好读书,读过好多书。师生掀起读书热,形成了和谐的读书氛围,尤其是每天饭后,我总喜欢捧着专业书刊,或儿童文学作品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同忧,同乐。学生们有时也感到莫名奇妙。&老师你肚里那么多知识还读书呀?&&老师,书中就有值得你开心的吗?&&&我常唱着:&学无止境,多少好戏在里头,多少好戏在里头。&有时,我也会拿出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者其他老师的给同学看,介绍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有时来一段精彩的片段。渐渐地学生也会走进书的海洋,品味人物的个性特点,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操场边,凉亭下,教室里都是学生们看书的倩影。
2、家长做学生读书伙伴。
记得,那是教四年级的时候,我上《三顾茅庐》一课时,故事导入新课(三国时期的小故事)有些同学也争着要讲其他有趣的&三国&故事。讲完课文后,我又拓展延伸,要想知道更多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请阅读《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哦,太棒了。&学生欢呼起来,求知的欲望达到高潮,很多学生第二天就埋头在《三国》中,同诸葛亮共谋划策,与曹操决一死战&&特别是小成的举动让我至今难忘。他没有书,请爸爸在百忙中抽空去书城买书,一大早就送到了学校。家长知道孩子爱上读书了,怎么会不去买呢?看到孩子读书增长了知识,他们何乐而不为呢?有些家长也改掉了恶习,与孩子一起读书了。夏的妈妈说:&老师呀,想不到读书也能陶冶人的情操,还有利于自己生意上洽谈呢。&航的爸爸说:&以前上学读的书还不少,可现在工作忙,总认为没时间读书,其实这都是找借口,如今2008年北京奥运即将召开,外国人都学中文,作为中国人更应该学好国文。&华灯初上,新农村出现新气象,一家人围在一起读书的景象可多了。我们说,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好处又何止这一点呢?
三、&说写&习惯是关键
我们都知道,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训练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技能。如果将四者有机的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我们让学生听故事,读书中事情的叙述,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特点的勾勒描写,动物的奇妙世界等,也是让学生感受,体会,思考。所以我们若是仅仅停留在读上还不够,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读思相结合的好习惯。
1、引导学生善于说。
时下,口语交际已成为当今世界人际交往的重要交通工具。培养学生卓越的口才,也是必要的。就拿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来说,每节语文课伊始,总是让两名学生分别将所看的一则小故事以概括的形式演讲。这样,学生读书时就有目的,学会概括,提取精华,抓住机会,表达内容。有时开展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学生总能积极准备,敢于展示。&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早已将这些名人名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认真设计贴在自己的床头,课桌旁,常常读,以此勉励自己勤于读书。
2、 引导学生大胆写
人们常说读十遍不如写一遍。这里,我认为学生在读书时,要动笔写体会,写感受。边读边画书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甚至可以写读书心得。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层次脉络,文章的重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积分卡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措施。学生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有感想及时记下来,在班上交流讨论,学生互相打分并发给不同分值的积分卡,学生读书写书的激情高涨。(下面是小纲写的一篇小诗:
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国旗高高地飘扬,风儿已从那里走过。
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风车慢慢地转动,风儿已从哪里走过。
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风筝飞上了蓝天,风儿已从那里走过。)
3、引导学生敢于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要求学生刚起步时,不会时可以引用书中的好词佳句。渐渐地,阅读的书厚实了,可以让学生仿写,改写,创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创意地设计小小手抄报,学生兴趣盎然,选稿、习作、编辑、美工于一体,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有时学生也会自主设计一些书签,既便于读书的时候使用,又形式新颖地将读书的收获展示出来。有时学生还将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表演给大家看,读书生活就让学生们演绎得丰富多彩。成长并快乐着,快乐并收获着。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但厚实了学生的底蕴,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而且培养了他们阅读的能力,更是塑造了学生的读书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阅读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水分、空气对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因为阅读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能源。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时养成动笔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读书时养成动笔的习惯
新洲小学&&
& 孩子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书读了不少,时间也费了不少,可是读过之后却没留下什么印象;即使当时觉得很有收获,过些日子,印象却又模糊了;等到作文需要时,想又想不起来,找又很难找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主要原因是读书时没有动笔的习惯。
读书动笔有很多好处:一是能够帮助记忆;二是能够掌握书中的重点、要点;三是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四是能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读书动笔”这一好习惯呢?下面我就低年级和高年级不同的阶段特点来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动起笔墨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读书时动起笔来。
(一)、抄写生字词
  孩子在低年级时,可每天从儿童注音读物中指导孩子对字、词的抄写,让孩子指出不认识的字,再看头上的拼音,拼读出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
  一年级可选用彩图识字卡片、儿歌来指导,二年级可选用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来指导。但每天指导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20分钟—30分钟之间。
(二)、简单的勾画
孩子们在读书时可以把自己不太理解或者感兴趣的章节内容,一边读,一边圈圈点点、勾勾画画,一边勾画一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多读几遍,或大声朗读;或默默诵读;或激情澎湃;或微微点头。通过读感悟作者的情感,通过读积累丰富的语言。
(三)、读书做批注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做批注,就是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孩子年龄小,只简单的一两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四)、读书做笔记
用一本笔记本专门用来做读书笔记,里面可以记些妙词佳句,闲暇时拿出来读读记记积累知识,也可以给读过的文章添加一个结尾,或者学着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仿写,甚至可以为文章添加一幅适当的图画,孩子读书的效果不得而知。
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读书动笔要求不可过高过多,不可操之过急。只有长久的坚持与努力才能让孩子们有可喜的进步。
中高年级,可以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所思、有所悟、有联想的地方,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思维轨迹。在读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写,写完再读,这对于加强孩子自主阅读,满足不同程度孩子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孩子学习的潜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批注式阅读——把书读厚
具体的批注是指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感想、领悟,找出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精彩词句等,用上一些简明的符号和简洁的语言,在原文的字里行间和空白处作上批注,或写下自己的感想,或提出质疑,或引发联想,以引起阅读的专注,促进阅读的深入。批注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符号批注
由于使用符号简单易行,这种方法使用面最广。常用的符号主要有:①波浪线“~~~”或直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②圈点“〇〇〇”或“△△△”,标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③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④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末尾或旁边。⑤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画”是批注式阅读的基础,画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轨迹,孩子会逐步发现文章中重点、难点、疑点、甚至是以前多次阅读也不曾发觉的亮点和趣点,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2、文字批注
文字批注比较自由,可长可短,只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文字批注可以写在文章的天头、地脚、行间、旁空等处。批注的形式多样,内容不限,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想来写批注。
有的孩子对于词语比较敏感,着重批注重点或准确生动的字词。如《城南旧事》有这样的句子:“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有学生画出“飞舞”,旁批是:“它让尘埃这种没有生命的东西变得那么生动,那么有活力。”
有的孩子善于理性思考,着重批注疑难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如有学生读到《城南旧事》中爸爸打小英子一段时,写的批注是:“一条条鼓起的鞭痕,是英子的爸爸打的。爸爸在打的时候,心里在想着什么呢?是痛苦还是挣扎?不知道爸爸妈妈打我的时候,他们的心是否在痛呢?这也许会成为一个秘密。”
有些孩子善于感性思考,着重批注感人之处,将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有学生读到《窗边的小豆豆》里《新学校》这一章描写巴学园的句段时,在书页写到:“一个梦寄托着我们年少时的希望,小豆豆在她美妙的梦想里,寻找到了她新的学校——巴学园。矮矮的树门、整整齐齐的电车教室……这一切都在她眼前,我感到她的心仿佛快蹦出嗓子了。这个天真、活泼的梦也让我遐想连篇……”
从“画符号”的基础到“写文字批注”的发展和提升,这是一个从易到难,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钻进文本去,享受批注过程的快乐,才能把书读厚,把“阅读”真正变成“悦读”。
(二)、写阅读记录和读后感——把书读薄
1、巧用阅读卡,享受读书乐
阅读记录能让孩子的课外阅读更有条理地进行,同时记录整理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更能让我们通过阅读记录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评价。但为了避免写阅读记录成为孩子的负担,破坏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不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孩子必须完成,但会对写阅读记录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奖励。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能养成写阅读记录卡的好习惯。
表一:高年级的阅读记录表
当然学生的思维有时会被局限在表格里,难免觉得缺少新鲜感,所以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设计别出心裁的阅读卡,收效会更大。
2、善写读后感,深入读文章
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
如蔡骏泽同学读完后写的读后感中有这样的文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进了自己的思考和体验,理解了内容,吸收了精华,联系到实际,跳出了文本,一步一步把书读薄。
(三)、做好书推荐卡——把书读广
读完一本书,我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制作“好书推荐卡”,推荐的书目琳琅满目,有经典名著、历史小说、悬疑故事、校园文学、科普文章……可以介绍好书的书名﹑作者﹑内容,还阐述了推荐的理由和自己阅读时的感受。卡片的形状各异,色彩丰富,精致而美观,锻炼了孩子们动脑构思和动手写作能力。而交流好书推荐卡时,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好作品、好作家,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当有孩子推荐同一作品时,他们的思维就会发生碰撞,迸发出新的花火。小小的好书推荐卡,使孩子把书读广,让书香气息更加浓郁!
另外,还可以鼓励孩子读书时养成随时查阅字典、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想当然,也不依赖别人,不轻易放过一只阅读中碰到的拦路虎。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孩子阅读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当孩子们通过工具书学会了一个生字,让他立即标上注音,理解了一个词意就马上在旁边写下来。久而久之,日积月累,既养成了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增长了许多新知识。
总之,不管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不论采取哪种“动笔墨”的形式,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必会受益。因为“动笔墨”的过程,既是反复咀嚼加深理解的过程,又是帮助记忆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资料库的一种好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陈垣先生所说:“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笔勤、多想、多翻、多写,遇到有心得或查到什么资料时,就写下来,多动笔可以免得忘记,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不少东西。收集的资料,到用的时候,就可以左右逢源,非常方便。”一个好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让我们不断地努力,让良好的读书习惯深入到每一颗幼小的心灵之中,让好习惯之花在阅读这片绿洲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